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股票不是有人買才有人賣么 那買入數應該和賣出數一樣啊為什麼是不一樣的
那不是買入和賣出手數不一致,那叫內盤和外盤。內盤是主動性賣盤,比如說買一價格為5.25元,賣一價格為5.26元,這時候,賣一的人主動撤掉5.26元的賣一單子,而降價為5.25元購入買一的單子,這筆成交量就統計為內盤。反之,賣一的5.26元不動,人們主動升價以5.26元而不是5.25元購入的話就是外盤,所以,外盤多一般表示大家看多該股,內盤多則表示大家看空該股。也有反常的時候,特別是漲跌停的時候,但是屬於特殊情況了。內盤+外盤=當天的總成交量。總成交量當然是有多少人買就有多少人賣,只不過價格滑動後資金量就會凈流入流出了。
Ⅱ 股票買價和賣價不一樣怎麼成交
這種情況下是不能成交的。只有等到買方或賣方,其中一方妥協了,自然能成交的。股票買賣時的技巧:一、如果你是委託的方式較高價格買入申報或較低價格賣出申報的話是即時交易的。以格力電器(000651)舉例:當時格力電器的現價為23.94,如果當時委託的買價為23.95(或23.95以上)或當時委託的賣價為23.93(或23.93以下),一般可以即時成交,幾秒內就可以成交。二、證券競價交易按價格優先、時間優先的原則撮合成交的。1、成交時價格優先的原則為:較高價格買入申報優先於較低價格買入申報,較低價格賣出申報優先於較高價格賣出申報。2、成交時時間優先的原則為:買賣方向、價格相同的,先申報者優先於後申報者。先後順序按交易主機接受申報的時間確定。
Ⅲ 股票為何買入賣出不成正比
從全天成交上看,買賣雙方是平衡的,之所以存在您所提的不成正比的緣由是:行情軟體公司是根據自己對所有拜託單的理解來進行主力和散戶的判斷,1般會分為機構、大戶、中戶、散戶等。您上表中只列出其中兩個分類,應有罅漏。現以1個簡單的例子來講明:假設您今天計劃賣出100萬股(差不多可以算是主力),現在5元/股處掛單賣出100股,這時候行情軟體只會把這單賣出當做是散戶賣出。當出現這類情況時,必須致使存在買入賣出不成正比的情況。因各行情軟體公司對拜託單的判斷存在不同的標准,所以也常見同支個股在同天A行情軟體是流入而B行情軟體是流出的情況。綜合以上,行情軟體提供的資金流入流出應僅供參考,莫以此為交易根據。 查看原帖>>
Ⅳ 股票買入價與賣出價差距很大說明什麼
股市常見現象,答案不唯一
1、出現在大跌末期人氣低迷時,這是正常情況,說明賣者惜售,買氣又不足,成交量極度萎靡。
2、出現在尾市,乃主力刻意所制,根據具體情況而定。
3、交易中偶爾出現一下,隨即一閃而過恢復正常,這在高價股中經常出現。
這個問題沒有固定的答案,要根據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比如股票軟體上的買入價、賣出價只是一種「喊價」,是買賣意向,股票軟體上的買入價、賣出價俗稱「掛單」,即掛在那裡等待別人來買或來賣。例如,「買入價是7.69」是指有人願意出7.69的價格向市場上的其他人買股票,「賣出價是7.72」是指有人願意出7.72的價格向市場上的其他人賣股票,如果有人願意在他們限定的價格賣出或買進,就產生了「成交價」。
Ⅳ 股票買與賣的關系
1、股票買與賣的關系是個順序先後的概念,先有買入,才會有賣出。
2、買入或賣出股票可以通過以下幾種方式進行:
(1)撥打券商開設的委託電話;
(2)到券商營業部櫃台填寫買入或賣出委託單;
(3)通過網上交易系統進行委託;
(4)通過自助鍵盤終端進行委託。
3、大部分股民買賣股票的方法:開戶後,登陸證券公司的交易軟體,首先是要通過銀證轉賬,把資金從銀行卡轉到證券賬戶上,然後點擊買入,輸入要買的股票的代碼,價格,數量,點擊確定就可以了。賣出是一樣的流程。
Ⅵ 股票賣出額與買入額為什麼不等
買入額就是主動性買盤與主動性賣盤的差額。以賣方委託成交的納入「外盤」,是主動性買入,顯示買勢強勁,用紅色顯示,是人們常說的搶盤;以買方委託成交的納入「內盤」是主動性賣出,顯示賣方力量強勁,用綠色顯示,是人們常說的拋盤。「外盤」和「內盤」相加成為成交量,分析時由於賣方成交的委託納入「外盤」,如「外盤」很大意味著多數賣的價位都有人來接,顯示買勢強勁;而以買方成交的納入「內盤」,如「內盤"過大,則意味著大多數的買入價都有人願意賣,顯示賣方力量較大;如內外盤大體相當,則買賣方力量相當。
