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MOTO最近5年的業績
總的來說,最近一直在虧啊。。。
在市場份額連續兩年高速增長後,摩托羅拉今年出現收入下滑、利潤下降的雙重危機。上周末,摩托羅拉美國總部公布的第二季度財報顯示,摩托羅拉該季度虧損3800萬美元。這樣,該公司今年上半年已經凈虧損2.07億美元,失去了其市場佔有率方面的亞軍寶座。
面對摩托羅拉的巨額虧損,市場傳言該公司CEO詹德即將下課。但事實上,詹德已在醞釀一些殺手級業務,究竟這些業務能否讓他繼續輝煌?
市場與技術,阻隔重重
當2007年7月的第二個星期悄然結束,來自韓國的三星電子已經在市場佔有率方面取代了美國摩托羅拉公司榮登世界第二的寶座。一時間,摩托羅拉受重挫的原因成為業界的焦點。就市場方面而言,面對蘋果iphone、諾基亞、索愛等高端機型的強勢沖擊和諾基亞發起的低端機型價格戰,摩托羅拉的市場關注率大幅下跌。同時,詹德一直堅持的感性營銷方式也在一定程度上偏離了營銷推廣的主題。
就摩托羅拉自身的技術層面而言,盡管該公司最近推出了數款手機,但都沒能逃出RAZR的影子,「思維定勢」的怪圈依然存在。面對當下日新月異的手機革新,摩托羅拉卻遲遲沒能在歐洲和亞洲市場進行大量3G投入。相關專家稱,就算詹德押寶3G機型,市場奏效至少要等到明年。而事實上,摩托羅拉的確沒了創新的激情,CEO詹德止步RAZA的輝煌而無休止地對原有產品進行升級,已經無法勾起消費者的慾望。與此同時,超薄也不再是它的專利,價格戰很大程度上縮短了產品的生命周期,摩托羅拉的產品已經出現「青黃不接」的現象。
此外,裁員引發的稅前費用支付、產品故障、「手機電池門」以及公司股價下跌等一系列相關事件無疑再給摩托羅拉雪上加霜。市場分析師愛德華·斯奈德對此表示:「詹德的市場策略並不見效。現在對持股者來說唯一的救命稻草就是詹德辭職。」
反擊應戰,詹德依舊大權在握
面對業界的詰難和倒詹呼聲,詹德反擊稱通過一系列新產品的推出,可以盡快打破摩托羅拉手機業務的持續低迷狀況,從而為自己爭取到了寶貴的六個月。
自2004年正式擔任摩托羅拉CEO起,果敢一直是詹德的風格。他曾說過:「我常問自己,我們的行動是否夠快?我們是否真的夠精幹?」他甚至提出,要比對手自己更了解對手。
面對市場佔有率的下跌,詹德坦言,「我們正在致力於使收益性恢復到應有的水平」。為此,他正在把摩托羅拉從「過度追求市場份額的方向轉移,從而駛向「以利潤為中心」的天地。盡管暫時擊退了投資大亨伊坎的進攻,詹德的語氣並不輕松。
針對摩托羅拉存在的產品技術問題,詹德表示,他計劃於07年六七月間在歐洲和亞洲推出多款新型手機來提升公司利潤。「在過去的4個月中,摩托羅拉麵臨的挑戰是灌輸創新理念和推出創新型產品。」可以說,產品線的擴充已經成為詹德的第一策略。面對諾基亞和三星等高端機型的多重夾擊,詹德表示,成本管理將會是摩托羅拉公司手機設計中很重要的一個部分。
財報顯示,今年第一季度摩托羅拉的網路與企業通訊事業部銷售額增長20%,其中公共安全領域業務創造了新的銷售紀錄。面對令人振奮的業績,詹德除了發誓其手機業務將在今年盈利,還表示摩托羅拉將把110億美元現金儲備的一部分用於進行收購和開發新產品。盡管一些投資人希望詹德下台,但他本人一直展示出了能夠繼續留任的力量。
重塑未來,結局難測
摩托羅拉不久前表示,該公司將會把原定於7月舉行的年度分析師會議推遲至9月。
市場分析師表示,如果屆時詹德仍未能使摩托羅拉擺脫虧損的命運,那麼他就很有可能交出自己手中的帥印。同時,摩托羅拉中國公司新聞發言人楊伯寧表示,目前摩托羅拉中國公司並未收到有關CEO可能出現更替的任何消息。
可以說,詹德的上任一度給摩托羅拉帶來極大的鼓舞。史賓沙經理人獵頭公司高級主管詹姆斯·希特林在分析詹德為什麼能成功時認為,他的領導力起了重要作用。面對困境,詹德能否領導摩托羅拉東山再起,現在還很難預測。至少,他正在重塑摩托羅拉的未來。
