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科技走勢 » 中國股票收藏協會
擴展閱讀
股票漲停後散戶不能交易 2025-08-04 03:13:47
300168股票歷史交易記錄 2025-08-04 03:12:36
福建德爾科技股票 2025-08-04 03:11:08

中國股票收藏協會

發布時間: 2021-04-19 02:25:04

㈠ 50年代的原始股票到現在是不是廢紙一張,可以有收藏愛好者嗎

收藏價值恐怕大於實際紙面記載的票面價值。
為什麼這么說呢?因為50年代以後,進入新中國了,沒有幾年,就公私合營,進行社會主義改造,沒有私營企業了。
本來剛剛成立的中央政府,是允許多重經濟形式並存的,准備用較長的時期過渡的,但是冒進的做法很快佔了主導,跑步進入社會成為主流,一大二公成為唯一的社會形態。
所以你的股票記載的企業,即使名稱沒有變,也不會再按照以前的方式經營運轉,不會再兌現當初的承諾了。坐吃股息是當時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不接受的。
但是,作為見證,你的股票記載了一段股份公司的歷史,彌足珍貴,尤其是50年代,允許各種所有制形式共存的短暫年月,這樣的實物證明確實有股份公司成立,運營。歷史價值極高。

㈡ 中國股市的組織機構是怎樣的

證券市場是股票、債券、投資基金份額等有價證券發行和交易的場所。

證券市場的結構:
1、層次結構:一級市場、二級市場
2、多層次資本市場:這個很多
3、品種結構:股票市場、基金市場、債券市場、衍生品市場
4、交易所結構:有形市場、無形市場

證券市場的基本功功能:
1、籌資-投資功能
2、定價功能
3、資本配置功功能

證券市場的參與者
一、證券的發行人
(一)公司(企業)
(二)政府和政府機構
(三)金融機構
二、證券投資人
(一)機構投資者
(二)個人投資者
三、證券市場中介機構
(一)證券公司
(二)證券登記結算機構
(三)證券服務機構:
主要包括投資咨詢公司、會計師事務所、資產評估機構、律師事務所、證券信用評級機構等
四、自律性組織
(一)證券交易所
(二)證券業協會
(三)證券監管機構
五、證券監管機構
在我國證券監管機構是指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及其派出機構。
中國證監會是國務院直屬的證券監督管理機構,按照國務院授權和依照相關法律對證券市場進行集中、統一監管。
他的主要職責是:依法指定有關證券監督管理的規章、規則,負責監督有關法律的執行,負責保護投資者的合法權益,對全國的證券發行、證券交易、中介機構的行為等依法試試全面監管,維持公平而有序的證券市場。

㈢ 藝術品類股票有哪些

答:「書法、繪畫雕塑、工藝美術品、玉器珠寶、金融器物、陶瓷、古代傢具
藝術品(artwork),一般指造型藝術的作品。一般的藝術品可視為含有兩個成分:一是作品上的線、形、色、光、音、調的配合,尋常稱為『形式的成分』或『直接的成分』;一是題材…尋常稱為『表現的成分』或『聯想的成分』。「
根據公開信息發現,目前已有5家上市公司直接或間接從事了藝術品投資,分別為弘業股份(600128.SH)、東方金鈺(600086.SH)、張江高科(600895.SH)、電廣傳媒(000917.SZ)和法拉電子(600563.SH).
弘業股份:上市公司中的收藏家
弘業股份是上市公司中的收藏家,多年以來在藝術品收藏中一味付出,其下屬子公司愛濤藝術精品有限公司(下稱「愛濤藝術」)盡管手中藏品價值連城,但卻是囊中羞澀。
春節後,市場上流傳著一則傳聞,稱弘業股份投資2億元收藏的藝術精品市價可達20億元,每股獲利可達6元多。在傳聞的推動下,弘業股份的股價從2月9日起持續放量上漲。

