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索羅斯拋售港元200多億元是如何實現的就是說誰在買他拋售的港元
我在股市混了三年對證券有一定了解,也問過抄股十幾年的堪稱高手或者專家什麼的這個問題,他們其實也說的很含糊,所以我還是不明白。聽說A股大盤有過一次跌停,但不知道是什麼情景,那個時候應該是沒人買吧。
但是香港的那次的拋售政府必須買,否則每天大跌每天大跌那香港股票跌到大於0的時候別的國家都趁機買走香港股票那麼還不是等於控制了香港?那不就威脅政府了嗎?所以別人不買政府也得買呀,那是被迫無奈,據說那次是動用了大陸的外匯儲備,否則香港金融就會遭難,正好香港與大陸關系的關系時期,大陸也不得不出血。
Ⅱ 索羅斯在97亞洲金融風暴中搞垮泰國經濟具體操作的原理是什麼
索羅斯向美國借入大量泰銖,之後和其他基金經理開始大量拋售泰銖,泰國匯市立刻波濤洶涌、動盪不寧,泰銖大幅貶值,他就可以以很低的匯率買入泰銖,再還給美國,從中賺錢。
1997年3月3日.泰國中央銀行宣布國內9家財務公司和1家住房貸款公司存在資產質量不高以及流動資金不足問題。索羅斯及其手下認為,便先發制人,下令拋售泰國銀行和財務公司的股票,儲戶在泰國所有財務及證券公司大量提款。此時,以索羅斯為首的手待大量東南亞貨幣的西方沖擊基金聯合一致大舉拋售泰銖,在眾多西方「好漢」的圍攻之下,泰銖一時難以抵擋,不斷下滑,5月份最低躍至1 美元兌26.70銖。
泰國中央銀行傾全國之力,於5月中下旬開始了針對索羅斯的一場反圍剿行動,意在打跨索羅斯的意志,使其知難而退,不再率眾對泰銖群起發難。由於銀根驟然抽緊,利息成本大增,致使索羅斯大軍措手不及,損失了3億美元,挨了當頭一棒。
索羅斯認為泰國中央銀行所能使出的全盤招術也就莫過於此了,泰國人在使出渾身解數之後,並沒有使自己陷入絕境,所遭受的損失相對而言也只是比較輕微的。
1997年6月,索羅斯再度出兵,他號令三軍,重振旗鼓,下令套頭基金組織開始出售美國國債以籌集資金,擴大索羅斯大軍的規模,並於下旬再度向泰銖發起了猛烈進攻。剎那間,東南亞全融市場上狼煙再起,硝煙彌漫,對抗雙方展開了短兵相接的白刃戰,泰國上下一片混亂,戰局錯蹤復雜,各大交易所簡直就像開了鍋似的熱湯,人們發瘋似地奔跑著,呼嚎著。
只有區區300億美元外匯儲備的泰國中央銀行歷經短暫的戰斗,便宣告「彈盡糧絕」,面對鋪天蓋地面來的索羅斯大軍,他們要想泰銖保持固定匯率已經力不從心。泰國人只得拿出最後一招,來個挖肉補瘡,實行浮動匯率。不料,這早在索羅斯的預料當中,他為此還專門進行了各種准備。各種反措施紛紛得以執行,泰銖的命運便被索羅斯定在了恥辱的十字架上了。泰銖繼續下滑,7月24日,泰銖兌美元降至32.5:1,再創歷史最低點,其被索羅斯所宰殺之狀,實在令世人慘不忍睹。
(2)索羅斯花高價買股票擴展閱讀
索羅斯採用的是立體投機的策略,並不是單一的只是外匯的操作。 所謂立體投機,就是利用三個或者三個以上的金融工具之間的相關性進行的金融投機。
1997年上半年,以量子基金為代表的一些大型基金大規模運用「杠桿」不斷擠壓泰國金融市場,觸發泰國金融危機,在隨後東南亞金融危機演變過程中,這些基金大規模運用「杠桿」,加重了危機的程度。他們怎麼做的呢?
