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優先股的「蛋糕」到底有多大
銀行股上周大漲,主要緣於市場對優先股即將出台的預期。在剛剛過去的周末,證監會發言人表示,按照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優先股試點不會存在行業限制,符合條件的企業都可以申請發行優先股。央行行長周小川關於「優先股獨特作用」的文章闡述,更讓人感受到了高層對優先股的重視程度。對於這項既能削弱大小非減持,又能鼓勵分紅和送轉股的制度,有人稱其利好程度不亞於股改,也必定能給股市帶來制度紅利。 讓每個參與者都享受紅利 所謂優先股,是在分配紅利和剩餘財產時比普通股具有優先權的股份,是「普通股」的對稱。優先股的套利與可轉債有相似之處,即如果上市公司經營不善,普通股價格大跌,優先股投資者可以拿到固定利息;相反,如果股市大漲,則可按照約定時間與價格,將優先股轉換成普通股,分享股票上漲的收益。優先股是對A股制度的完善,也是與國際股市接軌的一種體現。 ■華東師大 李志林 優先股制度對市場的利好效應體現在以下八個方面:一是限制了控股股東的股權,有效地解決「一股獨大」;二是減緩擴容壓力;三是控股股東擁有大量只能拿紅利的優先股,將迫使大股東分紅和送轉股;四是優先股不能在二級市場拋售,消除了超低成本的大小非減持壓力;五是迫使「大非」不敢輕易減持股份,有利於資產重組和收購兼並;六是再融資時可變成優先股,無業績支撐、無高成長性、無豐厚回報的上市公司不可能融到資;七是將極大吸引資金轉戰股市;八是推遲了重啟IPO的時間。 ■山東城建學院 李允峰 金融改革「十二五」規劃把建立優先股制度作為重要的內容,令人眼前一亮,更讓投資者期待。優先股制度最大的好處是化解了限售股的上市流通問題,將大股東持有的限售股全部或部分轉換為優先股,同時把戰略投資者的持股轉為優先股,享受上市公司的分紅,徹底解決了上市流通的沖擊問題。不僅如此,許多上市公司急於再融資,也可以通過發行優先股的方式來解決,同樣能夠為上市公司解決融資難題。 在轉軌中提高配置效率 正如周小川行長論述的那樣,優先股是有其獨特作用的。在救助AIG時,美國就採用了優先股這一工具,既體現了國家投入資金的成本,又保持了上市公司的私人治理,防止國家資本干預企業經營。中國要從過去的集中型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軌,優先股也將發揮其獨特作用。證監會明確表示,支持銀行發行優先股,以補充資本。 ■國泰君安經濟學家 林采宜 優先股制度能夠提高中國資本市場的資源配置效率。作為金融行業補充核心資本的創新工具,優先股的設計能有效緩解商業銀行在普通股市場的籌資壓力。優先股的固定收益率特徵對養老基金、保險基金等大型機構投資者具有很強的吸引力,可改變資本市場的參與者結構。此外,還可促進中國並購市場的發展,實現資本集約化發展,為上市公司並購重組的配套融資創造一個新的工具。 ■中金公司 優先股對銀行有三大好處:一是將銀行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一級資本充足率的要求實質性降低至7.5%和8.5%;二是大幅減輕銀行普通股的股權融資壓力;三是將每年銀行內源性風險加權資產增速提升2個百分點,對大銀行風險加權資產的最快增速將由之前的13.9%提升至15.7%。 能否引發一波大藍籌行情? 優先股作為一種直接融資工具,既可以有效增加上市公司的融資渠道,又不會稀釋現有普通股的基本權益,周小川關於優先股是「有用的工具」的闡述,雖然是為了解決金融問題而提出的一種制度建設,但確實可以緩解上市公司減持擴股的動力。不過,至於優先股能否引發一場大級別的上漲行情,市場上仍存在很大的分歧。 ■眾祿基金研究 優先股的推出預期,將進一步點燃市場熱情,帶動銀行、交通設施等大盤權重股的沖高,股指上行空間有望進一步打開。相對於今年以來對中小盤成長風格基金的持續關注,投資風格可以適度向大盤藍籌基金轉移。將優先股等創新型資本工具推向市場,既可以讓銀行補充資本金,以達到監管和發展的要求,又能使銀行延續存貸款擴張的增長模式,實現經濟的可持續穩定發展。此外,交通設施、公用事業等行業也可能面對優先股的到來。 ■銀河期貨 趙先衛 優先股的改革,在A股整個融資結構(包括市場結構)方面會有作用。但是,在2005年股權分置改革完成之後,A股市場迎來了反轉行情,除了單純的股權分置改革的支持外,還有2005年到2007年中國宏觀經濟非常好的大環境的支持。優先股會對股市有影響,但是判斷市場能否反轉,還必須看國內宏觀經濟的配合情況。否則,優先股這種制度的變革對股市的影響也將是短期的。 【股民觀點】 ■財富密鑰:優先股是在恰當的時間、恰當的市場環境下,推出的恰當的金融工具。 ■符v號:有多少機構會對優先股感興趣?資金鎖定,就成了「死幣」。 ■逗秋雨:對大股東來講,流通股可以把蛋糕做大後按比例瓜分。優先股是一位只求每月付工資,幫你一直打工的做蛋糕的點心師。 ■股鋒:符合條件的都可以優先股,其實是告訴市場,不要把優先股當做特殊利好炒作!
