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什麼叫上證指數裡麵包括哪些
上證系列指數的總體介紹
作為國內外普遍採用的衡量中國證券市場表現的權威統計指標,由上海證券交易所編制並發布的上證指數系列是一個包括上證180指數、上證50指數、上證綜合指數、A股指數、B股指數、分類指數、債券指數、基金指數等的指數系列,其中最早編制的為上證綜合指數。為推動長遠的證券市場基礎建設和規范化進程,2002年6月,上海證券交易所對原上證30指數進行了調整並更名為上證成份指數(簡稱上證180指數)。上證成份指數的編制方案,是結合中國證券市場的發展現狀,借鑒國際經驗,在原上證30指數編制方案的基礎上作進一步完善後形成的,目的在於通過科學客觀的方法挑選出最具代表性的樣本股票,建立一個反映上海證券市場的概貌和運行狀況、能夠作為投資評價尺度及金融衍生產品基礎的基準指數。上證50指數是根據科學客觀的方法,挑選上海證券市場規模大、流動性好的最具代表性的50隻股票組成樣本股,以便綜合反映上海證券市場最具市場影響力的一批龍頭企業的整體狀況。上證紅利指數挑選在上證所上市的現金股息率高、分紅比較穩定、具有一定規模及流動性的50隻股票作為樣本,以反映上海證券市場高紅利股票的整體狀況和走勢。
上證指數系列從總體上和各個不同側面反映了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證券品種價格的變動情況,可以反映不同行業的景氣狀況及其價格整體變動狀況,從而給投資者提供不同的投資組合分析參照系,隨著證券市場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日漸重要,上證指數也將逐步成為觀察中國經濟運行的"晴雨表"。
為保證指數編制的科學性和指數運做的規范性,上海證券交易所成立了國內首個指數專家委員會,就指數編制方法、樣本股選擇等提供咨詢意見。
[編輯本段]上證系列指數
上證指數列表
指數名稱 基準日期 基準點數 成份股數量 相關全收益指數
成分指數
上證180 2002-06-28 3299.06 180 上證180全收益
上證50 2003-12-31 1000 50 上證50全收益
上證中盤 2003-12-31 1000 130 上證中盤全收益
上證小盤 2003-12-31 1000 320 上證小盤全收益
上證中小 2003-12-31 1000 450 上證中小全收益
上證全指 2003-12-31 1000 500 上證全指全收益
綜合指數
上證指數 1990-12-19 100 上交所全部上市股票
新綜指 2005-12-30 1000 上交所完成股權分置改革的全部股票(G股)
A股指數 1990-12-19 100 上交所全部上市A股
B股指數 1992-02-21 100 上交所全部上市B股
工業指數 1993-04-30 1358.78 上交所全部工業類股票
商業指數 1993-04-30 1358.78 上交所全部商業類股票
地產指數 1993-04-30 1358.78 上交所全部地產業類股票
公用指數 1993-04-30 1358.78 上交所全部公用事業類股票
綜合指數 1993-04-30 1358.78 上交所全部綜合業類股票
行業指數
上證能源 2003-12-31 1000 上證能源全收益
上證材料 2003-12-31 1000 上證材料全收益
上證工業 2003-12-31 1000 上證工業全收益
上證可選 2003-12-31 1000 上證可選全收益
上證消費 2003-12-31 1000 上證消費全收益
上證醫葯 2003-12-31 1000 上證醫葯全收益
上證金融 2003-12-31 1000 上證金融全收益
上證信息 2003-12-31 1000 上證信息全收益
上證電信 2003-12-31 1000 上證電信全收益
上證公用 2003-12-31 1000 上證公用全收益
風格指數
180成長 2002-06-28 1000 60 180成長全收益
180價值 2002-06-28 1000 60 180價值全收益
180R成長 2002-06-28 1000 60 180R成長全收益
180R價值 2002-06-28 1000 60 180R價值全收益
主題指數
紅利指數 2004-12-31 1000 50 上證紅利全收益
180金融 2002-06-28 1000 180金融全收益
治理指數 2007-06-29 1000 治理指數全收益
180治理 2007-06-29 1000 100 180治理全收益
180基建 2002-06-28 1000 180基建全收益
180資源 2002-06-28 1000 180資源全收益
180運輸 2002-06-28 1000 180交通運輸全收益
上證央企 2008-12-31 1000 50 上證央企全收益
