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美國的三大股指是什麼
當然是選取的樣本不一樣,一般看標普比較客觀,道指只代表美國的大盤股,納指就是創業版。
② 美國股市大多數股票的漲、跌,也是隨大盤一起嗎
大盤的漲跌是由各股的漲跌決定的,所以准確的說法是:股市大多數股票的漲、跌,決定大盤的漲跌(各國的股市都一樣)。
③ 美股的大盤指數是哪個
通俗的說大盤指數就是所有股票漲跌的一個平均趨勢的指標。
大盤指數反映了整個股市的強弱走勢,特別是一些大盤藍籌的走勢強弱,一般大盤指數上漲,個股短線操作的機會很大,可以進場短線操作,大盤下跌,就要小心,個股操作時切記追高。
大盤指數是指:滬市的「上證綜合指數」和深市的「深證成份股指數」。
計算股票指數時,往往把股票指數在美股研究社的官方平台上以及美股的大盤指數是可以被查詢到的。和股價平均數分開計算。按定義,股票指數即股價平均數。但從兩者對股市的實際作用而言,股價平均數是反映多種股票價格變動的一般水平,通常以算術平均數表示。人們通過對不同的時期股價平均數之間的比較,可以認識到多種股票價格變動水平。
而股票指數則是反映不同時期的股價變動情況的相對指標,也就是將第一時期的股價平均數當作另一時期股價平均數的基準的百分數。通過股票指數,人們可以了解到計算期的股價比基期的股價上升或下降的百分比率。由於股票指數是一個相對指標,則就一個較長的時期來說,股票指數比股價平均數能更為精確地衡量股價的變動。
並非開高就好,因為高開多了就會回落,高開少量就有繼續沖高的可能,這要看前一天的消息面及技術面情況。
④ 美國股市也存在,大盤指數上漲,絕大多數個股也上漲的現象嗎
大盤上漲就是所謂的牛市,那也意味著經濟向好,所以至少大部份個股會漲,但如果某些公司經營惡化那股價也照跌不誤。
⑤ 美國股市創新高了,但中國股市卻..
你可以這么理解。
美國的指數中越來越多背大型龍頭科技股和大型消費股占據,這些公司具有高度的創新能力和盈利能力,並且抗周期能力很強。
但是中國的周期性股佔得市值過大,並且幾家石油石化和銀行股佔比過大,由於市場不太看好這些行業的成長性,於是這些股票沒有漲,拖累了大盤。
但是你把大盤重新組合,看看小盤股指數,或者看看白酒行業指數,就會發現結構性行情總是在的。
中國股市作為整體不漲,是統計方法的問題,市值加權或者股本加權會造成這樣的問題。如果你選股正確,完全可以大幅度跑贏大盤,從而獲得好的收益。
說白了,你不要計算市值加權的指數,把所有股票同權處理,就會發現實際上如果同等看待所有股票的漲跌,大盤實際上是漲的。並且是大幅度上漲。
⑥ 美國大盤是道瓊指數還是納斯達克指數
一、美國道瓊指數是一種廣基指數,其成分股均為大型藍籌股,雖然只包含
很少數的股票(30家),卻也能充份代表整個市場的績效,類似早期的
上證30與現在的上證50,是目前代表美國股市整體表現最重要的指數
二、納斯達克指數其成分股包括所有於美國納斯達克上市的股份,不過
NASDAQ較類似於OTC市場(或稱店頭市場、櫃台交易市場),上市公司規
模較小,並以科技類股為主,所以不能代表美國的主流市場
三、美國還有S&P指數,其采樣橫跨美國與紐約兩個交易所,類似國內的滬
深300,也是較受投資人關注的指數
⑦ 大盤股的股盤分析
當我們仔細分析市場後,我們發現雖然2007年10月份以來股票指數連續大幅上漲,但是市場很多股票並沒有同步上揚,反而呈現出資金加速流出的跡象,整個市場的贏利機會開始減少,市場進入相對困難操作階段,很多投資者特別是買入大盤股的投資者感到迷惑,大盤股到底怎麼樣?為什麼漲這么高?有沒有泡沫?未來能否繼續上漲? 帶著這些問題我們進行了認真的思考和分析,我們得出的結論是:對於大盤股,投資者不應該象一般股票那樣,只從投資的角度來研究,大盤股除了本身企業具備投資價值外,由於自身市值的原因,對於指數也有比較大的影響力。在金融衍生產品不斷推出的時代,大盤股的這種特點使得他們自身具備了市場贏利工具的特性。因此作為投資者,我們在判斷大盤股、特別是績優大盤股的走勢和估值時候,要從更多的角度來理解這個問題。
