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中國石油股票的趨勢如何啊
中石油質地優良,價值有待重估,中長期看好,且受益於資源價格改革,跌幅巨大,具有較高投資價值
『貳』 為什麼中國石油這個股票幾乎每天都在下跌
它是權重股。主力要利用中國石油,工商銀行等權重股砸大盤。讓中小投資者在恐慌中把廉價籌碼割出來。但主力是有代價的。
另外海外資本希望拿到廉價的中國石油籌碼。
就像北京奧運會開幕式當天砸盤一樣,是海內外敵對勢力的陰謀!
『叄』 怎麼樣去分析一隻股票的趨勢
方法很多,如下就常用的一些方法列舉出來 技術分析 1.看K線圖 股價是處於上升通道還是下跌通道?上升通道可以關注,但不要盲目追高,下跌通道不要碰。 2.看金叉死叉 當短期均線上穿中期或者長期均線時,形成最佳買點即金叉;短期均線下穿中期或者長期均線時,形成最佳賣點即死叉。這時再賣已有些下跌,因炒股軟體裡面的指標有些滯後。 3.看量價關系 沒放量股價在微漲,說明主力在布局;在上升通道中,明顯放量但股價微跌,此時主力在盤整打壓散戶;放量逐漸加劇,此時拉高,主力快出貨了,不要盲目追漲。後面劇烈放量股價並未漲就是主力悄悄出貨了。 基本面分析 1.看公司有沒有重組消息?重組包含很多方面。 2.看公司是否有關聯交易? 3.看公司前期是否有虧損? 4.看上市公司產品是否屬於國家政策扶持還是打壓的? 5.看公司的盈利能力。 只要把以上的方法真正撐握了,你就是一個穩健的股票玩家了! 但要注意炒股的心態!做短線,中線,長線完全看你個人的資金量了! 賺錢了請我吃飯哈!
『肆』 中國石油這支股票怎麼樣未來形勢
短期內有反彈的動力,但請不要忽視目前市場整體趨勢,熊市中最好的操作是不做。
『伍』 分析中石油股票,十萬火急!!
還是機構研究報告專業些
這是最近的研究報告,僅供參考
中國石油(601857):業績下降在正常區間
展望二季度,我們測算公司在獲得財政100億元支持的基礎上,可以應付原油特別收益金的增加,但公司對於成本上升的趨勢必須非常重視。
對於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可注入上市公司資產的繼續收購能夠增加公司的油氣產量和資源儲量。四川龍崗氣田等新資源的評估在三季度以後可望有結果。我們維持對公司長期穩定增長的信心,給予「謹慎增持」。
(國泰君安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中國石油:國內最大的石油開采企業
國內最大石油開采企業。原油探明儲量151億桶(含冀東南堡油田),佔三大石油公司原油總儲量的78%。天然氣探明儲量1.5萬億立方米,佔三大石油公司總探明儲量的85.5%。原油生產量8.3億桶,天然氣450億立方米。煉油能力9.4億桶,佔全國的37.7%。公司擁有加油站18630座。生產乙烯單體263萬噸,佔全國的26.6%。天然氣管道20590公里,佔全國的77.8%。
冀東南堡油田開發,保障了公司的發展。公司2006年末儲量為原油116.18億桶,天然氣1.5萬億立方米,相當於205.294億桶油當量。由於公司在冀東南堡發現油氣地質儲量當量為11.8億噸,如果按著40%的採收率計算,則相當於新增35億桶石油已探明儲量,增加了30.17%。
如果我們保守估計未來石油價格在80美元/桶左右交易,則公司原油業務的每股價值為15.03元;天然氣價格在1.48元/立方米的水平上,凈利潤率達到15%,則天然氣業務的每股價值為1.84元,開采板塊每股價值為16.86元。我們沒有考慮公司原油儲量的增加。但在這里,我們需要說明的是,公司近三年產量接替率都超過了100%,說明管理層在尋找資源儲備能力比較強。如在海外尋油、今後可能拓展到海域及老油田挖潛等。我們相信公司還會找到可觀的資源儲量的,公司價值會隨著資源量的發現而提升公司價值。
因此,在現在的基礎上,給出管理層在尋找新資源的能力的溢價,應該比較合理,幅度在20%左右很正常,則公司勘探開采板塊的交易價格應在20.23元。
估值及投資建議。我們認為公司勘探板塊應根據資源儲量價值定價,其它業務用PE定價。
綜合考慮,由於管理層發現新儲量的能力較強,油價已突破130美元/桶,短期仍將維持高位。如果提高特別收益金起征點或提高成品油價格,我們認為公司股價的合理波動區間應為19.06-26元之間,現在股票交易價格為17.66元,低估,給與「增持」評級。
