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股票市場分析按照分析角度可以分為哪兩類
技術分析也就是圖表分析法和基本面分析。人們喜歡聽的,也能講的津津有味的就是基本面分析法,實際沒啥用,技術分析法能解決一切問題,只是很多會涉及到違規不好說不便說,炒股沒有捷徑還是從頭學起比較好
❷ 我國股票市場的現狀
我國股票市場發展現狀分析及相關建議經過近 20 年的發展,我國股票市場已形成了與我國經濟發展相適應的特色道路,規模不斷擴大,上市公司數量不斷增加,投資者積極性不斷提高,制度性建設日趨完善。但股票市場在諸多方面的不完善性仍較為明顯。 2007 年股票市場看似迎來了發展契機,股權分置改革初具效力,但 2008 年隨後進入蟄伏期,股市發展陷入困境。一、當前我國股票市場發展現狀分析(一)股市功能導向存在誤差,股市和宏觀經濟之間缺乏聯系1 、投資能力較弱,存在投機行為過度現象目前股票市場參與者在進行投資時,往往不會考慮長期價值投資,市場上短線投資行為較普遍,主要體現在股票換手率較高,與西方國家相比, 2004 — 2007 年我國股票換手率普遍高出 5 — 10 倍。投機行為盛行往往是股市出現動盪的直接原因之一,滬深股指從 2003 年開始反復漲停,上證指數在 2007 年創下了歷史最高的 6124.04 點,隨即開始下行,一度跌至近期最低點 1664.93 點。至 2008 年 12 月,上證指數較長時期在 2000 點左右徘徊。股市參與者對股市的預期和上市公司是否盈利不存在直接關系,而是主要看參與者在消息市中的信息捕捉能力。2 、融資者融資能力不強,融資手段不多相比而言,國內股市融資能力普遍不強。據統計,僅 2005 年我國 69 家境外上市公司籌資額就達 206.5 億美元,為滬深兩市 2003 年、 2004 年首發募資總額 800 多億元人民幣的約 2 倍。 2007 年 11 月以來,國內上市公司融資水平更是急劇下降。從 2008 年新股發行情況來看,新股從價格到數量都沒有達到預期籌資的目的,甚至從 2008 年下半年起,新股發行變得較為困難。而且,我國上市公司融資手段不多,除了從銀行貸款和直接獲取發行資格而獲得直接融資以外,沒有更多其他的融資手段,這進一步加劇了融資能力的弱化。3 、資源配置功能低效,股市和宏觀經濟缺乏必要的聯系由於股權結構形式單一並缺乏流動性、上市公司產業分布不盡合理等因素,導致股市資源配置功能低效。同時,二級市場交易量和規模起伏過大,突出表現在一些 ST 股票雖然經營業績不盡如人意,但市盈率卻非常高,甚至達到 60 — 100 倍。從發達國家經驗來看,股市與宏觀經濟的發展存在正相關關系,但我國股市宏觀經濟晴雨表的功能卻未能充分體現,股票市場的資源被各種人為和非人為的因素消耗殆盡,股市和宏觀實體經濟出現了脫節現象。4 、股市功能缺乏財富效應,居民財產轉移渠道存在風險雖然2007 年我國股市出現了空前的繁榮局面,但也未能解決股市總體回報率較低的趨勢。 2008 年以來,股票市場持續低迷更是造成居民財富較大幅度縮水。黨的十七大指出,要增加廣大人民群眾的財產性收入,這固然鼓勵了居民積極參與股市的發展,但目前股市缺乏使居民財富增值的持久能力。(二)股市結構存在缺陷,股市持續發展缺乏必要的支持1、「政策市」阻礙了股市發展的有效性目前股市的結構性缺陷主要表現為股市的發展目標需要隨政府的發展思路而不斷變化。