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中國股票市場最早上市的股票是
天橋百貨是全國第一家股份有限公司,於1984年7月20日成立,但當時滬深交易所並沒有成立,因此最早上市的股票就是老八股
❷ 中國股市開始的時間
1990年12月19日上海證券交易所開市交易1984年北京的天橋百貨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成為中國的第一家股份制企業。隨後,上海的飛樂公司、深圳的寶安公司相繼發行了股票。1988年前後在上海和深圳出現了地區性的股票交易,1990年12月後上海證券交易所、深圳證券交易所相繼宣布而開業,拉開了中國股票交易的序幕。1992年,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正式成立,
1978年-1992年,改革開放後,中國證券市場在中國經濟轉軌的背景下萌生。這一時期的市場特點是:自我演進、缺乏規范和監管,以分割的區域性試點為主。
1984年,飛樂音響、延中實業發行
1987年9月,深圳特區證券公司成立
1990年12月,上證所開始營業
1991年8月,中國證券業協會成立
1991年4月4日,深證綜合指數發布
1991年7月15日,上證綜合指數發布
1991年底,深交所開始營業
1991年底,推出B股試點
拓展資料:
中國股市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股市。1989年開始作為試點,本著試得好就上、試不好就停的理念建立。所以在1995年之前的股市運作中,最大的利空通常是中國股市試點要停、股市要關門這類消息。後受「3.27國債期貨事件」影響,中國期貨市場於1995年進行全面的整頓清理,中國股市成為扶持的對象,這樣股市才由此迎來了真正的利好,轉而進入了大發展的時期。中國股市最大的特點是國有股、法人股上市時承諾不流通,因此各股票只有流通股在市場中按照股價進行交易,然而指數卻是依照總股本加權計算,從而形成操盤上的「以少控多」的特點。
❸ 中國股票交易的第一天是什麼時候
股票市場發展大事記錄:
1984年7月,北京天橋股份有限公司和上海飛樂音響股份有限公司經中國人民銀行批准向社會公開發行股票。
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屆三中全會通過了《關於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股份制也由此開始進入了正式試點階段。
1986年9月26日,中國第一個證券交易櫃台——靜安證券業務部的開張,標志著新中國從此有了股票交易。新中國第一股——上海飛樂音響股份有限公司在南京西路1806號靜安證券業務部正式掛牌買賣,當天上市的100股股票不到一個半小時即被搶購一空。
1986年11月14日,鄧小平會見紐約證交所董事長約翰·范爾霖,並向其贈送了中國第一股——飛樂音響股股票。
1990年3月,政府允許上海、深圳兩地試點公開發行股票,兩地分別頒布了有關股票發行和交易的管理辦法。
1990年12月1日,深圳證券交易所試營業。
1990年12月19日,上海證券交易所成立。
1990年12月25-30日中國共產黨第十三屆中央委員會第七次全體會議在北京召開,全會審議並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年規劃和「八五」計劃的建議》,強調要「逐步擴大債券和股票的發行,嚴格加強管理。發展金融市場,鼓勵資金融通,在有條件的大城市建立和完善證券交易所,並形成規范的交易制度。」這將證券市場的發展列入國民經濟發展計劃中,從而肯定了證券市場應有的地位。
1992年1月18-2月21日,鄧小平同志視察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並發表重要談話。鄧小平在講話中指出:「證券、股市,這些東西究竟好不好,有沒有危險,是不是資本主義獨有的東西,社會主義能不能用?允許看,但要堅決地試。看對了,搞一兩年,對了,放開;錯了,糾正,關了就是了。關,也可以快關,也可以慢關,也可以留一點尾巴。怕什麼,堅持這種態度就不要緊,就不會犯大錯誤。」
1992年1月19-23日,鄧小平同志視察深圳,在了解了深圳股市的情況之後,鄧小平同志指出:「有人說股票是資本主義的,我們在上海、深圳先試驗了一下,結果證明是成功的,看來資本主義有些東西,社會主義制度也可以拿過來用,即使錯了也不要緊嘛!錯了關閉就是,以後再開,哪有百分之百正確的事情。」
1992年2月11日,國家主席楊尚昆視察上海證券交易所。
