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行情解析 » 紐約抵押信託b類優先股票行情分析

紐約抵押信託b類優先股票行情分析

發布時間: 2021-08-24 03:13:06

A. 華爾街是什麼,為什麼很多股票大師都在那裡

華爾街(wall street)是紐約市曼哈頓區南部一條大街的名字,長不超過一英里,寬僅11米,是英文「牆街」的音譯。荷蘭統治時,在這里築過一道防衛牆。英國人趕走荷蘭人後,拆牆建街,因而得名。 這里是美國大壟斷組織和金融機構的所在地,集中了紐約證券交易所、美國證券交易所、投資銀行、政府和市辦的證券交易商、信託公司、聯邦儲備銀行、各公用事業和保險公司的總部以及美國洛克菲勒、摩根等大財團開設的銀行、保險、鐵路、航運、采礦、製造業等大公司的總管理處。壟斷資本從這里支配著美國的政治、經濟。華爾街成了美國壟斷資本,金融和投資高度集中的象徵。

我去過兩次華爾街,第一次是以遊客的身份。那是傍晚時分,天上下著瓢潑大雨,雨水不停地倒灌進華爾街地鐵站,連鐵道上都滿是積水。所幸大雨不久就停了,我就小心翼翼地繞過積水,慢慢走上百老匯與華爾街的交界處,抬頭就看到了著名的三位一體教堂(Trinity Church);早在華爾街還是一堵破爛不堪的城牆的時候,它就已經是這附近的標志性建築了。

現在,三位一體教堂的正前方是紐約證券交易所(NYSE),背後是美國證券交易所(AMEX),左右兩側都是高聳的寫字樓,只有周圍的一小塊地方還保存著17世紀的花園和墓地。從教堂門前穿越百老匯,就算正式進入了華爾街——這條街又短又窄,街口設下了重重路障,街心正在進行翻修,到處都是坑坑窪窪的積水。幾個荷槍實彈的警察如臨大敵地站在紐約證券交易所門前,他們的頭頂是一幅巨大的美國國旗。除此之外,這條街上的人似乎都是遊客,從他們的著裝和神態就看的出來。路邊的櫥窗並沒有寫著高盛、摩根士丹利或美林等如雷貫耳的名字,反而貼著咖啡館和健身俱樂部的廣告。除了德意志銀行,我在這里沒有發現任何一家投資銀行的名字,更不用說共同基金或對沖基金了。

總而言之,現在的華爾街只是一個旅遊勝地,經常有成群結隊的外國人帶著敬畏的表情到此一游,希望看看「全世界的金融中心」是什麼樣子;然而他們看到的只是一個荒廢的商業區,幾棟陳舊的摩天大樓,以及許多露天茶座或咖啡館。紐約證券交易所現在已經不允許遊客進入了,所以華爾街的旅遊價值也殘存無幾了。

後來我又去了一次華爾街,這次不是去觀光,而是到三位一體教堂聽牧師講道。這個教堂的建築非常獨特,一磚一石都值得仔細觀賞,外面的花園里還有著名的美國第一任財政部長漢密爾頓的墓。幾步之外就是喧鬧的街道,各種車輛日夜不息的經過,反而更加襯托出教堂本身的神聖與靜謐。據說,在華爾街還沒有淪落為旅遊勝地的時候,銀行家和基金經理們經常利用中午休息時間來這里做禱告,然後再回到證券市場的血腥絞殺中去。

早在二十年前,許多金融機構就已經離開地理意義上的華爾街,搬遷到交通方便、視野開闊的曼哈頓中城區去了。華爾街附近擠滿了古舊建築和歷史文化街區,道路也像蜘蛛網一樣難以辨認,實在不太符合金融機構擴張業務的需求。「911」事件更是從根本上改變了華爾街周圍的格局,有些機構乾脆離開了紐約這座危險的城市,搬到了清靜安全的新澤西。現在,除了紐約聯邦儲備銀行之外,沒有任何一家銀行或基金把總部設在華爾街。在著名的「華爾街巨人」中,只有高盛和美林還堅守在離華爾街不遠的地方,其他巨人都已經搬遷到洛克菲勒中心、時代廣場或大中央火車站周圍的繁華商業區;即使是高盛和美林,也已經在曼哈頓中城區購置了新的豪華辦公室,不久就要徹底離開舊「華爾街」了。

但是,人們寧願把這一切稱為「華爾街」。在洛克菲勒中心的辦公室里,人們閱讀的仍然是「華爾街日報」;在國會聽證會上,美聯儲主席仍然關心著「華爾街的態度」;在大洋的另一側,企業家們的最高夢想仍然是「在華爾街融資」。無論地理位置相隔多遠,人們在精神上仍然屬於同一條街道——在這條街道上,所羅門兄弟曾經提著籃子向證券經紀人推銷債券,摩根曾經召開拯救美國金融危機的秘密會議,年輕的文伯格曾經戰戰兢兢地敲響高盛公司的大門(日後他成為高盛歷史上的傳奇總裁),米爾肯曾經向整個世界散發他的垃圾債券;在這些神話人物死去幾十年之後,他們的靈魂仍然君臨紐約上空,附身在任何一個年輕的銀行家、分析師、交易員、經紀人或基金經理的身上,隨時製造出最新的金融神話。這就是華爾街。

昨天晚上,我和一位共同基金主管共進晚餐。他已經在華爾街工作近三十年,兩鬢卻沒有一根白頭發,話語里還透著年輕人一樣的熱情與自信。他一邊喝著白葡萄酒,一邊興致勃勃地回憶自己在中國的經歷——「當我第一次到上海的時候,浦東還沒有一座高樓,現在它已經變成這個樣子了!」接著,他提到自己曾在台北出差的時候與紐約的證券分析師召開電話會議,當時台灣時間還是凌晨4點,窗外台風大作,整個酒店似乎都要倒塌下來,「那滋味可真令人永遠難忘!」他大笑著總結道。

