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行情解析 » 岳陽樓紙股票行情
擴展閱讀
重行重基股票代碼 2025-09-06 03:03:44
壟斷性公司股票代碼 2025-09-06 02:48:50
中國展訊股票 2025-09-06 01:40:32

岳陽樓紙股票行情

發布時間: 2021-08-31 17:03:41

Ⅰ 《岳陽樓》(楊基)賞析

楊基是元末明初詩人,是當時有名的才子,他的詩清俊纖巧。這首五言律詩《岳陽樓》境界開闊,起結猶入神境,因為這首詩,當時的人稱他為「五言射鵰手」。

詩人能在前人基礎上寫岳陽樓,寫得有氣勢,有意趣,創造了洞庭湖的萬千氣象。這足見其繼承性的特點,但詩人寫景所營造的意境更有情味,好像一幅壯闊的圖畫。

如果我們一字一句去品味詩的語言,從字里行間去尋找詩人為我們描繪的意象,就能品味出詩人所創造的意境。

(1)岳陽樓紙股票行情擴展閱讀

岳陽樓始建於公元220年前後,其前身相傳為三國時期東吳大將魯肅的「閱軍樓」,西晉南北朝時稱「巴陵城樓」。

北宋慶歷四年(1044)春,滕子京受謫,任岳州知軍州事。北宋慶歷五年(1045)春,滕子京重修岳陽樓,並擬修築偃虹堤。北宋元豐元年(1078)十月,岳陽樓毀於火災。北宋元豐二年(1079)春,岳州代理知州軍鄭民瞻重修岳陽樓。

元古八年(1085)孟夏,米芾將《岳陽樓記》寫成條幅饋贈索書者。北宋崇寧年間(1102~1106)岳州知州軍孫勰重修岳陽樓。

南宋建炎三年(1129)正月,岳陽樓受損於大火。南宋慶元四年(1198)重修岳陽樓。南宋嘉定十七年(1224)六月二十一日,二十三日,岳陽樓毀於火。南宋淳祜十一年(1251)重修岳陽樓。

Ⅱ 岳陽樓記

主旨句:「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將作者所期許的"古仁人之心"表現得更加淋漓盡致,一個胸懷天下、捨身忘我、積極進取的志士仁人形象躍然紙上

Ⅲ 關於"岳陽樓"的古詩詞有哪些

1.《登岳陽樓》

年代:宋 作者: 陳與義

洞庭之東江水西,簾旌不動夕陽遲。

登臨吳蜀橫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時。

萬里來游還望遠,三年多難更憑危。

白頭弔古風霜里,老木滄波無恨悲。

2.《岳陽樓》

年代:唐 作者: 李商隱

欲為平生一散愁,洞庭湖上岳陽樓。

可憐萬里堪乘興,枉是蛟龍解覆舟。

3.《岳陽樓晚眺即事疊韻四首》

年代:宋 作者: 高善濂

危樓縹緲倚闌斜,無數殘陽噪亂鴉。

過客揚帆沖雪浪,漁人舉網出銀花。

子聲落紙間聽奕,舌本留香為別茶。

巫峽瀟湘恣極覽,誰言遠望當歸家。

4.《滿江紅 用前韻留別巴陵諸公,時至元十四年》

年代:元 作者: 白樸

行遍江南,算只有、青山留客。親友間、中年哀樂,幾回離別。棋罷不知人換世,兵余猶見川留血。嘆昔時、歌舞岳陽樓,繁華歇。寒日短,愁雲結。幽故壘,空殘月。聽閣閻談笑,果誰雄傑。破枕才移孤館雨,扁舟又泛長江雪。要煙花、三月到揚州,逢人說。