1992年5月,《股份公司規范意見》及13個配套文件出台,明確規定在我國證券市場,國家股、法人股、公眾股、外資股四種股權形式並存。
1992年9月24日,國務院副總理朱鎔基視察深圳時表示:「股票上市的信心和決心堅定不移,深圳和上海要辦成全國的股票交易中心,為全國服務。」
1992年10月12-18日,中國共產黨第十四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召開。江澤民總書記在會上作了題為《加快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步伐 奪取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更大勝利》的工作報告。該報告確定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並提出要積極培育債券、股票等有價證券的金融市場。
1992年12月17日,國務院下發《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證券市場宏觀管理的通知》,它是在證券市場短期內出現深幅調整和劇烈震盪的背景下發出的,是中國第一個有關證券市場管理與發展的比較系統的指導性文件。 《通知》內容涉及理順和完善證券市場管理體制;嚴格規范證券發行上市程序;1993年的證券發行問題;進一步開放證券市場;抓緊證券市場法制建設;研究制定證券市場發展戰略和規劃,加強證券市場基礎建設;加強證券市場管理,保障證券市場健康發展七個方面。 《通知》的發布標志著中國證券市場的管理進入規范化軌道。
1992年底,「紅廟子」(成都一條街道的名稱)自發地出現了一個買賣內部職工股等未上市股票的市場,被稱為「紅廟子市場」。當時,來自深圳等地的大戶們在此大筆收購四川省內公司發行的尚未到證券交易所正式上市的股票,使這些股票的價格紛紛上漲。有人形容,「你在紅廟子市場這頭買了股票,剛走了200米,你的股票就翻番了」。1993年3月初,每天有數萬人次在這里交易,幾乎所有四川境內(除重慶外)的公司。所發行的股票、內部股權證,都陸續進入自發交易市場,甚至債券、股票認購收據都在市場上「炒」,交易品種最多時達70~80種。1993年5月,政府開始干預,採取了一些禁止該種形式交易的措施,成都「紅廟子市場」被取締。
1994年6月17日,國務院頒布《九十年代國家產業政策綱要》,明確指出,今後股票、債券發行要優先安排基礎設施和基礎工業產業。
1995年3月,證券市場在發展4年多以後正式被寫進政府工作報告。
1995年9月25-28日,中共中央十四屆五中全會在北京舉行,全會審議並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九五」計劃和2010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明確提出要「堅持以間接融資為主,適當擴大直接融資」,「積極穩妥地發展債券和股票融資」,「對銀行、信託、保險和證券業實行分業經營,依法管理。」「建議」已將證券市場納入我國國民經濟發展計劃。
1995年12月19日,國務院副總理朱鎔基在中共上海市委書記黃菊陪同下視察上海證券交易所,提出指導證券市場當前工作和未來發展的「法制、監管、自律、規范」八字方針。
1996年4月1日,國務院批示證券市場要「穩步發展,適當加快」。
1996年10月起,管理開始變調,連連發布了後來被稱為「十二道金牌」的規定,大致有:《關於規范上市公司行為若干問題的通知》;《證券交易所管理辦法》;《關於堅決制止股票發行中透支行為的通知》;《關於防範動作風險、保障經營安全的通知》;《關於嚴禁操縱信用交易的通知》;《證券經營機構證券自營業務管理辦法》;《關於進一步加強市場監管的通知》;《關於嚴禁操縱市場行為的通知》;《關於加強證券市場稽查工作,嚴厲打擊證券違法違規行為的通知》;《關於加強風險管理和教育工作的通知》等。
1996年12月13日,國務院下發《關於進一步加強證券市場監督管理工作的通知》。鑒於當前我國證券市場發展過熱問題十分突出,為引導證券市場健康發展,國務院決定:進一步加強證券市場的風險宣傳;增加市場供給;摘要公布《國務院批轉中國人民銀行關於進一步整頓金融秩序嚴格控制貨幣投放的緊急通知》;從嚴查處證券違法違規案件;建立漲跌停板制度和市場禁入制度,進一步規范市場行為。
