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行情解析 » 格雷厄姆證券分析股票估值
擴展閱讀
飛龍在天股票代碼 2025-08-21 04:35:34
政策與中國股票市場 2025-08-21 04:30:25
非洲股票交易所和 2025-08-21 04:30:24

格雷厄姆證券分析股票估值

發布時間: 2021-07-06 09:12:27

『壹』 證券價值分析

作為現代證券分析和價值投資理論的奠基人,本傑明·格雷厄姆的革命性理論在過去70年裡影響和激勵了諸如沃倫·巴菲特、馬里奧·加百利和麥克·普瑞斯等投資界的傳奇人物。奠定格雷厄姆聲譽的《證券分析》一書自1934年首版以來,先後再版4次,售出上百萬冊,至今依然被奉為投資者的「聖經」。其中1940年面世的第2版更被巴菲特視為其「最終版」,「遠較第1版出色」,在國外很長一段時間都脫銷。

《證券分析》的價值不僅在於第一次區分了投資與投機,而且提出了普通股投資的數量分析方法,幫助投資者尋找「物美價廉」的股票。格雷厄姆提出的「通過對所能獲得的事實的認真分析而確定那些當前價格低於真實價值的股票或債券」的觀點也因為他和多德在華爾街創下的驕人業跡而受到了眾多投資者的追捧。

雖然原文著於1929年美國股票市場大崩潰之後不久,但美國《投資者商報》(Investor's Business Daily)認為格雷厄姆的投資方法在現今的金融環境中同樣適用。忽略社會傾向、公司前景和管理風格,專注於資產負債表的研究—《證券分析》所闡述的計量分析法和價值評估法能為投資者增添更多的理性籌碼。

『貳』 證券分析這本書說到怎麼估值了嗎

這本書,對於你實際股票操作,沒有任何作用

『叄』 如何看股票估值大小

股票的估值,就是看一隻股票的理論價格。一隻股票的理論價格 = 每股收益 + 每股凈資產 + 凈資產收益率 + 每股經營現金流量,如果現價比這個「理論價格」低,就是還有上漲空間,可關注.股票估值是一個相對復雜的過程,影響的因素很多,沒有全球統一的標准。

影響股票估值的主要因素依次是每股收益、行業市盈率、流通股本、每股凈資產、每股凈資產增長率等指標。

股票估值分為絕對估值、相對估值和聯合估值。

絕對估值
絕對估值(absolute valuation)是通過對上市公司歷史及當前的基本面的分析和對未來反應公司經營狀況的財務數據的預測獲得上市公司股票的內在價值。
絕對估值的方法
一是現金流貼現定價模型,二是B-S期權定價模型(主要應用於期權定價、權證定價等)。現金流貼現定價模型目前使用最多的是DDM和DCF,而DCF估值模型中,最廣泛應用的就是FCFE股權自由現金流模型。

相對估值
相對估值是使用市盈率、市凈率、市售率、市現率等價格指標與其它多隻股票(對比系)進行對比,如果低於對比系的相應的指標值的平均值,股票價格被低估,股價將很有希望上漲,使得指標回歸對比系的平均值。
相對估值包括PE、PB、PEG、EV/EBITDA等估值法。通常的做法是對比,一個是和該公司歷史數據進行對比,二是和國內同行業企業的數據進行對比,確定它的位置,三是和國際上的(特別是香港和美國)同行業重點企業數據進行對比。

聯合估值
聯合估值是結合絕對估值和相對估值,尋找同時股價和相對指標都被低估的股票,這種股票的價格最有希望上漲。

『肆』 看過格雷厄姆所寫的證券分析的朋友請進

內在價值無法精確計算出來,內在價值應該是一個區間,只有在股價明顯偏離這個區間的時候,才有充足的理由去判斷其是高估還是低估。所以說「只有在特殊情況下,普通股分析才有積極、科學的意義」。買股票都要一個必要的理由,但是很多時候這個理由往往並不充分。 所以格雷厄姆說「在何種程度上普通股分析是切實有效、真正有價值的,在大多程度上它又是對企業及股票的未來下注時毫無意義卻不可或缺的儀式」。很多時候我們進行股票分析是在為自己找一個必要的理由,就像一個儀式一樣!
看內容,你應該在看人大版的,這個版本翻譯很差。

『伍』 格雷厄姆的證券分析主要講什麼內容

主要是寫用價值投資的方法進行股票和債券的投資,裡面有實例有理論,實例很多。個人感覺很有學習的價值。雖然例子比較陳舊,但是思想不會過時。樓主如果做價值投資,這本書是經典中的經典!
巴菲特,塞斯卡拉曼等都為這本書作了序。用巴菲特的話來說「兩位師長制定的投資路線圖我已經遵循了57年,我沒有理由去尋找另外的路線了。」

『陸』 《證券分析》讀後感(轉)

