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行情解析 » 2018股票宏觀經濟分析6
擴展閱讀
富迪科技股票查詢 2025-07-05 13:12:27
大智慧如何搜股票代碼 2025-07-05 12:47:30
哪些屬於科技類股票 2025-07-05 12:08:17

2018股票宏觀經濟分析6

發布時間: 2021-06-23 12:29:14

1. 為什麼說2018年GDP增長率為6.6%


去年GDP82萬億,今年90萬億,比上年增長10%,注意這裡面是包含了通貨膨脹的,如果按可比價格扣除價格變動因素的價格計算則為6.6%

可比價格可比價格(又稱可比價值)指計算各種總量指標所採用的扣除了價格變動因素的價格。不變價格主要是為進行歷年對比和地區之間對比而設,它可以消除價格變動因素的影響,所以又稱可比價格。不變價格主要用於統計工業總產值而由國家統一編制的。

可比價格可進行不同時期總量指標的對比。是為了計算不同時期的價值指標而採用的某一固定時間的價格。又稱「固定價格」或「不變價格」。這種不變價格計算的總產值指標,可以消除價格變動因素的影響,便於對不同時期進行歷史對比,以觀察國民經濟的發展情況。

國家統計局公布的2018年全年居民消費價格比上年上漲2.1%;全年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比上年上漲3.5%;

2018年GDP總量是90萬億人民幣,2018年單純看物價漲幅,就要比2017年高出好個幾個百分點,這不是增加值再計算增長率時應該扣除。




2. 股票市場與宏觀經濟的關系

推薦您看一本書《宏觀分析技術》

http://www.goomj.com/zqts/hgfx/hgfx01.htm

宏觀分析的基本思路
1.熟悉指標與搜集資料
2.依據資料對指標進行分析
3.預測未來的經濟形勢

國民經濟形勢分析技術
4.國民經濟形勢對投資的影響
5. 國民經濟形勢的綜合分析
6.未來經濟形勢綜合預測
7.國民經濟形勢的產業分析

經濟政策分析技術
8.經濟政策對經濟運行與投資的影響
9.主要經濟政策
10.經濟政策有效性評價
11.計劃年度政策選擇的預測

利率與匯率走勢分析技術
12.利率與匯率對投資的影響
13.利率走勢分析
14.匯率走勢分析

3. 2018年一季度宏觀經濟數據透露中國哪些經濟趨勢

一年之計在於春。國家統計局17日公布了2018年一季度宏觀經濟數據。一系列權威數據勾畫出今年開局中國經濟發展的新氣象,折射高質量發展新征程上中國經濟發展的六大趨勢。

趨勢一:中國經濟實力強、韌性好

初步核算,我國一季度國內生產總值198783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6.8%。這一增速和去年四季度持平,我國經濟增長率已連續11個季度穩定在6.7%到6.9%的區間。分產業看,第三產業增加值增長7.5%,增速遠超第一、第二產業。

從主要依靠工業帶動轉向工業和服務業共同帶動,從主要依靠投資拉動轉向投資和消費一起拉動,從出口大國轉向出口和進口並重的大國,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邢志宏說,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經濟增長呈現出的結構性變化大大增強了經濟的穩定性和韌性。

他表示,前瞻未來,國際環境不確定性上升,國內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然突出。但是,支撐經濟邁向高質量發展的有利條件不斷積累增多,中國經濟實力強、潛力足、韌性好、迴旋餘地大,中國經濟將繼續保持穩中向好態勢。

同期,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蓬勃發展。一季度,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增長9.6%,增長幅度明顯高於規模以上工業平均增速;網上零售額增長35.4%,快遞業務量增長30%以上,增速繼續在加快。

