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擴張性的貨幣政策為什麼會使股票價格上升
擴張性貨幣政策是貨幣政策的一種,通過提高貨幣供應增長速度來刺激總需求,在這種政策下,取得信貸更為容易,利息率會降低。因此,當總需求與經濟的生產能力相比很低時,使用擴張性的貨幣政策最合適。貨幣政策調節的對象是貨幣供應量,即全社會總的購買力,具體表現形式為:流通中的現金和個人、企事業單位在銀行的存款。流通中的現金與消費物價水平變動密切相關,是最活躍的貨幣,一直是中央銀行關注和調節的重要目標。
擴張性貨幣政策導致利率上升,投資者更傾向買股票
㈡ 中央銀行採取寬松的貨幣政策將導致股價怎麼變化
寬松的貨幣政策對應的是市場的流動性增加和資金面的放鬆,這樣對市場來說是絕對的利好,但是落到個股上還得看具體的個股行情。
㈢ 貨幣政策對股票價格有影響嗎
2.貨幣政策對股市的影響
利用貨幣政策工具調節宏觀經濟,是中央銀行為實現貨幣政策目標所採用的政策性手段。貨幣政策分為一般性貨幣政策和選擇性貨幣政策以及其他貨幣政策工具。
①一般性貨幣政策工具。一般性貨幣政策工具是指公開市場業務、再貼現政策和法定存款准備金率,它們又稱為貨幣政策工具的「三大法寶」。
公開市場業務是指中央銀行通過買進或賣出有價證券,吞吐基礎貨幣,調節貨幣供應量。與一般金融從事的證券買賣不同,中央銀行買賣證券的目的不是為了盈利,而是為了調節貨幣供應量。根據經濟形勢的發展,當中央銀行認為市場貨幣流動性過剩,需要收縮銀根時,就會賣出證券,相應地收回一部分基礎貨幣,減少金融可用資金的數量,也就是減少了市場中流動的貨幣總量。相反,當中央銀行認為市場流動性不足,需要刺激經濟發展時,就會放鬆銀根,買進有價證券,擴大基礎貨幣供應量,直接增加金融可用資金的數量,從而達到向市場輸血,刺激經濟發展的作用。中央銀行在公開市場上買入債券,相當於為市場提供流動性,對股市來說是一個利好,一般情況下股市應看漲。
再貼現政策是指中央銀行通過制定或調整再貼現利率,干預和影響市場利率及貨幣市場的供應和需求,從而調節市場貨幣供應量的一種金融政策。再貼現是指商業銀行或其他金融將貼現所獲得的未到期票據向中央銀行轉讓。對於中央銀行來說,再貼現是買進商業銀行持有的票據,流出現實貨幣,擴大貨幣供應量。對商業銀行來說,再貼現是出讓已貼現的票據,解決一時的資金短缺。整個再貼現過程,實際上就是商業銀行和中央銀行之間的票據買賣和資金讓渡過程。提高再貼現率,增加了存款貨幣銀行從中央銀行借款的成本,相當於收縮了流動性,對股市來說是利空,一般情況下股市應看跌。
存款准備金是指金融為保證客戶提取存款和資金清算的需要而准備的在中央銀行的存款。中央銀行要求的存款准備金占其存款總額的比例,就是存款准備金率。存款准備金本來是為了保證支付的,但卻帶來了一個意想不到的「副產品」,就是賦予了商業銀行創造貨幣的職能,可以影響金融的信貸擴張能力,從而間接調控貨幣供應量。提高法定存款准備金率,商業銀行存入中央銀行的准備金就增加,市場流動性就縮小,這對股市來說是利空,一般情況下股市應看跌。
②選擇性貨幣政策工具。選擇性貨幣政策工具是指中央銀行針對某些特殊經濟領域或特殊用途的信貸而採用的信用調節工具。選擇性貨幣政策包括間接信用控制、直接信用管制和間接指導。與一般性的貨幣政策工具不同,選擇性貨幣政策工具對貨幣政策與國家經濟運行的影響不是全局性的,而是局部性的,是對個別部門、個別或某些特定用途的信貸採用的貨幣政策性調控。
