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行情解析 » 股票定價相關模型分析
擴展閱讀
中國石化銀行股票 2025-07-24 08:33:46
股票代碼002586 2025-07-24 08:20:57
吉姆羅傑斯買中國股票 2025-07-24 05:57:53

股票定價相關模型分析

發布時間: 2021-10-02 12:39:04

㈠ 投資學作業:從股票定價模型來分析香港金融危機 求解!!!

一、資本資產定價模型的理論背景
威廉•夏普建立了均衡的證券定價理論,即著名的資本資產定價模型(CAPM):(1)其中,E(Ri)為股票i的預期收益率,Rf為無風險利率,E(RM)為市場組合的預期收益率,,即系統風險系數,是市場組合收益率的方差,βi表示股票i收益率變化對市場組合收益率變動的敏感度,用βi系數來衡量該股票的系統風險大小。CAPM說明:在證券市場上,非系統風險可以通過多元化投資加以消除,對定價唯一起作用的是該證券的β系數。因此,對CAPM的檢驗就是驗證β系數是否具有對收益的完全解釋能力。
二、CAPM在國內外的檢驗
國外在1970以後就開始了對CAPM的檢驗和β系數的穩定性研究,早期的檢驗結果表明,西方成熟資本市場中股票定價基本符合CAPM。但1980年以後,出現了大量負面的驗證結果。從1990年開始,國內一些學者對CAPM也陸續做了大量研究。陳浪南、屈文洲(2000)對上海A股市場對資本資產定價模型進行實證檢驗,根據股市中的三種市場格局(上升、下跌和橫盤)劃分了若乾的時間段得出不同β值的進行分析,得出的β值與股票收益率的相關性較不穩定,說明上海股票市場存在較大的投機性。阮濤、林少宮(2000)說明了上海股票市場不符合CAPM,基於CAPM模型對中國現階段的股票市場的分析和應用缺乏有效性依據。許滌龍,張鈺(2005)實證結果表明在滬市股票的收益與其β系數存在著顯著的正相關線性關系,但無風險收益率卻是負的,這說明上海股票市場具有明顯的投機特徵,是一個不夠成熟的股市。
三、數據說明和處理
本文選擇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的上證180指數成分股,選擇2009年1月9日到2010年12月22日期間的周數據,共有101個周數據,剔除在上述期間數據缺失的股票,樣本共包含152隻股票,本文選用上證綜合指數來替代市場組合收益,所用數據都已進行除權、除息復權處理,本文數據來源於Wind資訊。個股用周收盤價來計算它們的周收益率,計算公式如下:其中Rit是第i只股票在t時刻的收益率;pit是第i只股票在t時刻的收盤價。上證綜合指數的收益率計算同上,用Rmt來表示周收益率。對於無風險收益率的確定,本文使用一年期的定期存款利率來表示無風險收益率,折算成周收益率為:Rf=0.0455%。
四、CAPM實證和結果
本文在檢驗中用到的基本時間序列方程如下:(2)對於橫截面的CAPM檢驗,採用下面的模型:(3)(4)其中是第i只股票平均收益率(樣本均值來代替),βi是第i只股票的β值,在(4)的回歸中βi由模型(3)中的得到的回歸系數bi來替代。將回歸結果與CAPM模型(1)進行比較,檢驗CAPM在上海資本市場是否成立:(1)資產的風險和收益之間是否存在線性關系。如果模型(4)中參數其估計值不顯著異於零,則可認為資產的風險和收益之間僅存在線性關系。(2)資產的風險和收益是否正相關。如果參數γ1其估計值顯著異大於零,則可以認為資產的風險和收益是正相關的。此外,其估計值理論上應該等於E(RM)-Rf,即市場的超額收益率。(3)參數γ0其估計值不顯著異於Rf。
152隻股票的周收益率分別對上綜指的周收益率進行時間序列回歸,得到152隻股票的bi值。然後以152隻股票的周收益率為因變數,各個股票回歸出來的值為自變數對模型(3)進行回歸,其結果為表1結果可以發現βi值在5%顯著性水平下顯著,而常數項γ0僅在10%的顯著性水平下顯著。即收益率與系統風險(β值)存在的線性顯著性較強。下面來檢驗回歸出來的γ0和無風險收益率是否有顯著差異。γ0=0.002945,Rf=0.0455%,其檢驗的t值為此結果表明γ0和Rf在顯著性水平5.97%下有顯著區別,這與CAPM不吻合。下面來檢驗斜率系數是否顯著不同於E(RM)-Rf。由表1知γ1=0.005036,其檢驗的t值為在5%的顯著性水平下,γ1和E(RM)-Rf沒有顯著區別,這和CAPM相符。
為了進一步檢驗收益率與系統風險(β值)存在的非線性關系,對模型(4)檢驗得到的結果如下:根據表2的結果可以發現β值在5%顯著性水平下不顯著,而β2值在5%顯著性水平下顯著,這可以發現上海股票市場的除了系統風險的影響之外,與收益率風險的非線性關系即非系統風險對上海股票市場的收益率影響也較大。從表1和表2的結果可以看出,其中γ0是正數,這個與CAPM相吻合,但是以往的大部分文獻中得出常數項為負值,而此處的結果得出γ0較顯著的大於Rf,這是由於金融危機後,2009年與2010年的利率維持在較低水平,而上證A股指數從金融危機後較低的點位正在上升的過程中。
五、總結
根據上述CAPM的有效性檢驗,可以得出以下結論:(1)上海資本市場股票組合的平均超額收益率與其系統風險之間存在正相關關系,並且同時與非系統風險之間存在顯著的線性關系。說明上海股票市場的股票定價不僅僅受系統風險的影響,而且受非系統風險的影響。(2)模型(3)中的斜率系數與平均超額收益率沒有顯著區別,常數估計值較顯著大於無風險利率,與之前的大部分文獻得出常數項大部分為負值不同。這由於金融危機後的這個特殊時期的貨幣政策和股市走勢有關,同時也反映出上海股票市場正在逐步邁向成熟的過程之中。