5.《題岳陽樓》

年代:宋 作者: 馮時行

洞庭涵浸八百里,岳陽樓高跨湖尾。

天空地迥豁疏襟,有客臨風來徙倚。

是時窮冬天氣昏,慘淡愁殺湘君魂。

層欄半落煙氛外,浩盪猶恐旋乾坤。

異時清霄玉鑒白,空明月路飛仙客。

明朝露華洗七澤,萬頃寒光天一色。

眼中未見此境好,他日扁舟吾未老。

Ⅳ 岳陽樓的典故。

岳陽樓是以三國」魯肅閱軍樓」為基礎,一代代沿襲發展而來.唐朝以前,其功能主要作用於軍事上.自唐朝始,岳陽樓便逐步成為歷代遊客和風流韻士游覽觀光,吟詩作賦的勝地.此時的巴陵城已改為岳陽城,巴陵城樓也隨之稱為岳陽樓了.唐玄宗開元四年(公元76年),堪稱」燕汗大手筆」的張說貶官岳陽後,寄情山水,常與文人遷客登樓賦詩,以後,還有李白、杜甫、李商隱、李群玉等大詩人接踵而來,寫下了成百上千語工意新的名篇佳句,給岳陽樓蒙上了一層濃厚的文化意蘊.
岳陽樓真正聞名於天下是在北宋滕子京重修、范仲淹作《岳陽樓記》以後.滕子京無愧為一位具有遠見卓識的名臣,他認為」樓觀非有文字稱記者不為久,文字非出於雄才巨卿者不成著.」於是,他便請當時的大文學家范仲淹寫下了名傳千古的《岳陽樓記》.斯文一出,廣為傳誦,雖只有寥寥369字,但其內容之博大,哲理之精深,氣勢之磅礴,語言之鏗鏘,真可謂匠心獨遠,堪稱絕筆.其中尤以」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一句成為千古名言.自此,岳陽樓更是名揚中外. 以後歷朝歷代的詩人作家在此留下了大量優美的詩文.如虞集、楊維楨,楊荃、李東陽、何景明、袁枚、姚鼐等都曾來引把酒臨風,登樓吟詠.

Ⅳ 岳陽樓新景區記(可追分!!!)

(布衣讀書偶得之31)

這篇文章的全標題是《岳陽樓新景區記》,布衣以為,還是叫作《新岳陽樓記》或者《岳陽樓新記》比較好,魏先生不肯如此擬題,是他的謙虛。

據說,這篇碑文雕刻在一整塊太行石上,為了尋找雕刻這篇大作所用的碑石,岳陽樓景區建設指揮部的負責人煞費苦心,遠上太行山尋材,終於找到了一座長11米,高3米的巨石,巨石重達50噸,用了5台大吊車才安裝完成。

古代的岳陽樓景區主要就是這座樓,而岳陽樓新景區擴建後,「增其舊制」,規模宏大。想求一篇新文章與范仲淹的《岳陽樓記》遙相呼應。魏明倫先生曾給中華世紀壇寫過碑文,有「巴蜀鬼才」之稱。「他們三次到成都我的家中商談,三顧茅廬,十分有誠意。」(魏明倫語)為了寫好這篇碑文,魏明倫在去年8月份特意到岳陽采風,岳陽樓景區擴建的壯觀讓他震撼。回四川成都後,魏明倫苦心創作,三易其稿,直到08年5月才定稿。完稿後這篇現代駢文得到了余秋雨、馮驥才等文學大家的贊揚。

「魏明倫告訴記者,范仲淹的《岳陽樓記》將憂樂寫絕了,但范的憂樂,是關乎天子的憂樂,因為當時是天子的天下,而現在是人民的天下,所以他在新賦中寫的是全人類的憂樂。」(摘自報刊)

上面引用的這句話,布衣卻不敢苟同。范仲淹原文的「先憂後樂」,都是放眼「天下」而非「天子」。盡管他確實是「循吏楷模」但也並非愚忠典型,否則就不會貶謫浮沉了。何況儒家先祖孟子就有「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的著名論斷。竊以為魏明倫先生大可不必曲解范仲淹原意去迎合新的文章的論點。

不過,除此而外,確實是一篇精彩絕倫的好文章,音韻尤好,讀來餘音繞梁,三天不知肉味。

岳陽樓新景區記

魏明倫

八百里洞庭湖水,三百字岳陽樓記。文章何其短也!生命如此長

Ⅵ 岳陽樓最長的對聯的譯文

洞庭湖畔的岳陽樓是中國江南三大名樓之一,其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譽滿天下。古往今來,名人、文人在此留下了燦若星河的詩文楹聯。

