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成都捷普科技有限公司工作環境是怎麼樣的
我是廣州jabil的 現在jabil生意不怎麼好 控制ot很嚴重 今年我們這里五百塊錢推薦勞務工 都很少有人進來 我聽說成都有新廠 挺大的 我們這邊的准備轉過去 畢竟那邊的工資水平不高 jabil只是一個搞組裝的工廠 沒有什麼技術含量 不過 福利還行
② 在EIT Digital Master School攻讀碩士學位是怎樣一番體驗
又到EIT錄取季,去年此時心裡緊張又期待,搜過這個問題沒人回答,今年來答一答這個小眾問題了~
我是EIT Digital 2015fall - HCID - KTH+UCL
KTH第一年在讀,就談談這大半年的不完全體驗,後續的內容以後再補充。
基本信息就不介紹了,參見官網以及少得一搜就基本能搜全的論壇信息。
官網鏈接:Home // EIT Digital
因為EIT的獨特性,我想就讀體驗也跟入出口學校有著很大關系。這個體驗的范圍太大難以全覆蓋,很多信息在官網都有。下面主要講講EIT特色部分的片面的了解及個人的體驗。
1.介紹起來一大堆的EIT
當年申請的時候被EIT花里胡哨的各種關鍵詞吸引:兩年兩個學校,本專業,細分專業,商科輔修,獎學金,kick off,summer school,三個月實習,graation ceremony…
可是跟親朋好友(尤其是好奇心強一點的)介紹項目的時候,就會出現面對著好奇寶寶,來回梳理項目體繫到自己都要理不清的局面。
「你們怎麼還有個搬家費?」
「你不是在瑞典上學嘛,怎麼在荷蘭?」
「第一年第二年方向不一樣?這到底學的啥專業?」
「這個EIT是什麼意思啊?」---「兄弟你真的問到我了……….」
話說,有個很有意思的現象,EIT的申請qq群里長期活躍的元老級人物,大都是不在EIT就讀的學長學姐,但他們會很熱情地給你申請的答疑以及人生指導。當年我也悄悄地騷擾過一些學長學姐,感覺他們也都挺忙的。所以那時也好奇就讀於EIT的大家生活到底是怎麼樣的。看下面。
2.第一年教學
上面也說過,基本體驗受入出口學校以及國家影響各有不同,應該也和主流的留學生活沒有太大區別。
就KTH來說,EIT的學生和KTH兩年制同專業的學生待遇是基本一致的。當然,不同專業也略有區別,比如我所在的HCI專業,上半年主要的三門必修課基本是在Kista的兩位老師在帶,EIT為主力學生,其中有兩門課更可以說是EIT 學生的特定課程(有一門論文寫作課是和第二年學生一起上的)。不過到了下半年,專業相關的課程就都是和兩年制學生一起上了。
具體的KTH就讀體驗我在豆瓣這篇帖子里有細講,這里就不贅述了。
HCID-Entry-KTH-2015-2016 一篇長長長的介紹
細說一下EIT特色的商科部分。
KTH這邊的商科課程目前為止都是一個老師在帶,EIT在本校的所有學生都在一起上課。第一門商科基礎課主要講創業相關基本概念,課下配以寫創業公司分析,商業策劃稿,以及采訪創業公司CEO等作業。第二門課程是課上以各種初創公司CEO做Guest Lecture,課下要求以小組為單位實現一個具有商業價值的產品,並投入市場做測試。(說起來可能噱頭還挺大,不過最終效果還有待觀察)
