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國庫券的利率為 5%,市場證券組合的報酬率為 13%。
國庫券的利息率為5%,市場證券組合的報酬率為13%。
要求:(1)計算市場風險報酬率;
市場風險報酬率=市場證券組合報酬率-國庫券的利息率=13%-5%=8%
(2)當β值為1.5時,必要報酬率應為多少?
必要報酬率=無風險報酬率(國庫券報酬率)+β*(市場證券組合報酬率-無風險報酬率)=5%+1.5*(13%-5%)=17%
(3)如果一個投資計劃的β值為0.8,期望報酬率為11%,是否應當進行投資?
投資計劃必要報酬率=無風險報酬率+β*(市場組合報酬率-無風險報酬率)=5%+0.8*(13%-5%)=11.4%,因為計劃投資報酬率11.4%比期望投資報酬率要高,所以選擇投資。
(4)如果某種股票的必要報酬率為12.2%,其β值應為多少?(10分)
12.2%=5%+β*(13%-5%)得到β=0.9
(1)長期國庫券主要strips股票價格擴展閱讀:
證券組合的定義:
證券組合是指投資者對各種證券資產的選擇而形成的投資組合。
證券組合的類型
以組合的投資對象為標准,世界上美國的種類比較「齊全」。在美國,證券組合可以分為收入型、增長型、混合型(收入型和增長型進行混合)、貨幣市場型、國際型及指數化型、避稅型等。比較重要的是前面3種。
收入型證券組合追求基本收益(即利息、股息收益)的最大化。能夠帶來基本收益的證券有:附息債券、優先股及一些避稅債券。
增長型證券組合以資本升值(即未來價格上升帶來的價差收益)為目標。增長型組合往往選擇相對於市場而言屬於低風險高收益,或收益與風險成正比的證券。符合增長型證券組合標準的證券一般具有以下特徵:
①收入和股息穩步增長;
②收入增長率非常穩定;
③低派息;
④高預期收益;
⑤總收益高,風險低。
此外,還需對企業做深入細致的分析,如產品需求、競爭對手的情況、經營特點、公司管理狀況等。
收入和增長混合型證券組合試圖在基本收入與資本增長之間達到某種均衡,因此也稱為均衡組合。二者的均衡可以通過兩種組合方式獲得,一種是使組合中的收入型證券和增長型證券達到均衡,另一種是選擇那些既能帶來收益,又具有增長潛力。
貨幣市場型證券組合是由各種貨幣市場工具構成的,如國庫券、高信用等級的商業票據等,安全性極強。
國際型證券組合投資於海外不同國家,是組合管理的時代潮流,實證研究結果表明,這種證券組合的業績總體上強於只在本土投資的組合。
指數化證券組合模擬某種市場指數,以求獲得市場平均的收益水平。
避稅型證券組合通常投資於市政債券,這種債券免聯邦稅,也常常免州稅和地方稅。
證券組合的基本原則
1、安全性原則
安全性原則是指證券投資組合不要承擔過高風險,要保證投資的本金能夠按期全部收回,並取得一定的預期投資收益。
證券組合追求安全性是由投資的經濟屬性及其基本職能所決定的。證券組合追求安全性並不是說不能冒任何投資風險。投資的安全性是相對的。
2、流動性原則
流動性原則即變現性原則,是指證券組合所形成的資產在不發生價值損失的前提下,可隨時轉變為現金,以滿足投資者對現金支付的需要。
投資所形成的不同資產有不同的流動性。
3、收益性原則
證券組合的收益性原則是指在符合安全性原則的前提下,盡可能地取得較高的投資收益率。追求投資盈利是投資的直接目的,證券組合只有符合這一目標,才能使投資保值增值。投資收益率的高低取決於以下多種因素:
1)使用資金的機會成本。
2)投資可得到的稅收優惠。
3)證券期限的長短。
4)貨幣的升值與貶值。
證券組合的方式
證券組合的方式是指實現投資多元化的基本途徑。證券投資可以採取如下幾種方式:
1、投資工具組合
投資工具組合指不同投資工具的選擇和搭配。選擇何種投資工具,一方面應考慮投資者的資金規模、管理能力以及投資者的偏好;另一方面則應考慮不同投資工具各自的風險和收益以及相互間的相關性。
2、投資期限組合
投資期限組合指證券投資資產的長短期限的搭配。不同的投資工具所形成的資產的期限是不同的,同種投資工具所形成的不同的資產也會有不同的期限。證券投資的期限組合主要應考慮:一是投資者預期的現金支付的需求,包括支付的時間和數量;二是要考慮不同資產的約定期限及流動性;三是經濟周期變化。
3、投資的區域組合
投資的區域組合是指基金通過向不同地區、不同國家的金融資產進行投資,來達到分散投資風險,獲得穩定收益的目的。證券投資的區域組合主要應考慮如下因素:一是各國資本市場的相關性,二是各國經濟周期的同步性。三是匯率變動對投資的影響。
證券組合管理的意義和特點
1.證券組合管理的意義在於採用適當的方法,選擇多種證券作為投資對象,以達到在保證預定收益的前提下使投資風險最小或在控制風險的前提下使投資收益最大化的目標,避免投資過程的隨意性。
2.證券組合管理特點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投資的分散性和風險與收益的匹配性。
證券組合管理的方法和步驟
1.證券組合管理的方法
(1)被動管理方法,指長期穩定持有模擬市場指數的證券組合以獲得市場平均收益的管理方法。
(2)主動管理方法,指經常預測市場行情或尋找定價錯誤證券,並藉此頻繁調整證券組合以獲得盡可能高的收益的管理方法。
2.證券組合管理的基本步驟
(1)確定證券投資政策。證券投資政策是投資者為實現投資目標應遵循的基本方針和基本准則,包括確定投資目標、投資規模和投資對象三方面的內容以及應採取的投資策略和措施等。
(2)進行證券投資分析。證券投資分析是證券組合管理的第二步,指對證券組合管理第一步所確定的金融資產類型中個別證券或證券組合的具體特徵進行的考察分析。
(3)組建證券投資組合。組建證券投資組合是證券組合管理的第三步,主要是確定具體的證券投資品種和在各證券上的投資比例。在構建證券投資組合時,投資者需要注意個別證券選擇、投資時機選擇和多元化三個問題。
(4)投資組合的修正。投資者應該對證券組合在某種范圍內進行個別調整,使得在剔除交易成本後,在總體上能夠最大限度地改善現有證券組合的風險回報特性。
(5)投資組合業績評估。證券組合管理的第五步是通過定期對投資組合進行業績評估,來評價投資的表現。
⑵ 什麼是拆零國庫券(treasury strips)
因為美國財政部不發行零息債券,所以投資銀行為了滿足投資者們的需求,把政府債券拆分(stripping)成擁有不同到期日的零息債券,也就是所謂的stripped Treasuries 或者 Treasury strips
⑶ 國庫券是長期金融工具還是短期金融工具
國庫券是屬於長期金融工具。
但是在二級市場也提供國債的交易,所以也可以成為短期的交易工具。
⑷ 國庫券中長期國債普通股期貨的風險程度
國債品種雖然回報率不高,但是風險都很低,看你個人期望值多大了!
