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行情解析 » 海爾股票案例分析
擴展閱讀
中國平安股票5年走勢 2025-07-17 06:04:51
股票交易佣 2025-07-17 04:48:55

海爾股票案例分析

發布時間: 2021-07-07 23:34:09

⑴ 麻煩對青島海爾最近的股票進行K線技術分析

空頭排列,下行趨勢明顯;
暫沒有明顯築底跡象,保持觀望。

⑵ 海爾創新管理案例分析先關資料

CEO,主演的鐵石心腸。

英文名稱:CEO

導演:名稱:CEO(吳天明吳田明)

>主演:(石涼施亮)(理宗華宗華立)(馬躍馬躍)(涓子子娟)(最大塞耶)(帕特里克·波調查帕特里克Bauchau)

發布2002年

向海爾集團首席執行官張瑞敏為創作原型的電影,是不是最終憑借自我的精神,以描述中國民族工業的外國資本,面臨的挑戰和立場 - 依賴於世界的工業企業戰爭為背景,立於不敗之地,講述一群優秀的兒子和女兒的中國民族的故事,和他們擁抱振興的國家行業的野心,像17年之久的一天已經打了一個債務100萬元瀕臨倒閉的集體小廠到全球銷售額為60.2億元人民幣的大型跨國公司的輝煌經歷。
希望通過

⑶ 海爾成功的案例

這個還挺多的,像是我們小時候作文常用案例,海爾CEO張瑞敏帶頭砸劣質冰箱,還有我們的童年回憶《海爾兄弟》,再比如近幾年微博營銷帶起的一波風潮都是比較好的經典案例。

⑷ 海爾案例分析

中國的海爾一直都被奉為是市場營銷成功的經典,但從現在來看,它的一切擴張手段都似乎是在戰術上的,其產品的定位始終瞄準的是大眾市場,這在世界營銷專家看來還是缺乏戰略眼光。如今的海爾甚至已經開拓出了海爾葯業,海爾住宅設施。站在戰略的高度,一個品牌的戰線不宜拉得過長,不宜過分多樣化,因為這樣會減弱整個品牌的影響力,而且會使整個品牌缺乏焦點市場。海爾是個大品牌,雖然看起來很熱鬧,品牌延伸的領域很寬廣,可這樣做一定要十分小心,一旦其中的某個產品出了問題,對整個品牌的影響將是十分巨大的。

海爾的這些策略接近於三星,在低、中、高檔市場都有所涉及。而SONY就不一樣,它從一開始就被定位於影音領域的高端市場,只專注於一個目標市場就使得SONY能夠游刃有餘並且利潤不菲。因此,在企業進行市場開發之前就應該為自己定位,且這種定位決不是低檔次的市場。

市場定位之後,企業將面臨國家化的競爭和與國際知名品牌搶灘市場。對此,科特勒提出,今天,全球的商業環境主要呈現出兩種形態:一些國家正在逐步由以往的市場保護轉向對外開放,像中國、墨西哥、智利和歐盟國家都是這樣。在這些國家中,企業所要面對的挑戰就是迎戰那些正在進入其市場的、強大的全球性品牌,保住他們原來就備受保護的品牌。對這些本土企業而言,最為重要的戰略問題是,抵制住來自品質優良且資金雄厚的全球品牌的強大壓力,留住現有的客戶並爭取更多的客戶份額。對本土企業的最大挑戰是要成為營銷一流的公司,並致力於為其客戶創造更多的價值,而不是僅僅充當跨國公司在本國的左右臂。必須為提高你客戶的忠誠度而戰,但要選擇擁有最高價值的武器。因為只有「最高價值」才是消費市場及商業市場的客戶最關心的事情。

科特勒認為在上述商業環境下實現此目的有五種重要戰略。1.為了阻擊國際品牌搶灘本國市場,維持自己在本土市場的主導地位,國內企業必須走出國門,建立全球品牌。因為,在開放的市場經濟中,如果企業不能在本國之外加強自己的力量,就難以保持在國內市場的強勢。海爾就是通過建設全球品牌而保持在國內的競爭優勢的極好例子。2.集中精力在你所選擇的最佳目標市場上。通過品牌擴張,企業並不能贏得國內為數眾多的市場,因為那些國際競爭者在你所想進入的市場中,其產品勢力太強大了。所以,企業要把精力集中在自己最具有盈利和增長潛力的市場上。3.加強分銷網路和市場後勤系統。這應該是本土企業的傳統優勢所在,因為外來競爭者在這方面的工作不得不從零開始做起。所以,企業要和經銷商分享利潤,並加強對經銷商的服務,不要對他們任意妄為,以致把經銷商趕向你的競爭對手。4.為了形成更強大的客戶價值觀念,要捨得在消費者研究方面投資。記住:品牌,品牌,還是品牌!5.不要把特級市場拱手讓給跨國公司。要投資創新,否則,就得忍受商品競爭及價格戰的磨難。