首先,從投資的角度看,大盤股的上漲是有一定基本面的支撐的。這種支撐好來自於三個方面:首先是這些企業大多經營形勢良好。因為根據前三季度中國經濟的發展數據,整體經濟發展呈現加速態勢。而大盤股多時國民經濟中核心的企業和領域,因此伴隨著國民經濟的高速發展,這些企業也面臨快速發展的機遇。其次是08年中國將會對統一內外資企業所得稅,對於國有企業來講,這個是大利好,將會使得他們經營的所得稅從目前的33%降到25%,這將會從制度層面提高國有企業的經營業績,所以對於大型國有企業的股票價格具有一定推動作用。第三是央企整合,提升了公司的投資價值。特別是我國國內的大型企業,上市的時候只是部分資產上市,在集團內仍舊有許多優質大量的資產,為了促進整個中央企業經營管理水平提高,國資委會推動這些企業進行全面整合,注入優質資產,減少關聯交易,提升公司的內在價值。正是由於上面三個因素,大盤股一度受到市場資金的關注。在他們連續拉高的帶動下,上海指數最終突破6000點,加速了藍籌股價格的上揚過程。但是這種上揚也帶來了整個藍籌股票價格偏高的現象,大多數股票脫離了其本身合理的價格水平,有些甚至透支了未來幾年的成長性。從這個角度講,藍籌股目前是質地不錯,價格偏高,存在泡沫,未來有調整壓力。
其次,我們從另一個角度看,藍籌股由於流通盤大,市值高,在指數中所佔權重大,因此他們的波動對於指數的運行產生很重要的影響。所以他們就具備了和他們自身投資價值毫無關系的另外功能-----影響指數的工具。所以在股指期貨推出的時代,在權證可以創設的時代,在融資融券推出的時代,誰擁有這些股票的籌碼,誰就在未來的市場中占據更大的主動,獲取更多的套利和贏利機會。因此對於這些股票就產生了另外一種需求,為了佔領市場主導權而產生的對大盤股關鍵籌碼的需求。最近大盤股上漲就有更多的投機因素和配置戰略資產的要求。
大盤股發展到目前階段,其本身所具備的投資優勢已經開始逐步減弱,隨著股票價格逐步透支公司業績,未來這些公司穩定的內涵增長已經無法滿足人們的預期,隨意對於大盤股,未來以整體上市和資產進入等的外延增長方式將會是大盤股的機會所在。在目前大盤出現藍籌泡沫的背景下,沒有資產注入和整體上市的大盤藍籌股,未來價格上漲缺乏動力,投資者需要迴避。當然不排除部分投機者為了在衍生品市場獲取更多的利潤,短期帶動大盤股再度活躍的機會。但是由於未來市場空間縮下和風險意識增加,短期投機大盤股的機會會越來越少,投資者要注意保持清醒的認識。
⑧ 求:美國指數基金和主動型基金近一年、兩年、三年、四年的增長率
在美國,指數基金被稱為「魔鬼」,其長期業績表現遠高於主動型投資基金。
1994年到1996年是指數基金取得成功的三年。1994年,標准普爾500指數增長了1.3%,超過了市場上78%的股票基金的表現;1995年,標准普爾500指數取得了37%的增長率,超過了市場上85%的股票基金的表現;1996年,標准普爾500指數增長了23%,又一次超過了市場上75%的股票基金的表現。三年加在一起,市場上91%的股票基金的收益增長率低於標准普爾500指數增長率,指數基金的概念開始在投資者的心中樹立了良好的形象,也獲得了基金業的廣泛注意,指數化投資策略的優勢開始明顯地顯現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