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股票的成交價格和成本價為什麼不一樣
股票的成交價格和成本價不一樣的原因:
因為購買股票時還要有其他費用:
1.印花稅:成交金額的1‰ 。2008年9月19日至今由向雙邊徵收改為向出讓方單邊徵收。受讓者不再繳納印花稅。投資者在買賣成交後支付給財稅部門的稅收。上海股票及深圳股票均按實際成交金額的千分之一支付,此稅收由券商代扣後由交易所統一代繳。債券與基金交易均免交此項稅收。
2.證管費:約為成交金額的0.002%收取
3.證券交易經手費:A股,按成交金額的0.00696%收取;B股,按成交額雙邊收取0.0001%;基金,按成交額雙邊收取0.00975%;權證,按成交額雙邊收取0.0045%。A股2、3項收費合計稱為交易規費,合計收取成交金額的0.00896%
4.過戶費(僅上海股票收取):這是指股票成交後,更換戶名所需支付的費用。由於我國兩家交易所不同的運作方式,上海股票採取的是」中央登記、統一託管「,所以此費用只在投資者進行上海股票、基金交易中才支付此費用,深股交易時無此費用。此費用按成交面額(每股一元,等同於成交股數)的0.06%收取
5.券商交易傭金:最高不超過成交金額的3‰,最低5元起,單筆交易傭金不滿5元按5元收取。
一般情況下,券商對大資金量、交易量的客戶會給予降低傭金率的優惠,因此,資金量大、交易頻繁的客戶可自己去和證券部申請。另外,券商還會依客戶是採取電話交易、網上交易等提供不同的傭金率,一般來說,網上交易收取的傭金較低。
另外,部分地方還收委託費。這筆費用主要用於支付通訊等方面的開支,一般按筆計算(由證券公司營業部決定收不收,證券公司多的地方,相互競爭,大多取消這項,比如大城市,證券公司少的地方,營業部可能收你成交一筆收一元或五元,比如小城鎮)
❷ 股票的帳面價值為什麼不同與股票的市場價啊
股票價格又稱股票行市,是指股票在證券市場上買賣所形成的價格。股票的價格是股票市場交易的關鍵,也是證券投資者關心的焦點。股票本身並沒有價值,而僅僅只是股東投資入股、獲取收益的憑證。它之所以可以買賣並有價格,是因為它可以給持有者帶來股息收入。因此,買賣股票實際上就是買賣一種領取股息收入的憑證或權利,股票價格的實質是資本化的股息收入。
股票價格的種類
相關聯結:影響股票價格變動的因素
主要內容:
股票價格的種類
從不同的角度來看,股票價格表現形式多種多樣,大致可以分為票面價格、發行價格、帳面價格、清算價格、市場價格等幾種。
1.票面價格
股票的票面價格即通常所說的面值,是指公司發行的股票票面上所標明的金額。在現代投資學中,也稱為名義價格。它的作用是確定每一股股份占公司總資本的比例。例如,某公司發行的股票面值總額為100萬元,其中每一股的面值為1元,則每持有一股股份就表示對公司擁有百萬分之一的權利。票面價格是股份公司確定股東在該公司所佔有份額的憑證,也是股東藉以領取股息或紅利的憑證,同時,也使公司在發行股票時能獲得公正的價格,防止知悉公司內幕的投資人以較低的價格獲得新股。
股票票面價格根據公司發行股票的資本總額和發行股票的數量來確定,也就是公司將資本總額分若干單位,每一單位股份所代表的資本額,就是每股股票的票面價格。股票面值的大小,受以下因素影響:①每一股份金額的大小。每張股票面值至少等一個股份,或者是其整數倍。②股票發行的難易。面值過大,不利於小額投資者零星購買;面值過小,又給大額資本投資者帶來不便。③公司規模和經營狀況。一般來說,大規模公司和前景看好的公司傾向於發行大面值股票。④稅收狀況。如果按照股票面值大小征稅,面值越大征稅越多,則公司就傾向於減少其面值。⑤股票交易便利與否。
目前,隨著股票發行、交易過程逐步實現電腦化、無紙化以及證券交易所對上市公司的規范性限定,各國公開發行的股票一般面值都很低,通常為一個小整數,如1元、10元。我國在上海、深圳兩個證券交易所上市的公司股票面值均統一為每股1元。
股票票面價格是股票發行價格、市場價格、帳面價格等價格的重要參照基準。但是,一旦股票上市交易,隨著市場的供求的變化,票面價格往往會同其代表的公司資產價值及市場價格分離,甚至偏離的程度很大,票面價格在市場中的重要性就顯著降低了。由於這個原因,有的股票並不標明票面金額,每股只代表公司的總資本的一股份額,這種股票即為無面額股票。
2.發行價格
發行價格是指公司發行股票時所訂的股票出售價格。原始股的發行價格一般以票面價格作為基準,並考慮發行時股市的供求狀況和發行策略,可分為以下幾種:
(1)平價發行。也稱票面發行或面值發行,即股票的發行價格與股票票面價格一致。平價發行的優點是簡便易行,有利於公司順利籌資,缺點是缺乏市場性,公司不能獲得如採用溢價而帶來的好處即創業利潤。
(2)溢價發行。即股票發行價格高於票面價格,這個差額為溢價。股份公司獲得一定量的溢價收入,由此以相對少的股份(或面值)籌集到要睚多的資本,有利於公司今後展開的營運和發展,但對股票認購者來說則是增加了認股成本。
(3)折價發行。也叫貼現發行,即股票發行價格低於票面價格。大多數國家的公司法都規定降特殊情況外,不得以折價發行股票
(4)設定價格。這是指公司在發行無面值股票時,由公司章程或董事會決定的股票發行的最低價格。這種價格可以迴避折價發行的法律限制。因為無面值股票既然無票面價格,也就無所謂溢價或是折價。
我國《公司法》規定,股票發行價格可以按票面金額,也可以
❸ 為什麼股票的理論價值和市場價格有差異在線等
發行的市盈率不一樣
香港的是面向國際投資者
大陸的a股面向的就是中國人
是一個封閉的市場
❹ 股票的理論價格與市場價格的聯系與區別
簡單說一下吧,兩者的聯系,理論價格相當於是股票的價值,理論價格與市場價格的聯系就是價值與市場價格的關系,價值決定價格,價格圍繞價值波動.
