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邏輯思維 到底什麼樣的股票會漲
第一,每一個季度的季報股東人數一定持續減少,這代表有特定人在從散戶手裡收集籌碼,也就是通常所說的主力進貨。
第二,一定有一個完整的底部形態,主力都高度控盤了,一定買了足夠分量的股票,怎麼都不可能還是下跌趨勢。
第三,量價關系會呈現多頭量價結構
❷ 王一鳴的主要作品
Xuehui He and Yiming Wang, Bank loan behavior and credit information sharing:An insight from measurement cost, Journal of Economic Policy Reform,2007,Vol.12.(SSCI)
Yifu Wang and Yiming Wang, Global Dynamics of Reaction Diffusion Systems with Delays, Applied Mathematics Letter,2005,18:1027-1033.(SCI)( 該文被國際著名的《Mathematical Review》及其它國際機構檢索和評論。)
Wang Yiming, A Trade Model with an Optimal Exchange Rate Motivated by Current Discussion of a Chinese Renminbi Float, CESifo(德國) Working Paper Series No.1471with Hui Huang,Yi Wang,John Whalley and Shunming Zhang).
Wang Yiming, Equilibrium in an OLG Model with Altruistic Preference when Markets are Frictional, Journal of Systems Science and Complexity ,2002,Vol.10,No.2.( 該文被國際著名的《Mathematical Review》檢索和評論。)
Wang Yiming and Wang Yifu, Existence of Cost-shared Equilibrium in Incomplete Markets with Public Good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thematics, Game Theory and Algebra, 2000,Vol.10,No.2.( 該文被國際著名的《Mathematical Review》檢索和評論。)
Wang Yiming, Existence of Equilibrium when Some Firms Follow Special Pricing Rules, Mathematical Economics 2000, Vol.10, No.2.( 該文被國際著名的《Mathematical Review》檢索和評論。)
Wang Yiming and Shou Jilin, Existence of Equilibrium for Economies with Infinitely Many Commodities and Infinitely Countable Consumers, Acta Mathematicae Applicatac Sinica, 1999, Vol.15, No.4.( 該文被國際著名的《Mathematical Review》檢索和評論。)
Wang Yiming, Generic Existence of Equilibrium in Non-convex Proction Economy with Incomplete Markets, Submitted to Journal of Mathematical Economics.
Wang Yiming, Approximate Quasi-equilibrium in Economies with a Continuum of Agents and Infinitely Many Commodities, Research paper 1997.
Deng Xiaotie and Wang Yiming, Coordination and Wage Determination in Presence of Multiple Applications. City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2000.