1996年12月16日,《人民日報》發表特約評論員文章《正確認識當前股票市場》,共分4個部分:股市因何出現暴漲、股市有漲必有落、堅持「八字方針」規范證券市場、進一步抑制過度投機。文章指出,當前一個時期的股價暴漲是不正常的和非理性的。造成股價暴漲的原因,主要是機構大戶操縱市場,銀行違規資金入市,證券機構違規透支,新聞媒體推波助瀾,誤導誤信股民跟風等因素。文章表示,「有漲必有跌」,當前的股票市場存在極大風險,必須堅定不移地貫徹「法制、監管、自律、規范」的八字方針,抑制過度投機,防範市場風險,維護市場穩定發展。這引發了連續兩日兩市大盤跌停行情。文章發表後,在社會上引起了強烈反響,對化解股市風險、保障社會穩定,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1997年3月1日,國務院總理李鵬在八屆人大五次會議做政府工作報告時指出:「規范證券、期貨市場,增強風險意識」。由此1997年被中國證監會確定為「證券期貨市場防範風險年」。
1998年3月25日,國務院下發《國務院辦公廳轉發證監會關於清理整頓場外非法股票交易方案的通知》,要求有關地方人民政府和國務院有關部門堅決執行黨中央、國務院的決定,徹底清理和糾正各類證券交易中心和報價系統非法進行的股票、基金等上市交易活動,嚴禁各類產權交易機構變相進行股票上市交易。4月2日至3日,中國證監會召開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轉發證監會關於清理整頓場外非法股票交易方案的通知》座談會,中國證監會主席周正慶同志作了題為《統一認識,加強領導,做好清理整頓場外非法股票交易工作》的講話,講話指出,當前證券工作要抓好兩件大事:一是貫徹全國金融工作會議精神,抓好證券監管體制的改革和證券市場的清理整頓;二是發揮證券市場功能為國有企業改革和三年解困服務。
1999年9月22日,中國共產黨第十五屆中央委員會第四次全體會議通過《中共中央關於國有企業改革和發展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其中涉及資本市場的有:提高直接融資比重。符合股票上市條件的國有企業,可通過境內外資本市場籌集資本金,並適當提高公眾流通股的比重;有些企業可以通過債務重組,在具備條件後上市;允許國有及有關控股企業按規定參與股票配售;選擇一些信譽好、發展潛力大的國有控股上市公司,在不影響國家控股的前提下,適當減持部分國有股,所得資金由國家用於國有企業的改革和發展;完善股票發行、上市制度,進一步推動證券市場健康發展。
2001年1月,經濟學家吳敬璉在中央電視台發表了著名的「賭場論」,五大經濟學家公開回應吳敬璉的觀點,由此揭開了中國股市大討論的序幕。
2000年3月5日,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在北京召開,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朱鎔基作《政府工作報告》。報告中提出「進一步規范和發展證券市場,增加企業直接融資比重。完善股票發行上市制度,支持國有大型企業和高新技術企業上市融資。」
2001年3月5日,九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在北京舉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朱鎔基做《關於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個五年計劃綱要的報告》,提出「規范和健全證券市場,保護投資者利益。支持有條件的企業到境外上市」。
2001年6月6日,國務院發布《減持國有股籌集社會保障資金管理暫行辦法》。規定國有股減持主要採取國有股存量發行的方式。凡國家擁有股份的股份有限公司(包括在境外上市的公司)向公共投資者首次發行和增發股票時,均應按融資額的10%出售國有股;股份有限公司設立未滿三年的,擬出售的國有股通過劃撥方式轉由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持有,並由其委託該公司在公開募股時一次或分次出售。國有股存量出售收入,全部上繳全國社會保障基金。減持國有股原則上採取市場定價方式。
2001年6月12日國務院正式發布《減持國有股籌資社會保障資金管理暫行辦法》,宣布是國有控股公司發行流通股時,國有股減持10%充實社保基金。
2001年6月14日,國務院發布《減持國有股籌集社會保障資金暫行辦法》,國有股減持辦法出台。2001年6月14日,上證綜合指數出現2245點的歷史最高點。此記錄直到2006年12月14日才被刷新。
2001年7月24日,新股發售「減持」開始。隨後上證指數數日連續下跌。2001年7月26日,烽火通信、北生葯業、江氣股份、華紡股份四隻新股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網發行,並以發行價減持國有股。標志新股發行配合國有減持方案正式啟動。