邢志宏表示,「互聯網+」促生了很多新業態、新商業模式,數字經濟、平台經濟、共享經濟繼續快速發展,為我國經濟發展注入了新活力。

趨勢六:進出口貿易更趨平衡

據海關統計,一季度我國出口額3.54萬億元,增長7.4%;進口額3.21萬億元,增長11.7%;貿易順差3261.8億元,收窄21.8%。

「今年以來,我國進出口貿易持續快速增長,特別是進口增速繼續高於出口增速,順差有所收窄,進出口更趨平衡。」邢志宏說,我國在對外貿易中,追求的是貿易平衡,這也有利於國內經濟的發展。

前瞻下階段外貿走勢,邢志宏說,我國對外開放的格局在進一步擴大,貿易空間仍然非常大。通過國內企業不斷增強競爭力,我國能夠繼續保持進出口貿易的平衡。

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所副所長白明指出,中國不主動追求順差,並且在不斷地擴大進口,這為各國提供了分享中國市場紅利的新機會。

免責申明:以上內容來自新華網,網路知道登載此文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

4. 著急!!!需要關於貴州茅台股票的宏觀經濟指標分析和某段走勢圖的技術分析!

可是你就象在翻閱那本青春太倉促的書,花天早晨,我有兩次故意把他

5. 請根據目前宏觀經濟狀況,試分析當下股票投資的操作策略

5月份中國外貿進出口創月度新高專家謹慎樂觀看待長期走勢。海關總署10日發布數據顯示,5月份中國進出口總值為3435.8億美元,同比增長14.1%,當月進出口規模刷新去年11月創下的歷史紀錄。專家表示,5月份中國外貿進出口出現反彈,表明外貿走出前期低谷,但仍需密切關注其長期發展態勢。
海關數據顯示,5月份,中國進、出口規模雙雙創月度歷史新高,出口達1811.4億美元,同比增長15.3%;進口達1624.4億美元,增長12.7%。
「5月份的外貿數據好於預期,這基本表明外貿走出了前期低谷,但長期走勢仍需謹慎觀察。」中國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院長霍建國說。
他預計,6月份,中國外貿進出口將維持目前的增長水平,既不會出現大的波動,也不可能有大幅回升。此外,從國際市場和消費規律來看,一年當中,一般上半年五、六月份為歷史進出口高峰,下半年九、十月份為高峰。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對外經濟研究部副部長趙晉平說,5月份進、出口還應注意近期「五一」假期和歐元貶值帶來的影響。今年的假期安排給五月增加了兩個工作日,帶動了更多的貿易量。
「僅僅從5月份的最新數據來看,還不能判斷出口整體趨勢是否已經改變,今年以來,外貿出口一直處於波動之中。」趙晉平說。
據海關統計,1至5月,中國進出口總值15108.9億美元,增長7.7%。其中,出口7744億美元,增長8.7%;進口7364.9億美元,增長6.7%;累計貿易順差為379.1億美元。
霍建國說,目前從外部環境看,外需已開始穩定,並處於恢復過程中。盡管歐洲債務危機產生的波動較大,但是美、日經濟正在恢復,新經濟體的經濟仍處於可控范圍,沒有出現大的震盪,並保持增長能力。因此,世界經濟雖然總體上處於波動之中,但可以看到比較明顯的恢復和向好趨勢。
霍建國強調,近期國際市場匯率的變動有利於中國出口。半年來美元保持強勢,美元堅挺過程中升值幅度較大,而日元在攀比中升高。同時,當前世界經濟形勢下,人民幣匯率沒有明顯升值壓力,出現略微回調,對企業出口有利。但他也指出,歐元疲軟對於歐洲擴大進口產生了不小的阻力。
在中國與主要貿易夥伴的雙邊貿易中,1至5月,中歐雙邊貿易總值2208.2億美元,增長1.3%;中美雙邊貿易總值為1900億美元,增長12%。而對比1至4月,中歐雙邊貿易總值增長僅0.3%,中美雙邊貿易總值增長9.3%。
此外,1至5月,中國與東盟雙邊貿易總值為1537.4億美元,增長9.2%。中日雙邊貿易總值為1347.1億美元,增長0.4%。中國與俄羅斯和巴西雙邊貿易增長較快,分別為363億和332.3億美元,增長24.4%和10.9%。
國家發展改革委學術委員會秘書長張燕生說,外貿數據有一定的滯後性,反映的是3至6個月甚至更長一段時間前情況,同時受季節性因素、基期因素影響大。因此,反彈是否可以持續仍需要分析。
「我們不應該過分關注某一個月或者短期的數據好壞,而應該更加關注長期的趨勢。」張燕生說,從內部看,國內勞動力、土地等要素成本上升是長期不可逆的趨勢,而歐美經濟總體上會長期處於缺需求、缺信心、缺辦法的狀態。
「現在關鍵看歐洲,只要不出現大的分裂,能穩住希臘危機,就不會出現『斷崖式』大跌。」霍建國說,全年來看,只要歐洲不出大問題,外貿大幅回調的可能性不大,全年外貿增長實現10%的目標是有把握的。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6. 根據我國2018年的宏觀經濟狀況分析應該採取怎樣的財政貨幣政策,這是宏觀經濟學的一道論述題分值15