「洞庭天下水,岳陽天下樓」,這是書於岳陽樓風景區大門上的一聯,是明代魏允貞《岳陽樓》詩的前兩句,用作大門迎客,有先聲奪人之妙。此聯大氣磅礴,高度概括了岳陽樓風景區天下聞名之水、天下聞名之樓的特點。在大門上還有一聯:「眼前夏樂誰無意,天下江山此最雄」,此聯出自明人楊一清的詩句,表明作者由眼前的壯麗景色生發出效法范仲淹夏後樂的理想抱負,可謂觸景生情,情景交融。

岳陽樓主樓的一樓上有一副長聯,系清同治年間竇序所作:「一樓何奇?杜少陵五言絕唱,范希文兩字關情,滕子京百廢俱興,呂純陽三過必醉。詩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見古人,使我愴然涕下!諸君試看,洞庭湖南極瀟湘,揚子江北通巫峽,巴陵山西來爽氣,岳州城東道崖疆。瀦者,流者,峙者,鎮者,此中有真意,問誰領會得來?」此聯上下各有十一個短句,五十字,但對得工整巧妙,深有文化內涵和歷史底蘊,文采超群,百讀不厭。上聯列舉杜少陵(杜甫)《登岳陽樓》詩,范希文(范仲淹)《岳陽樓記》中「憂」、「樂」名言,滕子京的政績,呂純陽(呂洞賓)三醉岳陽樓的神話傳說,繼而發出陳子昂「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之浩嘆。下聯化用範文,列舉巴陵勝狀,接著情不自禁地自問:「此中有真意,問誰領會得來?」這一句引起讀者深思,「真意」是什麼?當然是愛國之情報國之志也。另有清嘉慶巴陵知縣陳大綱「四面湖山歸眼底,萬家憂樂到心頭」一聯,也寫得明白如話,言簡意賅,抒發了這位父母官關心百姓疾苦的情懷。

在主樓二樓,清末翰林鄭家溉所撰的一聯看似消極,實為悲憤:「湖景依然,誰為長醉呂仙,理亂不聞惟把酒;昔人往矣!安得憂時范相,瘡痍滿目一登樓。」據資料介紹,此聯作於一九三三年,當時日寇大舉侵華,國難當頭,政府腐敗無能,民不聊生。作者面對眼前的洞庭湖,想起祖國山河被日寇蹂躪,而自己苟活亂世,只能一切不聞不問,像呂洞賓長醉不醒。但現實又逃避不了,希望有范仲淹那樣的賢相來重整山河挽救危亡,但昔人(范仲淹)已經一去不返了,登樓一望,滿目瘡痍,悲從中來。其愛國之情悲憤之狀躍然紙上。一九四四年日寇進犯長沙時,作者拒不當漢奸,罵賊而死。作者確實是一位言行一致、有民族氣節的愛國人士,人品、文品皆值得稱道。

主樓三樓有一副楹聯是唐代大詩人李白的大手筆:「水天一色,風月無邊。」寥寥八個字就將洞庭湖萬千氣象概括無遺。僅從此聯即可窺見詩仙的豪放。三樓還有清人黃道鑲的「杜詩范記高千古,山色湖光共此樓」,此聯妙在將洞庭湖、岳陽樓的自然風光及杜詩《登岳陽樓》、範文《岳陽樓記》的人文景觀融於一體,自然流暢。但筆者以為若能將「高」字換成「傳」字就更工整了,也許是作者另有其意吧。

岳陽樓牌樓上有一聯是清乾隆年間尚書張照所撰:「南極瀟湘千里月,北通巫峽萬重山。」此聯雖只在範文中的兩句後面各加了三個字,但達到了出神入化的境地 。

三醉亭取自呂洞賓三醉岳陽樓的神話傳說,亭上有清人方功浚所題一聯:「對月臨風,有聲有色;吟詩把酒,無我無人。」好超脫,好逍遙,讀之覺有仙氣從字里行間飄飄而出。

懷甫亭上的一聯是當代書法家吳文蜀所撰書:「舟系洞庭,滿目瘡痍空有淚;魂歸洛水,換了人間已無詩。」此聯懸於斯亭,讓遊人緬懷詩聖時發思古之幽情,再恰當不過。

從岳陽樓的大多數楹聯中可以看出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都取意於範文和杜詩,都是從範文和杜詩中得到啟迪而創作出來的,足見範文及杜詩真是千古詩文,千古絕唱,這既是范、杜的驕傲,也是我們中華民族的驕傲。