2001年10月22日,證監會緊急叫停《減持國有股籌集社會保障資金暫行辦法》。經國務院批准,中國證監會決定暫時停止執行《減持國有股籌集社會保障資金管理辦法》第五條關於「凡國家擁有股份的股份有限公司(包括在境外上市的公司)向公共投資者首次發行和增發股票時,應按融資額的10%出售國有股」的規定。受此影響,10月23日滬深股指大幅上漲,兩市全天共成交290.22億元,為年內最大成交量。10月24日,滬深股市漲幅接近漲停板。
2002年6月23日,國務院決定,除企業海外發行上市外,對國內上市公司停止執行關於利用證券市場減持國有股的規定,並不再出台具體實施辦法。「國有股減持」正式叫停。次日市場爆發井噴式「6?24」行情。
2004年1月31日,國務院發布《關於推進資本市場改革開放和穩定發展的若干意見》(簡稱「國九條」),將發展中國資本市場提升到國家戰略任務的高度,提出了九個方面的綱領性意見,為資本市場的進一步改革與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004年2月1日,國務院發布《國務院關於推進資本市場改革開放和穩定發展的若干意見》(國九條),提出大力發展資本市場是黨中央、國務院從全局和戰略出發作出的重要決策,各地區、各部門務必高度重視,進一步完善相關政策,共同為資本市場發展創造條件,積極推動我國資本市場的改革開放和穩定發展。
2004年2月1日,中央電視台的《新聞聯播》在晚間七點播報了由國務院簽發的《國務院關於推進資本市場改革開放和穩定發展的若干意見》,因有九條意見,俗稱「國九條」。「國九條」是戰略性的和綱領性的,試圖從整體上來統籌解決中國股市的問題。
2009年3月5日,溫家寶總理作政府工作報告指出,推進資本市場改革,維護股票市場穩定,發展和規范債券市場,穩步發展期貨市場。
2009年12月5-7日,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會議提出:「要積極擴大直接融資,引導和規范資本市場健康發展。」。
❹ 中國上市第一個股票是什麼
上海飛樂音響股份有限公司 是中國第一隻股票
❺ 為什麼第一天上市的公司的股票價格的增長速度都很快哪
首先 中國的股票的價格基本都是溢價發行的(就是價格高出發行價)
其次 公司在交易所上市之前都要進行申夠(由申夠來定發行價),
等上市第一天價格就會是溢價發行(當天沒有漲跌幅限制)。
舉個例子吧! 就拿前幾天發行的中國南車來說 發行價為2.18元 上市那天開盤價為3.86!
❻ 新股上市首日破發的股票有哪些
中國國航、濟南鋼鐵等有三五隻股票基本是在發行價附件開盤,即或者已經破發或者幾乎破發。
❼ 股票一開始上市時有幾個股票
上海老八股
老八股分別為:
1.上海申華電工聯合公司
600653,申華控股
2.上海豫園旅遊商會成股份有限公司
600655豫園商城
3.上海飛樂股份有限公司
600654,飛樂股份
4.上海真空電子器件股份有限公司
600602,廣電電子
5.浙江鳳凰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600656,ST方源
6.上海飛樂音響股份有限公司
600651,飛樂音響
7.上海愛使電子設備股份有限公司
600652.愛使股份
8.上海延中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600601,方正科技
附加
內容補充:
老八股是一種歷史遺產,也是利用或依託資本市場發展來推進我國產權改革的破冰之作。它的歷史意義還在於:不僅影響了中國股市早期的試點和後來的發展,而且對中國經濟體制改革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老八股的前世今生,既翻開了當代中國證券市場發展的新頁,又預示了改革本身就是一種發展。
中國股市,可以說是30年改革開放中最為搶眼的成果之一。那些存留在人們記憶的激情年代,整夜排隊買股票、用麻袋裝股票交易憑據、從紙質股票到今天的電子交易,從老八股到上千家企業上市,股市對於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影響力是有目共睹的
「老八股」:開啟中國股市發展先河
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對中國股市早期發展時期的故事或事件已漸漸淡漠。中國股市發展經歷了18個年頭,但第一代股票——老八股的問世與前身今生的故事卻依然讓人感懷。從收藏品市場中傳出的信息看,目前老八股的紙質股票全套價值已經上升。也許,在今天的人看來,這點財富似乎並不算什麼,但「老八股」的身價增值本身卻說明了這是人們對一個逝去的股市早期發展階段的一份記憶。
