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有沒有人在香港買英國保誠保險一代富三代!我覺我被騙了有沒有朋友告訴我真實內幕謝謝!
如果你是在香港簽的單子,受香港法律保護,正常單子簽訂,是不會受騙的,因為保誠是要在簽訂時錄音錄像的!香港法律要比我們完善的多!說實話,和大的公司打官司,人家也公正很多……我們國家有法律扶持偏向,不信你打個保暖,電力供應,輸水等等之類的官司,基本上進去打,就一定都是你輸!因為什麼自己想
如果在國內簽的,肯定是受騙的,外國的保險一般都是面簽訂,嚴核保寬理賠
如果你覺得這個保險產品不好受騙……哎,本人正退了國內的金佑人生改的香港保誠的守護一生,退的保費損失了兩萬多,但是國內的才騙人呢,原來我出了險費用是影響我的保費紅利,而且比起來收益差了十幾倍,所以才跑了趟香港剛回來!
不如你讓平安 太平洋 人壽 陽光 新華……然後在確定一下,是否受騙,挨著排的的過來做一個差不多的費用,儲蓄險的收益單子,然後,偷笑吧!
❷ 哪種股票比較好
如何選擇好的上市公司股票?
英國有一個非常著名的基金經理叫陶布,他說,自己投資非常簡單,把英國可以做到世界上最好的那些企業一網打盡就行了,英國哪些企業是做到世界最好的呢?第一,三五香煙;第二,蘇格蘭威士忌;第三,聯合利華;第四,希思羅機場;第五,保誠保險公司。陶布說:「我的投資組合非常簡單,就是把這些東西變成一個投資組合。效果相當好,25年翻了54倍!為什麼?因為這些好企業越來越長大。」
選壟斷稀缺企業
現在很多投資者投資時,願意受別人鼓動。比如,人家說這個企業是茅台第二,茅台漲多高它也能漲多高;說那個企業是第二個招商銀行,買它比招商銀行好,因為招商銀行價格太高,它低,潛力非常大;這個企業是第二個五糧液,這個企業是第二個……很多投資者就願意貪這個便宜,就去買第二個「茅台」、第二個「工商銀行」、買第二個「蘇寧電器」,這都是些概念,好的永遠是稀缺的,而且這些好的都是壟斷的、稀缺的、不可再生的,長期持有問題不大,而且管理的風險也不太大。其次,選那些品牌卓著的,比如可口可樂,再比如同仁堂、貴州茅台、雲南白葯、阿膠,這些品牌已經存在了幾百年了,再存在個二三十年也不用擔心,這些品牌有很大溢價,而企業是文化的載體。
每個行業都會有自己的龍頭企業,那麼是不是每個行業都值得同樣關注呢?不是。要選優勢行業。什麼叫優勢行業?就是要做精而不要做得太廣泛。香港在上世紀70年代,當時李嘉誠身價才幾千萬,而包玉剛是世界船王,身價更高,一個油輪等於岸上好幾棟大樓呢,但現在誰有錢?李嘉誠,他已經是華人首富了。為什麼?看看李嘉誠的資產配置就知道了,當包玉剛是船王的時候,李嘉誠就在買碼頭,所以李嘉誠現在旗下不管是長江實業、和記黃浦,主要的投資就是碼頭、貨櫃碼頭、高速公路、電力、機場、商業零售,還有香港的電訊、歐洲的電訊,他買這樣的收費口行業,才使得他的資產往上走。對於老百姓而言,就買收費口行業、穩健的行業最適合。
除了「收費口」行業之外,還有哪些行業也值得留意呢?中國品牌的白酒、醫葯、旅遊區、鐵路、公路、機場這些東西,別人復制不出來的這些東西也是應該重點關注的。
選快速成長企業
再一點,選能長大的行業。什麼行業能不斷長大?選全球商業周刊的企業前五十家,就知道選什麼行業了。第一是金融,金融里邊有證券保險銀行,有花旗銀行、摩根大通、富國銀行、哈撒威保險、美林高盛證券;第二是科技,有微軟、有思科、有戴爾、英特爾;第三個是消費品,有雀巢、可口可樂、百事可樂、萬寶路;第四個是醫葯行業,有輝瑞制葯、有默克制葯、有葛蘭素史克;第五個是沃爾瑪、家樂福、家得寶這樣的商業巨頭;第六個是殼牌石油、美孚石油這樣大的能源巨頭;第七是通用電器、豐田汽車。這些說明了什麼行業能長大,什麼行業長不大,擠不到前五十。
中國的崛起分為大致三個層次:第一個層次是製造業的崛起,我們可以紡世界上最好的布,製造世界上最好的鞋,做世界上最好的電冰箱,製造世界上最好的微波爐;第二個層次是服務業,金融資本市場的崛起,帶動消費的服務行業的全面發展;第三個層次是整個文明的崛起,是文化的復興,這也是最高一個層次,那麼很多品牌的、承載著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瑰寶的東西,未來就會非常有前途。所以,要選擇這樣的行業、企業,作為長期關注、投資的一個重點。沈春寧整理下期預告:選擇優勢行業中的龍頭企業,是目前中國經濟面臨騰飛的背景之下,最適合於普通投資人的選股方法。