正如索羅斯本人所描述的「我們用自己的錢買股票,付5%的現金,另外95%的資金用借的;如果用債券做抵押,可以借更多錢,我們用一千美元,至少可以買進價值五萬美元的長期債券……」。
它們以自有資本做抵押,從銀行借款購買證券,再以證券抵押繼續借款,迅速擴大了債務比率,不僅如此,它們還將借款廣泛投機於具有「高杠桿」特點的各種衍生工具,從而進一步提高了杠桿比率。
據《經濟學家》的報道,量子基金確實早在1997年3月就大量買入看跌期權,以掉期方式借入大量泰銖,賣出泰銖期貨和遠期,因料定交易對手要拋出泰銖現貨為衍生合同保值,輕而易舉地借他人之手製造泰銖貶值壓力。
Ⅲ 索羅斯是怎樣拋售泰銖盈利
那個金融危機應該是在通貨膨脹的時候,那時候的錢是不值錢的。
打個比方說:正常時期1美元能兌換100泰銖(具體兌換多少我不知道啊)而這100泰銖能買到值100泰銖的物資,也就是物有所值的。但是到了通貨膨脹的時候,也就是100泰銖是買不到什麼東西的,在匯率方面1美元就能兌換1000泰銖,如果這個時候索羅斯開始大量的兌換泰銖,等到達到一定的數量時候,同時泰國開始穩定物價開始一系列政策的時候,泰銖的匯率也開始趨於穩定,開始回歸自己的價值的時候,再把泰銖換回美元。當物價穩定,匯率穩定的時候1美元可以兌換到500泰銖,那麼多出來的400泰銖就是索羅斯的毛利潤了。
具體實現方法有很多種,上面只是一種,別的還可以先通過控制債券達到目的,也可以通過控制國家的能源或者是黃金等硬通貨市場,引發危機利用老百姓的羊群效應。
就好比股票,故意購進很多同一隻股票,同時製造輿論恐慌性下跌,百姓不知道為什麼也會跟著拋售股票拋售泰銖,索羅斯在市場下跌的時候收購,然後等到股價就是泰銖價值回歸的時候,或者是控制了這個股價的時候再拉高,一邊拉高一邊派發出貨。
反過來用也可以,就是先無聲無息的進站市場,大量悄悄收購,到達控制以後再拉高,並製造還會繼續拉高的輿論(貨幣也可以是表現在現貨市場的利好消息),吸引廣大的股民百姓買進接盤,其實已經開始悄悄出貨了,這樣在大股東拋售逃庄的時候,就引起了股票或者泰銖恐慌性的下跌,就是引發泰國的經濟危機。這樣你就會問 為什麼索羅斯在經濟危機的時候買入價格高於賣出價格還能賺錢的問題
本人學歷不高念書不多無法用特別生動的話來解釋你的問題,但是我想原理都應該是一樣的,只是方法不同,甚至很多方法同時引用。
Ⅳ 97年索羅斯在香港是賺了還是虧了
掀開奸詐索羅斯之惡意金融投機及其開放社會基金會的偽善面具。
奸詐索羅斯及其罪惡組織已被匈牙利,土耳其,俄羅斯,波蘭等國驅逐出境拉入黑名單。
累累罪行:1,1992年惡意做空英鎊賺10億。1997年惡意做空泰銖賺。1997年惡意做空港幣敗。2012年惡意做空日元賺10億。2019年惡意做空港幣慘敗。2,開放社會基金會專門從事策劃,實施,組織破壞社會民生的暴力遊行,打著民主人權的幌子行破壞社會民生之實,與美政府投資的民主基金會狼狽為奸,沆瀣一氣。
二者陰險手段:1,先通過資助暴徒破壞社會民生進而破壞金融市場致使股市和社會資產觸底並趁機巨量買進,再回高之時拋出大賺一筆。與美國軍火集團挑撥內戰,外侵趁機銷售軍火如出一轍。抵禦失敗的國家,社會,人民的共同財富被其洗劫一空。2,鼓吹自由選舉,自由市場以便於美國政府操控選舉扶植自己的代理人上台,以便於索羅斯操控市場洗劫人民的財富。
Ⅳ 股票常識中索羅斯投資尋找差距作何解釋
市場的動作毫無理性和邏輯,金融市場也是在不平衡的狀態中運轉,市場參與者的看法與實際情況存在差距。當這種差距可以忽略不計時,則無須考慮,當差距變大,即須成為考慮因素,因為市場參與者 的看法將受到影響。股票常識中索羅斯投資突破被扭曲的觀念索羅斯早年一心想當一名哲學家,他的哲學觀對他的投資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索羅斯認為,人們對於考慮的對象,總是無法擺脫自己觀點的羈絆,順理成章,人們的思維過程也就不能獲得獨立的觀點,其結果是人們無法透過事物的現象,毫無偏頗地洞察其本質。他由此得出結論,人類的認識存在缺陷,金融投資的核心就是要圍繞那些存在的缺陷和扭曲的認識做文章。股票常識中索羅斯投資發現聯系任何預測未來的想法歸根結底都是有偏見的和不全面的,市場價格總是呈現為「錯誤」的走向。