㈣ 中國有幾個股票交易

在我國有四個:上海證券交易所和深圳證券交易所(大陸),香港交易所,台灣證券交易所。

上海證券交易所成立於1990年11月26日,同年12月19日開業,為不以營利為目的的法人,歸屬中國證監會直接管理。秉承「法制、監管、自律、規范」的八字方針,上海證券交易所致力於創造透明、開放、安全、高效的市場環境,切實保護投資者權益,其主要職能包括:提供證券交易的場所和設施;制定證券交易所的業務規則;接受上市申請,安排證券上市;組織、監督證券交易;對會員、上市公司進行監管;管理和公布市場信息。

深圳證券交易所位於深圳羅湖區,地王大廈斜對面。成立於1990年12月1日,於1991年7月3日正式營業,是為證券集中交易提供場所和設施,組織和監督證券交易,實行自律管理的法人,由中國證監會直接監督管理。深交所致力於多層次證券市場的建設,努力創造公開、公平、公正的市場環境。主要職能包括:提供證券交易的場所和設施;制定本所業務規則;接受上市申請、安排證券上市;組織、監督證券交易;對會員和上市公司進行監管;管理和公布市場信息;中國證監會許可的其他職能。

香港最早的證券交易可以追溯至1866年。香港第一家證券交易所——香港股票經紀協會於1891年成立,1914年易名為香港證券交易所,1921年,香港又成立了第二家證券交易所——香港證券經紀人協會,1947年,這兩家交易所合並為香港證券交易所有限公司。

台灣證券交易所在1961年10月23日成立,於1962年2月9日開始運作。交易所位於台北市信義區信義路5段7號3樓(台北101辦公大樓3樓)。

中國股票博物館的介紹

中國股票博物館位於上海市普陀區西鄉路100號,1998年成立,是中國首家股票博物館。宣傳證券文化,提供市場信息,有助人們收藏和鑒賞股票,是中國股票博物館辦館宗旨。

㈥ 哪位親知道股票收藏家

http://mil.eastday.com/epublish/gb/paper182/1/class018200002/hwz159752.htm

㈦ 上海收藏協會成立幾幾年

上海市收藏協會
1986年6月10日,上海收藏欣賞學會在上海灘誕生,同日創辦了《收藏家》會刊,這是中國第一家省市級收藏組織和第一份收藏會刊。
1987年1月4日,上海收藏欣賞學會改名為上海收藏欣賞聯誼會,吳少華當選會長,王承德任秘書長,並採納聯誼會顧問、全國文聯主席周巍峙先生建議,確定了:「欣賞、求知、聯誼、創造」八字宗旨。
1989年11月,上海收藏欣賞聯誼會正式掛靠市文化局,成為政府領導下統一引導上海民間收藏的社會團體。1991年,上海收藏欣賞聯誼會成為上海市民政局首批登記注冊的市級社團,也是我國最早的收藏法人社團。2004年7月,上海收藏欣賞聯誼會更名為上海市收藏協會。
多年的成長壯大,上海市收藏協會已擁有注冊會員近4000名,下設集報、交通票證、鍾表、中醫秘方、旅遊文化、撲克牌、股票、連環畫、大銅章、彩票、玉器、陶瓷、書畫13個專業委員會,另有可口可樂、女紅、紅樓夢等多個專題收藏沙龍。
會刊《收藏家》報,是體現該會辦會特色的窗口。它不僅報道了多姿多彩的收藏活動,更引人注目的是頭版的「收藏論壇」系列評論,全面系統而富有前瞻性,其中不少精彩的評論還被《人民日報》、《中國青年報》、《中國文物報》、《解放日報》、《新民晚報》及《收藏》雜志等報刊轉載,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目前,《收藏家》報已更名為《上海收藏家》報,並由雙月刊發展到月刊,發行量也從2000份增至8000份。另外,編輯部還不定期編印彩色版《上海收藏家》報特刊,發行超過1萬份,其輻射面與影響力令人矚目。

