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戴維斯曾就美國的情況做過估計,下表中1935和1995百分比是如何進行測算估計的
這里所謂的估計,肯定是結合數據樣本得出的統計分析結果。
既然是理工小碩,那應該學過統計學,這是一個很簡單的抽樣調查案例。
不過你題目中沒有提到,Davis在這里做的數據是針對美國工人的,
如果你要採集的話,先做一個問卷,把馬斯洛需求的各個選項闡釋清楚,然後發放給受眾讓其填寫,回來再整理一下就好了。
非常簡單。
⑵ 戴維斯式雙殺效應
戴維斯雙殺效應
與妻一起去了次上海,見到了舊時的朋友。談話中提起了前幾年都頗喜歡的高科技投資。關於高科技投資的波動性,我提到了有關市場預期與上市公司價格波動之間的雙倍數效應———美國著名的投資人戴維斯家族稱作的「雙殺效應」。
在市場投資中,價格的波動與投資人的預期關聯程度基本可達到70%-80%。而不斷抬高的預期配合不斷抬高的PE定位水平,決定了價格與投資人預期之間的非線性關聯關系。以前這個現象被我稱作市場的不理性行為,更准確地說應該是市場的理性短期預期導致的自發波動。也可以稱作「戴維斯雙殺效應」。
在回來的路途上,我一直思考高科技股投資的問題和「戴維斯雙殺效應」。當我想到有關對蘋果電腦的投資,我覺得投資中需要堅持一些東西。
2003年底的時候,諾德·安博特資產管理公司開始注意到蘋果公司。當時的市場情況是,由於傳統的高成長性行業已經連續下跌幾年,因此包括蘋果公司在內的多數同一行業的公司備受市場冷落。值得注意的是,在2003年底的時候,包括瑞銀、JP摩根等多家知名投資銀行當時均給予蘋果公司中性評級,不難看出,這個時候整個市場都是不看好這類傳統的高科技公司的。
但諾德·安博特最為看重的還是蘋果公司的技術創新能力。蘋果公司的一位創始人斯蒂夫·沃茲尼曾說:「蘋果公司代表了個人電腦的發展趨勢,它是第一個集成了WiFi和藍牙功能的電腦,蘋果公司始終走在技術的最前列。」而Ipod上市後風靡全球的事實也印證了諾德·安博特當時的判斷。
除了對技術創新能力的堅決肯定之外,另外一個最吸引諾德·安博特的地方就是蘋果公司當時的股價。該股當時在納斯達克的市場交易價格僅有13美元左右,其市盈率、市凈率都低於當時市場的平均水平。從2003年底到2004年年間,諾德·安博特陸續買入大量蘋果公司股票,建倉的成本在13到17美元之間,建倉結束以後便開始耐心等待。
奇跡發生了,Ipod面世以後,立即以其精美簡潔的外觀、更大的存儲空間、超強的音質效果以及通過iTune進行線上下載的強大功能迅速風靡全球,給蘋果公司帶來了豐厚的利潤。看到這種情況,很多投資機構開始大舉跟進,部分知名投行也將對蘋果公司的評級結果由「中性」修改成了「買進」。蘋果公司在二級市場的交易價格開始水漲船高,節節攀升,到2005年底的時候,蘋果公司的股價已經飆升到70美元左右,今年年初時曾一度升至將近85美元左右,較2003年底的時候翻了6倍還多。
從2005年中旬,蘋果公司的股價上升到40美元以後,諾德·安博特就開始陸續減倉了,因為諾德·安博特認為這一價格已經超過公司給定的價值區域,到2005年底的時候,諾德·安博特已經將持有的蘋果公司8成的籌碼拋出,今年年初又拋售了剩餘的一部分,截至目前,已經全部清空,這筆投資自然是相當成功。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諾德·安博特全部清空蘋果公司的股份以後,多家投行卻給予其買入的評級。比如,包括高盛、花旗等幾家知名研究機構在最近發布的報告中,都將對蘋果公司的評級由原來的中性或者持有全部升級為買進。
投資就是投資。業績的短期波動性更應該與長期趨勢配合在一起。而相對公司的股價大幅波動,投資人自身的短期業績預期頻繁波動所帶來的「戴維斯雙殺效應」更是投資行為中應該注意的。
⑶ 美國有哪些金融大家族,打破了富不過三代的怪圈
