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價格知識 » 自己建企業不如買股票
擴展閱讀
回購股票交易 2025-08-21 20:50:34

自己建企業不如買股票

發布時間: 2021-07-20 22:51:11

❶ 是不是只要我購買股票的企業不倒閉,我的股票即使現在跌倒很低了,只要不拋,以後總歸有漲的時候

未必,看看四川長虹,當年也曾經極其風光過,看看這些年的樣子,還是看看公司基本面再做決斷吧,股票是可以捂,但是也要有根據!

❷ 為什麼公司購買自己的股票

股票回購是指上市公司從股票市場上購回本公司一定數額的發行在外的股票。公司在股票回購完成後可以將所回購的股票注銷,但在絕大多數情況下,公司將回購的股份作為「庫藏股」保留,仍屬於發行在外的股份,但不參與每股收益的計算和收益分配。庫藏股日後可移作他用(例如,雇員福利計劃、發行可轉換債券等),或在需要資金時將其出售。

股票回購的主要目:反收購措施。股票回購在國外經常是作為一種重要的反收購措施而被運用。回購將提高本公司的股價,減少在外流通的股份,給收購方造成更大的收購難度;股票回購後,公司在外流通的股份少了,可以防止浮動股票落入進攻企業手中。改善資本結構,是改善公司資本結構的一個較好途徑。回購一部分股份後,公司的資本得到了充分利用,每股收益也提高了。穩定公司股價。過低的股價,無疑將對公司經營造成嚴重影響,股價過低,使人們對公司的信心下降,使消費者對公司產品產生懷疑,削弱公司出售產品、開拓市場的能力。在這種情況下,公司回購本公司股票以支撐公司股價,有利於改善公司形象,股價在上升過程中,投資者又重新關注公司的運營情況,消費者對公司產品的信任增加,公司也有了進一步配股融資的可能。因此,在股價過低時回購股票,是維護公司形象的有力途徑。建立企業職工持股制度的需要。公司以回購的股票作為獎勵優秀經營管理人員、以優惠的價格轉讓給職工的股票儲備。股票回購對公司利潤的影響。當一個公司實行股票回購時,股價將發生變化,這種變化是兩方面的疊加:首先,股票回購後公司股票的每股凈資產值將發生變化。在假設凈資產收益率和市盈率都不變的情況下,股票的凈資產值和股價存在一個不變的常數關系,也就是凈資產倍數。因此,股價將隨著每股凈資產值的變化而發生相應的變化,而股票回購中凈資產值的變化可能是向上的,也可能是向下的;其次,由於公司回購行為的影響,及投資者對此的心理預期,將促使市場看好該股而使該股股價上升,這種影響一般總是向上的。假設某公司股本為10 000萬股,全部為可流通股,每股凈資產值為2.00元,讓我們來看看在下列三種情況下進行股票回購,會對公司產生什麼樣的影響。股票價格低於凈資產值。假設股票價格為1.50元,在這種情況下,假設回購30%即3 000萬股流通股,回購後公司凈資產值為15 500萬元,回購後總股本為7 000萬元,則每股凈資產值上升為2.21元,將引起股價上升。股票價格高於凈資產值,但股權融資成本仍高於銀行利率,在這種情況下,公司進行回購仍是有利可圖的,可以降低融資成本,提高每股稅後利潤。假設前面那家公司每年利潤為3 000萬元,全部派發為紅利,銀行一年期貸款利率為10%,股價為2.50元。公司股權融資成本為12%,高於銀行利率10%。若公司用銀行貸款來回購30%的公司股票,則公司利潤變為2 250萬元(未考慮稅收因素),公司股本變為7 000萬股,每股利潤上升為0.321元,較回購前的0.03元上升30.021元。