Wang Yiming and Deng Xiaotie, Effect of Tax on Coordination, City University of Hong Kong.2000.
Wang Yiming and Deng Xiaotie, On Approximate Decentralization of Core Allocation in Economies with a Continuum of Agents and Infinite Many Commodities, Paking University, 2000. 王一鳴, 基於馬爾可夫狀態轉換方法的套期保值研究,《系統工程理論與實踐》(已接受),(與趙華、王汨泉合作)。
王一鳴, 我國滬深300指數波動率結構突變的檢驗:2002-2008年,編入《股指期貨與金融創新》,(與趙華合作)。
王一鳴,中國期貨價格的時變跳躍性及對現貨價格影響的研究,《金融研究》,2011年第1期(與趙華合作)。
王一鳴, 信用悖論及其破解的理論分析與檢驗,《金融理論與實踐》,2011年第7期(與任秋瀟合作)。
王一鳴,合同違約、執行難與合約期界無限化效應,《系統工程理論與實踐》(EI,國際學術影響因子0.9),2011年第5期(與李敏波合作)。
王一鳴,股票收益與通貨膨脹:需求沖擊與供給沖擊的效應分解,《系統工程理論與實踐》(EI,國際學術影響因子0.9),2010年第12期(與趙留彥合作)。
王一鳴,資金互助社的融資創新:「銀行-互助社員」直貸模式, 《農村金融研究》,2011年第7期(與武翔宇合作)。
王一鳴,資金互助社:農村金融的一條有效途徑,《農村金融研究》,2010年第11期。
王一鳴,農村公共倉儲市場:糧食流通與倉單融資(上),《農村金融研究》,2010年第1期。
王一鳴,農村公共倉儲市場:糧食流通與倉單融資(下),《農村金融研究》,2010年第2期。
王一鳴, 使用權抵押貸款融資模式研究:定價與風險控制,《農村金融研究》,2009年第10期(與趙留彥合作)。
王一鳴, 合同違約、執行難與合約期界無限化效應, 公共經濟與管理國際會議論文(廈門),2009年11月(與李敏波合作)。
王一鳴, 我國通貨膨脹與股票收益相關性:從長、短期視角的解釋,《經濟學動態》,2008年第3期(與趙留彥合作)。
王一鳴, 基於次序邏輯斯蒂模型的企業貸款信用風險評級研究,《第12屆中國數學力學物理學高新技術交叉研究學會學術年會》論文集,2008年第12卷(與印為、石勇合作)。
王一鳴, 股票收益與通貨膨脹:需求沖擊與供給沖擊的效應分解, 中國金融國際年會論文, 2008年(與趙留彥合作)。
王一鳴, 雙軌制、價格市場化與總量投資動態, 《經濟學季刊》,2007年第7期(與李敏波合作)。
王一鳴, 匯率制度的分類、國別分布及歷史演進,《國際金融研究》,2007年第5期(與張衛平合作)。
王一鳴, 發展倉單系統:農村金融制度創新的新思路,《財經理論與實踐》,2007年第2期(與賀學會合作)。
王一鳴, 通脹預期與貨幣需求:實際調整與名義調整機制檢驗,《財貿經濟》,2006年第8期(與趙留彥合作)。
王一鳴, 倉單系統與金融體系改造論綱,《金融理論與實踐》,2006年第6期(與賀學會合作)。
王一鳴, 我國農村人身保險金融創新模式:理論與實證分析,《經濟學動態》2006年第1期(與趙留彥、王曄合作)。
王一鳴, 非正規金融市場借貸利率行為的一個分析新框架,《金融研究》,2005年第7期(與李敏波合作)。
王一鳴, 貨幣流通速度的變化及影響因素:一個分析新視角,《中國社會科學》,2005年第4期(與趙留彥合作)( 收錄於Higher Ecation Press 編輯的Springer系列,Frontiers of Economics in China,2006,Vol.1,No.2)。
王一鳴, 我國債券市場收益率曲線的宏觀因素影響實證分析,《金融研究》,2005年第1期(與李劍峰合作)。
王一鳴, 貨幣存量與價格水平:中國的實證經驗,《經濟科學》,2005年第2期(與趙留彥合作)。
王一鳴, 中國通脹水平與通脹不確定性:馬爾柯夫域變分析,《經濟研究》,2005年第8期(與趙留彥、蔡婧合作)。
王一鳴, 中國證券市場收益非線性與波動的實證檢驗,《系統工程理論與實踐》(EI,影響因子0.43),2005年第25卷(與趙留彥合作)。
王一鳴, 中國股市收益率的時變方差與周內效應,《世界經濟》,2004年第1期(與趙留彥合作)。
王一鳴, 深市停發新股對我國股市波動溢出效應的影響:向量GARCH模型方法,《中國會計與財務研究》(香港), 2004,Vol.6,No.1(與趙留彥合作)。
王一鳴, 收益率與交易量的關系:滬市和深市實證研究,中國證券市場與金融體制改革理論研討會會議宣讀論文,2003年1月,北京(邀請30分鍾報告)(與趙留彥合作)。
