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為什麼95%的人都喜歡短線炒股
做短線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
一是與人的心理狀態有關。從心理上講,人的心是時刻波動的。人很難長期對一件事保持長期的關注,人的注意力是會經常發生轉移的。不斷地追求刺激,追求外在感觀的滿足,是人的心理共性。當對一件事的注意力疲倦了,就會轉移到另外一件事情上去。這就象日常生活中,一個心態不安定的人,一刻也不讓自己停下來一樣,他一會看電視,一會打電話,一會上街,讓自己時刻處於一種忙碌的狀態,以逃避生活的無聊和困惑。從本質上講,這其實是一種對現實的逃避,是對心靈和痛苦的一種逃避。現代社會,浮躁是人的通病。股市中,投資者被股市中的各種利好、消息、熱點所牽動,被各種短線的神話所吸引;被股評家的喧染所困惑,被各種幻覺包圍,心早已迷失了自己,跑到九霄雲外去了。
二是對未來市場發展的不確定性把握不住,是對不確定性風險的一種迴避。假如我們知道公共汽車的終點,你會在中途下車嗎?任何事物的發展都有一個必然的發展過程,這個過程在股市中就表現為趨勢。認清了股市的趨勢,就不會為雜波所困。得大勢者得天下。短線其實是被日常雜波所困,是對股市的發展趨勢認識不清楚而陷入雜波之中。
三是人的貪欲的表現。「欲速則不達」是一句古話。股市中的短線行為是一種追求短期利益的行為,除非你是神仙,否則你不可能做到今天買明天就漲!短線操作,是以不放棄任何機會,以天天獲利為目的。只知索取,不會放棄。不會放棄,就意味著承擔了更多的風險。須知投資不是賭博。
Ⅱ 股市解剖:為什麼中國人喜歡炒概念股
答:
因為概念炒作往往有內在的合理性。說到底,概念炒作賭的是成功的可能性。並不是所有的概念炒作最後都沒有見到東西。實際上,概念炒作常常有一些是有道理的。如2000年時候的網路股炒作,當時炒作的一些說法,到後來確實變成了現實,只是成功的企業並不是當時炒作的那些公司。
概念炒作往好里說,其實是一種類似創業的沖動。特別是在經濟不好的時期,政府,實業界都在找出路,尋找新的經濟增長點,自然就會有各種投資的沖動。投資沖動不只是在股票市場上,在實業中也同樣存在。在實業投資中,有大量投資也是註定要打水漂的。
好的概念,其誘人之處在於,雖然成功的可能很小,但是畢竟有可能成功。好的概念題材往往是市場不能證偽的,就是沒有人能說:這個一定不行。你可以相信它不行,但你不能證明它不行。典型例子的就是重慶啤酒,乙肝疫苗的事情,有人相信它能成,如果成了,市場非常大。不信的人只能不參與,但你沒有證據說它一定失敗。如果不是上市公司一紙公告,重慶啤酒的疫苗概念再炒個幾年都可以。
Ⅲ 關於中國人炒美國股票
1 可以的。美國法律沒說外國人不能到美國炒股,而實際上,外國人炒美股是很多的。中國法律沒有規定中國人不能到美國炒股,但也沒說可以。實際就是空白的,所以我們說的風險就是,國內缺少明確的法律保護我們的境外資本投資。2 你要炒的話,現在國內通行的途徑有兩個: 通過國內券商設在香港的子公司投資海外股市
國內很多規模大一點的或有銀行背景的券商,比如海通證券、招商證券等,都紛紛在香港設立子公司,然後這些券商的業務員就偷偷地在介紹國內的客戶在他們旗下的香港子公司開戶炒港股或美股,也些甚至順帶開戶炒倫敦金和外匯;雖然這些香港證券公司都有實力雄厚的內地母公司,也都有中文服務平台,但如果你想炒美股的話,我是不建議大家在這類券商開戶的,因為這類子公司和其他大多數香港券商一樣,其美股業務是外包給美國本土券商的,所以和美國本土券商比起來,傭金會貴一到兩倍甚至更多,同時你也並不能獲得什麼額外的保護(國內法律空白)。
通過美國本土的網路券商開戶炒美股