在談到許多工作話題和政治話題之後,我問他:「你是一個華爾街癮君子(The Street Addicted)嗎?」我這樣問是有所指,CNBC有一個著名的證券分析節目,主持人是一位非常成功的對沖基金經理,他寫了一本非常自大的書,名字就叫「華爾街癮君子」,也就是對華爾街上癮的人。每次我看到他的電視節目,就覺得他像個野人,拿著一隻香蕉跳上跳下地怒吼著,用尖銳甚至粗俗的語言喊出他對證券市場的看法,那種表情簡直可以讓好萊塢的所有喜劇明星黯然失色。許多人告訴我,這傢伙是個徹底的瘋子——不過大家還是喜歡看他的節目,分析師尤其愛看,他們覺得這個華爾街癮君子真是個了不起的超級智者。在這里,癮君子究竟是褒義詞還是貶義詞?我不知道。

出人意料的是,我面前的這位基金主管非常愉快地說:「是的,我就是一個華爾街癮君子。華爾街真夠勁。你知道,在這里,這么多富有才華的人在處理這樣巨大的財富,他們創造著效率,也賺取著金錢;但是最重要的是,我感到這一切都很有樂趣。」他喝完杯中酒,用激動的語氣繼續說道:「每天早晨,是什麼在支撐人們起床投入工作,去管理那些無窮無盡的資產,去為那些企業融資呢?如果你不熱愛華爾街,你根本不可能堅持下來!所以唯一能夠做出偉大事業的是對華爾街上癮的人,華爾街從事的一切工作,對這種人來講都如此有趣,以至於無論多麼繁重的工作,都不覺得累了。我不知道別人怎麼看,反正我願意做華爾街癮君子。我以此為榮。」

這是我聽過的對華爾街最崇高的贊頌。從前,我曾經聽許多人講過他們對華爾街的態度:贊許的態度,憧憬的態度,不屑的態度,乃至仇恨的態度。我曾經聽一個長輩這樣描述他心目中的華爾街:「在華爾街,即使資歷最淺的金融專業人員,都可以拿到6萬美元以上的年薪,這就是它令人仰慕之所在。」噢,或許是這樣的,在許多人看來,薪水是唯一令人仰慕的因素。我還記得在回答某家投資銀行的招聘試題的時候,一個朋友毫不猶豫地寫下:「我願意加入貴銀行,主要原因是我想賺一大筆錢。」她當然不是在開玩笑!那時,誰聽說過「華爾街癮君子」這個褒義詞呢?誰能想像有人竟然會如此發自內心地熱愛華爾街?

在華爾街,我看到年過六旬的投資經理仍然懷著飽滿的精神研究新的行業、新的市場;我看到資深分析師一邊吃著簡單的午餐,一邊讀著像磚頭一樣厚的報告,甚至忘記了吞咽;我看到年輕的交易員在下班之後的Party上仍然在熱烈地討論交易策略,他們的臉上的笑容如此自然。國內的金融界並不是這樣的。整個亞洲的金融界都不是這樣的。我最好的朋友曾告訴我說,他最大的願望是在金融界苦熬幾年,賺到足夠的錢,然後「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難道金融不是你喜歡的事情嗎?」我困惑不解地問他。「當然不是!」他毫不猶豫地回答,「和所有人一樣,我學習金融,並且希望從事金融,只是為了賺許多許多的錢。難道你不是這樣嗎?」

難怪華爾街能夠一直統治著世界的金融界。難怪華爾街的銀行家、分析師、交易員和基金經理們一直代表著金融創新的最高水平。因為在這里,銀行家每天工作14個小時不僅是因為完成任務的壓力,也是因為熱情;分析師每天閱讀幾百頁研究報告不僅是為了拿到自己的薪水,也是因為興趣;交易員每天打幾十個電話、輸入上百個交易指令不僅是為了應付老闆,也是因為他們喜歡交易。總之,這里的人們對華爾街上了癮。我還記得自己的老師,一位曾經擔任某家著名投資銀行董事總經理的紐約人的話:「當我剛開始做債券交易員的時候,每天12個小時盯著屏幕,追隨著債券利率變動的軌跡。我知道對於一個不喜歡債券的人來說,這份工作有多麼枯燥;但是我喜歡。所以我根本不覺得這是一種折磨!」毫無疑問,他也是一個華爾街的癮君子。

從早晨7點到晚上12點,在華爾街(當然,這是一個廣義稱謂)的每一個金融機構辦公樓里,燈光都不會熄滅,電腦都不會關閉。在所有人都已安然入睡的時候,外匯交易員在聚精會神地做著某個遙遠市場的大宗交易;在所有人還沒有起床的時候,分析師已經喝著濃濃的咖啡,開始舉行例行晨會;在所有人都在與家人歡度周末的時候,投資銀行家正在三萬英尺高空的機艙里奔赴某一個新興國家,准備星期一和他們洽談IPO問題——對他們來說,這不僅是工作,也是生活和愛好。華爾街的王牌對沖基金經理會對著CNBC的鏡頭大叫:「我對這一切都上了癮!」

附帶說一句,當我喝完最後一杯酒,准備回家睡覺的時候,那位基金主管告訴了我一個他最喜歡的告別的方式(同時也可以用在見面的時候):兩個人的右手各自握成拳頭,堅定不移地互相撞擊,如此反復幾次,再揮手離去。「早先,這個動作代表『成交』;現在,它的含義是『我同意你的看法,我們堅定不移』!」在臨別之前,他微笑著說。

我同意他對華爾街的看法,也希望在若干年之後,我們的看法一樣堅定不移。無數對華爾街上癮的人組成了金融界——無數的財富在這里融合溝通,無數的資產在這里配置交易,無數人在這里辛勤勞動,從事他們為之上癮的世界。無論如何,願華爾街能夠使這個世界變得更加美好,而不是恰恰相反。

B. 華爾街的含義

1、「華爾街」一詞現已超越這條街道本身,成為附近區域的代稱,亦可指對整個美國經濟具有影響力的金融市場和金融機構。
2、華爾街是紐約市曼哈頓區南部從百老匯路延伸到東河的一條大街道的名字,全長僅三分之一英里,寬僅為11米,是英文「Wall Street」的音譯。街道狹窄而短,從百老匯到東河僅有7個街段,卻以「美國的金融中心」聞名於世。美國摩根財閥、洛克菲勒石油大王和杜邦財團等開設的銀行、保險、航運、鐵路等公司的經理處集中於此。著名的紐約證券交易所也在這里,至今仍是幾個主要交易所的總部:如納斯達克、美國證券交易所、紐約期貨交易所等。

