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2014.12月中國股市只按金融股炒還有意思嗎
沒意思,所以跌了。
其實吧,有2個方面應該知道一下。
首先,這次的漲勢主要來源於央行降息,央行降息的話什麼得利呢?無非就是金融機構罷了。
其次,這次資金來源的一個很重要的部分來源於房地產。而之前部分炒房地產的土豪們並未接觸過股票,他們一接觸股票突然發現:哇,銀行股怎麼都那麼便宜啊!於是大量入手銀行股,導致銀行股那些本應降息後下跌的股票突然暴漲,進而帶動所有金融板塊暴漲。而暴漲的交易量利好帶動券商板塊集體各種漲停。
昨天炒股的發現除了金融股都在跌,於是稍微冷靜些後,你看今天大盤。。。
『貳』 中國通海市是屬於哪個省
通海不是市,是雲南省蒙玉溪地區轄縣。
『叄』 如果沒有股票之類的金融產業,是不是就不會產生經濟、金融危機
只要人類世界存在,生產生活活動繼續,就必然有發生金融危機的風險。
『肆』 亞太金融交易哪些股票
亞太金融可以交易上海、深圳股市的股票及全球指標性股指期貨,注冊真實帳戶只需1060元人民幣;取款便捷,3到24小時實時支付。
『伍』 誰能給我解釋下現在美國的金融危機和中國股市
1962年,弗里德曼出版了他的《資本主義與自由》一書,由他所建立起來的華爾街新的自由市場與自由主義經濟哲學體系對於美國資本主義不只是經濟學理論的支持,在當時的兩個超級大國冷戰語境之下,弗里德曼這本書幾乎成了自由主義的經濟哲學大綱,它在第一章中就把經濟自由與政治自由之間劃上了一種邏輯關系。
再加上金本位制的瓦解和凱恩斯主義的流行,與貨幣匱乏相適應的低股價時代於是一去不復返了。從那以後,積極投資之風開始盛行,華爾街也進入了大踏步發展的時代。而名目繁多的金融衍生品,正是在這之後開始大量出現的,特別是80年代之後。金融界給這些金融衍生品起了一個很有誘惑力的名字——金融創新!從各種債券、股票、各種各樣的指數期貨,到類似於「美國抵押貸款支持債券(MBS)」等等這樣的看的人一頭霧水的專用名詞比比皆是。以至於到今天,令人眼花繚亂的金融衍生品,多到連華爾街投行里的頂尖分析師都不能完全掌握,更別說美聯儲里那些有些禿頂的經濟學家了。
到底什麼是金融衍生品呢?我想給大家舉個例子:A自然人想買一幢房子,於是向B公司貸款,B公司覺得A的信用等級並不保險,但又不想喪失這次交易的機會,於是B依然把貸款貸給了A,並把很多很多類似於A這樣的情況的貸款債權,集中打包後,全部以比較低的價格賣給了C公司,C是一個上市公司,專門從各個類似於B這樣的企業以低價收購債權的,等著A償還了貸款後賺取其中的差價。D公司是一家投資銀行,他對C公司的未來收益情況比較看好,但又不敢冒然投資,於是就以認購權證的方式,購買了C公司發行的權證,也就是說,D投行在今後的某一天,可以以某一個特定的價格,購買C公司的一定數量的股票。但D投行自己也需要流動資金,於是就把這些權證再質押給E銀行,套取一定數量的中短期貸款。而E銀行為了更多的投資機會,又發明了一種企業債券,並向全社會公開發行。。。
您看懂了嗎?如果連這個都沒看懂的話,那您就更難理解華爾街實際上在使用的各種「金融衍生品」了,這些「金融衍生品」比我上面講的要復雜幾十倍,並且需要非常復雜的計算公式來計算他們的風險程度、未來收益預期,等等。
很多有識之士學者都認為這種金融創新實際上就是在「擊鼓傳花」,所有的金融衍生品就像一根長長的鏈條,並且相互交叉,錯綜復雜。此外,根據風險與收益成正比的原則,越是風險系數大的金融產品,其未來的收益就越高(在不出現投資失敗的情況下)。因而毫不客氣地說,華爾街儼然成為了一個大賭場,大家都在賭某一家或一批高風險的企業是不是會最終不倒閉!這樣所帶來的結果是,金融市場總體的資金數量成十倍幾十倍地放大,以雷曼兄弟為例,截至2008年5月31日,雷曼兄弟的總股東權益為263億美元,其債務總額卻竟然高達6130億美元。
就這樣,幾乎所有金融類公司(銀行、投行、基金、保險公司)都被栓在了一起,一旦某一個環節出現了問題,大家都跟著受損失。我認為,這樣的金融創新唯一的好處是有效地吸幹了市場上的現金,降低了通貨膨脹率,試想,如果人民把股市、基金、多如牛毛的各種公司債券都賣掉,這些錢再回到商品市場上來購買實際的產品的話,物價還不得漲到天上去?!但這樣的金融創新,卻並沒有為市場創造出任何實際的價值,無非是A先生擁有了一套住房而已。
而這一輪的華爾街金融危機,正是從「次級債」開始逐漸發酵的,也就是說,處於「生物鏈底層」的A先生的財務出現了問題,還不起貸款了!