[《證券分析》讀後感(轉)]面對證券市場,投資者猶如身在波濤洶涌的大海的漁夫,多少次滿懷希望地灑下大網,收網時卻只能是失落地望著那僅有幾條小魚翻騰的船艙嘆息;又好似跋涉在漫無邊際的沙漠的旅人,遠處忽見嘩街鬧市,欣喜走近,卻發現不過是海市蜃樓,黃沙依舊,無限惆悵;就像徘徊在枝繁葉茂的果園的採摘者,一心想要找到最大最紅的那個蘋果,可當夕陽拉長他的影子時,仍是兩手空空,茫然不知所措…投資者是多麼迫切地希望有一個指南,能夠引導他們朝著正確的方向前進啊,《證券分析》讀後感(轉)。這個指南,只需要一些不是很復雜的概念、方法和原則,就能使投資者們沖出重重迷霧,來到燦爛的陽光下。然而在現實中,有關如何投資的書籍,可謂是汗牛充棟,書山無路,要找一本可以作為指南的書,似乎比找一隻能賺大錢的股票,更為困難。幸運的是,價值投資流派的創始人,美國"華爾街教父"格雷厄姆就為投資者提供了一個能在證券市場對弈搏殺的指南。被譽為投資者聖經的《證券分析》就是這樣一個指南,它指出了一些投資中的不是很復雜的概念、方法和原則,能幫助投資者找到通往成功彼岸的道路。當今世界最著名的投資大師沃倫·巴菲特就是格雷厄姆的學生,他評價說,"格雷厄姆為選股奠定了方法論的基礎,而在此之前,選股與賭博這門偽科學毫無區別。投資業沒有他就如同共產主義沒有了馬克思--原則性將不復存在。"推崇之情,溢於言表。在巴菲特的書房裡,圖書堆積如山,可是只有《證券分析》是他極為珍惜的極少數的幾本書之一。他說,"即便我今天是第一次讀到它們,仍會感受到其巨大的價值,書中的智慧歷經歲月磨礪而毫不褪色。"《證券分析》作為價值投資的經典奠基之作,在大蕭條之後的1934年首次出版,歷經七十多年,長盛不衰,極大地影響了投資思想的發展。在這本書里,格雷厄姆強調,股票價格背後的"內在價值"是股票投資的基礎。他指出,內在價值是一個難於把握的概念,一般來說,它是指一種有事實--比如資產、收益、股息、明確的前景--作為根據的價值,它有別於受到人為操縱和心理因素干擾的市場價格。格雷厄姆將股票估值方法的重點放在確定的信息上,關注的是公司的現實價值,而不主張過多的預測。進一步地,他認為,所謂"市場的判斷永遠是正確的,股票價格就等於股票價值的說法"是不正確的,"股票市場不是一台根據正確的內在價值而精確地、客觀地記錄其價值的計量器,而是匯集了無數人部分出於理性,部分出於感性的選擇的投票機"。他不主張用以供求決定的股票價格來代替公司的基本價值,明確指出了股票價格中包含的非理性因素,從而奠定了價值投資的理論基石。對於投資和投機,格雷厄姆作了系統的闡述。他說,"投資就是指根據詳盡的分析,能確保本金安全和滿意回報的操作。不符合這一標準的操作就是投機。"投資和投機的實際區別在於他們對股價運動的態度,投機者主要是為了獲得資本利的,投資者的興趣在於適當的價格取得和持有股票,市場波動只是為投資者提供了廉價買進的機會。格雷厄姆的投資概念,強調買價的重要性。他提出,一隻股票是否值得投資是與其價格緊密聯系的,某種股票在特定的價格上有投資價值,而在另外的價位上可能就變成了投機工具,這種思想表明了格雷厄姆對股票價格所表達的信息的不信任,讀後感《《證券分析》讀後感(轉)》。不僅如此,格雷厄姆的投資概念還包含了組合投資、長期投資和控制投資等當今投資界廣泛推崇的基本思想。對於投資方法論,格雷厄姆總結了一套注重長期投資表現的主動投資法。他提出了數量化投資的證券分析方法,強調以企業內在價值為中心進行分析。他認為證券分析在投資領域是不可或缺的,它包含三個基本功能,即描述、選擇和評判。描述性功能包括羅列同一證券的相關重要實施,並以一種一致、明了的方式表達出來。選擇功能決定是否購買出售持有特定證券,其分析重點在於計算股票的內在價值、判斷投資者的"安全邊際"有多大。評判功能則側重對公司會計制度、管理、資本結構、股息政策,甚至還包括公司是否持續經營或出售作出判斷,其實質是對公司治理的判斷或建議。格雷厄姆強調,價值投資者應注重對公司的資產負債,損益,股利、資本結構、分紅記錄、營業統計等量化因素的分析,"量的因素"研究資料的主要來源是公司的年報、財務資料和各種官方報告等可靠的信息來源,而不能依據推測和道聽途說。格雷厄姆的價值投資理論,對投資界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對於中國的投資者來說,這本投資的指南,同樣有著巨大的幫助作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推出了《證券分析》第6版中文版,對於中國的廣大投資者來說,是個好消息。第6版全新演繹,新增了200頁值得期待的內容,10位當今華爾街最知名的基金經理人撰寫了各章導言,並結合自身優勢進行了深度剖析。曾經,面對書店裡不計其數、魚龍混雜的選股投資的各種書籍,中國的廣大投資者往往不知所措,焦急萬分。而現在,《證券分析》猶如黃沙中閃閃發光的金子,脫穎而出,告訴投資者在證券市場對弈搏殺的原則和方法,成為投資者的絕佳指南。中國即將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然而金融市場的發達程度卻與總體經濟在全球的地位很不相稱。當今的中國金融市場,體制不完善,投資者較為浮躁,投機氣氛還比較旺盛。但透過紛繁復雜的表面,我們依然可以找到市場發展的規律性邏輯。正如格雷厄姆在書中所說,"從長期來看,市場是稱重機;從短期來看,是投票機"。此話與馬克思所說的"價格受供求關系的影響,圍繞價值上下波動"有異曲同工之妙。我們有理由相信,盡管市場現在仍普遍崇尚投機,但從長期來看,隨著價值投資理論的深入人心,將會有愈來愈多的投資者追尋公司的內在價值,對上市公司的研究將不斷地深入。在當今的中國金融市場,應該積極倡導的就是價值投資理念。嚴格地說,中國很多的投資者頭不是嚴格意義上的"投資者",而只是"投機者"。正如一個笑話所講的,如果我們把通過短線操作進進出出的投機者也看做是投資者的話,就像是把不斷發生一夜情的愛情騙子視為爛漫的情人一樣,是極為荒謬的。中國的證券市場需要的是真正的投資者。中國正處於工業化中期,經濟高速成長,大量企業崛起,證券市場日漸發達,廣大的投資者應該擯棄投機賭博的心態,樹立與證券市場一起成長的意識,形成價值投資意識。以深圳發展銀行和蘇寧電器為例,如果投資者做價值投資,與公司一起成長,持有收益可達二十多倍以上。()〔《證券分析》讀後感(轉)〕隨文贈言:【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農夫不會剝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長成種粒;單身漢不會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會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