戴維斯家族是美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家族之一,歷經時間考驗,這個家族打破了富不過三代的魔咒,他們的投資理念更加令人敬仰。
這個投資家族厲害了,爺爺從5萬美元做到9億美元,爸爸30年投資累計回報75倍,是標普500的兩倍,孫子管理450億美元資產。這個滿是大神的家族,就是美國著名的戴維斯家族。從祖父斯爾必·庫洛姆·戴維斯開始,到兒子斯爾必、孫子克里斯和安德魯,都是名耀華爾街的投資人。
斯爾必認為,大部分廉價股由於公司質地很普通,只值現有的價格,盡管公司的業績可能會恢復,但是花費的時間也常常會超出任何人的預期。
2、不要購買高價股
股票之所以值這個高價位是因為它們是由卓越的公司所發行的,但斯爾必卻不肯購買這類股票,除非股價相對於其收益而言比較合理。若在市盈率極高的價格買入,一旦增長率下滑,將面臨估值下降帶來的股價BAODIE。
3、購買適度成長型公司價格適中的股票
斯爾必認為選擇那些收益增長速度高於股票市盈率的公司才是理想的投資。因為適度成長型公司不引人注目,價格通常比較合理,並且可以獲得穩定的回報。
4、耐心等待直到股價回復合理
若斯爾必看中某家公司,但其股價過高時,他會耐心等待時機,直到股價回落。戴維斯家族尤其喜歡在長期發展前景良好的公司遇到暫時的負面新聞打擊時買入,通常此時投資者的期望極低,會給出匪夷所思的低價。當然前提是,負面新聞只是暫時的,不會阻礙公司的長期發展。
5、順流而動
斯爾必選擇技術股時非常慎重,但他並不完全排除技術股,只要他能找到股價合理、有實際收益並實現全球化經營的高科技公司,斯爾必就會急切地購入該股票。按照這個標准他在20世紀80年代選擇了IBM以及應用材料公司,獲得了豐厚的盈利。
6、主題投資
「從下往上」型選股人投資於那些前景良好的公司,只要公司有發展前途,無論是石油鑽探業還是快餐連鎖業,他們都樂於投資。而「從上往下」型選股人則會首先研究當前經濟形勢,找出有可能興盛起來的行業,然後再從中選擇公司。斯爾必兼有這兩類選股人的特徵。他在投資前,會首先尋找「主題」。而很多時候,主題都是相當明顯的。20世紀70年代的主題就是泛濫的通貨膨脹。斯爾必的風險基金選擇了石油、天然氣、鋁以及其他商品類公司,因為盡管物價上漲,這些公司仍能贏利。到了80年代,有跡象表明FED已成功地打擊了通貨膨脹。斯爾必發現了一個新的主題:物價回落、利率下降。因此他削減了硬資產,轉而購買金融資產:銀行、經紀行和保險公司的股票,因為利率下降使金融業從中受益。
7、讓績優股一統天下
為了減少資本利得稅以及頻繁交易中的非理性操作風險,戴維斯家族通常長期持有股票,因此他們通常選擇盈利穩定增長的績優股,就算股價達到了合理的區間,只要盈利穩定增長,他們會繼續持有。
8、信賴卓越管理
戴維斯的投資依賴於美國國際集團的漢格林伯格之類卓越的經理人。同樣,斯爾必也信賴因特爾的安迪格羅夫和太陽美國公司的艾利布洛德。如果一位優秀的格朗德領導人離開了原先的公司去了別處,那麼斯爾必也會相應把資金投入該新公司,因為他信賴該經理人的才能。
9、忘記過去
斯爾必認為,歷史不會完全重演。投資者常常因為記起過去市場bengkui的經歷而不敢買股票,例如29年、87年的股市bengkui。事實上,股市按照周期運行,從股市bengkui中恢復後,牛市也就隨之而來。
10、堅持到底
戴維斯家族堅持長期投資,他們認為,股票在短期內有價格波動的風險,但是長期來看,投資股票的收益遠遠大於風險。他們在給股東的信中一再重申:「我們跑馬拉松!」
⑷ 請教:股市分析中的「戴維斯雙殺」是什麼意思謝謝…
【解答】
股市分析中的「戴維斯雙殺」效應:就是指市場預期與股價之間波動的雙倍數效應,在市場投資中,股價的波動與投資人的預期,關聯程度基本可達到70%-80,這個就是由美國著名的投資人戴維斯家族稱提出來的。
操作策略:
以低市盈率買入潛力股票,待成長潛力顯現後,以高市盈率賣出,這樣可以盡享EPS和PE同時增長的倍乘效益。雙擊並非戴公獨創,事實上很多投資家都有類似策略,但是戴公卻神乎其技,憑此名滿天下。雙擊和巴菲特「永恆價值」相比,顯然世俗化了很多,但是對於新興市場的投資者,或許雙殺更實用一些。
雙擊把買入價格放在企業質量之前,強調低市盈率,其實暗含了很多安全邊際的保護。對PE提高的期待使得不會輕易陷入「雪茄煙蒂」的陷阱。賣出策略提醒投資畢竟不是婚姻,再長的持股期也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最終還是要離場。
投資就是投資。業績的短期波動性更應該與長期趨勢配合在一起。而相對公司的股價大幅波動,投資人自身的短期業績預期頻繁波動所帶來的「戴維斯雙殺效應」更是投資行為中應該注意的。
⑸ 關於股票道瓊斯指數
道·瓊斯指數是算術平均股價指數。
道瓊斯指數是世界上歷史最為悠久的股票指數,它的全稱為股票價格平均指數。通常人們所說的道瓊斯指數有可能是指道瓊斯指數四組中的第一組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Dow Jones Instrial Average)。
道瓊斯指數最早是在1884年由道·瓊斯公司的創始人查理斯·道開始編制的。其最初的道瓊斯股票價格平均指數是根據11種具有代表性的鐵路公司的股票,採用算術平均法進行計算編制而成,發表在查理斯·道自己編輯出版的《每日通訊》上。其計算公式為:
股票價格平均數=入選股票的價格之和/入選股票的數量
該指數目的在於反映美國股票市場的總體走勢,涵蓋金融、科技、娛樂、零售等多個行業。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目前由《華爾街日報》編輯部維護,其成份股的選擇標准包括成份股公司持續發展,規模較大、聲譽卓著,具有行業代表性,並且為大多數投資者所追捧。目前,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中的30種成份股是美國藍籌股的代表。這個神秘的指數的細微變化,帶給億萬人驚恐或狂喜,它已經不是一個普通的財務指標,而是世界金融文化的代號。而什麼是道瓊斯指數?查爾斯·亨利·道,僅僅讀過小學的小農場主,依靠自學成為出色的財經記者。愛德華·戴維斯·瓊斯,畢業於布朗大學,像他的紅鬍子顯示的那樣脾氣暴躁。查爾斯·密爾福特·伯格斯特里瑟,因為姓氏過長失去了永留史冊的機會。
道·瓊斯指數,即道·瓊斯股票價格平均指數,是世界上最有影響、使用最廣的股價指數。它以在紐約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的一部分有代表性的公司股票作為編制對象,由四種股價平均指數構成,分別是:
①以30家著名的工業公司股票為編制對象的道·瓊斯工業股價平均指數;
②以20家著名的交通運輸業公司股票為編制對象的道·瓊斯運輸業股價平均指數;
③以6家著名的公用事業公司股票為編制對象的道·瓊斯公用事業股價平均指數;
④以上述三種股價平均指數所涉及的56家公司股票為編制對象的道·瓊斯股價綜合平均指數。
在四種道·瓊斯股價指數中,以道·瓊斯工業股價平均指數最為著名,它被大眾傳媒廣泛地報道,並作為道·瓊斯指數的代表加以引用。道·瓊斯指數由美國報業集團——道·瓊斯公司負責編制並發布,登載在其屬下的《華爾街日報》上。歷史上第一次公佈道·瓊斯指數是在1884年7月3日,當時的指數樣本包括11種股票,由道·瓊斯公司的創始人之一、《華爾街日報》首任編輯查爾斯·亨利·道(Charles Henry Dow l851-1902年)編制。1928年10月1日起其樣本股增加到30種並保持至今,但作為樣本股的公司已經歷過多次調整。道·瓊斯指數是算術平均股價指數。
