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科技走勢 » 中國股票市場現狀相關論文

中國股票市場現狀相關論文

發布時間: 2021-08-17 01:11:20

① 中國證券市場的現狀

這么大的事就懸賞30分?我國股票市場的現狀:政策左右市場。依照公司質量評判的話現在是高位,以六千點為坐標現在是低位。存在的問題:這是和社會的問題同樣有法不依,上市公司肆意造假(財務造假,募集資金項目造假,只要有利上市公司什麼都可以造假),圈錢。證監會查處力度不夠。證監會顧名思義監督的會可是它任務卻在幫助公司上市圈錢。原因分析:哪裡有利益哪裡就有腐敗。最早的上市公司上市要靠關系才能上市,上市之初就與各級官員達成共識大家把募集的資金慢慢分掉,之後的上市公司是企業缺錢地方政府把不良資產裝進上市公司由股民買單。現在更加猖狂(萬福生科)造假上市居然順利通過層層審批。具體原因是制度缺陷造成的,是市場不公平意識體現,股民處於弱勢信息不對稱自然遲早要賠錢,一代一代股民前赴後繼的來到這個市場最後留下一副屍骨。一個投資市場投資不能得到回報那它遲早要走向滅亡,市場都要滅亡了你還來這里不是自尋死路?

② 求一篇關於中國股市行情分析的論文,要有論文的標准格式

論文:論資本市場開放對中國股市的影響論文寫作
[摘要]伴隨著中國經濟市場不斷的對外開放,中國經濟的不斷發展,股票市場也從無到有,不斷壯大的發展起來。股市的發展與資本市場的開放程度密切相關,隨著我國資本市場開放程度的不斷放大,外資對中國經濟的影響也越大,對中國的股票市場形成壓力。中國證券如何面對世界的挑戰,在這種情況下,作為一個國家經濟晴雨表的股票市場發展就顯得特別的重要起來。本文討論了資本市場開放對中國股市的影響,對歷史資料文獻加以分析並提出建議。
[關鍵詞]市場經濟資本市場股票市場

一、目前我國股票市場的現狀

截至2007年8月9日收盤,滬深股市總市值首度突破21萬億大關,總市值合計為211491億元,而2006年GDP總量為210871億元人民幣,我國股票市場的總市值首次超越GDP,2007年上半年我國GDP總量為106768億元。

根據滬深兩個證券交易所的最新統計數據顯示:截至8月9日收盤,上海證券交易所總市值為163648億元,流通市值46843億元;深圳證券交易所總市值為47817.48億元,流通市值為23989.06億元。到目前為止,瀘深股票賬戶總數已經超過14000萬,占人總總數的10%以上,這在以前是不可想像的。我國股票市場發展雖然很快,但股市對民生問題的影響也是顯然的。股票市場有一億四千萬賬戶,也就是說它的漲跌將關繫到一億多個家庭的生活了。

二、資本市場開放度的演變過程

根據我國政府對WTO承諾,我國證券對外開放的內容主要包括:

1.外國證券機構可以(不通過中方中介)直接從事B股交易。

2.外國證券機構駐華代表處可以成為所有中國證券交易所的特別會員。

3.允許外國機構設立合營公司,從事我國國內證券投資基金管理業務,外資比例不超過33%;加入三年內,外資比例不超過49%。

4.加入後三年內,允許外國證券公司設立合營公司,外資比例不超過三分之一。合營公司可以(不通過中方中介)從事A股的承銷,從事B股和H股、政府和公司債券的承銷和交易,以及發起設立基金。

5.允許合資券商開展咨詢服務及其它輔助性金融服務,包括信用查詢與分析,投資於有價證券研究、咨詢,公開收購及公司重組等;對所有新批準的證券業務給予國民待遇,允許在中國設立分支機構。

入世以來,隨著證券市場開放承諾的一步步兌現,資本市場改革逐步推進,2002年底,中國證監會頒布並實施《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境內證券投資管理暫行辦法》,經過有關方面近半年的周密准備,QFII制度於2003年年中正式啟動。截至2006年12月底,共批准成立7家外資參股證券公司;共成立24家中外合資基金公司,占成立基金公司數量的42.86%。截至2007年1月31日,68家境外證券經營機構取得外資股業務資格。

