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運用市場供求理論分析股票價格的影響因素。
柯丁雷——「股票價格由供需規律來決定」 編輯本段回目錄柯丁雷(W·G·Cordinly)在《證券交易入門》(Guide To The Stock Exchang,1907)一書中,提出「股票價格由供需規律來決定」的觀點。為了深入探討「供需規律和供求關系的變動」。必須重視社會大眾的意見。但他的著作的理論基礎仍然不夠,缺乏精確性。柯丁雷考慮諸如:
(1)股票利率與股價關系
(2)比較股息利殖率與債券利殖率來判定市場狀況
(3)股價與利率的關系
(4)經濟成長,景氣與股價波動之關系
哥羅丁斯基的「基本分析」與「技術分析」 編輯本段回目錄哥羅丁斯基(J·Grodinsky)在《投資學》(Investment.1953)一書中,從另一個角度對證券市場進行了分析。他從研究供需因此來猜測股價,並具體指出了兩種途徑。
第一種途徑是重視股價與其他經濟現象的關系。從這些關系的變化來猜測股價的波動。此種方法就是現在通稱的「基本分析」(Fundamental Analysis)。
另一種方法不重視股價與其他經濟現象的關系,而僅股票市場內部的技術性因素的各種現象來猜測股價。此即為現在通稱「技術分析」(TechnicalAnalysis)。後者則考慮諸如:
(1)證券市場內部投機因素之分析
(2)觀察過去股價趨勢推測未來股價動向,主要採用各種曲線圖;
(3)觀察社會大眾的投資動向
(4)檢討股票交易量值與股價關系等等。
孟德爾——股價的變動不僅僅是由單一因素決定的 編輯本段回目錄孟德爾(Mindell,J.)在《股票市場》(The Stock Market,1948)一書中,則認為股價的變動不僅僅是由單一因素決定的。事實上。影響股價變動的因素不但多,而且復雜,分析各種因素的影響程度及影響方向頗為困難。所以孟德爾列述以下各主要影響因素:
(1)利率
(2)企業收益
(3)景氣活動
(4)股票市場動態
(5)貨幣政策情況
(6)價格總水平的變動情況
(7)大眾投資者的市場心理
(8)政治的影響
(9)天災人禍的發生
(10)經濟情況狀態
(11)人口變動等等。
多納——股票價格是由市場供求關系決定的 編輯本段回目錄證券市場分析論的代表性著作有多納(O·Donner)的《證券市場與景氣波動原理》(Die Kursbilingan Aktienmarket,1934)
多納認為,股票價格是由市場供求關系決定的,也就是由具體的買賣價格來決定,有效買賣則又看企業收益以及投資人的投資機關可用資金而定,股價形成的因素也是以它們為基礎,前者即為股價形成的「收益」因素,後者則是「信用」的基本因素,其他的則是間接影響股價的次要因素,以及使股票價格暫時波動的市場內部投機因素。
多納進一步分析了「收益」的基本因素,認為是在於股息和利率,並就第二次世界大戰前的股票市場,嘗試對股價水平和股息關系的實證研究,在今天頗具有參考性。多納還認為股息的基礎就是企業的收益,在這一點上,多納更加重視企業的收益,認為「企業收益的變動,才是形成股價波動的真正原因。」雖然實際的股價波動趨勢與企業的收益趨勢有所差異,但就長期而論,股價波動是依存於企業收益和利率的。從而,「收益」的基本因素就是證券分析論中形成股票價值的因素了。
雷富勒——「股價波動是以預期企業為根本因素」,加上了「預期」因素; 編輯本段回目錄證券市場分析論的另一代表性著作有雷福勒(G·L·Leffler)的《證券市場》(The Stock Market,1951)。