雖然美國經濟總量佔全球經濟的比重在不斷下降,但美股市場仍然是全球規模最大、影響力也最大的金融市場,其風吹草動都能波及全球其他股票市場;一些規模很大的券商和投資銀行都是來自美國的,比如美林證券、高盛等,但美國中小投資者當然不是通過這些大機構來投資股市,他們一般都是在一類被稱作折扣券商的網上證券公司開戶炒股,這些網上證券公司的傭金比起那些線下實體券商要低很多,一般每手5~10美金左右(在香港券商炒美股一般每手傭金會高達15~30美金),開戶手續也非常簡潔,而且從事網上證券經紀的公司都必須是SIPC(證券投資者保護基金公司)的成員,這樣廣大中小美股投資者的資金就獲得了應有的保護。
作為身處中國大陸的投資者,我們如果想炒美股,需要如何操作呢?最明智的選擇就是找一家提供中文客服的美國本土網上券商,這樣的話傭金會很低,語言、溝通方面也不會存在大問題,其提供的一些額外資訊服務也會更及時,畢竟他們本身就是位於美國境內的公司。
Ⅳ 適合中國人習慣看的炒股書籍
哎,說實話,市場上很多炒股書籍都是垃圾,沒多少好技術,更別說把技術講清楚說明白。
我看了記事本書,投資學習近二十萬,實戰檢驗各種技術和戰法,寫出的三本教案998元一套,沒買的人覺得不值,買的人覺得超值,太超值。
看我看的都是什麼書,在這里推薦幾本真正值得推薦的書吧:
《股票作手回憶錄》《股票大作手回憶錄》《證券分析》《一個操盤手的自白》《艾略特波浪理論》
真正的技術和經驗來自於實戰,再好的技術,如果你沒有變成屬於你自己的,你就不會用,你就不知道技術的奧秘在哪裡。
Ⅳ 中國人炒房炒股,熱愛存款,卻為什麼活的很累
2017-08-03 14:52
中國人最喜歡炒房,這一點毫無疑問。尤其在大中城市裡,中等收入以上的家庭一般都擁有兩三套以上的住房。今天中國城裡人最大的負債就是房貸按揭。
過去幾年,伴隨著房價的飆升,中國居民貸款也呈現爆炸式增長。境內個人人民幣貸款已經從2010年的8.8萬億飆升到現在(2017年6月)的36.4萬億,當然,主要是因為房貸增長較快。
除了炒房,中國人還喜歡炒股。根據證監會的數據,2016年中國股民數量就已經突破1億。中國股民在股市是真的在「炒」股。他們頻繁進出股市,股票換手率極高,炒概念、炒題材、跟庄買單……據官方統計,在牛市時,A股散戶交易佔比可高達90%,在熊市時,散戶交易佔比也達到85%左右。
在中國家庭總資產中,房子與存款是中國人最為關心的,佔比也是最大的。據《中國家庭財富調查報告(2017)》數據顯示:在全國家庭的人均財富中,房產凈值的佔比為65.99%。除了房產,家庭儲蓄在家庭金融資產中獨占鰲頭。數據顯示,家庭新增投資幾乎都在儲蓄上,其他資產上的投資則非常少。在家庭儲蓄的主要原因中,位居前幾位的分別是「應付突發事件及醫療支出」佔41.9%;「為養老做准備」,佔34.19%;「為子女教育做准備」,佔33.56%;「不願承擔投資風險」,佔24.27%。城鄉家庭儲蓄的主要原因相似。
其實,美國人最捨得花錢的地方是養老投資與消費支出。美國人的「私人養老金」(不含社保)主要由兩個部分所組成:一是由僱主為雇員設立的補充養老金,也就是中國人所講的企業年金和職業年金;二是由個人自主開設的個人退休賬戶(IRA)。與此相反,在中國人的理財觀中,對養老金儲備十分淡漠。我們將社保繳費及養老金繳費當作一種沉重的「負擔」或「包袱」。
前面說到美國人不炒股,其實他們是把錢都用來購買共同基金,截至2016年底,美國共同基金凈值高達16.34萬億美元。也就是說美國人不炒股,但他們會把錢交給專業的機構去打理,這些機構將美國股市打造成了一個典型的「機構市」,從而實現了美股的長牛。因此,美國人不需要炒房、囤房,並且有今天花明天錢的底氣。
Ⅵ 全世界哪個國家的人最喜歡炒股票
就是我們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子民了,我們的五星紅旗見證了我國的炒股歷史,見證了我們偉大的中國人的最喜歡炒股票的事實,中華人民共和國萬歲萬歲萬萬歲!!!
