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行情解析 » 加拿大鈾礦股票分析
擴展閱讀
正邦科技股票指數 2025-08-27 23:05:36
中國鋁業股票今天價格 2025-08-27 22:00:40

加拿大鈾礦股票分析

發布時間: 2021-08-28 05:09:47

Ⅰ 鈾礦產概況

據估算世界鈾的地質儲量229.59×108t(南非原子能委員會,1985)。英國鈾研究所調查統計世界鈾探明儲量340×104t,是目前開采量的100倍。探明儲量對鈾礦勘查的刺激性不大,人們重點放在尋找低成本開采礦山,即富礦或地浸開採的礦山。鈾開采量截至2000年累積達193.86×104t(純鈾)。從1995年以來,全球每年產鈾約(3.2~3.6)×104t,上下波動基本沒有太大變化。加拿大是世界的產鈾大國,2000年產量佔世界的34%,主要產自薩斯喀切溫省。在美國的產量中75%是地浸礦山生產的,少量來自地下采礦。

目前鈾資源的主要用途是核電站發電,法國核電總量占國內能源75%,比利時、立陶宛都是以核電為主的國家。

1992年之後,軍用量減少,特別是獨聯體(俄羅斯)國家將軍用品稀釋後(使235U)濃度降到5% 賣給美國,緩解了鈾的產生。20世紀末國際原子能機構調查後預計:世界核原料發展將保持適當的增長速度進入21世紀,今後20年根據鈾資源和環境條件考慮,年增長率約在1.5%~2.0%。

我國至今已建成8個核電機組,有三個正在建設中。2005年發電量約為8.7×105kW·h,占發電量的2.3%。

我國的鈾礦找礦重點,也在富礦和可以地浸開採的鈾礦床。

Ⅱ 加拿大阿薩巴斯卡盆地中的Cigar Lake鈾礦床(圖1-1)

此礦床在20世紀70年代起Knipping(1974)提出是表生淺成地下水從盆地基底地層取鈾成礦。Von Pechmann(1981)提出不是地下水而是變質熱液;Binns等(1980)則認為是岩漿熱液。Dahlkamp(1978,1982)認為是22~19億年時地層鈾預富集,到19~18億年造山運動活化而富集,18~13.5億年盆地形成風化建造後進一步富集;10~2億年再活化富集。

圖1-1 Cigar Lake礦床剖面圖

前述學者關於如何富集的機制語焉不詳。J.P.Fougues(1986)來我院訪問時提供了下述蝕變礦物組合:

基底岩石蝕變強烈,出現了礦物新組合:石英20%~30%,黑雲母10%~20%,鉀長石+斜長石40%~70%,堇青石5%~15%,石墨1%~3%。筆者從他的介紹認為這些岩石全部都不是原片岩和片麻岩地層岩石,而是它們典型的鹼交代岩,而且是鉀交代為主。這一點被西方同行忽視了。

Cigar Lake礦體主要產於盆地底部古風化殼和阿薩巴斯卡盆地砂岩層中。風化殼和砂岩層中除石英外主要是高嶺石。在熱液成礦時高嶺石發生強烈伊利石化。這是典型的鉀交代,因為伊利石是含K礦物而高嶺石不含K。現在看此伊利石當初命名也有問題,其前身主要是絹雲母,後來在隆起、剝蝕中砂岩地層又有風化水解而變成伊利石。成礦時應是絹英岩化(絹雲母同時有硅化共生,故稱絹英岩化)。鈾礦石中含Ni(1%)、Co(0.2%)、Pb(1.2%)、Cu(0.7%)、As(1.7%),這正是絹英岩化的特徵性中高溫成礦元素組合。相對低溫的伊利石化從來不會產生此等元素富集。此U、Ni、Co、Cu、Pb、As的來源一直模糊不明。我們認為盆地基底的阿菲比亞地層正是元古代含鈾碳硅泥岩系,其中總富含上述多種金屬。這在中國研究的很詳細。

總之,此礦床實為元古代含鈾碳硅泥岩系的鉀交代作用成礦。多年稱之為不整合脈型並未揭示出其成礦實質。圖1-1最上部的硅化正是鹼交代溶蝕石英排SiO2向上而產生硅化。

Ⅲ 加拿大進行礦產資源評價的經驗

1958年出版的由A.H.蘭編制的加拿大鈾礦成礦規律圖是對加拿大全境所做的第一次非工業性資源評價。自那時以來,聯邦地質調查局和某些省地質調查局已經對加拿大全境或其各個地區進行了大約24次資源評價工作。然而,資源評價方法方面的研究工作大部分是由加拿大地質調查局承擔的,省地質調查局也在這方面進行一些工作。