雷富勒則從傳統的股價理論再擴而廣之,他的推論為「股價波動是以預期企業為根本因素」,加上了「預期」因素;證券投資機構或一般投資者主要是以預期企業收益為基礎來決定買賣股票。結果,股價波動趨勢即包含企業收益今後的變動,他又推論,股價波動趨勢,有個隱含假定即「投資者或證券投資機構買進股票有兩個目的,其一為股價本身的上漲,其二為利率本身。」他又認為「價格上升或利率兩者都取決於企業的收益增減。」他的理論進一步提出了重視企業的保留盈餘,假如企業把大部分收益再投資,則更增加企業將來的成長性,並增加企業未來的股息。雷氏根據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30種道·瓊斯工業股價平均數為基準作實證研究,結果證實實際上股價並不必然與企業收益有密切關系,於是提出變動是以市場心理動向為基礎,而不再一時強調傳統理論主張的「基本因素才是市場心理因素的變化原因」,即提出「市場心理說」,所謂市場心理說是指傳統理論認為股價是依存於企業收益,實際上根據統計上的。
㈡ 股票市場的分析方法
股票市場的分析方法主要有如下三種:基本分析法,技術分析法、演化分析法,其中基本分析主要應用於投資標的物的選擇上,技術分析和演化分析則主要應用於具體投資操作的時間和空間判斷上,作為提高證券投資分析有效性和可靠性的有益補充。
(1)基本分析:基本分析法是以傳統經濟學理論為基礎,以企業價值作為主要研究對象,通過對決定企業內在價值和影響股票價格的宏觀經濟形勢、行業發展前景、企業經營狀況等進行詳盡分析,以大概測算上市公司的長期投資價值和安全邊際,並與當前的股票價格進行比較,形成相應的投資建議。基本分析認為股價波動不可能被准確預測,而只能在有足夠安全邊際的情況下買入股票並長期持有。主要教材:《證券分析》等。
(2)技術分析:技術分析法是以傳統證券學理論為基礎,以股票價格作為主要研究對象,以預測股價波動趨勢為主要目的,從股價變化的歷史圖表入手,對股票市場波動規律進行分析的方法總和。技術分析認為市場行為包容消化一切,股價波動可以定量分析和預測,如道氏理論、波浪理論、江恩理論等。主要教材:《證券投資技術分析》等。
(3)演化分析:演化分析法是以演化證券學理論為基礎,將股市波動的生命運動特性作為主要研究對象,從股市的代謝性、趨利性、適應性、可塑性、應激性、變異性和節律性等方面入手,對市場波動方向與空間進行動態跟蹤研究,為股票交易決策提供機會和風險評估的方法總和。演化分析認為股價波動無法准確預測,因此它屬於模糊分析范疇,並不試圖為股價波動軌跡提供定量描述和預測,而是著重為投資人建立一種科學觀察和理解股市波動邏輯的全新的分析框架。主要教材:《股市真面目》等。
㈢ 運用市場供求理論分析股票價格的因素。
一切圖表走勢派的存在價值,都是基於一個假設,就是股票、外匯、黃金、債券等。所有投資都會受到經濟、政治、社會因素影響,而這些因素會像歷史一樣不斷重演。譬如經濟如果由大蕭條復甦過來,物業價格、股市、黃金等都會一路上漲。升完會有跌,但跌完又會再升得更高。即使短線而言,支配一切投資價值規律都離不開上述所說因素,只要投資人士能夠預測哪一些因素支配著價格,他們就可以預知未來走勢。在股票而言,圖表趨勢、成交量、價位等反映了投資人士的心態趨向。這種心態去向構成原因,否認他們的收入、年齡、對消息了解、接受消化程度、信心熱熾,全部都由股價和成交反映出來。根據圖表就可以預知未來股價走勢。不過,隨機漫步理論卻反對這種說法,意見相反。隨機漫步理論指出,股票市場內有成千上萬的精明人士,並非全部都是愚昧的人。