❸ 英國保險公司十大排名
1、英國法通保險公司(英國)
點評:英國法通保險公司,是英國的一家著名的保險公司。是英國50大公司之一,曾經被標准普爾公司評定為AAA級。2018年7月19日,《財富》世界500強排行榜發布,英國法通保險公司位列172位。
2、英國保誠集團(英國)
點評:英國保誠集團在1848年創立,當時命名為英國保誠投資信貸保險公司,業務以人壽保險為主。1890年初,便成為了英國最大的人壽保險公司,為英國人民提供周全的保障,至今仍雄踞榜首。
3、英傑華集團(英國)
點評:英傑華集團(英文簡稱"AVIVA")成立於1696年,總部設在倫敦,在2013年美國《財富》雜志公布的全球 500強企業中排名第109名。是英國最大、世界第五大保險集團。2020年5月13日,英傑華集團名列2020福布斯全球企業2000強榜第213位。
拓展資料:
1.英國保誠集團是全球最大的上市人壽保險公司,曾經在二十多個國家聘用近三萬名受過專業訓練的當地員工。
2.身為英國最大的保險公司(按資金管理額計),英國保誠集團擁有超過一千二百五十項的產業,總值超過七十億美元。保誠集團更是英國最大的投資機構,通過集團全資附屬投資公司的英國保誠資產管理公司(Prudential Portfolio Managers,簡稱PPM),在全球管理的基金總額超過二千一百億美元,而PPM駐港辦事處則管理亞洲區超過一百二十億美元的資產,投資項目包括股票、地產及基礎設施,在中國的投資也十分龐大。
3.英國保誠集團的成功之道了解顧客所需。無論集團的顧客身在何處,所做何事,保誠的服務宗旨就是——用心聆聽,最大化迎合顧客的需求。因此,以誠待客,信守承諾,不僅是保誠的口號,更是保誠150多年歷史的寫照。比如1998年,《泰坦尼克號》風靡全球,無數人知道了"泰坦尼克號"以及1912年那場首航遇難的悲劇。
❹ 各國保險公司股價的歷史走勢圖
哈哈,朋友這些你自己都可以查到的
辛苦一下阿,不要什麼問題都問別人!
自己也可以的!
❺ 英國保誠集團的下屬公司
保誠集團亞洲公司經營壽險和資產管理,業務遍及13個市場,包括:中國大陸、香港、印度、印尼、日本、韓國、馬來西亞、菲律賓、新加坡、台灣、泰國、越南和阿聯酋。
人壽保險:保誠集團亞洲公司為客戶提供度身定製的儲蓄、保障和投資服務,在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尼、菲律賓和台灣推廣投資連動產品。保誠集團亞洲公司已擁有一個41萬經紀人組成的網路,為數量超過1000萬的客戶服務。
基金管理:保誠集團亞洲公司為個人、機構投資者和集團內部管理資產。資產主要投資於證券、固定收益產品、不動產、私募股權基金、養老基金和結構化產品等。 為了配合零售保險業務發展的需要,集團收購了M&G後,成功將其與英國保誠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簡稱PPM)合並,現已成長為英國頂尖的零售投資管理服務公司之一,也是歐洲最大的基金管理公司(全英最大的固定收益基金經理)之一,M&G管理基金逾3,300億美元。英國保誠集團的業務遍及世界各地,為全球數以千萬計的客戶提供零售金融服務,秉承著一貫優良的服務宗旨,採取長遠的投資策略,讓員工發揮所長,同時積極拓展業務,推出勝人一籌的產品和服務,致力為股東賺取最佳的投資回報。以股東回報總額計算,保誠的目標是要穩居「金融時報證券交易所100種股票價格指數」 (FTSE100)表現最優秀的25隻成分股之一。憑借物有所值及穩健周全的產品和服務,我們希望能與客戶建立長遠而互利互惠的關系。英國保誠集團在過去 160年來久負盛名,今後亦會竭盡全力,繼續奉行忠誠盡責、服務社群的精神。
❻ 我想學習股票知識,給我推薦相關內容。
炒股你先要有基本的基礎知識
炒股是利潤和風險的綜合體,這兩項都很高,別想著只掙錢不虧損的事,什麼事都有可能.