責任指數 2009-06-30 1000 100 責任指數全收益
上證民企 2009-06-30 1000 50 上證民企全收益
基金指數
基金指數 2000-05-08 1000 上交所全部證券投資基金
債券指數
國債指數 2002-12-31 100 上交所上市的所有固定利率國債
企債指數 2002-12-31 100 從國內交易所上市企業債中挑選了滿足一定條件的具有代表性的債券組成樣本
滬公司債 2007-12-31 100 由在滬市交易的公司債券組成
滬分離債 2007-12-31 100 由在滬市交易的分離交易可轉換債券組成
其他指數
超大盤 2003-12-31 1000 20 上證超級大盤全收益
中型綜指 2007-12-28 1000 中型綜指全收益
[編輯本段]上證綜合指數
狹義的上證指數指的是上證綜合指數(SH000001)。上證綜合指數的樣本股是全部上市股票,包括A股和B股,從總體上反映了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股票價格的變動情況,自1991年7月15日起正式發布。
[編輯本段]上證指數計算與修正方法
一、指數計算
(一) 計算公式
1. 上證指數系列均採用派許加權綜合價格指數公式計算。
2. 上證180指數、上證50指數等以成份股的調整股本數為權數進行加權計算,計算公式為:
報告期指數 =(報告期樣本股的調整市值/基期)×1000
其中,調整市值=∑(股價×調整股本數)。
上證180金融股指數、上證180基建指數等採用派許加權綜合價格指數方法計算,公式如下:
報告期指數 =(報告期樣本股的調整市值/基期)×1000
其中,調整市值 = ∑(股價×調整股本數×權重上限因子),權重上限因子介於0和1之間,以使樣本股權重不超過15%(對上證180風格指數系列,樣本股權重上限為10%)。
調整股本數採用分級靠檔的方法對成份股股本進行調整。根據國際慣例和專家委員會意見,上證成份指數的分級靠檔方法如下表所示。比如,某股票流通股比例(流通股本/總股本)為7%,低於10%,則採用流通股本為權數;某股票流通比例為35%,落在區間(30,40]內,對應的加權比例為40%,則將總股本的40%作為權數。
流通比例(%) ≤10 (10,20] (20,30] (30,40] (40,50] (50,60] (60,70] (70,80] >80
加權比例(%) 流通比例 20 30 40 50 60 70 80 100
3. 上證綜合指數等以樣本股的發行股本數為權數進行加權計算,計算公式為:
報告期指數 =(報告期成份股的總市值/基期)×基期指數
其中,總市值 = ∑(股價×發行股數)。
成份股中的B股在計算上證B股指數時,價格採用美元計算。
成份股中的B股在計算其他指數時,價格按適用匯率(中國外匯交易中心每周最後一個交易日的人民幣兌美元的中間價)折算成人民幣。
4.上證基金指數以基金發行份額為權數進行加權計算,計算公式為:
報告期指數 =(報告期基金的總市值/基期)× 1000
其中,總市值 = ∑(市價×發行份額)。
5. 上證國債指數以樣本國債在證券交易所的發行量為權數進行加權,計算公式為:
報告期指數=(報告期成份國債的總市值 +報告期國債利息及再投資收益)/ 基期×100
其中,總市值 = ∑(全價×發行量);全價=凈價+應計利息
報告期國債利息及再投資收益表示將當月樣本國債利息收入再投資於債券指數本身所得收益。
6. 上證企債指數採用派許加權綜合價格指數公式計算。以樣本企業債的發行量為權數進行加權,計算公式為:
報告期指數= [(報告期成份企業債的總市值 + 報告期企業債利息及再投資收益)/基期]×100
其中,總市值 = ∑(全價×發行量),報告期企業債利息及再投資收益表示將當月樣本企業債利息收入再投資於債券指數本身所得收益。
7. 上證公司債指數採用派許加權綜合價格指數方法計算,公式如下:
報告期指數= [(報告期指數樣本總市值 + 報告期公司債利息及再投資收益)/基期]×基值
其中,總市值 = ∑(全價×發行量)
報告期公司債利息及再投資收益表示將當月付息指數樣本利息收入再投資於債券指數本身所得收益。
8. 上證分離債指數採用派許加權綜合價格指數方法計算,公式如下:
報告期指數= [(報告期指數樣本總市值 + 報告期分離債利息及再投資收益)/基期]×基值
其中,總市值 = ∑(全價×發行量)
報告期分離債利息及再投資收益表示將當月付息指數樣本利息收入再投資於債券指數本身所得收益。
(二) 指數的實時計算
上證指數系列均為實時計算。
具體做法是,在每一交易日集合競價結束後,用集合競價產生的股票開盤價(無成交者取昨收盤價)計算開盤指數,以後每大約2秒重新計算一次指數,直至收盤,每大約6秒實時向外發布。其中各成份股的計算價位(X)根據以下原則確定:
1. 若當日沒有成交,則 X = 前日收盤價;