Ⅶ 岳陽樓在哪個城市

岳陽樓位於湖南省岳陽市。

岳陽樓與湖北武漢黃鶴樓、江西南昌滕王閣並稱為「江南三大名樓」。1988年1月被國務院確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岳陽樓作為三大名樓中唯一保持原貌的古建築,其獨特的盔頂結構,更是體現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智慧和能工巧匠的精巧的設計和技能。北宋范仲淹膾炙人口的《岳陽樓記》更使岳陽樓著稱於世。

(7)岳陽樓紙股票行情擴展閱讀:

岳陽樓的主要景點:

1、三醉亭

位於岳陽樓北側,與岳陽樓南側的仙梅亭遙相呼應。據光緒《巴陵縣志》載:三醉亭始建於清乾隆四十年,初名望仙閣。

2、仙梅亭

位於岳陽樓南側,為岳陽樓主樓輔亭之一,與三醉亭相對應。仙梅亭是一座呈六邊形,二層三檐,檐角高翹,純木結構,玲瓏雅緻的小亭。

3、懷甫亭

佔地40平方米,高7米,四根水泥鑄構的大柱,四周環以欄桿。小亭上部為純木結構,亭中豎有石碑一方,正面刻著杜甫的畫像和《登岳陽樓》詩,背面刻著他的生平事跡。

4、小喬墓

小喬墓,又名二喬墓,在岳陽樓北面。

Ⅷ 岳陽樓記的主旨

主旨:

岳陽樓記熱情的贊頌了朋友滕子京謫守巴陵後的光輝政績,生動地描寫了洞庭湖的雄偉景色及「遷客騷人」登樓觀景所觸發的「悲」、「喜」之情;並通過褒揚「古仁人之心」,貶抑了一般「遷客騷人」的「悲」、「喜」觀,從而抒發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寬廣胸懷和遠大抱負。

《岳陽樓記》是北宋文學家范仲淹於慶歷六年九月十五日(1046年10月17日)應好友巴陵郡太守滕子京之請為重修岳陽樓而創作的一篇散文。

(8)岳陽樓紙股票行情擴展閱讀:

慶歷六年(1046年),范仲淹因肺病不堪北地的風寒,要求調鄧州(今河南南陽),這年他已58歲。生命已進入最後6年的倒計時。

他自27歲中進士為官,四處奔波,四起四落,已31年。自慶歷改革失敗後,他已沒有重回中央的打算。現在他可以靜靜地回顧一生的閱歷,思考為官為人的哲理。

一天他的老朋友滕子京從岳陽送來一信,並一圖,畫的是新落成的岳陽樓,希望他能為之寫一篇記。

這滕子京與他是同年進士,又在泰州任上和西北前線共過事,是慶歷新政的積極推行者。滕的一生也很坎坷,他敢作敢為,總想干一番事,卻常招人忌,甚至被陷害。那一次在西北遭人陷害,虧得范力保,雖沒有下獄卻被貶岳陽,但仍懷憂國之心,才兩年就政績顯著,又重修名樓。

范仲淹看罷信,將圖掛在堂前,只見一樓高聳,萬頃碧波。胸中不由翻江倒海,那西北的風沙,東海的波濤,朝中的爭斗,飢民的眼淚,金戈鐵馬,閣中書卷,狄仁傑的祠堂,楔入西夏的孤城,仁宗皇帝忽而手詔親見,忽而揮袖逐他出京,還有妻子牽衣滴淚地阻勸,長子隨他在西北前線的沖殺……一起浮到眼前。

他心中萬分激動,喊一聲:「研墨!」挑燈對圖,凝神靜思,片刻一篇368字的《岳陽樓記》就如珠落玉盤,風舒岫雲,標新立異,墨透紙背。

Ⅸ 岳陽樓的傳說

岳陽樓的傳說故事

出自:中國歷史故事網

唐朝開元四年,有個姓張的大官被貶到岳州(今岳陽市)來當太守。張太守到了岳州之後,愁眉緊皺,痛苦不堪。

有一天,他帶著幾個人出去巡視,順便散散心,可是轉了半天,也沒找到個風景好的地方。

太陽落山的時候,太守帶著隨從轉到西門外湖邊上,看見前面有個圓形石台,上面建了個小亭閣,亭上掛著「閱兵台」匾額。原來這里是三國時期吳國大將魯肅在洞庭湖操練水兵時修的。張太守登上閱兵台,遠望無邊無際的洞庭湖,頓時感到心胸開闊多了。一個隨從對張太守說:「老爺,這里既可登高望遠,又可觀賞湖光山色,如果在高處築座樓閣,那該多好呀!」

