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行情解析 » 股票軟體的測試需求分析

股票軟體的測試需求分析

發布時間: 2021-10-08 02:34:13

❶ 測試需求分析目的是什麼呢

需求分析的目的:
第一、把用戶需求轉化為功能需求:
1)對測試范圍進度量
2)對處理分支進行度量
3)對需求業務的場景進行度量
4)明確其功能對應的輸入、處理和輸出
5)把隱式需求轉變為明確。
第二、明確測試活動的五個要素:
測試需求是什麼、決定怎麼測試、明確測試時間、確定測試人員、確定測試環境:測試中需要的技能,工具以及相應的背景知識,測試過程中可能遇到的風險等等。測試需求需要做到盡可能的詳細明確,以避免測試遺漏和誤解。

如何進行需求分析:
第一、確認功能(業務功能、輔助功能、數據約束、易用性需求、編輯約束、參數需求、許可權需求、性能約束):
1、業務功能:與用戶實際業務直接相關的功能或者細節
2、輔助功能:輔助完成業務功能的一些功能或者細節,例如:設置過濾條件
3、數據約束:功能的細節,主要是用於控制在執行功能時,數據的顯示範圍,數據之間的關系等
4、易用性需求:功能的細節,產品中必須提供,便於功能操作使用的一些細節,例如:快捷鍵等
5、編輯約束:功能的細節,在功能執行時,對輸入數據項目的一些約束條件,例如:只能輸入數字等
6、參數需求:功能的細節,在功能執行時,需要根據參數設置不同,進行不同處理的細節
7、許可權需求:功能的細節,在功能執行的過程,根據不同的許可權進行不同的處理,不包括直接限制某個功能的許可權
8、性能約束:功能的細節,執行功能時,必須滿足的性能需求

第二、場景分析
1、考慮場景的調用者:考慮每一個場景提供的服務是供哪些外部模塊或者系統調用的,找出所有調用者。調用前提,約束都要考慮。每一個調用都可以考慮成一個大的業務流程(一般和外部有交互的業務出錯率比較大,需要重點關注)
2考慮系統內部各個場景之間的:形成內部業務流程,需要分析每個場景之間的約束關系,執行條件,組織出各種業務流程圖

第三、挖掘隱性需求
這需要測試工程師的經驗積累:
1)常用的或者規定的業務流程
2)各個業務流程分支的遍歷
3)明確規定不可使用的業務流程
4)沒有明確規定但是應該不可使用的業務流程
5)其他異常或者不符合規定的操作

以上是粗略的講解了如何進行測試需求分析,詳細的測試需求方法可以參考《軟體測試需求分析方法》這篇博客。在需求分析過程中編寫整個測試計劃,在這個過程中需要參考需求規格說明書,這個階段一般情況下是測試主管編寫的。包括測試人員,測試時間,測試工具,以及測試方法等。這是在測試需求分析中的產物《測試計劃》,如何編寫測試計劃。

標簽: 測試

❷ 軟體測試從需求分析開始有什麼作用

首先肯定這個觀點,軟體測試確實需要從需求分析入手,但是,國內大多數的軟體公司的測試都是從集成測試開始的,甚至直接從系統測試開始,這樣做不符合一般的流程,但是也沒有什麼辦法,畢竟差距和國外有很大。
說說從需求分析開始的好處:首先,「盡早的了解被測系統」,這句經典的軟體測試原則就體現出來了,早入手,早了解,至於能否深刻了解,還是看需求評審做的是否充足;第二,如果在需求分析階段發現系統存在嚴重的Bug(此階段的bug最多),或者發現不可測的地方,可以及時的進行修改,避免了後期修改bug的巨大的成本浪費。以上兩點是最主要的方面,把握住這兩點就可以了。

❸ 軟體測試人員應該怎樣做好需求分析

什麼是需求
需求是產品必須完成的事以及必須具備的品質。
功能性需求
功能性需求是產品必須完成的那些事,要求一定的功能和品質。
例子:培訓機構的班主任可以給所在班級學員打考勤
非功能性需求
非功能性需求是產品必須具備的屬性或品質。諸如觀感、可用性、安全性和法律限制等。
例子: 平台用戶數為5萬人,每天登錄用戶數為10000左右,網路的帶寬為100M帶寬。在工作時間根據資料名稱條件進行搜索,可以在3秒內得到搜索結果。
這類需求通常在產品的功能確定之後(但並非總是如此)。也就是說,一旦知道了產品要做的事情,就可以確定它的行為方式,它需要具備什麼品質以及它的響應速度、可用性、可讀性和安全性。
限制條件
限制條件是全局性的需求。它們可以是對項目本身的限制,或是對產品最終設計的限制。