❷ 銀行股上周大漲 優先股的「蛋糕」到底有多大
銀行股上周大漲,主要緣於市場對優先股即將出台的預期。在剛剛過去的周末,證監會發言人表示,按照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優先股試點不會存在行業限制,符合條件的企業都可以申請發行優先股。央行行長周小川關於「優先股獨特作用」的文章闡述,更讓人感受到了高層對優先股的重視程度。對於這項既能削弱大小非減持,又能鼓勵分紅和送轉股的制度,有人稱其利好程度不亞於股改,也必定能給股市帶來制度紅利。 讓每個參與者都享受紅利 所謂優先股,是在分配紅利和剩餘財產時比普通股具有優先權的股份,是「普通股」的對稱。優先股的套利與可轉債有相似之處,即如果上市公司經營不善,普通股價格大跌,優先股投資者可以拿到固定利息;相反,如果股市大漲,則可按照約定時間與價格,將優先股轉換成普通股,分享股票上漲的收益。優先股是對A股制度的完善,也是與國際股市接軌的一種體現。 ■華東師大 李志林 優先股制度對市場的利好效應體現在以下八個方面:一是限制了控股股東的股權,有效地解決「一股獨大」;二是減緩擴容壓力;三是控股股東擁有大量只能拿紅利的優先股,將迫使大股東分紅和送轉股;四是優先股不能在二級市場拋售,消除了超低成本的大小非減持壓力;五是迫使「大非」不敢輕易減持股份,有利於資產重組和收購兼並;六是再融資時可變成優先股,無業績支撐、無高成長性、無豐厚回報的上市公司不可能融到資;七是將極大吸引資金轉戰股市;八是推遲了重啟IPO的時間。 ■山東城建學院 李允峰 金融改革「十二五」規劃把建立優先股制度作為重要的內容,令人眼前一亮,更讓投資者期待。優先股制度最大的好處是化解了限售股的上市流通問題,將大股東持有的限售股全部或部分轉換為優先股,同時把戰略投資者的持股轉為優先股,享受上市公司的分紅,徹底解決了上市流通的沖擊問題。不僅如此,許多上市公司急於再融資,也可以通過發行優先股的方式來解決,同樣能夠為上市公司解決融資難題。 在轉軌中提高配置效率 正如周小川行長論述的那樣,優先股是有其獨特作用的。在救助AIG時,美國就採用了優先股這一工具,既體現了國家投入資金的成本,又保持了上市公司的私人治理,防止國家資本干預企業經營。中國要從過去的集中型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軌,優先股也將發揮其獨特作用。證監會明確表示,支持銀行發行優先股,以補充資本。 ■國泰君安經濟學家 林采宜 優先股制度能夠提高中國資本市場的資源配置效率。作為金融行業補充核心資本的創新工具,優先股的設計能有效緩解商業銀行在普通股市場的籌資壓力。優先股的固定收益率特徵對養老基金、保險基金等大型機構投資者具有很強的吸引力,可改變資本市場的參與者結構。此外,還可促進中國並購市場的發展,實現資本集約化發展,為上市公司並購重組的配套融資創造一個新的工具。 ■中金公司 優先股對銀行有三大好處:一是將銀行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一級資本充足率的要求實質性降低至7.5%和8.5%;二是大幅減輕銀行普通股的股權融資壓力;三是將每年銀行內源性風險加權資產增速提升2個百分點,對大銀行風險加權資產的最快增速將由之前的13.9%提升至15.7%。 能否引發一波大藍籌行情? 優先股作為一種直接融資工具,既可以有效增加上市公司的融資渠道,又不會稀釋現有普通股的基本權益,周小川關於優先股是「有用的工具」的闡述,雖然是為了解決金融問題而提出的一種制度建設,但確實可以緩解上市公司減持擴股的動力。不過,至於優先股能否引發一場大級別的上漲行情,市場上仍存在很大的分歧。 ■眾祿基金研究 優先股的推出預期,將進一步點燃市場熱情,帶動銀行、交通設施等大盤權重股的沖高,股指上行空間有望進一步打開。相對於今年以來對中小盤成長風格基金的持續關注,投資風格可以適度向大盤藍籌基金轉移。將優先股等創新型資本工具推向市場,既可以讓銀行補充資本金,以達到監管和發展的要求,又能使銀行延續存貸款擴張的增長模式,實現經濟的可持續穩定發展。