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萬科股權之爭為什麼內亂不影響股價
「萬寶之爭」升級為「三國殺」
由於「門口野蠻人」寶能的「插足」,市值超過2700億元的萬科A從去年12月停牌至今已有半年之久。但就在原定復牌的截止時間6月18日來臨之際,這場萬科「話語權」的爭斗因為可能出現的股權佔比變化而又起波瀾。
據6月18日萬科發布的公告顯示,前一天公司董事會審議通過了《關於公司發行股份購買資產暨關聯交易方案的議案》,萬科擬以發行股份的形式購買深圳地鐵持有的深圳地鐵前海國際100%股權,初步交易價格為456.13億元,全部交易以對價交易發行股份方式支付。
增發完成後,深地鐵將獲得萬科20.65%的股權,成為萬科第一大股東,華潤、寶能系(深圳鉅盛華、前海人壽)的股份同時將被稀釋。因涉及事後審核,萬科A自6月20日開始起繼續停牌,待取得深交所審核結果後另行通知復牌。
熟料這一結果卻引起了原第一大股東華潤的質疑。除了傳出華潤的三名董事在6月17日的萬科董事會上對增發預案投了反對票,華潤也在6月18日在官方微信上發文稱:不認同以增發股票收購資產的方式符合萬科公司和全體股東的利益。並直指萬科發公告前未通報全體董事是否已獲得獨立法律意見,也未將公告內容提交全體董事,此舉嚴重損害了董事圈裡和董事會尊嚴。如果萬科不重新審視重組預案存在的問題,在未來的董事會或股東大會上提出相同方案進行表決,華潤將會繼續投反對票。
有市場人士指出,作為萬科多年來的第一大股東,華潤一直被視為是萬科管理層的支持者。直到「萬寶之爭」的初期,萬科也曾向華潤求助增持。但此次對增發重組預案的質疑,則使得原本的「萬寶之爭」演變和升級為「三國相殺」的局面。
最終「坐下來談」的可能性較大
值得關注的是,「萬寶之爭」的原主角之一——寶能系,早在今年春節前與華潤會晤後,就逐漸低調。此次「華萬之爭」被爆出後,有媒體報道稱,國資委原則上同意華潤收購寶能名下萬科股份,這一說法已被華潤否認。
不過在復旦大學房地產研究中心副秘書長夏強看來,萬科股權之爭的演進並不是所謂建立在「話語權」分配上的爭執,「資本方不可能簡單的因為一己私利而爭斗不休。」他說,該事件其實反映出產業資本對優質資產控股權的爭奪。至於華潤為何現在提出質疑,除時間節點的考慮,可能還有對引入深地鐵方式的眾多探討。
按照程序,萬科收購預案已創提交深交所審核,一般來說,深交所需要1到2個月的審核時間,期間有可能要修改預案,並提交董事會二次審議,然後再召開股東大會審議。另外在「野蠻人」寶能的「攪局」之後,目前萬科的股權結構已不再鬆散,除寶能、華潤和安邦三大股東外,排名靠前的股東也大多為機構,股權集中度已經較高。市場人士由此認為,包括寶能在內其他股東的發聲將會是一個關鍵空間因素。
「萬科股權之爭一波三折,最終解決估計還得『坐下來談』。」華安證券投顧屈放分析,目前幾方都不能說佔有決定性優勢,所以股票也需要在談判達成一致,取得相對平衡、滿意的結果下復牌,「畢竟萬科議案沒有迅速通過的話,股價大跌也是相關方不願看到的。」
事件本身可寫進並購「教科書」
在引發市場關注的同時,這次事件也成為財經圈內鬧騰熱門。
「從萬科關聯獨董可以看出獨董制度的缺憾。」中國上市公司協會獨立董事委員會副主任、中國政法大學資本金融研究院院長劉紀鵬認為,萬科關聯獨董公開坦言迴避表決,說明被監管者、投資人寄予厚望的中國上市公司獨立董事制度在執行過程中存在的缺陷。即「獨董不獨」和「獨董不懂」,難怪中小股東批評獨立董事是花瓶。劉紀鵬對華商報記者說,無論是萬科購並重組的復雜性、綜合性還是各股東間對控制權爭奪的關注度,這次事件持續時間長,市場關注度高,「這個案例都可以寫入資本市場購並歷史的教科書。」在各方談判的基礎上,最終結果還是股東代表大會說了算。