摩托羅拉預計全年虧損 CEO官位難保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13日 03:06 第一財經日報
劉一青
在本周三摩托羅拉發布關於第二季度業績虧損的公告之後,盡管摩托羅拉發言人Jennifer Erickson表示詹德仍將擔任公司首席執行官一職,但在嚴酷的業績下滑壓力下,詹德退位的呼聲仍然不絕於耳。
摩托羅拉公司在周三發布的財報中稱,預計第二季度業績為虧損,且由於歐洲和亞洲低迷的銷售狀況,下調了營收預期,並表示本年內移動設備業務將無法實現獲利。
在本年年初,摩托羅拉公司個人大股東卡爾·伊坎以公司業績持續不佳為由對詹德發起詰難,表示如果本年內公司經營狀況仍得不到扭轉,將考慮辭掉詹德的CEO職位。
詹德反擊稱通過一系列新產品的推出,可以盡快打破摩托羅拉手機業務的持續低迷狀況,從而為自己爭取到了寶貴的六個月。
為了提升業績,摩托羅拉公司最近的確推出了數款手機,但都無法逃出RAZR的影子,從而陷入了「思維定勢」的怪圈。而當下手機時尚與技術變化更新很快,一直沿用傳統設計難免讓人乏味,很難迎接諸如iPhone等新新產品的沖擊。同時詹德原本計劃將大力發展的3G機型也後勁不足。
投資銀行RBC Capital Markets分析師馬克·蘇表示,摩托羅拉沒能在歐洲和亞洲市場進行大量3G投入。另據有關專家稱,就算詹德將寶押在3G機型上,效果明顯起碼要等到明年。
過去數月中,摩托羅拉遭遇了手機利潤下滑、產品出現故障等一系列問題,從而導致股價下跌。市場研究公司Charter Equity Research分析師愛德華·斯奈德對此表示:「詹德的市場策略並不見效。現在對持股者來說唯一的救命稻草就是詹德辭職。」
本年度已下跌14%的摩托羅拉股票,受詹德辭職輿論推動,於周三拉升至17.95美元,上漲1.87%。
❷ 比爾·米勒的當前的比爾·米勒
擁有任何一個同行都無法比擬的歷史紀錄,比爾大可躺在榮譽上休息,然而這不是他的行事方式。在20世紀90年代後期的牛市中,像所有的價值型基金一樣,他的投資組合表現比不上取得炫目回報的成長股基金,當市場泡沫破裂後,比爾成功地幫助投資者度過了很多人眼中的歷史上最糟糕的熊市。
一直到今天,比爾繼續在運用他獨一無二的實用主義方式進行價值投資,幫助他的忠實投資者實現他們的長期財務目標。
□林光
今年,雷格梅森基金公司(Legg Mason)的明星經理比爾·米勒管理的雷格梅森價值信託基金(Legg Mason Value Trust fund)很難戰勝大盤了,這也將成為該基金連續第二年落後於標准普爾500指數。
15載輝煌成歷史
2006年,比爾·米勒管理的雷格梅森價值信託基金第一次沒能跑贏標普500指數。截至今年12月3日,雷格梅森價值信託基金今年迄今為止的收益率僅為0.6%,幾乎落後標准普爾500指數約7個百分點。
盡管如此,目前還沒有其他的基金經理打破了比爾·米勒連續15年跑贏標准普爾500指數的驕人戰績。
實際上,比爾·米勒持有的部分股票今年漲幅不小(如其基金第一大重倉股亞馬遜公司股價上漲了一倍,第四大重倉股谷歌公司股價飆升了50%),但該基金因為在電訊和金融股方面的投資遭受了重創而被拖累了。
雷格梅森價值信託基金的前五大重倉股有兩只電訊股:Sprint Nextel和奎斯特(Qwest) ,它們今年迄今為止的跌幅都超過了15%。比爾·米勒在金融股上的投資因次級債危機而全面下挫。
比爾·米勒的前二十大重倉股中包括保險公司美國國際集團(AIG)、花旗集團和美國最大的抵押貸款機構——全美金融公司(Countrywide Financial)。今年以來,AIG的股價下跌了20%,花旗集團的股價則跳水了40%以上,全美金融公司更恐怖,由於它在次級抵押貸款的失敗,該公司面臨破產,市值蒸發了約75%。