除了金融衍生品這種游戲規則的風險之外,還有不太為大家所關注的「委託代理人」的風險。為什麼這次高盛公司的損失遠比其他投行損失小很多呢?我想事情要從22年前說起:1986年12月6日的早晨,高盛的合夥人們集合在百老匯大街85號二樓寬敞的會議室里正在討論一件事情——將高盛改組成上市類型的公司。場面非常緊張,有的合夥人之間產生了激烈的爭執,還有一些人在聲淚俱下的發表動情的演講,大部分合夥人並不願意放棄高盛這種獨有合夥人制度。這樣的場面在高盛將近130年的歷史中,已經重復上演了無數次。而這時的高盛也是華爾街唯一保留合夥人制度的投資銀行,這讓它看上去那麼與眾不同。
在長達百餘年的歷史中,高盛管理委員會不斷的提議把高盛改組成上市公司類型,然後再不斷地被合夥人們予以拒絕。但這種保守的制度,制約了高盛公司的融資能力,限制了高盛的發展。到了1998年的8月,188名高盛公司的合夥人終於通過投票決定將高盛改組成上市公司。然而,高盛的合夥人制度的文化卻極大的保留了下來,高盛很大程度上依然延續了緊密結合的合夥人制時代的特質。
雖然高盛已經結束了合夥制經營,但它卻將合夥制對於風險的有效控制很好地繼承了下來。問責制、風險評估管理等相互監督、相互制衡的決策流程確保了對於潛在風險全面客觀的認識。正因為這樣,我們看到了2006年年底所發生的那一幕,高盛的首席財務官召集各部門主管,商討當時尚未浮現的次貸危機,在各位主管報告完畢後,高層當機立斷必須第一時間撤離房貸市場。
而類似於剛剛倒閉的雷曼兄弟這樣的大多數的公司,他們早就已經成為了上市公司,這使得他們更容易募集到大量的資金。公司的資產都是投資人股東的,而操縱這些資金的人,卻都是每年領取上百萬美元甚至數百萬年薪的專業投資分析師。這些人穿著最高檔的阿瑪尼西裝,開著賓士汽車去上班。而他們在公司里都是沒有股份的,又都是年薪制,沒有幾個人會想著在這家公司里長期工作下去。他們年終的獎金幾乎是以業績作為唯一的考核條件的,為了獲取更多的利潤,以便年底能夠拿到更豐厚的獎金,他們往往更加激進地參與各種高風險高收益的金融產品,公司的長期利益關他們什麼事?最多這家公司倒閉了,再重新換另一家!
這樣的雙重風險,最終造成了華爾街巨大的金融泡沫,再加上美國人無休止的貸款消費(在美國幾乎沒有人用現金購物,大家都是用信用卡消費,9月份的工資在8月份就花的差不多了),風險如同不斷累加的「沙塔」,現在,這個沙塔出現了裂縫!
在雷曼兄弟宣布破產、AIG獲得美聯儲的拯救之後,華爾街金融風暴是否能夠得以最終緩解?現在誰都不敢打包票。我認為一個新的危險時間窗口將出現的10月中旬,華爾街各大金融公司第三季度財務報告出爐之後。如果仍舊有某一家或多家企業出現比較大的虧損,恐怕後果不堪設想。但是,如果華爾街的游戲規則不做出革命性的調整的話,我認為更大的滅頂之災只是早晚的問題。
而對於中國,損失是肯定要損失的,傾巢之下安有完卵?包括最近公布的多家中國的銀行持有雷曼兄弟公司的企業債券。但本輪華爾街金融危機,應該不會對中國金融企業造成致命性的打擊,因為在中國比較保守的金融環境下,金融衍生品屈指可數,並且中國的金融企業大都以銀行零售業為主,風險要小的多。況且,美國政府處於對本國資產的保護,一直都對來自中國的投資資金敬而遠之,今天壞事變成了好事,中國金融業避免了一場更大的風險。
轉自網路,來源於《經濟觀察》
中國股市暴跌是市場信心不足。美國作為一個超級大國,他的經濟形式,成為全球經濟的重要向導,當華爾街危機發生後,中國股民會受到影響,對中國股市信心不足,從而造成,拋售出局的現象。
這個對你個人的發展,應該沒有多大影響,而且我覺得甚至可以說是個更大的機遇。我也是學金融的,今年才畢業,現在再做,美股交易員,感覺現在雖然股市不景氣,但是對我們DT來說也許還可以說是個很不錯的機會。
『陸』 金融改革概念股是啥意思
中國金融改革,即《中國金融改革:歷史經驗與轉型模式》在勾勒中國歷史上的金融發展與改革之前金融狀況基礎上,系統回顧了30年中國金融機構、金融市場和金融監管與調控等領域的改革歷程與發展狀況,總結了金融改革的基本經驗,
再現了30年金融改革與發展使中國金融體系完成一次「涅槃」式質的飛躍的全過程,並從比較金融的視角,分析了中國與俄羅斯、波蘭等中東歐轉軌國家金融改革的差異,從目標設定、路徑及順序選擇、動力來源以及推進策略等方面論證了轉軌國家中金融改革的「中國模式」。