『柒』 安信證券軟體里什麼地方可以看到股票的估值.是高估還是低估了

股票股價估值的問題,這個問題是很復雜的,\r\n我建議你去看看證券之父-----本傑明。格雷厄姆的《證券分析》,\r\n這部書就是教你怎麼對股票進行估值的,\r\n但事先聲明,要想弄懂這本書必須有一定的股票基礎,\r\n但它並不能准確地判斷股票的價值,\r\n它只能判斷是低估了,還是高估了,\r\n可謂是股票人士的\\「葵花寶典」。

『捌』 格雷厄姆證券分析中的認購權的價值演算法

我懷疑樓主沒有加括弧……
計算式應該是(64-50)/(5+1) 那個+1是因為又購入了一個新股,要把新股也除進去。
要是沒有明白的話在和我討論

『玖』 格雷厄姆的《證券分析》

格雷厄姆與費雪是巴菲特的兩位老師,這兩位一位側重於公司內在價值的研究,一位側重於尋找最優價值的股票,巴菲特是在結合兩人的基礎之上而進行投資的,另外格雷厄姆有華爾街之父的榮譽,可見其再金融業得地位不容小覷,但是國內知道巴菲特的比較多,而知道格雷厄姆的比較少。《證券分析》是一本很不錯的證券類的書,可以讀一下,網路文庫里就有,我前幾天剛下過!
巴菲特曾說,「我是百分之十五的費雪,百分之八十五的格雷厄姆。」格雷厄姆對巴菲特的影響如此之大並不令人驚奇。巴菲特起初是格雷厄姆論著的一個入迷的讀者,然後成為了他的學生、雇員和合作者,最後成了和他比肩而立的人。格雷厄姆磨煉了巴菲特,但如果認為巴菲特僅僅是格雷厄姆教育出來的奇才的話,顯然忽略了另外一個金融思想巨頭菲利普"費雪的影響。
巴菲特在讀了費雪《普通股和不普通的利潤》一書後,直接找到費雪。巴菲特回憶說:「當我見到他(費雪)時,他本人和他的思想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費雪很像格雷厄姆,沒有一點架子,優雅大度,是一個非凡的人物。」盡管格雷厄姆和費雪的投資方法相異,但巴菲特認為他們兩人「在投資世界裡是平行的。」