⑸ 海爾三次成為哈佛案例,這三個案例分別是什麼

海爾為哈佛,為世界廣大管理者提供的不僅僅是借鑒報告,更是一個從中國走向世界舞台的解決方案。1998年,《海爾:激活休克魚》案例正式寫入哈佛商學院案例庫,使得張瑞敏也成為第一位登上哈佛講壇的中國企業家。 2015年,哈佛商學院又做了一個與海爾有關的案例:《海爾:與用戶零距離》,此次是最新案例《海爾:一家孵化創客的中國巨頭企業》

⑹ 關於海爾集團成功的案例分析

CEO張瑞敏指出,海爾電子商務的實施有賴於「一名兩網」的優勢:名牌就是名牌,品牌知名度和客戶忠誠度是海爾的顯著優勢「兩網」是指海爾的銷售網路和支付網路。海爾在全球的銷售、分銷、服務網路和支付網路遍布世界各地,我們不相信電子商務會毫無基礎地獲得成功,因為沒有業務流程再造,沒有內聯網和外聯網應用,沒有企業信息應用系統,電子商務平台與空中樓閣無異。

1、首先,在產業方向轉移方面,海爾實現了網路管理、網路營銷、網路服務和網路采購。依託海爾的品牌影響力和現有的市場分布和服務網路,為電子商務的轉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在管理層轉移方面,傳統企業的金字塔管理體制已不能適應市場發展的需要。因此,在管理機制上顛覆了金字塔,建立了以市場為目標的新流程。

2、企業的主要目標已經從過去的利潤最大化轉向以客戶為中心、以市場為導向。在企業內部,每個人都應該對市場負責,而不是對上級負責。海爾集團還設立了物流、商流、資金流三流推廣總部。物流作為第三利潤來源,直接向國際公司采購,降低了成本,提高了產品的競爭力。業務流通過整合資源降低成本、提高效率,而資金流則保證了資金的順暢流動。

3、海爾有比較完整的營銷體系。有40多個電話服務中心,1萬多個銷售網點,甚至延伸到6萬多個村莊。這就是為什麼有些網站對下單地點有限制,海爾能夠在全國范圍內送貨。

4、海爾電子商務平台建設

海爾是國內大型企業中第一家進入電子商務業務的企業,並率先推出電子商務商務平台。我們不想炒作概念和主題,而是要進入一體化的世界經濟。因此,海爾投資1億多元建立了自己的it支撐平台,服務電子商務。

5、展望

海爾電子商務平台將發展成為一個公共平台,不僅可以銷售海爾的產品,還可以銷售其他種類的產品;不僅可以滿足海爾自身的采購需求,還可以為第三方采購和分銷提供服務。

6、我們將以「一個名字,兩個網路」為基礎,與用戶保持零距離,快速滿足用戶的個性化需求

互聯網時代是信息爆炸的時代,海爾需要利用信息來發展。通過這個網站,海爾可以收集到大量用戶的信息和反饋。這些用戶對海爾的信任和忠誠是海爾最大的財富。

⑺ 海爾案例總結

海爾即時激勵的方式多樣即時激勵是海爾激勵員工的主要方式。包括物質和精神激勵兩種形式。
物質形式
在質量管理上利用質量責任價值券,對生產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隨時撕券予以獎罰。
精神激勵
以員工名字命名的小發明(
「魏小娥邊角料收集箱」);
設立榮譽獎(為管理幹部設置海爾金、銀、銅獎;為工人設置海爾希望獎、合理化建議獎)。海爾通過即時激勵營造出尊重人才的整體氛圍,使得員工的個人價值在此能夠得到實現,廣大員工找到了自己的精神家園,最終贏得員工的忠誠。
通過即時激勵擺明是非態度:張瑞敏砸冰箱砸出質量文化背景:
1985年,一位用戶來信反映,近期工廠生產的冰箱有質量問題,張瑞敏突擊檢查了倉庫,發現有76台冰箱不合格。當時有兩種意見:一是作為福利處理給本廠有貢獻的員工;二是作為公關武器,處理給經常來檢查的工商、稅務、電力或自來水公司的人,讓他們能夠少難為他們一點。
張瑞敏做出了一個有悖常理的決定:開一個現場會,把76台冰箱全部砸掉!
張瑞敏當時要求所有的人都來參觀,然後要求誰做的這個冰箱,誰自己把它砸掉。許多老工人都流淚了,因為那個時候,工廠都開不出工資。
目的:

如果便宜處理給你們,就等於告訴大家,可以生產這種帶缺陷的冰箱,今天是76台,
明天是760台,後天是7600台…,砸冰箱就是要告訴海爾人,我們提倡什麼?反對什麼?」
結果:
對「製造不合格冰箱」這種行為的處罰就是親手把冰箱砸掉!通過這種負激勵使海爾獲得了對質量原則和用戶原則的堅守!最終造就了海爾今天的成功!

⑻ 海爾案例分析

1簡述海爾配送作業流程?
海爾建立了2個現代智能化的國際化中心立體倉庫及自動化物流中心,該物流中心以用戶的定單信息為核心,通過對物流信息管理手段的實施,對庫存進行有效控制,實現JIT按單配送模式,徹底消除資源浪費。海爾的倉庫不再是儲存物資的水庫,而是一條流動的河,河中流動的是按單采購來生產必須的物資,也就是按定單來進行采購、製造等活動。古代商人有句話叫「貨不停留利自生」,海爾物流就是通過「零停留」的物流運轉從根本上消除了呆滯物資和庫存。兩個物流中心在硬體上成功的集成國際領先水平的穿梭車、堆垛機、LGV等先進技術,實現了激光導引、無線掃描、語言監控等技術,使其呈現「兩高兩零」的特點:高速、高效、零庫存、零流動資金貸款。物流中心通過信息化加快了物品流動速度,目前物流中心貨區面積7200平方米,但它的吞吐量卻相當於普通平面倉庫的30萬平方米,同樣的工作,海爾物流中心只有10個叉車司機,而一般倉庫完成這樣的工作量至少需要上百人,這樣既提高了經濟效益,又提高了社會效益。而且海爾物流整合以來,倉庫面積減少90%,庫存資金減少77%,不但節約了物流費用,而且也大大節約了社會流動資金。

2簡述海爾配送成本構成有哪些?
海爾物流的配送是集貨、分揀、配載、包裝、組配及加工等一系列活動的集合。它包括:流通加工費用, 配裝費用, 分揀費用, 營運間接費用, 車輛費用等費用

3海爾如何降低配送成本?
企業內部的庫存管理將實施JIT管理,增加批次減少批量,以庫存速度替代庫存水平。在進行ABC分類分析的基礎上,成品將實施配送需求計劃(DRP),並利用先進的資源管理系統實施企業內外部物資的統一配送戰略,倉儲配送事業部承擔降低庫存成本並對製造系統進行物流保障。
集團將對企業內部的運輸資源進行整合重組,按照物流一體化的策略構建運輸事業部,統一協調控制運輸業務。
海爾物流改革,依託基礎資源,邀請專業物流公司協助確定企業物流系統設計方案,成立專家物流委員會,借力發展。

⑼ 關於海爾成功的一個案例大約500字

海爾集團是世界白色家電第一品牌,1984年創立於中國青島,現任董事局主席,首席執行官張瑞敏是海爾主要創始人。截止到2009年,海爾集團在全球建立了29個製造基地,8個綜合研發中心,19個海外貿易中心,全球員工超過六萬人。2009年海爾集團全球營業額實現1243億元,品牌價值812億元,自2002年以來連續8年蟬聯中國最有價值品牌。
經濟全球化和網路經濟時代的到來,為企業發展帶來了機遇的同時也帶來了挑戰,企業如何發展,是一個嶄新而迫切的問題。為了對應於這種新趨勢,抓住這一難得的機遇,海爾從1999年開始進軍電子商務。 因為國際化是海爾一個重要發展戰略,而電子商務是全球經濟一體化的產物,所以要想實現國際化就必須要進入電子商務行業,而且要進去就得做好,沒有回頭路。 另外張瑞敏認為企業如果在網上沒有拓展,傳統業務與網路掛不上鉤,在網路經濟時代就沒有生存權。 在由網路搭建的全球市場競爭平台上,企業的優劣勢被無情的放大,因為新經濟時代下,企業就是在高速公路上行駛的車輛,車況好的車,能夠在信息高速公路上發揮優勢,而破舊的車,即使在高速公路上,也只有被遠遠拋在後面的結局。 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張瑞敏說出了:「以後企業,要麼上網,要麼死亡」。這句話,也為其他企業敲響了警鍾。為了不在網路時代被無情拋棄。海爾做出了很大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