懸賞分來個200分,
可以答下

7. 分析我國股票市場與宏觀經濟關系

最近十年,我國經濟總量整整增加了200%。但近兩年出現通貨膨脹後,又再經過國家財政政策抑制物價過快上漲,再加上2011年歐債危機的影響和波及,於是,就又出現了經濟增速下降。截至目前,中國生產的煤炭、鋼鐵、棉花、水泥、紡織品、電子產品的產量位居世界各國首位。近年,我國的銀行業、保險業等服務業有了長足的發展,網路經濟、知識經濟、文化產業、大眾傳媒得到了突飛猛進的發展。中國是世界上的美國、歐共體之外的三大經濟體之一,目前在經濟總量上,中國位居第二。中國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社會財富急劇增長,我國的外匯儲備高達3.2萬億。中國到2020年,就將會成為世界上第一大經濟體,從而建成達到小康水準的國家,達到市場經濟的鼎興階段。與此同時,普通居民佔有個人財富也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人們的住房寬敞,私家車驟增。中國經濟總量進一步增長,在社會政治制度、文化生活方面,民主法制制度進一步完善,政治生活局面進一步開明,文化生活更加豐富多彩,但不庸諱言,我國民眾收入高低懸殊,貧富的差距愈益加大,八成以上的低收入群體工資收入微薄,生活困苦,而高收入的二成業主生活上一擲千金、紙醉金迷。中國經濟增長率第二季度為7.8%,為8年來首次回落至8.0%之下,製造業經理指數前幾個月最低回落到47.5%,9月份重回50%。目前開始從增長率的谷底溫和回升,未來十年中國經濟還會繼續保持較快增速增長,增長率將會保持在7.5%至9.8%之間波動。在這之前,受到歐洲債務危機影響,再加上央行加大控制物價過快上漲的調控力度,這使得中國經濟增速放緩,以致下滑,煤炭、鋼鐵、水泥價格連續下降,物價水平降低,社會用電量減少,出口量降低,市場需求不旺,商品市場銷售量銳減,價格降低,工廠開工率不足,製造業企業出現大面積虧損,有在維持運轉的也是利潤微薄,甚至出現負利率和虧損,呈現難以為繼的狀態。經濟增速但從9月底、10月初有望開始回穩,隨著時間的推移,經濟回暖的跡象將會越來越明顯。8月份製造業采購經理指數47.5%,9月份便回升到49.8%,並且,上個月出口量增長率重回9.0%以上,但第三季度經濟增長率僅為7.6%。而未來的兩三年是經濟的恢復期,未來國內的經濟政策、貨幣政策將會顯得更為穩健,今後的經濟發展格局更不會大起大落,更會呈現平穩增長的態勢。隨著中國市場經濟的發展和經濟結構的調整,各行業在社會發展中的地位和發展潛力也在發生細微的變化和調整。某些行業社會需求加大促進了這些行業的蓬勃發展,並成為未來社會發展的主導產業,新材料、新能源、低碳經濟、節能環保、可持續發展還會有很大的空間。還要繼續進行產業結構的調整,產業結構性調整指向:1、產業結構向科技含量增大升級;2、逐步淘汰落後產能;3、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4、進一步著手高科技成果的應用;5、大力開發新技術、新材料、新能源;6、大力發展自主民族品牌,進一步加大自主品牌的市場佔有率、號召力。目前,我國處在市場經濟初級階段的後期,經濟發展、文化發展還會有很大的空間。我國農村人口首次超過城市人口,城市化有了大幅提高。展望未來的十年,中國還將會保持較高速率的經濟增長,堅持科學發展觀,正在向小康社會目標邁進,但明後年為經濟增長放緩後的恢復期。此外,中國還將會大力發展文化產業,除了有國家資本的投資,還有民營資本的加入,文化事業力求向多渠道、多元化、多樣化發展,動漫在我國剛形成初期的產業。當前電腦、手機大行其道,人們信息獲取、信息通信更為方便快捷,但與此同時,人們的文化消費、文化思想有著膚淺化、快餐化的傾向,疏於長遠的、有價值的思想文化的建樹。在這之前,我國在歐洲債務危機陰影的影響下,面臨通縮的壓力,經濟增速放緩,以至下滑。市場價格有了連續5個月下降,年內有過一次下調准備金率,降低存貸款利率,而從8月底9月初開始有所好轉,開始從增長率的谷底回升,明年將會好於今年,在經濟增長格局上卻不會急劇暴增。