這種反復波動的狀況不僅不符合市場發展規律,還會打擊股市參與者的積極性,往往會造成兩種後果,一是股市發展出現過度繁榮,進而產生大量的股市泡沫,一旦這種泡沫被擠壓,股市便會迅速萎縮;二是股市發展持續低迷時,股市價值被低估,對投資者吸引力降低,股市將在很長的時期內難以走上正常的發展軌道。2、「企業圈錢」行為未得到有效控制,私利行為妨害了股市的公正性上市公司通過包裝、公關實現上市,是目前股市結構中存在的最大痼疾。由於地方政府的利益,上市公司成為一方政府獲得稅收利益的主要保證,這一點對欠發達地區來說尤為重要。以這種標准上市的公司普遍存在質量不高等問題,上市不以盈利多少為准繩,而是以利益為出發點,企業圈錢行為嚴重,各種虛假行為、不誠信行為成為股票市場的主要公害,而且我國沒有對這些行為進行嚴厲的制裁。近年來,企業圈錢行為被屢屢曝光,從上世紀 90 年代的銀廣夏、瓊民源事件到最近的國美事件,企業利用上市之便謀取私利的行為一直未得到有效遏制。3 、機構投資者坐莊行為加劇了股市的混亂局面國外經驗表明,對機構投資者進行有效管理會減少股市的震盪。而我國由於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漏洞,機構投資者常常利用資金優勢對股市進行操縱。以基金公司為代表的機構投資者迅速培育和壯大,股市投資資金已轉變為以機構投資者為主,機構的投資動向直接引導著市場走勢。由於我國目前價值欠缺的基本模式沒有得到有效改善,機構投資者奉行的以(本欄目策劃、編輯:曹敏)價值來定盈利的思想難以行得通。因此,機構投資者往往會採取操縱信息、操縱交易等手段來獲取高額回報,更有甚者,還會與企業相互串通,通過獲得內幕消息共同汲取散戶的經濟利益。(三)股市內部環境惡化,制度缺失現象嚴重我國股票市場內部環境主要存在以下問題:一是建設目標導向存在誤區,造成股票市場環境惡化。追溯到股市初期的建立過程,可以發現我國成立股票市場是為解決國有企業體制改革的一種權宜之計,這種定位造成股市發展要服務於國有企業改革。因此,那些質量不高的上市公司成為了股市主體,為了扶持這些國有企業,股市的投資功能和融資功能均受到了嚴重損害。二是股權分置造成股市參與者利益嚴重不均衡,股市長期偏離正常價值。由於存在流通股東和非流通股東,股市參與者的風險和收益存在嚴重不對等的局面,集中表現在同股不同利現象。同時由於流通股所佔比例過大,影響股票價格的真實性。雖然 2005 年已經開始進行了股權分置改革,但目前來看,大小非的減持力度和價值定位都未能達到預想的結果,同時,減持過程中也存在著損害公眾投資者利益的現象。三是退市制度不健全,風險制度欠缺,股市環境難於凈化。業績較差的上市公司實現退市有利於凈化股票市場的環境,但我國目前還難以實現這一目標,主要原因在於沒有相應的退市制度作為企業可以退市的依據。從我國退市制度的現狀來看,退市標准和程序在《公司法》、《證券法》、退市辦法、上市規則中都有所規定,但存在不科學、不統一、相互矛盾等問題。同時,我國股市風險制度不完善,缺乏應有的風險防範措施。從我國股市設計的總體思路來看,風險制度被忽視是其中的主要問題,體現在風險防範措施較為缺乏、應對緊急事件的能力不足等方面。(四)外部環境治理效率低下,股市持續健康發展難以得到保障我國股市外部環境效率低下主要表現在:一是法律制度體系建設滯後,執行力度有待提高。即使我國一直以來大力改革了很多的法律制度來保護股票市場發展,但總體來看,實施的時機仍較為滯後,而且沒有實施配套措施,效果並不明顯。