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股票的年平均價格怎麼計算
股票平均價格即從某個時點算起,到現在買賣雙方成交的平均價格。我們通常所說的,實時均價是現在這個時刻買賣股票的平均價格,等於E分時成交的量乘以成交價,然後除余總成交股數。 股票平均價格反映了個股在一段時間以來的真實交易成本。
計算公式
股票平均價格 = 總成交金額 ÷ 總成交股數 × 100%
總成交金額 = 成交量×成交價
股票平均價格與成交價進行對比,可以斷定期間多數交易的盈虧狀況。作為盈虧的平衡點,均價對價格具有一定的支撐和阻擋作用。
Ⅱ 股票平均成本公式怎麼計算
不同的券商各不相同,但國家規定不得超過交易金額的千分之三(每次不低於5塊)。
印花稅的收取比例,大約是千分之一.
比如以購買1000股10.00元的為例
手續費(這里按千分之三計算):(1000*10.00)*0.3%=30元
印花稅:(1000*10.00)*0.1%=10元
那麼你的買入成本要加上40元,每股為0.04元
賣出價若為11.00元,則
手續費:(1000*11.00)*0.3%=33元
印花稅:(1000*11.00)*0.1%=11元
賣出成本要加上44元,每股為0.044元
兩者相加:10+0.04+0.044=10.084元,這就是你的保本價了
賣出價越高,你的手續費也會增加。
如果你單次交易金額比較低,如低於1000元,那麼你的手續費為3.3元,印花稅為1.1元,但每筆交易有個5元的最低收費,那你的手續費和印花稅都要分別交5元,不劃算。
大概就是這樣,具體的你可以給你的證券公司打電話咨詢。
投資順利!
Ⅲ 股票賣出時成本價格如何計算如果分兩次購買的股票賣出時成本價格按哪一次計算
股票成本評估,一種是籠統計算平算持股成本價;還有一種是分批計算成本價,每批單獨合算利潤虧損。比如說,你4元買1000股,4.5賣1千股,那麼可以把股票當兩批分別計算。4.5賣出的是4元的成本,將來了5.1或者4.9賣出的是5元的成本,如此類推。
對於虧損的股票,分批計算成本還是比較合適的,這樣可以避免補倉資金也被套牢。
希望以上回答能幫到你。
Ⅳ 持倉成本價和買入均價,賣出時是按哪個計算的
1、賣出股票的利潤是按持倉成本來計算的,持倉均價是昨天結算價格,賣出的股票盈利=賣出價格-持倉成本。
2、持倉成本是指:在一個時期內連續分批(買入、賣出)交易某金融產品或衍生品(例如股票或期貨)後的交易總成本減去浮動盈虧的數額除以現持有數量得到的數值,即(單位)持倉成本。持倉成本價,有的只算買進的手續費,也有的是算上全部雙向的手續費。
3、買入成本價:即買進的掛單價格。比如股民想在10元買進一個股票,那麼買入成本就是10元。
持倉成本價:在買入成本上加上手續費(有的軟體只計算買進手續費,有的軟體計算買賣2次的手術費)之後平攤得到的價格。
Ⅳ 股票的年平均價格怎麼計算啊
MA(CLOSE,250);
年線平均價格叫年線,通常以250天為計算單位,每天的收盤價平均。
圖中帶點的紅線即為年線。
Ⅵ 股票買賣是怎麼結算的
股票交易是有一些費用的,比如印花稅.券商傭金.過戶費等.這些費用是雙向收取的,一買一賣(買賣各需0.55%)共要1.1%左右的費用.
比如你以每股10元的價格買入100股,成交金額是1000元,買入費用是5.5元,合計花費1005.5元.全部再以10元賣出股票後,你賣出費用是5.53元.如果買賣費用都以5.5元計算,你收回的資金是989元.就是說股票不漲不跌,就虧掉了11元.要能完全收回本金,該股票的賣出價就要比買入價高1.1%,就是要上漲1.1%.
不管買入後的價格如何,只有當賣出價高於買入價的1.011
倍,你才能賺到錢.