2. 若當日有成交,則 X = 最新成交價。
二、指數修正
(一)修正公式
上證指數系列均採用「除數修正法」修正。
當成份股名單發生變化或成份股的股本結構發生變化或成份股的市值出現非交易因素的變動時,採用「除數修正法」修正原固定除數,以保證指數的連續性。修正公式為:
修正前的市值/原除數=修正後的市值/新除數
其中,修正後的市值 = 修正前的市值 + 新增(減)市值;
由此公式得出新除數(即修正後的除數,又稱新基期),並據此計算以後的指數。
(二)需要修正的幾種情況
1. 新上市。對綜合指數(上證綜指和新上證綜指)和分類指數(A股指數、B股指數和行業分類指數),凡有成份證券新上市,上市後第十一個交易日計入指數。
2. 除息。凡有成份股除息(分紅派息),指數不予修正,任其自然回落。
3. 除權。凡有成份股送股或配股,在成份股的除權基準日前修正指數。
修正後市值 = 除權報價×除權後的股本數+修正前市值(不含除權股票);
4. 匯率變動。每一交易周的最後一個交易日,根據中國外匯交易中心該日人民幣兌美元的中間價修正指數。
5. 停牌。當某一成份股處於停牌期間,取其正常的最後成交價計算指數。
6. 摘牌。凡有成份股摘牌(終止交易),在其摘牌日前進行指數修正。
7. 股本變動。凡有成份股發生其他股本變動(如增發新股上市引起的流通股本增加等),在成份股的股本變動日前修正指數。
修正後市值 = 收盤價×調整後的股本數+修正前市值(不含變動股票);
8. 停市。A股或B股部分停市時,指數照常計算;A股與B股全部停市時,指數停止計算。
B. 上交所,深交所的股票指數分別有哪些中證指數有哪些
1、上證指數列表
指數名稱 基準日期 基準點數 成份股數量 相關全收益指數
成分指數
上證180 2002-06-28 3299.06 180 上證180全收益
上證50 2003-12-31 1000 50 上證50全收益
上證中盤 2003-12-31 1000 130 上證中盤全收益
上證小盤 2003-12-31 1000 320 上證小盤全收益
上證中小 2003-12-31 1000 450 上證中小全收益
上證全指 2003-12-31 1000 500 上證全指全收益
綜合指數
上證指數 1990-12-19 100 上交所全部上市股票
新綜指 2005-12-30 1000 上交所完成股權分置改革的全部股票(G股)
A股指數 1990-12-19 100 上交所全部上市A股
B股指數 1992-02-21 100 上交所全部上市B股
工業指數 1993-04-30 1358.78 上交所全部工業類股票
商業指數 1993-04-30 1358.78 上交所全部商業類股票
地產指數 1993-04-30 1358.78 上交所全部地產業類股票
公用指數 1993-04-30 1358.78 上交所全部公用事業類股票
綜合指數 1993-04-30 1358.78 上交所全部綜合業類股票
行業指數
上證能源 2003-12-31 1000 上證能源全收益
上證材料 2003-12-31 1000 上證材料全收益
上證工業 2003-12-31 1000 上證工業全收益
上證可選 2003-12-31 1000 上證可選全收益
上證消費 2003-12-31 1000 上證消費全收益
上證醫葯 2003-12-31 1000 上證醫葯全收益
上證金融 2003-12-31 1000 上證金融全收益
上證信息 2003-12-31 1000 上證信息全收益
上證電信 2003-12-31 1000 上證電信全收益
上證公用 2003-12-31 1000 上證公用全收益
風格指數
180成長 2002-06-28 1000 60 180成長全收益
180價值 2002-06-28 1000 60 180價值全收益
180R成長 2002-06-28 1000 60 180R成長全收益
180R價值 2002-06-28 1000 60 180R價值全收益
主題指數
紅利指數 2004-12-31 1000 50 上證紅利全收益
180金融 2002-06-28 1000 180金融全收益
治理指數 2007-06-29 1000 治理指數全收益
180治理 2007-06-29 1000 100 180治理全收益
180基建 2002-06-28 1000 180基建全收益
180資源 2002-06-28 1000 180資源全收益
180運輸 2002-06-28 1000 180交通運輸全收益
上證央企 2008-12-31 1000 50 上證央企全收益
責任指數 2009-06-30 1000 100 責任指數全收益
上證民企 2009-06-30 1000 50 上證民企全收益
基金指數
基金指數 2000-05-08 1000 上交所全部證券投資基金
債券指數
國債指數 2002-12-31 100 上交所上市的所有固定利率國債