㈡ 財務管理:從股票估價的基本模型分析影響股票價值的因素有哪些

決定
股票價值
最重要的一點是公司收益
而決定公司
股票價格
的是
投資者
對公司
收益的預期
即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都將維持高盈利水平的公司,如果
市場
上對應的
股票
相對較低(
市盈率
低於每股收益增長率)
此為低估
稅後利潤的多少
現金流量的多少
存貨的多少
是考察增長型公司的標准之一
建議參考
財務報表
之類的書籍了解存貨與
現金

關系
公司資產涉及到隱性
資產
與非隱性資產。
有隱性資產的公司可不考慮盈利水平長期持有
公司
總資產
越多負債越少說明公司的生存能力。
而短期負債與短期現金流關系說明公司
短期償債能力
,等等這些都是公司經營水平的體現。也可一定程度上體現出
行業
能暖。
股息
是公司對
股東
的回報,股息率越高說明公司每年對投資者給予的回報越多。如果一個公司常年賺錢卻不分紅有三種可能
1
公司持續高增長需要投資
2
公司管理層對投資者回報毫不在意
3
公司大股東與
管理層
存在
利益
輸送。
如果一個公司常年不賺錢卻依然分紅,也表明了許多,不再一一贅述
綜上所述
股息稅後利潤,存貨,公司資產,現金流等是財務報表中比較重要的幾項,這幾項是幫助你更好地了解公司的運營情況,公司的盈利水平,以及以後的發展方向。
這些數據與每股收益增長率是相輔相成的。

