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中華保險控股股份有限公司香港上市
2015年11月30日,中國保險保障基金有限責任公司持有的中華聯合保險控股股份有限公司60億股股份在北京金融資產交易所(簡稱「北金所」)掛牌,掛牌總價格103.2億元人民幣。上述股份分為5個標的分別掛牌:標的一30億股股份,掛牌價格51.6億元;標的二和三各10億股股份,掛牌價格各17.2億元;標的四和五各5億股股份,掛牌價格各8.6億元。
中華聯合保險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始創於1986年7月,是由國家財政部、農業部專項撥款,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組建成立,是我國第二傢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國有保險公司,也是全國唯一一家以「中華」冠名的保險公司。公司旗下設有中華聯合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華財險」),壽險公司和資產管理公司(正在申請籌備中)。中華財險的注冊資本金為146.4億元人民幣,居行業前列,償付能力充足率在150%以上,達到償付能力充足Ⅱ類公司標准。2013年,中華財險實現原保險保費收入297.12億元,居國內財險行業第五名。中華財險公司已在全國設立了1家總公司,25家分公司(含廈門),208家中支公司,1186家支公司,706家營銷服務部,獲批分公司營業總部1家,機構總計2126家,員工35000餘人。
根據北金所公告,該項目將在11月30日至12月25日期間公開徵集意向受讓方。掛牌期滿後,如果徵集到一個意向受讓方,將採取協議方式成交,如果徵集到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意向受讓方,將採取競價方式成交。
『貳』 中國人民財產保險份有限公的股票在香港聯合證券交易所成功掛牌交易的曰期是
中國內地保監會、香港保險業監理處公布的年報、季報數據顯示,近年來,內地保險業每年新簽約保費增長率在10%左右,而內地居民赴香港新簽約投保保費每年以50%左右的速度遞增。
去香港買保險日益走進老百姓的生活。然而,一些還沒有全面了解香港保險的內地居民對香港保險還存在著這樣那樣的疑問,甚至誤解。
對香港保險的誤解主要有:
誤解①:香港保險業向內地居民發售保單,屬於「地下保單」不合法,不受法律保障。
誤解②:香港保險公司會破產倒閉,內地不允許破產倒閉。
誤解③:匯率風險造成內地客戶巨大損失。
誤解④:香港保險業銷售傭金是內地幾倍,客戶退保損失高於內地。
誤解⑤:香港保險糾紛處理與理賠難。
針對客戶的疑問,我們的解答如下。
1赴港買保險合法嗎?
到香港買保險,這不就是媒體上常說的「地下保單」嗎,是非法、無效的嗎?曾經有一位有心的客戶做了詳細的赴港買保險前期准備。該客戶說,「我先是向本地的一些保險代理人、律師咨詢。咨詢結果基本上屬於兩派。代理人的基本觀點是不建議買,聽說香港的保險只有持香港居住證的人才可以買,而且香港保險合同都是英文的,中文僅供參考,大部分人看不懂,就算看得懂,其中奧妙之處未必明白,萬一上當受騙了渾然不知。因是外匯管制,繳付保費、理賠事宜比較麻煩。」在咨詢過後,該客戶還做了兩件事情。
一是查詢香港法律,其中第41章是《保險公司條例》。(香港政府律政司查詢網址:http://www.qishiwealth.com/)。為了確保投保人的利益,該條例對香港的保險公司的確作出了非常具體的規定。該條例沒有明確寫明香港境外人士可以在香港購買保險,但同時沒有對投保人的身份進行限制,也就是說不違法。據其一律師朋友說,保險也是商務活動之一,香港是貿易自由港,法律對商務活動主體身份不作限制,只是合同簽署地在香港,香港擁有司法管轄權而已。
二是咨詢了香港保險業監理處)。該客戶發了一份電子郵件,問內地人去香港買保險究竟合不合法?香港保險公司認不認可內地醫療機構的疾病證明材料或公安部門的死亡證明?不出三個小時,一名監理專員就回復了他的郵件,內容大意如下:根據香港的法律,無論內地人、外國人還是香港人,只要持有合法身份與香港合法的保險公司簽訂的保險合同都是有效的,但是必須注意兩點:
一是保險是一份長期合約,如果期間出現沒有連續付保費的情況,將可能造成投保人利益受損;
二是如果與保險公司出現訴訟時,將可能要投保人或代理人親自到香港法庭聆訊;至於保險公司是否認可內地醫療機構的疾病證明材料或公安部門的死亡證明,則是保險公司的商業決定。
由上述案例可知,去香港買保險是可行且合法的。
2香港保險公司會倒閉嗎?