企債指數 2002-12-31 100 從國內交易所上市企業債中挑選了滿足一定條件的具有代表性的債券組成樣本
滬公司債 2007-12-31 100 由在滬市交易的公司債券組成
滬分離債 2007-12-31 100 由在滬市交易的分離交易可轉換債券組成
其他指數
超大盤 2003-12-31 1000 20 上證超級大盤全收益
中型綜指 2007-12-28 1000 中型綜指全收益
2、指數代碼 指數簡稱 基日 基日指數 起始計算日
399001 深證成份指數 1994-07-20 1000 1995-01-23
399002 成份A股指數 1994-07-20 1000 1995-01-23
399003 成份B股指數 1994-07-20 1000 1995-01-23
399004 深證 100指數 2002-12-31 1000 2003-01-02
399005 中小板指數P 2005-06-07 1000 2006-01-24
399007 深證300價格 2004-12-31 1000 2009-11-04
399100 深證新指數 2005-12-30 1107 2006-02-16
399101 中小板綜指 2005-06-07 1000 2005-12-01
399106 深證綜合指數 1991-04-03 100 1991-04-04
399107 深證A股指數 1991-04-03 100 1992-10-04
C. 全球主要的股指有那幾種
1.道瓊斯股價指數最有影響力也最為公眾所熟悉的股價指數。以在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的股票為樣本股票的選擇范圍,以1928年10月1日為基期,值為100,以後各期股票價格同基期相比算出的百分數就成為各期的股價指數。
2.標准·普爾股價指數以1941-1943年間的平均市價總額為基期值,選擇加權平均法進行計算,基期值為10。由於它所選的500種股票的總市值占紐約證交所股票總值的80%以上,有廣泛代表性。
3.倫敦《金融時報》股價指數由英國倫敦《金融時報》編制的指數,能較全面地反映倫敦股票市場的價格變動,在英國有較大的影響。
4.日經股價指數反映日本股價市場價格變動的指數,以1950年9月7日為基期,採用的計算方法是道瓊斯指數所用的修正法。由於樣本數量多,具有廣泛的代表性,因而是全面分析日本股市走勢和產業變動的重要指數。
5.香港恆生股價指數以1964年7月31日為基期,採用修正的加權綜合法計算,基期值為100.恆生指數從在香港聯交所上市的股票中選擇33種樣本股票進行計算,分為:金融業4種,公用事業6種,房地產業9種,工商業(包括航運業,酒店業等)14種。由於樣本面廣泛,時間延續較長,恆生指數成為分析香港股市變動的重要指標。
6.我國的股價指數主要有上證股價指數和深證股價指數。1992年開始公布A股指數和B股指數,1995年來,兩個交易所的股價指數又分別分為綜合指數和成分指數。
D. 000001的上證指數
上證指數列表指數名稱 基準日期 基準點數成份股數量 相關全收益指數
上證180 2002-06-28 3299.06 180 上證180全收益
上證50 2003-12-31 1000 50 上證50全收益
上證中盤 2003-12-31 1000 130 上證中盤全收益
上證小盤 2003-12-31 1000 320 上證小盤全收益
上證中小 2003-12-31 1000 450 上證中小全收益
上證全指 2003-12-31 1000 500 上證全指全收益 上證指數列表指數名稱 基準日期 基準點數 成份股數量 相關全收益指數
上證指數 1990-12-19 100 上交所全部上市股票
新綜指2005-12-30 1000 上交所完成股權分置改革的全部股票(G股)
A股指數 1990-12-19 100 上交所全部上市A股
B股指數 1992-02-21 100 上交所全部上市B股
工業指數 1993-04-30 1358.78 上交所全部工業類股票
商業指數 1993-04-30 1358.78 上交所全部商業類股票
地產指數 1993-04-30 1358.78 上交所全部地產業類股票
公用指數 1993-04-30 1358.78 上交所全部公用事業類股票
綜合指數 1993-04-30 1358.78 上交所全部綜合業類股票 上證指數列表指數名稱 基準日期 基準點數 成份股數量 相關全收益指數
上證能源 2003-12-31 1000 上證能源全收益
上證材料 2003-12-31 1000 上證材料全收益
上證工業 2003-12-31 1000 上證工業全收益
上證可選 2003-12-31 1000 上證可選全收益
上證消費 2003-12-31 1000 上證消費全收益
上證醫葯 2003-12-31 1000 上證醫葯全收益
上證金融 2003-12-31 1000 上證金融全收益