C. 為什麼股票最近一直跌,分析下

今年的A股市場專治各種不服。

從1200元的貴州茅台,到99倍市盈率的恆瑞醫葯,再到3000億市值的醬油股。

什麼樣的白馬股都可能會辜負你,只有消費行業的核心資產才是穩穩的幸福。

不過從傳統意義上的估值情況來看,大消費板塊無論市盈率(PE)還是市凈率(PB),都已經不便宜了:

① 食品飲料行業的PE為32.17倍,達到歷史百分位68%,PB為6.5倍,達到歷史百分位的81%;

② 細分白酒板塊市盈率更是高達32.17倍,遠高於歷史均值水平。

消費股的估值,過高了嗎?

國泰君安零售團隊最新發布《堅守消費龍頭,分享中國成長》,詳細地分析了消費股估值邏輯正在發生的轉變。

本文共2303字,預計閱讀時間10分鍾,拉至本文底部可閱讀本文核心觀點。

還記得美國「漂亮50」嗎?

探討消費白馬股估值是否過高的問題之前,我們不妨先回顧下美國20世紀70年代初的「漂亮50」行情。

所謂「漂亮50」,指的是美國20世紀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在紐約證券交易所備受追捧的50隻大盤股,它們當中有很多我們至今仍然耳熟能詳的消費品牌,比如麥當勞、可口可樂等等。

「漂亮50」一個最主要的特點就是高盈利、高PE同時存在,直譯為「很貴的好股票」。

自1971年開始,「漂亮50」股價和估值水平迅速抬升,1972年底估值中位數超過40倍,最高的寶麗來公司估值甚至超過了90倍,而同期標普500估值中位數僅為12倍。

縱觀市場,我們不難發現,消費股尤其受到大資金的重點青睞。分析其背後原因,我們認為有兩點:

1、業務模式清晰,財務內容簡單 2、經濟下行期更具避險屬性

消費股抱團行情何時會結束?

仍舊以美國「漂亮50」為例,「漂亮50」行情走向終結主要有三方面原因:

1)美國大幅的財政赤字和信貸擴張積聚高通脹泡沫,糧食危機觸發CPI上行,美聯儲不得不加速收緊貨幣政策;

2)1973年石油危機爆發,導致通脹進一步惡化,原材料成本上升侵蝕企業盈利,企業毛利率和盈利增速雙雙下行,股市由牛轉熊;

3)自1973年起,「漂亮 50」的盈利增速和ROE開始回落,盈利穩定性受到市場質疑。

我們認為,A股機構「抱團取暖」的現象只可能在兩種情況下被打破:

1)消費龍頭業績持續低於預期,但目前而言,貴州茅台、五糧液、格力電器、美的集團等白馬股營收和凈利潤保持穩定增長;

2)像美國「漂亮50」那樣,A股遭遇大的外部變動,例如中美摩擦全面升級或全球經濟斷崖式衰退,但目前來看概率很小。

兩種情況在目前來看可能性都很小。

後續如何配置?

後續配置上,我們建議從兩條主線主線挖掘投資機會。

1)供給看效率:經營效率高、業績增長穩健、競爭優勢明顯的龍頭企業,將會持續通過擠壓中小企業的市場份額來獲得成長,值得重點關注。

2)需求看紅利:三四線市場仍存在巨大的消費需求紅利,看好所處賽道成長性強、行業邏輯和收入端均有支撐的企業,尤其是戰略重心向低線級市場擴張、能夠通過自身管理及成本優勢提升市場份額的龍頭公司。

本文觀點總結:

1從傳統意義上來說,大消費板塊現在已經不便宜了。

2 但消費行業發展到一定階段,其龍頭股不應簡單按照市盈率(PE)判斷估值水平高低。

3消費行業的估值體系正在從PE模型向DDM模型轉變。消費龍頭一旦建立起足夠深的「護城河」,穩健增長、市佔率提升、盈利改善、持續分紅等就足以支撐其估值水平。

4 國內資金和海外資金在大消費行業保持了較高的配置熱情。消費股受到大資金青睞的原因是其業務模式清晰,財務內容簡單,且在經濟下行期更具避險屬性。

5 消費股抱團行情在短期內不容易被打破。後續配置上,從供給看,關注龍頭企業;從需求看,關注成長性強、行業邏輯和收入端均有支撐的企業。

D. 華爾街的股票交易

國際金融的神經中樞 提起美國紐約的華爾街,在國際金融業可謂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它以其魔幻般的巨大威力,對世界經濟產生著巨大的影響。它是夢想家的天堂,不知有多少暴發戶一夜之間從這里跨入了金融巨子的寶座;它也是企業家的地獄,又不知有多少知名企業家一夜之間也是從這里破產身亡。這時是天堂與地獄的交匯處,這里是魔鬼與天使的聚集地。巨大的誘惑,巨大的實力,使它無愧於國際金融業神經中樞的地位。華爾街位於被譽為美國的象徵、紐約的精華的曼哈頓島最南端,與紐約世界藝術表演中心「百老匯」毗鄰,同著名的紐約唐人街也僅一箭之遙。

「牆街」由來 當年,荷蘭人為了防範印第安人及英國人的攻擊,從哈得遜河列東河之間築起一道木牆,華爾街「牆街」翻譯的名稱由此而來。

人造大峽谷 它曾是新阿姆斯特丹總督駐地,也曾是農產品和黑奴交易中心所在的街道,如今卻是大銀行、證券公司、股票交易所、保險公司等大金融機構的雲集之地。別看它全長不過1/3英里,中間卻橫過9條街道,從頭到尾120個門牌全是清一色的摩天大樓,這些高樓遮光蔽日使華爾街變成了一個地道的昏暗、狹窄的「人造大峽谷」。