Ⅶ 股票平均價怎麼計算
股票均價是現在這個時刻買賣股票的平均價格。它的計算公式為:
均價=(E分時成交的量×成交價)/總成交股數
Ⅷ 怎麼計算股票平均成本,有公式嗎
如果你是實盤操作,那麼你分批次不同價位買入同一隻股票後,證券公司提供的炒股軟體會為你自動計算綜合的成本價,以及參考保本價(包含手續費和印花稅,你需要多少錢賣出才能保本)。在你賬戶的「資金股份」欄里,你買入的股票名稱後面列表中查看。
如果你是模擬操作,那麼計算方法如下:
說明一下,因為你還沒有賣出,不知道你賣出的價格,就無法計算你賣出時應繳的准確傭金和印花稅額。所以只能假設你以買入的價格賣出股票來計算賣出時的傭金和印花稅,所以最終計算出來的保本價,只是你的參考保本價。
參考保本價=
(14.62×1000+14.62×1000×0.3%雙邊傭金+14.62×1000×0.1%印花稅)÷1000+(15.42×1500+15.42×1500×0.3%雙邊傭金+15.42×1500×0.1%印花稅)÷1500+
(15.05×1500+15.05×2600×0.3%雙邊傭金+15.05×2600×0.1%印花稅)÷2600+
(13.18×3100+13.18×3100×0.3%雙邊傭金+13.18×3100×0.1%印花稅)÷3100+
【上述每行計算的是你一次交易包括了傭金和印花稅的單價,4行計算結果相加,假設等於X,那麼X÷4=你所有股票綜合計算的參考保本價】
Ⅸ 股票的平均價格指數怎麼算.
計算股票指數時,往往把股票指數和股價平均數分開計算。按定義,股票指數即股價平均數。但從兩者對股市的實際作用而言,股價平均數是反映多種股票價格變動的一般水平,通常以算術平均數表示。人們通過對不同的時期股價平均數的比較,可以認識多種股票價格變動水平。而股票指數是反映不同時期的股價變動情況的相對指標,也就是將第一時期的股價平均數作為另一時期股價平均數的基準的百分數。通過股票指數,人們可以了解計算期的股價比基期的股價上升或下降的百分比率。由於股票指數是一個相對指標,因此就一個較長的時期來說,股票指數比股價平均數能更為精確地衡量股價的變動。
股價平均數的計算
股票價格平均數反映一定時點上市股票價格的絕對水平,它可分為簡單算術股價平均數、修正的股價平均數、加權股價平均數三類。人們通過對不同時點股價平均數的比較,可以看出股票價格的變動情況及趨勢。
(1)簡單算術股價平均數
簡單算術股價平均數是將樣本股票每日收盤價之和除以樣本數得出的,即:
簡單算術股價平均數=(P1+P2+P3+…+ Pn)/n
世界上第一個股票價格平均──道·瓊斯股價平均數在1928年10月1日前就是使用簡單算術平均法計算的。
現假設從某一股市采樣的股票為A、B、C、D四種,在某一交易日的收盤價分別為10元、16元、24元和30元,計算該市場股價平均數。將上述數置入公式中,即得:
股價平均數=(P1+P2+P3+P4)/n
=(10+16+24+30)/4
=20(元)
簡單算術股價平均數雖然計算較簡便,但它有兩個缺點:一是它未考慮各種樣本股票的權數,從而不能區分重要性不同的樣本股票對股價平均數的不同影響。二是當樣本股票發生股票分割派發紅股、增資等情況時,股價平均數會產生斷層而失去連續性,使時間序列前後的比較發生困難。例如,上述D股票發生以1股分割為3股時,股價勢必從30元下調為10元, 這時平均數就不是按上面計算得出的20元,而是(10+16+24+10)/4=15(元)。這就是說,由於D股分割技術上的變化,導致股價平均數從20元下跌為15元(這還未考慮其他影響股價變動的因素),顯然不符合平均數作為反映股價變動指標的要求。
(2)修正的股份平均數
修正的股價平均數有兩種:
一是除數修正法,又稱道式修正法。這是美國道·瓊斯在1928年創造的一種計算股價平均數的方法。該法的核心是求出一個常數除數,以修正因股票分割、增資、發放紅股等因素造成股價平均數的變化,以保持股份平均數的連續性和可比性。具體作法是以新股價總額除以舊股價平均數,求出新的除數,再以計算期的股價總額除以新除數,這就得出修正的股價平均數。即:
新除數=變動後的新股價總額/舊的股價平均數
修正的股價平均數=報告期股價總額/新除數
在前面的例子除數是4,經調整後的新的除數應是:
新的除數=(10+16+24+10)/20=3,將新的除數代入下列式中,則:
修正的股價平均數=(10+16+24+10)/3=20(元)得出的平均數與未分割時計算的一樣,股價水平也不會因股票分割而變動。
二是股價修正法。股價修正法就是將股票分割等,變動後的股價還原為變動前的股價,使股價平均數不會因此變動。美國《紐約時報》編制的500種股價平均數就採用股價修正法來計算股價平均數。
Ⅹ 買賣股票多次以後的平均成本價格怎樣計算
把買股票已用的全部資金加起來,除買到的股票,就是評均價。賣出一部分後,用前面的資金減去收回的資金,再除餘下的票數,就是剩餘股票的平均價。公式還沒有現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