上證信息 2003-12-31 1000 上證信息全收益
上證電信 2003-12-31 1000 上證電信全收益
上證公用 2003-12-31 1000 上證公用全收益 上證指數列表指數名稱 基準日期 基準點數 成份股數量 相關全收益指數
180成長 2002-06-28 1000 60 180成長全收益
180價值 2002-06-28 1000 60 180價值全收益
180R成長 2002-06-28 1000 60 180R成長全收益
180R價值 2002-06-28 1000 60 180R價值全收益 紅利指數 2004-12-31 1000 50 上證紅利全收益
180金融 2002-06-28 1000 180金融全收益
治理指數2007-06-29 1000 治理指數全收益
180治理 2007-06-29 1000 100 180治理全收益
180基建 2002-06-28 1000 180基建全收益
180資源 2002-06-28 1000 180資源全收益
180運輸 2002-06-28 1000 180交通運輸全收益
上證央企 2008-12-31 1000 50 上證央企全收益
責任指數 2009-06-30 1000 100 責任指數全收益
上證民企 2009-06-30 1000 50 上證民企全收益 國債指數2002-12-31 100 上交所上市的所有固定利率國債
企債指數2002-12-31 100 從國內交易所上市企業債中挑選了滿足一定條件的具有代表性的債券組成樣本
滬公司債 2007-12-31 100 由在滬市交易的公司債券組成
滬分離債 2007-12-31 100 由在滬市交易的分離交易可轉換債券組成 超大盤2003-12-31 1000 20 上證超級大盤全收益中型綜指2007-12-28 1000 中型綜指全收益
E. 我的的股市都有哪些指數
代碼 名稱 現價
SH1A0001 上證指數 3193.7
SH1A0002 A股指數 3349.66
SH1A0003 B股指數 250.29
SH1B0001 工業指數 2653.43
SH1B0002 商業指數 3872.5
SH1B0004 地產指數 4545.05
SH1B0005 公用指數 5795.36
SH1B0006 綜合指數 2723.99
SH1B0007 上證180 7533.52
SH1B0008 基金指數 4621.64
SH1B0012 國債指數 122.63
SH1B0013 企債指數 133.45
SH1B0015 紅利指數 2769.61
SH1B0016 上證50 2456.05
SH1B0017 新 綜 指 2705.11
SH1B0018 180金融 4161.93
SH1B0019 治理指數 925.8
SH1B0020 中型綜指 891.42
SH1B0021 180治理 885.23
SH1B0022 滬公司債 117.06
SH1B0023 滬分離債 119.19
SH1B0025 180基建 1786.85
SH1B0026 180資源 5111.42
SH1B0027 180運輸 1710.87
SH1B0028 180成長 2819.72
SH1B0029 180價值 3245.1
SH1B0030 180R成長 2040.17
SH1B0031 180R價值 --
SH1B0032 上證能源 --
SH1B0033 上證材料 --
SH1B0034 上證工業 --
SH1B0035 上證可選 --
SH1B0036 上證消費 --
SH1B0037 上證醫葯 --
SH1B0038 上證金融 --
SH1B0039 上證信息 --
SH1B0040 上證電信 --
SH1B0041 上證公用 --
SH1B0042 上證央企 --
SH1B0043 超 大 盤 --
SH1B0044 上證中盤 --
SH1B0045 上證小盤 --
SH1B0046 上證中小 --
SH1B0047 上證全指 --
SH1B0048 責任指數 --
SH1B0049 上證民企 --
SH1B0054 上證海外 --
SH1B0055 上證地企 --
SH1B0056 上證國企 --
SH1B0057 全指成長 --
SH1B0058 全指價值 --
SH1B0059 全R成長 --
SH1B0060 全R價值 --
SH1B0061 滬企債30 --
SH1B0062 上證滬企 --
SH1B0300 滬深300 --
SH1B0901 小康指數 --
SH1B0902 中證流通 --
SH1B0903 中證100 --
SH1B0904 中證200 --
SH1B0905 中證500 --
SH1B0906 中證800 --
SH1B0907 中證700 --
SH1B0908 300能源 --
SH1B0909 300材料 --
SH1B0910 300工業 --
