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科技走勢 » 美國預測中國股票
擴展閱讀
法國啄木 2024-05-05 00:52:25
人變成椅子電影名 2024-05-05 00:38:07

美國預測中國股票

發布時間: 2022-06-30 14:14:31

1. 美國8500億救市方案對中國股市有多大影響

影響不大,因為在美國這消息都是無法扭轉經濟頹勢的政策.
客戶向證券公司借資金買證券叫融資交易.客戶向證券公司借入證券賣出叫融券.該消息初期對入市資有限,在很長一段時間後走上正軌後(可能在3年以上),規模才可能對市場產生較大影響,而且通過國外市場顯示,融資融券發展到相對平衡後有助漲助跌的左右,但不會改變大趨勢,如果在牛市中該消息是利好,因為會放大上漲的勢頭,而在熊市中該消息一定程度上是很大的利空,因為下跌趨勢也可能被放大,該政策是把雙仞劍,在不同的趨勢中作用正好相反,由於該制度涉及業務擔保品、保證金強制規定、強行平倉制度、結算風險基金、信用等級制度等,必須要注意因杠桿投資帶來的遠超過以前的投資風險。
當然作為想出貨的機構,就算是利空,機構、股票和媒體也會忽悠個人投資者一直看多該利好政策,並認為該政策是實質性的利好,當然他們只想讓個人投資者這么認為,他們心理很清楚,該政策可能幾年內對股市都不會產生什麼利好,甚至可能因為熊市中的助跌作用是股市跌得更厲害,而借所謂的利好出貨,個人投資資金接盤的意願更大,說到底和印花稅政策一樣的是掩護機構出貨的遮羞布。
中國股市的不理性再次上演,投資者也不在意所謂的利好是否真的具有支撐大盤的左右,近期從機構到媒體再到股評一邊倒的噴多,感覺以前的大小非、中國經濟經歷的全球性危機似乎根本沒存在過一樣,對投資者來說也再也不是威脅了,只要未來繼續出「所謂」的利好那投資者就會瘋狂的介入搏殺,而利好的真實性和水分投資者根本不需要去驗證真假,只要出就是利好,匯金公司增持200萬股就成了重大利好(散戶比它買得多多了),中國石油公司22日增持6000萬股的消息就沒人去關心該消息的全部真實性(當天大單買入一共才4100萬股,加散戶買入的所有買入也才5100萬股,這6000萬股怎麼買的?)增持現在還只是個象徵性的動作而且裡面充滿的虛假數據,只不過已經被大盤漲得沒股可買這種心態左右的散戶會去關心這些數據中存在的貓膩嗎?美國降稅在中國也成了重大利好(美國股市因為該消息而連續下挫),成了炒作理由難到投資者沒想到美國之前承諾的7000億救市資金降稅後從哪裡來本來還可以通過提高稅來抽取(現在是降稅)。而美國最新的國會表決結果是該7000億救市提案雖然最終通過但是失常卻給了該救市措施最直接的答案,美國股市沖高回落高達100多點.這其實反應了該7000億救市資金在風暴面前杯水車薪(最多隻算短線利好).如果無法在現在將風暴剎住車,像雷曼這類超大型巨頭破產可能也只是開始而已(美國已經暗示一家國際性保險巨頭正准備申請破產,已經把這7000億基本上抵消了).

首先救市就需要錢來救而這最基本的東西做為世界第一富裕的國家美國卻出現了很尷尬的事,欠的外債數十萬億沒法還完的情況下經濟又出了問題美國是除中國以外的唯一一個可以靠強大的內需度過經濟危機的國家但是這次正好出問題的是內部問題而不是外部問題,所以這和上次的東南亞經濟危機不可同一而語如果這次危機在美國捉襟見肘的救市資金下擴大成全球金融危機,那可以毫不避諱的說美國可能經歷超過5年的經濟衰退而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現在中國肯定不可能獨善其身現在的沖擊只是開始而已,並不像中國政府安慰中國民眾的豪無影響,後續負面影響必將陸續顯現出來,中國擴大內需的策略也是刻不容緩.