其他情況下,在非上述情況下回購股票,無疑將使每股稅後利潤下降,損害公司股東(指回購後的剩餘股東)的利益。因此,這時股票回購只能作為股市大跌時穩定股價、增強投資者信心的手段,抑或是反收購戰中消耗公司剩餘資金的「焦土戰術」,這種措施並不是任何情況下都適用。因為短期內股價也許會上升,但從長期來看,由於每股稅後利潤的下降,公司股價的上升只是暫時現象,因此若非為了應付非常狀況,一般無須採用股票回購。

http://bbs.stockstar.com/printpage.asp?BoardID=3&ID=54568

❸ 為什麼李嘉誠說「我不建議炒股和炒樓」

總所周知,李嘉誠是曾經的中國首富,因其聰明的頭腦和自身的努力,一步一步發展到如今的身家。李嘉誠是一個以實體事業為主的企業家,股票投資和炒樓盤都是屬於虛擬經濟,都不是實業,而且這兩種都極具風險性,不是一般人能夠把控和掌握的,因而李嘉誠會說「我不建議炒股和炒樓」。

對於股票來講,任何一個股票投資者都沒有百分百的把握,特別是中國的股票市場不像美國的股票市場,中國的股票市場到現在只有二十多年的發展歷程,相比起美國的股票市場,時間要短得很多,所以中國股票市場體制和機制並不健全,而且交易還是T+0模式,這就導致了中國的股票都是有莊家和主力潛伏在裡面,股票的漲跌起伏,基本掌握在他們的手中,很多投資者是很難在中國股市賺到錢的。中國股市對於投資者來講,不是簡單的看看k線,均線或者簡單地看看新聞就能知道如何把握一隻股票,需要懂得知識是特別多的,不是一般人能炒得好的。況且炒股還需要有正確的心態,要學會及時地止盈止損,而這一點是大多數炒股者最難達成的。

對於炒樓來講,那就更加無規律可循了,基本上都是有錢人通過金錢和強大的人脈關系,自己哄抬樓價而短時間內獲取暴利,這是極具風險的一種投資,況且從李嘉誠的角度去看,他是經歷過窮苦的人,知道樓價的爆升對於一般家庭來說意味著什麼,況且作為一個企業家也應該具有一個企業家該有的社會責任。

所以,從李嘉誠的經歷,從事的事業和這兩種投資的類型去分析,就能知道為什麼李嘉誠會說「我不建議炒股和炒樓」。

❹ 為什麼有的上市公司不願意讓自己的股票漲

上市公司股價上漲,不管是買入這家公司的股民還是本身持有該公司的大股東自己的資產都會隨之增值,所以股價上漲是多方面所期待的結果。但在某些情況下上市公司其實並不希望公司股價上漲,下面我就來給大家簡單分析下。增發之前公司上市後已經完成了第一階段的融資,然而公司上市後發展過程或多或少存在資金缺口的問題,增發是上市公司的最直接最便捷的一種融資方式。

目前上市公司的增發方式主要是定向增發,很少存在上市公司使用公開增發股份的方式,定向增發的對象大部分為本身的公司的大股東或者一部分機構投資者。而增發的價格主要取決於最近階段上市公司的股價,國家管理層規定定增價格一般以前20個交易日為基準,然後以前20個交易日均價為基礎,增發價格不能低於均價的90%

比如前20個交易日的均價為10元,那增發價格不能低於9元,只能選擇在9-10元之間,如果增發之前股價出現大幅度上漲,公司股價被嚴重高估後,上市公司增發的股份大股東或者一些機構投資者並不願意參與,會造成增發失敗後造成融資的失敗。在增發股份之前上市公司並不願意公司的股價出現上漲,甚至會使用一些手段故意打壓公司股價讓公司股價出現一定的回落後,來盡可能來完成工作的增發融資,下面給大家列舉一個案例:

其他因素很多公司看似股價長期被打壓,總是質疑上市公司可能存在故意打壓股價的可能性,其實只要原因並不在上市公司本身,而在於該股的莊家,特別是在莊家吸籌建倉階段,如果建倉並未完成,肯定不願意讓股價短期出現上漲,為了完成建倉吸籌行為故意讓股價不出現明顯的上漲,這類情況一般出現在各個長期在底部震盪階段,或者在長期下跌的階段,但公司的基本面表現較好,還可能存在一些市值較大的上市公司中,市值越大,建倉吸籌階段時間越久,讓很多投資者認為上市公司好像並不願意公司的股價上漲。

總結:並不是所有上市公司都喜歡公司股價被惡意炒作,公司股價短期出現大幅度的波動,特別是在增發股份之前,並且公司股價大幅度的上漲之後,對公司後期的融資和被市場大幅度的關注,後期的業務的接觸都會造成一定的影響。感覺寫的好的點個贊呀,歡迎大家關注點評。

❺ 為什麼我不建議個人去炒股,而是基金投資

基金才是最適合普通投資者的投資工具,而不是股票。

因為股票是一種高風險與高收益並存的投資工具,如果沒有足夠的證券投資知識,是很容易被割韭菜的。

比如最近A股有一家上市公司,發布公告稱,將向全體股東派發24.6億元的分紅,按照當日的收盤價計算,股息率高達10%以上。

如此大手筆分紅,股息率也很高,投資者一看,這肯定是個不錯的投資機會。

其實大多數投資者不知道是,依據該上市公司的年報,大股東的持股比例81.1%,也就是說,這個分紅款基本都進到大股東的腰包里。

從公司過去兩年的凈利潤看,合計也才23.24億,如果這次分紅了40億,會不會對公司經營發展造成影響(利潤都不夠分紅,如何發展公司主營業務),是否存在通過大比例分紅炒高股價,然後配合股東減持的情況。

所以第二天,深交所就這次分紅事宜發出了《關注函》。

其實在資本市場裡面,套路還有很多,比如回購。

提到回購,可能有很多投資者會說,上市公司回購好啊,A股的上市公司要是都像美股的公司那樣,那就好了。因為媒體報道,美股最近10多年的大牛市,與上市公司大量回購自己公司的股票有很大關系。

「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回購在美股市場確實得到了資本市場的認可,但這並不代表在A股就可行。

最近A股就有一家上市公司,打算回購6.5到13億元,回購價格不超過26.35元/股。但是於此同時,又發布了配股的預案,擬10配3的比例募資不超150億的方案。

什麼意思?左手回購,右手融資,融資金額還遠超回購金額。同時回購的股票還不注銷,玩的套路是不是太深了點。

比如最近有一家上市公司發布公告稱,打算用公司1%的股票去換購投資滬深300的指數基金。

因為直接發布減持公告,大家可能比較敏感,所以採用這種比較隱蔽的手段。但是你發這樣的公告,是不是也在告訴大家,我們公司的股票未來漲不過滬深300指數。

看到這里,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樣的感觸,不管是回購也好、換購也好,還是慷慨分紅也好,如果投資者稍微不注意,是很有可能被套路的。

雖然在行情起來的時候,基金可能由於倉位等問題可能趕不上熱門板塊的漲幅,但是我們都知道,投資理財是一個長期的過程,追求的是一個長期穩健的合理回報,而不是一夜暴富。

同時與去自己去炒股相比,挑選好的基金要比挑選好的股票容易的多,而且一般來說,基金的波動也會比單只股票小。

所以這就是為什麼說「基金才是最適合普通投資者的投資工具」的原因。

❻ 平常老百姓建不建議炒股

炒股
如果是靠僥幸投機,就是賭博,虧損是正常的。
如果是靠價值技術,就是理財,盈利是必然的。

以一個炒股人的身份,建議不建議你炒股,說實話:
不懂就不建議;
想學另當別論;
僥幸投機放棄技術也不建議;