❹ 如何做好測試需求分析

測試需求主要通過以下途徑來收集:
1) 與待測軟體相關的各種文檔資料。如軟體需求規格、Use case、界面設計、項目會議或與客戶溝通時有關於需求信息的會議記錄、其他技術文檔等。 2) 與客戶或系統分析員的溝通。
3) 業務背景資料。如待測軟體業務領域的知識等。 4) 正式與非正式的培訓。
5) 其他。如果以舊系統為原型,以全新的架構方式來設計或完善軟體,那麼舊系統的原有功能跟特性就成為了最有效的測試需求收集途徑。
在整個信息收集過程中,務必確保軟體的功能與特性被正確理解。因此,測試需求分析人員必須具備優秀的溝通能力與表達能力。
參考:http://wenku..com/link?url=R-vswwfJre4-7ENMDBAAwSMOhRlHc-rpWekse

❺ 軟體測試需求分析的主要步驟是什麼

軟體測試就是在軟體交付用戶使用或投入運行前,對軟體需求規格說明、設計規格說明和編碼的最終復審,是軟體質量保證的關鍵步驟。軟體測試是為了發現錯誤而執行程序的過程。軟體測試在軟體生命周期中橫跨兩個階段:通常在編寫出每一個模塊之後就需要對它做必要的測試(稱為單元測試)。編碼和單元測試屬於軟體生命周期中的同一個階段。在結束這個階段後對軟體系統還要進行各種綜合測試,如集成測試、系統測試、性能測試和配置測試等,這是軟體生命周期的另一個獨立階段,即測試階段。 軟體測試的目的: 1、測試的最終目的是為了避免錯誤的發生,確保應用程序能夠正常高效的運行; 2、好的測試用例在於發現至今未發現的錯誤; 3、成功的測試是發現了至今未發現的錯誤的測試; 4、好的測試工程師應該做到不僅發現問題,還能夠幫助開發人員分析問題; 軟體測試的原則: 1、應把「盡早和不斷地進行軟體測試」作為軟體開發者的座右銘,實踐證明單元測試能夠盡早發現問題,減少後期測試的錯誤量。可以採用Junit和Jtest來輔助進行單元測試。 2、測試用例應由測試輸入數據、測試執行步驟和與之對應的預期輸出結果三部分組成。 3、應當避免由程序員檢查自己的程序。(指後期系統測試階段,不包括單元測試) 4、測試用例的設計要確保能覆蓋所有可能路徑。在設計測試用例時,應當包括合理的輸入條件和不合理的輸入條件。不合理的輸入條件是指異常的,臨界的,可能引起問題的輸入條件。 5、充分注意測試中的群集現象。經驗表明,測試後程序殘存的錯誤數目與該程序中已發現的錯誤數目或檢錯率成正比。應該對錯誤群集的程序段進行重點測試。 6、嚴格執行測試計劃,排除測試的隨意性。 測試計劃應包括:所測軟體的功能,輸入和輸出,測試內容,各項測試的進度安排,資源要求,測試資料,測試工具,測試用例的選擇,測試的控制方法和過程,系統的配置方式,跟蹤規則,調試規則,以及回歸測試的規定等等以及評價標准。 7、應當對每一個測試結果做全面的檢查。 8、妥善保存測試計劃,測試用例,出錯統計和最終分析報告,為維護提供方便。 軟體測試的對象: 軟體測試並不單純等同於程序測試。軟體測試應該貫穿整個軟體定義與開發整個期間。因此需求分析、概要設計、詳細設計以及程序編碼等各階段所得到的文檔,包括需求規格說明、概要設計規格說明、詳細設計規格說明以及源程序,都應該是軟體測試(評審)的對象。 在對需求理解與表達的正確性、設計與表達的正確性、實現的正確性以及運行的正確性的驗證中,任何一個環節發生了問題都可能在軟體測試中表現出來 希望對你有用