風險提示:原油價格波動;新增儲量低於預期。
(萬聯證券有限責任公司)
『陸』 股票趨勢分析
600963,受益人民幣升值預期,該股近期在5日線和10日線寬幅震盪,但是收盤都沒有破位,說明主力控盤力度較大,後市有望上行,但是要注意前期高點的壓力
600313.這個股票有退市風險,逢高走人
*ST中農暫停上市風險提示公告
目前,中墾農業資源開發股份有限公司正在辦理宜昌嘉華置業有限公司(下稱:嘉華公司)抵債房產的過戶等相關手續,2009年度公司是否盈利,有待於對嘉華公司欠款所計提的壞賬准備能夠沖回的金額;公司2009年度審計工作正在進行中,該項壞賬准備能夠沖回的金額尚需會計師以及有權部門的認定。如2009年繼續虧損,公司股票存在被上海證券交易所實施暫停上市處理的風險,請廣大投資者注意投資風險。
董事會決議公告
中墾農業資源開發股份有限公司於2010年3月12日召開四屆二次董事會,會議審議同意公司控股子公司-華墾國際貿易有限公司(下稱:華墾公司)五屆二次董事會通過的關於借款給宜昌嘉華置業有限公司(下稱:嘉華公司)用於支付其抵債房產過戶稅費的議案,並提出以下意見:
關於華墾公司與嘉華公司債務糾紛一案,董事會同意華墾公司按照法院裁定執行以資抵債。鑒於華墾公司為嘉華公司代墊有關稅費有利於加快有關房產過戶,董事會同意華墾公司與嘉華公司簽訂《執行補充協議》,借款給嘉華公司380萬元,用於交納辦理抵債房產過戶手續所需稅費,同時落實保證及還款措施,並要求華墾公司加快清收嘉華公司剩餘欠款。
000715,該股上升通道維持良好,持有待漲
『柒』 國家石油公司的特點及發展趨勢是什麼
國家石油公司不同於一般的國有或國營石油公司,不僅是國家所有的公司,而且具有代表國家、維護國家權益、為國家總體利益服務的基本特徵。各國成立國家石油公司的背景和目的各不相同,大體上可歸納為以下三類:
第一類,發展中的石油出口國的國家石油公司,是在石油工業國有化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他們的主要任務是代表政府全面接管所有的外資石油公司,對其資產加以經營管理,並進而發展本國的石油工業,為振興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服務。
第二類,石油依靠進口的國家成立國家石油公司,是為了打破外國石油公司對本國石油供應的控制和對本國石油市場的壟斷,從戰略上保障本國的石油供應。
第三類,油氣資源國成立國家石油公司,是為了代表政府同外國石油公司打交道,受政府委託經營管理石油資產,收回曾經被西方石油公司廉價佔有的油氣資源。
國家石油公司的作用趨向於發展並服從於當時政府具體政策的要求。比如,發展中國家的國家石油公司,其經營活動常常是從石油工業的低技術領域,即銷售部分開始;然後,延伸到相近的技術較復雜的領域中,如煉油;最後,進入最高技術領域的勘探與生產。這成為國家石油公司在發展中國家的典型模式。
從全球范圍來看,近幾十年來,國家石油公司的自身規模和實力都得到了加強。這期間,由於各國國情不同,出於提高石油生產效率、保障國家的石油利益和解決自身投資不足等種種原因,國家石油公司出現了私有化和加強國家控制兩種不同趨勢的發展。
20世紀80年代起,石油領域的私有化從歐洲興起,波及了整個石油領域。英國帶頭領導了向私有化的轉變,廢除了英國國家石油公司,轉向私營。私有化的傾向很快得到加速和擴展,並在不同程度上涉及了雷普索爾公司、道達爾公司、埃爾夫—阿奎坦公司、新加坡石油公司、加拿大國家石油公司和秘魯國家石油公司及義大利埃尼集團。
在石油工業私有化運動中存在兩種趨勢。一種是類似英國、阿根廷石油工業的私有化,是政府放棄對本國石油工業的控制,國家資本退出石油工業,取消國家石油公司。另一種是石油資源國對本國國家石油公司的私有化,反映的是對石油工業管理體制的改革和石油工業的開放,旨在搞活國家石油公司,吸引外國資本和技術加快本國石油工業的發展,使國家石油公司為本國的經濟和社會發展作出更大貢獻。其石油工業改革開放的基本內容為政企分離,對國家石油公司實行股份制改造,使其提高效率和效益,但政府保持對國家石油公司的控制權。上游歡迎外資參與勘探和開發,由國家石油公司代表國家維護石油資源的權益;下游開放油品市場,允許外國公司參與競爭,但國家通過國家石油公司對石油進口和市場價格實行一定的控制,對一部分「包袱」性資產予以出售。種種跡象表明,世界范圍的石油工業私有化仍將持續,但是,國家石油公司不但不會消亡,而且將繼續發揮重要的作用。