對目前的市場行情,比爾·米勒認為這與1990年時非常類似。他說:「目前是自1990年以來,我管理的基金首度出現連續兩年落後於標准普爾500指數。這或許並不奇怪,當時也出現了房地產市場衰退、油價飆升、銀行和金融機構陷入困局甚至破產的局面,我過去曾經利用了那一次的價值重估機遇,實現了很長一段時間的超額回報。」
分析人士稱,連續兩年落後於標普500指數並沒有使比爾·米勒這位明星經理的光環褪色。他管理的雷格梅森價值信託基金最近10年的年化收益率達8.3%,戰勝了86%同類型的基金。同時,他創造的15年跑贏大盤標準的業績還是很難超越的。
據悉,目前有8隻主動管理型的多元投資策略基金已經實現了連續9年戰勝標准普爾500指數,他們是:哈特福德資本增值基金、美洲基礎投資基金、摩根大通小盤增長基金、AIM資本發展基金、哥倫比亞橡果精選基金、普信光譜增長基金、曼寧-納皮爾趨勢長期基金(EXHAX)和塔吉特增長配置基金(PHGAX)。
晨星公司的數據顯示,目前有5隻自然資源基金也已經實現了連續9年戰勝標准普爾500指數,其中有兩只基金來自富達投資公司。他們分別是:富達精選自然資源基金(今年收益率已達38.4%)、常春藤環球資源基金、Jennison自然資源基金、普信新時代基金和富達顧問能源基金。
目前不敢說這13隻基金中的哪一隻能超過比爾·米勒的記錄,但有一點是明確的,它們必須在2008—2013年之間保持跑贏標准普爾500指數,才有望趕超比爾·米勒的記錄。
冀望大盤股翻身
比爾·米勒今年似乎流年不利,包括巴菲特、卡爾·伊坎和索羅斯等人在傳媒娛樂股上的投資獲利頗豐,但比爾·米勒在這方面的投資卻再遭失利。雷格梅森價值信託基金的前二十大重倉股也有兩只傳媒娛樂股:IAC公司和時代華納公司。不幸的是,這兩只股票迄今股價至少下跌了20%。
不過,比爾·米勒堅信自己管理的基金會實現反彈,他在11月寫給基金持有人的信中表示,他不會為自己在一些遭到重創的領域投資而道歉,他也不會轉向目前的某些熱點行業(如能源和原材料)投資。
他認為,美國的大盤股已經處於其價值低谷,是介入的好時機了。 他說:「我們已經利用目前的市場震盪進行了投資調整,特別是某些在目前被嚴重低估的股票。基金持有人將會發現,我們的基金將重整昔日雄風。雷格梅森價值信託基金已經大幅減持了那些中等市值股票,轉而系統地增持了美國的大盤股。我認為,美國大盤股目前已經處於其估價的窪地,因此我們應該乘機大量買入大盤股。」
比爾·米勒同時表示,他將減持其前十大重倉股以降低投資風險。雷格梅森價值信託基金一貫以大筆投資數只重倉股而聞名,不過,該基金也在較廣的行業內投資。
比爾·米勒今年11月初曾表示,目前處於困境中的金融、房地產企業和消費品公司都有望成為下一輪的大贏家。他已經對自己管理的雷格梅森價值信託基金投資組合進行大規模調整,大量買入這一類的股票。
他說:「今天的市場上,恐懼主導了對房地產公司、抵押貸款相關的金融機構和一些消費品公司的定價,在目前的市況下那些買入金融、房地產企業和消費品公司的投資者,有望在今後5年內成為大贏家。」
他還特別提到了全美金融公司,該公司的股價已經從年初的46美元跌至11.54美元左右(12月7日)。截至今年9月30日,雷格梅森價值信託基金將其2%的左右的資產投入到了全美金融公司,持有後者9.25%的股份。
根據該基金的二季報,雷格梅森價值信託基金在金融、製造業、科技、電腦軟硬體等方面的資產配置比例低於標准普爾500指數中的權重,但該基金在電訊、媒體、公用事業和消費品方面的資產配置比例遠遠高於標准普爾500指數。此外,該基金基本不持有能源公司,這也是一些分析人士認為該基金今年的業績落後於大盤的重要原因之一。比爾·米勒說:「電訊、媒體、公用事業和消費品股票仍將是我投資的重點,但比例可能稍微小調。」
