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股市中,到底什麼是風險,風險的本質是什麼呢
股市中,風險主要來源:大到外圍金融動盪,國家金融危機,黑天鵝事件,小到股市估值高引發調整風險,行業打擊,個股公司黑天鵝事件,業績惡化風險等!
風險難以預支,但資金可以自我把控,所以最大的風險來源於投資者的綜合能力和心態!而風險的本質是投資者自己認知能力的不足導致無法對自己的資金進行掌控!
就是這么直接明了,反應到操作上就是在行業景氣初期買入自己看好的低估的相關公司個股,然後長期持有,伴隨著行業景氣度增長,公司經營狀況的上漲,跑贏指數是自然而然的事!前提是自己的認知能力到位!
雖然公司的業績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現在或者近幾年是好公司,但過幾年就未必了。因此,股票能不能拿穩的關鍵在於對公司未來業績的判斷上,這需要很深入的了解和跟蹤,一般人都做不到。所以,散戶是最容易受到情緒的影響,因為不明就裡,說風就是雨,只能當韭菜被割了。
巴菲特說買指數基金確實是有道理的。基金機構起碼是專業機構,投研信息渠道和研究方法相對專業,更接近企業的真相,所以投基金的前提應該是好的指數基金!
說到底普通投資者重點應該放在提升自我認知,提高綜合能力才能真正掌控自己的資金,減少虧損,增加盈利!
2. 我一直納悶股票交易的本質是什麼
股票買賣的本質上是一個風險交易,也就是風險和收益同時具有的交易。風險和收益對稱但是收益和風險並不對稱。成功的交易者總是在尋求低風險情況下的確定收益或者盡可能高的收益。
股票交易是有關於信念和心理的交易。保持良好的心態,提升自己的心理素質,能夠忍受不斷出錯和承認錯誤的勇氣,能及時在判斷錯誤的情況下認賠出場;在自己判斷正確而股票並沒有出現大的上漲的情況,能夠耐心等待和蟄伏,黑暗不過是黎明到來前的幕布。沒有信念,就沒有信心和勇氣。
股票交易是一個高度強調風險控制的事情。在一筆交易開始構思和構建時,首先考慮的不是怎麼掙錢,而是怎麼不賠錢;其次是耐心等待合適的時機,因為過早入場可能會參與不確定的走勢,不吃魚頭不抄底,不吃魚尾不預測頂部,只是在耐心而自足的吃魚身就滿足了;在構建交易計劃時,止損是交易計劃必須的組成部分.止損是在這個市場持久生存下去和持續贏利的基礎。因為不是全知全能的,所以交易的關鍵是風險始終處於可控的范圍和狀態,而不是主觀情緒操作和賭博。在價格走勢觸及我們的止損價位時,不要猶豫地賣出。對於持續盈利的部位,讓利潤奔跑吧,但是也不要忘記止損和止盈。止盈和止損實際上是你交易的安全可控范圍,是基於持續穩健盈利策略的內核。在價格趨勢不斷上漲時必須跟價止損,而不是過早利了結。
3. 投資股票的全部風險來自於股票價格波動的不確定性,對嗎
A說法正確,股票投資的收入包括兩部分,一部分是股息或紅利收入,它來源於企業利潤,因此股票投資的風險源於企業利潤的不確定性,故入選;
BC說法錯誤,股票投資收益的多少與交易次數和交易人數的多少無關,排除;
D說法正確,股票投資另一部分收入來源於股票價格上升帶來的差價,因此股票投資的風險源於股票價格波動的不確定性,故入選;
故選:AD
4. 股票漲跌的本質是什麼
本質上來看,股票就是一種「商品」股票的內在價值即標的公司價值決定了它的價格,並且價格的變化也會浮動在它內在價值的周圍。
在價格波動上,股票像其他商品一樣,供求關系對其價格有影響。
就像豬肉,當對豬肉的需求增多了,供給的豬肉量達不到人們的需求量,價格自然而然就上升了;當豬肉產量不斷增加,豬肉供給過剩,豬肉價這個時候肯定就不會上升。
對於股票來說:10元/股的價格,50個人賣出,但市場上有100個買,那另外50個買不到的人就會以11元的價格買入,導致股價上漲,否則就會下跌(由於篇幅問題,這里將交易進行簡化了)。
通常來說,有很多方面的因素會導致雙方情緒變化,進而影響到供求關系,其中影響因素中的決定因素有3個,接下來我將給大家進行詳細說明。
在這之前,先給大家送波福利,免費領取各行業的龍頭股詳細信息,涵蓋醫療、軍工、新能源能熱門產業,隨時可能被刪:【絕密】機構推薦的牛股名單泄露,限時速領!!