有客戶認為內地法律規定保險公司不允許倒閉,監管嚴格,而在國外即使像友邦、富通這樣的大公司2008年也險些倒閉,香港的小保險公司風險是不是更大?這種理解其實是不全面的。全世界的人壽保險公司都是不允許倒閉的。2008年,美國投行雷曼兄弟和美國友邦AIA的母公司AIG一起到了破產的邊緣,美國政府沒有挽救雷曼兄弟,而出錢收購了友邦保險的母公司AIG 80%的股權,從而避免了它倒閉的命運。
香港保監處規定經營不善的保險公司會有再保公司或者其他規模大的保險公司收購繼續經營,以確保客戶的權益。所以客戶最多隻會因保險公司經營不善損失紅利收益,但保障類投保保額肯定是100%得以保障的。對於壽險,香港政府監管非常嚴格,每出售一份,香港保險監理處都會要求香港保險公司把該份保單80%價值的資產維持在香港,以便更好地保障投保人的利益。如果在香港有人壽保險公司經營不善,瀕臨危機,香港政府即會出面,讓有財政實力的保險公司兼並該保險公司,保障香港出售的人壽保單不受損失。香港政府也正在設立香港人壽保險再保險基金,用以擔保香港出售的每一份人壽保單。
3匯率損失會造成內地客戶重大損失嗎?
有客戶問:人民幣與港幣的兌換價格,七年內從1.2元跌到0.79元(每港元),從香港買保險長期看收益未必高?
赴港投保匯率確實是大的問題,如果人民幣一直只升不跌,那麼客戶確實有匯率損失。但是這個世界會有隻升不跌的定律嗎?內地短短十幾二十年間,通脹高企,在內地高保費的情況下,客戶購買的保單貶值速度更快,而香港保險就算計上匯率損失,也比內地保單更便宜更能保值。
近年來,人民幣在內地快速貶值,《中國青年報》報道說,如果十年前擁有1000元人民幣,更多精彩內容敬請關註上海契石投資咨詢有限公司,十年後因持續貶值,其購買力只相當於576元。而自進入2014年以來,人民幣更出現了由過去「內貶外升」向「內貶外貶」同步的局面。由此可見,赴香港投資保險,匯率風險並不是消費者考慮的首要問題。
4客戶早期退保損失大?
在客戶退保設計上,香港保險側重於要求客戶長期保障,嚴格控制客戶准入和投資保險的心理預期,即「嚴進寬出」,因此在退保損失設計時,要求嚴格。相反,內地保險公司在保險銷售上執行的「寬進嚴出」,且存在較為嚴重的銷售誤導,客戶退保現象十分普遍。2013年,中國保監會公布內地客戶退保金額高達1900億元人民幣(其中上市險企中國人壽、中國平安、中國太保和新華保險4家的退保金總額超過千億元,達到1210億元。業內人士認為,國內保險業保費規模已排名世界第四,而退保率可能是世界第一),這要是在保險市場十分成熟的香港,簡直是難於理解和想像的。
5赴港買保險受法律保護嗎?
事實上,香港保險公司是向全球發售保險的,保險公司均有設立簽約認證中心,赴港投保客戶必須親臨辦理,三方見證。以錄音錄像作為客戶赴港投保的記錄,在香港境內簽署的投保文件是受到香港法律認可以及被保護的。自2013年5月1日起,香港保險索償投訴局發布受理非香港居民之投訴,如客戶與保險公司發生索賠糾紛,該機構則出面受理糾紛審判,審判結果直接產生法律效力。如判決保險公司必須理賠。與內地不同的是,假若在內地,客戶與內地保險公司發生糾紛仍需與保險公司對簿公堂。
正因為香港是個法治社會,所以在法律上非常嚴峻。如保險計劃書寫著不適合於「中國大陸境內使用」字樣,即是說買香港保險一定要在香港簽單才有效,才受香港法律保護。
『叄』 金融類中國概念股(在香港上市)有哪些公司
主要有:
1. 銀行股:
4大國有銀行: 939 建行, 1398 工行, 3988 中行, 1288 農行,
非國有銀行: 998 中信銀行, 1988 民生銀行, 3328 交通銀行
2. 保險股
2628 中國人壽 2318 中國平安保險 2328 中國財險 2601 中國太平洋保險
『肆』 哪六家內地保險公司在香港上市
00966 中國太平
01336 新華保險
01339 中國人民保險集團
02318 中國平安
02328 中國財險
02601 中國太保
02628 中國人壽
『伍』 中華聯合保險香港上市
三個保險公司都很好。
1、中國人民保險公司公司成立於1949年10月20日,是一家綜合性保險公司,世界五百強之一。注冊資本為306億元人民幣,在全球保險業中屬於實力非常雄厚的公司。公司標志為英文PICC。股改後第一任董事長兼總裁吳焰。《財富》世界500強2014年排名第248位。