據悉,雷格梅森價值信託基金目前的總資產約190億美元,其中前10大重倉股占據了總資產的50%以上。根據該基金的第三季度報告,前五大重倉股(亞馬遜公司、AES公司、Sprint Nextel公司、谷歌公司和奎斯特通訊國際公司)占該基金總資產的28%,此外,摩根大通、安泰保險、聯合健康險集團、電子港灣(eBay)和雅虎等也是在該基金十大重倉股之列。
❸ 卡爾伊坎的介紹
我們常見他的名字之前被冠以諸如「投機家」、「激進投資人」甚至是「企業掠奪者」如此駭人的名目。而這一切都要從他早年的發跡史說起。
卡爾·伊坎1936年2月16日出生在紐約皇後區的Far Rockaway。猶太人與生俱來的商業頭腦和他作為土生土長的紐約客耳濡目染到的財富誘惑使他具備了一個典型美國追夢人的基本素質。
青年時代的伊坎早先在著名的普林斯頓大學(Princeton University)中攻讀哲學——直到今天,這所學校也還是全美擁有富翁校友最多的大學之一。1957年,他聽取母親的建議到紐約大學(New York Univeristy)轉攻醫學。但伊坎像太多沒常性的年輕人一樣,對醫學毫無興趣的他沒多久就輟學參軍去了。
在軍營里,年輕的大兵伊坎以自己特有的投機才能迅速成為了小有名氣的撲克牌高手。入伍六個月後,伊坎選擇了退伍,從此浪跡華爾街做了一名股票經紀人。
伊坎真正意義上的職業生涯開始於1961年。直到很多年後,當功成名就的伊坎回憶起他第一次走進紐約證券交易所時的情形依然唏噓不已:「它們就像點石成金的魔法師,讓奇跡在一夜之間發生,實力、野心和激情在一個個的天文數字中燦然交匯。」再後來,就像《泰坦尼克號》裡面酒館中賭博的傑克那樣,據說他因為出色的投機技巧而輕易賺到了4000美元的原始資本。不過有好事者總愛翻舊賬,從資料中人們找到蛛絲馬跡,證明當年作為股票經紀人的伊坎在1961年的確賺了一些小錢,不過他在第二年就全都賠了進去。
也許是初入江湖的碰壁讓年輕的伊坎認識到自己在專業知識上的不足,大學都沒能畢業的他開始以驚人的毅力抽出時間上夜校充電,從零開始學習會計、證券分析等基礎課程。
直到1968年,伊坎用自己幾年來打拚股市的積蓄購買了一個在證券交易所中辦公的席位,並成立了一家名為Icahn & Co.的小證券公司,主營業務無非是風險套利和期權交易之類。伊坎就這樣在接下來的漫長的七十年代裡把自己最年富力強的時光獻給了這個微不足道的小買賣。
經歷過去的20年裡,華爾街上最讓各大公司CEO膽戰心驚的名字是什麼?答案很可能是卡爾 伊坎。
1985年,因對環球航空公司漂亮的惡意收購,伊坎成為 「企業掠奪者」的代言人。最新一期《財富》雜志稱伊坎為「美國最熱門的投資者」,他為股東賺的錢比這個星球上的其他任何投機者都多。伊坎的主要法寶就是惡意收購看中的公司,之後推進公司管理或策略的改革,讓公司股票在短時期內快速上升,然後套現。
埃德 桑德爾(Ed Zander)現在終於可以鬆口氣了。5個月前,公司的那場內斗差點讓這位摩托羅拉的CEO自身難保。那時,他正在瑞士小鎮達沃斯與其他企業領袖參加世界經濟論壇,突然接到一個讓他不敢相信的消息:已擁有摩托羅拉1.4%股權的美國億萬富翁卡爾?伊坎(Carl Icahn)揚言要讓他下台,為此伊坎要求在公司的董事會中佔一席之地。
被華爾街稱為「企業掠奪者」的卡爾 伊坎,早在1985年就以對環球航空公司的成功收購而聞名。這位現年71歲的股市大鱷,上世紀80年代通過在股票市場上進行資產套利而起家,此後又因為多次惡意收購名揚華爾街,他曾先後盯上過20多家公司。在《福布斯》2007年富豪榜中,伊坎以130億美元的資產名列第42位。
按照媒體的說法,伊坎從不關心企業的發展,只關心如何從收購和出售中贏利,這令各大公司的管理層對他敬而遠之。而《財富》則把他稱為這個星球上最成功的投機者,「不管你信不信,現實中的伊坎是一個復雜而又多才多藝的人—他精通多種賺錢之道,可能為股東賺的錢比這個星球上的其他任何投機者都多。」