⑵ 為什麼說萬科股權之爭是神仙打架
萬科股權之爭愈演愈烈。據報道,王石表示,不歡迎寶能系成第一大股東,因為寶能系「信用不夠」。而寶能集團發表聲明稱,集團恪守法律,尊重規則,相信市場力量。萬科A(17.890, -0.07, -0.39%)上周五公告稱,正在籌劃股份發行,用於重大資產重組及收購資產,申請臨時停牌。雖然結局未定,但這場萬科股權爭奪大戰,已被輿論認為是中國股票史上一個重要案例。有網民認為,收購和反收購,是再正常不過的市場化行為,但神仙打架,別讓百姓遭殃。萬科和寶能雙方應遵守相關法律法規,把有利於上市公司長遠發展作為最終目標,保護中小股東利益。
利好長遠發展是關鍵
有網路調查顯示,參與調查的69.8%的網民認為,萬科會陷入控股權爭斗,公司走下坡路;30.2%的網民認為,引入有實力的大股東,長期利好公司。
網民「洪榕」認為,在資本市場發生這樣的事很正常,但對房地產行業未必有利,站在企業本身角度看,一定是難於接受的,所以管理團隊再強烈的反應都是可以理解的。
也有觀點認為,既然選擇了資本市場,就應該讓資本說話。只要合法守紀即可。
網民「范劍平」表示,應依法辦事,道德判斷和價值判斷不可取代商業規則。
不能損害中小股東利益
有網民認為,上市公司的股權爭奪戰,應該合法合規,不能損害中小股東利益。
網民「韓志國」認為,公司控制權之爭的要義是必須程序正當,並且不能損害中小股東利益。
網民「BiharBoye」則表示,股東利益高於一切,股份制公司規則必須得到維護,管理層應該和新的大股東及全體股東溝通。
對於眾多投資者,也有網民給出了自己的建議。網民「官秉龍」認為,商場如戰場,沒有永恆的朋友,只有永恆的利益。投資者要冷靜分析,不要讓自己淪為股權爭斗的炮灰。網民「余豐慧」則提醒道,這場強奪戰背後真相目前還不知道。無論如何,個人投資者都應該謹慎。其實對於這些,可以選擇自主創業,騰訊的眾創空間,我覺得還可以。
⑶ 萬科籌資案例分析中用了那些籌資方式
1.吸收直接投資: 金額 884346 54578 1486474 2425398
2.發行股票:1099521
3.留存收益: 金額 1364873 1893462 3258335
4.金融機構貸款: 金額 172445 2097196 項目 短期借款 長期借款 項目 盈餘公積 未分配利潤 合計 項目 資本公積 外幣報表折算差額 少數股東權益 合計 2184582 1180 4455403 長期借款。
5.商業信用: 金額 2974581 3125 11110172 169035 407862 27230 3021679 1704 77891 3868 17797147 註:交易性金融負債為利率互換契約。
6.發行公司債券:585040 籌資方式匯總 金額 2425398 1099521 3258334 4455404 17797147 585040 29620844 項目 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 其他非流動負債 合計
註明: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主要是:銀行借款,其他借款,一年內到期的 項目 應付賬款 應付票據 預收款項 應付職工薪酬 應交稅費 應付利息 其他應付款 交易性金融負債 遞延所得稅負債 預計負債 合計 比例 8% 4% 11% 15% 60% 2% 100% 吸收直接投資 發行股票 留存收益 金融機構貸款 商業信用 發行公司債券 總計.
⑷ 案例分析 萬科為什麼要轉型做城市配套服務商
城市配套?!只是房地產領域的一小塊,萬科在配套服務上做精做專,也能開拓房地產領域的新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