本傑明"格雷厄姆
格雷厄姆被認為是金融分析的開山鼻祖。之所以這樣稱呼,是因為「在他之前沒有金融分析這種職業,在他之後人們才開始這樣稱呼這種職業。」格雷厄姆有兩本著作最為知名。一本是和大衛"多德合著的《證券分析》,1934年出版。那時正是1929年股市大崩潰後不久,美國經濟正處於極度蕭條之中。大多數學者都在試圖解釋這一經濟現象,而格雷厄姆卻致力於幫助人們重建金融根基。另一本是《聰明的投資者》..1949年出版。
《證券分析》1934年第一次出版時,格雷厄姆和多德都已有十五年以上的投資經歷。他們花費了四年時間才完成了這本書。《證券分析》一書首次出版時,《紐約時報》記者的路易絲,里奇評論該書「相當成熟,細致入微,值得稱贊,是理論探討和實踐經驗兩者智慧的結晶。如果這種投資理念早點產生的話,投資者的思想會集中於證券本身而非證券市場」。
《證券分析》的精要之處在於:一個基於理性評估、精心選擇、投向分散的普通股組合即是一個正確的投資組合。格雷厄姆在書中幫助投資者循序漸進地理解他的投資理念及方法。格雷厄姆解決的第一個問題是統一和明確「投資」定義。在此之前,投資是一個多義詞。一些人把購買股票稱為投機,而把購買債券稱為投資;也有人認為購買安全性較高的證券如債券是投資,而購買股價低於凈現值的股票的行為是投機。格雷厄姆認為,意圖比外在表現更能確定購買證券是投資還是投機。借錢去買證券並希望快速掙錢的決策不管它買的是債券還是股票都是投機。
格雷厄姆提出了自己的定義,「投資是一種通過認真分析,有指望保本並能有一個滿意收益的行為。不滿足這些條件的行為就叫投機。」格雷厄姆主張進行分散投資以降低風險。他把「仔細分析」解釋為「基於成熟的原則和正確的邏輯對所得事實仔細研究並試圖作出結論。」格雷厄姆進一步把分析描述成三個步驟:描述、評判、選擇。
在描述階段,分析者收集所有突出的事實並把它們清晰地表達出來。在評判階段,分析者關心的是信息的質量,側重於分析所得信息是否客觀地反映了事實。在選擇階段,分析者判斷所考察的證券是否具有投資價值。
格雷厄姆認為,對於一個被視為投資的證券來說,其本金必須有某種程度的安全性,並有滿意的回報率。格雷厄姆解釋說,所謂安全並非是說絕對安全,而是指在合理的條件下投資應不致於虧本。格雷厄姆不認為一個非常反常或不可能的事件會使一個安全的債券拖欠。而滿意的回報不僅包括股息或利息收入而且包括價格增值。格雷厄姆特別提到「滿意」是一個主觀性的詞,投資回報可以是任何數量,不管有多低,只要投資者做得明智,並在投資的界限內。按照格雷厄姆的定義,一個運用正確的邏輯進行金融分析,並遵循本金安全和合理回報率的原則的人即是一個投資者而不是投機者。
格雷厄姆一生都被投資和投機問題所困擾。格雷厄姆晚年很傷心。因為在他看來,機構投資者所進行的活動顯然是投機性的。1973年一1974年紐約股市進入熊市後不久,格雷厄姆應邀參加一個由Donaldson, Lufkin &. Jenrette公司(譯注:華爾街排名第10位的投資銀行)所組織的基金管理人會議。當格雷厄姆在會議圓桌旁坐下後,對他的同行們所認可的東西深感震驚。「我不理解,」格雷厄姆說,「機構理財是如何從正確的投資退化到試圖在最短的時期里得到最可能高的收益這種激烈的競爭上去的。」
區分了投資與投機後,格雷厄姆的第二個貢獻是提出了普通股投資的數量分析方法。在《證券分析》之前,幾乎沒人利用數量方法來選擇股票。在1929年之前,上市公司主要是鐵路行業的公司,工業和公共事業公司股票只是全部上市股票中的一小部分。銀行和保險公司等投機者所鍾愛的股票都未上市。這些以鐵路公司為主的上市公司都有實際的資本價值支撐,大多以接近面值的價格交易,在格雷厄姆看來,都有投資價值。
格雷厄姆指出了三種導致股市暴跌的力量。第一,交易經紀行和投資機構對股票的操縱。每天,經紀人總是添油加醋地告訴客戶哪只股票開始「變動」以及一些令人興奮的股票信息。第二,銀行貸款購買股票的政策。20年代。銀行往往貸款給那些焦急等待華爾街最新熱點的投機者。銀行貸款用於購買證券的金額從1921年的1。億美元上升到1929年的85億美元。由於貸款是以股票市價來支撐的,當股市暴跌時,一切就像小孩用紙牌搭成的房子一樣全坍塌了。《證券法》頒布後,保護了個人投資者不受經紀人欺詐,靠保證金買證券的做法也比20年代大大減少了。但有一種因素是立法難以控制的,這就是格雷厄姆認為應對股市暴跌負責的第三種力量—過度的樂觀。
1929年的股市災難並非投機試圖偽裝成投資,而是投資趕時髦而成了投機。格雷厄姆指出,歷史性的樂觀是會蔓延的。投資者往往容易受過去的繁榮所鼓舞,因而憧憬著一個持續增長與繁榮的時代,應而逐漸失去了對股票價格的感覺。格雷厄姆認為,人們對股票所支付的價格根本沒考慮數學期望。在樂觀的市場上,股票可以值任何價格。在這種不理智的狀態下,投資與投機的界限也就樟糊了。
當人們感受到股市暴跌沖擊的時候,股票就被貼上投機的標簽。在大蕭條時期,普通股投資的概念簡直就是一個咒語。格雷厄姆指出,投資哲學因心理狀態的變化而變化。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人們對普通股的信心再次上升起來。格雷厄姆1949年至1951年寫《證券分析》的第三版時,認識到普通股已經成為投資者資產組合中的主要部分。
在1929年股市暴跌後的二十年裡,無數學者和投資分析家研究並推出了普通股投資的不同方法。格雷厄姆描述了三種方法:橫截面法、預期法以及安全空間法。
橫截面法相當於今天人們熟知的指數投資法。格雷厄姆認為,這種方法的實質是以廣泛分散的多元化投資替代了有選擇的投資。即一個投資者要買下道"瓊斯工業指數所包括的三十隻工業公司的等額股份,獲利也和這些被選公司一致。但格雷厄姆指出,並不能肯定華爾街會取得比這一指數更好的結果。
預期法可分解為短期投資法和成長股投資法兩種方法。短期投資法即是尋求最近期間(一般為六個月到一年內)內前景最好的公司。華爾街花費了很多精力預測公司的經營業績,包括銷售額、成本和收入等等公司預期能達到的指標。格雷厄姆認為,這種方法的缺點在於公司的銷售和收入經常變化,並且近期業績預期很容易貼現到股票價格上。但關鍵而又最基本的間題在於投資價值不在於一家公司這個月或下個月能掙多少,也不在於下個季度的銷售額,而在於公司長期內能給投資者多少回報。基於短期數據的決策經常是膚淺和短視的。由於華爾街重點強調變化與交易量,短期投資法因而成了主要方法。
成長股,簡而言之,就是銷售額和收入增長率高於行業平均水平的股票。格雷厄姆採用國民投資者公司的定義說明,處於成長期的公司即是收入從一個周期過渡到另一個周期的公司。按格雷厄姆解釋,採用成長股投資法的困難主要在於投資者判別成長型公司的能力以及確定現在的股票價格中已經包含了多少該公司增長潛力的貼現。每個公司都有一個所謂的利潤生命周期。在早期發展階段,公司的收入加速增長並開始實現利潤;在快速擴張階段,銷售收入繼續增長,經營利潤和稅後利潤陡然猛增;當公司進入成熟增長階段後,收入和利潤都開始下降;在最後階段,即衰退下降階段,收入下滑,經營利潤和稅後利潤也都明顯持續下降。格雷厄姆認為,採用成長股投資法的投資者面臨兩難問題。如果他們選擇了一家處於快速擴張期的公司,他們可能會發現該公司的成長是短暫的。因為該公司經受考驗的時間不長,公司的利潤可能會很快耗盡。另一方面,處於成熟增長期的公司也許處在一個成熟增長的後期,很快就會進入衰退下降階段。識別公司處在其生命周期的何種階段這一間題多年來一直困擾著金融分析者。