此外,交通設施、公用事業等行業也可能面對優先股的到來。 ■銀河期貨 趙先衛 優先股的改革,在A股整個融資結構(包括市場結構)方面會有作用。但是,在2005年股權分置改革完成之後,A股市場迎來了反轉行情,除了單純的股權分置改革的支持外,還有2005年到2007年中國宏觀經濟非常好的大環境的支持。優先股會對股市有影響,但是判斷市場能否反轉,還必須看國內宏觀經濟的配合情況。否則,優先股這種制度的變革對股市的影響也將是短期的。 【股民觀點】 ■財富密鑰:優先股是在恰當的時間、恰當的市場環境下,推出的恰當的金融工具。 ■符v號:有多少機構會對優先股感興趣?資金鎖定,就成了「死幣」。 ■逗秋雨:對大股東來講,流通股可以把蛋糕做大後按比例瓜分。優先股是一位只求每月付工資,幫你一直打工的做蛋糕的點心師。 ■股鋒:符合條件的都可以優先股,其實是告訴市場,不要把優先股當做特殊利好炒作!
❸ 為什麼說注冊制能夠徹底改變中國股市面貌
您好,量價驕陽為您解答:
先來看看注冊制的定義:注冊制即所謂的公開管理原則,實質上是一種發行公司的財務公開制度,以美國聯邦證券法為代表。它要求發行證券的公司提供關於證券發行本身以及同證券發行有關的一切信息,以招股說明書為核心。
證券發行注冊制是指證券發行申請人依法將與證券發行有關的一切信息和資料公開,製成法律文件,送交主管機構審查,主管機構只負責審查發行申請人提供的信息和資料是否履行了信息披露義務的一種制度。其最重要的特徵是:在注冊制下證券發行審核機構只對注冊文件進行形式審查,不進行實質判斷。
另外,注冊制還主張事後控制。
光大證券對注冊制的解讀分析如下:
一、對中國股市短期影響
參考中國台灣模式,首次在兩種制度並行的情況下,在制度推行前三個月市場有一定程度的負面反應,但通過3、4個月的消化,推行之後三個月就迎來了一波非常大的行情。之後再次改為單一注冊制時,市場對新制度已基本不存在負面反應。
對中國歷次IPO重啟分析,可以大致判斷在標的資源供給增多時,股市的波動情況。自1990年起,中國一共經歷了8次IPO暫停和重啟,重啟持續時間也逐步在拉長,分析歷次IPO重啟前三個月,重啟首月和首半年的漲跌幅、區間漲跌幅可以看到,IPO並沒有明顯對股市產生一致性的漲跌影響。前三個月重啟前,市場波動相對增大,重啟後市場整體仍然沿著自身的經濟趨勢在變化。
二、對中國股市長期影響
1、殼價值的影響
上市需要漫長的排隊和繁瑣的審核流程,使得上市資格的稀缺,這也直接導致了我國A股市場存在著獨特的殼資源價值。我們認為在改革的過程中,殼價值依然存在,大量的上市後備軍讓市場在短期內無法通過IPO消化。同時相比IPO漫長的排隊,借殼上市更具靈活性。但注冊制改革會逐漸改變新股發行壟斷管制的方式。當注冊制完全實行之後,殼資源本身會喪失了稀缺性和收益性,尤其是ST類殼公司大股東的保殼意願將降低,致使保殼難度增大;另一方面,市場上炒作垃圾股和殼資源的投資者也會有所改變。長期而言,殼資源的價值必定會逐步下行。
2、估值的影響
中國現行的制度雖然還沒有達到國外成熟市場的開放程度,但自身制度體系一直在不斷的發展推進,制度改革在短短20多年裡已經為從審批制到現在,隨著制度不斷的開放,A股整體估值也在不斷下行,整體市盈率從80多倍已下降到現在比較穩定的階段。當然中小創的整體估值還是偏高,有的甚至到100多倍。未來注冊制後隨著標的進一步擴大,估值會進一步下行到合理范圍。
類比台股,可以很清晰的看到注冊制改革前後,行業整體的PE下降,從最高時的70倍下降到了20倍以下後逐步趨於穩定,回歸價值區間。
3、對行業結構和退出機制的影響
中國經濟發展和轉型的方向必將圍繞著新興產業,原有制度中對盈利能力、董事會架構等要求已不能完全衡量和滿足新興產業的發展和擴張,自2004年以來,我國相繼推出中小板、創業板、新三板,為新興產業開拓了新的上市通道,幫助了中小企業的發展。但目前不可否認的是國內融資渠道不是十分暢通,使得部分優秀的互聯網企業必須通過「走出去」來獲得發展所需要的資金。注冊制改革增強了各類創新型企業在國內資本市場融資的可能性。