這里想說一個態度的問題。個人感受到的是,對於商科部分,可能很多學生(包括我)更傾向於把它當做一個需要應付的任務,把Kick-off以及summer school當成娛樂的機會,雖然官方也是這么支持的(EIT確實也是一個活躍的組織)。但也有一些人把這看做一件有意義,有趣的事去積極地嘗試和思考。這兩種態度可能會影響你在EIT學習的效果產出和體驗。大部分人是以工科生的身份來到EIT,只有少數人是經濟相關背景,這也確實意味著我們對商業創新領域會陌生,會缺乏投入,即使一開始有期待,最後也會無奈地應付了事。我想說的是,對EIT的商科輔修不要抱有過高的期望,以為它能扎扎實實生動有趣地帶你探索商業創新領域的小秘密(至少KTH不是),真的感興趣,還是得主動。否則,你可能並不一定要選擇來這里就讀,因為這意味著你要割捨本專業30%的學時來應付對你來說並沒有太大意義的東西,相比起來專業相關的東西確實較其他master項目少了些。
不過話說回來,對於感興趣的人來說,EIT確實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去見識一些活躍的創業氛圍。你有很多機會參加各種商業創新相關的講座和活動(瑞典這邊創新氛圍也恰巧很濃厚)。EIT是一個很重視科技創新的地方,它在有關innovation和entrepreneur的方面還是有一定的活躍度的。商科課,kick off以及summer school中你可能會一次一次再重溫當初申請寫entrepreneur idea的那般酸爽,但可能不再是抓耳撓腮地強行寫出自己都怕是要尷尬的點子,也許你確實會發現自己的思維更活了,另外,多元化的小組(不同專業,國家)也會給你一些啟發和帶領。
CLC(Co-Location Center)作為EIT的據點,為學生提供了一個舒適的角落。會有一些EIT相關的小型活動在CLC大廳舉辦。平日環境安靜,廚房裡咖啡茶充足供應,偶爾有點活動剩餘食物留給大家吃,桌椅也基本足夠,是自習的好去處。瑞典的CLC有個小單間里掛著個電視能實時跟Eindhoven及其他node的CLC視頻交流,有種大家庭的聯結感。
3.Kick-off
令人期待已久的Kick-off啟動儀式2015年選定在荷蘭埃因霍溫舉辦,歷時四天(10.22-10.25),場地位於Muziekgebouw Frits Philips。主題是:Explore,Innovate,Create,Inspire,Digitalize,Connect。如果你愛玩,那Kick-off會是不錯的體驗!
大概十月初就會有負責人發郵件開始搜集和告知訂機票,酒店安排,行前准備等相關信息。一切它管,我們只用負責到點提著行李箱去機場就行。到阿姆斯特丹機場之後便在志願者學長學姐的帶領下坐了一兩小時大巴到達埃因霍溫的酒店住下,EIT總共准備了兩個酒店,距離Kick-off場地應該都不遠,我們住在Hampshire Crown hotel,看樣子算是當地檔次較高的。有趣的是,聽說住宿是兩人合住的時候,寶寶們心裡都稍稍捏了一把汗,指不定就要代表中國和哪國建立國際友誼了…然而EIT點鴛鴦譜就是這么神機妙算,我所知道的大部分配對成功的佳人們都是好基友!也有真情侶(當然人家是事先跟通情達理的EIT告知過的)!不過,也還是有同學被選召去建立外交,但是大家相處都還是挺愉快的,畢竟EIT一家親嘛!