假定投資者已經准確地找到了一家處於增長階段的公司,那麼投資者應付多少錢去購買該公司的股票呢?顯然,如果大家都知道這家公司處於成長繁榮期,那麼它的股票價格就會上升到比較高的位置。但如何判斷目前的股票價格是否太高呢?答案很難確定。即使能精確確定,投資也會馬上面臨一個新的風險—公司增長可能會比預期要慢。如果發生這種情況,投資者支付價格的就太高了,隨後該公司股票價格也可能會馬上下跌。
格雷厄姆進一步指出,如果分析家對某公司的未來增長持樂觀態度,並進一步考慮將該公司股票添加到投資組合中去。那麼,有兩種買入技巧:一種是在整個股票市場低迷時買入;另一種是在整個股票市場並不低迷,但該公司股票市價低於其內在價值時買入。格雷厄姆認為,這兩種購買技巧都有一種體現於股票價格上的「安全空間。」
僅在市場低迷時買入證券會導致一些困難。首先,容易誘導投資者挖空心思去研究用於預測股票價格高低的模型或公式。這類投資者實際上成了預測市場走勢這種極不確定事件的人質。其次,當市場對股票公平估價時,投資者便難以從購買普通股中獲利。並且,在購買股票前等待市場進入低迷期以及購買後等待市場進入牛市的整個過程可能相當漫長而令人乏味,甚至到頭來空喜一場,一無所獲。
格雷厄姆建議投資者的精力最好用來判識單個證券是否被低沾而不要去理會整個市場的價格水平。格雷厄姆承認,為使這種策略有效,投資者需要掌握判識股票是否被低估的方法或技巧。在三十年代和四十年代,這種集中關注於購買被低估的證券而不管市場總體水平的想法是一種革新的思想。格雷厄姆著書立說的目的就是力圖描述這種策略。
格雷厄姆把正確投資的概念縮減為他稱之為「安全空間」的a言。也可以稱為收益的安全差額。這句a言試圖用單一的方法來統一所有的證券(股票和債券)的投資方法。例如,如果一個分析家在考察一家公司的經營歷史時發現,在過去五年裡,公司平均每年能獲得五倍於固定費用的收入。按格雷厄姆的理論,投資該公司債券的收益就有了一個安全的空間。格雷厄姆並不指望投資者去精確地確定公司未來的收入。他認為,只要收入和固定費用之間的差距足夠大,投資者在公司收入意外下降時就可以得到保護。
建立一個有關債券投資收益的安全空間概念並不難。真正的考驗在於格雷厄姆能否將其運用到普通股投資上。格雷厄姆認為,如果股票價格低於其內在價值,那麼投資普通股就存在收益的安全空間。顯然,實際應用這個概念時,需要掌握確定公司內在價值的技術。格雷厄姆關於內在價值的定義在《證券分析》一書中描述為「被事實所確定的價值。」這些事實包括公司的資產、收入、紅利以及任何未來確定的預期收益。格雷厄姆承認在決定公司內在價值中最重要的因素是公司未來收益的能力。簡單地來說,一個公司的內在價值可用公司的利潤乘以一個適當的資本化率因子來估計。這個因子或乘數受公司利潤的穩定性、資產、紅利政策和財務狀況等因素制約。
格雷厄姆認為,內在價值方法受分析家對公司未來經濟情況不精確的計算所限制。格雷厄姆擔心,分析家的結果可能被大量的潛在因素所輕易否定。由於銷售額、定價和費用均難以預測,使內在價值方法的應用更加復雜。但格雷厄姆並未因此而氣餒,他建議安全空間的概念可以在三個領域得到成功應用。首先,對於像債券和優先股這種具有穩定收益的證券很有效。其次,可用來作比較分析。最後,如果公司股票市價與其內在價值的差距足夠大,那麼,安全空間的概念就可以用來選擇股票。
格雷厄姆告誡讀者,必須意識到內在價值是一個難懂的概念,它區別於市場價格。起初,內在價值被認為等同於公司總資產減去負債,即凈資產值。這種看法導致人們認為內在價值是可以確定的。然而,分析家們逐漸認識到公司的內在價值不僅是凈資產價值,而且還包括這些資產所能產生的利潤。格雷厄姆認為,沒有必要確定公司內在價值的精確值,只需估算一個大致范圍。為了確定安全空間,分析者只需簡單地估計一個比市價明顯高或明顯低的大概值。
格雷厄姆指出,金融分析並非一門精確的科學。對某些數量因素,包括資產負債狀況、損益狀況和紅利等可以進行仔細分析。但質量因素則難以分析,但這些不易分析的質量因素恰恰是分析公司內在價值的必要成份。人們通常提到的兩種不易分析的質量因素為「管理能力」和「公司性質」。
格雷厄姆對把分析重點放在質量因素上深感不安。格雷厄姆認為,管理觀念及公司性質不易測量,對難以測量的因素強行測量很可能導致較大的測量及內在價值估算誤差和失真。格雷厄姆並不否認質量因素的重要性。但他認為,當投資者過份強調這些難以捉摸的因素時,潛在的失望也就會相應增加。對質量因素的樂觀情緒經常反映為一個較高的市盈率。格雷厄姆的經厲使他相信,如果投資者的注意力從有形資產轉向諸如管理能力和公司業務性質這類無形資產的話,他們將傾向於購買潛在風險較高的證券。
格雷厄姆強調,投資者必須搞清楚自己的理論根據。如果你買資產,那麼其下跌的下限是這些資產的流動清算價值。格雷厄姆認為,在計劃完成之前沒有人能夠保證樂觀的增長。如果一家公司被認為富有吸引力、擁有出色的管理、預計未來有較高的收益。「於是他們(投資者)會爭先恐後地購買這只股票,這樣他們就會開出高價,市盈率也隨之上升。當越來越多的投資者熱愛這家公司時,該公司的股票價格就會逐漸背離其基本價值,從而創造了一個不斷擴大的美麗氣泡,直到它最終破裂為止。」
格雷厄姆認為、如果公司內在價值中最大的一部分取決於管理質量、業務性質以及樂觀的增長計劃的話,則投資該公司就沒有安全空間。相反,如果公司內在價值的較大部分是由可測量的數量因素支撐的,則投資者的下跌空間就會有一個下限。固定資產、紅利、當前及歷史利潤均可測量,這些因素都能用數字表示,因而他們可成為內在價值實際估算時的推斷基礎。
格雷厄姆認為、記憶力好是他的一項負擔。正是一生中兩次損失重大的記憶導致他強調下跌保護而不是上升潛力的投資方法。格雷厄姆常提及兩個投資原則。第一條原則是不要失敗,第二條原則是不要忘記第一條原則。這種「不要失敗」的哲學使格雷厄姆同時堅持安全空間的兩種選股方法。第一種方法是以不超過公司凈資產三分之二的價格購買股票,第二種方法是購買市盈率低的股票。以不超過凈資產三分之二的價格購買股票既符合格雷厄姆對現實的感覺,又滿足了他對某種數學期望值的需要。如果股票價格低於每股凈資產值,格雷厄姆認為投資該股票就存在收益的安全空間。格雷厄姆認為這是一種錯不了的投資方法。他又著重強調這個結論是基於一組股票而不是基於單只股票。這種股票在熊市的底部非常普遍,在牛市期間則很稀少。
等到市場進入調整期才去投資的認識可能是不合理的。於是格雷厄姆著手設計第二種購買股票的方法。他集中於那些價格正在下跌、市盈率低的股票。格雷厄姆在其整個投資生涯中對這種方法做了幾次修訂。直到他去世前不久,還在和西德尼"科特一起修訂《證券分析》的第五版。格雷厄姆分析了十年中市盈率低、股價只有前期最高價一半的股票的財務結果,發現其理論得到滿意的印證。
格雷厄姆認為,以不超過凈資產價值三分之二的價格購買股票或購買市盈率低的股票的投資方法可以經常應用。但格雷厄姆基於這些方法所選的股票都很不適合市場當時的口味。某些宏觀和微觀因素導致市場對這些股票的定價低於其價值。格雷厄姆強烈地感到這些股票的價格「低得不公平」,是極富吸引力的購買對象。
格雷厄姆的信念來源於某些假定。首先,他認為市場經常給股票錯誤定價,這些錯誤定價經常來源於人們恐懼或貪夢的情緒。在高度樂觀時,貪婪促使股票價格高過其內在價值,從而形成一個過高估價的市場。在過度悲觀時,恐懼又導致股票價格低於其內在價值,從而形成一個低估的市場。第二個假定基於「向平均值調整」的統計現象。盡管格雷厄姆沒有使用這一個術語,但他曾引用過霍勒斯的話,「現在下跌的股票多數都會上升,現在上升的股票多數都會下降。」不管如何表達,格雷厄姆都認為投資者可以在一個缺乏效率的市場中,利用市場力量的調整來獲利。