SH1B0911 300可選 --
SH1B0912 300消費 --
SH1B0913 300醫葯 --
SH1B0914 300金融 --
SH1B0915 300信息 --
SH1B0916 300電信 --
SH1B0917 300公用 --
SH1B0918 300成長 --
SH1B0919 300價值 --
SH1B0920 300R成長 --
SH1B0921 300R價值 --
SH1B0922 中證紅利 --
SH1B0923 公司債 --
SH1B0924 分離債 --
SH1B0925 基本面50 --
SH1B0926 中證央企 --
SH1B0927 央企100 --
SH1B0928 中證能源 --
SH1B0929 中證材料 --
SH1B0930 中證工業 --
SH1B0931 中證可選 --
SH1B0932 中證消費 --
SH1B0933 中證醫葯 --
SH1B0934 中證金融 --
SH1B0935 中證信息 --
SH1B0936 中證電信 --
SH1B0937 中證公用 --
SH1B0938 中證民企 --
SH1B0939 民企200 --
SH1B0940 財富大盤 --
SH1B0941 新能源 --
SH1B0942 內地消費 --
SH1B0943 內地基建 --
SH1B0944 內地資源 --
SH1B0945 內地運輸 --
SH1B0946 內地金融 --
SH1B0947 內地銀行 --
SH1B0948 內地地產 --
SH1B0949 內地農業 --
SH1B0950 300基建 --
SH1B0951 300銀行 --
SH1B0952 300地產 --
SH1C0001 權證成交 1
SH1C0002 領先指標 --
SZ399001 深證成指 13482.08
SZ399002 成份A指 14472.98
SZ399003 成份B指 4445.43
SZ399004 深證100R 4623.61
SZ399005 中小板指 --
SZ399007 深證300P --
SZ399100 新 指 數 --
SZ399101 中小板綜 --
SZ399106 深證綜指 1184.76
SZ399107 深證A指 --
SZ399108 深證B指 --
SZ399110 農林指數 --
SZ399120 採掘指數 --
SZ399130 製造指數 --
SZ399131 食品指數 --
SZ399132 紡織指數 683.11
SZ399133 木材指數 248.04
SZ399134 造紙指數 752.9
SZ399135 石化指數 1234.57
SZ399136 電子指數 443.7
SZ399137 金屬指數 1452.34
SZ399138 機械指數 1382.7
SZ399139 醫葯指數 1190.7
SZ399140 水電指數 808.64
SZ399150 建築指數 989.09
SZ399160 運輸指數 1130.49
SZ399170 IT指數 857.49
SZ399180 批零指數 1439.7
SZ399190 金融指數 1061.57
SZ399200 地產指數 1808.82
SZ399210 服務指數 937.99
SZ399220 傳播指數 523.67
SZ399230 綜企指數 650.75
SZ399300 滬深300 3484.68
SZ399305 基金指數 4591.62
SZ399310 巨潮40 4176.29
SZ399311 巨潮1000 3254.01
SZ399312 巨潮300 3665.35
SZ399313 巨潮100 3635.89
SZ399314 巨潮大盤 3337.76
SZ399315 巨潮中盤 3606.03
SZ399316 巨潮小盤 3378.49
SZ399317 巨潮A指 --
SZ399318 巨潮B指 --
SZ399319 資源優勢 --
SZ399320 巨潮服務 --
SZ399321 巨潮紅利 --
SZ399322 巨潮治理 --
SZ399323 深證紅利 --
SZ399324 深紅利P --
SZ399325 成長40R --
SZ399326 成長40P --
SZ399327 深證治理 --
SZ399328 深治理P --
SZ399329 中小板指 --
SZ399330 深證100P --
SZ399331 深證創新 --
SZ399332 深創新P --
SZ399333 中小板R --
SZ399334 深證央企 --
SZ399335 深央企P --
SZ399336 深證民營 --
SZ399337 深民營P --
SZ399338 深證科技 --
SZ399339 深科技P --
SZ399340 深證責任 --
SZ399341 深責任P --
SZ399344 深證300R --
SZ399345 深證成長 --