選擇性貨幣政策工具也可以作用於貨幣政策的總體目標。比如對證券市場信用控制、不動產信用控制和消費者信用進行控制時,會對整個貨幣政策產生影響。中央銀行對有關證券交易的各種貸款和信用交易的保證金比率、印花稅等進行調節,可以控制金融市場的交易總量,抑制過度投機,或者提高市場的活躍度。選擇性貨幣政策對股市的影響有大有小,如果直接針對整個股市進行調節,那麼影響是巨大的。2007年5月30日,財政部調整證券(股票)交易印花稅稅率,由1‰調整為3‰,其目的就是為了遏制當時的過度投機行為。2008年4月24日,印花稅稅率又調回到1‰,這是因為當時股市已經處於熊市,需要政策性的扶持。如果選擇性貨幣政策是對其他個別行業或區域進行調節,其影響則是短期和局部的。
③其他貨幣政策工具。其他貨幣政策工具內容繁多,概括起來為直接信用控制和間執著信用控制兩類。直接信用控制的主要手段包括規定利率限制及信用配額,規定金融的流動性比率和直接干預等。間接信用控制,如中央銀行通過道義勸告、窗口指導等辦法,間接影響商業銀行等金融。其他貨幣政策對股市的影響力度相對較弱。
總之,無論是哪種貨幣政策,如果政策有利於貨幣的放鬆,增加整個社會或股市的資金總量,那麼該政策就對股市的上漲有利,相反會抑制股市的上漲。但是,市場流動性過剩會帶來通貨膨脹,過緊的貨幣政策又會出現通貨緊縮。cpy雷冰的股票波段
㈣ 實行寬松的貨幣政策對股市的影響有
你好朋友,由於股市是宏觀經濟的晴雨表,那麼股市對國家的宏觀政策面的消息是非常敏感的,那麼我們要從一下開始分析。 由於國家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寬松的貨幣政策,首先是國家的政府支出加大了,還有就是銀行的低利率能夠有效刺激投資支出.消費支出來拉動經濟增長,那麼市場上的需求極大的增加了,再加上國家的稅收優惠政策,對於上市公司的業績提升肯定有很大的幫助,這是從上市公司的經營業績去分析 還有我們還要從資金面分析,因為影響股市最直接的因素是資金,沒有資金流入股市一定不會怎麼漲,由於國家實行寬松的貨幣政策,這時銀行的利率是很低的,而且對貸款的要求也適當的有所放鬆,那麼貸款容易,而且利率也低了,就會有很大一部分的人用貸款來的錢投入股市,還有就是國家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寬松的貨幣政策會使得市場上的投資者對未來經濟前景的看好,那麼股市的成交量也必定會活躍起來,這對於股市來說也是利好 那麼總結分析就可以得出,國家實施這樣的政策會推動股市的上漲,對股市是利好的,希望我的回答能令你滿意,希望採納謝謝
㈤ 實行放寬的貨幣政策將對股票價格有何影響
樓下的那位回答,其實只是掰了很多專業知識。個人覺得有所偏頗。
事實上個人認為,國家實行放寬的貨幣政策並不能絕對的說明或者反應股票會上升的這樣一個結果。其中還要涉及得到股票成交量的一個情況。
目前股市還處於一個非常不穩定的狀態,雖然實行了寬松的貨幣政策,流動的資金會多,但是並不代表每個股民都會把這部分錢投入到股市中去。現在的股市,是100個人,100個人的戶頭里都有資金,但是其實就只有3個人在運作這部分資金炒股票,還有97個人都持有的是觀望的狀態。這樣的例子就好比銀行貨幣政策放寬,並不是每個人都會用這錢去貸款買房一樣,都沒人去買,你房價自個兒怎麼會往上漲呢。