以我國台灣地區為例,台股注冊制改革之前,上市公司在市值上偏重於塑料、鋼鐵化工水泥等傳統行業。注冊制改革後,我國台灣市場電子、計算機通信等新興產業的中小企業上市更加便利,市值佔比迅速提升,尤其是半導體類行業在2007年後就一直處於行業市值佔比首位。注冊制是造成這種產業結構變化特徵的重要原因。
新興產業企業代表著未來發展方向,有著廣闊的發展前景,但是往往出去擴張期的投入巨大,利潤指標難以達到上市標准。實行注冊制以後,新經濟類公司成為了新上市公司的主力。
中國現行的制度,使得上市公司還處入入門難,退市概率小的階段,缺乏完善的退市機制,相比於美國等成熟市場還有非常大的距離。
以美國為例,80年代後,每年納斯達克上市公司家數和退市家數相當,注冊制是美國股市100年大牛市的根基。注冊制的根本就是"採用了財務退市標准和市場化退市標准",「大進大出」是優勝劣汰機制及資源配置功能的充分體現。過去的幾年和現在由於A股中小板和創業板流通盤比較小,資源稀缺,所以中小板和創業板和垃圾股一直保持了持續的股價大炒作,創業板市盈率超過100倍,中小板超過70倍。
4、對一級市場投資的影響
Pre-IPO模式將逐步弱化,VC/PE回歸價值投資。過去幾年,VC/PE機構瘋狂追逐上市前企業,部分機構甚至以能否上市作為篩選項目的唯一標准,利用一二級市場之間的價差進行短期套利。而在注冊制下,市場化比較透明,過高的定價和不被市場看好的公司都很難再A股市場存活。那麼,VC/PE機構就必須將投資提前到更早的種子階段,回歸價值投資的本質。使得中小企業在創業初始階段獲得資金的難度降低,從而激發創新創業活力,促進中國經濟轉型。
5、對市場投資氛圍的影響
美國和日本股市是典型的「慢牛短熊」,它的牛市一般持續5—7年,而熊市至多為1—2年;與此相反,中國一貫的「快牛慢熊」格局則是牛市至多1—2年,熊市則長達5—7年。這就是中國股市與成熟市場的巨大反差。相對於美股、港股更加市場化的發行體制,A股的發行體制行政干預較多,導致市場投機氛圍濃厚,容易暴漲暴跌。注冊制的推行,將會改善投機氛圍,更多的引向價值投資。
國泰君安首席經濟學家林采宜對注冊制的觀點如下:
注冊制改革的目標與路徑
從路徑來看,我個人判斷中國的IPO注冊制肯定是漸進式的:從審批制到核准制然後再到注冊制,我們走了20年。台灣也是這樣,台灣從1983年就開始實行核准制和注冊制並行的制度,經過23年、到2006年以後才真正完成實行注冊制。中國可能不會走那麼長時間,但是肯定是從新三板、中小板這些比較基礎的、影響力也比較小的市場里開始,最後才是主板的注冊制,是一步一步來的,絕對不是休克式的。
從本質上看,注冊制改革有兩大主要目標:
第一個就是通過解決供求的失衡,來解決高IPO價、高市盈率和高超募現象,正是因為上市的額度和規模管制,股票供求不平衡造成了這三高,注冊制就是創造一個供求平衡的環境。
第二個是通過減少審批環節去行政化,提高發行效率,減少權力的尋租。
在這些目標下面,中國的注冊制可能會呈現四個基本特徵:
第一個企業天然擁有發行股票籌集資金的權力。這裡面他把在市場上募集資金的權力,就是股權融資的權力,讓度給每個企業。也就是最近克強總理說的,中國要鼓勵一個創業的社會。如果你沒有給他一個股權募資的很寬松的環境,他創業怎麼創,就靠自己積攢的那些積蓄來創業,肯定不是這個民族產業發展的健康之道。所以說應該有一個,包括股權眾籌在內的多渠道的一個股權融資的平台和路徑,他才能夠有一個非常好的創業時代的到來。在這種情況下面,我認為制度應該賦予一個企業天然發行股票來募集資金的權力。
第二個我們會跟美國一樣,秉持以信息披露為中心的監管理念。換句話說,我們的證監會要從家長做回警察,警察和家長的功能是不一樣的。
第三個各個市場主體歸位盡責。上市公司中介機構和監管人、投資人都應該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任,如果你錯了,你應該付出代價。
第四個寬進嚴管,重在事後和事中的監管。以後上市會容易,但是違規的懲罰會比現在嚴厲的多,也就是違規的成本會上升很多。
這就是IPO注冊制以後整個的監管環境的一種改變,注冊制本身不是目的,它只是市場化的一個路徑,真正的目的就打造一個很健康的證券市場。
注冊制對資本市場的影響
新股發行注冊制,會為資本市場帶來哪些影響?