自1897年起,道·瓊斯股票價格平均指數開始分成工業與運輸業兩大類,其中工業股票價格平均指數包括12種股票,運輸業平均指數則包括20種股票,並且開始在道·瓊斯公司出版的《華爾街日報》上公布。在1929年,道·瓊斯股票價格平均指數又增加了公用事業類股票,使其所包含的股票達到65種,並一直延續至今。
現在的道·瓊斯股票價格平均指數是以1928年10月1日為基期,因為這一天收盤時的道·瓊斯股票價格平均數恰好約為100美元,所以就將其定為基準日。而以後股票價格同基期相比計算出的百分數,就成為各期的投票價格指數,所以現在的股票指數普遍用點來做單位,而股票指數每一點的漲跌就是相對於基準日的漲跌百分數。
道·瓊斯股票價格平均指數最初的計算方法是用簡單算術平均法求得,當遇到股票的除權除息時,股票指數將發生不連續的現象。1928年後,道·瓊斯股票價格平均數就改用新的計算方法,即在計點的股票除權或除息時採用連接技術,以保證股票指數的連續,從而使股票指數得到了完善,並逐漸推廣到全世界。
◆分類◆
道瓊斯生物科技分類指數
道瓊斯醫療保健供應商分類指數
道瓊斯醫療產品分類指數
道瓊斯醫葯分類指數
道瓊斯斯托克50
道瓊斯全球股票指數
但現在通常引用的是第一組——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
⑹ 股價贏來"戴維斯"雙擊機會什麼意思
戴維斯雙殺效應是指有關市場預期與上市公司價格波動之間的雙倍數效應。在市場投資中,價格的波動與投資人的預期關聯程度基本可達到70%-80%。而不斷抬高的預期配合不斷抬高的PE定位水平,決定了價格與投資人預期之間的非線性關聯關系。以前這個現象被稱作市場的不理性行為,更准確地說應該是市場的理性短期預期導致的自發波動。也可以稱作「戴維斯雙殺效應」。
應答時間:2020-12-15,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平安銀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來看「平安銀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⑺ 推薦一下過去股災中成功賺錢的例子
從投資大師的炒股業績一覽表中,我們可以驗證,熊市才是賺錢的大機會。
彼得·林奇在擔任麥哲倫基金經理13年間一共遇到9次股市大跌,其中包括1987年的股市大崩盤,麥哲倫基金每次都比股市跌的更慘,在大盤下跌時,麥哲倫基金持有的股票往往比大盤指數跌幅的更大,但大盤反彈時,麥哲倫基金持有的股票也往往比大盤反彈的更大」。
巴菲特同樣也是在大盤下跌時,所持有的股票往往比大盤指數跌幅的更大,但大盤反彈時,所持有的股票也往往比大盤上漲的更多。
戴維斯家族是美國少見具三代投資傳承的家族之一,雪拜·戴維斯的父親雪拜·科倫·戴維斯在1940年代即是美國著名的投資人,喜愛長期投資保險公司,當他在1994年去世之時,累積的資產即達8.3億美元,雪拜·戴維斯的兩個兒子克里斯·戴維斯及安德魯·戴維斯目前在基金公司工作,已成為傑出的基金經理。
作為戴維斯精選顧問公司的掌門人、美洲精選基金的基金經理,克里斯·戴維斯在2009晨星投資年會的開幕報告中說:投資者應該對自己期待的東西保持謹慎,但很顯然,又一次機會來臨了。克里斯·戴維斯在報告中說:「現在,我終於獲得了這樣的機會,因為目前的市場簡直就和地獄一樣。」
克里斯·戴維斯說,在自己的投資生涯中,經常會非常羨慕自己的祖父和父親,因為他們都曾經經歷過漫長的熊市,這使他們能夠用非常便宜的價格買到非常好的公司,然後通過長期投資來獲得非常驚人的回報。
雪拜·科倫·戴維斯也曾經這樣告訴他的孫子們:「投資者的大部分錢實際上是在熊市中賺到的,只是當時並沒有意識到而已。」
刻骨銘心的經歷會對今後的操作產生難以磨滅的影響,1929年炒股巨虧之後,格雷厄姆認為投資的兩條鐵律是:第一,永遠不要虧損;第二,永遠不要忘記第一條。本傑明·格雷厄姆形容當時的情景是:「在人生旅途的中點,被困在漆黑的森林裡。」