而既然這次危機才開始破產公司的步伐就不會到這里停止後面可以預期還會有很多美國的經濟巨頭紛紛倒下美國哪裡來這么多錢救市??所以中國政府的考驗才剛剛開始當然對中國股市的考驗也才開始希望中國股市能夠頂住大小非和金融危機的雙重壓力吧.

2. 美聯儲縮表利好中國什麼股票

美聯儲發出的貨幣政策信息上個月(2018年12月)造成了市場波動,鮑威爾需要對這些信息做進一步的解釋澄清。上周五,據《華爾街日報》稱,美聯儲的高層決策者正在認真考慮維持規模大於原先預期的資產負債表,而不是像最初所說的停止把到期的債券用於再投資。這意味著,美聯儲正在考慮提前結束量化緊縮政策(QE)。

首先搞清楚美聯儲或者說央行縮表的具體含義。所謂縮表是指同時壓縮央行資產負債表的資產和負債兩端規模的含義。

美聯儲的資產負債表,可以簡單理解為印了多少美元。美聯儲印美元的方式,一般是通過購買國債或抵押支付債券(MBS)。所以美聯儲主要資產是國債或MBS,美元則是負債。
為了應對金融危機,美聯儲幾輪量化寬松,截止2017年9月美聯儲4.5萬億美元的資產負債表規模。美聯儲實行了三輪QE,印了大量的美元購買國債和MBS,導致資產負債表從2008年的9000億美元,急劇膨脹到目前的4.5萬億美元。

而美聯儲資產負債中的資產方的國債和MBS都是有期限的。到期後負債方就會歸還美元,贖回國債,消除向美聯儲負債。這個時候,美聯儲如果不在市場購買等值國債等資產就會造成資產負債表縮小,實質是美聯儲從市場抽回了美元流動性。這就是縮表。

如果美聯儲在國債等資產到期後繼續在市場購買等量資產,那麼資產負債表就不會縮小,流通中美元也不會流回美聯儲,形成收縮貨幣。

美聯儲已經明確表示,停止縮表,即資產到期後繼續購買等量國債,維持資產負債表不變。這對股市是重大利好。

美聯儲縮表擴表與加息降息對市場影響的區別在於,美聯儲加減利息主要針對的是商業銀行基金,對市場來說是間接、價格手段的。而美聯儲縮表擴表雖然也在金融市場,但其與加減利息比較稍稍直接一些,而且是數量工具,沖擊力大很多。因此,可以說美聯儲停止縮表對市場無疑是大利好。

鮑威爾釋放出明確停止縮表信號,一方面來自特朗普壓力。特朗普至少十幾次喊話指責美聯儲對市場反應遲鈍,一意孤行加息縮表。另一方面美國經濟或隱現問題,通脹低迷無憂。加之,美聯儲加息趨於謹慎,市場預測今年最多加息兩次。美聯儲保護市場意圖非常明顯。從美聯儲角度對股市利空警報可以徹底解除!

從美聯儲的實際動作看,1月的資產負債表數據顯示,美聯儲似乎給市場送上了一份開年大禮:到期國債規模和MBS資產剝離的速度都有下降,美聯儲似乎悄悄放慢了縮表的步伐。

美聯儲此前發布的縮表進程計劃是,每月削減「至多」300億美元的國債資產、「至多」200億美元的MBS資產,即合計500億美元的資產。

2017年以來,美聯儲國債資產一端以被動縮表(停止到期再投資)的形式進行,今年1月的到期量顯著低於往期。1月僅有133億美元的國債到期,包括一隻TIPS債券。

MBS的縮錶速度始終低於目標,而且,1月以來縮錶速度還有明顯放緩。截至1月23日,本月美聯儲的MBS資產僅縮減了不到83億美元,遠低於200億的上限。

美聯儲停止或減慢縮表步伐,對新興市場包括中國也是利好。美聯儲縮表,美元會變貴,全球流動性會很緊張!
具體而言,首先,美聯儲縮表將直接推高長期利率,如果中國被迫採取緊縮措施應對,比如加息,或成壓垮股市樓市的最後稻草。
其次,縮表將給美元帶來升值壓力,美元資產吸引力進一步加強,將給中國等新興國家帶來資本外流等挑戰。
最後,大宗商品以美元計價,如果美元升值,大宗商品的價格就普遍下跌,利空黃金白銀等。
相反,美聯儲停止或者減緩縮表與加息步伐,那麼上述影響都會消失或者減輕,對新興市場包括中國是難得一見的利好!