一、哪些因素會使得股票出現漲跌變化?
1、政策
產業和行業受國家政策的影響,比如說新能源,幾年前我國開始對新能源進行開發,針對相關企業、產業都有相應的補助政策,比如補貼、減稅等。
這就招來大量的市場資金,尤其是相關行業板塊和上市公司,是重點挖掘對象,相應的帶動股票的漲跌。
2、基本面
長期來看,市場的走勢和基本面相同,基本面向好,市場整體就向好,比如說疫情後我國經濟回暖,企業經營狀況也逐漸回暖,股市也一並回升。
3、行業景氣度
這個是主要的一點,不言而喻,股票的漲跌不會脫離行業走勢,反之,行業越不景氣,這類公司的的股票價格變會普遍下降,比如上面說到的新能源。
為了讓大家及時了解到最新資訊,我特地掏出了壓箱底的寶貝--股市播報,能及時掌握企業信息、趨勢拐點等,點擊鏈接就能免費獲取:【股市晴雨表】金融市場一手資訊播報
二、股票漲了就一定要買嗎?
大部分的新手剛了解股票,一看某支股票漲勢大好,趕緊買上幾萬塊,後來竟然一路下跌,被套的非常牢。其實股票的興衰可以被人為的進行短期控制,只要有人持有足夠多的籌碼,一般來說占據市場流通盤的40%,就可以完全控制股價。所以學姐還是建議剛入門的小白,把長期佔有龍頭股進行價值投資作為最先考慮對象,避免短線投資被佔了便宜。吐血整理!各大行業龍頭股票一覽表,建議收藏!
應答時間:2021-08-19,最新業務變化以文中鏈接內展示的數據為准,請點擊查看
5. 什麼是股票價格風險
經濟學中的風險經典定義就是對未來事件的不確定性。
因此,股價風險就是指對未來股價的不確定性,可能漲,也可能跌,這都是風險。完畢。
6. 股價風險區是什麼意思
你可這樣理解,風險區和安全邊際本質上是一個道理。
什麼是安全邊際。
價值投資領域的核心概念,定義:實質價值或內在價值與價格的順差,另一種說法:安全邊際就是價值與價格相比被低估的程度或幅度。
7. 股票價值本質是什麼 如何體現股票價值
最初提出股票的價格與價值分離的是美國的帕拉特(S·S·Pratt),他在1903年出版的《華爾街的動態》(The mork of wall street,1903)一書中,提出股票價值的經濟本質在於股息請示權其影響因素中,諸如:股息企業收益、經營者素質以及企業收益能力,其中以前者最為重要,其他的重要因素均屬影響股息的間接因素。帕拉特認為,在理論上股票價格與真實價值是一致的,但實際上兩者差異頗大。但他認為兩者差異的現象並不限於股票,其他財產也有這種情形,只是股票比較特殊而已。因為就價格的形成而言,是由供需因素來決定,不見得就會與真實價值完全一致。而且,除了形成股票價格的主要決定因素真實價值之外,仍有許多其他的影響因素,諸如:這種好壞消息、證券市場結構、「股市人氣」、投資氣氛等,加上絕大多數對上市公司的生產事業外行的投資人結合成的各種判斷,帕氏雖然強調證券市場的分析,但其理論尚缺乏「嚴謹性」,不明確之處頗多。
其後,哈布納(S·S·Hebner) 在《證券市場》(The Stock Market,1934) 一書將帕氏的論點加以補充,哈布納以股票價值和價格的關系作為投資的指針,而且利用財務分析來把握股票價值,並強調股票標價格和市場因素與金融的關系,他認為「股票價格傾向與其本質的價值一致」,就長期的股價變化因素而言,與其本質的價值有關的即為長期預期收益與資本還原率。他認為,「就長期來看,股票價格的變化,主要是依存於財產價值的變化。」此外,哈布納還致力於證券分析與證券市場分析的結合。
賀斯物在《股票交易》(The Stack Exchange)一書中, 則站在證券市場分析的立場,除了區別股票的價值與價格之外,再進一步確認股票的本質價值在於股息,強調股票價格與一般商品價格的根本區別點在於股票價值與市場操作有所歧異。