第二天吃完酒店自助早餐就來到會場領取活動目錄和神秘的紀念品。據說第一屆土豪EIT給每個人發了一部手機,隨著隊伍的不斷壯大,紀念品大概也越來越袖珍,今年比較值錢的是一個EIT紀念版充電寶,知足了。
一月中旬提交一二志願申請,過幾天就出來結果了。郵件里說291份申請里有114份第一志願是倫敦,看來大家也都是想藉此機會去倫敦浪一回,可惜每個項目容量大概30人,於是大家還沒來得及燒高香祈禱就幾家歡喜幾家愁了。與當年申請EIT時不同的是,summer school會部分滿足想要調劑地點的需求。此外,在幫你訂機票時也會盡量滿足你合適的出發和離開時間與地點,去回程地點只要是任何一個EIT node城市都可以。大家選擇都會考慮回國、旅遊或實習時間,各部分銜接好最幸運。
這部分體驗之後再稍作補充。
5.實習
三個月實習是畢業必須。大部分人應該都是把實習和專業論文整合到一起。了解不多,瑞典大概主要是自己找,學長學姐們有去Ericsson、ABB的。荷蘭和英國據說是有提供對應公司。待我,摸清底細。
6.畢業典禮
本校畢業典禮之外,EIT還有自己的畢業典禮。
14年第一屆在巴黎(因為EIT是12年蹦出來的),15年在布達佩斯舉辦,又是各地夥伴再聚首,據說豪氣EIT直接包下了一個游輪舉辦晚會,未考證。直接放視頻吧。
EIT ICT
Labs Master School, first graation ceremony, Paris november 2014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tOT-XtUonw
EIT
Digital Master School Graation Ceremony 2015 - Welcome message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44se7o4bx8I
15年的製作有頒獎典禮現場的feel…
7.獎學金
EIT的一大特色應該也是獎學金較為豐富吧。其實沒有獎學金的話,走EIT去一些學校也比直接去該學校要便宜很多,包括英國荷蘭瑞典等國。當然也部分有學校是本來沒學費,走EIT去讀反而要交學費的。
我們申請的時候還是清晰地分為全獎(免學費+生活費1000歐/月+搬家費3000歐),半獎(免學費+搬家費3000歐)以及自費的,然而沒想到今年就有這么大的調整。好像無論怎樣都要交學費了,以及生活費打折,搬家費有限,且界限較為模糊。並且UCL也不參與招生了。其緣由暫且不去討論,總之這樣的變動對於一部分人來說應該是削弱了吸引力的。
那簡單說說如果有獎的生活是何種體驗。
拿全獎的在物價感人的幾個國家當然理論上可以衣食無憂了,而在物價較高的地區,比如瑞典,英國呢?個人體驗,在瑞典生活,一個月基本吃住行開銷在6000-7000克朗左右,也就是600多歐,剩餘的錢大概花在旅遊,購物或者存起來。總之,理論上是足夠的。而在腐國估計付完房租就差不多了吧…..
EIT每半年打一次錢,賬戶存著那些錢心裡還是很踏實的。這就像你打德州撲克,手裡攥著一大把幣,跟都跟的盲目自信,底氣十足。培養點小興趣都大方些。
8.相關事務
1)協議
某個時間EIT會讓你簽個合同,合同內容很多,也沒細看。不過裡面有聲明A等獎學金第一年要拿到100%的學分,B等要拿到80%的學分,才能保證第二年繼續享有同等待遇。
2)換學校
EXIT:申請出結果時,好像很多人被調劑後想換出口學校都沒成功,EIT說第一年期間會有機會申請換出口學校的機會。身邊有同學換了,聽起來並不復雜,應該只要多方能達成一致就好。
ENTRY:應該也有人想過換入口學校,補充一點。我當年嘗試過,因為個人想法改變,想換學校。心想沒有被調劑過,至少成績是達標的,機會會大點,列舉了好幾個理由動機,跟EIT官方發郵件得到回復不能換。於是給希望換去的學校professor發郵件,對方是個特別熱心商量的人,當時就回復會盡力幫忙。幾番周折簡而言之就是KTH和對方學校的專業負責人以及HCID總負責人都同意了,給了我口頭offer,但在給下面執行重發文件offer的時候,被以「不符合招生規則」為由拒絕執行。可以理解的,EIT體系龐大,又是初期發展階段,一些原則是不適宜被打亂的。所以我想,入口學校能換成功的可能性是很小的。碰上了把入口校調劑為德國,又沒有APS的悲催同學,大概是只能接受現實了。
3)換課程
waive掉必修課需要有先修類似課程的證明。有同學想waive商科,可能證明力度不夠強,被拒絕了,也有成功的。
4)學歷
我們其實是跟所讀的本校生同樣的身份和待遇,所以本專業的畢業證(據說)都是一樣的。學歷認證就要參考所就讀的學校的認證情況了。商科輔修的畢業證,因為是EIT特有的,還不甚清楚。
之前自己也是時不時想了解前輩們的發展如何,做一件事是否有意義。現在到了這么多元化的環境,發現了解再多都是別人的故事,每個人的軌跡都大不相同。拿畢業去向來說,國外創業,國外工作(互聯網公司,硬體公司,證券公司,銀行...),回國工作(BAT或普通公司),回國創業,繼續讀博的各種都有。來到EIT,我們面對的可能就是一個濃縮的世界,大家都在朝著自己的目標努力前進呀前進吧!