至此,我國資本市場的開放領域形成了從加入世貿組織協議框架下的證券業和基金業的開放,到外資直接參與國有產權和非流通股權的並購轉讓市場,再到允許合格的境外機構投資者直接投資A股市場等漸次展開的全方位開放局面,中國資本市場的每一個環節和組成部本基本上都為外資進入建立了政策和制度的通道。資本市場的開放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允許外國資本進入國內的難易程度,另一方面是允許進入國內的外國資本的大小.經濟全球化是一種浪潮也是一種趨勢,中國作為一個經濟實體也將高度納入到其中,資本市場也將高度開放.隨著資本市場開放程度的提高,國外資本對我國的經濟實體也產生越來越重要的影響,在股票市場上優為明顯。

三、改革開放程度對股票市場的影響

改革開發以來,我國國民經濟的對外依存度大大提高,國際金融市場動盪會導致出口增幅下降、外商直接投資下降,從而影響經濟增長率,失業率隨之上升,宏觀經濟環境的惡化導致上市公司業績下降和投資者信心下降,最終使證券市場行情下跌。其中,國際金融市場的動盪對外向型上市公司和外貿行業上市公司的業績影響較大,對其股價的沖擊也最大。

1.金融安全方面的影響。在金融安全方面,股票市場並沒有像外匯市場那麼惹眼。但我們並不應該忽視它在金融安全方面的影響。中國股票市場現在雖然足夠大,國家行政干預強,但明顯存在很多的漏洞,以前,國際資本流動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國際金融市場結構比較簡單,國際性的金融投機的形式較為單一。但是,80年代特別是90年代以來,隨著國際資本流動的自由化和國際金融市場結構的復雜化,機構投機者不但可以同時在多個金融市場上進行投機,而且在每個金融市場上還可以同時進行多個金融品種的投機,從而使投機帶有立體的性質,從而使投機手段更加隱蔽和復雜。加入WTO後,國際投機者同樣可以對我國的金融領域進行沖擊,我國在經濟方面的開放越大,沖擊也就可能越大。

但由於最富有投機性的商品是股票和房地產,現代泡沫經濟最典型的表現是因投機而造成的股票價格和房地產價格的急劇上升。由於機構投機者一般不介入實物資產的投機,股票市場的泡沫便成為機構投機者掀起投機風潮的理想時機。機構投機者對泰國和東南亞國家發起金融攻擊,與這些國家和地區存在泡沫經濟有著密切的關系。2.直接影響了股票市場的發展進度。中國股市將迎來與國際慣例全面接軌的時代。股票市場是一種具有共同規律、通行共同語言的投資場所,其優點和缺點、長處和短處,都在相當大的程度上來源於其內在的本性和特有的規律。由於上市公司的股份被人為地分割為國有股、法人股和個人股,各類股的價格和流通方式又都完全不同,這使得上市公司轉軌不轉制問題日益突出。伴隨中國股票市場的逐步對外開放,股市將迎來與國際慣例全面接軌的時代;封閉式的股市發展格局即將被打破,中國股市將隨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而迎來逐步開放的時代。十多年來,中國股市(特別是A股市場)是在一種封閉的狀態下運行的,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和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以及QFII制度的啟動,這種封閉的股市發展格局將會被逐步打破,伴隨著人民幣資本項目下可自由兌換的實現,股票市場的對外開放的領域和步伐將逐步加寬、加快。

3.外資進入方面的影響。2006年,QFII走完了在中國證券市場上三年的試點歷程,迎來了轉折之年。截至2006年12月末,QFII中國A股基金的最新資產規模達到37.72億美元,直逼300億元人民幣。QFII在中國的市場影響力正與它的規模一起與日俱增。

但是,郎咸平指出,中國股市引進QFII的原因是認為他們是做長期投資和基礎研究的,想藉此引進先進的投資理念,可是,其實QFII是比國內莊家還要厲害的莊家,是互相勾結的莊家。

四、結論與建議

2006年以來,中國證券市場規模擴大、交易活躍,其總市值已經位列世界第四。研究表明,至2020年,中國證券市場的總市值會達到650萬億元,屆時將成為全球最大資本市場。雖然發展迅猛,但中國證券市場仍存在結構失衡、證券產品供應不足等問題,具體如下:

1.我國證券市場目前是股本結構畸形的市場。上市公司一股獨大,公司治理結構急需改善。流通股與非流通股並存,使占

總股本三分之一的流通股面對巨大壓力,股價畸高。如果一旦證券市場全面開放,不僅因國內股票缺乏投資價值難以吸引國際證券資本,而且中外市場在股價上的巨大落差,必然導致國內股價大跌。同時,由於我國市場上沒有做空機制,投資者難以避險。
2.我國證券市場尚處於國際化的起步階段。商品、貨幣、資本是資源配置的三個層面。一個國家的開放順序是從貿易開放到

貨幣市場開放,再到資本市場開放。也就是說,在經歷貿易自由化、匯率和利率自由化之後,證券市場才可能實現自由化。如果將開放的時序錯亂,將會潛伏爆發金融危機的巨大風險。目前我國經濟的開放程度尚處於商品市場國際化接近結束並向貨幣市場國際化轉化階段。短時間內不可能指望利率、匯率、資本項目的自由化來支持證券市場的全面開放。
3.我國證券市場規模還不能有效抵禦市場開放風險。相應的金融資產規模支持相應規模的證券市場開放。面對強大的國際資本,特別是國際資本快速的進出,以我國證券市場現有規模尚不具備抵禦巨大沖擊的能力。

4.人民幣尚未在資本項目下自由兌換制約證券市場開放進程。人民幣實現在資本項目下自由兌換的進程事關中國證券市場開放進程。在人民幣尚未自由兌換的情況下證券市場不可能實現全方位開放。

5.我國證券監管體系有待完善。證券市場開放需要更高的監管水平,尤其是監管者對跨國界的交易行為的本質和特徵有很強的評價能力,而且還需要有效、務實的國際合作。

我國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應當根據國際國內形勢和條件的變化自主地調整證券市場對外開放的具體措施,有步驟、分階段地推進開放進程,最大限度地避免證券市場開放對我國產生的負面影響,也就是說應當選擇一種漸進式的開放策略。面對中國證券市場目前出現的與國際聯系增強、受外部環境影響加大的情況,我國應盡快建立風險監管和協調機制。

參考文獻:

[1]本傑明·格雷厄姆戴維·多德:證券分析.海南出版社,2006年6月

[2]曹鳳歧劉力姚長輝:證券投資學.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年6月

[3]中國證券業機構:證券市場基礎知識.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7

③ 論文《我國股票市場的現狀、存在的問題以及改進的措施》

資金推動型、莊家操控型、這是中國特色,無法改變。

④ 中國的股票市場的現狀以及未來的發展狀況。

我只能給你提供一個梗概吧
第一:中國股市現在是個政策市場,盡管政府想轉型,但一直沒真正實現
第二:中國股市作為融資平台卻監管不夠完善,仍然有很見光死問題
第三:中國股民仍然占據了市場的主力,而不是基金公司
第四:中國股市目前市場人氣低迷,主要是受宏觀調控、外圍經濟和資金不足的影響
第五:作為世界上增長最為迅速國家中國經濟活力必將在股市上表現出來,也就是說未來兩三年內中國股市應該有個大的上漲。

⑤ 中國股市現狀分析(最終200分+50分)

郎咸平的博客里有詳細的解讀

⑥ 中國股市的現狀

咱政府急公民所急搞了幾萬億的救市方案,走的好像就是個簡易程序,這讓奧巴馬好生羨慕,鬼佬做事難,橫談論豎討論,最後國會還可以否決奧巴馬的提案。兩個政體,各有特色,美國體制雖煩瑣但不易犯錯,中國體制高效但要冒大錯的風險。中國股市的上漲,跟政府力拚的振興方案有關,大家相信經過政府的救援,經濟就會復甦,但是經濟可不是數學,其復雜性是不可測的,比如說北美豬流感萬一大肆流行到全球,就可能顛覆原有的計劃;比如說,美國人認識到了奢侈錯誤,跟咱中國人學勤儉節約,不再大量進口中國物品,中國這么多新增的產能如何消化?按中國的計劃,基建投資佔GDP的40%看,新增的產能應該是十分膨大的,這是不可持續的模式,可以判斷不會出現在此基礎上追加投資方案,倒是可能試探性的投資下去後視情勢變化而動,方案是可以糾偏的,這就像2007年底出台宏觀調控後,一看不妙,民企紛紛被貸款無門餓死了,再勒就要死光光了,所以在2008年底迅速放鬆了貨幣政策。其中的糾偏間隔時間之短歷史上少有,這說明2007年的貨幣政策是過急過嚴了。1至4月份銀行增貸數據明顯偏大,應該會遭至管理層的適度調控,這對股市不利,但絕不能說股市走到了小牛的盡頭,其中有一層更深的道理。