⑸ 誰能詳細說說債券市場和股票市場的關系
從總體相關性來看,股票市場和債券市場存在蹺蹺板效應,但是,這種效應在不同時期表現不一致。
在不同的時期,股票價格波動和債券價格波動在同一方向和相反方向上變化。股市的這種低波動性不足以引起投資者股票和債券投資組合的大規模變化。
這種協同效應主要是由影響股票和債券市場的共同因素引起的,如利率和經濟增長率的變化,通常會導致股票和債券市場的協同波動。
因為股票和債券是資產,資產價格通常與收益率成正比,與貼現率成反比。經濟增長提高了股票和債券的收益率,股票和債券的貼現率隨著市場利率的提高而提高。
為了更詳細地分析兩者之間的關系,我們將股票市場的升降階段作為參考期。它反映了股票市場波動期間債券市場價格的升降。
(5)長期國庫券主要strips股票價格擴展閱讀:
債券市場和股票市場共同的功能:
我國政府和企業先後發行多批債券,為彌補國家財政赤字和國家的許多重點建設項目籌集了大量資金。
效益好的企業發行的債券通常較受投資者歡迎,因而發行時利率低,籌資成本小;相反,效益差的企業發行的債券風險相對較大。
受投資者歡迎的程度較低,籌資成本較大。因此,通過債券市場,資金得以向優勢企業集中,從而有利於資源的優化配置。
一國中央銀行作為國家貨幣政策的制定與實施部門,主要依靠存款准備金、公開市場業務、再貼現和利率等政策工具進行宏觀經濟調控。
其中,公開市場業務就是中央銀行通過在證券市場上買賣國債等有價證券,從而調節貨幣供應量。實現宏觀調控的重要手段。
在經濟過熱、需要減少貨幣供應時,中央銀行賣出債券、收回金融機構或公眾持有的一部分貨幣從而抑制經濟的過熱運行;當經濟蕭條、需要增加貨幣供應量時,中央銀行便買入債券。增加貨幣的投放。
⑹ 國庫券是怎麼回事
國庫券是國家財政當局為彌補國庫收支不平衡而發行的一種政府債券。因國庫券的債務人是國家,其還款保證是國家財政收入,所以它幾乎不存在信用違約風險,是金融市場風險最小的信用工具。國庫券是國庫直接發行的用以解決短期財政收支失衡的一種債券,由於期限短、流動性強、安全性高,被視為零風險債券或"金邊債券"(Gilt edged Bond)。
我國國庫券的期限最短的為一年,而西方國家國庫券品種較多,一般可分為3個月、6個月、9個月、1年期四種,其面額起點各國不一。國庫券採用不記名形式,無須經過背書就可以轉讓流通。發行國庫券的主要目的在於籌措短期資金,解決財政困難。當中央政府的年度預算在執行過程中發生赤字時,國庫券籌資是一種經常性的彌補手段,
國庫券的發行方式,通常實行招標制,即每次發行前,財政部根據近期短期資金的需要量、中央銀行實施貨幣政策調控的需要等因素,確定國庫券的發行規模,然後向社會公告。各投標人在規定的發行規模的約束下,分別報出自己擬購買的價格和數量。在眾多參與價格投標的投標人當中,出價最高者首先中標,之後按出價順序,由高到低依次配售,直至售完為止。這就是所謂的「競爭性投標」。也有一些小規模的金融機構,無力或不願意參與競爭性投標,便按照投標最高價和最低價的平均數購買,這是「非競爭性投標」。
國庫券因期限較短,故其發行價格一般採用貼現價格,即以低於票面金額的價格發行,到期時按票面金額償還。票面金額與發行價格的差,即是投資者的利息。國庫券發行價格的計算公式如下:
發行價格=面值[1一貼現率×(發行期限/360)]
在國庫券的流通市場上,市場的參與者有商業銀行、中央銀行、證券交易商、企業和個人投資者。國庫券行市的變動,要受景氣動向、國庫券供求關系、市場利率水平等諸多因素的影響。在美國,證券交易商在進行國庫券交易時,通常採用雙向式掛牌報價,即在報出一交易單位買入價的同時,也報出一交易單位的賣出價,兩者的差額即為交易商的收益,交易商不再附加傭金,在英國,票據貼現就是國庫券二級市場上最為活躍的市場主體。持有國庫券的機構和個人如需轉讓,可向貼現所申請貼現。英格蘭銀行實施公開市場操作,也以貼現所為中介,先向貼現所買進或賣出國庫券,然後貼現所再對商業銀行進行買賣。
國庫券是國家債券的主體部分和主要表現形式,也是歷史最為悠久的一種國債。