張太守聽了,覺得有些道理,便打定主意,只等良辰吉日,動工建樓。第二天立即出榜,招聘名師巧匠,擔任工程總管。

有一天,從潭州(今長沙市)來了一個青年木工,名叫李魯班,自稱擅長土木設計,無論什麼亭閣樓台,宮殿廟宇,都能設計得盡善盡美。張太守便命他主管工程,限他一個月之內,畫出一座三層、四角、五梯、六門、飛檐、斗拱、盔頂的樓閣圖樣來。

李魯班成天躲在房子里,畫了又畫,算了又算,整整搞了七七四十九天,紙樣畫了一大堆,不是繪成一座土地廟,就是畫成一個過路亭。累得滿頭大汗,還是沒有一點結果。

張太守氣極了,他對李魯班說:「眼下工匠來了這么多,只等你的圖了。真該死,你誤了我的大事!再寬限你七天,到時候交不出來,絕不輕饒你!」

李魯班嚇得冷汗直冒,想來想去,也想不出什麼好辦法,一個人坐在湖邊上哭起來了。木工、石匠見他哭得實在傷心,都跑去勸他說:「哎喲,你這個青年人哪,何必這樣認真呢,不知道就不知道嘛,好好地在張大人面前認個錯就是了。」

也有人說些風涼話:「既然取名魯班,就一定有魯班的本領,設計一個小小樓閣算得什麼!」

李魯班聽了這些話,便誠懇地說:「各位師傅,我在鄉下也做了六年手藝,茅屋瓦房蓋過百十來棟,真沒有想到畫個樓閣圖會有這么難呀。事到如今,只好請眾鄉親幫幫忙,往後再重重地報答諸位。」

這時,有位白發老人站到人群前面來了。這位老人家,大家也不知道他叫什麼名字,只知道兩個月來,他每天都在工地上轉來轉去,問長問短,他對李魯班說:「我看真魯班也是從小苦學出來的,如果光躲在房子里畫圖,是難得畫出個好樓閣來的。還是要和別的師傅多多商量才好。」「看樣子,你一定也是個木工師傅了?」李魯班恭恭敬敬地向老人說:「你老人家見多識廣,請你費神幫幫我的忙好嗎?」

老人說:「我沒有畫過圖,只不過呢,我這里有些小玩意兒,你若喜歡,不妨拿去擺弄擺弄,或許會擺出一些名堂來的。」老人把背著的包袱打開,裡面裝的是一大堆長的、短的、圓的、方的,還編了號碼的木柁柁,他隨手往地上一攤說:「若是還差點什麼的話,到連升客棧的樓上找我就是了。」說完之後,他頭也不回地走了。

李魯班抱起那堆木柁柁,蹲在工棚里苦思冥想,擺來弄去,竟連飯也忘記吃了。

有個年輕木匠見他這樣入迷,抓起幾個木柁柁往草堆里一丟,說:「哼,那個老漢瘋瘋癲癲的,說不定是個吹牛皮大王,你也真的相信他?」旁邊幾個老木匠連忙說:「年輕人還是謙虛一點的好,人家年紀那麼大了,他過的橋,比你走的路還多呢?你憑什麼說他吹牛皮?」老木匠們一個個坐下來和李魯班一起按著木柁柁上面的號碼,慢慢地擺弄起來。他們擺了又擺,突然,大家高興地齊聲喊叫起來:「快來看呀,一座頂漂亮的樓閣模樣兒做好啦!」工匠們聽見了,跑過來一看,果然是一座壯觀的樓閣模型。不一會兒,整個工地的人都圍過來了,人人誇贊不已。可是看來看去,還有個飛檐少了五個斗拱。

大家按號碼仔細一查,不多不少缺了五個木柁柁。剛才那個丟木柁柁的青年木工,也跑來了,毫不在乎地說:「整整一座樓閣的模樣兒都做出來了,差這幾個木柁柁愁什麼!等我來照樣做幾個補上去就是了。」

