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為什麼有些人炒股能暴富
第一種人是做宏觀的,也就是根據國家宏觀 策研判大勢的。 這種人需要很寬廣的知識面,需要比較高深的宏觀經濟知識,是所謂的人上之人。在《十年一個億》一書中,有一位神人叫做X先生,從1400塊做到目前的3億資產,可謂中國的巴菲特。 他在2002年判斷股市要低迷,便果敢的退出股市,避免了股市的暴跌,而在2005年底認為股市要回升,便全倉買入。他只買指數基金,賺的是宏觀的經濟增長。現在大家都能看出,在所有的基金中,指數基金的漲幅是最高的,遠高於其他基金。這種操作需要很高的知識,也需要很好的耐性,並不是所有人能操作的。
第二種人是做中觀的。 所謂中觀,即行業。眾所周知,大多數行業是有生 周期的,如前幾年鋼鐵、汽車、能源都曾經有過長期的低迷,而現在都明顯的復甦了。做中觀就是准確地把握行業的周期,在行業復甦的開始進入,在行業衰退的初期選擇退出。 但這種難度也非常大,因為一個人要想掌握一個行業需要幾年甚至十幾年的時間,何況現在的經濟發展,行業細分,所以行業何止千萬?所以,一個人要想很好的把握行業運作是非常艱難的問題。但一個人做不到的事情,團隊的力量可以做到,基金公司和管理咨詢公司可以做到這一點。
第三種人是做微觀的。 微觀就是選擇企業,分享企業的成長。相對於前兩種人,作為微觀的更多一些,如美國的巴菲特、彼得林奇等。這些人主要選擇一些穩健或者高成長的企業長期持有,如巴菲特持有可口可樂幾十年了,從來沒有賣過,這些股票在幾十年的時間里給他帶來的收益已經以百倍甚至千倍計算。 在中國最著名的神話是萬科最大的個人股東劉元生先生,他自萬科發行股票當日就買入股票。在16年的時間里,他持有萬科股票的資產已經從400萬增長到現在的接近30億,增值7000倍。 因此,要想在股市中掙錢,關鍵還得跟上面三種人學習,就是掌握宏觀、中觀和微觀基本面,知道企業的運作情況,根據企業和宏觀經濟的走勢來運作,才能使自己立於不敗之地。
Ⅱ 王石過去7年賺了10個億嗎
2月23日下午14點30人,萬科在深圳大梅沙萬科中心召開2018年第一次臨時股東大會。
此次臨時股東大會參會萬科高管為:朱旭、孫嘉、王文金、解凍、郁亮、祝九勝、張旭、譚華傑、周清平。深鐵以及獨董劉姝威等都未出現。
本次臨時股東大會的核心內容是表決《關於調整公司董事和監事薪酬方案的議案》和《關於提請股東大會授權發行債務融資工具的議案》兩個議案。
第二個問題:我們推出這個制度,是為股東創造真實價值。經濟利潤越來越高,證明為股東創造的價值越來越高。
第三個問題——經濟利潤獎金給高管的分配為什麼沒有披露?披露就是把一些對投資者來說非常重要的事實告訴大家,必須是真正發生的事實。
事實一:2010年萬科變更了獎金制度,已經反復介紹過。
事實二:從2010年開始,每年經濟利潤提取了10%的獎金,每年都有披露。
事實三:高管薪酬已經合並披露,之後不披露的原因是高管根本拿不到錢,只能拿到積分。積分的相關因素太多,披露極易導致誤導。什麼時候計算積分,什麼時候就會公布積分。
第四個問題——過去7年,王石是不是拿走了10個億。報道中王石每年拿到的薪酬+作者計算的經濟利潤獎金=1.7億,第二筆錢是股票收入,按照王石的比例等於8.3億。我們先把8.3億算一下,這當然不是真的。首先報道的2014年-2016年王石分到的6473萬的基數,買萬科的股票乘以13倍等於8.3億。第一是基數錯誤,用的是2014-2016年提出的經濟利潤獎金,報道在計算時把14億算成了28億。另外,乘以13倍也是錯的。
萬科回應「王石是否從公司拿了2個億」
針對「王石是否從公司拿了2個億」的提問,萬科高級副總裁譚華傑回應稱:「這當然不是真的,這2個億是當年買了股票上漲後得到的,這是資本市場獲得的,與公司成本和支出沒有任何關系。」
王石拿了多少?7年間,1年2000多萬。他認為,作為創始人股東,這個數字並不高,同行業的創始人高管有人一年拿2.5億。