夢想家的殿堂 這是一條沒有絲毫浪漫色彩,也不具有詩情畫意的所在,它像一架不知疲倦的巨型機器,分秒不差地運轉著。金融道高手在這裡布陣鬥法,夢想家在這里「一枕黃粱」,街上熙熙攘攘的人流個個表情漠然,嚴肅異常,令人望而生畏。

世界金融業的脈搏--股票交易所 華爾街11號,坐落的是鼎鼎大名的紐約股票交易所。別看這座只有7層樓的大廈普普通通,而且夾在高聳入雲的紐約摩根抵押信託大廈和歐文信託大廈中間,似有受壓迫的委屈之感,可它對世界經濟的影響力卻是巨大的。如果說華爾街是世界金融業的心臟,那麼股票交易所則是其脈搏,只要它輕輕一跳,國際經濟與金融界立即就隨其晃動。華爾街今天的顯赫,與股票交易所密不可分。

股票交易所 紐約股票交易所建於1903年。如果追源探淵,早在1792年它就已經初具規模。1882年,來自羅得島的查爾斯·道和愛德華·瓊斯兩人又創建了一整套分析市場供求關系和價格指數的情報系統--道瓊斯指數,紐約股票交易所隨之一天天壯大起來。如今的紐約股票交易所的交易大廳,只准佩帶證件的會員出入。每個會員每年要交納一筆數目可觀的會費,用以保住自己的會員身份。在股票交易所的2樓,有一條狹長的公共走廊,從這里透過密封的玻璃窗,可以清晰看到股票開盤時交易大廳內那人聲鼎沸、萬頭攢動,喧囂而緊張的場面。這條公共走廊每天上午10點至下午4點對公眾免費開放,雖然交易大廳里喧聲如潮,可這里卻安靜無擾,一點也聽不到吵雜之聲。紐約股票交易所的股票行情,牽動著世界億萬人的心,左右著美國及世界的經濟形勢。而美國政局的演變,內外政策和世界經濟形勢也反過來影響著華爾街的股票行情,兩者可謂唇齒相依,唇亡齒寒。在與紐約股票交易所迎面而坐的飪家信託大廈西北處是一座紀念館。從前,它是美國聯邦政府大廈。1789年4月30日,美國第一任總統、開國元勛喬治·華盛頓在這里宣誓就職,世界著名的人權法案在這里通過,同時它還是紐約股票市場的「發源地」。紀念館門前矗立著華盛頓的全身銅像,這位英姿颯爽、叱吒風雲的將軍雙目炯炯地注視著華爾街上熙往攘來的人流,不知他是否已意識到,如今華爾街上每日進行的現代化的商業大戰,其激烈與殘酷的程度並不亞於當年的炮火硝煙。華爾街上各公司、各銀行大門口那一桿桿隨風飛揚象徵著自己的旗幟,那高高懸起的各自的店徽,莫不就是一座座固守著的陣地?商場如戰場!

銅臭味之外的聖潔之地 如果說在這條沒有硝煙的「戰壕」中,還有一處能使人透出一口氣的「聖潔之所」的話,那隻能說是坐落在華爾街的「三一教堂」了。這座古遠而庄嚴的教堂是美國第一座英國天主教派教堂,距今已有300年的歷史了。300年來它猶如一個飽經憂患的老人,看著這條街上為錢而疲於奔命的人們,定會感慨萬千吧。

街道探奇 以華爾街為中心的老市區,叫下曼哈頓,後來市區又向北發展到全島。除南端街道比較雜亂外,曼哈頓大部分街區像韭畦棋局,整齊劃一。南北向稱大道(),從第一大道編號到第11大道(另有幾條大道不以號碼為名,如公園大道);東西向稱等()。街名也以阿拉伯數字排列,一直排到最北端的第220街。棋盤格局中的例外是百老匯大街,它橫沖直撞,不守規矩,由東南斜插到西北,貫通全島。整個曼哈頓常住人口150萬,每天從四面八方湧入市中心的人數高達300萬。18座橋梁和4條水底隧道(其中布魯克林大橋和林肯隧道最為有名)把曼哈頓島與紐約市其他名區以及新澤西州連接起來,交通十分擁擠。這些橋梁、隧道和道路,像倔強的蛇龍一樣,忽而爬高,忽而降低,忽而分作上下層,在這寸土寸金之地,只得從平面交通發展到立體交通,甚至直升飛機的應用也相當普遍,停機坪就設在樓頂上。

金錢奴隸華爾街悲哀 華爾街是一條高效率,高濃縮的金融「巨子」,全紐約50多萬金融業員工,華爾街就佔了10多萬人。這條又窄雙短的街上竟容納著10多萬人,每天望著滿街黑黝黝的人頭,看著他們茫然無色的表情,真不知你感受到的是人間奇跡的喜悅,還是人被異化的沮喪!或許,人類就是在這悲悲喜喜之中轉演著自己的歷史?匆匆往來於華爾街的人們,也許都不會忘記70多年前的那個「悲慘的星期四」。1929年10月24日,屬於美國1280家最有名望的企業股票突然急劇下鐵,失去了控制。到中午12點,僅短短幾個小時,就發生了兩個銀行家、一個經紀人因破產而自殺的慘案。最終全部證券貶值一半,幾百萬人破產。人類創造了財富、製造了金錢,可人類又在一點點失去自身的本質,成為金錢的奴隸。雖然受美國經濟形勢的影響,在諸多競爭對手的壓力下,華爾街金融業務已不再像昔日那樣輝煌,一些大的公司也開始向外延伸,但是,華爾街仍以其巨大的實力,在國際金融業占據顯赫地位,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E. 華爾街是什麼意思啊

華爾街是紐約市曼哈頓區南部從百老匯路延伸到東河的一條大街道的名字,全長僅三分之一英里,寬僅為11米,是英文「Wall Street」的音譯,原意為「大牆大街」。街道狹窄而短,從百老匯到東河僅有7個街段,卻以「美國的金融中心」聞名於世。

