當前位置:首頁 » 科技走勢 » 中國股市有財務造假的股票嗎
擴展閱讀
股票漲停後散戶不能交易 2025-08-04 03:13:47
300168股票歷史交易記錄 2025-08-04 03:12:36
福建德爾科技股票 2025-08-04 03:11:08

中國股市有財務造假的股票嗎

發布時間: 2021-08-02 06:06:39

中國股票的數據當中,市盈率這一數據能造假嗎

造不造假我不清楚
但很多股市市盈率這一欄採用的是靜態市盈率
還有一個叫動態市盈率的概念
靜態市盈率反應的是最近財年財報的數據,也就是說數據至少相差一年
動態市盈率反映公司的可持續增長性
……
市盈率可以炒出來,通過資產變現獲得收益或類似的方法

⑵ 公司財務造假,股民的損失應該由誰承擔

明確告訴你,大部分情況下都是需要股民自己承擔的,打碎牙往肚裡吞。按正常人的邏輯,可能覺得如果自己投資的上市公司存在虛假稱述,是過錯方,那麼自己就可以申請賠償。其實不然,按照目前的法律框架,只有當上市公司的虛假陳述行為達到法定的重大性標準的情況下才能索賠,而實踐當中,重大性的判決標准依據主要是證監會針對上市公司虛假陳述行為下達的《行政處罰決定書》。

打個比方,著名上市公司獐子島的扇貝頗具靈性,每當感受到所屬公司財務出現壓力時就會自發出走,默默的抗下所有壓力。明眼人都知道公司有問題,但沒有證監會定調投資該公司的股民只能自己承擔扇貝出走的惡果。 在制度相對成熟的美股,上市公司退市是常態,對於股民索賠也有專門的集體訴訟制度,簡化了流程,且優先賠付。

股票

⑶ 股票財務報表有假嗎

假,當然會有,但關鍵看水分的大小,所以我現在選股多數會關注那些,在港上市的H有權威會計師事務所審計過財務報表的公司。

⑷ 急需近三年證監會披露的上市公司會計舞弊的公司有哪些 最好能有股票代碼 方便我直接下財務報告 謝謝了

可以告訴你近三年絕對沒有30家這么多,最近三年最轟動的是在2009年東窗事發的000858的虛假陳述案,如果超過三年以上因舞弊公司而聞名的公司有:000682、600190、002002(這個絕對經典,2004年剛中小板開閘,首批上市公司中,就是它剛上市不夠兩三個月就被爆財務做假),600709(現在退市了,是現在三板里的400027,這個也是經典案例,當年就是被當時是中央財經大學研究所研究員劉姝威發表的600字文章直指造假才被監管當局重視)、000557,還有被稱為飛天系的600772(這個沒有重組成功退市了,其他兩個都被人重組借殼了,現在是三板里的400052)、000732、000925。

⑸ 股票財務造假什麼處罰

投資者期待的對財務造假等嚴重違法失信行為的嚴厲處罰並沒有到來。繼南紡股份5年財務造假3.4億元僅被罰款50萬元之後,新中基也於7月8日晚間發布被處罰公告,因在2006年至2011年間累計虛增凈利潤達2.2億元被處以40萬元罰款。
嚴厲處罰再一次爽約,強制退市則更是無從談起。由近百件涵蓋民事、行政和刑事司法各個方面的法律、法規、規章、司法解釋及司法政策所構建的資本市場誠信司法秩序,正面臨信任危機。
「法律規定如此,類似處罰盡管看似重罪輕處,可已經是頂格處罰了」,或許,管理層在強大的社會輿論面前也有苦難言,總不能突破既有法律規定吧?可有權制定、執行和適用法律規則的管理者,不僅要對遵循適用於其操作的規則負責,還要對法律的實際執行做到連貫一致,並且與法律的「法益」相符合,達到或接近立法目的。對於A股市場的監管者來說,如何在既有法律體系存在先天立法不足、罰責不力的情況下,讓其執法行為最大限度接近立法本意——以執法震懾違法,是其對每一則違法案例結案前應該重點考慮的。
以嚴重財務造假等重大證券違法為例,現行《證券法》等法律規定的確對其罰責規定比較粗疏,且規定的違法成本輕微,這也是迄今為止幾個案子引起巨大社會爭議的原因。但這並不代表管理層就不能在既有法律框架下最大限度靈活執法,以便最大限度震懾選擇性違法行為。
比如,對於上述財務造假或信息披露違法行為,可以根據情節,由證監會在處罰時認定為重大違法行為,由交易所根據《股票上市規則》「公司股票可能存在因重大違法行為導致暫停上市的風險」決定相關違法公司暫停上市,進而加大企業違法成本,在一定程度上達到嚴懲違法、預防違法和維護法律嚴肅性的執法目的。
當然,基於法律的正義實現終極訴求,管理層挽回公眾對法律或其執法的信任的著力點,除了「靈活執法」外,還必須放在「緊急立法」上。根據現有《證券法》修法計劃,《證券法》修訂涉及事項眾多,短時間內難以出台,既然《證券法》的修訂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相關動搖市場根本的違法行為又屢禁不止,招惹眾怒,那就不能坐等《證券法》的修訂而對既有嚴重違法行為姑息養奸,而應積極尋求相關有權部門修法或釋法。
具體來說,可以尋求由全國人大常委會結合證監會正在進行的退市制度改革,專門針對投資者反映強烈而又動搖資本市場根本的嚴重財務造假、誤導性陳述、重大遺漏等行為,出台加大處罰力度的「暫行規定」或「立法解釋」,規定嚴重財務造假等重大證券違法行為予以強制退市。對嚴重證券違法負有主要責任或專業責任的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和為其提供服務的專業機構從業人員,除依法承擔民事賠償責任外,還應一概終身市場禁入、追究刑事責任,最短刑期三年以上,並規定在《證券法》修訂完成前執行。