二是信用制度尚未健全,參與者利益受侵害現象嚴重。近兩年中小股東的利益一再被提及,主要是中小股東權利無法得到保障,大股東總是利用自身的資金和信息優勢來謀取暴利。由於我國沒有建立真正有效的企業信用等級和監管實施辦法,因此,為大股東利用自身優勢來侵害中小股東利益提供了可乘之機。三是行政干預過多,股市難以形成自我發展、自我完善機制。股市建立以來,我國政府反復救市、不停托市,都為股票市場的自我發展和自我調節起到了嚴重的阻礙作用。政府這種行為一方面降低了政府公信力,另一方面使市場喪失了優勝劣汰的自我發展、自我調節功能。二、改善我國股票市場現狀的相關建議(一)進一步完善股市投融資功能,強化收入分配功能,實現資源合理配置完善投融資功能應進一步提高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優先安排有優質資源的企業上市。為使市場回歸到應有的穩定狀態,應適當召回部分在海外運作較為出色的公司,帶動投資者長期投資的信心,減少市場投機行為。同時,階段性的改進配額制,對那些確屬需要國家扶持的行業和地區仍保持適當的配額制,而對於純屬地方政府希望通過上市來謀取利益的地區應予以取消配額。強化收入分配功能,首先要發展多層次的市場體系,通過市場的多樣性來降低居民收入風險;其次要建立公正、公開的信息披露制度,減少居民在信息不對稱過程中做出的不理智行為,並有效防止操縱市場行為。市場的核心功能還是資源的合理配置,為此應建立和規范股票定價制度和發行制度,減少政府對市場的干預行為。(二)優化股票市場結構,加強監管,杜絕市場上違法行為的發生首先,摒棄當前政府的托市行為,盡量減少政府的行政干預,適當界定政策與市場的邊界,消除政府越位、錯位、缺位現象。市場的問題交由市場解決,但當市場失靈時,政府應果斷採取措施應對。其次,加大對違規公司和機構投資者的懲戒力度,增加其違規成本。對多次違規的上市公司,除給予一定罰金外還應按情節嚴重程度訴諸於司法處理。最後,強化政府監管的獨立性,減少政府因為利益重疊而削弱其公正性的根源,使政府在公共管理中處於超然獨立的位置。為實現獨立性,應建立相應的法律措施,提高監管的有效性。(三)完善市場目標,推進市場改革首先,改進股市建設目標。真正使原有為國有企業解困的目標轉變為為優質企業服務、為國家宏觀經濟服務的目標上來。其次,推進股權分置改革平穩運行。從股權分置改革的目標看,股權分置改革有利於實現非流通股股東和流通股股東之間的利益平衡,使大股東更加關注公司業績,中小股東也可以採用間接方式來實現自身權利。同時必須根據股市發展態勢來決定是否提高股市的對價水平,以確保投資者和國家利益不受損失。第三,建立完善的退市制度。退市制度的建立主要是為了保障上市公司質量,減少那些效益較差、盈利能力較差的公司佔用股票市場資源。同時,加強股市應對風險的能力,建立行業風險評估制度、金融工具風險評估制度等。(四)建立健全法律制度體系,保證外部環境良好運行首先,進一步建立健全股票市場相關法律制度,加大執法力度。因為好的法律制度必須通過有效的途徑才能達到預期效果。相關的法律制度主要包括會計信息披露的相關制度、社會中介機構相關制度和政府監管等制度。其次,建立有效的信用評價機制。主要是市場參與者信用評級制度、信用檔案制度等。最後,進一步規范政府職能,將政府的主要職能限定在宏觀層面上,主要負責法規、法律的建設和股市建立的總體思路和方針。
❸ 以中國股票市場為題,該如何分析