菲利普"費雪
在格雷厄姆撰寫《證券分析》一書時,菲利普"費雪剛剛開始涉足投資顧問領域。費雪從斯坦福大學工商管理學院畢業後,在舊金山市盎格魯"倫敦一巴黎國民銀行任分析家。不到兩年,便坐上了銀行統計部門的第一把交椅。費雪正是從這個位置目睹了1929年的股市暴跌。費雪後來跳槽到當地的一家經紀行,工作了一段時間後,便決定開辦自己的投資顧間公司。1931年3月1日,費雪的公司開始招攬顧客。30年代初期,正值股市和經濟蕭條之際,在這個時候開設投資顧問公司似乎不太明智。然而,費雪驚奇的發現他具有兩個有利條件。首先,在股市猛跌後還有錢的投資者,可能對他現在的經紀人不滿意。其次,大蕭條中,商人大都有足夠的時間坐下來和費雪交談。在斯坦福念書的時候,有一門商業課要求學生和教授定期去訪問舊金山地區的公司。教授和公司經理們進行一系列有關他們公司的討論。在開車回斯坦福的途中,費雪和他的教授就他們所訪問的公司和經理們談個沒完。費雪回憶說:「每周的這個時間都進行這種訓練。」正是這些經歷使他相信可以通過下列方式獲得超額利潤:(1)對獲利能力在平均潛力以上的公司投資;(2)和最有能力的管理者合作。為了分離出這些特別的公司,費雪開發了一個通過公司特徵和管理特徵評價公司的「點系統」。
最吸引費雪的公司特徵是公司的銷售額和利潤增長能力一直高於行業平均水平。費雪認為符合這一特徵的公司應該擁有「市場潛力大、並且至少在幾年裡可以使銷售額大幅增長的產品或服務。」費雪不太看重公司一兩年內的銷售額年度增長率,而是從多年的經營狀況來判別公司的成功。他意識到商業周期的變化對銷售額和利潤有實際的影響。費雪看好那些長期以來增長率一直高出平均水平的公司。按照費雪的說法,增長率預期能達到高於平均水平的公司有兩種類型,一種是「走運和有能力的」公司,另一種為「因有能力而走運」的公司。
費雪舉例說,美州鋁業公司是一家「走運和有能力」的公司的例子。說該公司能幹是因為公司的開辦人極有能力。美州鋁業公司的管理者預料到了他們產品的商業價值,於是積極擴大鋁的生產能力、增加銷售額。該公司也很「走運」。因為超出管理者直接控制之外的事情對公司及其市場產生了積極的影響。航空運輸的快速發展極大地增加了鋁的銷售量。由於航空工業的發展,使該公司獲得了遠遠超出管理者所預計的利潤。
費雪認為,杜邦是一家「由於能幹而走運」的公司。如果杜邦停留在生產最初的產品—炸葯粉末,那麼杜邦公司就只能算一個典型的礦業公司了。但由於杜邦公司的管理者吸取了生產火葯的經驗和教訓,於是能不斷開發和生產新產品,比如尼龍、玻璃紙和紐賽特(2一甲基丙烯酸)等等。這些產品形成了新的市場,為杜邦公司帶來了數十億美元的銷售收入。
費雪指出,公司努力做好研究和開發,可以使公司的銷售增長高於平均水平。如果沒有開展研究與開發,美州鋁業公司和杜邦公司顯然不會獲得長期成功。即使是非技術性的公司也需要認真做好研究開發,以便生產出更好的產品和提供更有效率的服務。