⑹ 所有原始股都是一元一股嗎

不是的。

是不是原始股不能單從價格上來看,1元是指面值,在公司集資成立最初確實是1元1股,但公司從成立發展到上市不可能不進行增資擴股,而且也有利潤在裡面,所以其價格肯定是在上升的。

到發行上市時,大多數都是比發行價要低的。一般來說解禁之後大股東確實會賺很多,所以現在A股市場很亂,多數公司為了上市圈錢都進行財務造假,因為只要上市成功就等於少拼搏10年,這是一種非常不健康的狀態,上市應該是一家公司成長的開始而不是結束。

在中國證券市場上,「原始股」一向是贏利和發財的代名詞。在中國股市初期,在股票一級市場上以發行價向社會公開發行的企業股票,投資者若購得數百股,日後上市,漲至數十元,可發一筆小財,若購得數千股,可發一筆大財,若是資金實力雄厚,購得數萬股,數十萬股,日後上市,利潤便是數以百萬計了。

(6)中國股市有財務造假的股票嗎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1、看承銷商資質

購股者要了解承銷商是否有授權經銷該原始股的資格,一般有國家授權承銷原始股的機構所承銷的原始股的標的都是經過周密的調研後才進行銷售該原始股的,上市的機率都比較大;反之,就容易上當受騙。

2、企業經營情況

購股者要了解發售企業的生產經營現狀。了解考察企業的經營效益的好壞可從企業的銷售收入、銷售稅金、利潤總額等項情況去看,這些數字都能在企業發售股票說明書中查到。

3、看股票用途

要看發行股票的用途。一般說來,發售股票的用途是用來擴大再生產的某些工程項目、引進先進的技術設備、增強企業發展後勁的某些用項等,這些都是值得投資的。如若工業生產企業發售股票是用來補充流動資金私有制,那就要慎重考慮。

⑺ 是什麼造成的中國股市基本都是投機者,什麼造成的中國股市成了有錢人的圈錢工具。

是什麼造成的中國股市基本都是投機者:
1、信息不對稱:掌握內幕信息者搶佔了先機,例如陳好買進ST黑龍盈利10倍,據傳就是獲得了內幕信息。而一般散戶投機者根本不可能獲得這種獲取10倍利潤的信息,只好投機。
2、中國股市退出機制不完善:優勝劣汰是自然規律,可是中國股市的管理層由於顧及各種利益集團的訴求,硬是將很多嚴重虧損的公司留在股市上進行重新包裝、改換門庭重新上市,而不是像歐美市場一樣,只要上市公司嚴重虧損就立即退市。致使大量的垃圾公司生存於股市,這些垃圾公司導致大量的投機客「賭其重組獲得新生」。由於絕大部分垃圾公司在利益集團的操縱下,的確重組成功,股價狂漲,使一部分投機客暴富(例如陳好買進ST黑龍),導致很多股民認為只有投機才能在股市賺大錢。一個充滿垃圾的股市,只能「臭氣熏天」,鼓勵投機、壓制投資。
3、股票發行制度不完善:股票發行市場應該實行市場化的管理,但是中國股市的發行制度有太多的人為因素干擾,行政審批手續繁復,成為權力尋租者「大展拳腳」的舞台。了解股市的人都知道,近幾年很多一上市的新公司,立馬出現業績巨虧,和高管辭職狂潮(高管為了股票套現,只有選擇辭職才能最快獲得巨大的利益),哪裡還存在什麼投資的基礎呢?其次,財務造假上市也使股民們不敢投資,寧願投機。例如近年上市的綠大地、萬福生科。當投資者看見這樣明顯的財務造假都能順利通過「層層嚴格」監管者的監管,他們作何感想,他們敢投資嗎?而就是這樣明目張膽造假的公司,仍然不立即開除出股市,而讓其繼續悠然自樂地生存於股市。這樣的故事告訴造假者,我們「鼓勵造假、請多多造假」!!!
3、4、5……。

⑻ 中國的上市公司盈利了會反映到股票上嗎

1、上市公司盈利會反應到股價上。
2、如果財務報表是真實的,體現了利潤,那麼大股東不會把利潤分掉——大股東通常不是這么做的,只要公示的利潤,股民肯定能拿到。他們的做法是:要麼粉飾報表,虛構利潤抬高股價,通過在二級市場出售股票獲利;要麼通過關聯交易掏空上市公司(不是分掉利潤)。
3、中國上市公司應該沒有普遍存在嚴重財務造假,可能粉飾報表,但是不會太嚴重(嚴重的財務造假大部分劃不來)。但是有一些嚴重財務造假的案例,比如東方電子。

⑼ 如果上市公司都財務造假,那誰還敢買股票

股民賺錢是沖著差價利潤去的,又不是去賺上市公司的錢,所以,不管上市公司造不造假,只要它的股票還在市場流通交易,大家就去買,敢去買。目前股民賺不賺錢和上市公司造不造假關系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