技術分析的最終走向,是企業公司的價值投資(即巴菲特的技術面到基本面的過程)。連基本的技術不過關,相信行情資訊,只會吃虧。

如果你真要炒股,請看完以下的書,總結出自己一套交易規則,先以盈利保本為目的,再價值投資為基準方向(備註:本人是看完了,有一套自己交易規則)

新浪微盤搜索
入門:
《短線實戰入門到精通》
提高:
《K線之舞:K線組合應用》(確定漲跌)
《降龍伏虎:MACD的組合應用》(確定切入點)
《五招制勝 模式操盤技巧與實戰》(確定買點賣點)
《炒股看量大師-成交量在看盤中的應用》《量價分析從入門到精通》(精確操作)
《均線之歌-股市均線技術》《趨勢操盤法則 資深操盤手6年60倍實戰選股技法》(確定趨勢)
《股票資金流向分析》(確定熱門板塊)
上面看完後,以下套路自然懂:
《K線兵法106招》(了解套路)

❼ 為什麼大多數中國股市投資者寧願自己買股票,而不購買股票型基金

為什麼大多數中國投資者寧願自己買股票,而不是購買股票型基金?這個問題很有意思,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首先來看一組數據吧,目前A股的個人投資者有1.7億,不過這1.7億賬戶到底有多少資金在裡面我們沒有更詳細的數據,如果人均1萬 ,那麼就是1.7萬億,如果人均10萬元,那麼就是17萬元,而另一個數據就是我們的投資者中95%以上賬戶資金不足50萬元,憑借這些數據我們有一個大概的輪廓。

1、A股投資者相比買基金更願意自己買股票是事實嗎?再來看一個基金的數據,根據基金業協會公布的數據,截至2020年7月末,私募管理基金總規模14.96萬億元,其中私募證券投資基金管理的基金規模為3.09萬億,並且較6月份增加了0.44萬億。

不過這種情況在改變,尤其是最近一年,基金公司比以往更能獲得投資者的信任,這里有兩個原因,第一是2019年行情不錯,基金獲得了不錯的收益率,這為基金展示了非常好的信任。第二是因為2018年以來互聯網金融平台的倒閉以及被取締,導致這部分投資不僅沒有收益,本金更是受損

當這部分資金脫離互聯網金融後,能夠尋找的下一個投資渠道大多就進入了基金和股票,但是又由於第一個原因,基金公司2019今年業績大好,這給予了這些投資人信任和信心,所以最近 一年基金大賣,非常受投資人喜愛。從長期來看,散戶是會被逐漸消滅的,從散戶化到機構化和專業化是必然的過程,專業人做專業事。

❽ 一個公司的老闆企業做到了一定規模像上市,但他自己不懂股票怎麼辦

企業發展到一定規模後確實可以上市,但是這位老闆關於股票的不懂是哪個層面的不懂呢?
如果說是不懂股票怎麼買賣,那完全不用懂,直接交給下面的人去打理就好了。如果說的是不知道上市對企業是好是壞,那我可以說到說道。
好處就是企業的品牌知名度更高,企業的管理規范性更嚴(因為要受到證監會和股東們的監督和檢查),企業也會有更多的資金(上市本身就是融資的一種手段)用於改善員工薪酬福利或擴大企業生產規模。
不好之處就是不再是老闆一言堂,理論上各種決議是股東大會選舉的董事會來決定,各種新引入的股東(特別是大型投資機構)他們之所以花錢認購或者買你的股票,他們不是做慈善他們是有目的的,所以他們會用投票決權要求公司做出對他們有利的決策(但這個決策對企業長期發展是不是有利不一定),這無疑干擾了企業的正常經營方針。
不過從發展的角度來看,企業能做到上市也是市場對自己的一種認可,利大於弊,不懂股票可以找人學嘛,學一天不會學三個月嘛,不能因為自己不懂又不願學使得企業錯過上市的機會,要知道資本本來就是驅動企業快速發展的重要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