美國摩根財閥、洛克菲勒石油大王和杜邦財團等開設的銀行、保險、航運、鐵路等公司的經理處集中於此。著名的紐約證券交易所也在這里,至今仍是幾個主要交易所的總部:如納斯達克、美國證券交易所、紐約期貨交易所等。

「華爾街」一詞現已超越這條街道本身,成為附近區域的代稱,亦可指對整個美國經濟具有影響力的金融市場和金融機構。難怪陳運和詩稱"偌大紐約濃縮於小華爾街,小華爾街折射出偌大紐約"。

(5)紐約抵押信託b類優先股票行情分析擴展閱讀:

華爾街的本質:

相較於商業街,華爾街通常指商業影響力大於中小型企業和中產階級的公司企業,有時特別用來代表分析師、持股人、和諸如投資銀行等金融機構。

一般人對商業街的印象通常不外乎地區性的企業和銀行,另一方面華爾街則普遍作為私有、重視自身利益的「美國企業」的代名詞。有時華爾街會用以區別投資銀行和財富500強企業在影響力、文化和生活方式上與小企業之間的差異。

F. 股票專業術語一共有多少個

你好,常用的股市術語有:
1. 開盤價
開盤是指某種證券在證券交易所每個營業日的第一筆交易,第一筆交易的成交價即為當日開盤價。按上海證券交易所規定,如開市後半小時內某證券無成交,則以前一天的收盤價為當日開盤價。 有時某證券連續幾天無成交,則由證券交易所根據客戶對該證券買賣委託的價格走勢,提出指導價格,促使其成交後作為開盤價。首日上市買賣的證券經上市前一日櫃台轉讓平均價或平均發售價為開盤價。
2.收盤價
收盤價是指某種證券在證券交易所一天交易活動結束前最後一筆交易的成交價格。如當日沒有成交,則採用最近一次的成交價格作為收盤價,因為收盤價是當日行情的標准,又是下一個交易日開盤價的依據,可據以預測未來證券市場行情;所以投資者對行情分析時,一般採用收盤價作為計算依據。
3.最高價
最高價也稱高值,是指某種證券當日交易中最高成交價格。
4.最低價
最低價也稱為低值,是指某種證券當日交易中的最低成交價格。
5.多頭
多頭是指投資者對股市看好,預計股價將會看漲,於是趁低價時買進股票,待股票上漲至某一價位時再賣出,以獲取差額收益。一般來說,人們通常把股價長期保持上漲勢頭的股票市場稱為多頭市場。多頭市場股價變化的主要特徵是一連串的大漲小跌。
6.空頭
空頭是投資者和股票商認為現時股價雖然較高,但對股市前景看壞,預計股價將會下跌,於是把借來的股票及時賣出,待股價跌至某一價位時再買進,以獲取差額收益。採用這種先賣出後買進、從中賺取差價的交易方式稱為空頭。
人們通常把股價長期呈下跌趨勢的股票市場稱為空頭市場,空頭市場股價變化的特徵是一連串的大跌小漲。
7.開高
今日開盤價在昨日收盤價之上。
8.開平
今日開盤價與昨日收盤價持平。
9.開低
今日開盤價在昨日收盤價之下。
10.套牢
是指進行股票交易時所遭遇的交易風險。例如投資者預計股價將上漲,但在買進後股價卻一直呈下跌趨勢,這種現象稱為多頭套牢。
相反,投資者預計股價將下跌,將所借股票放空賣出,但股價卻一直上漲,這種現象稱為空頭套牢。
11.線
將股市的各項中的同類數據表現在圖表上,作為行情判斷基礎的點的集合。如K線,移動平均線等。
12.趨勢
股價在一段時間內朝同一方向運動,即為趨勢
13.漲勢
股價在一段時間內不斷朝新高價方向移動
14.跌勢
股價在一段時間內不斷朝新低價方向移動
15.盤整
股價在有限幅度內波動
16.壓力線
股價在漲升過程中,碰到某一高點(或線)後停止漲升或回落,此點(或線)稱為壓力點(或線)
17.支撐線
股市受利空信息的影響,股價跌至某一價位時,做空頭的認為有利可圖,大量買進股票,使股價不再下跌,甚至出現回升趨勢。股價下跌時的關卡稱為支撐線
18.關卡
股市受利多信息的影響,股價上漲至某一價格時,做多頭的認為有利可圖,便大量賣出,使股價至此停止上升,甚至出現回跌。
股市上一般將這種遇到阻力時的價位稱為關卡,股價上升時的關卡稱為阻力線。
19.突破
股價沖過關卡或上升趨勢線
20.跌破
股價跌到壓力關卡或上升趨勢線以下
21.反轉
股價朝原來趨勢的相反方向移動分為向上反轉和向下反轉。
22.回擋
在股市上,股價呈不斷上漲趨勢,終因股價上漲速度過快而反轉回跌到某一價位,這一調整現象稱為回檔。
一般來說,股票的回檔幅度要比上漲幅度小,通常是反轉回跌到前一次上漲幅度的三分之一左右時又恢復原來上漲趨勢。
23.探底
尋找股價最低點過程,探底成功後股價由最低點開始翻升 。
24.底部
股價長期趨勢線的最低部分。
25.頭部
股價長期趨勢線的最高部分。
26.高價區
多頭市場的末期,此時為中短期投資的最佳賣點。
27.低價區
多頭市場的初期,此時為中短期投資的最佳買點。
28.買盤強勁
股市交易中買方的慾望強烈,造成股價上漲。
29.賣壓沉重
股市交易中持股者爭相拋售股票,造成股價下跌。
30.騙線
主力或大戶利用市場心理,在趨勢線上做手腳,使散戶作出錯誤的決定。
31.超買
股價持續上升到一定高度,買方力量基本用盡,股價即將下跌。
32.超賣
股價持續下跌到一定低點,賣方力量基本用盡,股價即將回升。
33.牛市
股票市場上買入者多於賣出者,股市行情看漲稱為牛市。形成牛市的因素很多,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A、經濟因素:股份企業盈利增多、經濟處於繁榮時期、利率下降、新興產業發展、溫和的通貨膨脹等都可能推動股市價格上漲。B、政治因素:政府政策、法令頒行、或發生了突變的政治事件都可引起股票價格上漲。C、股票市場本身的因素:如發行搶購風潮、投機者的賣空交易、大戶大量購進股票都可引發牛市發生。
34.熊市
熊市與牛市相反。股票市場上賣出者多於買入者,股市行情看跌稱為熊市。引發熊市的因素與引發牛市的因素差不多,不過是向相反方向變動。
35.搶帽子
搶帽子是股市上的一種投機性行為。在股市上,投機者當天先低價購進預計股價要上漲的股票,然後待股價上漲到某一價位時,當天再賣出所買進的股票,以獲取差額利潤。或者在當天先賣出手中持有的預計要下跌的股票,然後待股價下跌至某一價位時,再以低價買進所賣出的股票,從而獲取差額利潤。