加拿大使用的方法既有以統計方法為主、地質方法為輔的方法,也有以地質方法為主、統計方法為輔的方法。所取得的評價結果既有定量的,也有定性的。在迄今所提出發展並驗證過的各種方法中,使用最多的是各類型礦床和各地區礦床的概念模型。這些模型是礦床地質學家根據經驗、研究和對各類礦床許多實例所做的考察建立的。每個概念模型的主要組成部分是模型的區域地質參數,這正是採用概念模型方法進行資源評價研究時要查明的參數。加拿大目前使用的這種方法通常可以對某些地區尚未發現的礦床的潛力作出初步評價,最近聯邦政府和省政府已經公布了採用概念模型方法進行資源評價的許多實例,這些資源評價成果可使政府做出土地利用決策和指導初期階段的礦產勘查工作。

(一)概況

在加拿大進行地質研究的早年,就開始了礦產資源評價工作。W.洛根發現新斯科舍省的石炭紀岩石和英國的石炭紀岩石相似,因此預測前者可能產煤。自此以後,大多數地質報告,不管是聯邦機構出版的還是省機構出版的,都在某種程度上對所研究地區是否還有尚未發現礦床的問題進行評論。

然而,全國范圍的第一次礦產資源評價工作是加拿大地質調查局A.H.蘭做的。1958年A.H.蘭出版了一幅加拿大成礦預測圖,圖上標出了他認為對尚未發現的鈾礦床的產出特別有利的地區。在此以後的24年中,加拿大許多工作人員和機構已經試用了幾種資源評價方法。下文將簡單地介紹一些加拿大早期使用的資源評價方法,最後介紹一下加拿大地質調查局目前通用的方法。本書所說的「礦產資源評價」是指對尚未發現的礦床做的預測,而不是對已知礦床做的地質評價或經濟評價。

(二)歷史回顧

表2–1所列的是自1958年A.H.蘭發表第一幅成礦預測圖以來加拿大所進行的各種礦產資源評價工作的部分實例。這些實例表明,在20世紀60年代到80年代中加拿大有關這個問題的出版物平均每年在1份以上。該表還表明,人們最早試圖進行定量預測,但近年來更加強調定性分析方法,這可能反映了人們對這個極其復雜的問題採取了某種更嚴肅和更現實的態度。

S.M.羅斯科(1966)以圖的形式報道了加拿大的鈾—釷潛力,並用不同圖例圈出了對偉晶岩型礦床、瀝青鈾礦礦床和礫岩型礦床有利的地區。

表 2-1 加拿大資源評價研究的某些實例

續表

1970年G.S.巴里和A.J.弗賴曼公布了他們對加拿大西北部礦產資源賦存量所做的評價結果,並用等值線表示出每平方英里金屬的噸位值。這兩位作者採用經過改進的德爾菲法收集了他們認為是對加拿大這部分地區地質和礦床情況有見識的幾位專家的書面意見。

1972年加拿大地質調查局對礦產資源評價工作採取了兩種不同的方法。一種方法是由F.P.阿格特伯格等人發展起來的,該法實質上是地質統計方法,是把研究地區(這里指的是加拿大地盾的阿比提比帶)劃分成若干網格,並對每個網格進行多變數統計分析,評價結果是用金屬概率等值線表示的。在F.P.阿格特伯格開展評價活動的同時,另一些人在地質調查局內發展了另一種根據概念模型進行資源評價的純地質方法。這種方法是將所評價地區的地質情況與某些類型礦床(如斑岩銅礦床、矽卡岩鎢礦床、層狀鉛鋅礦床等)的特徵性地質參數進行比較。這些特徵性參數是加拿大地質調查局的礦床地質學家根據對加拿大和全世界許多礦床所做的直接觀察以及對文獻資料所做的大量調查推演出來的。實際評價工作是由幾個地質學家組成的一個小組完成的,通常每個礦床類型需要l~3人。按這種方式使用這種方法時,它與所謂的「簡單主觀法」相似。下面我們將比較詳細地介紹幾個使用該法進行資源評價的例子,雖然早在1972年已經使用以地質為基礎的概念模型方法估計了加拿大尚未發現的Cu,Ni,Pb,Zn,Mo,U和Fe資源。該項目(題目叫「9月行動計劃」)的成果寫在原能源、礦山和資源部(即現自然資源部)的一份未出版的報告中。「9月行動計劃」雖然是特定條件下的產物,但它卻牢固地確定了這種概念模型方法。加拿大地質調查局後來進行所有資源評價研究時都使用了這種方法。在加拿大地質調查局研究資源評價方法的同時,一個兄弟部門(即現在的礦產資源政策處)的工作人員與馬尼托巴省礦山部合作研究了馬尼托巴省北部加拿大地盾區12種左右礦產尚未發現的資源量。他們使用的是改進的德爾菲方法,成果是用每個方格(400平方英里)中的金屬重量表示的。

20世紀70年代中期礦產資源評價工作中又增加了兩個新角色。安大略省開始出版了一套礦產潛力圖,圖上把根據地質條件所圈出的各種金屬和非金屬礦產的遠景區劃分為7個等級。所採用的方法是以地質為基礎的,與加拿大地質調查局所採用的方法很相似。不列顛哥倫比亞省礦山部也在這個時候開始出版了一套圖,這些圖件顯示出根據地質條件圈出的某些遠景區內某些礦產產出的地質概率。