1929年大崩潰時,格雷厄姆35歲,費雪22歲。格雷厄姆已經積累了相當的商業經驗,並且也預感市場即將崩潰,然而他並未採取果斷的行動退出市場。雖然當時費雪很年輕,比格雷厄姆小13歲,但是他預測到「25年來最嚴重的大空頭市場將展開」,可惜的是,初出茅廬的費雪是言行不一者,最後損失慘重。
與格雷厄姆轉向尋找低價股,注重長期投資不同,同樣經歷1929年大崩盤,且成功逃脫的投資大師傑拉爾德·勒布則是短線投資的代表人物。他在成名作《投資生存之戰》中說,長時間擁有一隻股票是無法思議的事情。
勒布因為成功逃脫了有史以來最慘烈的熊市,他投資的指導原則就是:即使止損,要投機而不是長期持有。
巴魯克也是成功逃脫1929年股災的投資大師,紐伯格還在這次急劇下挫行情中有所斬獲,利弗莫爾則是這次崩盤行情的大贏家。1929年大蕭條來臨,利弗莫爾的個人財富因為做空市場而累積到1億美元,成為美國最富有的人之一。
安德烈·科斯托拉尼也是1929年股災的見證人。但他是作為熊市抄底的悲劇人物在自己的著作中反復提及。
1932年到1933年的交界日子,格雷厄姆打了翻身仗。但科斯托拉尼卻遭遇了第一次破產,他於1934年初接到巴黎法院的傳票,在拍賣行的傢具在2月26前如若沒還清債務,將被拍賣。
公寓的門上被貼上了封條和拍賣通知,科斯托拉尼無限感慨。4年前,還春風得意,到處炫耀自己在大股災之前成功逃頂,那年,23歲的科斯托拉尼賺了很多錢,還給自己買了為期30年的人身保險,保額1萬美元;沒想到,4年後,自己卻要破產了。
這就是股市,這就是股市人生。
雖然巴菲特在1929年還沒出生,但他偏要跟這個年份扯上點關系。他在許多場合講述了這樣的故事來感謝1929年的大崩潰。
「我對於1929年相當有好感,因為那是我生命開始的年份。我爸爸當時是一名股票經紀人,股市崩潰後,他不敢給任何人打電話,因為所有人都已經傾家盪產。所以每天下午都呆在家裡,而那時也沒有電視。然後……1929年11月30日左右媽媽就懷上了我,因此我永遠都對那次崩盤心存感激。」
從投資大師的炒股業績一覽表中,我們可以驗證,熊市才是賺錢的大機會。
彼得·林奇在擔任麥哲倫基金經理13年間一共遇到9次股市大跌,其中包括1987年的股市大崩盤,麥哲倫基金每次都比股市跌的更慘,在大盤下跌時,麥哲倫基金持有的股票往往比大盤指數跌幅的更大,但大盤反彈時,麥哲倫基金持有的股票也往往比大盤反彈的更大」。
巴菲特同樣也是在大盤下跌時,所持有的股票往往比大盤指數跌幅的更大,但大盤反彈時,所持有的股票也往往比大盤上漲的更多。
戴維斯家族是美國少見具三代投資傳承的家族之一,雪拜·戴維斯的父親雪拜·科倫·戴維斯在1940年代即是美國著名的投資人,喜愛長期投資保險公司,當他在1994年去世之時,累積的資產即達8.3億美元,雪拜·戴維斯的兩個兒子克里斯·戴維斯及安德魯·戴維斯目前在基金公司工作,已成為傑出的基金經理。
作為戴維斯精選顧問公司的掌門人、美洲精選基金的基金經理,克里斯·戴維斯在2009晨星投資年會的開幕報告中說:投資者應該對自己期待的東西保持謹慎,但很顯然,又一次機會來臨了。克里斯·戴維斯在報告中說:「現在,我終於獲得了這樣的機會,因為目前的市場簡直就和地獄一樣。」
克里斯·戴維斯說,在自己的投資生涯中,經常會非常羨慕自己的祖父和父親,因為他們都曾經經歷過漫長的熊市,這使他們能夠用非常便宜的價格買到非常好的公司,然後通過長期投資來獲得非常驚人的回報。
雪拜·科倫·戴維斯也曾經這樣告訴他的孫子們:「投資者的大部分錢實際上是在熊市中賺到的,只是當時並沒有意識到而已。」
刻骨銘心的經歷會對今後的操作產生難以磨滅的影響,1929年炒股巨虧之後,格雷厄姆認為投資的兩條鐵律是:第一,永遠不要虧損;第二,永遠不要忘記第一條。本傑明·格雷厄姆形容當時的情景是:「在人生旅途的中點,被困在漆黑的森林裡。」