外盤與內盤
「外盤」和「內盤」相加為成交量。人們常用「外盤」和「內盤」來分析買賣力量那方占優勢,來判斷市勢.但有時主力利用對沖盤來放煙幕。內盤和外盤的大小對判斷股票的走勢有一定幫助,但一定要同時結合股價所處的位置和成交量的大小來進行判斷,而且更要注意的是股票走勢的大形態,千萬不能過分注重細節而忽略了大局。
技術分析系統中經常有「外盤」、「內盤」出現。以賣方委託成交的納入「外盤」,是主動性買入,顯示買勢強勁,用紅色顯示,是人們常說的搶盤;以買方委託成交的納入「內盤」是主動性賣出,顯示賣方力量強勁,用綠色顯示,是人們常說的拋盤。
「外盤」和「內盤」相加為成交量。人們常用「外盤」和「內盤」來分析買賣力量那方占優勢,來判斷市勢.但有時主力利用對沖盤來放煙幕。
還有一個概念叫「賣出」,與買入的含義相反。
Ⅶ 股票買一與賣一有什麼關系
兩者共同控制著股價的高低。
如果市場上有1萬人要賣手中的股票,1萬人要買這只股票,那麼兩方就變成了兩支隊伍,雙方都不妥協,於是就進入了出現買一賣一。
買方中有一部分人急於買入,於是開出高幾口價,其中價格開的最高的一部分人,就是買一。賣方中又有一部分人要盡快脫手,於是報了個低幾口的價格,被稱為賣一。
買賣雙方都已經做出讓步,但是最終還是對峙在離現價這1分錢的差距上,這時候如果就維持股價就一直不變,不會產生交易。
(7)股票買與賣不成正比擴展閱讀:
股票買賣的周期性變化:
如果當有關行業的不景氣剛出現,股價開始下跌時就買進,還有巨大的下跌空間,你可能會蒙受虧蝕。如果當有關行業景氣改善,股價回升了一截時就脫售,可能脫售得太早。
錯過了賺取巨利的機會,殊為可惜。所以買得太早和賣得太遲都是錯的。
當然,在未跌到底時買進未到頂時賣出,還總比在底價時賣出頂價時買進高明。一般人之所以會犯買得太早和賣得太遲的錯誤,是因為沒有志氣、貪圖快錢小利。
另一個原因是擔心失去買進機會和擔心失去既得的盈利,其實這是過慮。通常一隻股票跌至最低和漲至最高時,都會在谷底和峰頂徘徊三、五個月。
有足夠的時間讓你以低價買進和在高價賣出。你在谷底時不買進,不是時間不夠,而是根本不要買進,不要買進是因為你恐懼,沒有買進的膽識。
Ⅷ 股票買入量和賣出量的關系
股票買賣是對等的,有買才能賣出,有賣才能買入。
股市成交量是單邊的,例如,某隻股票成交量為十萬股,這是表示以買賣雙方意願達成的,在計算時成交量是十萬股,即:買方買進了十萬股,同時賣方賣出十萬股。
而計算交易量則雙邊計算,例如買方十萬股加賣方十萬股,計為二十萬股。股市成交量反映成交的數量多少。可用成交股數和成交金額兩項指標來衡量。
(8)股票買與賣不成正比擴展閱讀:
股市成交量對股價影響
1、股票走勢低迷信號
股票長期成交量減少,就是股票走勢開始低迷的信號,如果在大盤縮量的狀態下出現的話,這個信號就越強。
2、 確認股票走勢
股票上漲可以通過大的成交量或成交量逐漸放大來確認其走勢;股票下跌可以通過成交量縮量甚至地量確認。
3、成交量主宰股票價格
股票成交量情況是股票對股民的吸引程度真實反應,當股民看好某個股票股票就會有很多人買入,持有該股票的股民會持股待漲,從而推動股票價格的上漲;同理,如果對該股票不看好,持股的股民會賣出,空倉的股民不會買入,從而推動股票價格的下跌.所以說成交量是股票價格的主宰。
Ⅸ 關於股票的買與賣的問題
其實股票無論上漲還是下跌都是有買有賣的。
每個成交都是因為有人賣的同時其他人買了。
要知道股市是非常多人在參與,每個人的想法不同。
有的人覺得這個價格高了,就賣出,而其他人卻覺得這個價格不高,值得買入,所以才有買賣。
再回來說出貨,莊家要出貨,必須有人接,就是要有人覺得這個價格便宜;
如果股票一直下跌,莊家是很難出貨的,因為大家都不看好
所以才有拉高出貨、利好出貨等方式。
當賣出數量太多,沒有人接的時候,股價就要跌了。
上市公司和二級市場關系不大。
Ⅹ 股票的買與賣
高和低要有一個大的視野,現在整個股市都處在高位,找低價的股已經很難找了,最好的方法就是收拾一下,准備出去旅遊,等旅遊回來,你發現很多股票又可以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