㈢ 股票估值有哪些經典的模型,要具體過程 謝謝

股票估值分類
絕對估值
絕對估值是通過對上市公司歷史及當前的基本面的分析和對未來反應公司經營狀況的財務數據的預測獲得上市公司股票的內在價值。
絕對估值的方法:一是現金流貼現定價模型,二是B-S期權定價模型(主要應用於期權定價、權證定價等)。現金流貼現定價模型目前使用最多的是DDM和DCF,而DCF估值模型中,最廣泛應用的就是FCFE股權自由現金流模型。
絕對估值的作用:股票的價格總是圍繞著股票的內在價值上下波動,發現價格被低估的股票,在股票的價格遠遠低於內在價值的時候買入股票,而在股票的價格回歸到內在價值甚至高於內在價值的時候賣出以獲利。
相對估值
相對估值是使用市盈率、市凈率、市售率、市現率等價格指標與其它多隻股票(對比系)進行對比,如果低於對比系的相應的指標值的平均值,股票價格被低估,股價將很有希望上漲,使得指標回歸對比系的平均值。
相對估值包括PE、PB、PEG、EV/EBITDA等估值法。通常的做法是對比,一個是和該公司歷史數據進行對比,二是和國內同行業企業的數據進行對比,確定它的位置,三是和國際上的(特別是香港和美國)同行業重點企業數據進行對比。
聯合估值
聯合估值是結合絕對估值和相對估值,尋找同時股價和相對指標都被低估的股票,這種股票的價格最有希望上漲。

首先建立估值體系,根據估值體系確定目標價,

然後決定相應操作。

一般而言,估值的基本方法可以分為以下三種:
• 現金流量折現法(DCF);
• 相對價值法;
• 期權估值法。
在介紹基本的估值方法之前,首先必須明確一個概念:什麼是企業價值?
從投資者的角度來看,根據資本市場信息或企業內部信息,對企業未來的現金流量,用反映企業未來現金流量風險的折現率進行折現所做的綜合判斷,就稱為企業的價值。企業價值不是用一個復雜的數學模型算出來的,算出來的只能是一種判斷,隨著在資本市場上,大家都提供一種判斷,綜合起來就大致確定出企業證券的價值,它是個波動的概念。因此,企業價值的構成要素有兩個:企業未來的現金流量以及反映企業未來現金流量風險的折現率。
決定市場價值的要素,第一,要看投資者,即追求投資回報最大化的機構和個人;第二,必須要有一個現代企業,也就是說,在市場經濟社會中,企業必須是投資者實現投資回報的社會組織和載體;第三,就是看企業未來現金流量的折現值;第四,是基於企業內部的各種信息和資本市場信息而做出的綜合判斷。
基於不同的模型,現金流量有不同的定義。但無論用何種模型對企業進行估值,一方面要看生產經營:研發、采購、製造、營銷等等。另一方面要看資本經營,怎樣把債務和權益結合起來,提高企業的獲利能力?這就要用生產經營得到的利潤,除以整個投資資本,得到投資資本回報率(ROIC),然後減去加權平均資本成本(WACC)。因此,在估值時,既要考慮到生產經營成本,又要考慮到資本經營成本。綜合起來,對於企業的價值,最後就形成一個判斷。
在進行價值評估時,國內企業存在一個誤區。國內企業常常用很多陳舊的會計方法來進行資產評估,其實這並不妥當。因為,對企業價值的評估,要用未來現金流量的折現來判斷。假如現在向投資者介紹一個投資機會:某企業有一套全新的生產線設備,生產20英寸黑白晶體管電視,准備發行1萬股普通股股票,請各位投資者來投資,錢一到,立即到人才交流中心招人,一個星期以後投產,這些資產值不值錢?投資者願不願投資?投資者肯定不願投資。但資產評估卻根據設備、廠房、折舊等一系列指標,然後根據財務規定,得出值多少錢來(見圖表1-1)。
現在換一種情況,某企業想做中國最大的互聯網家電交易商,全國有2500萬網民,只要上網點擊,一周內就能把貨送到,該企業有20個計算機軟體專家,現在准備發行普通股股票融資,恐怕有人願意投資有人不願意投資,關鍵要看企業價值,即企業今後的發展能否帶來利潤。因此,對資產評估,有時可以參考,而有時概念就不是很清楚。

