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價格知識 » 有效市場假說和股票價格
擴展閱讀
下午買股票怎麼沒有交易 2025-07-04 08:39:36
中國發行股票的城市 2025-07-04 06:35:30

有效市場假說和股票價格

發布時間: 2021-08-03 11:51:03

A. 根據有效市場理論,所有價格反映所有信息,但未來的股價走向又是未知的,投資人獲利水平是不是隨機的。

我來給你結論:
1、投資人獲利水平是不是隨機的:
不是隨機的、是必然的。投資人水平決定獲利水平是什麼樣的。
2、所有價格反映所有信息:
這個不是絕對,但基本是主要力量或信息在這一時刻作用下達到這個價格平行點。
3、但未來的股價走向又是未知的:
未知的——只因我們看不清。這個也有時間點遠近的問題,你若相信萬事萬物皆有規律的話,你就不迷惑這個了。當然這個很復雜深懊。
4、巴菲特——是個學識高深的人,現世上及他的人不多,他並不只因美國的機遇才會造就他,當然是他的經濟頭腦了。其實我說他是個偉大的商人更恰切。他並不看重技術分析,你懂的。
5、成功的復制:
成功都有規律,規律都可以復制。可惜的是這種規律是極難懂的,好比說有個人能知過去未來,歷史上不也有這種人嗎?比如常見的太陽怛定的發光發熱的規律誰人真弄懂弄透,那麼我們的核電就用不完了。
6、過去的經驗或知識:
這個就是在摸索過去的腳印,可惜的是腳印只是一種你看到的表象,表象之外是否還有主宰的無形東西的存在,一環扣一環,無中生有、有是化無,確是不易明白,站得高才看得遠。
哇哇!這分不小呢,你50分把我套上了。
哈哈,謝 謝

B. 有效市場假說和選擇低市盈率股票矛盾嗎

市盈率高,說明投資者普遍認可,但相應的其股票價格也高,價格可能高於當前的價值,其價值要在未來才能實現。市盈率低,雖然說明它不被投資者追捧,但其股票價格也低,價格可能低於當前的價值,也就是被低估。所以這兩種觀點,在價格與價值的關繫上是一致的,並不矛盾。
另外,「一個公司股票市盈率較低,說明投資者不認可這家公司,未來這家公司會出問題」的說法是不對的。投資者不看好一家公司,可能是因為它缺乏成長性,但不等於它未來會出問題。

而對於選股來說,這兩種觀點都是從一個片面去判斷股票的價值,而實際上公司或股票的價值是在不斷變化的,市場環境也是在不斷變化的,投資者掌握的信息也是有限的,僅根據某一個理論觀點,不考慮綜合條件,是沒法對股票的未來作出合理判斷的。

C. 金融作業:好消息是否總能引起股票價格上漲(從有效市場假說方面回答)

對於理論上才有的「有效市場」來說,好消息就是好消息,是真的能帶來效益的東西,肯定引發股票價格上漲;
對於「有效性」一般的市場來說,就不得不考慮該「好消息」的來源可靠度問題——憑運氣了;
對於「有效性」差的市場而言,消息來源匱乏,假消息滿天飛,而且消息披露的目的往往不是消息本身,對於股票的價格影響可以說起不到關鍵作用,或者說需要恰恰相反的警惕!
我們的股市很不幸,目前是後者。

D. 中國的股票市場是否符合「有效市場假說」

有效市場假說作為金融經濟學的基礎理論之一。由於有效市場假說奠定了研究資本市場中證券價格形成機制與預期收益變動的基礎,所以該理論也就成為了現代證券市場理論體系的重要支柱,特別是它成為了金融工程學的核心理論之一。盡管如此,有效市場假說的實際應用效果並不理想,即使像歐美等成熟的證券市場也遠遠沒有達到有效市場的標准,所以該假說在實際中的應用會有諸多局限性也就不足為奇了。
具體的理解我建議你參閱:http://blog.eastmoney.com/st168998,329395.html
作者首先簡要地敘述有效市場假說的主要內容,特別指出該假說的種種假設性條件,然後從實證分析的角度對我國證券市場的統計結構進行檢驗,之後提出有效市場假說描述市場的不足,最後引入分形市場假說,說明分形市場假說是有效市場假說的一個自然的推廣,也是一個更加接近真實市場的一個推廣。