③ 重慶博古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重慶博古科技有限公司(EIT)是在重慶高新技術區注冊的高新技術企業,成立於2009年,專注於行業系統軟體開發和應用推廣,打造行業通用平台,解決行業疑難問題。主要產品有博古智能資產管理平台(以下簡稱BGIP)、批發超市O2O平台(簡稱WSP)、網路試衣系統IFS和網路掛號系統IRS。公司是國家創新基金支持企業,獲得多項國家專利。
法定代表人:梅家林
成立時間:2009-01-16
注冊資本:30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500901000062188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
公司地址:重慶市九龍坡區石橋鋪渝州路27號13-5號
④ 指數型基金,混合型基金,股票型基金哪個風險小
看看如下網上摘錄就會有所了解:指數型基金是一種按照證券價格指數編制原理構建投資組合進行證券投資的一種基金。 首先,它的業績透明度比較高。投資人看到指數型基金跟蹤的目標基準指數(比如上證180指數)漲了,就會知道自己投資的指數型基金,今天凈值大約能升多少;如果今天基準指數下跌了,不必去查凈值,也能知道自己的投資大約損失了多少。其次,它的資產組合的流動性比一般集中持股的基金更好。以某上證180指數增強型基金為例,它不僅規定基金經理主要按照上證180指數成分股的權重與構成配置資產,而且規定投資於上證180成分股的數量不得少於120隻。也就是說,即使是在極端的情況下,此上證180指數增強型基金投資的股票也不會少於120隻。由於持股分散,未來基金拋售股票時對股票的價格影響就小,甚至基本沒有影響。這樣基金資產凈值的真實性就會更高。其三,投資指數型基金的成本一般較低。由於指數型基金一般採取買入並持有的投資策略,其股票交易的手續費支出會更少;同時基金管理人對於指數型基金所收取的管理費也會更低。但是指數型基金的投資風格也註定了它在大盤震盪局勢中無利可圖。指數型由於是被動投資,在大盤出現大幅回調時,不能通過主動調整倉位來規避風險!一般來講,指數型基金只有在大盤單邊上漲時才能產生收益,大盤下跌以及震盪整理的過程中指數型基金的風險也相當大。混合型基金
基金有一定的比重投資股票,追求高報酬,其它部分則投資於固定收益工具,如債券、可轉債等,以獲取穩定的收益;股票、債券比重隨著股市多空變幻及時調整。股票型基金
主要投資於股票的基金,其股票投資占資產凈值的比例大於等於70%。 這三類基金中,指數基金由於是倉位過高,所以高收益也高風險,股票型基金的倉位有一定的比例配置,風險也比較高,混合型基金的風險是最小的,收益也相對低些,對於穩健型的投資者而言,定投最好是選擇混合型基金。
⑤ 基金50EIT怎樣進行定投
是50ETF是在場內交易的,所以無法定投!