與帕拉特同時代的莫迪(J·Moody) 在《華爾街投資的藝術》( The Art Of Wall Street
Investing,1906)一書中,則認為普通股的權利重點不僅僅是領取股利權利而已,還要看「發行公司負擔其支出,諸如:公司債息、董事、監事酬勞、利息支出之後的可分配於股息之純收益之多少的大小來看。因為,大部分上市股票有限公司的收益情況變動幅度大,有時候扣除其他費用之後,企業收益變成虧損的情形也頗為常見。因此,對於普通股的議決權(參加經營權)與公司資產價值的的評價,需要加上「投機性」因素。
莫迪更強調上市公司產業別「質」的考慮,當時的兩大產業--鐵路與工業股票之中,前者富有安定性、發展性,後者具有較大的投機性。即使兩者收益一致,價格也會有所差別。因此,莫迪的著作中更進一步強調了資本還原率和風險因素對股票市場價格的影響。
探討股票價值本質的,還有戴斯(D·A·Dace)和埃特曼(W·J·Eiteman)兩人。他倆合著了《股票市場》(Stock Market,1952)一書。在該書中,作者從歷史, 法律的觀點來探討股份有限公司制度,從法律上規定股東的權利來把握股票本質。他們指出,股東有三個基本權利:(1)參加公司的經營決策權;(2)剩餘財產分配權;(3)股利請求權。但是由於現代證券流通市場的發達,中小股東越來越多,大部分的股東都沒有參與企業經營的打算,而且以分配剩餘財產目的才購買股票的已絕無僅有。從而,購買股票的目的於領取股息,而分配股息的多少又取決於企業收益,因此,作者認為,「投資人購買股票之際,實際上是買進企業現在和將來收益的請求權」。
8. 請問 風險的本質 是什麼
風險的本質是不確定性
具體可分為
1,事件發生的不確定性
2,後果的不確定性
3,大小的不確定性
方差是概念論的核心,風險的不確定性就是要靠概率來量化
風險衡量的異方差模型
自馬柯威茨在其資產組合理論中首次用方差來衡量證券投資的風險以來,方差作為風險衡量的標准得到廣泛的應用,但這種風險衡量標準是在線性框架下建立起來的,隱含著一個先提條件,即它所衡量的證券須符合有效市場假定,不同時間的價格相互獨立,價格變化遵循隨機遊走模型,收益率的分布呈正態分布或近似正態分布。國內外許多實證研究都表明現實的證券市場與傳統理論的不符合之處,在此情況下,單由期望收益率和方差來確定投資者面臨的風險就可能存在一定偏差。股票市場在不同交易日中交易的活躍程度不同,股票價格波動也是時變的,日收益的方差將隨時間而變化,因此,適合於描述股票價格變化和風險的模型必須滿足時變特徵。
條件方差指標在一定程度上可解決方差指標的靜態缺陷,條件方差是在給定全部歷史信息集的條件下,對於價格變動的方差所做估計。由於條件方差依賴於過去的信息,而歷史信息集隨時間而改變,因此條件方差也會相應改變,因此條件方差指標可以反映風險的時變特徵,而且在一定的模型假定之下能夠定量描述動態系統中收益與風險的依賴關系。估計條件方差常見的方法是異方差模型(ARCH)及其推廣形式,在眾多條件異方差模型中,GARCH-M模型能很好地將收益與風險之間的關系聯系起來。
GARCH-M模型將條件二階矩作為變數引入條件均值模型,將金融資產風險的變化對收益產生的影響考慮進去,該模型一般可用來解釋金融資產的回報率與投資風險的關系,其具體形式是在ARCH模型均值方程式右邊增加一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