經濟總量上中國已是第二大經濟體,國力進一步得到增強,中國正在和平崛起,但還處在市場經濟發展的初級階段後期,國民生產率、人均生產總值還很低。長期來看,中國經濟還將會保持較高速率的經濟發展增速,未來十幾年,還會保持8%上下的增長率。到了2020年中國國力就將會超過美國和歐共體,成為世界上經濟總量的第一大經濟體。目前,僅僅是經濟增長增速放緩而已,而未來的三到十年,中國經濟還會保持較高的增速增長,正在向小康社會邁進,到2020年,中國的經濟總量還將會至少翻一番。展望未來的十年,中國還將會保持較高速率的經濟增長,正在向小康社會目標邁進,但明後年為經濟增長放緩後的恢復期。數據顯示,11月份中國製造業PMI為50.6%,較上月上升0.4個百分點,這是指數最近三月連續穩步小幅回升,這表明中國經濟已有了回暖,增長放緩以致減速有所提升。PMI指數連續回升,顯示經濟運行企穩態勢進一步鞏固,呈現溫和回升基本走勢。PMI繼續小幅回升,預示未來經濟增長將繼續保持小幅溫和回升。從11個分項指數來看,只有購進價格指數、從業人員指數、供應商配送時間指數下降,其餘指數均不同程度上升。其中,積壓訂單指數回升明顯,升幅超過1個百分點。購進價格指數明顯下降,下降4.2個百分點,回落到50.1%。具體來看,新訂單指數繼續回升,比上月上升0.8個百分點,報51.2%;生產指數回升減弱,報52.5%,比上月上升0.4個百分點,升幅較上月縮小0.4個百分點;新出口訂單指數回升明顯,比上月上升0.9個百分點至50.2%;購進價格指數為50.1%,比上月下降4.2個百分點。與此同時,新訂單、出口訂單、積壓訂單指數均有不同程度提高,產成品庫存、采購量、原材料庫存指數也均有小幅提高,顯示去庫存活動已開始轉向補充庫存,工業生產水平有望繼續提高。行業回升態勢正在形成。最近兩月,PMI指數回升的行業明顯增多,在調查的21個行業中,目前已有過半數的行業回升到50%以上,其中,電氣機械器材、計算機通信電子設備、汽車、鐵路船舶航空航天設備製造業回升勢頭突出。值得注意的是,小企業經營仍無起色,其PMI指數自4月份以來一直處在50%以下,本月不升反降;另外,購進價格指數急劇下滑,由上月54.3%下降到50.1%,也應引起密切關注。從以上數據可以看出,我國經濟已有了連續三個月回暖,目前為鞏固增長率回穩。明年中國經濟發展狀況有望繼續好起來,但由於未來兩三年為經濟增長的恢復期,經濟發展狀況並不會大起大落,表現得更為穩健,有的方面還有待繼續進行修復。明年的經濟增長率有望保持在7.5%至8.1%之間。滬指12月或將考驗1900點從表面上看,影響12月份A股走勢的多空因素堪稱勢均力敵,但在展望A股市場年底的收官之戰的前景時,業內人士還是相對悲觀。12月A股市場的走勢很可能還是圍繞震盪下跌這個關鍵詞唱戲。雖然12月份潛在的利好不少,但基本上屬於市場預期性質,其推出時間、實際效果都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即便境外資金流入A股已經得到證實,但從QFII的現有規模看也不足以對大盤的走勢帶來根本性的影響。從技術面看,2008年7月高點到2010年6月低點為A浪調整,目前正在運行C大浪的第5小浪,調整目標位在1953點附近。此外,目前市場的點位正好是從1664到3478點的0.819的黃金分割位置。歷史上998點上漲到6124點後調整到1664點也是在0.819跌破後出現反轉的。因此,從目前點位開始12月份市場將步入震盪築底階段。在兩市量能不足800億元的背景下,滬深兩市在年末還將以探底為主,投資者不能排除滬指在年末考驗1870點一線支撐的可能性。前日的最低點1959.33點,再創近46個月來的新低,上證指數從3478點回落下來,已有了超過42.5%的跌幅。近期由於莊家機構集體市場拋售,有大量資金出逃,預計上證指數還會進一步回落到1850左右,才能夠見底回升,走強反彈。目前股市還在急挫、挖坑、跌創新低,暫時還未到底,機構莊家以博取廉價的籌碼,預計後期大盤還會圍繞1800點至2000點反復震盪,以鞏固中長期的底部。因此來說,走勢不容樂觀,投資者近期還要保持觀望,等待市場穩定之後,再做抉擇。