36.坐轎子
坐轎子是股市上一種哄抬操縱股價的投機交易行為。投機者預計將有利多或利空的信息公布,股價會隨之大漲大落,於是投機者立即買進或賣出股票。等到信息公布,人們大量搶買或搶賣,使股價呈大漲大落的局面,這時投機者再賣出或買進股票,以獲取厚利。先買後賣為坐多頭轎子,先賣後買稱為坐空頭轎子。
37.抬轎子
抬轎子是指利多或利空信息公布後,預計股價將會大起大落,立刻搶買或搶賣股票的行為。
搶利多信息買進股票的行為稱為抬多頭轎子,搶利空信息賣出股票的行為稱為抬空頭轎子。
38.利多
利多是指刺激股價上漲的信息,如股票上市公司經營業績好轉、銀行利率降低、社會資金充足、銀行信貸資金放寬、市場繁榮等,以及其他政治、經濟、軍事、外交等方面對股價上漲有利的信息。
39.利空
利空是指能夠促使股價下跌的信息,如股票上市公司經營業績惡化、銀行緊縮、銀行利率調高、經濟衰退、通貨膨脹、天災人禍等,以及其他政治、經濟軍事、外交等方面促使股價下跌的不利消息。
40.洗盤
投機者先把股價大幅度殺低,使大批小額股票投資者(散戶)產生恐慌而拋售股票,然後再股價抬高,以便乘機漁利。
41.回檔
在股市上,股價呈不斷上漲趨勢,終因股價上漲速度過快而反轉回跌到某一價位,這一調整現象稱為回檔。
一般來說,股票的回檔幅度要比上漲幅度小,通常是反轉回跌到前一次上漲幅度的三分之一左右時又恢復原來上漲趨勢。
42.反彈
在股市上,股價呈不斷下跌趨勢,終因股價下跌速度過快而反轉回升到某一價位的調整現象稱為反彈。
一般來說,股票的反彈幅度要比下跌幅度小,通常是反彈到前一次下跌幅度的三分之一左右時,又恢復原來的下跌趨勢。
43.整理
股市上的股價經過大幅度迅速上漲或下跌後,遇到阻力線或支撐線,原先上漲或下跌趨勢明顯放慢,開始出現幅度為15%左右的上下跳動,並持續一段時間,這種現象稱為整理。整理現象的出現通常表示多頭和空頭激烈互斗而產生了跳動價位,也是下一次股價大變動的前奏。
44.軋空
即空頭傾軋空頭。股市上的股票持有者一致認為當天股票將會大下跌,於是多數人卻搶賣空頭帽子賣出股票,然而當天股價並沒有大幅度下跌,無法低價買進股票。股市結束前,做空頭的只好競相補進,從而出現收盤價大幅度上升的局面。
45.T+1交收
結算是在一筆證券交易達成之後的後續處理,包括清算和交收兩項內容,是證券市場交易持續進行的基礎和保證。
T+1交收是指交易雙方在交易次日完成與交易有關的證券、款項收付,即買方收到證券、賣方收到款項。目前我國上海、深圳證券交易所對A股實行T+1交收,對B股實行T+3交收。
46.多殺多
即多頭殺多頭。股市上的投資者普遍認為當天股價將會上漲是大家搶多頭帽子買進股票,然而股市行情事與願違,股價並沒有大幅度上漲,無法高價賣出股票,等到股市結束前,持股票者競相賣出,造成股市收盤價大幅度下跌的局面。
47.漲跌幅限制
制定股票價格漲跌幅限制的目的,是防止股價劇烈波動,維護證券市場的穩定,保護中小投資者的利益。
經中國證監會同意,上海、深圳兩交易所自1996年 12月 16日起,分別對上市交易的股票(含A、B股)、基金類證券的交易實行價格漲跌幅限制,即在一個交易日內,除上市首日證券外,上述證券的交易價格相對上一交易日收市價格的漲跌幅度不得超過10 %;超過漲跌限價的委託為無效委託。
目前,在我國證券市場上許多人將漲跌幅限制制度與漲跌停板制度混為一談。實際上,漲跌幅限制是一種委託價格下限制,再證券價格達到波動限制時,並不停止交易,只是越過波動范圍的委託為無效委託。而在漲跌停板制度下,證券價格達到波動限制時,就立即暫停交易。
48.除息
股票發行企業在發放股息或紅利時,需要事先進行核對股東名冊、召開股東會議等多種准備工作,於是規定以某日在冊股東名單為准,並公告在此日以後一段時期為停止股東過戶期。
停止過戶期內,股息紅利仍發入給登記在冊的舊股東,新買進股票的持有者因沒有過戶就不能享有領取股息紅利的權利,這就稱為除息。同時股票買賣價格就應扣除這段時期內應發放股息紅利數,這就是除息交易。
49.除權
除權與除息一樣,也是停止過戶期內的一種規定:即新的股票持有人在停止過戶期內不能享有該種股票的增資配股權利。配股權是指股份公司為增加資本發行新股票時,原有股東有優先認購或認配的權利。這種權利的價值可分以下兩種情況計算。
①無償增資配股的權利價值=停止過戶前一日收盤價-停止過戶前一日收盤價÷(1+配股率)
②有償增資機股權利價值=停止過戶前前一日收盤價-(停止過戶前一日收盤價+新股繳款額×配股率)÷(1+配股率)。其中配股率是每股老股票配發多少新股的比率。 除權以後的股票買賣稱除權交易。
50.關卡
股市受利多信息的影響,股價上漲至某一價格時,做多頭的認為有利可圖,便大量賣出,使股價至此停止上升,甚至出現回跌。股市上一般將這種遇到阻力時的價位稱為關卡,股價上升時的關卡稱為阻力線。
51.傭金印花稅
所謂傭金,是證券商為投資者代理買賣證券時按成交金額計算向其收取的費用。
目前我國證券商收取傭金的標准,是經物價管理部門批准,由上海、深圳兩證券交易所分別制定的。
股票交易印花稅是從普通印花稅發展而來的,我國稅法規定,對證券市場上買賣、繼承、贈與所書立的股權轉讓書據,按書立時實際市場價格計算的金額徵收印花稅。目前我國的股票交易印花稅率為4‰。
52.每股凈資產
凈資產收益率 每股稅後利潤又稱每股盈利,可用公司稅收後利潤除以公司總股數來計算。
例如,一家上市公司當年稅後利潤是2億元,公司總股數有10億股,那麼,該公司的每股稅收後利潤為0、2元(即2億元除以10億股)。每股稅後利潤突出了分攤到每一份股票上的盈利數額,是股票市場上按市盈率定價的基礎。如果一家公司的稅後利潤總額很大,但每股盈利卻很小,表明它的經營業績並不理想,每股價格通常不高;反之,每股盈利數額高,則表明公司經營業績好,往往可以支持較高的股價。公司凈資產代表公司本身擁有的財產,也是股東們的公司中的權益,因此,又叫作股東權益。在會計計算上,相當於資產負債表中的總資產減去全部債務後的余額。公司凈資產除以發行總股數,即得到每股凈資產。