不同人的理解和學習能力差異很大,所以不同人的操作水平差距也很大.
新開戶的朋友應該多學點基礎的股票知識後再進行股票交易.降低自己的風險.
學習股票沒有捷徑可走,要逐漸的積累.
個人認為大智慧免費版的很多功能就已經足夠你分析個股和大盤的了,軟體不是再收費與否,而是在你看懂沒有。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書上的東西有用因為那是基礎,但是能夠完全運用於實戰的東西不超過25%
順應趨勢,順勢而為,是最重要的一點,不要逆勢而動。上升通道中順勢做多,下降通道中謹慎抄底,輕倉和持幣為主,在主力資金堅決做多前,在放巨量突破壓力位之前都要謹慎做多。錢在主動權就在,主動權在就能去尋找最合適的戰機。而在順應趨勢的情況下投資就要以價值投資結合主力投資為主,這才能夠適應中國的具體國情。
炒股要想長期賺錢靠的是長期堅持執行正確的投資理念!價值投資!長期學習和堅持,才能持續穩定的賺錢,如果想讓自己變的厲害,沒有捷徑可以走所以也不存在必須要幾年才能學會,股市是隨時都在變化的,而人炒股也得跟隨具體的新情況進行調整,就像一句老話那樣,人活一輩子就得學一輩子,沒有結束的時候!選擇一支中小盤成長性好的股票,
選股標準是:
1、同大盤或者先於大盤調整了近2、3個月的股票,業績優良(長期趨勢線已經開始扭頭向了)
2、主營業績利潤增長達到100%左右甚至以上,2年內的業績增長穩定,具有較好的成長性,每股收益達到0.5元以上最佳。
3、市盈率最好低於20倍,能在15倍下當然最好(隨著股價的上漲市盈率也在升高,只要該企業利潤高速增長沒有出現停滯的現象可以繼續持有,忽略市盈率的升高,因為穩定的利潤高增長自然會讓市盈率降下來的)
4、主力資金占整支股票籌碼比例的50%左右(流通股份最好超過30%能達到40%以上更好,主力出貨時間周期加長,小資金選擇出逃的時間較為充分)
5、留意該公司的資產負債率的高低,太高了不好,流動資金不充足,公司經營容易出現危機(如果該公司長期保持穩定的高負債率和高利潤增長具有很強的成長性,那忽略次問題,只要高成長性因素還在可以繼續持有)
6、具體操作時在進入一支股票時就要設置好止損點位,這是非常重要的,在平時是為了防止主力出貨後導致自己被深套,在弱勢時大盤大跌時是為了使自己躲脫連續大跌的風險,止損位擊穿後短時間內收不回來就要堅決止損,要堅決執行自己指定的止損位,一定要克服怕買出後又漲起走了的想法。不要相信所謂股評專家堅決不賣以後再來補倉攤低的說法,這是非常惡劣的一種說法,使投資者限於被動喪失了資金的主動權。
7、熊市股市總體來說是震盪走低的趨勢,當然大多數股都是這樣,所以,熊市無長線股,只有短線股(中線股需要題材和資金支持)「超跌」後的反彈以普漲為主,介入風險遠遠比在下跌途中的反彈小(下跌途中的反彈經常是曇花一現),所以穩健的短線操作有條件限制的投資者可以考慮趨勢投資,迴避熊市風險。
具體操作:選擇上幾種條件具備的股票,長期的成交量地量突然出現逐漸放量上攻後長期趨勢線已經出現向上的拐點,先於大盤調整結束扭頭向上,以WVAD指標為例當WVAD白線上穿中間虛線前一天買入比較合適(賣出時機正好相反,WVAD白線向下穿過虛線後立即賣出《安全第一》<參考大智慧>),買入後不要介意短期之內的大盤波動,只要你選則該股的條件還在就不用管,如果在持股過程中出現拉高後高位連續放量可以考慮先賣出50%的該股票,等該股的主力資金持籌比例從50%降到30%時全部賣出,先於主力出貨!如果持籌比例到40%後不減少了,就繼續持有,不理會主力資金製造的騙人數據,繼續持有剩下的股票!直到主力資金降到30%再出貨!如果在高位拉升過程中,放出巨量,請立即獲利了解,避免主力資金出逃後自己被套
如果你要真正看懂上面這幾點,你還是先學點最基本的東西,而炒股心態是很重要的,你也需要多磨練!
