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股民用錢買了股票,那些錢去哪裡了
花在了以下方面
1交易成本:印花稅收。
股票交易印花稅是從普通印花稅發展而來的,是專門針對股票交易額徵收的一種稅,目前採用的是徵收1‰的單邊印花稅。
2007年5月30日,財政部突然宣布將兩市證券交易印花稅由千分之一上調至千分之三,引發市場著名的530大跌,不到10個交易日內滬指由29日收盤的4334點跌至3404點。2008年4月24日,財政部又出手「救市」,將印花稅下調至千分之一,當日滬指暴漲9.29%(即著名的424行情)。同年9月19日,財政部又將印花稅改為單邊徵收,當日兩市A股全線漲停報收(即918大救市)。
券商收益。也就是傭金,每家券商針對不同投資者給的傭金費率都可能不同,最高3‰。 此外,還有支付給證券登記清算機構的過戶費,支付給基金的管理費等。
2、上市公司以及公司的「大小非」們:
上市公司股票上市後,上市公司就成為投資大眾的投資對象,就能向大眾籌資。我們先忽略投機的行為,用一個簡單的例子分析。公司必須給持股人定期分紅,即把公司的利潤分一部分給持股人。如果公司很好,分紅的收入可能會遠超過認購股票的支出。
3、「投資高手」、游資、熱錢
經濟學常識告訴我們,證券市場上的資本交易是一種「零和博弈」,一方賺錢,也有一方輸錢。我們繼續以本文開頭的例子接下去解釋這個問題。實際上,該例子提到的總市值減少的這400元並未「蒸發」,而是被別人賺走了。
Ⅱ 請問股票里的錢去了哪裡了
公司發行股票時,錢到了公司手裡,然後股票在股票市場的交易,錢是在買賣雙方之間運動,買者將錢給了賣者,並沒有給公司。
股價變動不僅隨經濟周期的變化而變化,同時也能預示經濟周期的變化。實證研究顯示,股價的波動超前於經濟波動。往往在經濟還沒有走出谷底時,股價已經開始回升,這主要是由於投資者對經濟周期的一致判斷所引起的。
通常稱股市是虛擬經濟,稱與之相對的現實經濟為實物經濟,兩者的關系可以說是如影隨形」,彼此都能對對方有所反映。
(2)散戶買股票的錢去了哪裡擴展閱讀
市場的穩定與否跟場外非官方的消息的多寡以及制約機制是否健全有密切關系。從宏觀的角度講,凡是出自官方的正道消息,都是可以用作判斷當前以及未來一個階段內市場方向的依據。
而且,無論中外的股市,總是走著螺旋式攀升軌跡向前發展,以波浪形態來講,盡管浪型由諸多起伏組成,但將周期拉長到可以考察其全貌時便不難看出:一浪更比一浪高,與之對應的是所謂「谷底」也將隨之抬高,投資者可以看看滬市自開市以來K線圖便看一目瞭然。
或者看看周邊的香港股市、日本股市、台灣股市等等。這里我想說明的是:投資者投資股市即便尚不精熟於各種投資獲利的技巧,但至少先對股市以及影響股價的諸多因素有個基本了解,然後慢慢學會綜合所有已知的知識進行自己的投資決策。
Ⅲ 股市裡的錢都去了哪裡了
想必很多網友都對股市感興趣,都把自己的錢投入到了股市中,但是最後卻虧得血本無歸,那股市裡的錢都去了哪裡呢?小編對於這個問題也是很好奇的,所以搜索了一些資料,下面小編來解釋一下股市的錢究竟都去了哪裡。
交稅和交傭金了
我們應該知道國家對於股票印花稅的徵收是很多的,所以即使你在股市中賺了很多錢或者虧了很多錢,最後這些錢都變成了印花稅,被國家徵收走了。因為股市本來就是一個投機市場,國家對於股市征的稅是很重的,這也是為了防止一些大股東進行惡意洗盤操作,將整個股市弄得一片混亂。所以當你的處於股票虧損的時候,那些錢可能被上市股東瓜分了,也可能被一些散戶賺走了,也可能是交了稅和傭金。所以股市的投資是有很大風險的,如果你對股市並不精通,最好還是不要踏入股市。