事實上,預期反映的並不是純粹的未來事態,而是已受到目前預期影響的未來事態。索羅斯認為,市場參與者的偏見和現實事態的進程存在反作用聯系,從而導致兩者之間必然缺乏一致性。金融市場動盪不定、混亂無序,那麼炒股的關鍵就是把握這種無序,這才是生財之道。股票市場的運 作基礎是基於群體本能的,關鍵是能在群體本能生效的一刻作出迅速的反應。「我沉迷於混亂,那正是 我掙錢的良方,理解金融市場中的革命性進程。
Ⅵ 97年東南亞金融危機索羅斯是如何拋美元再拋泰銖獲利的 急需~
應該是先拋泰銖,再拋美元.原理表述如下:
80年代時候,泰銖與美元保持一定價(相對固定),1美元=24泰銖(大致數),80年代美國經濟發展良好,泰國經濟發展也好(當時被稱為亞洲經濟發展四小龍之一),一個國家的貨幣幣值與經濟發展相適應,兩者發展均良好,這個相對固定的比價沒有什麼問題.
90年中期,泰國經濟發展緩慢了,美國經濟發展穩定,兩種貨幣還保持相對固定的比價,泰銖的價值明顯被高估了,索羅斯正是利用這個機會,在泰銖沒有貶值之前通過各種渠道借了大量泰銖,借來後兌換成美元(以1美元=24泰銖價格),當借到一定數量後,通過他在國際金融市場影響力和泰國與美國的實際經濟狀況,通過媒體進行宣傳,引起擁有泰銖的人們在市場上拋售泰銖,並且還利用期貨市場杠桿作用,使拋售放大.當時泰國政府利用外匯儲備在市場上購買泰銖(大概250億美元),用光了儲備還不能維持泰銖穩定,泰國放棄了努力,泰銖貶值.(1美元=40泰銖,這是大致數)
這時索羅斯就拋美元,購泰銖,進行償還,從中獲取借時與還時的差價,1美元賺了16泰銖.這是釘住單一貨幣(美元)匯率制度的問題造成的.
以上僅為原理,實際則復雜得多:以下資料來源http://hi..com/zy840105/blog/item/0d4726beba90980119d81f5a.html
第一步,在1996年底,預期襲擊成功後黃金會暴漲,先期吃進黃金;第二步,在對泰銖襲擊前將持有的遠期合約暗中大量沽空(據估計約有150億美元。)由於杠桿作用,大量遠期合約的積累並不需要太多現金,使索羅斯可將主力資金配置在現匯市場沖擊;第三步,買入少量權重藍籌股,作為股市現貨市場砸盤之用;第四步,融券放空,然後在底部還回股票,賺取差價。第五步,從外資銀行借入大量泰銖,由於外資銀行擁有泰銖業務,因此可以輕松借入。在泰銖高位持續放空,兌換成為美元,然後在低位再以美元兌成泰銖,還回泰銖。第六步,在黃金瘋狂之時拋出黃金,兌成泰銖,再在黃金暴跌之時換回黃金。第七步,在股票指數期貨上,買入遠期股指空單,以高杠桿獲取暴利。第八步,由一些組織和人出面運作,促使泰國銀行倒閉或者被收購,以便控制其金融貨幣系統,這才是最關鍵的一步,也是最主要的目的所在。
20世紀90年代中期,連續幾年的國際貿易收支逆差迫使泰國政府拋出大量外匯,泰銖明顯出現高估,「金融大鱷」們預測泰銖會貶值,便將其當成了獵物。
97年2月初,國際投資機構(索羅斯為主)大量拋售泰銖,2月向泰國銀行借入高達150億美元的數月期限的遠期泰銖合約,而後於現匯市場大規模拋售,泰銖匯率大幅度變動,引發金融市場動盪。5月7日,貨幣投機者通過經營離岸業務的外國銀行,建立即期和遠期外匯交易頭寸。從5月8日起,從泰國本地銀行借入泰銖,在即期和遠期市場大量賣泰銖的方式,沽空泰銖,造成泰銖即期匯價的急劇下跌,沽空行為持續到7月份。結果泰國金融市場一片混亂,金融危機爆發。
索羅斯於5月份出手約60億美元攻擊泰銖。可以說他是這次金融危機的最大獲益者。
