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央行大量買股票怎樣促進經濟
一般來說,央行大量買股票屬於國家對經濟的干預政策。
央行大量買股票本身不能促進經濟。但是,可以起到一定穩定經濟的作用。中國的股票市場本身對實體經濟影響力比較小。所以,具體的促進力是很小的。
這種行為,主要目的其實不是讓經濟變得更好,而是不讓經濟波動過於劇烈從而變得更壞。
2. 中國人民銀行不是不能直接認購國債和其他政府債券嗎為什麼做題看到說中央銀行直接進入一級市場購買國庫
只能從二級市場購入國債等政府債券。
按照《中國人民銀行法》第29條規定:中國人民銀行不得對政府財政透支,不得直接認購、包銷國債和其他政府債券,很清楚,根據該法,央行是不能直接認購國債的。
一方面是經濟下滑帶來貸款風險增加,使得銀行在放貸方面趨向保守,另一方面也是因為貨幣政策傳導機制不夠完善,主要是從銀行到實體經濟的傳導不夠暢通。另外從寬貨幣到寬信貸仍需要一點時間,相信隨著時間的推移,這方面的問題會有所緩解。
(2)中國央行直接入市買股票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建議去中小銀行購買。很多人以為國債只能在國有銀行購買,尤其是一些老年人,其實大家搞錯了,很多中小銀行也可以購買,包括股份制銀行和城市商業銀行,每家銀行分配的額度不同,小銀行由於不太受關注,所以更好買一些,完全沒必要去國有大行搶購。
國債到期後要盡早取出。本次國債不計復利,且逾期不加利息,所以為避免損失,投資者在國債到期之後要盡早取出來,把錢投放到其它有收益的產品中,當然也可以提前辦理約定轉存業務。由於期限過長,有些人會把憑證遺失,可以持身份證到網點辦理掛失手續。
3. 央行1200億7天逆回購,對股票什麼影響
央行1200億逆回購沒股市啥事。
8月18日,央行進行了1200億元人民幣逆回購操作,期限為7日,中標利率維持於2.5%。1200億元的逆回購規模大大高於過去幾周內的逆回購操作量,也創下了2014年1月底來單日逆回購操作最大量。
市場對此給予了高度關注和「放大」解讀。有媒體和評論者認為,央行又開始通過逆回購大放水,而且隨著金融機構、央行口徑的外匯占款下降,繼續降準的可能性增大。更有甚者分析,這將對股市帶來大利好。究竟央行8月18日1200億元人民幣逆回購意圖何在?影響幾何呢?需要仔細進行分析。
筆者認為,央行的主要意圖在於對沖本周到期的逆回購資金。統計數據顯示,本周公開市場有900億元逆回購到期,周二和周四分別為500億元和400億元。逆回購到期是逆回購的反向操作,相對回籠了市場流動性。如果不進行對沖,可能帶來兩個後果:市場流動性稍稍偏緊;市場利率稍稍走高。本周900億元的逆回購到期,央行必須通過逆回購對沖。如果按照周二(8月18日)單日計算的話,央行逆回購1200億元,對沖後實際凈投放700億元;如果按照本周計算的話,即央行本周不再逆回購,那麼,央行對沖後僅僅凈投放300億元。何必用「創下了2014年1月底來單日逆回購操作最大量」來興奮過度或者說嚇唬老百姓呢?
不可否認,近期貨幣市場利率確實出現了走高情況。18日,7天質押式回購加權平均利率為2.4992%,相比於一周前大約2.40%左右的水平略有上漲;隔夜質押式回購加權平均利率為1.7301%,也是小幅上漲;18日的上海銀行間同業拆放利率(Shibor)顯示,隔夜Shibor報1.7450%,上漲4.40個基點;7天Shibor報2.5310%,上漲1.40個基點;3個月Shibor報3.0930%,上漲0.20個基點。按照基點計算的話,都僅僅是稍稍有所上漲而已。這是市場再正常不過的現象了,何必大驚小怪呢?貨幣市場利率小幅波動就證明目前沒有快速拉升的基礎。因為,市場流動性總體充裕甚至過剩。
對央行1200億元逆回購絕不能過度解讀,對沖下來後,凈投放並不多。央行的目的是維持市場貨幣信貸平穩適度,繼續放水的可能性不大。這就決定了再依靠放水貨幣支撐股市的想法太天真了。目前,證金公司獲得的貨幣信貸資金如何歸還還沒有著落呢。
當然,央行應該站在全球特別是新興市場國家目前面臨的貨幣貶值、資本流出上思考問題。新興市場的亞洲國家目前金融危機苗頭已經凸顯出來。馬來西亞的林吉特大有步1997年泰銖崩盤之後塵,越南盾等貨幣都在較大幅度貶值。這種傳染力究竟有多大,會否像1997年波及到整個亞洲包括香港、大陸等,雖然尚需觀察,但必須未雨綢繆。如果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重新襲來,那麼,這次中國絕不會像上次安然無恙,絕不會獨善其身。目前中國大陸的金融開放程度包括利率、匯率、資本流動等與1997年已經不可同日而語了。
目前,最應該關注的就是外匯儲備下降導致的外匯占款減少,包括金融機構口徑和央行口徑的。央行日前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截至今年7月末,央行口徑外匯占款下降3080億元至26.4萬億元;金融機構口徑外匯占款下降2491億元至28.9萬億元。有分析認為,7月、8月外匯占款保守估計流出近8000億元。這是一個值得密切關注和應對的事情。