、 投資性的市場,投機性的交易 股票市場是一個投資的場所。股票的投資價值, 取決於上市公司紅利的高低。然而,在中國的股票市場, 絕大多數股民是抱著投機的心態去面對這個股市的。 股價波動的原因在大多數情況下, 是由於主力利用散戶希望在最短的時間內獲取最大的收益的心理特徵 ,進行誘導所造成的。因此,股票的市場價格, 並不能真實地反映上市公司的投資價值。 按照價值理論,股票越跌就越有投資價值。從這個意義上來說, 股民在股市中追漲殺跌的行為,是一種錯誤的行為。但是, 由於絕大部分股民是抱著投機的心態參於股票炒作的, 他們為了在最短時間內,獲得最大的收益,在操作過程中常常「 追漲殺跌」。而這種「追漲殺跌」的錯誤行為, 促成股票的漲與跌卻是真實的。從這個角度來講, 股市永遠是正確的。既然錯誤的行為能促使股票真實的漲跌, 我們就不能不遵守股票市場這種「追漲殺跌」的游戲規則。 關鍵的問題是,投資者必需掌握好「追漲殺跌」的技能, 切不可盲目的「追漲殺跌」。 二、 股市的道理就是不講常理 股票市場永遠是個少數人賺錢的地方。因此,股票市場的「真理」 總是掌握在少數人手中。其理由非常簡單,在底部, 當絕大多數人看多時,主力收集不到籌碼, 股票靠散戶是做不上去的,相反, 在底部階段只有在絕大多數人看空時, 主力才能順立地完成籌碼收集任務,為將來股票的拉升奠定基礎。 同理,在頂部階段如果在絕大多數人看空時,主力是無法出局的, 只有在絕大多數人看多時,主力才能順利出掉獲利籌碼,因此, 投資者不能用常理來分析和預測股票短期未來走勢。 三、 股票的價值取決於上市公司的可塑性的大小 可塑理論認為,股價的波動主要取決於主力機構操盤意願, 因為只有主力才能帶動市場人氣, 而主力機構獲利是以誘導散戶的方式來完成的, 這就要求股票具有一定的可塑性,股票的可塑價值的大小 , 直接影響 主力完成其誘導散戶的過程,所謂可塑價值, 是指主力可隨意塑造其上市公司的形象, 達到誘導散戶的目的的一種價值。 其實就是一種主力說了算的一種價值,即:說你好,就是好, 不好也好。說你不好,就不好,好也不好。只有這樣, 主力才可能達到隨意誘導散戶的目的。從這個意思上來說, 股票在任何時候漲與跌都有它足夠的理由, 股市永遠沒有絕對安全的點位和區域。 股票市場有一句俗語「業績是永恆的體裁 」然而這里所說的業績其實是一隻股票的未來業績, 而上市公司的未來業績絕不是我們散戶通過 F10 資料就能把握的。 從價值理論角度來說,股票越低就越有投資價值, 而我們都知道股票的大幅拉升完全是主力行為,散戶是不可為的, 而拉升過程需要主力不斷接住獲利盤,高位買入股票, 而我們都知道從價值理論角度來說,股票越底就越有投資價值, 越高就越沒有投資價值,主力拉高把股票的價格的目的是什麼呢? 為了上市公司的紅利?如果真要紅利為什麼要把股票價控制在低位? 上市公司的分紅是按持股票數量決定的, 而不會因為你買入時價值高發給你一點點同情獎。 在市場股價翻翻的情況下,主力難道會為了上市公司幾毛錢的業績, 放棄市場幾元錢的利潤嗎? 四、股票漲不封頂、跌不保底。 老股民都知道,許多股票從上市以後漲幅達幾十倍之多, 甚至有些股票漲幅達百倍以上,而有些股票一跌再跌, 甚至被迫退市。對短線客而言,頂與底其實是一個相對的概念, 只不過是一個技術支撐位,從技術角度而言,頂與底不過是一線之差
❹ 股票市場的分析要素
很多的股民朋友,發現對於當前的股票市場,大家都好像把賠錢當做一種習慣了。這一點很好理解,當前的股票市場震盪,絕大部分的人都在裡面隨波逐流。