失敗的摩托羅拉董事會席位爭奪戰
從達沃斯回到美國的桑德爾,禮節性地拜訪了伊坎。他來到伊坎位於曼哈頓通用大廈第47層的豪華辦公室,這間巨大的套房像極了一個英國貴族的繪畫室,裡面裝飾著眾多古董和歐洲貴族的肖像畫,其中也包括了法國大師卡米耶?柯洛的一幅名畫。
「我告訴桑德爾實情,」伊坎回憶說,「我說,你現在掌管著一個偉大的公司,可你為什麼把它弄得這么糟呢?」之後他們就以說笑的口吻進一步交談。他告訴桑德爾,摩托羅拉公司的股值被嚴重低估了,遠沒有達到它應有的價值水平。
伊坎建議桑德爾在股價低迷時,用120億美元來回購公司股票,還表示其實他對加入董事會並不特別有興趣。事實上,如果當時桑德爾答應大幅回購公司股票,伊坎就會放棄加入董事會的努力。
「交談中,伊坎會給人一種平靜的印象:他對於如何使股東獲得更多的利益很在行。」一位自己公司曾被伊坎當作收購目標的CEO表示,「他認為他的智慧就在於他能讓一個公司的股價迅速升值。」伊坎的確經常成功,但不是這次。在這次會談中,桑德爾表示他將與董事會討論適當地回購公司股票。伊坎認為這是個好兆頭,但6個星期後,摩托羅拉的業績急劇下滑,公司的拳頭產品—手機業務也陷入低迷。此時大幅回購已變得毫無意義,雖然摩托羅拉已經宣布一項75億美元的回購計劃。伊坎感覺自己被將了一軍,與其現在退縮,還不如把自己當作股東利益的維護者,強制管理層兌現他們關於要振興 手機業 .的承諾。
事情就此演變成伊坎要在摩托羅拉董事會奪取一席之地的戰役。結果5月9日見分曉,獲得45%選票的伊坎以微弱的劣勢失敗了。
❹ 重倉CVR Energ Inc陷入內幕交易是怎麼回事
伊坎在去年大選後被提名為幫助聯邦監管改革的特別顧問。
參議員在給美國證監會、大宗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以及國家環境保護局的信中稱:「我們要求貴機構調查卡爾·伊坎在可再生燃料信用市場上的行為進行調查,以決定他是否違反了內幕交易法、反市場操縱法或其他相關法律。」
總之,最近他攤上大事了。
❺ 卡爾伊坎的手段
「企業掠奪者」的三大工具--
伊坎主要通過三大投資工具來聚集財富。
其一是他的對沖基金—成立於2004年的伊坎合作基金。該基金所需最低投資額為 2500 萬美元。作為發起人,伊坎自己的公司將收取 2.5% 的年費和 25% 的年度凈利潤,這比一般的對沖基金都要高(其他對沖基金通常分別只收取 1% 和 20%)。如今,該基金管理著70億美元的資本,其中伊坎本人出資15億美元。該基金主要投資於伊坎擅長的惡意收購領域:通過持有公眾公司股票,之後努力推進公司管理或策略的改革,讓公司股票和價值在短時期內快速上升。據投資者說,成立不足3年的伊坎合作基金年投資回報率高達40%,稅後凈利潤率為28%。
American Real Estate Partners(AREP)是伊坎的第二個投資工具,這也是一家私人投資基金。過去的兩年裡, AREP共為股東創造了約40億美元的財富。該基金的策略是:低價買入一家沒人願買、只有破產一條路的企業,之後把企業經營好,通常持有六七年,在公司獲市場青睞時高價出售以獲得巨額利潤。伊坎用這個辦法在房地產、賭場、能源等領域多次出手,屢試不爽,獲利巨大。那些在上世紀90年代被該基金購買的公司,出售時的價格已是購買時的6倍。
這些並不是全部,還有第三條:伊坎個人在鐵軌交通製造企業ARI公司、破產的汽車零件公司Federal-Mogul公司、金屬再利用企業Philip Services公司投資了50億美元。他還在癌症葯物生產企業ImClone公司、電信服務企業XO通訊公司佔有控制性的股份。
❻ 伊坎男鞋怎麼樣,伊坎牌子評價如何