王一鳴, A、B股市場間信息流動和波動溢出,《金融研究》,2003年第10期(與趙留彥合作)。
王一鳴, 滬深股市交易量與收益率及其波動的相關性: 來自實證分析的證據,《經濟科學》,2003年第2期(與趙留彥合作) 。
王一鳴, 電信行業內競爭的培育與市場的有效監管澳門電信業分析,《澳門經濟》,2003年(與徐雅民合作)。
王一鳴, 重構澳門餐飲行業,打造澳門核心競爭力,《澳門研究》,2003,Vol.17。
王一鳴, 旅遊壟斷競爭市場的縱向差異化-澳門旅遊開發探討,《澳門理工學報》,2003,Vol.16。
王一鳴, 漲跌停板制度對我國股市的影響的實證研究,《經濟科學》,2002年第4期(與張劍、呂隨啟合作)。
王一鳴, VaR技術在金融市場風險管理中應用-兩個案例分析,國際金融風險管理與防範會議論文,2001 北京(邀請30分鍾報告)。及《北京大學中國金融研究中心工作報告》,2001年。
王一鳴, q-零協方差資產組合前沿,《北京大學學報》(自然版)2000年第36卷。( 該文被國際著名的《Mathematical Review》檢索和評論)
王一鳴, 多種風險資產市場中兩類風險投資策略的充要條件,《預測雜志》1999年,Vol.18,No.6。(該文被收錄入國家大型論文集《當代管理藝術文集》第三卷,並被論文評委員會評為論文一等獎) 王一鳴主編,《銀行風險管理》,中國發展出版社,2006年。
王一鳴編著,《金融期貨》,北京大學金融家投資班教材, 2002年。
王一鳴編著,《數理金融經濟學》,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年。
參著,《中國資產證券化研究》, 中國言實出版社,2002年(由何小鋒主持,本人著寫一章)。
參譯,《博弈論》,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2年10月(由姚洋主持,本人翻譯兩章)。
參譯,《風險管理從業人員手冊》, 中國機械工業出版社,2002年(由陳斌主持,本人翻譯兩章並全書校對)。
參譯,《新帕爾格雷夫貨幣與金融大詞典》, 經濟科學出版社,2001年(由胡堅主持,本人翻譯25萬字)。 王一鳴, 澳應開發飲食一條街,《澳門日報》,2003年2月1日。
王一鳴, 積極開發澳門新旅遊資源,《澳門日報》,2003年3月9日。
王一鳴, 充分利用旅遊資源提高質量,《澳門日報》,2003年3月16日。
王一鳴, 強化澳城市規劃和交通建設,《澳門日報》,2003年3月23日。
王一鳴, 聯塊效應推動區域旅遊合作,《澳門日報》,2003年3月30日。
王一鳴, 加強旅遊軟環境建設和對外宣傳,《澳門日報》,2003年4月6日。
王一鳴, 注重開發購物市場促旅遊,《澳門日報》,2003年4月13日。 江西銅業公司經營管理與期貨運作調查報告(與黎新平,曹和平,彭弘,張秋雷合作)。
中國股市的最優波動模型:ARCH族類模型擬合與預測能力比較研究,(與趙留彥合作) 。
標准倉單化的倉儲體系與糧食流通體制改革,2008。
合同違約、執行難與合約期界無限化效應,2008(與李敏波合作) 。
股票收益與通貨膨脹:需求沖擊與供給沖擊的效應分解,2008(與趙留彥合作) 。
股票市場波動率結構突變:來自中國股市的經驗證據,2009。
我國滬市股票周內效應的分位回歸分析,2009。
基於二元開放經濟下的中國通貨膨脹驅動因素與動態行為研究(與鄢莉莉合作), 2011。
金融部門沖擊對宏觀經濟波動的影響:基於金融摩擦的DSGE模型(與鄢莉莉合作), 2011。
貨幣政策、技術沖擊、國外沖擊與城鄉差異:基於多區域DSGE模型的研究(與鄢莉莉合作), 2012。
中國經濟波動源泉及外匯儲備變動對其影響:基於開放經濟中等規模的DSGE模型的研究(與鄢莉莉合作), 2012。 (1)參與完成《金融數學、金融工程、金融管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課題,1997-2001年。
(2)參與完成,《中國金融改革與資本市場建設》,北京大學社科基金課題,1998年。
(3)參與完成,《非對稱信息下的金融中介理論》,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課題,2001-2003年。
(4)主持,《深圳民間融投資研究》,深港研究基地課題,2004年。
(5)主持,《澳門中小企業生存與發展研究》,澳門特區政府與澳門理工學院課題,2003年。
(6)主持,《期貨倉單融資研究》,長城偉業期貨經紀公司課題,2004-2006年。
(7)參與,「Provision of Service for Compilation of Refrigerant Inventory and Reviewing the Strategies for Recing the Use of Hydrochlorofluorocarbon Refrigerants」 香港環保局課題(由ENSR Asia (香港) Ltd承接),2007年。