一、波段操作為主,把握節奏,「勞逸結合」賺足波段利潤,一隻腳穿皮鞋,一隻腳穿運動鞋,有利則進,無利則走,要打「游擊戰」,不要打「持久戰」。
二、密切追隨市場主流熱點。以史為鑒,無論大盤如何運行,都會湧出現階段性的熱點,並且會持續上漲2周至4周,為投資者帶來很好的獲利機會。投資者平時需要密切關注政策及國內外經濟動態,經常進行股票分析。
三、順勢操作,在趨勢確定後再進行交易,以此迴避市場或個股大幅回調帶來的潛在風險。
四、側重「棄大從小」的投資策略。未來中小市值的主題投資品種將明顯跑贏大市值藍籌股,建議對於中小市值股票加大持倉比例。
❺ 想要一份股票的分析報告,自己不知道怎麼寫
基本上股票的分析,首先是從大環境分析該股票所處行業的地位,前景,然後是該公司的發展現狀,收益現狀,未來展望,在行業內有什麼優勢,比方說如果葯品行業內擁有特種新葯的專利等等。然後是股票市場的表現。
基本上前2個方面就夠了。都可以從網上查到所需資料。
❻ 股票市場分析有幾種
所謂技術分析,是通過股票分析技術對股市行情進行研判,如k線形態分析,技術指標分析(均線系統、布林線、kdj、布林線、macd、移動指數平均數等),有k線理論、各種指標理論、波浪理論等著名股票分析理論。是從證券市場研究的角度進行分析研判的。 再說基本面分析。就是通過上市企業的經營狀況,財務報表、主營業務的市場前景發展情況等分析的。常關注企業的行業成長性、企業的資產負債報告情況,企業的當前盈利狀況,經營狀況等。 另外,還有消息面分析。通過得到的消息信息來判斷未來企業的發展。這里的消息,一方面是來自政府的政策,一般叫政策面。例如,國家出台政策鼓勵新能源技術。那就一定會對新能源技術企業的股票形成利好,從而推動股價的上漲。還有來自市場內部的,也包括內幕信息。如,企業重組消息。企業盈利消息。企業重大虧損消息。
❼ 分析股票市場需要個人的什麼能力
心態第一。
在經濟學裡面有兩個概念,一個是「理性預期」一個是「適應性」預期。
對於理性預期來說,也就是看什麼都很客觀。
適應性預期則表示跟隨之前的狀態,好比之前是跌勢,那麼理所當然的認為後續是跌勢
當然真正的人只能做到「理性預期」和「適應性」之間而偏向於」理性預期「罷了。
切忌心中有什麼看到的就是什麼
❽ 中國股票走勢分析報告怎麼寫
股票對於現在的我們已經完全不再陌生,至今,股票市場已然有四百餘年的歷史。自90年代初,改革開放以來,股票市場進入中國雖然短暫,但卻引發了軒然大波!經歷數次大的起落,造就了許多「一夜暴富」的案例,人們認識到股票市場的巨大商機。但也蘊含了巨大的風險,正所謂股票有風險,投資需謹慎!股票市場,風雲變幻,能正確把握股票市場走勢,則顯得至關重要!
我們僅從宏觀形勢來回顧分析中國股票市場至今的發展形勢。
首先,從1992年開始,鄧小平南巡講話,股票正式立足中國,甫一開始,便進入牛市,持續暴漲階段,1992年開市100點1429點1992年底400點,僅僅一年。1992年底400點1993年(3個月)1500點左右1995年500點,周期更新之快如同跑馬。
而自1996年初,中國股票市場進入了一個相對漫長的增長期,及至2001年沖到了2000多點之後最終達到了它的陽極點,陽極則陰,進入了一個回落期,到2005年跌破1000點。其實,中國股票市場1996年之前的股票行情不能稱為真正的股票市場,其漲跌循環之快,令人瞠目結舌!1996年之前的股票市場是以政府為主導的股票市場,而那時中國正處於經濟轉型的一個歷史階段,人心浮躁,任何風吹草動都可能導致股票市場的大起大落!