E. 根據有效市場假說理論,市場價格已經反映了所有與股票有關的公開信息,基本分析失去了作用,這樣的市場是

為判斷市場的行為類型和具體的運動特徵,提出了市場有效的三種形式
1.弱有效市場:凝聚了所有歷史記錄的信息
2.半強式有效市場:不僅反映過去信息,而且反映所有公布於眾的目前信息.
3.強有效市場:包含弱有效和半強有效市場的內容,還包含了內幕信息。此時,投資者不能支配和影響價格的形成,只能根據給定的價格作出自己的行為選擇。

第2個,你看下是不是。
其它可追問。

F. 巴菲特現象的存在與有效市場假說有何矛盾之處如何解釋

有效市場假說(Efficient Markets Hypothesis,EMH)由美國芝加哥大學教授尤金·法瑪在20世紀70年代提出。這一假說建立在三個前提之上。一,市場上每個人都是理性的經紀人;二,股票價格反映了理性人的供求平衡;三,關於股票的信息會迅速被消化。舉個例子,如果某隻股票目前的價格是50塊錢,從有效市場假說來看,這50塊錢的價格,就反映了關於該銀行的盈利前景、成本估算等等等情況,是目前該股票公平、合理的價格。如果未來出現了新的利好消息,比如資產重組,那麼該股票的價格也就會隨之上漲,直到對該股票合理的估值。
按照有效市場假說,市場反映了一切信息,那麼就不存在超額收益的現象。比如大盤漲10%,無論你怎樣操作,你的收益都不可能超過10%。因此,只能進行被動投資,比如買指數基金。
因此,巴菲特說,「如果市場總是有效的,我只能沿街乞討。」但事實上,巴菲特和很多優秀的基金管理人,都獲得過大大超出市場的收益率。一方面,這說明市場不總是有效的,但也不能推翻有效市場假說這一理論。
其一,雖然在市場上有人獲得過超額收益,但從統計來看,大部分的基金管理人還是只能獲得與大盤同期的收益。也就是說,巴菲特現象或許是一種倖存者偏差。存在這種倖存者偏差的原因,因為市場的參與者並不總是理性的,存在著羊群效應等等。
總而言之,有效市場假說在長期看來是有效的,也就是我們通常說的「市場大勢」,做投資不能違背大勢,即便是巴菲特也會遵循股市的基本規律。但從小的波動來看,還是大有可為的。如果有足夠的才能加上運氣,還是能夠獲得超額收益的。

G. 為什麼弱式有效市場假說成立,則股票價格的技術分析失去作用

技術分析本質上是對買賣雙方心理的分析,是買家和賣家互相分析對方心理,然後通過知道對方要怎麼做採取相應行動獲利,比如賣家分析出買家心理對某隻股票期望很高會出高價買,他就刻意一高價賣,以此獲利。其根據是過去的數據來了解對方心理。
在弱式有效市場中,過去的數據都是公開的,大家都知道這些數據,並且遵循技術分析准則對對方心理進行分析,因為都知道這些數據和相同的技術分析准則,所以買家和賣家都知道對方心裡在想什麼,就無法以此獲利了。因為這些數據和准則是大家都知道的。
就好比一個方法用的人越多,效果越差,弱有效市場中大家都用這個方法就誰也戰勝不了誰。舉個例子:「一月效應的減弱」,美股有一月效應,為了避稅,鎖定收益,等等原因,股票經理們會在12月拋售股票造成股價下跌,價格低了,股民們覺得價格足夠低,就買入,這樣一月股票價格普遍上漲。知道有這樣的效應,有些人專門在1月買入股票等著上漲然後拋出。但是知道的人多了,就有人不願意在12月拋售股票,等著一月上漲再拋出,這樣12月股價就不會降那麼多,一月也不會漲那麼多,一月效應就減弱了。拋=股價跌 買=股價漲

H. 市場有效假說和股票價格變動

都反應了市場的有效性,只不過是有效性有所不同。
市場分為強勢有效,半強勢有效和弱勢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