Ⅳ 我們平常買股票買的錢、交的錢是交到哪裡去了錢是給誰手裡了
賣主手裡。
股票交易是股票的買賣。股票交易主要有兩種形式,一種是通過證券交易所買賣股票,稱為場內交易;另一種是不通過證券交易所買賣股票,稱為場外交易。
買賣股票成交後,買主付出現金取得股票,賣主交出股票取得現金。交割手續有的是成交後進行,有的則在一定時間內,如幾天至幾十天完成,通過清算公司辦理。
(4)散戶買股票的錢去了哪裡擴展閱讀:
印花稅由購買、粘貼印花稅票的納稅人按照規定的應納稅比例和限額繳納。證券交易印花稅是印花稅的一部分。它是根據買賣雙方簽訂的證券交易合同的金額向賣方徵收的。稅率是1。
經國務院批准,財政部決定自2008年9月19日起調整證券交易印花稅政策。現行的雙邊徵收改為單邊徵收。也就是說,證券交易印花稅只對賣方(或繼承、贈與A股、B股的轉讓人)徵收,對買方(受讓人)不徵收。稅率仍為千分之一。
Ⅳ 散戶炒股虧的錢到底去哪了錢真會憑空消失嗎
股市就是一個泳池,而這個泳池永遠注不滿的水,由於水會蒸發,同時也會被他人抽走,所以這個水池永不滿水的。
股市又是一個資金再生分配的市場,大家把資金投入到股市,然後通過股票的交易買賣,資金會發生轉移,這些錢要麼到自己手裡,要麼到他人手裡,當然還有一些人是不交易,光收台費的。
所以股市就是一個泳池,而泳池裡面的水就是資金,所有投資者把真金白銀都拿進股市後,通過股票交易買賣實現再生分配,虧錢的就往股市送錢,盈錢的就從股市拿錢,最終是盈是虧憑借個人投資能力。
按照這個例子答案很明確,散戶炒股虧的錢並不是蒸發的,更不會消失,而是他被他人拿走了,進了別人的口袋。錢不會蒸發和消失,真正會蒸發的只有市值,股票的市值會被蒸發,憑空消失。
舉例子2
張三用10萬元全倉一隻10元的股票,總之市值是10萬元;但隨著這只股票持續陰跌,當股價跌到5元之時,張三股票市值只有5萬元,已經被蒸發5萬元了。
其實這5萬元並沒有被誰拿走,確實是屬於被蒸發的,市值已經憑空消失了,這就是股票市場深奧之處。
最後得出結論,股票市場是一個神奇的市場,是機構的提款機,是散戶的收割機,是股票的蒸發機,股市就是一個多功能的市場。
股市有分析,入市需謹慎!
Ⅵ 炒股,大家都在炒股,散戶把股裡面的錢賺走了,股市裡面的錢哪裡來的
首先,在股市裡散戶不可能把股市裡的錢全賺走。
一、在股市裡面賺錢的有三類人:
1、靠吃紅利的人,這類也就是我們經常所說的價值投資者。
2、靠做分析報告給別人推薦股票而自己從來不買的人,股票市場的專業從業人員就是這類。3、自己動手買賣股票並且靠股價的波動賺取收益的人。看你說的是哪類想做哪類。一般的莊家和散戶均屬於這類,也就是我們常規意義上說的投機者。
二、首先可以確定的是,不可能所有人賺。
股票的賺錢與否只能靠買入和賣出的差價來決定,因此當一個人賺錢的同時(即他賣出了股票,而且賣出價位高於買入價位),會有另外一個人以同樣的價格買入,那麼從這個角度來說,就不會存在所有人賺錢。
但是在某個特定的時期內,可能出現這種情況,即劃定一個期限,那麼在這個期限內,始終是買的人多餘賣的人,那麼光看已經賣出的人的情況,肯定是所有人都賺錢了。
三、股票是通過買入與賣出的差價產生收益。
一般股民或是百姓,認為高拋低買,產生價差,就是收益。諸不知;短線操作除了稅金、手續費外,掙不了幾個錢。因為;高價有更高價,低價有更低價。短線操作經常出現持倉成本愈墊愈高的窘境。只要一次大跌技術性修正,非常可能就步入虧錢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