3. 美國股市下跌對我國股市影響的預測

從網上抄來的或許對你有用
一場全球性的信貸緊縮快要來臨了嗎?也許是的。新興市場巴西、阿根廷、墨西哥、波蘭、韓國等國股市普跌2%以上;美國國內情況更加危急,新房銷售下降6.6%,說明緊縮情況十分明顯。更嚴重的是,從房屋次級債市場已經引發了對債券市場的普遍不信任,高盛、貝爾斯通、雷曼兄弟發行的企業債遭到市場普遍冷遇,克萊斯勒的200億美元企業債乏人問津,國外財經人士聲稱,全球性的風險資產的重估已開始。

周洛華先生說,與以往國外政府在大選年主動加息抑制物價上漲爭取選票不同,這次是由次級債市場所引發的資產價格重估,進而引發政府被動實行緊縮政策。美元兌歐元英鎊均創下歷史新低,日元加息可能性加大,利用美元與日元融資套利者正在加緊平倉。

因此,美國政府並未心滿意足地欣賞緊縮帶來的好處,而是四處尋找救市良方。

首先,政府官員有限度地承認次級債的負面影響,美聯儲主席本 伯南克7月19日在美國參議院銀行委員會舉行的年中經濟評估聽證會上表示,次級抵押貸款市場造成的損失,估計在500億到1000億美元之間。但一些市場人士估計,目前暴露的問題只是冰山一角,直接損失可能高達3000億到5000億美元,間接影響則可能蔓延到整個房地產業,導致全國房價重估,以至於拖累整個美國經濟步入衰退。

其次是向世界尤其是中國轉嫁風險。7月13日,美國住房和城市發展部部長阿方索 傑克遜在北京透露此行的目的———搭上中美戰略經濟對話這趟順風車,讓中國購買美國的按揭證券,這是利用人民幣緩解信貸緊縮壓力的圍魏救趙之策。

在以往的全球性貨幣流動性過剩的環境下,國際投資者與A股市場一樣,患上了風險麻木症,他們忙著進行套利交易,或者將手中的貨幣盡快地轉換成實物與資產,以最大限度地獲取收益。突如其來的次級債使得危機意識突然被喚醒,世界資金的套利鏈條中斷,令新興市場股市步伐大亂。

中國股市從來都有自己的邏輯,由於資本項目的控制,使得A股市場與境外市場之間築起一道高高在上的堤壩,因此,境外股市的大漲大跌對A股市場影響有限。但現在,我們應該重新審視這道不斷受到升值、地下交易等大浪沖擊的堤壩的強韌度,隨著中國金融的大門越來越開放,堤壩的作用會越來越弱,中國股市很快將會感受到環球同此涼熱。

中國A股市場會面臨雙重壓力:一是資金壓力,在風險壓力下,全球投資者對於新興市場的投資會趨於保守,投資中國的基金近期在美國有折價現象;其次是匯率升值與開放市場的壓力,除了QDII的出行外,近日最莫名其妙的一則新聞是在毫無徵兆的情況下,保監會發布《保險資金境外投資管理暫行辦法》,按照新規定,保險公司境外投資總額的上限由占上年末總資產的5%上調到15%,同時投資范圍從固定收益類拓寬到股票、股權等權益類產品,估計將有3000億元保險資金可以進行海外投資。在企業尚未准備好的情況下,如此大幅提高開放的門檻,很有可能是壓力之下的產物。

從表面上來看,國際資金流入減少與人民幣升值的效果可以對沖,對A股市場的影響是中性的。實際上,如果人民幣在外界壓力下被迫大幅升值而引發A股市場大漲,是非常可怕的信號,這說明,A股市場的大漲是外界壓力下被迫重新估值的產物,是國際投機的結果,而主要不是中國企業效率提升的結果。因此,中國股市的上漲帶有很大的不確定性,只要人民幣繼續升值1%以上,投資者就應該考慮高位了結,以最大限度地減少風險。