1、證券市場結構發生根本性變化,新三板、創業板的迅速擴張
這個影響現在已經看出來了,現在新三板企業的數量有4000家了,我覺得2015年還會翻倍的增加。美國的OTC市場有18000家公司,主板才2000多家,中國是反過來,主板市場最大,新三板不死不活,但是,轉板機制將提高新三板和創業板的吸引力,證券市場最終將逐漸變為主板、三板、OTC的正金字塔結構。三年之內,中國的新三板規模可能將超過2萬億;數量上來看,今年到年底新三板上市企業可能達到8000~10000家,明年數量達到18000~20000也有可能。在這種情況下,投資者只有買對了才能賺錢。
2、私募市場將對創業和創新的促進作用增強
市場結構發生根本性的改變以後,私募市場會發生很大的變化。現在私募投資都等著企業上市,一旦上市,投資就退出,投機性很強,而對扶持新的技術、扶持創業者的興趣很淡。注冊制以後,股權投資基金對實體項目的介入時點前移,風險投資的專業性提高,投機性下降,整個私募市場的收益率會更加市場化,而對創業和創新的促進作用會加強。
3、中國資本市場的競爭力和吸引力提高
很多在國內上不了市的公司,選擇到海外去上市,某種意義上,這是中國目前的制度缺陷造成的,注冊制以後會有相應的制度競爭力改善。
4、注冊制對資本市場的其他影響
中國資本市場現在很多的弊端都跟現在的發行制度有關,如果發行制度改掉了,首先會減少殼資源炒作現象,寬進嚴管使得借殼上市成為過去時;第二,投行的通道競爭將變成專業能力的競爭。承難銷易時代結束,市場定價和自主配售考驗券商包括定價、風控、銷售等在內的綜合專業能力;第三,注冊制弱化上市公司圈錢動力。發行門檻降低,發行效率提高,在信息披露監管趨嚴和退市制度完善的情況下,超額募資帶來的風險增加。
❹ 國泰君安 任澤平 林采宜 哪個准
股票是你自己炒的,錢也是你自己的,以自己為准,別人的話且聽且珍惜!
❺ 股市跌破三千點是股指期貨惹的禍嗎
是股指期貨惹的禍嗎
還有人認為,股市這輪下跌與股指期貨做空有關。
中央財經大學中國企業研究中心主任劉姝威上周末發文稱,從2010年開放股指期貨交易以來,股指期貨交易從來沒對中國股市起到積極作用,反而成為惡意操縱中國股市的武器。
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員易憲容認為,股市暴跌可能與衍生工具交易有關,問題應該是在股市衍生市場上。
「這些股指期貨,看上去交易量與股票現貨的交易量相比,應該很小,但是因為股市的價格是由於預期決定的,在投資者對股市信心不足的情況下,很小的股指期貨交易量就容易引導整個市場價格變化,並造成整個股市的變化。」易憲容告訴記者。
而林采宜則認為,把股市下跌歸於股指期貨的觀點是不懂市場游戲規則。「對沖基金做的就是一種對沖,市場對沖的基本原則就是一個多、一個空。你那邊不讓空,這邊就必須空,期貨的空單不允許開,會變成現貨的拋單。」
林采宜告訴記者,從市場的游戲規則來看,成熟的市場從來都是多空兩方的。既有多方,又有空方,能夠幫助市場實現價格發現。價格高估的時候,空方對價格的平抑有一定作用。反過來市場被低估的時候,多方會把價格抬起來。
「看空、看多的雙方都能夠有足夠的工具來表達對市場的預期。這是成熟市場的交易機制。以前,股市是單邊市場,發現價格的功能不如雙邊市場。」林采宜說,如果暫停股指期貨就是市場機制的倒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