它們的區別,價值是內在的因素,不隨市場情緒和供求關系的影響而變動;價格是外在的因素,受市場情況變化而變化,跟商品價格受供求關系影響一樣,股票的市場價格也受供求關系的影響產生波動。
❺ 股票價格變動的根本原因
變動的原因在於有買進和賣出的人在不同的心理價格上進行下單,從而產生了股票價格的變動。
一般來說,股票在早晨9點15分到25分集合競價時間結束以後就進入了撮合成交的交易時間。也就是通常大家看到的9點半到下午3點這一段時間的交易,都是撮合成交的。
簡單來說,目前股票價格20元,有人想在20元賣出,有人想在20元買進,還有人想在20.1元賣出,有人想在19.9元買進。也就是通常大家看到的有買一,買二,買三;賣一賣二賣三等盤口買單賣單的堆積數。
比如當20.1元位置的買賣雙方撮合成功,那股票價格就從20元到了20.1元。如果有大筆資金買入某隻股票,就容易出現股價單邊上漲的走勢。
反之亦然。當某隻股票無人買進,而只有賣單的時候,成交就出現了傾向於撮合掛低價買入的價格。譬如某股票當前時刻價格20元,在某一時段無人買進,而有人掛了19.8元買進,而掛了19.85元賣出的股票就傾向於和19.8元買進的單子成交。股價就從20跌到了19.8元。
最後的簡單總結就是:股票買賣雙方不同的預期促成了價格的變動。
❻ 股票的價值與價格有什麼區別
股票的價值與價格的區別如下:
1、概念不同
股票價格,是指股票在證券市場上買賣時的價格。股票本身沒有價值,僅是一種憑證。其有價格的原因是它能給其持有者帶來股利收入,故買賣股票實際上是購買或出售一種領取股利收入的憑證。
股票價值是虛擬資本的一種形式,它本身沒有價值。從本質上講,股票僅是一個擁有某一種所有權的憑證。股票之所以能夠有價,是因為股票的持有人,即股東,不但可以參加股東大會,對股份公司的經營決策施加影響,還享有參與分紅與派息的權利,獲得相應的經濟利益。
2、實際意義不同
股票價值是股票價格的基礎,對價格起決定作用,價格始終圍繞著價值上下波動,價格偏離價值太大就出現價值的回歸。價值與價格兩者也不是完全一致的,在實際情況中兩者一致只是一種偶然情況,不一致是經常現象。股票價值與股票價格也不例外,同樣遵守這條價值規律。股票價值通常是用會計方法計算出來的數值。
3、影響因素不同
當股票價格低於上市公司內在價值時,他們開始買入股票;當股票價格高於上市公司內在價值時,他們開始賣出股票。大家都是基於公司價值本身的長期投資,是對企業業績,行業狀況,經濟基礎進行綜合考慮後做出的投資行為,股市也由此形成了一種價值投資氛圍。
但是在投資領域,長期存在著價格嚴重偏離其價值的情況。股票的價格是由市場供求關系的變化以及多空力量的消長決定的,在一定時期與價值無關。如果價格等於價值,就不需要市場的作用。然而,多數人容易產生誤解,以為股票價格總是等於股票價值,或在價值上下浮動。
一隻股票最終會波動到什麼價格,不僅僅是因為本身的價值,更重要的是股市的環境和氛圍來決定的。所以,股票價值本身並不能決定其市場價格,其市場價格也不能反應出股票的真正價值。
(6)股票的市場價格與會計價格不同的根本原因擴展閱讀:
股票價格的分類
1、股票的市場價格
股票的市場價格即股票在股票市場上買賣的價格。股票市場可分為發行市場和流通市場,因而,股票的市場價格也就有發行價格和流通價格的區分。股票的發行價格就是發行公司與證券承銷商議定的價格。
股票發行價格的確定有三種情況:股票的發行價格就是股票的票面價值。股票的發行價格以股票在流通市場上的價格為基準來確定。股票的發行價格在股票面值與市場流通價格之間,通常是對原有股東有償配股時採用這種價格。
股票在流通市場上的價格,才是完全意義上的股票的市場價格,一般稱為股票市價或股票行市。股票市價表現為開盤價、收盤價、最高價、最低價等形式。其中收盤價最重要,是分析股市行情時採用的基本數據。
2、股票的理論價格
股票代表的是持有者的股東權。這種股東權的直接經濟利益,表現為股息、紅利收入。股票的理論價格,就是為獲得這種股息、紅利收入的請求權而付出的代價,是股息資本化的表現。
靜態地看,股息收入與利息收入具有同樣的意義。投資者是把資金投資於股票還是存於銀行,這首先取決於哪一種投資的收益率高。按照等量資本獲得等量收入的理論,如果股息率高於利息率,人們對股票的需求就會增加,股票價格就會上漲,從而股息率就會下降,一直降到股息率與市場利率大體一致為止。
❼ 財務因素與股票價格之間的關系
關系不是很大。尤其是國內,人為操作太大。主力才是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