截至1980年,根據馬尼托巴省能源和礦山部以及加拿大地質調查局共同參加的一個聯合項目的要求,對馬尼托巴省北部前寒武紀塊狀硫化物礦床的潛力做出了地質評價。使用簡單的主觀概率來表示各地區的潛力,將遠景區分為6個等級。然而,該項目與所有其他資源評價工作有一個區別,就是它評價的不是單個礦種(例如Cu,Zn,Ni),而是礦床類型(即火山成因塊狀硫化物礦床)。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說,這項研究再次表明,雖然大多數的評價工作(即使不是所有的評價工作)是分礦種報道評價結果的,但實際的評價工作卻是按礦床類型進行的。把礦床類型的潛力變成礦產潛力必然要作一些假設,而且會產生許多誤差,雖然馬尼托巴省和加拿大地質調查局曾力圖避免這些誤差。

(三)鐵和鈾資源評價實例

只要看一下表2–l就會發現,對鈾和鐵進行資源評價的歷史比較長。正是由於這個原因,加之處理這兩個礦種的方法與其他礦種有所不同,因此選出鈾和鐵進行專門研究。

1.鐵

雖然對加拿大鐵礦資源所做的大部分早期調查主要是編目性的,但這些調查仍然包括一些對未發現鐵礦床的簡單預測。鐵礦床第一次被劃分成不同的類型,而且對每個類型都建立描述性的模型和成因模型。截至1967年,已經按不同的礦床類型算出了加拿大的鐵礦儲量和預測資源量,雖然計算結果是在幾年後才發表的。盡管進行了這些預測,但在鐵礦評價工作中重點仍是已知礦床,而不是尚未發現的礦床。由於重點是放在已知礦床上,這就使鐵礦評價工作不同於有色金屬的評價工作,有色金屬評價工作的重點是放在尚未發現的礦床的預測上。

2.鈾

繼A.H.蘭(1958)和S.M.羅斯科(1966)對鈾進行了開創性的定性評價和1972年「9月行動計劃」報告所體現的第一次鈾定量預測之後,加拿大政府1974年宣布成立一個鈾資源評價小組。這個小組由能源、礦山和資源部(現自然資源部)的地質學家、礦產經濟學家和選礦專家組成。任務是每年對加拿大鈾資源進行審查,到1975年末已出版了1974年鈾資源初步評價結果。V.魯齊卡(1977)介紹了進行這些評價時所使用的地質原則,H.L.馬丁等人(1977)則概要地介紹了所使用的定量化程序。鈾資源評價小組進行評價的基礎是礦床地質類型的概念模型,其原則與預測有色金屬和鐵礦所使用的原則相同。這里需要指出的一點是,鈾資源評價小組的年度報告不僅預測尚未發現的礦床,而且還要根據3個資源級別(確定的,推定的,推測的)評價加拿大已知的鈾資源。因此,從這點來看,鈾礦評價是介於有色金屬評價(強調預測)和鐵礦評價(強調評價已知礦床)之間。有關鈾礦的這些年度報告(從1983年開始每兩年出版一次)是加拿大最完善的、帶有方法性的礦產資源評價成果。

(四)加拿大地質調查局評價的通用方法——概念模型

從1977年起,加拿大地質調查局出版了一些有關加拿大北部幾個大區資源潛力的公開文件。這些評價工作是應當地民間組織和加拿大園林局(Park Canada)等政府機構的請求進行的,加拿大北部土地規劃方面的許多研究工作促進了這些評價工作的開展。最近加拿大地質調查局繼續進行了這項工作,認為這項工作有助於工業部門選擇勘查地區。

加拿大地質調查局最常用的資源評價方法是以一定礦床類型的概念模型為基礎的。採用這種方法時,要綜合研究同一類型許多礦床所共有的明顯地質參數,為每一礦床類型建立一個描述性的假想模型或理想模型和成因模型。區域地質特徵和局部地質特徵都是概念模型的組成部分,但在礦產資源評價中應用最多的是區域地質特徵。使用概念模型時,通常考慮其他人所發表的模型,此外還根據加拿大地質調查局礦床地質學家對加拿大和全世界各類礦床所做的檢查和研究加以修改。利用這方面的經驗,再加上幾十年來所匯編的礦床資料庫中的信息,就可以建立一個綜合概念模型,然後將該模型與評價區地質情況進行比較。這種方法是目前加拿大地質調查局對所有有色金屬、鈾和鐵進行評價工作的基礎,與D.A.辛格和D.L.莫熱(1981)的簡單主觀法很相似。辛格和莫熱(1981)認為簡單主觀法是一個人或更多的人根據他們的經驗和知識就可以直接進行估算的一種方法,因而可以最充分地使用現有的經驗、時間和數據。此外所取得的成果很容易採取適合其最終用途的方式進行報道。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說,該法可能與許多初期階段的礦產勘查計劃並無區別,因為大部分勘查計劃也是有經驗的人根據直觀的推論制定的。