每一個人都懂得分析,而且資料流入市場全部都是公開的,所有人都可以知道,並無甚麼秘密可言。既然你也知,我也知,股票現在的價格就已經反映了供求關系。或者本身價值不會太遠。所謂內在價值的衡量方法就是看每股資產值、市盈率、派息率等基本因素來決定。這些因素亦非什麼大秘密。每一個人打開報章或雜志都可以找到這些資料。如果一隻股票資產值十元,斷不會在市場變到值一百元或者一元。市場不會有人出一百元買入這只股票或以一元沽出。現時股票的市價根本已經代表了千萬醒目人士的看法,構成了一個合理價位。市價會圍繞著內在價值而上下波動。這些波動卻是隨意而沒有任何軌跡可尋。
㈣ 請以有效市場假說分析中國資本市場的有效性
體力行。於是不食肉的戒律就誕生並且延續靈感,你就象我要找的人,是我夢里的知音。
㈤ 以中國股票市場為題,該如何分析
、 投資性的市場,投機性的交易 股票市場是一個投資的場所。股票的投資價值, 取決於上市公司紅利的高低。然而,在中國的股票市場, 絕大多數股民是抱著投機的心態去面對這個股市的。 股價波動的原因在大多數情況下, 是由於主力利用散戶希望在最短的時間內獲取最大的收益的心理特徵 ,進行誘導所造成的。因此,股票的市場價格, 並不能真實地反映上市公司的投資價值。 按照價值理論,股票越跌就越有投資價值。從這個意義上來說, 股民在股市中追漲殺跌的行為,是一種錯誤的行為。但是, 由於絕大部分股民是抱著投機的心態參於股票炒作的, 他們為了在最短時間內,獲得最大的收益,在操作過程中常常「 追漲殺跌」。而這種「追漲殺跌」的錯誤行為, 促成股票的漲與跌卻是真實的。從這個角度來講, 股市永遠是正確的。既然錯誤的行為能促使股票真實的漲跌, 我們就不能不遵守股票市場這種「追漲殺跌」的游戲規則。 關鍵的問題是,投資者必需掌握好「追漲殺跌」的技能, 切不可盲目的「追漲殺跌」。 二、 股市的道理就是不講常理 股票市場永遠是個少數人賺錢的地方。因此,股票市場的「真理」 總是掌握在少數人手中。其理由非常簡單,在底部, 當絕大多數人看多時,主力收集不到籌碼, 股票靠散戶是做不上去的,相反, 在底部階段只有在絕大多數人看空時, 主力才能順立地完成籌碼收集任務,為將來股票的拉升奠定基礎。 同理,在頂部階段如果在絕大多數人看空時,主力是無法出局的, 只有在絕大多數人看多時,主力才能順利出掉獲利籌碼,因此, 投資者不能用常理來分析和預測股票短期未來走勢。 三、 股票的價值取決於上市公司的可塑性的大小 可塑理論認為,股價的波動主要取決於主力機構操盤意願, 因為只有主力才能帶動市場人氣, 而主力機構獲利是以誘導散戶的方式來完成的, 這就要求股票具有一定的可塑性,股票的可塑價值的大小 , 直接影響 主力完成其誘導散戶的過程,所謂可塑價值, 是指主力可隨意塑造其上市公司的形象, 達到誘導散戶的目的的一種價值。 其實就是一種主力說了算的一種價值,即:說你好,就是好, 不好也好。說你不好,就不好,好也不好。只有這樣, 主力才可能達到隨意誘導散戶的目的。從這個意思上來說, 股票在任何時候漲與跌都有它足夠的理由, 股市永遠沒有絕對安全的點位和區域。 股票市場有一句俗語「業績是永恆的體裁 」然而這里所說的業績其實是一隻股票的未來業績, 而上市公司的未來業績絕不是我們散戶通過 F10 資料就能把握的。 從價值理論角度來說,股票越低就越有投資價值, 而我們都知道股票的大幅拉升完全是主力行為,散戶是不可為的, 而拉升過程需要主力不斷接住獲利盤,高位買入股票, 而我們都知道從價值理論角度來說,股票越底就越有投資價值, 越高就越沒有投資價值,主力拉高把股票的價格的目的是什麼呢? 