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10年前買房子和買股票,現在會有什麼區別呢
② 買股票好,還是買房子好,還是買黃金好
每一種投資都有利潤和風險並存,每一個產品都有其自身的好處和壞處所在,投資產品首先評估一下自己承受風險的能力。
如果您偏向保守型,建議買房子或者黃金這一類風險較低的理財產品。如果您對股票有獨特的天賦,當然也可以投資股票,但您自己要合理配置您自己的資金,股市有風險,投資須謹慎。
③ 目前市況,買股票還是買基金或者買房子或者乾脆存銀行
主要還是因你錢多少而定,方案有幾種:
1、風險從小到大依次是:買房、存銀行、基金、股票
2、收益從大到小依次是:股票、基金、買房、存銀行
以上,都得是在你投資正確的基礎上來說,如果投資失策,那麼風險及收益就反過來了。
綜上所述,如果你只想收益,不想承擔風險,就只能是買房和存錢了。
④ 買房與賣房產股票為何差別那麼大
除權就是公司轉股或者送紅股之後,股票總數增加但是總資產沒變,所以需要重除權,即總資金/新股票總數,得出新的股價;而除息就是上市公司給股東分發紅利之後的總資金變化,而總股數沒變,需要除息,即總資金/總股票數,的出新股價。
股票不僅分紅擴股,而且會隨著業績的變化而導致股票價格變化,所以並不是持有時間越長價格越高,即使有能翻好幾倍的股票也不是一般人可以把握好的。而房地產的現狀是中國人太多,農民工、大學生都湧入城市,房子卻捉襟見肘,所以會一直升值,再加上越來越多的炒房團,房地產變得暴利也就不奇怪了。
⑤ 該買房子的時候買了股票,該買股票的時候買了房子,人生還有機會嗎
A股火了,簡一老師在某投資理財交流社區看到一條熱門評論:
房子已掛安居客,車子已掛瓜子網,子彈備好,滿倉干就完了!
但願這只是一個段子,如果是這真的,那隻能說一句祝他好運了。
歷史經驗表明,一切"賣房炒股"的行為,都會帶來災難性後果;而一切鼓吹"賣房炒股"的言論,都值得你再三警惕。
一、 股市和樓市,並不是絕對的互斥關系!首先,簡一老師想要糾正一個基本的認知偏差。
為什麼會有"賣房炒股"這樣的思路出現?因為很多人都有這樣一個認知誤區,即樓市和股市一定是此消彼長的,換言之,當其中一個市場大幅上漲之時,另一個市場一定會大幅下跌。
這個認知誤區的背後,有這樣一條聽起來還算合理的邏輯——
股市與樓市的蹺蹺板效應,是由資金量的分配比例決定的。資金,或者說財富的總量就這么多,要麼流進股市,要麼流進樓市。當錢大量湧入股市時,進入樓市的錢就少了,此時股市牛市,樓市熊市。反之則是截然不同的市場表現。
宏觀層面可以這樣理解,放到微觀的家庭或個人資產配置上則更加明顯——
我的財富總額是一個固定值,大A股這么牛,難道不應該舍掉其他資產滿倉干?
簡一老師只想說,這個想法很傻很天真。
二、 本輪股市上漲,實際上是利好樓市的。樓市與股市的關系,並不是單純的非此即彼這么簡單。
簡一老師也並不是將大家攔在股市的門外,恰恰相反,我本身很看好中長線的A股走勢。與此同時,A股近一周以來驚動新聞聯播的強勁表現也沒有人能夠忽視。
簡一老師不是什麼股市專家,但對整體的宏觀經濟也略有見解,此處並非妄言股市,提醒一句一兩周內股市有極大的回調風險絕不為過。
再聊回樓市與股市的關系。
三個基本認知:
第一,樓市和股市,確實有一定的相關性。
以最為典型的一段歷史經驗為例:
2015年開始的大牛市,5-6月到頂點,彼時上證指數從2000點的低位一路上揚,迅速跨越3000點的門檻,並於年中飛速攀上5178點的歷史次高位,拉出一條罕見而壯觀的大陽線。
在這半年多的時間里,樓市實際是處在寒冬期的。
房子庫存達到歷史最高點,降價、流拍、退房、裁員接連上演,以萬科為代表的主流房企高呼"樓市白銀時代到來"。
這樣的情景只持續了不到一年,隨後就迎來了哀鴻遍野的大股災,股市一片狼藉。
最後的最後,與其說應該選擇樓市或是股市,倒不如說應該選擇優質資產。
在股市裡,茅台屬於優質資產;在樓市裡,一二線核心地段的好房子就是優質資產。
領跑大盤的,永遠是最優質的資產,而資產配置,永遠是一門需要大智慧的學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