為了說明資源評價的概念模型法是加拿大地質調查局目前通用的一種方法選擇一個礦床類型(以沉積岩為容礦岩石的層狀鉛鋅礦床),在3個地區(育空地區,埃爾斯米爾島北部,巴芬島北部)對該類型礦床進行評價。這3個地區說明了從事資源評價的地質學家通常可以得到的基礎地質資料的范圍:例如,育空地區已經編制了幾種比例尺的地質圖,有許多以沉積岩為容礦岩石的已知礦床。而且其中的幾個較大地區都已進行了區域地球化學研究。埃爾斯米爾島北部和巴芬島只有很好的地質圖,這兩個地區既沒有該類型礦產地的報道,也沒有進行區域地球化學研究。

1.育空地區

評價的第一階段主要根據構造和地層將該區分成一些地質區,然後選一些有泥盆—石炭紀黑色碎屑岩組(或與之相當的岩石)的地區進行專門研究。已知黑色碎屑岩組含有幾個以沉積為容礦岩石的層狀鉛鋅(—重晶石)礦床,因此是一個很容易識別的含礦岩組。

在黑色碎屑岩組內找出所要找的礦床類型的主要地質特徵,因為在評價這么大的地區常用的1∶5萬到l∶25萬的基礎資料圖很難表示這些地質特徵。例如,大型同沉積期斷裂和噴氣活動的證據(如層狀重晶石、鐵錳氧化物、燧石等)被認為是有利的找礦標志。目前對這類礦床的了解表明,這些礦床是符合區域模式的。因此,應當根據現有地質圖上所表示的地質准則尋找可能存在的2級或3級盆地的證據,屬於這類地質准則的有直接觀察到的同沉積期斷裂或快速沉積相變、沉積厚度突變和特殊角礫岩等直接標志。特殊角礫岩可說明有斷裂崖下的山麓堆積存在或沉積環境發生突然變化(如從淺水沉積物迅速變為深水沉積物可能說明曾發生過地塹運動)。

把所有地質的和地球化學的特點主觀地結合起來,就可確定所評價地區的等級。所分出的等級有5個,從「遠景很小」到「遠景很大」,具體等級視在該區查明的控礦因素的數量和種類而定(表2–2)。

表 2-2 加拿大地質調查局在育空地區進行評價研究時所使用的表示礦產潛力的遠景區等級說明

採用這種方法就可以對產有黑色碎屑岩地區的層狀鉛鋅(—重晶石)礦床的潛力進行主觀評價,所分出的等級屬對數性質的較多,算術性質的較少。這就是說,l和2類地區之間礦產潛力的差別遠遠大於6和7類地區之間礦產潛力的差別。

2.埃爾斯米爾島北部

為了評價該區的一個計劃修建的國家公園,使用了H.P.特雷廷1971年出版的地質圖。從形成以沉積岩為容礦岩石的鉛鋅礦床的觀點來看,黑曾組特別有利,理由如下:該組產在克拉通內盆地,即弗蘭克林盆地中;它是在早中奧陶世在非補盆地中形成的;該組岩性與產有育空地區霍華德山口層狀鉛鋅礦床的地層的岩性相似。霍華德山口礦床也是產在下古生界受限盆地的岩相中。黑曾組中碳酸鹽含量向上逐漸減少、燧石含量逐漸增加的情況與霍華德山口組活動段中所記錄的情況很相似。此外,H.P.特雷廷指出,在黑曾組中有兩個孤立的角礫岩產地。評價人員不僅把在低能非補償盆地中形成的細粒碎屑岩和化學沉積岩中帶稜角的局部衍生角礫岩的突然出現看成是一種異常現象,而且也把這種現象看成是可能發生過同沉積期斷裂作用的標志。根據這種解釋結果,埃爾斯米爾島北部含黑曾組的地區就被認為在以沉積岩為容礦岩石鉛鋅礦床方面具有很高的潛力。

3.巴芬島北部的博登盆地

博登盆地開始是北巴芬裂谷帶中的一條坳拉谷,是順著加拿大—格陵蘭地盾西北緣發育的幾個受挫斷裂控制的裂谷盆地之一。在博登盆地內,同沉積期斷裂作用對沉積活動有深刻的影響,造成了許多相變,使各組厚度發生很大變化。從判斷層狀鉛鋅礦床可覺察到的潛力來看,特別重要的是在北極灣組沉積時所發生的斷裂作用,北極灣組是一層局部含黃鐵礦頁岩,其厚度在裂谷西端附近為100m,到東端附近為1200m以上。

博登盆地的特點,特別是北極灣組的特點,與可能有的以沉積岩為容礦岩石的層狀鉛鋅礦床有關。這些特點是:有大量同沉積期斷裂作用的證據,特別是在北極灣組期;盆地中有許多與2級盆地相當的地壘和地塹,同時又說明可能還有規模相當於礦床的3級盆地;有局部的異常地溫梯度,證據是在盆地西端有裂谷作用早期階段噴出的玄武岩存在。所有這些特點結合起來表明北極灣組具有很大的找礦遠景,即使在該層中還沒有已知的礦點。