為了上市公司的紅利?如果真要紅利為什麼要把股票價控制在低位? 上市公司的分紅是按持股票數量決定的, 而不會因為你買入時價值高發給你一點點同情獎。 在市場股價翻翻的情況下,主力難道會為了上市公司幾毛錢的業績, 放棄市場幾元錢的利潤嗎? 四、股票漲不封頂、跌不保底。 老股民都知道,許多股票從上市以後漲幅達幾十倍之多, 甚至有些股票漲幅達百倍以上,而有些股票一跌再跌, 甚至被迫退市。對短線客而言,頂與底其實是一個相對的概念, 只不過是一個技術支撐位,從技術角度而言,頂與底不過是一線之差
㈥ 有效市場假說的對比市場理論
分形最早由Benoit Mandelbort提出、用以描述那種不規則的、破碎的、瑣屑的幾何特徵,李雅普諾大指數和分形維的檢驗都說明了資本市場呈現出混沌行為。隨著非線性動力學的發展,基於混沌和分析理論的新視角為我們提供了理解資本市場行為的新途徑,而分形市場假說的提出是在這方面所取得的重大進展之一。
埃德加·E·彼得斯(Edgar E. Peters)(1991,1994)首次提出了分形市場假說(FMH),它強調證券市場信息接受程度和投資時間尺度對投資者行為的影響,並認為所有穩定的市場都存在分形結構。
分形市場理論與有效市場理論的比較
特徵 有效市場理論 分形市場理論
市場特性 線性孤立系統 非線性、開放、耗散系統
均衡狀態 均衡 允許非均衡
系統復雜性 簡單系統 具有分形、混沌等特性的復雜系統
反饋機制 無反饋 正反饋
對信息的反應 線性因果關系 非線性因果關系
收益序列 白雜訊不相關 分數雜訊 長記憶(對於初始值敏感)
價格 序列布朗運動(H=0.5) 分數布朗運動(H∈[0.5,1))
可預測性 不可預測 提供了一個預測的新方法
波動有序性 無序 有序
二者之間關系有效市場是分形市場的一個特例
分形市場拓展了有效市場的含義
分形市場理論更廣泛的、准確的刻畫市場
㈦ 中國的股票市場是否符合「有效市場假說」
有效市場假說作為金融經濟學的基礎理論之一。由於有效市場假說奠定了研究資本市場中證券價格形成機制與預期收益變動的基礎,所以該理論也就成為了現代證券市場理論體系的重要支柱,特別是它成為了金融工程學的核心理論之一。盡管如此,有效市場假說的實際應用效果並不理想,即使像歐美等成熟的證券市場也遠遠沒有達到有效市場的標准,所以該假說在實際中的應用會有諸多局限性也就不足為奇了。
具體的理解我建議你參閱:http://blog.eastmoney.com/st168998,329395.html
作者首先簡要地敘述有效市場假說的主要內容,特別指出該假說的種種假設性條件,然後從實證分析的角度對我國證券市場的統計結構進行檢驗,之後提出有效市場假說描述市場的不足,最後引入分形市場假說,說明分形市場假說是有效市場假說的一個自然的推廣,也是一個更加接近真實市場的一個推廣。
㈧ 什麼是分形市場
市場的存在為投資者提供了一個穩定的、高流動性的交易環境,每個投資者都希望獲得一個好的價格,但是好的價格並不必是經濟學意義上的「公平」價格,買賣雙方很少以公平價格進行交易。如果在一個市場中投資者的投資期限均不相同,那麼市場就會保持穩定。前面已經提到過,當一個5分鍾的交易者面臨6б的事件時,一個更長期限的交易商就會跟進以保證市場維持穩定,因為在他看來,5分鍾交易者所遭遇的6б事件並非不尋常的事件。只要有另一個投資者比該投資者有更長的投資期限,則市場就會自行穩定起來。基於這一點,所有投資者必須均分相同的風險水平(對投資期限進行標度調整之後)。這種均分的風險就解釋了為什麼不同的投資期限有相同的收益頻率分布。由於有這種自相似的統計結構,所以該理論就稱作分形市場假說。