我們再看2005年之後的股票市場,2005年六月,股票市場以1000點左右起航,2006年11月達到2000點,2007年二月達到3000點,5月達到4000點,10月達到最高紀錄6000多點!2005年至2007年股票暴漲,受到當時國際國內政策形勢等諸多因素的影響,股票持續暴漲。根據蔣氏平衡分析法,陽極則陰,經過近乎兩年的暴漲,股票已然達到了陽極點,其後必然是陽極則陰,進入急劇跌落期。
事實也是從2007年末,2008年初,股票市場進入了一個暴跌階段,其後受全球金融危機影響,到2011年,其最低點已然跌倒2000多點,從西方經濟學規律來講,是價值規律的作用,暴漲後的股票價值嚴重高於其實際價值,進入跌落階段是必然,從蔣氏平衡分析法理念來講,就是一個陽極則陰的過程,是不可不免的。
而根據蔣氏平衡分析法,陰極則陽,陽極則陰,綜合中國近二十年的股票市場發展走向規律,預計中國股票市場將在2012年下半年見底,然後進入穩步的回升階段其持續時間不少於5年!從經濟學角度講,盛衰相繼(陰極則陽,陽極則陰)是資本市場的必然體現,自2009年預計至2012年下半年,這些新出現的問題必然逐步緩解,資本市場對於其擔心的問題必然有了一個充分的反應。這些都將促進中國股票市場向著樂觀方向前行。而中國也必然會尋求更好的機制增加經濟發展活力,這都對中國股票市場的回升產生積極影響!
綜合以上中國股票發展歷程,我們可以將其劃分為如下幾個階段:
一:初創階段(1991年以前),這個階段,中國剛剛接觸股票這個概念,由於受偏激的共產主義思想,認為只有資本主義才有股票,股票市場受到抵制,在中國幾乎完全沒有市場!根據蔣氏平衡分析法,這個時期股票處於陰極點。
二:初創發展階段(19911995年),改革開放,鄧小平南巡講話初步確定了股票市場在社會主義社會發展地位,股票市場初步發展,購買人數少,其供應量小,流動性差,有漲跌停板限制,因此只要購買人數一增多,其便會急劇上漲,反之則會下跌,加上經濟轉型的特殊歷史時期,從而造成了在幾個月內漲跌幾倍的現象,根據蔣氏平衡分析法,這個時期處於陰極則陽,陽極則陰的快速往復循環階段。
三:步入正常發展階段(1996年後),隨著經濟法規的不斷完善,資本市場自我調節能力成熟,中國股票市場進入正常發展階段,即不會出現19911996年之間股票市場漲跌循環時間極短的狀況。
預測上升期(2012下半年之後至少5年內),中國中國股票市場經過2005年至2007年的持續迅速上漲之後,在2008年開始暴跌至今,將於2012年下半年見底,結束其持續下跌階段,開始進入穩步上升階段,持續時間將不少於5年!的推論是結合根據蔣氏平衡分析法結合中國股票市場二十多年發展規律,綜合當前國際國內未來形勢走向給出的論斷!
作者介紹:蔣健才先生於1956年出生.70年代中後期響應號召,上山下鄉。到80年代和90年代初,重新回到城市,供職於大型國有企業,1993自己下海經商。自幼非常喜愛中國傳統文化,特別是其優秀代表中醫文化。二十年磨一劍,在中醫陰陽平衡理論的基礎上,成功獨創了蔣氏平衡分析法,成為中國將中醫陰陽平衡理論全面、系統地應用於社會各行各業發展趨勢分析第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