(五)油氣資源估算

1973~1974年的世界石油危機和隨後石油輸出國組織的價格調整影響了加拿大,政府的反應導致了一系列新的措施,其中包括鼓勵邊遠地區的油氣勘查。面對這一形勢,重要的是需要快速收集和分析大量的地質科學資料,為加拿大已知和潛在的油氣資源進行清查和估算提供基礎,同時必須發展新的、先進的評價方法。從1977年開始對加拿大能源的儲量和資源進行了統一的估算。有3個機構參加了這項工作:國家能源局收集了加拿大西部沉積盆地的儲量,加拿大油氣土地管理司估算了邊遠地區(北部地區和海域)的儲量和已發現的資源,加拿大地質調查局估算了全國潛在的油氣資源。

加拿大地質調查局為了履行它的職責,不斷地估算潛在的油氣資源,成立了石油資源評價秘書處,該處設在卡爾加里的沉積地質和石油地質研究所中,石油資源評價秘書處發展和完善了評價方法。

1983年對全國6個主要油氣區(西加拿大沉積盆地、科迪勒拉盆地、波弗特海-馬更些三角洲、北極地區島嶼、東加拿大海域、東加拿大的古生代盆地)的石油資源再次進行了統一估算。1983年估算結果和最早1975年的估算結果相比可以看出,這六片主要地區的儲量和發現的資源減少了15%左右,其中西加拿大沉積盆地減少了40%;而全國潛在石油資源卻大幅度增加,其中以東加拿大海域和波弗特海-馬更些三角洲增加最多。

加拿大在評價國內油氣資源方面的經驗很好地說明了科學技術分析的作用,它既是形成國家政策的重要動力,也是需要制定新政策帶來的產物。後一種作用可用下列過程來加以說明:需要制定新政策——估算結果和方法不適應——發展新方法——產生新估算結果——新的估算結果被吸收到政策中——制定新政策——產生新資料——根據新資料修改估算結果——修改政策。

事實上,加拿大政府正是根據油氣資源評價結果,決定將加拿大油氣勘查重點由西加拿大盆地轉移到邊遠地區(北極地區的島嶼和東部海區),以實現能源自給的目標。

(六)鈾資源估算

加拿大早在20世紀50年代和60年代就開始對全國的鈾儲量和資源進行估算。1974年,加拿大政府成立了鈾資源評價委員會。由加拿大礦產能源技術中心、加拿大地質調查局、能源礦山資源部(現自然資源部)鈾與核能局的一些單位組成。1975~1981年期間,能源礦山資源部(現自然資源部)每年都出版鈾資源評價委員會的加拿大鈾資源供需評價結果,1982年以後每兩年出版一次。

鈾資源評價委員會的評價過程某種程度上與油氣評價所採用的評價過程類似,不過評價方法有所不同。加拿大礦產能源技術中心根據鈾生產者提供的信息以及鈾資源評價委員會確定資源分委會經過評價調查補充的信息計算出探明資源量(確定的和推定的)。加拿大地質調查局提供已知礦床和礦區附加資源(推測的和預測的)的估算數字,以及生產礦區之外地質上有利地區的假想資源。鈾資源評價委員會經濟協調分委會則負責已知資源與國內需要和出口數量之間的平衡,並負責確定貯存多少鈾才能滿足國內反應堆的需要。

與油氣資源評價一樣,鈾資源評價也產生重要影響。加拿大的當時政策要求:①國內儲量必須能夠保證已經開動的和今後10年內計劃投產的所有反應堆的30年的需要(從1983年或反應堆運轉之日算起);②出口許可證以15年為限,這也是為了保證反應堆有30年的儲量備用。因此,連續不斷地提供鈾資源估算數字對加拿大鈾政策的管理起著重要作用。

加拿大地質調查局認識到作為鈾政策的一個組成部分需要完善的地質科學信息,在1975年與各個省政府機構合作進行了一項為期10年、花費3000萬加元的鈾踏勘計劃,該計劃主要進行航空放射性測量和河流、湖泊沉積物的地球化學調查,由於經濟原因該計劃於1979年中止。花費了1700萬加元為全國25%的地區提供了鈾的踏勘資料。這項計劃提供的地質科學資料促進了公司在加拿大各地廣泛的勘查活動,為鈾資源評價委員會的評價提供了許多必要的新資料。

從鈾資源評價我們再次可以看出,地質科學資料、資源評價和政策需要之間有著有機的聯系。

(七)北部礦產資源評價

從20世紀70年代晚期開始,加拿大地質調查局開展了加拿大北部地區的礦產資源評價。這些評價最初有兩個目的:①為聯邦政府與各個土著民族組織進行談判(土地所有權談判)而幫助評價北部地區的土地;②幫助評價擬議中的北部地區國家公園和為其他保護目的而暫時擱置起來的土地。

最初的評價是按這些特定要求進行的,但是後來不斷提出新的要求,加拿大地質調查局的工作負擔越來越重,於是1980年成立了由能源礦山資源部(現自然資源部)、環境部、印第安事務與北方開發部的代表組成的部際委員會,從而使這項工作正式化了。這個北部礦產和能源資源評價工作委員會負責協調進行北部礦產評價的要求。

