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股市虹吸效應是什麼意思
虹吸現象是液態分子間引力與位能差所造成的,即利用水柱壓力差,使水上升後再流到低處。對於股市來說就是資金流向問題,當股市處於牛市時,其他市場的資金就會源源不斷的流向股市,如居民儲蓄資金,當股市處於熊市時,資金又會從股市溜出去。
2. 股市中的機構抱團現象,會給散戶帶來哪些影響
去散戶化的意義,是讓更多散戶不虧錢。股市裡面的誘惑太多了,每個人都懷揣著發財夢進入股市,但是真正在股市中賺到錢的有幾個?一賺二平七虧這句老話,我估計很多人都聽到耳朵起繭了,但依然前仆後繼的進入股市,無外乎,還是一個「利」字。大量的散戶退出股市,或許對這些散戶來說,是好事,但是這並不意味中國股市就成熟了。如果大量的散戶帶著巨大的虧損,帶著無盡的哀怨,悔恨,無奈的退市,這恰恰說明了中國股市的殘酷性,掠奪性,這不是市場的成熟和進步,恰恰是市場的退步。
3. 奧運期間為什麼旅遊業股票沒漲
1 四川重建的時候,四川省的建設行業大佬沒有發現上升反而波動較大
...還在重建中時..還沒產生利潤就希望能夠炒高?............
2 奧運會前期北京旅遊倒是漲了不少,但在8月8號之後就一直下滑了一個多月,我認為開幕會後更應該上升
正是因為向你這樣的散戶大多這么想 莊家們才會抓住這個機會出貨 讓你們為他抬轎!哥們 學會逆向思維吧!
3 國企銀行的股價為什麼這么低,還比較穩定,我原以為這種公司應該很穩定的漲
他的股價低但是他的盤大 推高國企銀行股價需要天量資金! 哪有機構會為了這個企業是否穩定而投資的!相比拉這些大盤股 機構隨便拿出十分之一準備抬高國企銀行股價的資金 就能把一個小盤中盤的股拉停幾天!你說 你要是機構投資者 你會去買不賺錢的國企銀行股么????
4 西南大旱為何對雲南廣西旅遊(麗江 桂林等)沒影響,反而大體上漲?雲南白葯也是,完全不被三七的減產二影響。
大旱區的股票上漲恰恰說明了中國股市的畸形 中國股市 現階段與各個企業的經營狀況幾乎無關 更多的是進入該股的資金量 進入資金越多 機構對該股吸籌就越大!上漲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大旱時 大旱區的股票上漲恰恰說明了機構想要出貨 拉高股價 吸引資金為他們接盤!別上當!
5 現在新上市的公司為什麼發行價這么高,是虛的泡沫嗎?
可以說絕大多數新公司的價值是被高估了 可以說是泡沫!
找了好久了,也沒發現帶基金和國有持股的,郁悶。
.........不是吧?....到處都成了所謂的基金和國有持股 不過不知道哪個是真的
6.再有就是房市最近幾年高漲,怎麼沒看出來股價的上揚呢?
地產股已經被輪番超過了多次 機構們老早就把股票甩給散戶接手了 他們早就賺夠了錢 短期內不會再拉升該板塊的股了 要知道 和銀行股一樣 地產股也是需要天量資金來拉的!
4. 每年10至明年1年股市下跌嗎
席經濟學家楊德龍對《證券日報》記者回應,A股在近兩年先後重新加入MSCI、豐時羅素國際指數等世界上僅次於的國際指數體系,很多外資對沖基金業績比較基準就是這些國際指數,因此在A股劃入這些國際指數之後,外資對A股的配備市場需求將進一步減少。現在外資持有人A股的規模大概是1.6萬億元,和A股50多萬億元的市值比起,佔到比將近3%,將來外資對於A股的配備還不會進一步減少。隨著A股月劃入豐時羅斯國際指數,在MSCI新興市場指數的劃入因子從5%提及10%,預計下半年外資還將加快流向A股市場,成為A股市場聲浪動力。
今年以來,波動與橫盤是A股的常態,但總體展現出來說,A股市場為投資者獲取了很多機會,各主要指數均有比較顯著的漲幅。截至目前,滬深300指數年內漲幅已近30%,這是最近10年來僅次於2009年與2014年全年的漲幅;同時,作為成長股的代表,創業板指數今年以來的漲幅也低約將近35%,這個成績是創業板開板10年來僅次於2015年和2013年的展現出。此外,同期展現出的港股不盡如人意,恆生指數年內漲幅僅有1.86%。10年股市大盤指數
10年股市大盤指數10年股市大盤指數
中山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湛回應,2020年國際指數對A股的擴容步伐將持續,不會有更多「活水」流向A股市場。目前外資在A股總市值中佔到比僅為3%,如未來提高至10%,將不會在相當大程度上轉變A股的投資者結構。
10年股市大盤指數
證券市場的市調機制涵括股票范圍,不斷擴大至只包括所有恆生綜合指數成份股。鑒於目前的市調機制從未被啟動時,對市場參與者來說冷靜期仍較為陌生,故港交所建議保持原先建議,將證券市場的市調機制涵括的股票范圍不斷擴大至只還包括所有恆生綜合指數成份股。並將恆生綜合大型股、中型股及小型股指數成份股的啟動時門坎分別定於±10
5. 存款准備金率已經達到10%對基金有什麼影響!