老八股的問世,這是一種歷史遺產。由於遠去的時光,才讓我們感到它們曾經存在過的價值,曾經發揮過的作用,曾經留給我們尚未開化的市場經濟的朦朧記憶。這八隻早期最令人關注的股票是:上海申華電工聯合公司、上海豫園旅遊商會成股份有限公司、上海飛樂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真空電子器件股份有限公司、浙江鳳凰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飛樂音響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愛使電子設備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延中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這八家企業有些比較共同的特點:一是規模不大、一是多是集體性質企業、還有的地處城市郊區。譬如,上海真空電子器件股份有限公司是上海郊區的第一家發行股票企業,而上海豫園旅遊商城股份有限公司前身是老城隍廟商場,是一家集體企業。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在當時中國既沒有交易所,也沒有真正意義上的股市,「老八股」的出現必然帶有很強的試水性質。
上世紀80年代後期,中國經濟體制改革轉向城市以後,如何搞活企業成了改革中的頭等大事。據資料記載,新中國成立以後,北京證券交易所曾於1950年重新開張,但天津和北京的證券交易所在1952年相繼關門。這表明,此後幾十年中,我們的經濟體在股權問題上只有兩種形式存在:一是全民所有制,也就是國有企業,另一是集體企業。改革開放要搞活城市企業,第一道坎便是產權問題。10年前,筆者曾采訪過證券界老人龔浩成,他回憶說,當年上海的股份制改革從小到大展開是有歷史原因的。
筆者在1984年有幸目睹了北京天橋百貨商場股份制改造的全過程,當時的國家體改委和北京市體改委對於天橋百貨的設計方案中,爭議分歧最大的就是股權的劃分,是不是一定要設計國家股、企業股和職工股,這些股權又如何體現國有企業的性質。天橋百貨商場比那些集體企業又進了一步,是一家全民企業。但是,也還是一家比較靠北京城邊的商業企業,規模也無法與王府井相比較。如果說,北京的股份制企業為何會出現在那裡,筆者只能用親身感受的事實來說,當時那家企業的經理很有想法,千方百計想在中國經濟改革中做點事情,讓天橋百貨商場有個大發展。
中國改革初期的社會,有兩個條件具備就會在起跑時領先。一是機遇,一是能人。也就是有想法敢於和傳統體制叫板的人,機遇當然是際遇了改革的大好時光。所以,北京天橋百貨商場就成了我國股市的北方代表,繼老八股之後到上海交易所上市的企業。
中國股市在不斷試錯中尋求快速發展
回顧解放後中國股市的發展歷程,中國是在解放之初關閉股票市場的。此後,在長達30年的時間里,股市遠離了我們的經濟生活。也就是說,改革開放中出現的股份制改革和股票市場都是改革的產物。與其他中國經濟體制改革一樣,中國股市發展也帶有很強的試探性。周其仁先生在北大改革30年的座談會上說,我們很多改革都是「急就章」,是為了解決燃眉之急而不得已採取的一些方式。由於這些方式都對舊有體制和規范形成了沖擊,所以改革效果在短時間里也最為明顯。當然,以現在的視角看,這必然也為後來我們經濟與國際接軌留下了新的挑戰。
老八股連同上海證券交易所,在當時人們都很難用「規范」兩個字去評價。盡管我們在操作中總是要求企業按照規范去做,但實際我們手裡並不沒有規范的成功範式,因若只有依靠創造性思維和發明取尋求發展基於。據上海交易所的老人強紀英撰文回憶,當時上海交易所的交易方式都是臨時發動職工想辦法設計出來的方案,從每日從用麻袋裝交易票據,到後來的記賬式交易,那個記賬的表格也都是他們自己畫出來的。
這就是當時對改革充滿憧憬的一代人,在經濟改革中依然靠著「戰天斗地」的精神,創造性地發明了中國式市場經濟的土產品和土規則。當時,在老八股上市不久,交易所就因為設計上存在著缺陷,無法容納如此多的交易資金,股票數量過少導致了上海股市從1990年12月開始計點,1992年年底就上升到了780點,平均年漲幅達到179%;深圳股市從1991年4月開始計點,1992年底也漲到了241點,年均漲幅也有68.5%。
與世界上的資本市場一樣,中國股市發展初期也經歷了因上市股票缺乏而導致了股價的大幅波動。只是,歷史給了它們數百年的成熟時間,而我們到現在為止才18年。