聯邦政府提議作為北部國家公園(現在在北部地區建立了6個國家公園,另外計劃再建8~10個)而擱置起來的土地都由北部礦產和能源資源評價工作委員會進行評價。這種評價可能影響國家公園政策,因為在選擇公園土地時要考慮礦產和燃料的潛力。

Ⅳ 鈾礦概念股有哪些鈾礦相關股票名單

昨日盤中,美鈾濃縮股USU暴漲98.02%。 相關概念股:春興精工、中珠控股。... 鈾礦概念股 美國鈾濃縮公司公司,一家能源公司,主要從事低濃縮鈾供應(LEU)為日本、美國等商業核電站提供燃料。昨日盤中,美鈾濃縮股USU暴漲98.02%。 相關概念股:春興精工、中珠控股。讓更多人知道事件的真相,把本文分享給好友:更多

Ⅳ 鈾礦主要分布在世界哪些國家

澳大利亞儲量為64.6萬噸,佔41%;加拿大為26.5萬噸,佔17%;哈薩克為23.2萬噸,佔15%;南非為11.8萬噸,佔8%,這4個國家就佔了世界鈾儲藏量的80%以上.(源自:核電,拿什麼來維持?《科技日報》2006/04/01)
註:盛產鈾的國家還有巴西、烏克蘭等.
截至1985年底,中國已探明的可靠鈾儲量可居世界9大產鈾國(儲量超過10萬噸)之列.(源自:議可持續發展的我國能源戰略 《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1997年11期 )

Ⅵ 世界上鈾礦最多的國家

澳大利亞儲量為64.6萬噸,佔41%;加拿大為26.5萬噸,佔17%;哈薩克為23.2萬噸,佔15%;南非為11.8萬噸,佔8%,這4個國家就佔了世界鈾儲藏量的80%以上。(源自: 核電,拿什麼來維持? 《科技日報》2006/04/01)
註:盛產鈾的國家還有巴西、烏克蘭等。
截至1985年底,中國已探明的可靠鈾儲量可居世界9大產鈾國(儲量超過10萬噸)之列。(源自: 議可持續發展的我國能源戰略 《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1997年11期 )
世界鈾礦資源豐富的國家
美國、加拿大、俄羅斯、澳大利亞、南非。

鈾礦

中國是鈾礦資源不甚豐富的一個國家。據近年我國向國際原子能機構陸續提供的一批鈾礦田的儲量推算,我國鈾礦探明儲量居世界第10位之後,不能適應發展核電的長遠需要。礦床規模以中小為主(占總儲量的60%以上)。礦石品位偏低,通常有磷、硫及有色、稀有金屬礦產與之共生或伴生。礦床類型主要有花崗岩型、火山岩型、砂岩型、碳硅泥岩型鈾礦床4種;其所擁有的儲量分別佔全國總儲量的38%、22%、19.5%、16%。含煤地層中鈾礦床、鹼性岩中鈾礦床及其他類型鈾礦床在探明儲量中所佔比例很少,但具有找礦潛力。中國鈾礦成礦時代的時間跨度為距今1900~3Ma之間,即古元古代到第三紀之間,以中生代的侏羅紀和白堊紀成礦最為集中。空間分布上我國鈾礦床分南、北兩個大區,北方鈾礦區以火山岩型為主,南方鈾礦區則以花崗岩型力量重要。

伊朗宣布發現鈾礦

伊朗總統穆罕默德·哈塔米2月9日通過官方的伊斯蘭共和國通訊社宣布,伊朗中部地區已經發現了鈾礦,當局正在建造兩座工廠,將這些已經開采出來的鈾礦提煉為核電站所需的燃料。
路透社的報道說,哈塔米宣布的這一消息,讓人感到有些意外,因為這是伊朗領導人第一次公開承認擁有鈾礦,這無疑將給華盛頓再次發出警告———必須採取措施阻止伊朗發展核武器。

哈塔米在會見伊朗科技部官員時稱,這座發現的鈾礦位於距離伊朗中部城市亞茲德約200公里的地方,礦石已經被開采出來。「伊朗已經發現礦藏並且將鈾開采出來……我們決定將核技術用於民用領域,」哈塔米強調說。

盡管伊朗政府一再聲稱其核技術將全部用於民用領域,但依然引起了美國政府的擔憂。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 C NN)在去年12月公布了伊朗的阿拉克和納坦茲附近兩座可疑核設施的衛星照片,美國國務院發言人理查德·鮑徹稱這兩張照片證明了伊朗正試圖掩藏其建造的生產可裂變鈾的秘密工廠。伊朗政府斷然否認了美國方面的指責。

伊朗雖然已經簽署了《不擴散核武器條約》,但是對國際原子能專家的檢查仍有一定限制。歐盟在去年12月18日敦促伊朗簽署國際原子能機構的附加協議,允許該機構的專家不受限制地對伊朗的核設施進行檢查和監督。