「央行決定在2月26日再次上調存款准備金率0.5個百分點」,大約1500多億元,與前期平安保險申購凍結資金1萬多億元相比小巫見大巫,從側面可看出市場資金流動性過剩的程度。連續5次上調存款准備金率,這一貨幣政策工具應用之頻繁為近年來所罕見。
1.休假提高了時間和風險的成本
2.中國銀河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左曉蕾表示,此次央行上調存款准備金率在意料之中。她說,春節前夕,市場流動性加大,此次調控說明央行是有備而來,這消息是預料之中的事,屬於系統性風險(大盤下午五浪下跌已完成了調整),利空出盡就是利好
3.此次調控,屬於事前調控,給市場一個明確的信號,使市場明白,市場仍然存在流動性過剩的問題,也就是說市場資金面錢還是太多
4.「居民存款增速的下降反映了股市對居民存款的虹吸效應」。中金公司研究部在最近的一個分析報告中強調,中國的居民儲蓄存款已達到16.2萬億元,其與股票市值的比例達到了5.32,周邊國家的這一比例最高也只達到1.1。換句話說,相對於龐大的潛在的購買力,中國股票市場的供應規模太小還是「鑒於中國流動性相對於證券市場過剩」
5.自去年下半年以來,央行的幾次調控動作對股市都沒有造成太大的影響,相反有時在央行措施出台後股市行情節節升高(這是市場的反向運作規律,就像美國7次升息反而迎來股市大漲)
6.新華社:以往三大貨幣政策工具之一的上調准備金率被認為是政策效應比較猛烈的,而在流動性過剩的狀況下,央行已表示,當前小幅上調存款准備金率屬於"適量微調",並不屬於政策"猛葯"
7.根據春節假日期間歐美股市、周邊股市走勢、人民幣升值及節假日消息面因素動態來參考來預測新年開盤第一天的走勢
補 充:
1.經濟學家劉紀鵬:為什麼在加息預期這么強烈的情況下選擇繼續調高存款准備金率而不是選擇對股市更有傷害的加息,充分體現了高超的調控藝術,將取得一石二鳥的效果。
2.數據顯示,過去一年來,歷次貨幣政策調控措施出台後,股指均未受明顯影響。以滬綜指為例,消息公布後的首個交易日均為先抑後揚,其後大多繼續保持上升趨勢。
2006年4月27日(周四),央行宣布從4月28日起上調一年期貸款基準利率上調0.27個百分點至5.85%。28日,股市低開後振盪上攻,漲1.66%;隨後的一波急漲將滬指從1400點附近推至1500平台以上。
2006年6月16日,央行宣布從7月5日起上調存款准備金率0.5個百分點。19日,滬指低開後振盪爬升,收盤漲0.75%;此後延續上漲。
2006年7月21日,央行宣布從8月15日起上調存款類金融機構存款准備金率0.5個百分點。24日,股指低開下探,後振盪翻紅,漲0.04%;隨後約盤整了一個月,此間最低下行空間不到100點。
2006年8月18日,央行宣布從8月19日起一年期存、貸款基準利率各上調0.27個百分點;21日,股指低開後探底回升,漲0.2%;當周漲幅1.57%;此後一路盤升。
2006年11月3日,央行宣布從11月15日起上調存款類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准備金率0.5個百分點。6日,股指先抑後揚,低開,收盤漲1.07%;後加速奔向2000點。
2007年1月5日,央行宣布從1月15日起上調存款類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准備金率0.5個百分點。8日,股指在上一交易日收陰後繼續低開,後反撲上攻,漲幅達2.49%;這之後,就是多頭的第一次3000點攻擊戰。
3.遐想:按中國傳統習慣,正規一點的好企業在新年員工上班的第一天都會有一個紅包,圖個吉利,「雙贏」,而股市是一個許許多多好的正規的上市公司組成,那麼來年第一天也應該給個紅包給關心和支持它投資者;另外從歷年的經驗來看,新年第一天紅盤的概率很大,政府、投資者、上市公司都開心,和諧嘛!
