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看股票K線到底是看除權的還是復權的
前復權。除權、前復權還是後復權之間的區別:
1、除權除息會造成股票價格、指標的走勢畸變。但可以保持股票的歷史真實價格。
2、復權功能則可以消除由於除權除息造成的價格、指標的走勢畸變。判斷當前股價是否處於相對歷史高位還是低位。所以一般推薦採用復權。
通過K線圖,我們能夠把每日或某一周期的市況表現完全記錄下來,股價經過一段時間的盤檔後,在圖上即形成一種特殊區域或形態,不同的形態顯示出不同意義。我們可以從這些形態的變化中摸索出一些有規律的東西出來。K線圖形態可分為反轉形態、整理形態及缺口和趨向線等。
(1)股票分析應該用復權還是除權擴展閱讀
優勢缺點
優點
能夠全面透徹地觀察到市場的真正變化。我們從K線圖中,既可看到股價(或大市)的趨勢,也同時可以了解到每日市況的波動情形。
缺點
(1)繪制方法十分繁復,是眾多走勢圖中最難製作的一種。
(2)陰線與陽線的變化繁多,對初學者來說,在掌握分析方面會有相當的困難,不及柱線圖那樣簡單易明。
Ⅱ 為什麼股票分析應該用前復權
復權就是對股價和成交量進行權息修復,按照股票的實際漲跌繪制股價走勢圖,並把成交量調整為相同的股本口徑。股票除權、除息之後,股價隨之產生了變化,但實際成本並沒有變化。如:原來20元的股票,十送十之後為10元,但實際還是相當於20元。從K線圖上看這個價位看似很低,但很可能就是一個歷史高位。
前復權即就是保持現有價位不變,將以前的價格縮減,將除權前的K線向下平移,使圖形吻合,保持股價走勢的連續性。
復權功能可以消除由於除權除息造成的價格、指標的走勢畸變。
上市公司通過送股後,股票的數量多了,但股票的價值不變,所以股票的價格就低了,在K線圖上出現了一個缺口,這叫除權。 前復權就是在K線圖上以除權後的價格為基準來測算除權前股票的市場成本價。
前復權:復權後價格=(復權前價格-現金紅利)÷(1+流通股份變動比例)
Ⅲ 股票技術分析,要用除權價還是用復權價來分析
用復權分析准一些,向前復權適用於除權後買的或准備買的,因為是現價。
Ⅳ 在看股票K線圖時,是選擇除權,前復權還是後復權更好
一般選擇前復權的K線價格圖,也就是分紅前的價格。
前復權即保持現有價位不變,將以前的價格縮減,將除權前的K線向下平移,使圖形吻合,保持股價走勢的連續性。這樣做的目的主要是為了保持K線和均線的順暢性,不過前後復權一般都拿來做對比,這樣才能看出價格的差異,使得分析更加准確,往往兩者都需要掌握。
溫馨提示:
①以上信息僅供參考,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②入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應答時間:2021-04-08,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平安銀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來看「平安銀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Ⅳ 股票除權了,我要復權,到底點向前復權還是向後復權,還是除權,哪個更准確更好
復權簡單的說就是:除權、除息之後,股價隨之產生了變化,往往在股價走勢圖上出現向下的跳空缺口,但股東的實際資產並沒有變化。這種情況可能會影響部分投資者的正確判斷,看似這個價位很低,但有可能是一個歷史高位,在分析軟體中還會影響到技術指標的准確性。
所謂復權就是對股價和成交量進行權息修復,按照的實際漲跌繪制股價走勢圖,並把成交量調整為相同的股本口徑。這樣在股價走勢圖上真實反映了股價漲跌,同時成交量在除權前後也具有可比性。
向前復權,就是保持現有價位不變,將以前的價格縮減,將除權前的K線向下平移,使圖形吻合,保持股價走勢的連續性。
向後復權,就是保持先前的價格不變,而將以後的價格增加。
Ⅵ 選股票的時候應該上除權還是不除權還有什麼復權是怎麼回事
選股時最好不要除權,因為除權的股票大多技術指標都被破壞了,選股後再除權這樣方便新手看這股票是走填權還是貼權也就是漲還是跌。