高明獵手的秘密
伊坎的最大智慧在於他尋找獵物的妙招。
他的預料非常神准,以至於可以說一旦他買進了某公司股票,他就註定要賺錢,然後就是壓榨管理層以使得收益更大。
說起來很簡單,伊坎常常尋找那些苦於出售的企業。
總的來說,伊坎看重的是「硬資產」,如房地產、石油資源、林地等這些容易計算出價值的行業,避開那些嚴重依賴開發新產品的科技公司。
當然也不能一概而論,伊坎在生物制葯行業的收購也很成功。
「他會在最不可能的時候買入企業的股票,那時人們只看到企業毫無希望,所以在當時,很少有人會認同伊坎的做法。
」 瑞銀的投資銀行主管肯。
默理斯表示。
伊坎對此的解釋是:「大家一致的看法常常是錯誤的,如果隨波逐流,成功就會遠離,所以買的都是那些不那麼耀眼、不被人喜歡的公司,要是整個產業也失寵於大眾就更好。
」
❼ 重倉股赫茲跌跌不休是什麼情況
卡爾·伊坎麻煩不斷。
具體情況:
截至5月9日收盤,赫茲全球控股公司股票報12.80美元,是2009年3月以來最低點;
截至今日,股價已下跌近90%;
凱瑟琳表示她正在努力,第一季度赫茲公司發起了重型旗艦車隊,但這也很難量化赫茲公司在沒有任何盈利的情況下還能堅持多久。這讓伊坎陷入了艱難的選擇,一方面他可以賣出部分股票止損,另一方面他也希望凱瑟琳能夠拯救這家掙扎中的公司。
❽ 100分請高人分析一下國內08年手機走勢
頂不住股東壓力,摩托羅拉最終走上了拆分之路。摩托羅拉公司董事會已經通過了分拆計劃,並於26日對外公布。按照計劃,摩托羅拉將被分拆為兩家獨立的上市公司,其中一家專注與移動通信設備業務,另一家則主要開展寬頻和移動解決方案業務,預計拆分工作將於2009年完成(迫於股東壓力 摩托羅拉分拆為兩家公司)。
摩托羅拉對手機部門的拆分滿足了華爾街投資人和大股東的意願,這也是歐美公司在經營不善時一貫所採用的「甩包袱」做法,不讓拖後腿的事業部門影響整個公司的發展。根據摩托羅拉在2007年的巨額虧損和大面積的市場份額流失,以及投資人的不斷施壓,可以預見拆分或者出售其手機部門已成定論。但是,在沒有任何一家公司願意接盤的情形下,高調宣布拆分,還是讓業內人士感覺十分驚異。
也有國外分析機構認為,摩托羅拉並非因美國億萬富翁、激進投資者卡爾·伊坎(Carl Icahn)施壓而被迫作出拆分計劃,而是根據自今年1月31日開始的評估程序得出的最終結果。按照摩托羅拉CEO格雷格·布朗(Greg Brown)的說法,成立兩個在業內領先的公司可以帶來更大的靈活性,設定更恰當的資金結構,提高管理效率,並且可以為股東提供更有針對性的投資機會。卡爾·伊坎則認為,摩托羅拉的拆分計劃要拖到2009年完全沒有必要。
目前,摩托羅拉手機部門的拆分計劃已定,很快將與其業務狀態良好的寬頻和移動解決方案部門分離開。但其手機部門的未來走向如何,還是一個很大的問號?有可能自行經營,通過尋找合適的手機部門主管和推出具有開創性的產品來重振雄風,也有可能等到合適的買家後拱手相讓。
技術與市場脫軌 難逃敗運
作為全球首家銷售商用手機的製造商,摩托羅拉手機擁有30多年輝煌的歷史,也是移動通信領域不擇不扣的技術狂人,推出了不少具有開創性的產品。但近幾年,除了在2004年推出的Razr V3系列超薄手機為其迎來了一次市場熱潮以外,再沒有其它極具市場號召力的產品。2006年,專為中國市場推出的透明翻蓋「明」 A1200算是例外。推向市場後,得到了很好的市場反應,這也是為什麼摩托羅拉在中國的市場狀況會相對好於其他地區的原因。
圖為摩托羅拉Razr V3