但是在市場的分形結構被打破的時候,市場就會不穩定。比如說,當長期投資者不入市交易或者變為短線客時,市場的不穩定性就會發生。當投資者認為他們原來賴以價值判斷的長期信息不再重要或不可靠的時候,他們就會縮短其投資期限。當經濟危機或政治危機發生時,市場走勢就會變得極不穩定。這里所說的市場的不穩定性與證券市場的走熊並非一致,因為熊市是基本面看空,價值銳減,而不穩定性則是短期波動的激劇變化,其最終的結果是股市的暴跌或飈升,所有這些,都是在極短的時間內完成的,從實際的經驗看股市的暴跌或飈升比熊市出現得更為頻繁。
分形統計結構的存在在於市場是一個穩定的結構,這種結構很像動物肺部的分形構成。只要市場中有各種投資期限的投資者參與,對某種投資期限的投資者來講是一種恐慌的事件卻可能被其他投資者認為是一次買(或賣)機會,這種恐慌事件的影響會被市場自行消化掉。如果整個市場具有相同的投資期限,那麼市場就會變得不穩定,當市場缺乏流動性時就會引起恐慌。
當投資者投資期限相同時,市場就像是一個「自由落體」,也就是說,價格的變化是非連續的。我們知道,在高斯分布中,一次大的變化是由許多小變化引起的。但在驚慌的股市中,股價的變動幅度較大,對應於收益的頻率分布圖中的「胖尾」現象,這再一次說明股價的非連續性是由於市場缺乏流動性所引起的,而流動性的匱乏又是由於市場參與者投資期限的同一性的表現之所在。
最後需要補充一點,雖然信息對於投資者來講是非常重要的,但信息本身對股價的影響並非完全一樣,因為不同的人對信息的理解是不相同的。技術分析的重要性對不同投資期限的人來講也是逐步凸現的。同理,經濟因素的變化也會改變人們的預期,當長期投資者改變市場預期並進行交易的話,技術分析的趨勢就會出現,並影響到短期交易者。就短期而言,股價的變化被認為有更多的雜訊因素,對長期而言,投資者有更多的時間來消化這些信息,從而對正確的價格有一個更廣泛的共識,反應在股票的走勢圖上就是投資期限越長,時間序列變化越小,曲線就越光滑。
下面將分形市場假說的主要論點歸納如下:
1.1.當市場是由各種投資期限的投資者組成時,市場是穩定的。在一個穩定的市場中,足夠的流動性可以保證證券的正常交易;
2.2.信息集對基本分析和技術分析來講短期影響比長期影響要大。隨著投資期限的增大,更長期的基本面分析更加重要。因此,價格的變化可能只反映了信息對相應投資期限的影響。
3.3.當某一事件的出現使得基礎分析的有效性值得懷疑時,長期投資者或者停止入市操作或者基於短期信息進行買賣。當所有投資期限都縮小為同一種投資水平時,市場就會動盪不定,因為沒有長期投資者為短期投資者提供這種流動性來穩定市場。
4.4.價格是短期技術分析和長期基礎分析的綜合反應。因此,短期價格變化的波動性更大,或者說「雜訊更多」。而市場的潛在趨勢反映了基於經濟環境變化而變化的預期收益。
5.5.如果某種證券與經濟周期無關,那麼它本身就不存在長期趨勢。此時,交易行為、市場流動性和短期信息將佔主導地位。
與有效市場假說觀點不同的是,分形市場假說認為信息的重要性是按照不同投資期限的投資者來判斷的。由於不同投資者對信息的判斷不同,所以信息的傳播不是均勻擴散的。在任一時點,價格並沒有反映所有已獲得的信息,而只是反映了與投資期限相對應的信息的重要性。
最後本文分析一下分形市場假說的一個具體的應用——對證券組合的思考