不過還是希望你學點最基礎的知識,把地基打牢實點。 (在指標的傾向上個人認為大眾化的MACD\KDJ\WVAD\和均線K線系統只要你真的看懂了基本上可以應付現在的股市了,並不再於用的指標有好多)
以上純屬個人經驗總結,請謹慎採納
❼ 如何挑選優質股票
面對上千隻股票?到底該用什麼標准去篩選呢?那些是優質股票呢?選什麼樣的公司呢?有人采訪美國著名的房地產大亨特朗普,問:「你經營房地產的訣竅是什麼?」特朗普說:「好地段,好地段,好地段。」那麼老百姓買股票應該遵循什麼原則?我想,那也是三句話:「好企業,好企業,好企業!」
買股票先選好企業,再選小盤的、選有庄的、選資產重組的等等,這樣基本就能選到優質股票了。
那麼,到底什麼樣的企業才算是好企業?
2001年到現在,很多好企業的股票已經翻了三四倍了。那麼現在從一千多點漲到五、六千點了,很多企業還是沒漲,為什麼?要破產了,能漲嗎?所以,要選就要選確定性高的,能夠不斷給股東回報的,不斷贏利的,持續發展的企業。
選龍頭好企業
如果一個企業的產品根本就沒見到,這個企業的股票最好不要染指。為什麼?買一個股票不了解它,它突然跌了兩個跌停板怎麼辦?一般人只有割肉跑,因為不知道出了什麼事?但是如果這個企業你了解,到市場上看得到這個企業的產品,你就會認為企業股價跌一點非常正常,這就是確定性。
炒股如果不抓住最優秀的企業,在2020年的時候,無論是5000點還是20000點,你照樣會賠錢。優勢的企業是因為管理優秀、品牌優秀、領導人能幹才不斷地向前發展,
英國有一個非常著名的基金經理叫陶布,他說,自己投資非常簡單,把英國可以做到世界上最好的那些企業一網打盡就行了,英國哪些企業是做到世界最好的呢?第一,三五香煙;第二,蘇格蘭威士忌;第三,聯合利華;第四,希思羅機場;第五,保誠保險公司。陶布說:「我的投資組合非常簡單,就是把這些東西變成一個投資組合。效果相當好,25年翻了54倍!為什麼?因為這些好企業越來越長大,擁有他們的股票就能隨之獲利。」
選壟斷稀缺企業
而另一種優質股票就是壟斷稀缺企業的股票。現在很多投資者投資時,願意受別人鼓動。比如,人家說這個企業是茅台第二,茅台漲多高它也能漲多高;說那個企業是第二個招商銀行,買它比招商銀行好,因為招商銀行價格太高,它低,潛力非常大;這個企業是第二個五糧液,這個企業是第二個……很多投資者就願意貪這個便宜,就去買第二個「茅台」、第二個「工商銀行」、買第二個「蘇寧電器」,這都是些概念,好的永遠是稀缺的,而且這些好的都是壟斷的、稀缺的、不可再生的,長期持有問題不大,而且管理的風險也不太大。其次,選那些品牌卓著的,比如可口可樂,再比如同仁堂、貴州茅台、雲南白葯、阿膠,這些品牌已經存在了幾百年了,再存在個二三十年也不用擔心,這些品牌有很大溢價,而企業是文化的載體。
每個行業都會有自己的龍頭企業,那麼是不是每個行業都值得同樣關注呢?不是。要選優勢行業。什麼叫優勢行業?就是要做精而不要做得太廣泛。香港在上世紀70年代,當時李嘉誠身價才幾千萬,而包玉剛是世界船王,身價更高,一個油輪等於岸上好幾棟大樓呢,但現在誰有錢?李嘉誠,他已經是華人首富了。為什麼?看看李嘉誠的資產配置就知道了,當包玉剛是船王的時候,李嘉誠就在買碼頭,所以李嘉誠現在旗下不管是長江實業、和記黃浦,主要的投資就是碼頭、貨櫃碼頭、高速公路、電力、機場、商業零售,還有香港的電訊、歐洲的電訊,他買這樣的收費口行業,才使得他的資產往上走。對於老百姓而言,就買收費口行業、穩健的行業最適合。
除了「收費口」行業之外,還有哪些行業也值得留意呢?中國品牌的白酒、醫葯、旅遊區、鐵路、公路、機場這些東西,別人復制不出來的這些東西也是應該重點關注的。
選快速成長企業