(6)中國通海金融股票今天擴展閱讀
改革背景
隨著新一屆政府換屆完成,在高層不斷吹風下,2013年「金改」步伐明顯加快,國家陸續出台了一系列涉及金融改革的政策,如取消貸款利率下限、取消票據貼現利率管制、擴大人民幣匯率浮動區間等,
而國債期貨、融資融券擴容、擬發行優先股等涉及股市債市的品種或政策的推出或即將推出更進一步理順了市場投資結構。
而余額寶、理財寶等金融產品順利發行所帶來的甜頭,對於阿里巴巴、東方財富等與互聯金融相關的民營資本來說,激發了它們進入國有企業長期壟斷金融領域的信心。市場傳聞,銀監會正在研究由民間資本發起設立自擔風險的民營銀行、金融租賃公司和消費金融公司。
在A股市場上,金融體制的一系列改革對銀行、保險和券商信託等板塊形成了反復向上的刺激動力,在利好政策刺激下,金融股的企穩走強將對整個A股的趨勢見底回升起到極為關鍵的作用。
而伴隨著金融業壟斷門檻的降低,部分優秀的商業銀行、創新能力較強的券商以及與互聯金融相關上市公司的未來發展預期將產生逆轉,優秀金融公司或參股金融公司的估值有望出現價值回歸行情。如2013年自貿區熱點的出現對於浦發銀行的刺激,余額寶、活期寶對於民生銀行的帶動等都是側證。
任務確定
十八大報告中,金融改革的任務被明確表述為:發展多層次資本市場,穩步推進利率和匯率市場化改革,逐步實現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雖然這四個領域的改革早已有共識,但在具體推進領域、步調和節奏方面,仍存在不同意見。
『柒』 金融風暴對股票有哪些危害
主要有三影響:
第一:對投資者信心的影響。金融危機往往造成深度恐慌,引發奪門而出的效應導致大跌。
第二:資金傳導,因為當今的世界已經進入金融全球化,各國的投資相互交錯遍布全球。假如美國發生債務危機,那麼很多的美國投資機構為了緩解資金緊張就會在全球范圍內拋售股票回籠資金,自然會引發各個股市下跌。
第三:影響公司的業績預期.金融危機之後往往伴隨著經濟危機。投資和消費萎縮。上市公司融資相對困難,公司商品和服務的市場需求縮減,利潤下滑最終導致股價下跌。
『捌』 互聯網金融股票有哪些
前幾天報道了馬雲強烈看好互聯網金融股的消息,今天在A股中這條消息持續發酵,內蒙君正再次盤中漲停,
在午盤收盤時,由於大盤下跌,上漲8.51%,在前幾天的消息中馬雲說未來的金融有兩大機會,
一個是金融互聯網,金融行業走向互聯網;第二個是互聯網金融,
純粹的外行領導,其實很多行業的創新都是外行進來才引發的。金融行業也需要攪局者,更需要那些外行的人進來進行變革。金融生態系統主要特點應該是開放。中國的金融監管過度,美國則監管不力。監管過度會讓生態系統變成一個農場,想種什麼種什麼,不想種的永遠進不來,但真正的生態系統一定是開放的,百花齊放。對於中國金融業來說,讓更多人參與比多發幾張牌照顯得更重要。
今天上海證券報消息指出,「以互聯網為代表的現代信息科技,特別是移動支付、雲計算、社交網路和搜索引擎等,將對人類金融模式產生根本影響。」中投公司副總經理謝平曾撰文預判,
20年後,可能形成一個既不同於商業銀行間接融資,也不同於資本市場直接融資的第三種金融運行機制,可稱之為「互聯網直接融資市場」或「互聯網金融模式」。
目前為這一輪炒作的龍頭股票,內蒙君正作為天弘基金的第二大股東占持股比例36%,天弘基金與馬雲支付寶展開余額寶合作。
300059 東方財富
後面有接力第一龍頭的潛力,此股票重點關注,並且包括同花順和大智慧。公司加大了金融電子商務服務業務的戰略投入,基金第三方銷售業務初步呈現良好開局。
300033 同花順 公司全資子公司浙江同花順經濟信息咨詢有限公司獲得證券投資基金銷售業務資格
601519 大智慧
國內互聯網金融信息服務行業領頭羊
600446 金證股份 和601216是一起啟動的,融資融券業務系統龍頭,依託金融軟體優勢助推基金直銷新模式。
601901 方正證券 依託券商輕型營業部的最大數量,在互聯網金融領域不可小視,部分業務入駐淘寶商城。
002095 生意寶
有互聯網金融業務的潛力
300226 上海鋼鐵 未來也有向余額寶方向發展的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