股票也不是必需品,更何況現在的股票普遍讓股民缺乏信心,理智的人是不會往裡跳的。
所以放寬的貨幣政策對股票價格的影響是不一定的,只能說政策放寬,股票價格上漲是個理想化的趨勢。
㈥ 放鬆貨幣政策對股市是利好還是利空
貨幣政策放鬆,資金就會從銀行流出進入股市刺激股市增長,所以放鬆貨幣政策對股市是利好。
一、放鬆貨幣政策對股市的影響:
1.銀行貸款是受到監控不得流入股市的,但是只要能從銀行貸出來,總有辦法進股市,所以社會上的錢越多,進入股市的錢就越多,買的多了,股市也就更可能上漲。
2.從另外一個方面來說,如果政府收緊信貸,銀行的可貸額度減少了,銀行開始往回要錢,有些原本可以在股市裡的錢也必須得撤出來,股市也就更有可能下跌。
3.信貸越放鬆,上市公司就越容易借到錢,緩解資金壓力,對上市公司的業績也是一個推動,股票也就越容易漲。
二、貨幣政策的定義:
貨幣政策是指政府或中央銀行為影響經濟活動所採取的措施,尤指控制貨幣供給以及調控利率的各項措施。
三、貨幣政策的主要種類:
1、根據對總產出的影響方面,可把貨幣政策分為兩類:
(1)擴張性貨幣政策(積極貨幣政策)
(2)緊縮性貨幣政策(穩健貨幣政策)。
(3)在經濟蕭條時,中央銀行採取措施降低利率,由此引起貨幣供給增加,刺激投資和凈出口,增加總需求,稱為擴張性貨幣政策。
(4)反之,經濟過熱、通貨膨脹率太高時,中央銀行採取一系列措施減少貨幣供給,以提高利率、抑制投資和消費,使總產出減少或放慢增長速度,使物價水平控制在合理水平,稱為緊縮性貨幣政策。
四、貨幣政策的主要作用:
貨幣政策(Monetary Policy)是通過政府對國家的貨幣、信貸及銀行體制的管理來實施的。貨幣政策的性質是宏觀經濟學中最吸引人、最重要、也最富爭議的領域之一。一國政府擁有多種政策工具可用來實現其宏觀經濟目標。其中主要包括:
(1)由政府支出和稅收所組成的財政政策。財政政策的主要用途是:通過影響國民儲蓄以及對工作和儲蓄的激勵,從而影響長期經濟增長。
(2)貨幣政策由中央銀行執行,它影響貨幣供給。
通過中央銀行調節貨幣供應量,影響利息率及經濟中的信貸供應程度來間接影響總需求,以達到總需求與總供給趨於理想的均衡的一系列措施。貨幣政策分為擴張性的和緊縮性的兩種。
㈦ 寬松的貨幣政策對股市的影響
寬松貨幣政策下,市場貨幣供應量增加,使企業資金使用成本減少,利潤增加。增加貨幣供應量,使人們貨幣收入增加,促進消費。寬松貨幣政策為在國內經濟不夠景氣的情況下使用的促進經濟發展的貨幣政策。
具體政策
1、降低存款准備金率,使商業銀行減少上繳的存款准備金,增加可貸資金。
2、降低再貼現率,使商業銀行將票據貼現給中央銀行時,可獲得更多的資金,增加可貸資金。
3、中央銀行在市場上購買有價證券、貨幣投放市場。
4、放鬆信貸條件和規模。
(7)寬松的貨幣政策股票價格擴展閱讀
貨幣政策由中央銀行執行,它影響貨幣供給。通過中央銀行調節貨幣供應量,影響利息率及經濟中的信貸供應程度來間接影響總需求,以達到總需求與總供給趨於理想的均衡的一系列措施。
貨幣政策調節的對象是貨幣供應量,即全社會總的購買力,具體表現形式為:流通中的現金和個人、企事業單位在銀行的存款。流通中的現金與消費物價水平變動密切相關,是最活躍的貨幣,一直是中央銀行關注和調節的重要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