巴菲特引用了凱恩斯的話來解釋他的困境:「困難不在於產生新觀念而在於背離老觀念。」巴菲特承認,格雷厄姆教給他的投資哲學及方法對他太有價值了,反而推遲了他的進化。甚至在今天,巴菲特繼續信奉格雷厄姆的基本觀點--一安全空間。「即使在讀到這個理論的四十二年後,我仍然認為安全空間這四個字是正確的。」巴非特從格雷厄姆那兒學到的最有價值的思想是:當公司股票的市場價值明顯低於其內在價值時,購買這類股票就是成功的投資。1984年,巴菲特在哥倫比亞大學紀念《證券分析》一書出版十五周年的集會上發表演講時指出,有相當一部分成功的投資者承認他們共同的投資知識來源於本"格雷厄姆。格雷厄姆提出了安全空間的概念和理論,而格雷厄姆的每一個信奉者在具體應用他的理論時,都發展了一套不同的一方法來確定公司的內在價值。但共同的主旨都是尋找公司股票的內在價值與市場價格之間的差異。對巴菲特最近的投資感到迷惑的人沒有把理論和方法區分開。巴菲特確實信奉格雷厄姆的安全空間理論,但他已經摒棄了格雷厄姆的投資分析方法。按照巴菲特的說法,直接應用格雷厄姆的方法易於賺錢的黃金時期是1973年一1974年。
從費雪那裡,巴非特認識到公司的業務類型、管理能力對公司價值起很大作用。因此,公司管理人員的特性也需要好好研究。費雪建議,為了全面了解一家公司,投資者必須調查公司的方方面面以及它的竟爭對手。從費雪那裡,巴菲特深知「閑話」的價值。經過多年努力,巴菲特創立了,一個廣泛的接觸網路。藉助這個網路,巴菲特能夠對各種不同類型的公司進行評價。
最後,費雪教導巴菲特不要過份強調多元化。費雪認為,投資者被多元化誤導了,他們相信把錢放在幾個籃子里能降低風險。但購買太多股票的害處是不可能去觀察所有籃子中的所有雞蛋。投資者得冒花太少精力在他們熟悉的公司上而花太多精力在他們陌生的公司.上的風險。按費雪的說法,買入大量對其業務不甚了解的公司的股票所承受的風險要比投資了解深刻的有限多元化更大。
除了成為巴菲特思維框架的安全空間理論外,格雷厄姆還幫助巴菲特認識到了跟蹤股市波動的愚蠢性。格雷厄姆曾教導巴菲特說,股票既有投資特徵也有投機特徵。安全空間有助於解釋股票的投資特徵。股票的投機特徵是人們恐懼和貪婪的結果。這些存在於大多數投資者中的情緒往往導致股價過份偏離股票的內在價值。如果能絕緣於股市的情緒旋風之外,就有機會利用那些基於感情而不基於邏輯分析的投資者的非理性行為。巴菲特從格雷厄姆那裡學會了如何獨立思考。如果你基於正確的判斷得出了一個合乎邏輯的結論,那麼,不要僅僅因為別人不同意而輕易放棄。「別人不同意你,並不能說明你對或錯,」格雷厄姆寫道,「你之所以正確,是因為你的數據和推理正確。」
————資料來源於網路和自我學習!一名名國際金融專業學生!