㈧ 股票中的機構都有哪些,

1、機構投資者主要是指一些金融機構,包括銀行、保險公司、投資信託公司、信用合作社、國家或團體設立的退休基金等組織。機構投資者的性質與個人投資者不同,在投資來源、投資目標、投資方向等方面都與個人投資者有很大差別。
機構投資者(Institutional investors)簡介
在中國,機構投資者是指在金融市場從事證券投資的法人機構,主要有保險公司、養老基金和投資基金、證券公司、銀行等。
在證券市場上,凡是出資購買股票、債券等有價證券的個人或機構,統稱為證券投資者。機構投資者從廣義上講是指用自有資金或者從分散的公眾手中籌集的資金專門進行有價證券投資活動的法人機構。在西方國家,以有價證券投資收益為其重要收入來源的證券公司、投資公司、保險公司、各種福利基金、養老基金及金融財團等,一般稱為機構投資者。其中最典型的機構投資者是專門從事有價證券投資的共同基金。在中國,機構投資者主要是具有證券自營業務資格的證券經營機構,符合國家有關政策法規的投資管理基金等。
2、國家政府機構
證監會:中國證監會為國務院直屬正部級事業單位,依照法律、法規和國務院授權,統一監督管理全國證券期貨市場,維護證券期貨市場秩序,保障其合法運行。
交易所:證券交易所是依據國家有關法律,經政府證券主管機關批准設立的集中進行證券交易的有形場所。在我國有四個:上海證券交易所和深圳證券交易所,香港交易所,台灣證券交易所。
中國證券登記結算有限公司:中國證券登記結算有限公司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組建。公司總資本為人民幣12億元,上海、深圳證券交易所是公司的兩個股東,各持50%的股份。公司總部設在北京,下設上海、深圳兩個分公司。中國證監會是公司的主管部門。
證券業協會:證券業協會 的權力機構為由全體會員組成的會員大會。證券業協會章程由會員大會制定,並報國務院證券監督管理機構備案。會員大會每兩年舉行一次,必要時經常務理事會決議可臨時召開。證券業協會設會長、副會長。證券業協會設理事會,理事會成員依章程的規定由選舉產生,每屆任期兩年,可連選連任。

㈨ 請問中國解放後的股票發展歷史慨況

中國股票發行經歷了清政府、北洋政府、國民政府(中間還隔有汪偽政府),新中國人民政府。使用購買股票的幣種有銀兩、銀元、法幣、中儲券、關金券、金元券、人民幣。如今,收藏界把這百餘年發行的股票進行分組:分為清代、民國、解放區、新中國、新時期、上市公司股票再加股票認購證。 1984年- 提出建立資本市場構想 1984年11月-中國第一股發行1萬股 1986年-中國第一個證券交易櫃台誕生 1990年12月-上海證券交易所成立 1991年7月-深圳證券交易所試開業 1991年8月28日- 中國證券業協會在北京成立 1992年5月21日-上交所取消股票交易價格限制 1992年8月10日-「810」事件 1992年10月12日-證監會正式成立 1992年8月-1994年8月-股市變冷 1994年7月30日-三大利好救市政策引發大漲 1996年12月-政策扼住股市漲勢 1999年5月19日-5.19行情爆發 1999年6月-多重利好促股市大漲 1999年7月1日-《證券法》實施打開潘多拉魔盒:從國有股減持到股權分置改革 2001年6月-國有股減持拉開序幕 2001年7月-國有股減持在新股發行中正式開始 2001年10月23日-證監會宣布暫停首次發行和增發股票時出售國有股 2001年6月-社保基金正式入市 2002年6月-國務院決定停止減持國有股 2002年12月-QFII制度正式實施 2005年4月30日-股權分置改革試點正式啟動 2005年6月-利好齊發,股改行情啟動 2006年9月-股權分置改革已近收官 2006年下半年到07年10月16日-上證指數高達6124.04點,隨後隨著國際金融局勢急轉直下,美國次貸危機 ,世界第三大投行雷曼兄弟倒閉,中國股市特有的大小非現象使得上證指數一路下滑,至2008年10月28日上證指數跌至1664.93點,跌幅超70%。 2009年上證綜指年內上漲62.19%,個股漲幅甚至接近2007年的水平,股價創新高的A股有330多隻(不包括新股),占總數的20%,而股價回升到6000點水平的股票,占總數的50%。 2010年年初開盤指數既告不利,上證指數在最初上漲了一段之後,又於1月27日跌破3000點。現在仍舊在3000點徘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