4. 美國大選對中國股市影響,利好中國股票有哪些

美國大選結果對股市的影響
就大選結果對金融市場的影響而言,首先從短期對股市的影響來看,若希拉里當選則對風險資產相對偏中性;若特朗普上台,由於其「特立獨行」的政策主張令政策的不確定性提升,並且從歷史上股市對政黨的變更在短期內持謹慎態度,因此短期避險情緒升溫對風險資產負面影響更大。而從長期角度來講,兩位候選人不同的執政理念和政策主張會對未來4-8年的美國政治、經濟、外交產生較大影響,但競選時的政策承諾到最終的政策實施還需要未來總統和國會之間的博弈,能否落地仍有待觀察。
我們在下文梳理分析了歷史上大選年的股市表現供投資者參考。
大選年與非大選年股市表現差異不大,資本市場更青睞政黨延續
我們統計了二戰以來歷次美國總統大選年和非大選年的標普500指數表現情況,主要有以下幾點統計結果供投資者參考:
1)剔除發生金融危機的2008年,總統大選年和非大選年的股市年均漲幅並無差異。1944年至2015年期間,總統換屆大選當年的標普500指數年平均漲幅為9.43%,而非大選年的標普500指數年平均漲幅為9.46%,表明從長期來看股市的漲跌由企業盈利和宏觀流動性決定,當年是否進行總統選舉對股市影響中性。
2)短期來看,盡管選舉前一個月大選年的股市表現弱於非大選年,但是在選舉當月和選舉至換屆完成期間,大選年和非大選年的股市表現差異不大。從短期來看,總統大選對市場情緒的影響在選舉之前要大於選舉之後。從歷史數據看,標普500指數在大選年的10月份的平均漲幅為0.68%(剔除2008年),而非大選年為1.57%;在大選年的11月份,即投票選舉之月,平均漲幅為1.34%,和非大選年的1.45%相差不大;在選舉結束至換屆完成,即一般為11月至次年1月,大選年的股市平均漲幅為1.29%,而非大選年的股市平均漲幅為1.40%。從邏輯上講,大選年的10月份為大選沖刺之月,雙方候選人展開電視辯論,民調支持率也容易受事件影響產生波動,市場規避風險的情緒校對較高;而在選舉結束之後,市場逐漸將關注的焦點回歸到宏觀環境和公司基本面。
3)股市表現在同一政黨繼續執政的情況下優於政黨更替。從政黨延續與變更對股市影響的角度看,不考慮其他因素,二戰以來,同一政黨繼續執政的情況下,標普500指數在換屆後的第一年平均漲幅為11.30%,而在政黨變更的情況下,平均漲幅僅為0.17%。
4)單純從歷史數據看,似乎資本市場更偏愛民主黨。從二戰以來的樣本數據看,在民主黨延續執政或者由共和黨變更為民主黨的當年(即換屆後的第一年),年均漲幅分別為22.17%和10.53%;而在共和黨延續執政或者由民主黨變更為共和黨的當年,年均跌幅分別為-0.36%和-10.19%。盡管從數據上看,似乎民主黨執政期間股市表現更佳,但是從國外學者的學術研究結果看,民主黨執政期間美國經濟較優的表現主要來自於溫和的石油沖擊、更高的生產率和國防支出等經濟因素,以上三個因素的解釋力達到70% 。

5. 格林斯潘預言中國股市將出現大跌。請問各位對後市如何

股票肯定不會一直上升的,但是面臨即將到來的奧運,有兩種說法,一個是會在之前降溫,一個是說會維持到奧運之後,個人覺得後者可能性更大一點,只是整體會在振盪中前行。泡沫/崩盤等意味著資金的撤出帶來股市的突然崩裂,那後果是很嚴重的,政府在干預的同時也不會過於激進,所以當前炒股只要適當把握風險,還是有很多機會的。

6. 美國放水20,000億對中國股市中的哪些股票會大幅上漲

美國這次舉動跟中國沒有太大的關系,因為中國這邊已經控制住了中國的股市,並沒有下跌到像美國那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