哪知道他做了一天一夜,木頭砍了百多塊,就是沒有一個合適的。不是長了半分,就是短了半分。這時,他才想起被自己丟掉的那幾個木柁柁,心中很覺得過意不去,只好對大家說:「實在對不起大家,只怪我太不懂事,那少了的斗拱,就是先前被我丟掉的那幾個。」「丟在哪裡?快帶我們去找回來。」大夥齊聲問道。「就在前面茅草堆里。」青年木匠領著大夥在那一片野草叢里找來尋去,好容易找出了四個,還有一個卻怎麼也找不出來,野草都扯光了,也不見木柁柁的影子。

這時,張太守聽說樓閣模型造好了,急急地趕來一看,果然氣派不凡。他高興極了,連聲稱贊說:「如此壯觀、雄偉,真可謂天下第一樓矣。」「啟稟老爺,此樓模型還差一個飛檐斗拱。」「此樓模樣出自何人之手?快快請來將斗拱補上。」「稟老爺,是個白發老人,不知姓名,只知他住在連升客棧。」張太守領著大家急急忙忙奔到連升客棧,要找白發老人。老闆娘聽說張太守親自來找人,不知出了什麼事,連忙慌慌張張跑出來說:「哎呀,這個老頭子進店兩個多月了,白天從不落屋,夜間就在樓上劈呀鋸的鬧到半夜。我還以為他幫人家做傢具,誰知道他只給那些孩子們做些好玩的。」

「快快打開樓門,讓我去看個究竟。」張太守那個急不可待的樣子,把老闆娘嚇壞了,她連忙把樓門打開。讓張太守查看。張太守上樓一看,沒見老人的影子,只見床上擺著一張繪製得精緻美觀的樓閣圖樣,桌子上還有十幾個木柁柁。老師傅們認真地翻了一陣,發現桌上正好有缺少的那個號碼的木柁柁,連忙拿回去一擺,便構成一份完整無缺的樓閣模型了。張太守和大夥拍手大笑起來:「這才是真魯班來了,一定要把他找到。」

可是誰也不知道他到什麼地方去了,張太守連忙派人到岳州城內城外四處查訪。頭天沒找到,第二天還是沒影子,直到第三天清早,忽然有人前來報信,說有個白發老人在湖灘上用石頭砌了一個拱洞,又在拱洞上面砌房子。張太守聽了,領著幾個人連忙趕到湖灘。可是那個白發老人又不見了,只見那石頭砌成的拱洞上面,架起了一個非常美麗壯觀的樓閣,張太守指著湖灘上的樓閣模型,贊嘆道:「此人才智非凡!看來用拱洞做樓基可算別具一格。這真是得天之助也!」他抬頭一看,只見一個白發者人,手握一把尺子,正在對面高坡上丈量土地,張太守連忙問眾人:「前面可是……李魯班高興地叫喊起來:「正是他,正是那位老師傅呀!」

張太守趕上前去,一邊行禮,一邊說:「久仰師傅技藝超群,今日得見,真是三生有幸,敢問師傅莫不是姓魯?」白發老頭連連搖頭說:「我姓盧,魯班是我的師傅。」「令師今在何處?請求指點,下官有事求見。」白發者頭指著前面許多木工、泥匠說:「你看他正在那裡向老師傅們請教哩。」眾人順著他手指的方向看去,果然有個異樣的老人,興致勃勃地正在和工匠們談論著什麼。張太守領著大家趕過去一看,那些正忙著做事的木工泥匠,彷彿人人都像剛才看見的那個盧師傅,但又分不清哪個是真正的魯班。待他們回頭再去找那個姓盧的師傅時,只見地上留下一把尺子,上面清清楚楚刻了「魯班尺」三個字。

張太守急忙登上當年魯肅的閱兵台,面對八百里洞庭湖水高聲呼喊著:「魯班師傅——,請你再來喲——」湖面上,頓時遠遠近近響起了一片「來喲——來喲——」的回聲。這時,西邊天上,紅霞萬朵,彷彿有個白發老人,乘著一隻白鶴,向水天盡頭飛升而去。木工、泥匠師傅們按照那白發老人設計的式樣終於造成了樓閣,並以西城門拱洞作為樓基。

人們把三層飛檐拱取名為「魯班斗」。由於這個樓閣位於天岳山之陽,所以大家就稱它為「岳陽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