除權、除息之後,股價隨之產生了變化,往往在股價走勢圖上出現向下的跳空缺口,但股東的實際資產並沒有變化。如:10元的股票,10送10之後除權報價為5元,但實際還是相當於10元。這種情況可能會影響部分投資者的正確判斷,看似這個價位很低,但有可能是一個歷史高位,在股票分析軟體中還會影響到技術指標的准確性。
所謂復權就是對股價和成交量進行權息修復,按照股票的實際漲跌繪制股價走勢圖,並把成交量調整為相同的股本口徑。例如某股票除權前日流通盤為5000萬股,價格為10元,成交量為500萬股,換手率為10%,10送10之後除權報價為5元,流通盤為1億股,除權當日走出填權行情,收盤於5.5元,上漲10%,成交量為1000萬股,換手率也是10%(和前一交易日相比具有同樣的成交量水平)。復權處理後股價為11元,相對於前一日的10元上漲了10%,成交量為500萬股,這樣在股價走勢圖上真實反映了股價漲跌,同時成交量在除權前後也具有可比性。
向前復權,就是保持現有價位不變,將以前的價格縮減,將除權前的K線向下平移,使圖形吻合,保持股價走勢的連續性。
向後復權,就是保持先前的價格不變,而將以後的價格增加。上面的例子採用的就是向後復權。
兩者最明顯的區別在於向前復權的當前周期報價和K線顯示價格完全一致,而向後復權的報價大多低於K線顯示價格。例如,某隻股票當前價格10元,在這之前曾經每10股送10股,前者除權後的價格仍是10元,後者則為20元。
上市公司分紅送股必須要以某一天為界定日,以規定哪些股東可以參加分紅,那一天就是股權登記日,在這一天仍持有該公司股票的所有股東可以參加分紅,這部分股東名冊由登記公司統計在冊,在固定的時間內,所送紅股自動劃到股東賬上。
-(股票除權)股權登記日後的第二天再買入該公司股票的股東已不能享受公司分紅,具體表現在股票價格變動上,除權日當天即會產生一個除權價,這個價格相對於前一日(股權登記日)雖然明顯降低了,但這並非股價下跌,並不意味著在除權日之前買入股票的股東因此而有損失,相對於除權後「低價位」買入股票但無權分享紅利的股東而言,在「高價位」買入但有權分享紅利的股東,二者利益、機會是均等的,後者並無何「損失」。
例如:
某股10送3股,股權登記日當天股民甲以收市價10元,買進1000股共花本金10000元(不含手續費、印花稅),第二天該股除權,除權價為7.69元,此時股民甲股票由原來的1000股變為1300股,以除權價計算,其本金仍為10000元,並沒有損失。
!!!!!!!!!!!!
總之,除權是指上市公司欲進行分紅送股或者增資擴股,在股票除權日須對該股票的除權後價格進行重新確定和計算。通常做法是將該股票除權日前一個交易日的收盤價,按照規定的除權公式,扣減含權差價,即是除權後的價格,投資者將在此除權價格基礎上進行競價買賣。
所謂填權,則是指除權後該股票價格出現上漲,將除權前後的價格落差部分
完全補回的情形。若該股票價格完全恢復到除權前的價格水平,則稱之為完全填權。
Ⅶ 進行股票分析時為什麼要復權
所謂復權就是對股票除權、除息之後的股價和成交量進行權息修復。由於上市公司送紅股、配股或轉增股本引起公司總股本增加,從而每股股價所代表的企業實際價值減少,則需要在股票價格中剔除這部分因素,這種剔除行為就叫做除權。而上市公司將盈餘以現金方式分配給股東,股價就需要除息。
在除權當日股價看起來好像大跌一樣,在K線圖上留下一個大缺口,但實際投資者的股票總資產並不會減少。只是在股價K線圖上的走勢和技術指標失真,比如:移動平均線出現空頭排列、KDJ死叉、MACD翻綠等等的形態,而嚴重影響了投資者使用技術指標對後市走勢的判斷,也降低了技術指標的准確率。
復權方式分為三種,分別是向前復權、向後復權和等比復權。向前復權是保持當前股價不動,根據除權標記調整歷史走勢;而向後復權是保證上市首日的股價不動,根據復權標記調整其後的全部走勢。而等比復權是不按真實的除權條件復權,而按照除權前的比價關系復權。
Ⅷ 到底用除權,還是用前復權
除權除息會造成股票價格、指標的走勢畸變。但可以保持股票的歷史真實價格。
復權功能則可以消除由於除權除息造成的價格、指標的走勢畸變。
判斷當前股價是否處於相對歷史高位還是低位。所以一般推薦採用復權。
前復權即就是保持現有價位不變,將以前的價格縮減,將除權前的k線向下平移,使圖形吻合,保持股價走勢的連續性。
後復權就是在k線圖上以除權前的價格為基準來測算除權後股票的市場成本價。
就是把除權後的價格按以前的價格換算過來。復權後以前的價格不變,現在的價格增加,所以為了利於分析一般推薦前復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