圖表1-1 價值評估不同於資產評估

價值評估 資產評估
• 用折現現金流量方法
• 使用來自資產負債表
和損益表的信息 •對資產的現價進行估算
• 較長期的時間范疇
• 預測今後發展
• 使用加權平均資本成本

一、現金流量折現法(DCF)
▲ 基本原理
任何資產的價值等於其預期未來產生的全部現金流量的現值之和,用公式表示為:
V=∑tCFt/(1 rt)n
其中:V = 資產的價值;
n = 資產的壽命;
CFt= 資產在時期t產生的現金流量
rt = 反映預期未來現金流量風險的折現率
▲ 現金流量折現法的適用性和局限性
現金流量折現法是基於預期未來現金流量和折現率的估價方法。在一定的條件下,如果被估價資產當前的現金流量為正,並且可以比較准確地預測未來現金流量的發生時間,同時,根據現金流量的風險特性又能夠確定出適當的折現率,那麼就適合採用現金流量折現方法。但現實情況往往並非如此,實際情況與模型假設條件相差越大,現金流量折現法的運用就會變得越困難。
在下列情況下,使用現金流量折現法進行估值將會遇到比較大的困難,需要進行相應的調整。
• 陷入財務困境狀態的公司
公司處於財務困境狀態下,當前的收益和現金流量通常為負,並且無法預期公司未來何時會出現好轉。對於此類公司,由於破產的可能性很大,所以預測未來現金流量就十分困難。對於預期將要破產的企業,使用該方法的效果並不理想。即使對於那些預期會絕處逢生的企業而言,應用現金流量折現法時也必須要預測未來現金流量何時為正,數額多少,因為僅計算負現金流量的現值將會導致公司整體價值或股權的價值為負。
• 周期性公司
周期性公司的收益和現金流量往往隨宏觀經濟環境的變化而變化。經濟繁榮時,公司收益上升,經濟蕭條時則下降。很多周期性公司在宏觀經濟極度蕭條時,會與處於困境中的公司一樣,具有負的收益和現金流量。如果對這些公司運用現金流量折現法進行估值,通常要對預期未來現金流量進行平滑處理。對於此類公司,在估值前對宏觀經濟環境進行預測是必不可少的,但這種預測必然會導致分析人員的主觀偏見,並且成為影響估值結果的一個因素。
• 擁有未被利用資產的公司
現金流量折現法反映了公司當前所有產生現金流量的經營性資產的價值。如果公司有尚未利用的經營性資產(當前不產生任何現金流量),這些資產的價值就不會體現在公司總價值中。同樣,當前未被充分利用的資產也會產生類似問題。通常可以從公司外部得到此類資產的價值,然後將其加到現金流量折現法計算出的價值之中。
• 有專利或產品選擇權的公司
公司常常擁有尚未利用的專利或產品選擇權,它們在當前並不產生任何現金流量,預計在近期內也不能產生現金流量,但它們是有價值的。對於這類公司,現金流量折現法會低估它們的真實價值。這個問題可以通過同樣的方法加以克服。首先在公開市場上、或者運用期權定價模型對這些資產進行估價,然後將其加入到現金流量折現法計算出的價值之中。
• 正在進行重組的公司
正在進行重組的公司通常會出售它們的一些已有的資產,購買新的資產,並且改變它們的資本結構和股利政策。一些公司進行重組時還會改變其所有權結構和管理層的激勵方案。每種變化都將使公司未來現金流量的預測變得更為困難,並且會影響未來現金流量的風險特徵,並進而影響折現率。歷史數據會對這類公司的估值產生誤導作用。但是,即使是對於投資和融資政策發生重大變化的公司,如果預測的未來現金流量已經反映了這些變化的影響,並且折現率已經根據公司新的業務和財務風險進行了適當的調整,那麼仍然可以使用現金流量折現法。
• 涉及並購事項的公司
使用現金流量折現法來對目標公司進行估值時,至少需要考慮與購並有關的兩個棘手問題。第一個問題是購並是否會產生協同效應?協同效應的價值是否可以評估?在假設購並會產生協同效應,並且協同效應會影響公司現金流量的情況下,可以單獨估計協同效應的價值。第二個問題是公司管理層的變動對公司現金流量及其風險的影響,這一點在敵意收購中尤為明顯和重要。這些變化的影響可以而且應當體現在預期未來現金流量及所選用的折現率中。