馬柯維茨的投資組合理論可以說是對資本市場理論的重大突破,因為該模型給出了如何通過均值/方差的優化方法來分析證券組合的選擇問題,具體來講,馬柯維茨把證券的選擇問題解釋為投資者關於收益的風險偏好,這里的收益就是指股票的預期收益。根據一般的統計分析方法知道,一個證券組合的預期收益就是組合中單個證券預期收益的加權平均值,單個股票的風險是指股票收益的標准差(或稱),而證券組合的風險遠非單個股票風險的簡單相加。
為了計算一個證券組合的風險,需要知道各股票之間的相關關系。就兩只股票來講,如果它們之間是正相關的,那麼該兩只股票相加的風險將大於任何一隻股票的單個風險。但是,如果該兩只股票是負相關的,那麼它們相加的風險將會小於任何一隻股票的單個風險。因為彼此之間的風險可以對沖。根據馬柯維茨的投資組合理論,組合的期望收益和風險是通過組合中所有股票的任一種組合得到的。在給定的風險下,具有最大預期收益的證券組合就稱作有效組合,所有有效組合的集合就稱作有效前沿。馬柯維茨定量分析了如何合理地構造證券組合和分散化投資以減少風險。
但是,利用分形市場假說,上述模型就遇到了問題:如何計算方差和相關系數。因為在均值/方差的分析框架下,方差是單個股票和證券組合的風險,可是在分形分布中並不存在用於優化演算法的方差,取而代之的是用一個離散度(即參數)來度量風險的;另一個更為復雜的問題是相關系數。因為在穩態分布簇中,不存在這個可比較的概念(正態分布作為特殊的穩態分布除外)。由於在分形市場假說下,證券間並不存在相關性,所以傳統的均值/方差方法就不再適用,必須尋找新的途徑來描述組合的預期收益和潛在風險。事實上,後來出現的夏普單指數模型就是通過相對風險(即貝塔值)的概念避開證券間的相關性的。
㈨ 2020年度國內股票分析都有哪五種分析法
1、K線圖切線分析
由股票價格的數據所繪制的圖表中畫出一條直線,然後根據這些直線的情況推測出證券價格的未來趨勢。這些直線就稱為切線。切線主要起支撐和壓力的作用,支撐線和壓力線向後的延伸位置對價格的波動起到一定的制約作用。
2、形態類分析
價格走過的形態是市場行為的重要部分,從價格軌跡的形態中,我們可以推測出證券市場處在怎樣的大環境中,由此對操作提供指導。尤其是對市場頂部和底部的判斷,形態理論發揮了較大作用。
主要的形態有:M頭、W底、頭肩頂、頭肩底、圓弧底等。
3、切線分析
按照一定的方法和原則,在根據股票價格數據所繪制的圖表中畫出一些直線,然後根據這些直線的情況來推測股票價格未來的趨勢,這些直線就叫切線。
切線的關鍵在於它的畫法,畫得好壞直接影響預測結果。而在畫法標准上,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例如,在畫一條趨勢線時,有些技術分析師只從K線的實體頂點來畫,有些技術分析師則會把影線包含進去,因此描繪的結果會大不相同。
常見的切線包括:趨勢線、軌道線、黃金分割線、甘氏線、角度線等。
4、波浪圖指標分析
波浪理論是把股價的上下變動和不同時期的持續上漲、下跌看成是波浪的上下起伏,認為股票的價格運動遵循波浪起伏的規律,數清楚了各個浪就能准確地預見跌勢和漲勢的發展階段。
5、指標分析
從市場行為的各個方面出發,通過建立一個數學模型,給出數字上的計算公式,得到一個體現股票市場某個方面內在實質的數字,這個數字叫作技術指標值。
常見的指標有相對強弱指標(RSD)、隨機指標(KI)、趨向指標(DMI)、平滑異同移動平均線(MACD)、能量潮(OBV)等。
(9)用分形市場理論分析中國股票市場擴展閱讀:
股票技術分析的前提條件:
1、第一個條件是市場行為包容消化一切。