❻ 測試需求分析方法有哪些

什麼是測試需求?
確切地講,所謂的測試需求就是在項目中要測試什麼。我們在測試活動中,首先需要明確測試需求(What),才能決定怎麼測(How),測試時間(When),需要多少人(Who),測試的環境是什麼(Where),測試中需要的技能、工具以及相應的背景知識,測試中可能遇到的風險等等,以上所有的內容結合起來就構成了測試計劃的基本要素。而測試需求是測試計劃的基礎與重點。
就像軟體的需求一樣,測試需求根據不同的公司環境,不同的專業水平,不同的要求,詳細程度也是不同的。但是,對於一個全新的項目或者產品,測試需求力求詳細明確,以避免測試遺漏與誤解。
為什麼要做測試需求?
如果要成功的做一個測試項目,首先必須了解測試規模、復雜程度與可能存在的風險,這些都需要通過詳細的測試需求來了解。所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測試需求不明確,只會造成獲取的信息不正確,無法對所測軟體有一個清晰全面的認識,測試計劃就毫無根據可言。活在自己世界裡的人是可悲的,只憑感覺不做詳細了解就下定論的項目是失敗的。
測試需求越詳細精準,表明對所測軟體的了解越深,對所要進行的任務內容就越清晰,就更有把握保證測試的質量與進度。
如果把測試活動比作軟體生命周期,測試需求就相當於軟體的需求規格,測試策略相當於軟體的架構設計,測試用例相當於軟體的詳細設計,測試執行相當於軟體的編碼過程。只是在測試過程中,我們把「軟體」兩個字全部替換成了「測試」。這樣,我們就明白了整個測試活動的依據來源於測試需求。
測試需求的收集主要通過對測試依據進行分析整理,最後生成一個以測試的觀點出發的checklist(檢查表),用來作為測試該軟體的主要工作內容。檢查表的檢查要點包括需求的正確性、必要性、優先順序、明確性、可測性、完整性、一致性、可修改性:
在整個信息收集過程中,務必確保軟體的功能與特性被正確理解。因此,測試需求分析人員必須具備優秀的溝通能力與表達能力。
以上主要描述了測試需求相關理論和獲得測試需求樹的一般過程。為具體項目實施測試中提供了一套獲取測試需求樹的參考方案。實際的測試類型劃分和測試需求樹生成的形式或粒度,因項目而不同,需靈活應用。

❼ 軟體測試人員如何做好需求分析

測試人員對於需求的理解來源:需求說明書 業務積累
首先是依據紙上的東西滿足需求說明書的要求,制定測試需求。再結合業務積累完美需求

❽ 如何進行測試需求分析

測試需求分析流程 測試需求分析要點 要素分析 1、界面元素是否滿足自定義的質量標准或行業通行標准或常用使用標准等 2、公司部門制定的Web元素描述規范 數據分析 1、輸入域的數據 2、已顯數據的來源 3、數據的輸出 4、數據關聯 流程分析 1、常用的或規定的業務流程 2、各業務流程分支的遍歷 3、明確規定不可使用的業務流程 4、沒有明確規定但是應該不可以執行的業務流程 功能交互分析 1、結合數據分析,流程分析,但是側重點是功能實現。 2、操作入口明確、合理 「操作入口」,指的是產品內部不同模塊之間的轉接元素,例如在Web產品中,按鈕控制項、輸入框、文字鏈等都屬於操作入口;「明確」指的是入口的視覺感是清晰的、可識別的;「合理」是指入口的出現是符合用戶操作邏輯的,適時的。 3、實現功能的步驟簡潔明確 「實現功能的步驟」指的是系統界面上實現業務功能的實際操作步驟,例如:注冊用戶時,輸入優惠代碼,點擊「應用」按鈕,再點擊「提交」。「簡潔明確」是指步驟符合實際業務邏輯並足夠簡潔,並且不會產生步驟上的混亂。 4、交互執行的結果正確完整 按系統操作步驟執行交互響應後的界面結果或其他功能的前置條件。 用戶場景分析 1、現在的軟體幾乎都是由事件觸發來控制流程的,事件觸發時的情景便形成了場景,而統一事件不同的觸發順序和處理結果就行成了事件流。 2、模擬實際業務中形成某一事件的場景,轉變成系統中該事件觸發時的情景。從而檢驗該場景的正確性。 質量模型分析 1、度量需求定義的指標 1)每條用戶需求的定義都正確反映了用戶的要求 2)在第一層基礎上的完整性和一致性要求,即用戶的所有要求都有定義且不能相互矛盾 2、一套結構化的根據指標對需求定義進行度量的方法 過程方法分析 1、組織結構關系分析2、業務流程展開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