SZ399346 深成長P --
SZ399347 深證價值 --
SZ399348 深價值P --
SZ399351 深報指數 --
SZ399352 深報綜指 --
SZ399353 鹽田港指 --
SZ399355 CBN 長江 --
SZ399356 CBN 珠江 --
SZ399357 CBN 渤海 --
SZ399358 泰達指數 --
SZ399359 巨潮基建 --
SZ399360 巨潮裝備 --
SZ399361 巨潮商業 --
SZ399362 巨潮民營 --
SZ399363 巨潮科技 --
SZ399364 中金消費 --
SZ399365 巨潮農業 --
SZ399366 巨潮大宗 --
SZ399367 巨潮地產 --
SZ399368 航天軍工 --
SZ399369 CBN-興業 --
SZ399481 企債指數 --
SZ399901 小康指數 --
SZ399902 中證流通 --
SZ399903 中證100 --
SZ399904 中證 200 --
SZ399905 中證 500 --
SZ399906 中證 800 --
SZ399907 中證 700 --
SZ399908 300 能源 --
SZ399909 300 材料 3377.42
SZ399910 300 工業 2796.94
SZ399911 300 可選 4125.79
SZ399912 300 消費 5862.4
SZ399913 300 醫葯 5193.04
SZ399914 300 金融 4972.68
SZ399915 300 信息 1593.27
SZ399916 300 電信 3096.58
SZ399917 300 公用 2070.91
SZ399918 300 成長 3711.77
SZ399919 300 價值 3635.97
SZ399920 300R成長 3512.49
SZ399921 300R價值 3319.73
SZ399922 中證紅利 3506.5
SZ399923 公司債指 116.78
SZ399924 分離債指 119.33
SZ399925 基本面50 3130.19
SZ399926 中證央企 1740.48
SZ399927 央企100 1718.46
SZ399928 中證能源 4578.51
SZ399929 中證材料 3637.86
SZ399930 中證工業 3223.21
SZ399931 中證可選 4123.87
SZ399932 中證消費 5831.91
SZ399933 中證醫葯 5459.6
SZ399934 中證金融 4837.56
SZ399935 中證信息 2219.67
SZ399936 中證電信 --
SZ399937 中證公用 --
SZ399938 中證民企 --
SZ399939 民企200 --
SZ399940 財富大盤 --
SZ399941 新能源 --
SZ399942 內地消費 --
SZ399943 內地基建 --
SZ399944 內地資源 --
SZ399945 內地運輸 --
SZ399946 內地金融 --
SZ399947 內地銀行 --
SZ399948 內地地產 --
SZ399949 內地農業 --
SZ399950 300基建 --
SZ399951 300銀行 --
SZ399952 300地產 --
SZ3C0001 權證成交 1
SZ3C0002 領先指標 --
SZ3C0003 創業成交 1
F. 炒股,大盤重點看那幾個指數
習慣上是看上證綜合指數,也就是分析軟體中的F3,其它的指數一般沒人去關心,很多人連分析深市行情也用上證綜指。
G. 股票中的中小板指的是什麼
你好,中小板市場指流通盤在約1億以下的創業板塊,是相對於主板市場而言的,它附屬於深交所。有些企業條件達不到主板市場的要求,只能在中小板市場上市。在中國中小板的市場代碼是以002開頭的。
【運用】在中小板塊上市的條件,見下表:
1.股本條件:發行前股本總額不少於人民幣3000萬元;發行後股本總額不少於人民幣5000萬元。
2.財務條件:1.最新3個會計年度凈利潤均為正,且累計超過人民幣3000萬元;最新3個會計年度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累計超過人民幣5000萬元;或最新3個會計年度營業收入累計超過人民幣3億元;近一期末無形資產占凈資產的比例不高於20%;近一期末不存在未彌補虧損。
【特點】以高科技公司為主要上市對象;較低的上市標准;高風險、高收益;嚴格的信息披露與市場監管。
【現狀】中小板為處於成長期的小企業提供市場化的評估機制,但中小板上市公司絕大多數都是頗具規模的民營企業或地方國有企業,只是在規模上較主板略小,因此中小板的推出並未真正緩解我國一直存在的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