但市場佔有率緊追其後的三星、LG、索尼愛立信等廠家在不斷推陳出新,在市場和技術上奮力追趕的時候,摩托羅拉還躺在V3帶來的成就裡沾沾自喜,後續機型沒有跟上。據國內某手機網站的數據顯示,2007年摩托羅拉推出新機13款,而其競爭對手三星推出了54款,諾基亞也有37款。沒有足夠的新機型來補充市場,摩托羅拉的技術優勢因此被埋沒,沒有傳達到用戶身上。因而在2007年拱手將全球市場第二的位置讓給了三星。當前,LG、索尼愛立信等廠家也虎視眈眈、緊追其後,不斷地推出新產品佔領市場。有分析機構估計,摩托羅拉目前市場第三的位置將很快被索尼愛立信拉下來,接著是LG,也就是說,摩托羅拉很快可能會退出手機市場全球前五的位置。
摩托羅拉前CEO 埃德·詹德 被迫辭職
摩托羅拉的失利與其市場定位也有很大關系,2004年摩托羅拉退出V3系列超薄機型的時候,主打超薄時尚的設計,迎合了不少高端用戶的青睞。但是,近兩年來,高品質的攝像頭配置、和觸摸屏的技術流行讓用戶對功能的關注更為敏感,也更願意掏腰包。但此時,摩托羅拉還是以其前首席執行官(CEO)埃德·詹德(Ed Zander)時期V3的推廣理念來做宣傳,請周傑倫、貝克漢姆等超級明星來做代言,很難將實際有用的功能改進傳達給市場,用戶當然不會買帳。用戶更願意接受銷售員推薦的具有500萬像素拍攝功能的手機、至於是不是某大明星代言的並不是很關心,用戶消費的理智和錯誤的推廣定位使摩托羅拉失去了用戶的青睞。
手機市場幾乎每一年都有為人們關注的熱點,2004年的百萬像素手機,2005年的音樂手機都是整個行業發展中我們值得記下的關鍵詞。在過去的2006年,我們所期待的3G盡管沒有到來,但是手機市場依然不乏熱點,音樂手機持續流行,高像素拍照手機陸續涌現,而廠商所在手機外形設計上所下的功夫也是越來越大,摩托羅拉的K1、A1200、以及LG的巧克力、索尼愛立信的W958C、M608C、所取得的告訴關注以及良好的市場表現都體現出工業設計在整個行業中的重要性。進入2007年,手機將進一步整合其他數碼產品的功能,將會有更多的GPS手機以及智能手機出現的這一年的市場。
手機也玩定位?
一直以來,GPS產品都僅僅是一些戶外愛好者以及部分有車族的「專屬產品」,並沒有在普通用戶中形成一定的市場,不過,隨著參與戶外運動的人權的不段增加以及汽車的逐漸普及,在加上GPS產品價格的不段降低,已經有越來越多的用戶開始嘗試使用GPS。手機廠商在2005年底已經開始嘗試將GPS引入手機,這其中包括了直接將GPS模塊設計在手機上以及外界GPS附件兩種,其中前者比較多見於PPC手機,和其他數碼產品的功能被手機整合在一樣,GPS落戶手機的意義在於進可能的減少用戶出行時隨身攜帶的數碼產品的數量。經過一年多的發展GPS功能已經漸漸的到了更多手機廠商的關注,只要手機廠商能夠盡可能的簡化操作以及控制耗電量,GPS手機的市場肯定會進一步擴大。
越來越「聰明的」手機
其實在2006年,我們已經能夠明顯感受到廠商對於智能手機的重視,除了原來的諾基亞,摩托羅拉,索尼愛立信,多普達等品牌繼續堅持退出自己的智能手機以外,包括三星,夏新在內的國內外企業也加大了對於智能手機的投入,眾多廠商都准備在智能手機的熱潮到來之前搶得先機,從目前的市場狀況來看,現有的智能手機操作系統中,SYMBIAN以及WINDOWS MOBILE在市場佔有率要遠遠高於LINUX以及PLAM.而與SYMBIAN相比微軟公司的WINDOWS MOBILE在與PC操作系統之間的鏈接性方面擁有無可比擬的優勢,另外,相對於SYMBIAN稍顯混亂的分類,WINDOWS MOBILE系統只對不同的用戶群所退出的PPC以及SMARTPHONE版就顯得明確很多。
2007全民股票總動員
2007年無疑是股票的牛市,手機廠商緊緊抓住這一點也迎來了手機的「牛市」,各個廠商都推出自己的炒股手機國內的夏新做了一系列的炒股專用手機比起大品牌的手機來說還是不錯的,軟體穩定性不錯、多普達也推出了自己的炒股手機D600給他帶來的銷量也是吸引人的、雖然諾基亞一直在隱忍不發,但是因為系統的軟體比較多,適合S60炒股的軟體也曾出不窮,比如同花順,等等相信不久的將來手機炒股會更加的流行!