『拾』 股票怎麼用現金流量貼現法計算估值

現金流貼現估值模型 DCF( Discounted cash flow]DCF屬於絕對估值法,是將一項資產在未來所能產生的自由現金流(通常要預測15-30年)根據合理的折現率(WACC)折現,得到該項資產在目前的價值。
如果該折現後的價值高於資產當前價格,則有利可圖,可以買入,如果低於當前價格,則說明當前價格高估,需迴避或賣出。DCF是理論上無可挑剔的估值模型,尤其適用於那些現金流可預測度較高的行業,如公用事業、電信等,但對於現金流波動頻繁、不穩定的行業如科技行業,DCF估值的准確性和可信度就會降低。在現實應用中,由於對未來十幾年現金流做准確預測難度極大,DCF較少單獨作為唯一的估值方法來給股票定價,更為簡單的相對估值法如市盈率使用頻率更高。通常DCF被視為最保守的估值方法,其估值結果會作為目標價的底線。對於投資者,不論最終以那個估值標准來給股票定價,做一套DCF模型都會有助於對所投資公司的長期發展形成一個量化的把握。

(一)現金流
這是對公司未來現金流的預測。需要注意的是,預測公司未來現金流量需要對公司所處行業、技術、產品、戰略、管理和外部資源等各個方面的問題進行深入了解和分析,並加以個人理解和判斷。確定凈現金流值的關鍵是要確定銷售收入預測和成本預測。銷售收入的預測,橫向上應參考行業內的實際狀況,同時要考慮企業在行業內所處位置,對比競爭對手,結合企業自身狀況;縱向上要參考企業的歷史銷售情況,盡可能減少預測的不確定因素。成本的預測可參考行業內狀況,結合企業自身歷史情況,對企業的成本支出進行合理預測。
(二)折現率
資金是有時間價值的,比如來自銀行的貸款需要6%的貸款利率,時間卻比較短,而來自一般風險投資基金的資金回報率則可能高達40% , 時間卻可能比較長。在應用過程中,如果是風險較小的傳統類企業,通常應採用社會折現率(全社會平均收益率),社會折現率各國不等,一般為公債利率與平均風險利率之和,目前我國可以採用 10%的比率。如果是那種高風險、高收益的企業,折現率通常較高,在對中小型高科技企業評估時常選30%的比率。
(三)企業增長率
一般來說,在假設企業持續、穩定經營的前提下,增長率的預測應以行業增長率的預測為基礎,在此基礎上結合企業自身情況適度增加或減少。在實際應用中,一些較為保守的估計也會將增長率取為0。需要注意的一點是,對增長率的估計必須在一個合理的范圍內,因為任何一個企業都不可能永遠以高於其周圍經濟環境增長的速度增長下去。
(四)存續期
評估的基準時段,或者稱為企業的增長生命周期,這是進行企業價值評估的前提,通常情況下採用5年為一個基準時段,當然也會根據企業經營的實際狀況延長或縮短,關鍵是時段的選定應充分反映企業的成長性,體現企業未來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