技術分析者認為,能夠影響某種證券價格的任何因素(不管是宏觀的或是微觀的)都反映在其證券的價格之中。
研究影響證券價格的因素對普通投資者來說是不可能實現的,即使是經濟學家對市場的分析也是不確定的。因此,研究證券的價格就是間接的研究影響證券價格的經濟基礎。技術分析者通過研究價格圖表和大量的輔助技術指標,讓市場自己揭示它最可能的走勢。
2、第二個條件是價格以趨勢方式演變。
技術分析者通過經驗的總結,認為證券的價格運動是以趨勢方式演變的。研究價格圖表的全部意義,就是要在一個趨勢發生發展的早期,及時准確地把它揭示出來,從而達到順應趨勢交易的目的。
正是因為有趨勢的存在,技術分析者通過對圖表、指標的研究,發現趨勢的即將發展的方向,從而確定買入和賣出股票的時機。
㈩ 股票市場中的分形市場是什麼,什麼是分形市場
分形市場假說(Fractal Market Hypothesis,FMH )作為現代金融理論基石的有效市場假說(EMH)越來越多地被實踐證明不符合現實,而建立在非線性動力系統之上的分形市場假說,利用流動性和投資起點很好地解釋了有效市場假說無法解釋的各種市場現象。通過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表明,有效市場假說只是分形市場假說的一種特殊情況,有效市場只是在某個特定時段才可能出現。但由於分形市場假說在數學建模上的困難,有效市場假說仍具有現實的參考和指導意義。
(l)市場由眾多的投資者組成,這些投資者處於不同的投資水平(時間尺度的差異),投
資者的投資水平對其行為會產生重大的影響。可以想像,一個日交易者的投資行為會明顯不同於養老基金的投資行為:前者會頻繁地做出買或賣的投資決策,而後者則會在較長的時期內保持穩定。
(2)信息對處於不同投資水平上的投資者所產生的影響也不相同。日交易者的主要投資行為是頻繁的交易,因此,他們會格外關注技術分析信息,基本分析信息少有價值。而市場中大多數的基本分析者處於長期投資水平上,他們通常認為市場在技術分析層面上所表現出來的趨勢並不能用於長期投資決策,只有對證券進行價值評估才可獲得長期真實的投資收益。在FMH的框架中,由於信息的影響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投資者自己的投資水平,因此,技術分析和基本分析都是適用的。
(3)市場的穩定(供給和需求的平衡)在於市場流動性的保持、而只有當市場是由處於不同投資水平上的眾多投資者組成時,流動性才能夠得以實現。投資水平的多樣化使得投資者對信息流動有不同的評價,並且可以在某一投資水平投資者不看好市場的時候為市場提供流動性,這是保證市場穩定的關鍵。
(4)價格不僅反映了市場中投資者基於技術分析所做的短期交易,而且反映了基於基本分析對市場所做的長期估價;一般而言,短期的價格變化比長期交易更具易變性。市場發展的內在趨勢反映了投資者期望收益的變化,並受整個經濟環境的影響;而短期交易則可能是投資者從眾行為的結果。因此,市場的短期趨勢與經濟長期發展趨勢之間並無內在一致性。
(5)如果證券市場與整體經濟循環無關,則市場本身並無長期趨勢可言,交易、流動性和短期信息將在市場中起決定作用。如果市場與經濟長期增長有關,則隨著經濟周期循環的確定,風險將逐步的降低、市場交易活動比經濟循環具有更大的不確定性。從短期來看,資本市場存在分形統計結構,這一結構建立於長期經濟循環的基礎之上。同時,作為交易市場,市場流通也僅僅具有分形的統計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