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光啟科學的神秘之處在哪
神秘之際,在於我們的科技現在還沒有找到宇宙的邊緣,甚至於無法看清楚宇宙里還有什麼?
太多的未知之謎有待解釋,UFO、外星人都是傳說的那麼神奇?可作為人類雖然有了智慧,卻不知道自己的大腦還沒全部運轉起來!
我們的科技和知識、文明不能解釋的太多,那都是神秘的所在!
㈡ 光啟科學的股票代碼是什麼呀,問題是想買都找不到門路啊親
00439 香港的股票
股價太貴了
㈢ 00439是港股通股票嗎
你好,00439 光啟科學 ,是港股電訊行業 中大盤個股,近期連續下跌接近低位了。不是港股通股票 ,直接是港股,港股通股票還是大陸的A股 那麼代碼就會有 6位,
㈣ 光啟科學的股票怎麼買
只要在營業部開通了港股交易,在你的賬單上直接購買就行,跟買A股一樣。
㈤ 超材料概念股有哪些上市公司
超導是指某些物質在一定溫度條件下(一般為較低溫度)電阻降為零的性質。1911年荷蘭物理學家H.卡茂林.昂內斯發現汞在溫度降至4.2K附近時突然進入一種新狀態,其電阻小到實際上測不出來,他把汞的這一新狀態稱為超導態。以後又發現許多其他金屬也具有超導電性。低於某一溫度出現超導電性的物質稱為超導體。
綜藝股份(600770)(15.35 -1.85%,買入):下屬公司綜藝超導是繼美國之後國內唯一實現超導膜材料和超導濾波器工程化實施和規模商業應用的高新技術企業,該材料應用於量子通信
永鼎股份(600105)(20.10 +0.70%,買入):公司產品涉及量子通訊,主導產品光電纜的產銷量連續多年在國家通信線纜行業的排名中名列前茅。
龍生股份(002625)(59.49 +0.59%,買入):公司主營汽車座椅功能件及其他金屬零部件的研發、生產和銷售,2015年3月25日公司發布定增預案,募集不超過72億元,全部用於投資超材料智能結構及裝備產業化等項目,光啟科學實際控制人劉若鵬成為公司新任東家。
中天科技(600522)(22.76 +4.93%,買入):公司產品涉及量子通信,此前曾與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上海研究院就量子保密通信技術研究所需光纖光纜及器件簽署了捐贈協議。
㈥ 光啟股票最高價是多少
光啟科學00439
2015年11月10日盤中最高3.970為該股上市以來最高價。
㈦ 光啟科學會影響鵬欣資產股價么
技術分析的理論基礎之一:市場行為包容一切。就是說任何可能影響股票、期貨市場價格的因素——基礎的、政治的、心理的或其他——實際上都反映在其價格之中。很顯然光啟科學對他有沒有影響價格股票已經表現出來了。趨勢良好拿穩了就行。
㈧ 00439光啟科學滬港通能買!
滬股通只能交易上海股票,滬港通jiao liu qun:379#396#786
㈨ 華大基因一年半估值縮水38億是怎麼回事
金陵晚報消息,作為基因領域的龍頭企業,深圳華大基因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華大基因)的招股書於3月14日晚間更新,並再度叩關A股。從相關數據看,雖然這家公司一度被VC、PE擠破門檻,但在後起之秀的追趕下,所謂「神一般存在」的評價已大打折扣。
《金證券》記者注意到,按照公司更新後的招股說明書,華大基因目前總股本3.6億股,公司擬募資17億元,發行股票數量不低於4000萬股。簡單測算,公司IPO募資計劃中的估值為42.5元/股,其目前總估值約為153億元。相比一年半以前,估值縮水38億元。
基因界的騰訊還是富士康?
這固然與投資機構起初的盲目樂觀有關,但從財務數據看,華大基因的業績也並非外界想像中那麼光鮮。
招股說明書顯示,華大基因在2014年、2015年、2016年分別實現營業收入11.32億元、13.19億元以及17.11億元,凈利潤分別達到5852.98萬元、27205.52萬元和35001.75萬元。公司2015年凈利增長3.6倍,這是因為公司前身華大醫學於2014年12月啟動與華大科技的重組,華大控股、華大三生園將其持有的華大科技合計57.6225%的股權評估作價對華大醫學進行增資。
而根據此前公司披露的資料,2012-2014年,華大基因的營業收入分別為7.95億元、10.47億元、11.32億元,同期歸屬母公司的凈利潤分別為8173萬元、1.36億元、2812萬元,其中2014年凈利潤較上年下滑79.3%。對於如此大的業績波動,華大基因此前並未在招股書中解釋詳細原因。而在這次更新後的招股說明書中,2014年的凈利潤變成了5852.98萬元。
前述投資界人士推測,可能華大基因獨立發展的業績表現跟不上公司一路飆升的估值,控股股東才啟動了2014年底的重組。
追溯過往,2010年,華大從美國基因測序儀器公司illumina購入128台高通量測序儀,使其一舉成為全球最大的基因測序機構。2013年,華大完成對美國測序儀生產商CG的收購,從而具備二代基因測序儀的生產能力。
這也導致市場上一直有兩種聲音:一說華大基因是「騰訊」,有著強大的生物學領域創新技術;一說華大基因是「基因界的富士康」,一家基因測序的來料加工企業而已。
競爭對手正在謀求上市
近些年,基因市場被投資界熱捧,競爭程度也在加劇。
招股說明書顯示,在華大基因2016年銷售額排名前五的大客戶中,美年大健康位列第二大客戶,采購額5739.55萬元,佔比3.35%。作為國內最大的民營體檢機構之一,美年大健康對基因檢測服務有旺盛需求。然而,《金證券》記者注意到,美年大健康旗下已經自設基因檢測服務公司美因基因,並且已經在2016年11月順利融資1.67億元。
此外,華大基因收入來源最高的是生育健康類服務,2016年該板塊收入達9.29億元,佔比54.62%。而在生育健康類基因檢測服務中,貝瑞和康一直被視為華大基因有力的競爭對手。巧合的是,貝瑞和康也在謀求上市。據上市公司*ST天儀(原天興儀表)2017年3月9日發布的公告顯示,貝瑞和康2014年、2015年、2016年營業收入分別為3.34億元、4.46億元、9.22億元;2014年、2015年、2016年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分別為0.36億元、0.37億元、1.42億元。
可見,貝瑞和康2016年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比2015年增長285.63%。另外,在主要的生育健康類基因檢測服務方面,貝瑞和康9.22億元的營收已經接近華大基因的9.29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日前,證監會就華大基因《招股說明書》發出《問詢函》,總共提出了59個疑問要求華大基因解釋。證監會表示,華大基因歷史上重組較多,主要通過收購股權和資產的方式,將華大控股下屬一些板塊納入發行人體系。因此,證監會要求華大基因說明:是否在資產、人員、機構、財務、業務等方面是否均獨立於關聯方。
對於外界疑問,《金證券》記者曾多次致電公司披露的公開電話,始終無人接聽。截至發稿,記者傳送給公司郵箱的采訪提綱也無人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