萬科:兩個資管計劃系獨立運作,均無使用多層嵌套
針對部分媒體報道「萬科金鵬和德盈計劃使用杠桿」,萬科董秘朱旭表示,金鵬、德贏兩個資管計劃均是獨立運作,和萬科沒有關系。「資管計劃管理人向我們表示,均沒有使用多層嵌套。計劃也沒有到期,到期以後會進行妥善的處理。」
此外,朱旭還表示,王石的離任審計正在進行當中。
萬科董事會主席郁亮:長租公寓已開展3年
大會上,萬科董事會主席郁亮回答投資者提問稱,「長租公寓已開展3年了,目前在29個城市擁有10.3萬間,開業3萬間。長租公寓不僅僅是之前說的,現在還有萬村計劃,即我們參與城中村的改造計劃。另外,我們還跟人才安居集團簽訂了合作協議,未來3年希望還能保持中國第一。」
Ⅲ 周立波說故事:15年前一個上海人買了七萬塊錢的萬科股票,買上就被逮捕,今年出獄打開股票賬戶----兩千萬
95年最低股價按前復權處理是9分錢,萬科2007年最高價25.31,這么算是有接近300倍,七萬成2000萬也差不多。
Ⅳ 96年22萬買的萬科股票,到09年是怎樣變成兩千萬的
要考慮萬科A 的分紅以及轉股送股, 我看了一下, 復權後 96年萬科股價4塊多, 09年最高530多元(復權) 100倍的漲幅還是有的
Ⅳ 萬科為什麼不用幾百億現金買自己股票呢
只有時間才會給出答案,如此高的股價,萬科幹嘛增持?現在你要,我給你,但燙手的山芋你可要拿住!
Ⅵ 誰坐牢前買了萬科的股票出來後發財了
為什麼
萬科股票就
會發財,我覺得
只要做的好,
隨便買哪一支股票
都能發財
Ⅶ 誰幫我計算下股票值多少錢,我爸說他在1988年全國剛發行股票的時候就買了萬科的股票,當時買入是1塊錢一股
不會吧,加上送配21742576.06元,2千多萬元啊,可惜沒在2007年11月算,那時值113383919.68元,1億多元,我這是看它的股本股改欄里流通股從上市到現在擴張的情況算得,總股本就不行了,因為2005開始的流通股改革,企業把大小非的股數折給流通股東了,流通股東要比總股本擴張快幾乎1倍.
Ⅷ 萬科剛上市時,有人花了300萬元購買萬科股票,這人是誰
劉元生,香港人,現定居加拿大,他的投資經歷,也經常被做為在中國做價值投資的正面教材.
Ⅸ 恆大在萬科投資上真的虧了70億嗎
恆大在萬科投資上確實虧了70.7億元 !這是根據其持股成本與出讓價格計算出來的。
恆大持有萬科股票 15.53億股,持股成本362.73億元,折 每股 23.4 元;如今以每股18.80 出讓予深鐵,總共是 292億元,所以虧損了70.7億元!
不過,雖然恆大70.7億元的賬面虧損遠遠超過恆大每年50億元的營業收入,然而恆大著眼的或許並不止於此。早在2016年9月12日,恆大便將公司注冊地遷往深圳,這也被外界紛紛解讀為恆大在為借殼回歸A股做准備。不僅是公司注冊地的改變,恆大背後的股權也有深圳投資的影子——深圳投資控股有限公司的第一大股東深業集團旗下的子公司,參與了恆大第二輪增資,占股2%。且就在轉讓萬科股權之前的6月1日,恆大以54.25億元獲得了深圳市國資委旗下深圳投資控股有限公司掛牌出讓的4個項目,其中三水地產、三水投資及三水酒店現時共同擁有位於佛山市三水區的項目,項目地塊規劃為低密度居住用地及商服用地。
無論是甚囂塵上的恆大以退出萬科股權之爭換取「深深房A」的殼資源,還是恆大看中了深圳長期發展中的大量潛在地塊的前景,與深圳政府簽訂了桌底協議,亦或是單純地想拉近與地方政府的關系,以換取恆大在未來房地產開發中的政商合作,恆大此番壯士斷腕都是一個多贏的局面。
Ⅹ 恆大91億買入4.68%萬科股票 誰是泄密者
我這兩天在私募風雲網聽講課,我覺得那上面的老師分析的有點道理。你想呀,最開始是寶能王石,現在又是恆大,最最最主要的是,他們看上的是一個房地產行業的股票,在房地產庫存這么多的情況下。老師還說了你看恆大買入股票占的比重,怎麼看怎麼覺得不對勁。自己看不懂的就別去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