1929年大崩潰時,格雷厄姆35歲,費雪22歲。格雷厄姆已經積累了相當的商業經驗,並且也預感市場即將崩潰,然而他並未採取果斷的行動退出市場。雖然當時費雪很年輕,比格雷厄姆小13歲,但是他預測到「25年來最嚴重的大空頭市場將展開」,可惜的是,初出茅廬的費雪是言行不一者,最後損失慘重。
與格雷厄姆轉向尋找低價股,注重長期投資不同,同樣經歷1929年大崩盤,且成功逃脫的投資大師傑拉爾德·勒布則是短線投資的代表人物。他在成名作《投資生存之戰》中說,長時間擁有一隻股票是無法思議的事情。
勒布因為成功逃脫了有史以來最慘烈的熊市,他投資的指導原則就是:即使止損,要投機而不是長期持有。
巴魯克也是成功逃脫1929年股災的投資大師,紐伯格還在這次急劇下挫行情中有所斬獲,利弗莫爾則是這次崩盤行情的大贏家。1929年大蕭條來臨,利弗莫爾的個人財富因為做空市場而累積到1億美元,成為美國最富有的人之一。
安德烈·科斯托拉尼也是1929年股災的見證人。但他是作為熊市抄底的悲劇人物在自己的著作中反復提及。
1932年到1933年的交界日子,格雷厄姆打了翻身仗。但科斯托拉尼卻遭遇了第一次破產,他於1934年初接到巴黎法院的傳票,在拍賣行的傢具在2月26前如若沒還清債務,將被拍賣。
公寓的門上被貼上了封條和拍賣通知,科斯托拉尼無限感慨。4年前,還春風得意,到處炫耀自己在大股災之前成功逃頂,那年,23歲的科斯托拉尼賺了很多錢,還給自己買了為期30年的人身保險,保額1萬美元;沒想到,4年後,自己卻要破產了。
這就是股市,這就是股市人生。
雖然巴菲特在1929年還沒出生,但他偏要跟這個年份扯上點關系。他在許多場合講述了這樣的故事來感謝1929年的大崩潰。
「我對於1929年相當有好感,因為那是我生命開始的年份。我爸爸當時是一名股票經紀人,股市崩潰後,他不敢給任何人打電話,因為所有人都已經傾家盪產。所以每天下午都呆在家裡,而那時也沒有電視。然後……1929年11月30日左右媽媽就懷上了我,因此我永遠都對那次崩盤心存感激。」
我們都知道這樣一個現實:股票市場崩潰後10個月,即1930年8月30日,霍華德·巴菲特家的第二個孩子沃倫·愛德華出生,比預產期早產了5周
⑻ 道瓊斯指數是什麼
道·瓊斯指數是算術平均股價指數。
道瓊斯指數是世界上歷史最為悠久的股票指數,它的全稱為股票價格平均指數。通常人們所說的道瓊斯指數有可能是指道瓊斯指數四組中的第一組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Dow Jones Instrial Average)。
道瓊斯指數最早是在1884年由道·瓊斯公司的創始人查理斯·道開始編制的。其最初的道瓊斯股票價格平均指數是根據11種具有代表性的鐵路公司的股票,採用算術平均法進行計算編制而成,發表在查理斯·道自己編輯出版的《每日通訊》上。其計算公式為:
股票價格平均數=入選股票的價格之和/入選股票的數量
該指數目的在於反映美國股票市場的總體走勢,涵蓋金融、科技、娛樂、零售等多個行業。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目前由《華爾街日報》編輯部維護,其成份股的選擇標准包括成份股公司持續發展,規模較大、聲譽卓著,具有行業代表性,並且為大多數投資者所追捧。目前,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中的30種成份股是美國藍籌股的代表。這個神秘的指數的細微變化,帶給億萬人驚恐或狂喜,它已經不是一個普通的財務指標,而是世界金融文化的代號。而什麼是道瓊斯指數?查爾斯·亨利·道,僅僅讀過小學的小農場主,依靠自學成為出色的財經記者。愛德華·戴維斯·瓊斯,畢業於布朗大學,像他的紅鬍子顯示的那樣脾氣暴躁。查爾斯·密爾福特·伯格斯特里瑟,因為姓氏過長失去了永留史冊的機會。
道·瓊斯指數,即道·瓊斯股票價格平均指數,是世界上最有影響、使用最廣的股價指數。它以在紐約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的一部分有代表性的公司股票作為編制對象,由四種股價平均指數構成,分別是:
①以30家著名的工業公司股票為編制對象的道·瓊斯工業股價平均指數;
②以20家著名的交通運輸業公司股票為編制對象的道·瓊斯運輸業股價平均指數;
③以6家著名的公用事業公司股票為編制對象的道·瓊斯公用事業股價平均指數;
④以上述三種股價平均指數所涉及的56家公司股票為編制對象的道·瓊斯股價綜合平均指數。
在四種道·瓊斯股價指數中,以道·瓊斯工業股價平均指數最為著名,它被大眾傳媒廣泛地報道,並作為道·瓊斯指數的代表加以引用。道·瓊斯指數由美國報業集團——道·瓊斯公司負責編制並發布,登載在其屬下的《華爾街日報》上。歷史上第一次公佈道·瓊斯指數是在1884年7月3日,當時的指數樣本包括11種股票,由道·瓊斯公司的創始人之一、《華爾街日報》首任編輯查爾斯·亨利·道(Charles Henry Dow l851-1902年)編制。1928年10月1日起其樣本股增加到30種並保持至今,但作為樣本股的公司已經歷過多次調整。道·瓊斯指數是算術平均股價指數。
自1897年起,道·瓊斯股票價格平均指數開始分成工業與運輸業兩大類,其中工業股票價格平均指數包括12種股票,運輸業平均指數則包括20種股票,並且開始在道·瓊斯公司出版的《華爾街日報》上公布。在1929年,道·瓊斯股票價格平均指數又增加了公用事業類股票,使其所包含的股票達到65種,並一直延續至今。
現在的道·瓊斯股票價格平均指數是以1928年10月1日為基期,因為這一天收盤時的道·瓊斯股票價格平均數恰好約為100美元,所以就將其定為基準日。而以後股票價格同基期相比計算出的百分數,就成為各期的投票價格指數,所以現在的股票指數普遍用點來做單位,而股票指數每一點的漲跌就是相對於基準日的漲跌百分數。
道·瓊斯股票價格平均指數最初的計算方法是用簡單算術平均法求得,當遇到股票的除權除息時,股票指數將發生不連續的現象。1928年後,道·瓊斯股票價格平均數就改用新的計算方法,即在計點的股票除權或除息時採用連接技術,以保證股票指數的連續,從而使股票指數得到了完善,並逐漸推廣到全世界。
⑼ 怎樣通俗地理解「戴維斯雙殺效應」
路邊有家做包子的小店,1年賺10萬塊,老闆人也勤快,希望擴大生意。這時候錢不夠,想找人投資。有個眼光長遠的投資人A跑來,說「我用20萬入股你家一半,按你現在的賺頭,我每年能賺5萬,要4年才回本,你也不算太虧。」老闆想著挺好,就達成交易。結果這個包子店經過兩年發展,共開了3家分店,當年賺了40萬,生意特別紅火。如果把這個看成一個正常的股票交易,每年賺得10萬塊就是公司的Earning,A入股後預計每年能賺的5萬,就是Earning Per Share即EPS,回本需要的年數4就是P/E。 這時候有投機型的投資者B看中了包子市場,也想參一腳。A就對他說:「你看這包子鋪前年賺10萬,去年賺20萬,今年就能賺40萬,按這個趨勢明年能賺80萬,後年賺160萬,大後年就是320萬。我這一半股權賣你280萬,你用3年就能回本,我當年還是按照4年回本的價格賣來的呢。」B一想確實不錯,就花了280萬買斷了A手上的股權。還是用股票交易來看,這一年包子公司的Earning是40萬,EPS是20萬,B開價280萬每股,這時候P/E值實際上是14倍,是A買進時P/E值的3.5倍。A賣出了他手上包子店的股票,兩年內賺了14倍,而公司在這兩年間的利潤只增長了4倍。對應戴維斯雙殺效應,A手上的股票價格增長不僅因為公司的Earning增長了,還因為投資者對公司的盈利預期的增長的樂觀估計,使得交易時的P/E值也增長了。A的投資收益,是EPS和PE都增長帶來的乘數效應。 在公司進入衰退期時,把這個故事反過來說一遍就好了。 PS:謝@韋昌明 昌明邀。我發現我好喜歡用包子來打比方啊╮(╯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