(8)參與完成,《國債利率期限曲線構造開發》,財政部課題(由財政部國庫司承接),2007年。
(9)主持,《關於建立執行威懾機制的調研》,最高人民法院重點調研課題,2006-2007年。
(10)主持,《中國消費者信用風險評價與控制模型》, 北京大學ACOM金融信息化研究中心,2006年。
(11)主持,《國家開發銀行貸款的經濟周期影響:持續期模型》,普華永道會計咨詢公司課題,2005.3-2005.6。
(12)主持,《次序邏輯斯蒂回歸的信用評分模型》,國家開發銀行課題,2006年。
(13)負責,《商丘市經濟發展顧問報告》,河南省發改委課題,2007年(獲第二屆河南省發展研究獎)。
(14)負責,《信用風險轉移咨詢項目研究》,國家開發銀行課題,2007年。
(15)主持,《中小企業集群融資理論與創新設計研究》,北京市社科規劃項目(重點項目),2010-2012年。編號:09AbJG290
(16)主持,《我國通貨膨脹驅動因素和動態行為理論與實證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2010-2012年。編號:70973002
(17)負責,《我國農村金融改革與發展建議:基於農村金融實地調查》,國務院參事室課題,2010年。
(18)主持,《銀行競爭力動態評價系統》,國家開發銀行,2010年。
(19)主持,《中國上市公司創新評價及其研究報告》,中央電視台財經頻道,2011年。
(20)主持,《對沖基金研究》,中融投資公司,2011年。
❸ 邏輯斯蒂曲線含義是什麼
種群增長受環境容納量的限制
❹ 簡述種群的邏輯斯諦(Logistic)增長模型及其生物學意義。
在一定條件下,生物種群增長並不是按幾何級數無限增長的。即開始增長速度快,隨後速度慢直至停止增長(只是就某一值產生波動),這種增長曲線大致呈「S」型,這就是統稱的邏輯斯諦(Logistic)增長模型。
意義
當一個物種遷入到一個新生態系統中後,其數量會發生變化.假設該物種的起始數量小於環境的最大容納量,則數量會增長.增長方式有以下兩種:
(1) J型增長 若該物種在此生態系統中無天敵,且食物 空間等資源充足(理想環境),則增長函數為N(t)=n(p^t).其中,N(t)為第t年的種群數量,t為時間,p為每年的增長率(大於1).圖象形似J形。
(2) S型增長 若該物種在此生態系統中有天敵,食物 空間等資源也不充足(非理想環境),則增長函數滿足邏輯斯諦方程。圖象形似S形.
❺ 邏輯斯諦方程及其意義
內容:邏輯斯諦方程,即常微分方程:dN/dt=rN(K-N)/K.
字母含義:式中N為種群個體總數,t為時間,r為種群增長潛力指數,K為環境最大容納量.
意義:當一個物種遷入到一個新生態系統中後,其數量會發生變化.假設該物種的起始數量小於環境的最大容納量,則數量會增長.增長方式有以下兩種:
1
J型增長
若該物種在此生態系統中無天敵,且食物
空間等資源充足(理想環境),則增長函數為N(t)=n(p^t).其中,N(t)為第t年的種群數量,t為時間,p為每年的增長率(大於1).圖象形似J形.
2
S型增長
若該物種在此生態系統中有天敵,食物
空間等資源也不充足(非理想環境),則增長函數滿足邏輯斯諦方程.圖象形似S形.
❻ 邏輯斯蒂模型
邏輯斯蒂增長模型
邏輯斯蒂增長模型(Logistic growth model)
邏輯斯蒂增長模型又稱自我抑制性方程。用植物群體中發病的普遍率或嚴重度表示病害數量(x),將環境最大容納量k定為1(100%),邏輯斯蒂模型的微分式是:
dx/dt=rx(1-x)
式中的r為速率參數,來源於實際調查時觀察到的症狀明顯的病害,范.德.普朗克(1963)將r稱作表觀侵染速率(apparent infection rate),該方程與指數模型的主要不同之處,是方程的右邊增加了(1-x)修正因子,使模型包含自我抑製作用。
模型的積分式為:
或
上式中的B為積分常數,因為x是經過t時間後的病害數量,
圖4.4 「S」型曲線與邏值線對應圖
當t=0時,x的初始值為x0,則積分常數B為(1-x0)/x0。經過整理可寫成:
其線性方程為:
式中:ln(x/(1-x))稱作x的邏輯斯蒂轉換值,通常簡稱邏值(logit(x));
當x=0.5時,邏值(ln(x/(1-x))等於0;x<0.5時,邏值為負值;x>0.5時,邏值為正值。S型曲線的直線化,就是將病情(x)百分率轉換成邏值後,用普通座標紙以邏值為縱座標對時間(t)作圖,則病情進展曲線就成為一條直線,也稱邏值線(圖中B)。邏值線與縱軸相交的截點,為初始病害數量(x0),邏值線的斜率就是病害的流行速度,即表觀侵染速率。
❼ 邏輯斯蒂曲線的生態學意義,急求!!!