Ⅶ 為什麼中國人炒股虧的比賺得多是股市黑暗還是股民沒有專業知識
首先中國股民80%都沒有專業知識~~
其次中國股民不懂得投資和投機的區別~~
在一個中國股票市場不是很成熟~~
還有主力操作過強~~
大多數股民就想利用內部消息簡單的技術知識和運氣就像賺錢那是笑話~~~
所以才會出現賺錢是偶然的賠錢是必然的~~~
Ⅷ 中國人炒房炒股,存款最多,卻為什麼活的很累
中國人最喜歡炒房,這一點毫無疑問。尤其在大中城市裡,中等收入以上的家庭一般都擁有兩三套以上的住房。今天中國城裡人最大的負債就是房貸按揭。
過去幾年,伴隨著房價的飆升,中國居民貸款也呈現爆炸式增長。境內個人人民幣貸款已經從2010年的8.8萬億飆升到現在(2017年6月)的36.4萬億,當然,主要是因為房貸增長較快。
除了炒房,中國人還喜歡炒股。根據證監會的數據,2016年中國股民數量就已經突破1億。中國股民在股市是真的在「炒」股。他們頻繁進出股市,股票換手率極高,炒概念、炒題材、跟庄買單……據官方統計,在牛市時,A股散戶交易佔比可高達90%,在熊市時,散戶交易佔比也達到85%左右。
在中國家庭總資產中,房子與存款是中國人最為關心的,佔比也是最大的。據《中國家庭財富調查報告(2017)》數據顯示:在全國家庭的人均財富中,房產凈值的佔比為65.99%。除了房產,家庭儲蓄在家庭金融資產中獨占鰲頭。數據顯示,家庭新增投資幾乎都在儲蓄上,其他資產上的投資則非常少。在家庭儲蓄的主要原因中,位居前幾位的分別是「應付突發事件及醫療支出」佔41.9%;「為養老做准備」,佔34.19%;「為子女教育做准備」,佔33.56%;「不願承擔投資風險」,佔24.27%。城鄉家庭儲蓄的主要原因相似。
炒房、炒股,喜歡存錢,也確實存了不少錢,但很多人對未來卻是充滿焦慮。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不炒房、不炒股,幾乎沒有儲蓄的美國人卻活的很瀟灑。
美國人不炒房。許多美國家庭都擁有獨棟別墅,就像中國農民擁有前院後院的農家庭院一樣。他們也沒有囤積好房產的愛好(美國房產稅比較重,中國只有幾個試點城市繳納比例極少的房產稅,絕大多數地方沒有房產稅)。美國人認為房子就是用來自己住的,一套就好。他們認為,將家庭財富全部「凍結」在不動產上,是財富的浪費,他們認為創業、投資、消費都是更好的選項。
美國人也不炒股。據Morgan Stanley今年6月底的統計數據:在美國股市交易額中,散戶交易佔比僅為11%,而且這11%的散戶大多不是「炒」股,因為他們不像中國散戶一樣頻繁買賣,而是真正意義上的「股票投資」,它是「為養老而投資」的家庭理財的一小部分。
儲蓄方面,在美國家庭總資產107.9萬億美元中,家庭存款及現金(含貨幣基金)僅為11.39萬億美元,佔比僅為10.56%。
其實,美國人最捨得花錢的地方是養老投資與消費支出。美國人的「私人養老金」(不含社保)主要由兩個部分所組成:一是由僱主為雇員設立的補充養老金,也就是中國人所講的企業年金和職業年金;二是由個人自主開設的個人退休賬戶(IRA)。與此相反,在中國人的理財觀中,對養老金儲備十分淡漠。我們將社保繳費及養老金繳費當作一種沉重的「負擔」或「包袱」。
前面說到美國人不炒股,其實他們是把錢都用來購買共同基金,截至2016年底,美國共同基金凈值高達16.34萬億美元。也就是說美國人不炒股,但他們會把錢交給專業的機構去打理,這些機構將美國股市打造成了一個典型的「機構市」,從而實現了美股的長牛。因此,美國人不需要炒房、囤房,並且有今天花明天錢的底氣。
Ⅸ 一網友說中國人什麼都炒,什麼都敢炒.房子,紅木,烏木,菩提,股票,大蒜
對啊,炒大蒜前是炒綠豆,現在蔬菜那麼貴,也是有人炒的。監管不力,所以游資見什麼炒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