雖然中國有3.7萬億美元的外儲,起碼短期內能夠應對任何規模的資本流出以及各種做空人民幣的企圖。但是,一定要防止諸如林吉特等貨幣大幅度貶值導致的資本大量流出的傳染性。雖然中國外儲多,但是經濟體量也大,資本一旦流出的規模也大。
當務之急是,一旦外匯占款快速下降導致變相回籠流動性造成市場流動性緊缺的話,應該果斷降低存款准備金,以釋放流動性。不過,現在還不到時候。
釋放流動性目的在於防止實體經濟失血。因此,央行以及商業銀行再也不能把資金借給證金公司直接入市購買股票了。一個辦法是,證金公司迅速從股市裡退出,迅速歸還銀行以及央行的貨幣信貸資金,增加實體經濟市場流動性,對沖外匯占款下降導致的市場流動性不足。
證金公司如果再在A股里胡亂購買股票,結果只能是導致實體經濟失血更加嚴重,金融風險將被無限擴大。特別是在新興市場資本外流、貨幣大貶情況下,將大量資金由證金公司投入到股市裡絕對是一大忌諱。
4. 央行從二級市場買入債券是什麼意思是不是央行可以買國債呢。
就比如央行在股票市場買債券,就是在二級市場買入的一種方式。關於一級二級市場的區別,你可以網路一下。
如果市場流動性有問題,則央行通過二級市場買賣政府債券提供流動性。
人民銀行從二級市場買賣政府債券,最大的好處是可以以此形成國債的收益率曲線,為金融市場提供風險定價基準。財政應該增加債券的期限檔次,為市場提供連續的定價基準。
關於央行是否可以直接購買國債,按照《中國人民銀行法》第29條規定,「中國人民銀行不得對政府財政透支,不得直接認購、包銷國債和其他政府債券」。很清楚,根據該法,央行是不能直接認購國債的。但也有特例存在。2007年,為了籌集中投公司的資本金,財政部發行1.55萬億元的特別國債,其中1.35萬億元分兩期向農行定向發行,發行當天央行從農行購入,另外2000億元分六期在銀行間債券市場公開發行。
5. 中央銀行會通過買賣政府債券或股票影響貨幣供應量進行宏觀調控嗎
中國人民銀行一般通過控制銀根(金融市場上的資金供應)來進行市場宏觀調控,你說的買賣政府債券手段是中國人民銀行通過逆回購或者正回購操控市場的。打個比方,放鬆銀根時候,進行逆回購,中國人民銀行通過大量購買市場上的國債讓資金流入市場,貨幣供應量充足,促進市場活躍;相反當市場過熱的時候,央行向市場拋售國債,資金迴流央行,銀根緊張,進而抑制經濟過熱。
6. 中國人民銀行可以購買公司股票嗎
它是一個政府機構,負責制定銀行的各項政策,不具備普通銀行的職能
中國人民銀行(The People's Bank of China)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中央銀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組成部門之一,於1948年12月1日在河北石家莊成立。1983年9月,國務院決定中國人民銀行專門行使國家中央銀行的職能。1995年3月,八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人民銀行法》,中國人民銀行作為中央銀行以法律形式被確定下來。中國人民銀行是中國國務院直屬的國家機關,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人民銀行法》規定,在國務院領導下依法獨立執行貨幣政策,履行職責,開展業務,不受地方政府、各級政府部門、社會團體和個人的干涉。中國人民銀行設13個職能司。2015年11月20日,中國人民銀行下調分支行常備借貸便利利率。2015年12月25日,央行發文鼓勵銀行對存款人通過網上銀行、手機銀行辦理的一定金額以下的轉賬匯款業務免收手續費。2015年12月30日,央行發布《非銀行支付機構網路支付業務管理辦法》,對網路支付的賬戶分類與監管及法律責任等進行了明確的規范。
7. 中國央行公開市場今日將不進行操作是什麼意思不讓存款取款了嗎 還是不讓買股票了 還是什麼
是說不進行回購和逆回購的操作,意思是不放錢出來也不收錢回去,維持目前的平衡。央行不管股票的事,別人是管錢的。
8. 在央行工作的人員可以炒股嗎
不會炒菜的人他說他知道怎麼炒菜能把菜煮的好吃你相信嗎?
這種沒實戰的人~就算他真有這本事你都當是假的~~錢是自己的~千萬別去賭沒把握的運氣~
9. 人民銀行和股市是什麼關系,人民銀行為什麼非要老百姓去買股票
人民銀行是中央銀行,銀行的銀行,是貨幣政策制定單位。股市是資本市場。是貨幣政策發揮效力的地方,以及為央行制定政策提供信息的地方。
沒人非強迫別人買東西,包括股票,頂多是 鼓勵,引導。你可以對比,稅收,就懂什麼叫 非要老百姓 如何如何 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