G. 求紐約股票交易所的詳細介紹,如位置、布局、歷史等

界金融業的脈搏--股票交易所 華爾街11號,坐落的是鼎鼎大名的紐約股票交易所。別看這座只有7層樓的大廈普普通通,而且夾在高聳入雲的紐約摩根抵押信託大廈和歐文信託大廈中間,似有受壓迫的委屈之感,可它對世界經濟的影響力卻是巨大的。如果說華爾街是世界金融業的心臟,那麼股票交易所則是其脈搏,只要它輕輕一跳,國際經濟與金融界立即就隨其晃動。華爾街今天的顯赫,與股票交易所密不可分。

華爾街兩側本來綠樹成蔭,經過英國人的砍伐,只剩下幾棵孤零零的梧桐樹。1792年5月17日,24個經紀人在華爾街68號門口的一棵梧桐樹下簽訂了著名的「梧桐協議(The Buttonwood Agreement)」,成為紐約股票交易所這一著名機構的前身。他們商定以後每周用幾個上午在這棵樹下聚會,按照只進行相互交易、一律排除外人、服務按規定價格收費的「三條原則」進行活動,同時舉行了所有成員參加的拍賣。公眾對這種新的、相對保險的賭博活動給予了無限的熱情,無論刮風下雨樂此不疲。1817年,有組織的中介商們創立了紐約股票與交易委員會(NYS & EB)。

1853年,更名為「紐約股票交易所」的原紐約股票與交易委員會試圖控制整個市場,在1869年與其對手——公開(Open Board)交易所合並了。

到20世紀20年代出現新的上漲行情時,紐約股票交易所(New York Stock Exchange Inc)戰勝了所有挑戰,成為美國首屈一指的交易所,成交量佔美國上市證券交易的75%。1929年危機驟起以後的大蕭條使人們普遍喪失了對華爾街的信任,尤其是對紐約股票交易所的信任。美國國會在1933年的《證券法》中設立了聯邦披露的要求。而1934年的《證券交易法》將那些未被規范的交易所置於證券交易委員會(SEC)的監督之下。

作為全球最大和最重要的股票交易市場,紐約股票交易所以其近3000家上市公司和16萬億美元的總市值,成為監視世界經濟運轉狀況的中心。而紐約股票交易所股價綜合指數和選用在紐約股票交易所上市股票貶值的道·瓊斯股價平均數,則成為了解股市行情最重要的參考指標之一,成為衡量美國經濟甚至世界經濟的晴雨表。

今天,紐約股票交易所仍然在1901年至1903年建造的老房子里。其位於布羅德大街18號的正門依然富麗堂皇。這座早期愛德華式的建築體現了羅馬文藝復興時代的風格:6根凹槽的科林斯式的圓柱,裝飾華麗的三角門牆,上面刻著6個淺浮雕人像,分別代表農業、礦業、動力和設計等幾個方面。中間站著一個被稱做「誠實」的豐滿的女人像,兩旁有兩個較小的男人像接收並記錄別人帶給她的成果。

H. 華爾街特權是什麼意思

華爾街做的也是外匯,mt4軟體時通用的,不過可能他們會自己設定很多指標,幫助分析,工具都一樣,只是人家分析和使用的指標可能有所不同。

I. 美國紐約的華爾街有多少家證券交易所

國際金融的神經中樞 提起美國紐約的華爾街,在國際金融業可謂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它以其魔幻般的巨大威力,對世界經濟產生著巨大的影響。它是夢想家的天堂,不知有多少暴發戶一夜之間從這里跨入了金融巨子的寶座;它也是企業家的地獄,又不知有多少知名企業家一夜之間也是從這里破產身亡。這時是天堂與地獄的交匯處,這里是魔鬼與天使的聚集地。巨大的誘惑,巨大的實力,使它無愧於國際金融業神經中樞的地位。華爾街位於被譽為美國的象徵、紐約的精華的曼哈頓島最南端,與紐約世界藝術表演中心「百老匯」毗鄰,同著名的紐約唐人街也僅一箭之遙。