4.中華工商時報副總編水皮(一個深得民心媒體人物):這是央行非常非常小心的舉動,避免大家把這個跟資本市場調控聯系起來。我估計管理層也希望大家在7天內把它給消化掉,把它對市場的影響降到最低。整個宏觀調控以來,央行都選擇上調存款准備金率,目的就是為了避免加息,因為加息的負面影響太大了。本來人民幣就在加速升值,要是再一加息,那不是火上澆油嗎?而且在上調存款准備金率剛剛開始的階段,只會讓市場走得更強,因為這相當於是認可了市場的趨勢呀。
2月18日:
1.央視朝聞天下:中東地區沖突不斷,局勢動盪越來越不安,伊朗恐怖襲擊出現美軍製造的槍支,這如果被證實將影響美國是否會對伊朗採取軍事行動(前階段傳今年4月份美國將對伊朗發動戰爭),油價大幅上升,黃金上漲。
2.銀監會查出數十億房貸假按揭,大風險轉嫁銀行,解讀:對房地產違規資金查處
2月19日:
新華網北京2月19日電:中國注冊會計師協會日前發布通知,七大高風險領域成上市公司會計報表審計重點,這7大高風險領域分別是:重大的關聯交易,編制會計報表所依據的持續經營假設的適當性,大額資產減值准備的計提和轉回,不具有商業實質的交易,債務重組、資產處置或置換,異常的股權轉讓和境外分支機構從事的衍生金融工具交易。這則消息表明政策加強規范了上市公司財務報表監管,對投資者是一種負責任的態度。
備註:本博將在節假期間持續觀測消息面因素,動態補充這篇博文的內容供廣大投資者做參考,也願望廣大投資者積極交流探討,取長補短,系統化完善,一起努力預測這來年的走勢。
6. 打新股收益怎麼樣
任何投資都會有極端情況,如果是在熊市,新股上市時跌破發行的現象就不奇怪了。
但打新股賠錢概率極低的現象恐怕在明年將會改變。今年11月6日,證監會表示在重啟IPO。同時改革新股發行體制,取消新股申購預繳款制度。發行制度的改變將減緩打新的「流動性虹吸效應」,新股無風險高回報將成過去時。
此次新股發行制度對承銷制度有較大改革。比如,取消現行新股申購預先繳款制度,改為確定配售數量後再進行繳款;公開發行2000萬股以下的,取消詢價環節,由發行人、主承銷商協商定價。小盤股取消詢價,改為由發行人和中介定價,意味著打新需承擔跌破發行價的風險,打新股很可能不再是無風險的投資者方式了。
7. 為什麼央行選擇周國上調存款准備金率
存款准備金是一種金融調節工具。
上調0.5個百分點就意味著商業銀行減少0.5%的流動性,比如說某商業銀行存款余額為10億元,上調准備金率後,就要拿出10億元*0.5%=500萬元上繳央行作為存款准備金,因此也就減少了500萬元的流動性,即較少了500萬元的可用於貸款的余額。
對老百姓來說,影響不是很大,最主要的作用就是控制通貨膨脹,控制物價上漲。
上調的窗口有一定隨機性。
8. 利率和估值究竟什麼關系
利率和估值究竟是什麼關系?
是低利率在支撐高估值嗎?
很多人認為,當前A股估值水平遲遲降不下來的一個合理的解釋是——中國目前低利率的市場環境可以支撐股市估值維持高位。
從A股歷史來看,利率與估值並不存在穩定的反向關系
檢驗A股歷史上利率水平(用10年期國債收益率)與A股剔除金融的PE估值的對應關系之後,發現兩者並沒有呈現出穩定的反向關系,而是時而正向、時而反向,並不穩定。
利率和估值同向時期,是「投資時鍾」主導的時代
從「投資時鍾」的邏輯來看,當經濟進入復甦和過熱周期時,股市的盈利和估值水平會同時提升(戴維斯雙擊),而當經濟進入衰退和滯脹周期時,股市的盈利和估值水平會同時下降(戴維斯雙殺)。而從利率的角度來看,當經濟經歷復甦及過熱的時期,往往實體經濟的資金需求也會增加,因此反映資金成本的利率水平就會上行;而在衰退和滯脹周期時,利率會下行。
利率和估值反向時期,股市不是經濟的「晴雨表」
02-05年,利率上行而估值下行,源於實體經濟過熱反而對股市資金形成了「虹吸效應」;14-15年,利率下行而估值上行,源於貨幣政策寬松和改革預期提升為股市提供了增量資金
海外經驗來看,利率和估值的關系也並不穩定。海外利率與估值同向的時期,同樣也是「投資時鍾」主導的時代
美國98年10月至12年10月,美國股市與經濟走勢吻合,估值與利率先上後下,走勢基本同向。日本93年9月至08年10月,泡沫破滅後估值長期下修,兩段階段性的反彈機會也均出現在經濟弱改善的時期,整體利率與估值同向下移
海外利率與估值反向的時期,背後的原因更為復雜
美國「滯脹」時期,利率向上、估值向下;美國「里根新政」及「新經濟」時期,利率向下、估值向上;美國「量化寬松」時期,利率向下、估值向上;日本地產泡沫後期,利率先上後下、估值先下後上。
結論:「投資時鍾」回歸之前,利率和估值或將維持反向,但風險偏好的變化會影響到兩者的傳導關系
中國「存量經濟」的格局短期內很難被打破,宏觀數據很可能在長時間內窄幅波動,這時候「投資時鍾」是無效的。因此預計利率和估值的反向關系還將持續,不過風險偏好的變化會影響他們之間的傳導關系。
9. 股票里虹吸效應是什麼意思的最新相關信息
就是所謂的從眾效應,一個股票如果來了一個漲停,就會吸引更多投資者湧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