大家知道中國的絕大多數人並不富裕,甚至可以說還很窮,因此政府膽大也只計劃在未來的2到3年裡拿出了8500多億投入醫保,相當於每人分攤650元,因為中國的國情決定了光靠政府,不能解決醫保問題,近年來雖然政府富裕也沒到免費支持的地步。占人口70%-80%的低收入國民只擁有銀行存款20多萬億中的20-30%,意味著大多數農民和普通老百姓平均每人只有5、6千元的存款,俺可以預計彩電、冰箱下鄉除了短期依靠政府的補貼能起部分作用外,長期是無效的。投資白色家電股不會有長期的收益。大多數人靠這可憐的幾個小錢,如何擴大內需?以後怎麼辦?出口受阻,而且將在相當長的時間內忍受這種現狀。投資從經濟學原理上講是不能替代消費的,比如出口減少了,產能就要自然壓縮,但如果投資加倍增加,雖然短期能刺激相關產業的景氣,但社會產能的大量增加變成了社會負擔,產能的過度而得不到消化,就是低效甚至無效的,會產生大量的壞賬,這相當於飲鳩止渴。從美國情況看,美國過度消費已經終止,中國過度依賴出口的發展模式也已經結束。那麼如果中國的幾萬億的投資計劃,沒有國內消費的替代,就有風險。但是中國領導人是聰明的,這幾萬億投資計劃未必真能實施。老鄧的投石問路還是有效的。

現在是處於投資吆喝中,主要是向中國20%-30%的富有階層吆喝,這些人才是中國至關重要的消費群體,國家先投幾千億,看是否能引民間投資的跟進,一跟進就吆喝成功了,至少在股票市場上可以看到部分成就了,在實業投資上還有望各方繼續努力。所以這次的誘多行情是全方位的,不僅在證券市場,在經濟各領域都是如此。維持證券市場的繁榮相對是代價最小的措施,紙上財富也確能增加消費,紙上壯大中產階級的規模,讓中國未盡發展的汽車消費能替代房產業發揮作用。經2008年熊市大跌,讓中國領導人再次認識到證券的去泡沫化不能解決實際問題,適度的泡沫是十分必要的!因此基本可以肯定,在國際局勢動盪的情況下,政府之手將調控股指不讓其復辟到1660點去,從理論上講,這就是終極了短熊,開始了小牛或者牛皮振盪市。

經過以上的分析我們得出如下結論,證券市場的繁榮至關重要,有助於渡過國際金融危機的難關,這是至高無上的國家利益,任何有悖於此的都要讓路,包括內部從緊國家股的釋放,暫緩IPO的進程等等。

如何才能讓20%-30%的富有家庭增加消費是政府的一大課題,如果消費難於提高,那將改分配規則,如何改分配規則那又是個大課題,現在暫時不講。

⑦ 中國股市現狀

在經過前期市場大幅波動之後,「投資者信心已經進入企穩修復階段,投資者的成熟度也在逐步提升。」

同時報告也展望,下半年國內宏觀經濟運行中所帶來的積極變化、外圍市場環境逐步改善以及政策利好刺激,都有助於提升投資者對於股票估值水平的認可度,增強投資者對資本市場的信心。

而根據中國證券登記結算有限責任公司發布的《7月中國結算統計月報》顯示,機構投資者正在加緊布局A股市場。7月末,持倉市值在1億元以上的機構投資者共9226個,較6月新增106個;持股市值超過1000萬元的機構投資者達21566位,比6月新增433位,佔比接近機構投資者總數的三成。

⑧ 瞻望中國股票市場的發展前景的論文,,一千五到三千字,,謝謝謝!!!

給你提點建議,這樣的論文應該比較好些,你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中國股市的發展歷史;(股改,02年到05年底的幾年熊市,06到07年的牛市,08年的調整等等都要寫上)
2.中國股市的現狀(跌跌不休的原因:過度融資,制度的缺陷,新股的過度發行等等之類可以寫上)
3.中國股市的未來(a.制度的慢慢完善,股市將趨於成熟; b.做空機制,以及機構投資者的增多,投資越來越趨於理性化; 3.中國資本市場強大起來以後慢慢的重融資輕回報的現象將會得到扭轉等等都可以寫)
個人覺得這樣的論文很好寫,多住幾個例子,多引用一些數據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