• 非上市公司
現金流量折現法要求根據被估值資產的歷史價格來估算風險參數,因此,運用現金流量折現法對非上市公司進行估值時,最大的問題是公司風險的度量。由於非上市公司的股票不在公開市場上進行交易,所以這一要求無法滿足。解決方法這一是考察可比上市公司的風險,另一個備選方法是根據非上市公司的基本財務指標來估計其風險參數。
企業的價值等於以適當的折現率對該企業預期未來現金流量進行折現所得到的現值,這里所產生的問題是:如何界定現金流量?什麼是適當的折現率?雖然解決這些問題的許多備選框架都能得出同樣准確的結果,但本文只推薦其中的兩種,分別稱為「自由現金流量(FCF)折現模型」和「經濟增加值(EVA)模型(又稱經濟利潤模型)」,並建議對非金融公司估值時採用這兩種模型。其他一些現金流量折現模型各有特點,使用起來受到限制,本文不再詳細提及。
1、自由現金流量折現模型
運用自由現金流量折現模型對企業權益估值,是將企業的經營價值(可向所有投資者提供的實體價值)減去債務價值以及其它優於普通股的投資者要求(如優先股)。經營價值和債務價值等於各自預期未來現金流量的現值,而選擇的折現率一定要反映各自預期未來現金流量的風險。
經營價值
經營價值等於預期未來自由現金流量的現值。自由現金流量(FCF)等於企業的稅後凈經營利潤加上非現金支出,再減去營運資本需求的變化、資本支出以及其它資產方面的投資。它未納入任何與籌資有關的現金流量(如利息費用和股息等)。對於這一估值模型來說,自由現金流量是正確的現金流量,因為它可以反映企業經營業務所產生的能夠向公司所有資本(包括債務資本和權益資本)供應者提供的現金流量。
為了與定義相一致,用於自由現金流量折現的折現率應反映所有資本供應者按照各自對企業總資本的相對貢獻而加權的機會成本,這稱為加權平均資本成本(WACC)。某類投資者的機會成本等於投資者從同等風險的其它投資中得到的期望回報率。
企業估值的一個新問題是企業壽命的無限期性,解決的方法是將企業壽命分為兩個時期,即明確的預測期及其後階段。在這種情況下,企業價值可作如下表示:
企業價值(FV)= 明確的預測期期間的現金流量現值 明確的預測期之後的現金流量現值
明確的預測期之後的價值系指持續經營價值(CV),可以用簡單的公式估算持續經營價值,而無須詳細預測在無限期內的現金流量。
債務價值
企業的債務價值等於對債權人的現金流量按能反映其風險的折現率折現的現值。折現率應等於具有可比條件的類似風險的債務的現行市場水平。在大多數情況下,只有在估值當日尚未償還的企業債務須估算價值。對於未來借款可假定其凈現值為零,因為由這些借款得來的現金流入與未來償付現金流量的現值完全相等,是以債務的機會成本折現的。
權益價值
企業的權益價值等於其經營價值減去債務價值以及其它優於普通股的投資者要求(如優先股),並對任何非經營性資產或負債進行調整。
2、經濟增加值(EVA)模型(又稱經濟利潤模型)
經濟增加值模型說明,企業的價值等於投資資本額加上預期未來每年經濟增加值的現值。即:
企業價值(FV)= 投資資本 預期未來每年產生的經濟增加值的現值
經濟增加值(EVA)又稱經濟利潤(EP),它不同於傳統的會計利潤。傳統的會計利潤扣除了債務利息,但是完全沒有考慮權益資本的成本。經濟增加值(EVA)不僅扣除了債務利息,而且也扣除了權益資本的成本,因而是一種真正的利潤度量指標。從公式的角度講,經濟增加值(EVA)等於稅後凈經營利潤(NOPAT)減去債務資本和權益資本的成本。
經濟增加值模型優於自由現金流量折現模型,因為,經濟增加值可以衡量公司在任何單一時期內所創造的價值,而自由現金流量折現模型卻做不到。經濟增加值(EVA)定義如下:
經濟增加值(EVA)= 稅後凈經營利潤 - 資本費用
= 稅後凈經營利潤 -(投資資本×加權平均資本成本)
投資資本=營運資本需求 固定資產凈值 其它經營性資產凈額