8. 宏觀經濟對股票市場的影響是什麼

宏觀經濟因素對證劵市場價格的影響有6個方面:

一,國內生產總值與經濟增長率。

二,經濟周期對股市的影響。經濟周期的變動對企業營運及股價的影響極大,例如經濟衰退期,股票價格會逐漸下跌,經濟復甦期股票價格又會逐步上升。危機,繁榮。

三,物價變動對股市的影響。普通商品價格變動對股票市場有重要影響,一般五家上漲,股價上漲,物價下跌,股票也下跌。

四,通貨膨脹對股市的雙重作用,它對股市既有刺激作用又有抑製作用。適度的通貨使得貨幣供應量增加,多餘的社會購買力就會進入股市。

(8)2018股票宏觀經濟分析6擴展閱讀:

結構問題嚴重,三個過剩加劇:相對過剩;暫時過剩;局部過剩。

自1978年以來中國經濟所實施的漸進式轉型模式取得了巨大成功,人民生活水平、綜合國力都得到了很大提升。在經濟轉型過程中,經濟社會發展中也逐漸積累了多種新的矛盾,這一系列的矛盾和問題也是中國經濟可持續發展必須要面對的和解決的主要挑戰。

收入差距不斷拉大;需求結構嚴重失衡;產業結構發展滯後;資源環境壓力不斷加大;金融發展相對滯後;政府間財政關系失衡。

由於中國經濟轉型是一個復雜的系統性工程,而且在中國經濟型轉型期,各種基本經濟關系也處在不斷變化之中,宏觀經濟運行中也會呈現出許多新問題、新特徵。

因此,經濟轉型不可能一步到位,我們只有不斷解決中國經濟發展中的各種新問題、新挑戰,穩步實現中國社會經濟的全面發展,才能夠最終實現中國經濟轉型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