再一點,選能長大的行業。什麼行業能不斷長大?選全球商業周刊的企業前五十家,就知道選什麼行業了。第一是金融,金融里邊有證券保險銀行,有花旗銀行、摩根大通、富國銀行、哈撒威保險、美林高盛證券;第二是科技,有微軟、有思科、有戴爾、英特爾;第三個是消費品,有雀巢、可口可樂、百事可樂、萬寶路;第四個是醫葯行業,有輝瑞制葯、有默克制葯、有葛蘭素史克;第五個是沃爾瑪、家樂福、家得寶這樣的商業巨頭;第六個是殼牌石油、美孚石油這樣大的能源巨頭;第七是通用電器、豐田汽車。這些說明了什麼行業能長大,什麼行業長不大,擠不到前五十。
❽ 英國保誠集團的主要股東
Capital Group:持股量12%
貝萊德:持股量6.32%
Legal & General:持股量3.99%
挪威銀行:持股量3.08%
瑞銀環球資產管理:持股量1.68%
英傑華:持股量1.12%
❾ 香港保險受熱捧對內地保險有何啟示
您好!香港保險受熱捧對內地保險有四大啟示,即保險市場化進程有待加快、產品分類需更精細,索賠可更貼心、立足保障,深耕長期壽險、積極擁抱國際化。具體如下:
啟示一:保險市場化進程有待加快
相對香港市場而言,我國保險市場無論在監管還是產品等方面,均有較大的提升空間。一直以來,內地保險市場產品同質化競爭較為嚴重,受訪專家普遍認為,這一現象有相當一部分原因是由我國保險市場的監管政策所造成的。
而相較而言,與國際接軌的香港保險市場更敢於尋求高收益投資標的,受投資標限制也較少,這直接導致了內地保險產品的分紅收益率遠不如香港保險產品。廣發證券研報顯示,香港壽險市場目前佔比前兩位的保誠保險和友邦保險,其資產配置中股票和基金的佔比分別為43.05%和20.82%,遠遠超過國內保險公司權益類資產佔比;同期國內上市保險公司的權益類資產比例則為8%-15%。
啟示二:產品分類需更精細,索賠可更貼心
就保險產品而言,內地保險也應借鑒香港保險,做到產品分類精細,索賠貼心。
無論香港保險產品還是內地保險產品,均是先有保障後有分紅。但隨著兩地客戶的保障意識和理財概念不斷強化,使得投保人面對繁榮的保險市場有了更多的比較和選擇。其實從趨勢上看,內地保險業與香港保險業的差距正在不斷縮小。
另外,在保險索賠方面,除了兩地的住院險都是實報實銷外,在輕重疾病上,內地產品索賠流程往往需要更多醫學證明,但香港產品在確定了疾病症狀後採取按病種付費的方式,直接將保額全額或部分(根據條款)交予投保人。這種付費機制上的差異可能短期內不能彌補,但隨著中國醫療條件的好轉,保險公司與醫療服務機構的合作加深,按病種付費的機制並不難實現。高先生稱。
啟示三:立足保障,深耕長期壽險
歸根結底,內地保險業還需轉型深耕長期壽險,通過加快產品創新,提升競爭力。
資料顯示,香港保險在進入上世紀90年代後開始出現分化,原來占據大多數份額的一般保險業務開始逐漸沒落,取而代之的是長期壽險業務的蓬勃發展。而且,隨著保險產品的開發越來越成熟,不少香港保險公司開始獨辟蹊徑,不再比拼保費的增長,轉而開發與保險相關的其他服務附加值,如財務顧問、投資建議、風險管理,甚至一些與保險完全無關的服務。這種外延式的保險創新間接點燃了行業新的創新風向,即以提供更多貼心的外延服務與保險捆綁銷售,來博得更多客戶的青睞。而內地市場近年來也有意識的開始增加類似的附加值服務,但總體來說內地保險產品本身的創新力度還有很大空間。
啟示四:積極擁抱國際化
分析人士指出,香港由於歷史原因,各項金融業務的國際化水平較高。雖然目前香港保險業務大部分來自長期壽險業務,但其市場份額前列中,外資保險公司的表現十分搶眼。也正是因為較高的國際化水平,香港保險業的專業性和服務性都具備相當的口碑和客戶群體。對比國內,內地保險市場雖然已有不少外資保險公司,但受制於國內行業環境和監管條例,本土保險公司目前在內地市場仍佔有絕對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