Ⅶ 索羅斯在今年博鰲論壇的時候曾說他通過做空美元又賺了幾百億,做空是什麽意思,具體又是怎麽操作的
1、做空是什麽意思,具體又是怎麽操作的:做空是股票、期貨等市場的一種操作模式。和「做多」相反,理論上是先借貨賣出,再買進歸還。
具體操作模式:是指預期未來股票或期貨行情下跌,通過向交易商借出股票或期貨,按目前的價格賣出,待行情下跌後再在低位買進股票或期貨還給交易商,獲取下跌的差價利潤。其交易行為特點為先賣後買。
2、黃金和美元並沒有什麼直接的聯系:這個觀點不正確。黃金是以美元計價的特殊商品,和美元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當市場普遍看跌美元時,黃金就會上漲,反之,當市場看漲美元時,黃金就會下跌。通俗一點說,黃金和美元具有蹺蹺板的作用。自本世紀初開始,美國經濟一直處於動盪之中,於是黃金期貨一直處於牛市之中,就是最好的證明。
3、當大量拋售美元時,一般會採取什麼手段,並且又是怎樣避過政府和私人機構的阻礙,和十幾年前的亞洲風暴有什麽不同:美國是全球金融交易中心,貨幣戰爭的發源地,美國政府不會阻礙和動搖美國金融交易中心的地位,甚至會或明或暗地支持華爾街的行動。美國自上世紀七十年代尼克松總統在位時期,就一直強調強勢美元的重要性,但是實際上一直在執行弱勢美元的政策,這是美國利用其美元霸權地位侵吞其他國家利益的發展戰略。但是美國沒有想到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導致美國經濟不斷積弱難返。
此次索羅斯等國際投行做空黃金,不會像十幾年前那樣形成亞洲金融風暴,因為十幾年前,中國經濟的實力還不足以抵禦較大的金融風暴,但是現在的中國國民總產值已經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自身的經濟結構也比較合理,國際投行做空黃金,不會對亞洲形成較大的沖擊。
Ⅷ 索羅斯在股市是怎麼樣買空賣空的
值得注意的是,索羅斯家族基金開始對黃金感興趣了:該基金二季度並未減持黃金礦商ETF Market Vectors Gold Miners ETF,持倉仍有76.1萬股。而且當季建倉全球最大金礦開采公司巴里克黃金公司(Barrick Gold Corp.),買入將近190萬股,市值2010萬美元。
所以,問題已經非常清楚:索羅斯最近一兩年一直在看空美股、做空美股,但不太成功。所以,他的家族基金顯然是兩手准備:一方面沒有完全做空美股,但也沒有做空新興市場。而且,他們在新興市場和黃金上開始布局,帶有抄底性質。
說到底,索羅斯還是對美股不太放心,對高估的中國網路股不放心。他對港股這個價值窪地表現出的興趣,值得我們關注。
Ⅸ 索羅斯狙擊英鎊為什麼買股票
1992 年9 月,索羅斯對英鎊的狙擊成為國際金融投機領域的傳奇。
1990年英國加人歐洲匯率機制(ERM)時,索羅斯就在等待。在他看來,英國犯了一個錯誤,因為ERM要求成員國的貨幣必須盯住德國馬克。索羅斯認為,當時英國的經濟並不強勁,加人ERM,就等於把自己和西歐最強的經濟體― 統一後的德國聯結在了一起,英國將為此付出代價。
在歐洲匯率機制從近乎均衡到不均衡的過程中,市場參與者的認識存在一個缺陷:預期歐洲各種貨幣會在持續進行的程序中統一成單一貨幣,因此認定匯率波動會比過去縮小,每個人因而爭相購買較弱勢貨幣的高收益債券,這使歐洲匯率機制變得比以前更僵化,必須面對激烈變革,而不是漸進的調整。英國政府直到最後一分鍾,還向大眾保證歐洲匯率機制穩如磐石,但索羅斯絕不相信。
Ⅹ 索羅斯是怎麼搞垮股市的他的股票拋給誰啊
比如他有1億股票,不可能是在1天買入,拋售也不是在一天拋出的!
循序漸進逐漸的進行低吸高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