二、相對價值法
▲ 基本原理
在相對價值法中,公司的價值通過參考「可比」公司的價值與某一變數,如收益、現金流量或銷售收入等的比率而得到。相對價值法基於經濟理論和常識都認同的一個基本原則,即類似的資產應該有類似的交易價格。按照這一原則,評估一項資產價值的一個直截了當的方法就是找到一個由消息靈通的買者和賣者剛剛進行完交易的、相同的或者至少是相近的可比資產。這一原則也意味著被評估資產的價值等於可比資產的交易價格。
然而,由於結構、規模、風險等方面的差異,實踐中找到一項直接可比的資產相當困難。處理的方法是進行相應的調整,這涉及到兩個數值,一個是價值指標,另一個是與價值有關的可觀測變數。運用相對價值法評估公司價值,需要得到可比公司的價值指標數據和可觀測變數數據以及目標公司的可觀測變數數據。
用數學語言表示相對價值法有助於進一步理解和熟悉這種方法。以V表示價值指標數據,以X表示可觀測變數數據。相對價值法所依賴的關鍵假設前提是目標公司的V/X比率與可比公司的V/X比率相同,如下式所示:
V(目標公司)/X(目標公司)= V(可比公司)/X(可比公司)
變形可得:
V(目標公司)= X(目標公司)× [ V(可比公司)/X(可比公司)]
只要V/X比率在各個公司之間保持常數,上式對於所有的可觀測變數X都成立。為此,在應用相對價值法時,一個關鍵的步驟是挑選可觀測變數X,要使得這樣一個變數與價值指標有著確定的關系。
▲ 相對價值法的適用性和局限性
相對價值法的優點在於簡單且易於使用。使用該方法可以迅速獲得被估值公司的價值,尤其是當金融市場上有大量「可比」資產進行交易、並且市場在平均水平上對這些資產的定價是正確的時候。但相對價值法也容易被誤用和操縱。因為,現實中絕對沒有在風險和成長性方面完全相同的兩個公司或兩種資產,「可比」公司或資產的定義是一個主觀概念。因此,在選擇「可比」公司或資產時容易出現偏見。盡管這種潛在的偏見也存在於現金流量折現法之中,但在現金流量折現法中,必須說明決定最終價值的前提假設,而在相對價值法中,這種前提假設往往不必提及。
相對價值法的另一個問題是它會將市場對「可比」公司或資產定價的錯誤(高估或低估)引入估值之中。而現金流量折現法是基於特定公司自身的增長率和預期未來現金流量,它不會被市場的錯誤所影響。
盡管在實際操作中還使用其它一些比率,但本文主要介紹以下四種比率:
• 市盈率(P/E);
• 公司價值/自由現金流量(EV/FCF);
• 公司價值/銷售收入(EV/S);
• 公司價值/息稅折舊攤銷前收益(EV/EBITDA)。

㈣ 股票的定價模型有哪些

-、零增長模型
二、不變增長模型
三、多元增長模型
四、市盈率估價方法
五、貼現現金流模型
六、開放式基金的價格決定
七、封閉式基金的價格決定
八、可轉換證券
九、優先認股權的價格

㈤ 財務管理:從股票估價的基本模型分析影響股票價值的因素有哪些

決定股票價值最重要的一點是公司收益 而決定公司股票價格的是投資者對公司收益的預期 即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都將維持高盈利水平的公司,如果市場上對應的股票相對較低(市盈率低於每股收益增長率) 此為低估