2、中國太平保險集團有限責任公司,1929年11月20日始創於上海,1956年移師海外,2001年重新進軍中國內地市場。中國太平是四大國有金融保險集團之一,2012年列入中央管理,總部設在香港。「中國太平」是我國第一家跨國金融保險集團公司,其品牌歷史源遠流長,可以追溯至1929年創立的太平水火保險公司、1931年創立的中國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和1949年成立的香港民安保險有限公司。
3、中華聯合財產保險公司始建於1986年,是新中國成立的第二傢具有法人資格的保險公司,也是全國首家以「中華」冠名的全國性綜合保險公司。總部原設在新疆烏魯木齊,2010年12月正式遷住北京。2004年9月,經中國保監會批准,公司實行「一改三」的整體改制方案,成立「中華聯合保險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下設「中華聯合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和「中華聯合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兩家獨立法人子公司。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陸』 中國再保險香港上市代碼
中再保12日起進行路演,13日起公開招股,16日定價,將於本月26日掛牌,招股價介乎每股2.25元至2.7港元(約1.84-2.21元人民幣)。
名稱:中再保
股票代碼:01508(港股)
IPO指導價區間:每股2.25-2.70港元;
中再即將成為第7家中國大陸保險上市公司,上海契石為您解答,希望能夠幫助到您。
『柒』 港股中國人保 中國財險 什麼關系
您好!中國財險是中國人保旗下的子公司。
『捌』 香港上市的保險公司
交易所網站上就有
『玖』 保險 香港上市公司
首次公開發行的過程和效果
第一、香港上市的時間可控性很高。這主要受益於香港上市有一套明確規范的程序,加之監管機構獨立透明、廉潔高效,專業機構質素高,公司一般在6-12個月左右就可以完成上市的過程。上市時間可控意味著企業可以更好地把握上市時機。我們曾幫一家國內著名的零售連鎖企業物美股份2003年在香港上市,整個上市過程用了7個月左右的時間,趕在2004年12月11日中國零售業全面對外資開放之前,為公司籌集了一大筆資金,用以發展網路,以抵抗外資零售業的沖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現在物美股份是北京地區最大的連鎖超市之一。
第二、在估值方面,香港市場對內地金融、新能源、消費品行業的接受程度較高,估值基本接近,甚至出現很多香港估值高於內地A股估值的案例,主要集中在銀行、保險、新能源等行業板塊。最近有多家先A後H股上市的成功案例(例如:農業銀行)以及多家A股上市公司(包括:金風科技、三一重工、中聯重科等)宣布進行H股增發的現象,更從側面說明香港在估值水平總體上並不比內地股市差。
第三、對於一些擁有品牌和國際業務的公司,香港上市能給予公司一個藉助上市過程在國際資本市場上宣傳和推廣公司業務的機會。第四、香港的監管機構、投資者和媒體公眾都對上市公司的企業管制和內部控制有較高的要求,這會促使上市公司提高管理水平,從而使公司的股東和管理層長期獲益。
上市後的各項便利
第一、香港上市後的再融資非常便利,通常是股東大會授權董事會,不需要額外的行政審批。
第二、在香港可以使用的融資手段極為眾多,包括:配售、供股、可轉債、認股證、高息債、杠桿融資等等。其實在香港資本市場,除個別年份以外,上市公司的再融資的規模都超過了首次公開發行的規模,這突顯了再融資的便利,也為優秀企業和像渣打銀行這樣融資產品全面的國際性銀行提供了廣闊的業務空間。
第三、控股股東禁售期僅為6個月,相比A股的3年禁售期要短得多。
第四、兼並收購的便利。香港上市公司運用股票作為並購工具的作法比較普遍,並且是市場化運作,無需行政審批。如果利用香港上市公司的平台進行國際並購,其便利性也優於涉及跨境審批的A股公司平台。
第五、香港上市公司得到來自於國際機構投資者和分析員廣泛和資深的研究覆蓋。通過與國際投行和國際投資者的密切交往,可以為公司提供更國際化的視野。
所以香港成為中國公司上市最多的海外市場,群英薈萃,中國的行業龍頭很多是在香港上市的。中資股票在香港的地位舉足輕重,以2009年度為例,中資企業佔了香港股票交易總額的72%,市值佔了58%,新股集資佔了83%。渣打2009年度完成的香港上市案例全部是來自中國大陸的企業。香港股票市場也就此成為國際資金投資中國股票的最主要場所。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