為了打消國際社會對其核計劃的疑慮,伊朗政府邀請國際原子能機構總幹事穆罕默德·巴拉迪在2月25日訪問伊朗,並對美國政府指責的兩個所謂「可疑核設施」進行實地檢查。

「我們已經做好了接待國際原子能核查人員的准備。他們的檢查將使其他國家污衊我們的謊言不攻自破,」哈塔米說。·馮俊揚·

Ⅶ 加拿大Beaverlodge鈾礦田

此鈾礦田產於阿薩巴斯卡盆地北緣之外的老基底變質岩系之中。應該說和不整合脈型無關。但可以反襯阿薩巴斯卡盆地下基岩中廣泛發育鹼(鈉)交代作用成礦。

比弗洛支礦田是典型的鈉交代型熱液鈾礦田,由一批鈾礦床(例如愛伊斯、費伊、甘納爾、弗爾納、布爾格)及數千個鈾礦點組成。礦體產於鈉長石化岩石中。該區所有岩石都已被鈉長石化。

奇怪的是許多加拿大同行多年不認為這是鈉交代鈾礦。Tramblay,L.R.(1972)稱鈉長石化岩石為「變正長岩」;「Dawson,K.R.等(1962)、Beck,L.S.(1977)稱為紅色蝕變;有的稱為「似碧玉岩」(jasperoids),更為離譜。Stnard(捷克專家)告訴我實為細晶鈉長石岩。

Dahlkamp,F.,Adams,S.(1981)雖提到「鈉交代」,但仍然沒有給予充分注意。Ward,D.M.(1984)則提出是「長石岩」、「桔紅碎斑糜棱岩」、「交代石英長石花崗岩」。有的研究者竟認為是古風化產物,如Sullivan(1957),Smith(1974),Langford(1977),Tortosa等(1986)。

本區結晶基底為花崗岩化太古宙塔秦群、古元古代石英長石片麻岩。後者原岩是含石墨的泥質至砂質岩系、硅質白雲岩、石英岩(實際上是富鈾的碳硅泥岩系)。在費伊-愛伊斯礦山,礦化和含石墨雲母片岩原岩有關。此岩系在1930~1780Ma赫德森運動時變質為麻粒岩相。1840~1815Ma發生退化變質(實即鈉交代熱液作用),1795~1740Ma發生主期熱液鈾礦化。這之後在1300Ma,1100Ma,300Ma還有鈾礦化再分布(已不重要)。老礦床總是多期鈾礦化繼承,主要期是第一期。鹼交代岩規模相當之大,可在聖·路易斯斷裂下盤延伸達5km。

蝕變主要是鈉長石化、赤鐵礦化(岩石發紅)、綠泥石化、硅化、碳酸鹽化、燧石化。根據中國的經驗,上述這么多「化」實質上是鈉交代作用必然同時出現的共生蝕變礦物組合。鈾礦物主要是瀝青鈾礦,局部有鈦鈾礦,礦石為低品位礦石。鈉交代的原岩主要是泥質岩系,其次是花崗岩。鈉長石化後,鈉長石佔全岩60%,其餘為等量的石英、碳酸鹽和綠泥石(甘納爾礦床)。原岩石中石英溶解遷移而消失,岩石變為多孔狀。這都是世界各地鈉交代鈾礦普遍可見的蝕變。

各礦床主要是單鈾礦床。但在尼科爾遜小礦山中和瀝青鈾礦伴生的還有Co、Ni砷化物、硫化物,Co、Ni、Pb的硒化物,自然Pt等。在愛伊斯礦山有相當多的V富集。這均和基底含鈾碳硅泥岩系中總富含Co、Ni、V、P、Pb、As、Pt等微量元素有關。

Morton,R.D.,Sassano,G.P.(1972)認為,聖·路易斯斷裂是一個巨大規模寬達200m的碎裂和糜棱岩化帶。Krupicka,J.等(1972)指出此形變第一次是在溫度很高的情況下發生塑性流動,產生花崗變晶結構,由斜長石、黑雲母、普通角閃石、綠簾石、綠泥石組成。第二期形變為角礫岩化,細粒破碎直到形成超糜棱岩剪切帶,由鈉長石、綠簾石、綠泥石、方解石、硬石膏、黃鐵礦組成,然後為瀝青鈾礦交代成礦。

在過去文獻中所謂的「鉀長石、綠簾石、綠泥石、方解石、硬石膏、黃鐵礦組合」這類礦物學名詞雜亂羅列一直成為鈾礦地質文獻的多年習慣描述。須知,這些礦物組合概念很難反映成礦機制。如按地球化學觀點用鹼(鈉)交代作用概括情況就會明朗。鈉交代中除產生大量鈉長石外,還會把岩石中鹼土金屬二價的Fe2+、Mg2+、Ca2+等釋放,故總共生綠泥石、綠簾石、方解石、黃鐵礦等。它分前後兩階段:①先是鈉長石化交代,此時鹼性太強不能成礦,必須鹼性變弱演化到②綠泥石-碳酸鹽化階段成礦。

原蘇聯Омельяненко等(1977,1978),根據加拿大上述蝕變研究資料得出結論,明確提出加拿大Goldfields的幾十個鈾礦床、礦點是典型的鈉交代型鈾礦。

