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股票,現在股票一直跌,在《奪命金》里看到劉青雲買跌。那有沒有股票,專門就買跌的,然後跌得多賺的多
你好。。你說的《奪命金》我也看了。那裡面劉青雲買的不是股票,是香港恆生指數,也就是股指期貨。這個你可以在網路里打股指期貨就會有詳細的分解你自然會明白的。
不過現在中國的股市裡確實是有可以做跌的股票,那就是180成分股,就是上證180指數里的成分股票,這些股票都可以做空,就是可以買跌的,如果你買跌那就是卻跌也掙錢了,當然它的杠桿比率是沒有股指期貨大的,股指期貨的杠桿是10倍的也就是說你買的指數只要升了10%你的資產就翻了一倍了。而180成分股做空就一般都是50%的比率不到一倍。這個180成分股可以做空的專業名稱是叫做,,,,融資融券。。。。。你可以再網路里查詢有非常權威的回答,我說的這兩種金融工具就是目前資產市場所包含的交易工具,就是說你有錢你現在就可以開戶來做空了。
㈡ 股票有幾種買法有沒有買跌股的,就是股票價跌的越多,你賺的就越多
股票只有一種買漲~~認估權證屬於看空的這種 正股跌的越厲害認估權證漲的越厲害
但權風險很大,不推薦進入。。
一般來說,股票的漲跌是和大盤有著密切的關系。大盤的漲跌在很大程度上左右著個股的走勢。影響大盤漲跌因素很多,主要有市場資金量、國內政治面、天災人禍等。
拋開大盤,單說個股,主要還是股票在市場上的供求關系左右:供過於求的時候就跌;供不應求的時候就漲。
打個簡單的比方:
某公司發行10000股股票。每股5元。由於公司發展前景比較好,凈資產會增多,股民對他很有信心,競相購買這10000股的股票。但在實際交易中,交易規則規定,出價高的可以優先購買。在股票數量有限的情況下,為了買到這支股票,股民會委託比較高的價格(就好比拍賣會上的叫價)希望優先搶奪購買權,股票供不應求,造成股票價值上升。
相反,公司不景氣,或遇突發事件:如災害、廠房火災、董事長被抓……是股民對公司失去信心,競相買出手中的股票,買出的條件是必須有人去買才行。在實際交易中,交易規則規定,賣出股票的委託價越底,就可以優先買出,而且價底也才可能會有人收購。這樣,10000股的股票就供過於求,而且買出的人越多,股票越貶值
㈢ 買跌的不能在跌的股票是不是一定能賺
你怎麼知道那已經是跌的不能再跌呢??
如果真的有這么容易鑽的空子,那股市裡怎麼還會有70%以上的人賠錢呢
㈣ 可以買漲買跌的股票有幾種

在投資股票過程中,很多股民都遇到「買進就跌,賣出就漲」的情況。其實,這就是股民個人的交易心態,因為人性是貪婪的,是有情緒的。而主力機構也是因為掌握了股民的這樣的心態,來讓廣大股民高位接籌,低位割肉。事後又發現好像被機構在牽著鼻子在操作一樣。倘若每個股民都遵循著自己的投資理念不變,不按機構下的套路走,自然會很少出現「買進就跌,賣出就漲」的情況了。
㈤ 股票如何買跌
現在認沽權證就是買跌的,認沽權證對應的股票下跌,認沽權證理論上就漲,權證可以買入後當天賣出,每天可以無數次買進賣出,但權證風險很大,不了解不宜操作。
㈥ 什麼是股票買跌股票買跌的五大原則是什麼
股票買跌分為兩種:在上漲通道的下一通道處買入,此時買入的晶元相對便宜,可以在買入後繼續持有股票等上漲。一些做長期投資的投資者對上市公司進行了基本的分析,當股價下跌到他們認為的投資價值時,他們就會主動進入該領域,分批進行吸收。這就是所謂的“購買金套”。賣空是股票和期貨等市場的一種操作方式。做多是相反的,理論是借錢賣貨,然後買回來。正常的空頭市場是一個中性的倉庫提供了一個平台來借貨。這有點像商業中的信用交易。在價格下跌時表現良好的模型是,以高價借入和賣出,然後在價格下跌時買入和回報。你仍然在低買高賣,但過程是相反的。對於中小投資者來說,在當前條件下推出股指期貨等做空機制,只會加大風險。
四:某隻股票或板塊,被嚴重透支投機,股價漲幅超過200%,持續一年以上,一旦熊市來臨,或主要機構出貨,原則上從頂日起,一年內絕對不買,兩年內進入視線。請注意,這些股票在達到峰值後的兩年內通常表現不佳。五:科技能助,真正倒下的是英雄。購買股票,一般可以用長期移動平均線進行實證研究。可以用其他一些指數來判斷超跌的股票。
㈦ 股票中有人買升,也有人買跌這是怎麼回事
買升的人認為該股票還有繼續上揚的空間;買跌的人覺得股票已跌到底是反彈的時候了.
無論買升還是買跌,目的都是期望買到手的股票將來的價格比目前高.從中獲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