20世紀90年代以來,許多拉美地區重要的石油生產國如委內瑞拉、巴西、阿根廷、秘魯、厄瓜多等,為了振興本國石油工業,恢復和發展經濟,都逐步放寬或解除了對本國能源部門的壟斷控制,推出一系列石油業開發措施,積極鼓勵引進外資與對外合作。蘇聯解體後,俄羅斯、哈薩克等獨聯體國家的石油工業開始對外開放,為外國石油公司和資金、技術介入開辟了新的合作空間。甚至像沙烏地阿拉伯這樣自20世紀70年代實現石油工業國有化以來就一直不允許外國石油公司進入本國勘探開發市場的中東產油大國也開始出現政策松動的跡象。上述國家放寬對本國石油工業的管制、開放本國石油市場的做法為國際大石油公司跨國經營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廣闊市場。
然而,近幾年來,伴隨著世界油價的不斷攀升,尤其是從2003年以來,發展中國家,特別是拉丁美洲國家的石油國有化呼聲日益高漲。從某種意義上講,這無疑是20世紀石油資源國為保護自身石油權益進行斗爭的延續和升級。查韋斯領導下的委內瑞拉政府,不斷調整石油投資政策,並通過委內瑞拉國家石油公司(PDVSA)逐步實現國家對其石油產權的全面控制和石油資源國有化。玻利維亞、阿根廷、哥倫比亞等國也積極響應,不同程度的通過國有化加強了對本國石油資源的控制。
綜合分析國家石油公司的成功案例,多數都具備以下幾個特點:
首先,都有本國政府的大力支持做後盾。政府在外交、政策、稅收、金融等方面對國家石油公司的發展給予了大力支持。同時,國家石油公司代表國家對本國的油氣資源進行管理和經營,維護國家權益,利稅上繳國家。
其次,都依託上游逐步建立起一體化的產業鏈條,實力大增。通常石油儲產量是國家石油公司的最大優勢。世界上擁有石油儲量最大的10大石油公司都是國家石油公司。國家石油公司初創之時,下游非常薄弱。以前,國際大石油公司都是在發展中國家開採石油,然後把原油運送到發達國家去煉制和銷售。20世紀70年代中期以後,國際大石油公司雖然失去了在發展中國家的大部分油氣田,卻依然控制著世界石油市場,發展中國家的國家石油公司不得不把原油賣給它們。為了改變這種狀況,沙烏地阿拉伯、委內瑞拉、墨西哥、伊朗、科威特等國的國家石油公司下大力氣發展下游業務。它們不僅在本國大力發展煉油和銷售,而且還打入歐、美發達國家開拓業務。委內瑞拉國家石油公司不僅在國內擁有6座煉油廠,而且在國外擁有11座合營煉油廠,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德國、瑞典各有一家從事下游的合資公司。下游業務能力甚至超過了一些國際大石油公司。經過20多年的奮斗,上述5家公司的原油加工能力都有了大幅度的提升,1998年在世界煉油能力最大的企業中分別居第8、3、10、13和15位。1998年OPEC成員國國家石油公司的煉油能力總計達5.2億噸,油品銷售量達6億噸,徹底打破了跨國大石油公司把持煉油和銷售的局面。
其三,以國際化經營帶動公司快速發展。一些發展中國家的石油公司打破只在本國范圍內「守攤」的局限,先後走出國門,到國際大舞台上去參與競爭。在上游參與全世界油氣資源的再配置,在下游爭奪、鞏固和擴大市場份額,並以國際化促進上下游一體化。在這方面,科威特國家石油總公司(KPC)、委內瑞拉國家石油公司(PDVSA)、馬來西亞國家石油公司(Petronas)和巴西國家石油公司(Petrobras)都是比較突出的。例如,馬來西亞國家石油公司在短短十幾年的時間內,國際化業務取得了長足的發展,1990—2000年,國際業務收入占公司總收入的比例由零上升至31.3%,並以此帶動公司的各項業務和整體實力的根本性改變與提升,在2006年度世界500強中排名第86位。
歷經幾十年的摸索發展,各國國家石油公司憑借其資源稟賦優勢,憑借其多年來在石油技術、人才和管理等方面的積累和儲備,憑借其在開展國際合作和跨國經營中的豐富經驗,已具備相當雄厚的實力,成為世界石油舞台上一支頗具影響力的「國家隊」。
面對未來,國家石油公司除了發揮其上游優勢外,都在努力加快一體化進程和跨國經營步伐,調整和改革石油工業結構,增強自身活力和國際競爭力,向著更高的目標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