⑥ lof和eit基金的區別
lof與etf二者區別表現在:首先,etf本質上是指數型的開放式基金,是被動管理型基金,而lof則是普通的開放式基金增加了交易所的交易方式,它可能是指數型基金,也可能是主動管理型基金;其次,在申購和贖回時,etf與投資者交換的是基金份額和「一籃子」股票,而lof則是與投資者交換現金;再次,在一級市場上,即申購贖回時,etf的投資者一般是較大型的投資者,如機構投資者和規模較大的個人投資者,而lof則沒有限定;最後,在二級市場的凈值報價上,etf每15秒鍾提供一個基金凈值報價,而lof則是一天提供一個基金凈值報價。
⑦ 指數基金就是股票基金嗎,跟混合基金相比,哪個風險更大
因為混合型基金可分為偏股型基金、偏債型基金、配置型基金、價值型基金等等很多種,風險也不太一樣。比如偏股型基金,風險要高於指數基金.所以沒有明確的答案,就是股票型基金風險最大。
⑧ lof和eit基金的區別
LOF與ETF相同之處是同時具備了場外和場內的交易方式,二者同時為投資者提供了套利的可能。二者區別表現在:首先,ETF本質上是指數型的開放式基金,是被動管理型基金,而LOF則是普通的開放式基金增加了交易所的交易方式,它可能是指數型基金,也可能是主動管理型基金;其次,在申購和贖回時,ETF與投資者交換的是基金份額和「一籃子」股票,而LOF則是與投資者交換現金;再次,在一級市場上,即申購贖回時,ETF的投資者一般是較大型的投資者,如機構投資者和規模較大的個人投資者,而LOF則沒有限定;最後,在二級市場的凈值報價上,ETF每15秒鍾提供一個基金凈值報價,而LOF則是一天提供一個基金凈值報價。
⑨ 怎樣申報高科技企業
高新規定了8大領域,你們的這個行業不是這幾個領域范圍之內的,不過要看你們的條件,就以下的這些條件中不知貴公司符合幾項。
高新技術企業認定具體評價方法:(須70分以上,不包含70分)
序號 指 標 賦值
1 核心自主知識產權 30
2 科技成果轉化能力 30
3 研究開發的組織管理水平 20
4 成長性指標 20
合計 100
上述的評分具體內容包括如下:
一.核心自主知識產權(30)
企業擁有的專利、軟體著作權、集成電路布圖設計專有權、植物新品種等核心自主知識產權的數量(不含商標)。
[說明]
1.由專家對企業申報的核心自主知識產權是否符合《工作指引》要求進行評判。
2.同一知識產權在國內外的申請、登記只記為一項。
3.若知識產權的創造人與知識產權權屬人分離,在計算知識產權數量時可分別計算。
4.專利以獲得授權證書為准。
5.企業不具備核心自主知識產權的不能認定為高新技術企業。
註:如果要拿到30分,必須要有6個軟體著作權登記證書或者1個發明專利或者6個實用新型專利。
二.科技成果轉化能力(30)
最近3年內科技成果轉化的年平均數需四項以上
[說明]
1.同一科學技術成果(專利、版權、技術使用許可證、注冊的軟體版權、集成電路布圖設計)在國內外的申請只記為一項。
2.購入或出售技術成果以正式技術合同為准。
3.此項評價可計入技術訣竅,但價值較小的不算在內。從產品或工藝的改進表現來評價技術訣竅等的價值大小(企業可以不披露具體內容)。
4.技術成果轉化的判斷依據是:企業以技術成果形成產品、服務、樣品、樣機等。
註:如果要拿到30分,必須要有12個技術開發合同或者12個技術服務合同或者12個銷售合同(分別針對不同產品)
三.研究開發的組織管理水平(20)
(1)制定了研究開發項目立項報告;(2)建立了研發投入核算體系;(3)開展了產學研合作的研發活動;(4)設有研發機構並具備相應的設施和設備;(5)建立了研發人員的績效考核獎勵制度。
註:以上五個小項全部齊全後,才能拿到20分
四.總資產和銷售額成長性指標(20)
此項指標是對反映企業經營績效的總資產增長率和銷售增長率的評價(各佔10分),具體計算方法如下 :
總資產增長率=1/2 (第二年總資產額÷第一年總資產額+第三年總資產額÷第二年總資產額)-1。
銷售增長率=1/2 (第二年銷售額÷第一年銷售額+第三年銷售額÷第二年銷售額)-1;
註:總資產和銷售每年是遞增的,才能達到最高20分
五.且近三個會計年度的研究開發費用總額占銷售收入總額的比例符合如下要求:
1、最近一年銷售收入小於5,000萬元的企業,比例不低於6%;
2、最近一年銷售收入在5,000萬元至20,000萬元的企業,比例不低於4%;
3、 最近一年銷售收入在20,000萬元以上的企業,比例不低於3%。
六.上年度的高新產品(技術服務)收入要佔總收入60%以上.
七.具有大學專科以上學歷的科技人員占企業當年職工總數的30%以上,其中研發人員占企業當年職工總數的10%以上;
此次高新認證重要就是上述幾項硬性指標, 請根據情況做准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