s型曲線
當y值為最大值的一半時
增長率最大
人口限制增長問題
人口的增長不是呈指數型增長的,這是由於環境的限制、有限的資源和人為的影響,最終人口的增長將減慢下來。實際上,人口增長規律滿足邏輯斯蒂方程。
❽ 邏輯斯蒂分類法
邏輯斯蒂法是一種非線性的回歸分析方法,因採用邏輯斯蒂模型而得名,與一般線性回歸分析方法不同,它的預測值為0和1之間的概率值。根據要區分類別數的不同,又可分為兩類邏輯斯蒂和多類邏輯斯蒂法,其中兩類邏輯斯蒂分析法是多類邏輯斯蒂分析的特殊情況,因而在下面我們將以多類邏輯斯蒂法進行介紹。
多類邏輯斯蒂分析法用於遙感圖像分類,可用來預測圖像中某一象元屬於某一地表覆蓋類的概率。其所用的邏輯斯蒂數學模型為:
中亞地區高光譜遙感地物蝕變信息識別與提取
式(4-2)表明第i象元屬於各類的概率和為1為了不受誤差方差為常數的限制,利用極大似然法估計式(4-2)中的回歸系數β0r,β1r,......βPr,具體計算步驟見相應文獻(周宏坤等,1988)。得到回歸系數後帶入式(4-2),即可求出圖像中任一象元屬於任一欲分類的概率值。Martell等(1987)利用邏輯斯蒂模型預測了日常人為原因造成火災出現的概率。毛先成等(1988)利用兩類邏輯斯蒂回歸分析模型預測了香花嶺錫礦床的產出概率。N.Koutsias和FI M.Karteris(1998)兩類邏輯斯蒂回歸模型對多時相TM數據進行林火燃燒面積的填圖。
應用邏輯斯蒂模型進行遙感圖像分類,首先要在遙感圖像上找出欲分各類的訓練象元,然後將找出的訓練象元按順序排列,利用式(4-2)的數學模型進行回歸系數的求解,最後將求得的回歸系數值、某一象元各波段的灰度值帶入式(4-2),求出圖像中該象元屬於已知各類的概率。
❾ 結合種群增長的邏輯斯蒂曲線來分析滅霸的響指打了之後會發生什麼,宇宙中的生
《復仇者聯盟3》最終以滅霸的一次響指收場,宇宙一半的生命灰飛煙滅,我們在感嘆無限手套的巨大威力時,又不禁產生疑問,如果滅霸再打一次響指會發生什麼呢?宇宙會滅亡嗎?
按照一次響指能毀滅一半生命的說法,再打一次響指,宇宙中所剩下的生命的一半又會消失,又或者將剩下的生命全部消滅。或者反過來,另一個響指可能會使原先消失的生命復活。但無論怎樣,第二次響指都會帶來意想不到的大規模的改變。
❿ 邏輯斯諦曲線的特徵及其生態學中的應用
邏輯斯諦曲線常劃分為五個時期:①開始期,也可稱潛伏期,種群個體數很少,密度增長緩慢;②加速期,隨著個體數增加,密度增長逐漸加快;③轉折期,當個體數達到飽和密度一半(即K/2)時,密度增長最快;④減速期,個體數超過K/2以後,密度增長逐漸變慢;⑤飽和期,種群個體數達到K值而飽和。
S型
起初增長率越來越大 超過一半後 增長率就會越來越小
當Y值為最大值的一半時 增長率最大
邏輯斯蒂增長模型又稱自我抑制性方程。用植物群體中發病的普遍率或嚴重度表示病害數量(x),將環境最大容納量k定為1(100%),邏輯斯蒂模型的微分式是:
dx/dt=rx(1-x)
其線性方程為:
式中:ln(x/(1-x))稱作x的邏輯斯蒂轉換值,通常簡稱邏值(logit(x));
當x=0.5時,邏值(ln(x/(1-x))等於0;x<0.5時,邏值為負值;x>0.5時,邏值為正值。S型曲線的直線化,就是將病情(x)百分率轉換成邏值後,用普通坐標紙以邏值為縱坐標對時間(t)作圖,則病情進展曲線就成為一條直線,也稱邏值線(圖中B)。邏值線與縱軸相交的截點,為初始病害數量(x0),邏值線的斜率就是病害的流行速度,即表觀侵染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