「牆街」由來 當年,荷蘭人為了防範印第安人及英國人的攻擊,從哈得遜河列東河之間築起一道木牆,華爾街「牆街」翻譯的名稱由此而來。

人造大峽谷 它曾是新阿姆斯特丹總督駐地,也曾是農產品和黑奴交易中心所在的街道,如今卻是大銀行、證券公司、股票交易所、保險公司等大金融機構的雲集之地。別看它全長不過1/3英里,中間卻橫過9條街道,從頭到尾120個門牌全是清一色的摩天大樓,這些高樓遮光蔽日使華爾街變成了一個地道的昏暗、狹窄的「人造大峽谷」。

夢想家的殿堂 這是一條沒有絲毫浪漫色彩,也不具有詩情畫意的所在,它像一架不知疲倦的巨型機器,分秒不差地運轉著。金融道高手在這裡布陣鬥法,夢想家在這里「一枕黃粱」,街上熙熙攘攘的人流個個表情漠然,嚴肅異常,令人望而生畏。

世界金融業的脈搏--股票交易所 華爾街11號,坐落的是鼎鼎大名的紐約股票交易所。別看這座只有7層樓的大廈普普通通,而且夾在高聳入雲的紐約摩根抵押信託大廈和歐文信託大廈中間,似有受壓迫的委屈之感,可它對世界經濟的影響力卻是巨大的。如果說華爾街是世界金融業的心臟,那麼股票交易所則是其脈搏,只要它輕輕一跳,國際經濟與金融界立即就隨其晃動。華爾街今天的顯赫,與股票交易所密不可分。

股票交易所 紐約股票交易所建於1903年。如果追源探淵,早在1792年它就已經初具規模。1882年,來自羅得島的查爾斯·道和愛德華·瓊斯兩人又創建了一整套分析市場供求關系和價格指數的情報系統--道瓊斯指數,紐約股票交易所隨之一天天壯大起來。如今的紐約股票交易所的交易大廳,只准佩帶證件的會員出入。每個會員每年要交納一筆數目可觀的會費,用以保住自己的會員身份。在股票交易所的2樓,有一條狹長的公共走廊,從這里透過密封的玻璃窗,可以清晰看到股票開盤時交易大廳內那人聲鼎沸、萬頭攢動,喧囂而緊張的場面。這條公共走廊每天上午10點至下午4點對公眾免費開放,雖然交易大廳里喧聲如潮,可這里卻安靜無擾,一點也聽不到吵雜之聲。紐約股票交易所的股票行情,牽動著世界億萬人的心,左右著美國及世界的經濟形勢。而美國政局的演變,內外政策和世界經濟形勢也反過來影響著華爾街的股票行情,兩者可謂唇齒相依,唇亡齒寒。在與紐約股票交易所迎面而坐的飪家信託大廈西北處是一座紀念館。從前,它是美國聯邦政府大廈。1789年4月30日,美國第一任總統、開國元勛喬治·華盛頓在這里宣誓就職,世界著名的人權法案在這里通過,同時它還是紐約股票市場的「發源地」。紀念館門前矗立著華盛頓的全身銅像,這位英姿颯爽、叱吒風雲的將軍雙目炯炯地注視著華爾街上熙往攘來的人流,不知他是否已意識到,如今華爾街上每日進行的現代化的商業大戰,其激烈與殘酷的程度並不亞於當年的炮火硝煙。華爾街上各公司、各銀行大門口那一桿桿隨風飛揚象徵著自己的旗幟,那高高懸起的各自的店徽,莫不就是一座座固守著的陣地?商場如戰場!

銅臭味之外的聖潔之地 如果說在這條沒有硝煙的「戰壕」中,還有一處能使人透出一口氣的「聖潔之所」的話,那隻能說是坐落在華爾街的「三一教堂」了。這座古遠而庄嚴的教堂是美國第一座英國天主教派教堂,距今已有300年的歷史了。300年來它猶如一個飽經憂患的老人,看著這條街上為錢而疲於奔命的人們,定會感慨萬千吧。

街道探奇 以華爾街為中心的老市區,叫下曼哈頓,後來市區又向北發展到全島。除南端街道比較雜亂外,曼哈頓大部分街區像韭畦棋局,整齊劃一。南北向稱大道(),從第一大道編號到第11大道(另有幾條大道不以號碼為名,如公園大道);東西向稱等()。街名也以阿拉伯數字排列,一直排到最北端的第220街。棋盤格局中的例外是百老匯大街,它橫沖直撞,不守規矩,由東南斜插到西北,貫通全島。整個曼哈頓常住人口150萬,每天從四面八方湧入市中心的人數高達300萬。18座橋梁和4條水底隧道(其中布魯克林大橋和林肯隧道最為有名)把曼哈頓島與紐約市其他名區以及新澤西州連接起來,交通十分擁擠。這些橋梁、隧道和道路,像倔強的蛇龍一樣,忽而爬高,忽而降低,忽而分作上下層,在這寸土寸金之地,只得從平面交通發展到立體交通,甚至直升飛機的應用也相當普遍,停機坪就設在樓頂上。

金錢奴隸華爾街悲哀 華爾街是一條高效率,高濃縮的金融「巨子」,全紐約50多萬金融業員工,華爾街就佔了10多萬人。這條又窄雙短的街上竟容納著10多萬人,每天望著滿街黑黝黝的人頭,看著他們茫然無色的表情,真不知你感受到的是人間奇跡的喜悅,還是人被異化的沮喪!或許,人類就是在這悲悲喜喜之中轉演著自己的歷史?匆匆往來於華爾街的人們,也許都不會忘記70多年前的那個「悲慘的星期四」。1929年10月24日,屬於美國1280家最有名望的企業股票突然急劇下鐵,失去了控制。到中午12點,僅短短幾個小時,就發生了兩個銀行家、一個經紀人因破產而自殺的慘案。最終全部證券貶值一半,幾百萬人破產。人類創造了財富、製造了金錢,可人類又在一點點失去自身的本質,成為金錢的奴隸。雖然受美國經濟形勢的影響,在諸多競爭對手的壓力下,華爾街金融業務已不再像昔日那樣輝煌,一些大的公司也開始向外延伸,但是,華爾街仍以其巨大的實力,在國際金融業占據顯赫地位,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