同樣,中國股市成長也有一個特徵:在議論中發展,在議論中成長。從股市的性質到股市的作用,從股市的操作流程到法規的出現,這些問題都曾引起過不同的議論與爭議。可以說,中國股市是在「反復試錯糾錯,再試錯再糾錯」中成長的。如前所述,從無到有「老八股」,都表現出了當時人們對於發展中國股市是抱著試試看的心理。由於「老八股」都是一些集體企業或國有小企業,即便它們試點不成功,也無關乎國民經濟發展大局。所以,「老八股」本身之所以能走那麼遠,是與我國經濟改革開放的大背景密不可分的。
後來的事實也證明,企業尋求公開上市的好處比人們想像得要多,對我國經濟體制改革也大有裨益。從某種程度上講,股市所具有的巨大融資效應,在很長時間內主導並影響了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步驟和方法。例如,「老八股」的試點,實現了通過市場融資渠道解決企業經營困境的目的,這一示範效應也推動了大批國有企業紛紛進入股市,「股市解困說」由此而起。還有,利用或依託資本市場發展推進我國的產權改革。另外,股市發展也成為發展大企業的重要支撐之一,並促使一批大型企業走向海外市場。盡管當時很多投資人對一些企業「吃完財政吃銀行,吃完銀行吃股市」的融資傾向表示不解,但當時卻很難迴避這些缺陷。因為,我們的改革一是在舊體制上破舊立新,不可推到重來。一切改革方略都必然帶有歷史的印痕。
老八股:為中國股市早期發展提供成功範例
現在,我們回過頭來看會發現,早期中國股市發展過程中留下的一個遺憾是缺乏關注市場投資者利益保護問題。如何建立市場的「公開、公平、公正」原則,卻因股市改革的一些具體目標而被長期推遲。直到2005年以後,市場各方才開始關注到投資者在中國股市發展中的重要性。
可以說,中國股市是在試錯中不斷發展的,包括各種針對股市發展的言論與爭論。例如,在鄧小平南巡講話中有關股市如果「搞不好可以關掉」的說法下,才基本解決了涉及意識形態方面爭議的一些股市問題。在1995年3月,發展證券市場又第一次寫進了政府工作報告中。這些都極大地鼓舞和振奮了關注股市成長的那些人們。
值得慶幸的事情是,老八股的早期實驗,為我們提供了非常寶貴的經驗。除了上述所言對我國體制改革有試水效果外,還有一個方面值得一提。根據上海財匯信息的統計數據顯示,雖然上證指數多次調整,在滬深兩市千餘只股票中,復權後達到千元的股票共有16隻(包括送配、轉增、增發股及各期分紅)。其中,復權後股價超過萬元的4隻股票均出自「老八股」,尤其是申華控股,更是達到了6.95萬元。這從一個側面也反映了經歷了10多年發展的中國股市對財富積累的積極效應。
目前,「老八股」中除一家即將謝幕以外,大多數能夠存活到今天這一事實,即是改革成功的見證。例如,方正科技前身是延中實業,方正科技是借殼上市企業。其實,殼資源本身就是中國改革與市場經濟原則相互妥協的產物。成熟市場經濟國家上市公司經營不善虧損只有一條路下課退市,而在中國改革中既要向前沖,也要兼顧企業員工的利益和投資人的利益,最終中國智慧創造了一種殼資源。因此,殼資源很有中國特色,也有時代特徵。眼下,公司退市必然會成為一種趨勢。
盡管「老八股」已成為一種歷史或收藏品,但卻預示著中國證券市場已翻開了新的一頁;它們的前世今生,也暗示了改革本身就是一種發展觀。
❽ 中國股市什麼時間開始的
中國股市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股市。1989年開始作為試點,本著試得好就上、試不好就停的理念建立。所以在1995年之前的股市運作中,最大的利空通常是中國股市試點要停、股市要關門這類消息。
後受「3.27國債期貨事件」影響,中國期貨市場於1995年進行全面的整頓清理,中國股市成為扶持的對象,這樣股市才由此迎來了真正的利好,轉而進入了大發展的時期。
中國股市最大的特點是國有股、法人股上市時承諾不流通,因此各股票只有流通股在市場中按照股價進行交易,然而指數卻是依照總股本加權計算,從而形成操盤上的「以少控多」的特點。
(8)中國股市第一天上市的股票擴展閱讀
T+1交割,T+1交收:交易雙方在交易次日完成與交易有關的證券、款項收付,即買方收到證券、賣方收到款項。我國上海、深圳證券交易所對A股均實行T+1交收。
漲跌幅限制:證券交易所為了抑制過度投機行為,防止市場出現過分的暴漲暴跌,而在每天的交易中規定當日的證券交易價格在前一個交易日收盤價的基礎上下波動的幅度。
❾ 在中國股票史上有哪些股在上市首日破發
雖然股票首日上市「破發」的不多,但絕不是沒有。說遠一點的,600890,1996年上市,首日即盤中「破發」。稍近一點的,601111,2006年上市,也是在上市首日「破發」。再近一點的,上周四上市的601179和今天上市的601268,都是上市首日即「破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