稅後利潤的多少 現金流量的多少 存貨的多少 是考察增長型公司的標准之一 建議參考財務報表之類的書籍了解存貨與現金的關系

公司資產涉及到隱性資產與非隱性資產。 有隱性資產的公司可不考慮盈利水平長期持有
公司總資產越多負債越少說明公司的生存能力。 而短期負債與短期現金流關系說明公司短期償債能力,等等這些都是公司經營水平的體現。也可一定程度上體現出行業能暖。

股息是公司對股東的回報,股息率越高說明公司每年對投資者給予的回報越多。如果一個公司常年賺錢卻不分紅有三種可能 1 公司持續高增長需要投資 2 公司管理層對投資者回報毫不在意 3 公司大股東與管理層存在利益輸送。 如果一個公司常年不賺錢卻依然分紅,也表明了許多,不再一一贅述

綜上所述 股息稅後利潤,存貨,公司資產,現金流等是財務報表中比較重要的幾項,這幾項是幫助你更好地了解公司的運營情況,公司的盈利水平,以及以後的發展方向。 這些數據與每股收益增長率是相輔相成的。

㈥ 請教股票定價模型的相關理論知識,以及現實中給股票合理定位的一些經驗之談

網上找找var模型 那個可以

炒股扣扣群117986153 剛建的新群,希望大家都進來交流。沒事的時候也可以在群里聊聊天,吹吹牛。

㈦ 計算股票價值的模型有哪些

計算股票價值的模型有:
1、DDM模型(Dividend discount model /股利折現模型)
2、DCF /Discount Cash Flow /折現現金流模型)
3、FCFE ( Free cash flow for the equity equity /股權自由現金流模型)模型
4、FCFF模型( Free cash flow for the firm firm /公司自由現金流模型)。

股票模型:
股票模型就是對於現實中的個股,為了達到盈利目的,作出一些必要的簡化和假設,運用適當的數學分析,得到一個數學結構。
在這里引用數學模型的定義,也可以說,股票建模是利用數學語言(符號、式子與圖象)模擬現實的模型。把現實模型抽象、簡化為某種數學結構是數學模型的基本特徵。它或者能解釋特定現象的現實狀態,或者能預測到對象的未來狀況,或者能提供處理對象的最優決策或控制。

㈧ 我想研究股票定價模型和價格之間的關系(回歸分析,相關性之類),用什麼軟體好

你真的覺得電腦能做那些事情?那要人干什麼?matlab可以幫你處理線性相關之類,可是其他的也差不了多少,計算的操作還是你自己來的。你可以把這些軟體都下載安裝,然後試試看你喜歡的界面——也許可以交叉使用呢——用其中一個優勢算出來然後去其他軟體里分析!

㈨ 論股票定價理論和資產定價模型的異同

與資本資產定價模型一樣,套利定價理論假設
1.投資者有相同的投資理念;
2.投資者是迴避風險的,並且要效用最大化;
3.市場是完全的。

與資本資產定價模型不同的是,套利定價理論沒有以下假設
1.單一投資期;
2.不存在稅收;
3.投資者能以無風險利率自由借貸;
4.投資者以收益率的均值和方差為基礎選擇投資組合。

㈩ 對於股票價格,目前有哪些估價模型

市盈率模型:建立在靜態盈利能力基礎上的估值工具,使用最廣但是也最沒用!
市凈率模型:建立在凈資產數額基礎上的估值工具,比較有用,但是要看企業的凈資產究竟由什麼構成,是否足額計提了減值准備等問題。凈資產質量的判斷很重要。這個模型有點過時了,不過很直觀。我一直用這個模型。
市銷率模型:建立在銷售額基礎上的模型,銷售額有效的避免了企業個別年份業績暴增所帶來的假象,並可以發現並不是明顯被低估的股票。這個模型由費雪提出,很好很強大!本人是這個模型的忠實擁埠!
不變增長模型:建立在企業業績增長率不變的基礎上的估值模型,股票價格是企業未來的現金流的貼現。這個模型很簡單,也比較好。但是別當真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