Ⅷ 與鈾有關的股票有哪些

鈾礦概念股:
中鋼天源 (002057)、中鋼吉炭 (000928):大股東中鋼集團收購澳大利亞CrockerWell -MountVictoria公司所持鈾礦60%的股權,該鈾礦包含1480萬噸的礦石,足夠開采5-7年。春興精工、長電科技(600584)鈾礦上市公司。

Ⅸ 怎樣才能獲取財富

1916年,初涉股市的霍希哈以自己的全部家當買下了大量雷卡爾鋼鐵公司的股票,他原本是希望這家公司能夠走出經營的低谷,然而,事實證明他犯了一個不可饒恕的錯誤。霍希哈沒有注意到這家公司的大量應收賬款實際上已經成為了死賬,而它背負的銀行債務即使是用最好的鋼鐵公司的業績水平來衡量,也得用30年時間才能償清。

結果雷卡爾公司不久就破產了,霍希哈也因此而傾家盪產,他只好從頭開始。

這次失敗,讓霍希哈一輩子都牢記在心裡,永遠不會忘記。在1929年的春天,也就是舉世聞名的世界大股災和經濟危機來臨的前夕,當霍希哈准備用50萬美元在紐約證券交易所買一個席位的時候,他突然放棄了這個念頭。霍希哈在事後回憶道:「當你發現全美國的人們都在談論著股票,連醫生都停下自己的工作而去做股票投機生意的時候,就應當意識到這一切不會持續很久了。人們不問股票的種類和價錢瘋狂地購買,稍有差價便立即拋出,這不是一個能夠讓人放心的好兆頭。所以,我在8月份的時候就把全部股票拋出,結果凈賺了400萬美元。」這一個明智的決策使霍希哈逃過了一次滅頂之災。而正是在隨後的16年中,無數曾在股市裡呼風喚雨的大券商們都成了這次大股災的犧牲品。

霍希哈的決定性成功來自於開發加拿大亞特巴斯克鈾礦的項目。霍希哈從戰後世界局勢的演變及原子能的巨大威力中感覺到,鈾將是地球上最重要的一項戰略資源。於是,從1949年到1954年,他在加拿大的亞大巴斯卡湖買下了470平方英里的土地,他認定這片土地蘊藏著大量的鈾。亞特巴斯克公司在霍希哈的支持下,成為第一家以私人資金開采鈾礦的公司。然後,他又邀請地質學家法蘭克·朱賓擔任該礦的技術顧問。

在此之前,這塊土地已經被許多地質學家勘探過,分析的結果表明,這個地方只有很少的鈾。但是,朱賓對這個結果表示懷疑。他確認這塊地上藏有大量的鈾。他竭力向十幾家公司游說,勸它們進行一次勘探,但是,這些公司均表示沒有這個意願。而霍希哈在聽取了朱賓的詳細匯報之後,覺得這個險值得去冒。

1952年4月22日,霍希哈投資3萬美元勘探。在5月份的一個星期六早晨,他得到報告:在78個礦樣中,有71塊含有品位很高的鈾。朱賓驚喜得大叫:「霍希哈真是財運亨通。」

霍希哈從亞特巴斯克鈾礦公司得到了豐厚的回報。1952年初,這家公司的股票尚不足45美分一股,但到了1955年5月,也就是朱賓找到鈾礦整整3年之後,亞特巴斯克公司的股票已飛漲至252美元一股,成為當時加拿大蒙特利爾證券交易所的「神奇黑馬」。

在加拿大初戰告捷之後,霍希哈立即著手尋找另外的鈾礦,這一次是在非洲的艾戈瑪,與上一次驚人相似的是,專家們以前的鑽探結果表明艾戈瑪地區的鈾資源並不豐富。

但霍希哈更看中在亞特巴斯克鈾礦開采中立下赫赫戰功的法蘭克·朱賓的意見。朱賓經過近半年的調查後認為,艾戈瑪地區的礦沙化驗結果不夠准確,如果能更深地鑽入地層勘探,一定會發現大量的鈾床。

1954年,霍希哈交給朱賓10萬美元,讓他正式開始鑽探的工作。兩個月以後,朱賓和霍希哈終於找到了非洲最大的鈾礦。這一發現,使霍希哈的事業躍上了頂峰。

1956年,據《財富》雜志統計,霍希哈擁有的個人資產已超過20億美元,排名「世界最富有的100位富豪榜」第76位。

不管做什麼事情都會有風險。如果想要獲取財富就要敢於冒險。這是每一個富翁都經歷過的事情。如果在做一件事情的時候。前怕狼後怕虎。那麼。就會失去許多機會。要知道。風險和收益是成正比的。

——引自延邊人民出版社《感悟財富》

Ⅹ 鈾礦世界儲量分布

其中澳大利亞儲量為64.6萬噸,佔41%,加拿大為26.5萬噸,佔17%;哈薩克為23.2萬噸,佔15%,南非為11.8萬噸,佔8%,這4個國家就佔了世界鈾儲藏量的8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