真正的N合一
近年來的手機發展只有兩個關鍵字——整合。2007年依然如此,在以往不同的緊緊是整合的對象而已,而對於那些已經被整合進來的功能,廠商們要做的緊緊是進一步的優化提高而已。
做好「雙待」才是雙G雙待手機的技術根本,這是由消費者的需求決定的。
在有關方面對廣東、江蘇、四川、福建四地全球通用戶的抽樣分析中顯示:廣東省的全部全球通用戶中,使用兩個以上手機號碼的佔11%~15%;在江蘇省的100名商旅用戶中,兩個號碼擁有者佔40%;在四川省的118名和福建省的300名隨機選取的全球通用戶中,雙號用戶分別佔34%和50%。可見,實際生活中「雙號一族」已相當普遍。
事實上,雙號用戶中無非以經常出差旅行並且希望節省手機資費,以及將個人和工作手機號分開這兩種情況居多。
因此消費者最迫切的需求並不難理解:將兩部手機變成一部小巧一點的手機;待機時間有一定保證;最為重要的是不會輕易漏掉兩個手機號中的任何來電或簡訊——這也就意味著雙G雙待手機最重要的問題是解決好「雙待」,至於是單通還是雙通倒未必是消費者關心的問題,畢竟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需要同時用兩個卡接打電話的機率很低。
從這一點上看,雙G雙待單通將是未來的主流,而雙G雙待雙通則會成為滿足少部分更高端的商業用戶的特色產品。不難看出,此前市面上出售的雙G雙待手機雖然是源於消費者需求,但若要拿來撬動基數更大的潛在消費市場,需要更加成熟和更具針對性的技術來滿足普及型消費者的需求。
而據手機廠商內部人士透露,全球第三大手機晶元提供商聯發科技(MTK)近日已在雙G雙待手機的功能完善上有所動作。
「採用MTK雙G雙待晶元解決方案的終端產品最快可以在本月內上市。」MTK中國區總經理喻銘鐸向記者證實道。
據喻銘鐸透露,MTK近日推出的雙G雙待晶元解決方案的最大特點是用獨創的晶元控制器搭配功能強大的軟體,來解決雙G雙待的掉線問題。從實驗室測試結果來看,這個方案中兩個SIM卡的掉線率都可以達到0,並且其待機和通話時的功耗僅為目前市面上同類產品的1/3,可很好地解決待機時間問題。
同時,喻銘鐸也很謹慎:「我說的這些數據,還只是在實驗室中的,最終的結果還得看實際市場表現,或者說還得讓消費者來評判。
看來,雖然經歷了並不算精彩的「07首秀年」,但巨大的市場潛力讓業界並沒有放棄努力,而這一次上下游廠商應是有備而來。
的確,近幾年來,手機領域里各種新技術概念、技術名詞層出不窮,業界也經常為此興奮不已。甚至企業之間為了誰是第一、誰是最早、誰是最先進之類的問題大打口水仗。
然而他們卻忽略了一個重要的問題:技術領不領先,最終還是得由並不一定懂得技術名詞的消費者說了算。所謂的先進技術,並不是先進在概念或者數值上,而應該看它是不是滿足了消費者的需求甚至潛在需求,否則再「先進」的技術或許也是一文不值
❾ 為什麼卡爾·伊坎麻煩不斷
卡爾·伊坎(Carl Icahn)這兩天麻煩不斷。
據相關數據顯示,伊坎目前是這家汽車租賃公司最大股東,持有該公司35%的股份(2930萬股),如今價值約3.75億美元。
❿ 卡爾伊坎的秘密
高明獵手的秘密
伊坎的最大智慧在於他尋找獵物的妙招。他的預料非常神准,以至於可以說一旦他買進了某公司股票,他就註定要賺錢,然後就是壓榨管理層以使得收益更大。
說起來很簡單,伊坎常常尋找那些苦於出售的企業。總的來說,伊坎看重的是「硬資產」,如房地產、石油資源、林地等這些容易計算出價值的行業,避開那些嚴重依賴開發新產品的科技公司。當然也不能一概而論,伊坎在生物制葯行業的收購也很成功。
「他會在最不可能的時候買入企業的股票,那時人們只看到企業毫無希望,所以在當時,很少有人會認同伊坎的做法。」 瑞銀的投資銀行主管肯?默理斯表示。伊坎對此的解釋是:「大家一致的看法常常是錯誤的,如果你隨波逐流,成功就會遠離你,所以我買的都是那些不那麼耀眼、不被人喜歡的公司,要是整個產業也失寵於大眾就更好。」
為了作好選擇,伊坎把他自己埋身於曼哈頓總部高明的研究團隊中,但最重要的工作還是尋找可被收購的企業。通常,選擇獵物時,最重要的人還是伊坎本人。他的高級顧問說:「50% 到 60%的好點子都來自於伊坎。」伊坎常常一天打十多個小時的電話,對象包括投資銀行家、對沖基金公司經理、分析師等一切能給他提供線索的人。一旦找好獵物,伊坎就會與同事們對該公司的每個方面都仔細分析,翻來覆去地分析。
現在,伊坎面對的批評主要是:他猛烈的進攻有時會傷害到那些本不應該受到攻擊的CEO們。正如一位知名的投資者所言:「他把對上帝的敬畏引入管理以讓人們按他的意思行事,這可能對迅速提升一個公司的股價有用,但可能不是公司持久盈利的最好之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