我國歷史上第一次發行國債是在1898年發行的「昭信股票」。北洋政府時期,從1912年到1936年共發行國債27種。在抗日前國民黨政府時期,從1927年到1936年共發行國債45億元。抗日戰爭時期國民黨政府共發行國債90億元。 我國新民主主義革命過程中,為了彌補財政收入的不足,各革命根據地人民政權發行過幾十種國債。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發行國債分為兩個時期:20世紀50年代為一個時期,20世紀80年代以後為一個時期。20世紀50年代由國家統一發行的國債共有六次。第一次是1950年發行的「人民勝利折實公債」,發行的目的是為了平衡財政收支,制止通貨膨脹,穩定市場物價。從1954年起,為了籌集國民經濟建設資金,連續5年發行「國家經濟建設公債」。 1968年本息還清後,一直到1981年國家沒有發行國內公債。 1981年以後,我國每年發行國債。1994年財政部第一次發行半年期、一年期和二年期國債,實現了國債期限品種的多樣化。短期國債的出現促進了貨幣市場的發展,同時也為中央銀行的公開市場操作奠定了基礎。
國庫券的基本特徵
作為債權債務證書,國庫券的債權人是投資者,債務人是國家,其本息償還保證是國家後續的財政收入。所以,國庫券幾乎不存在信用違約風險,是證券市場上風險最小的一種債券。國庫券的償還期限,各國規定不一。西方國家的國庫券,分為3個月、6個月、9個月和1年期4種,是一種短期政府債券。我國的國庫券有3年、5年和10年的,是一種中長期政府債券。
由於國庫券期限短、風險小、流動性強,因此國庫券利率比較低。美國國庫券利率僅僅高於通知放款利率。西方有些國家國庫券發行頻繁,具有連續性,如美國每周均有國庫券發行,每周亦有到期的,便於投資者根據投資需要選擇。國庫券發行通常採用貼現方式,即發行價格低於國庫券券面值,票面不記明利率,國庫券到期時,由財政按票面值償還。發行價格採用招標方法,由投標者公開競爭而定,故國庫券利率代表了合理的市場利率,靈敏地反映出貨幣市場資金供求狀況。
國庫券的歷史
國庫券是1877年由英國的經濟學家和作家沃爾特·巴佐特發明,並首次在英國發行。沃爾特認為,政府短期資金的籌措應採用與金融界早已熟悉的商業票據相似的工具。後來許多國家都依照英國的做法,以發行國庫券的方式來滿足政府對短期資金的需要。在美國,國庫券已成為貨市市場上最重要的信用工具。
國庫券的特點
◆其利率是市場利率變動情況的集中反映。國庫券利率與商業票據、存款證等有密切的關系,國庫券期貨可為其它憑證在收益波動時提供套期保值。
◆流動性強。國庫券有廣大的二級市場,易手方便,隨時可以變現。
◆信譽高。國庫券是政府的直接債務,對投資者來講是風險最低的投資,眾多投資者都把它作為最好的投資對象。
◆收益高。國庫券的利率一般雖低於銀行存款或其他債券,但由於國庫券的利息可免交所得稅,故投資國庫券可獲得較高收益。
⑺ 國庫券利息率為5%,市場證券組合報酬率為13%。 要求:計算市場風險報酬率。 (1)當β為1.5時
(1)當β為1.5時,必要報酬率為
5%+1.5*(13%-5%)=17%
(2)如果一項計劃投資的β為0.8,必要報酬率為5%+0.8*(13%-5%)=11.4%
期望報酬率為11%小於11.4%,不宜投資?
(3)某股票必要報酬率12.2%,5%+β*(13%-5%)=12.2%,其β為0.9
⑻ 已知:現行國庫券的利率為5%,證券市場組合平均收益率為15%,市場上A、B、C、D四種股票的β系數分別為0.91
同學你為什麼一定要貼在數學這里呢,哎,我想回答加分都不行,而且這么少分,很少人願意回答的
camp
Ea=Rfree+betax(RM-RF)=0.05+0.91x(0.15-0.05)=0.141
(2)股票價值等於股票所有現金流的折現
C=2.2 G=0.04 R=0.167,題目沒說時間點,我假設拍第一次股息的時候是time 0,用永久年金的折現公式 PV=C/(R-G)=17.3 股票價格低於價值值得投資
(3)w1=0.1 w2=0.3 w3=0.6
beta porfolio =w1xbetaA +w2xbetaB +w3xbetaC=1.522
Ep=0.05+1.522x(0.15-0.05) =0.2022 或許直接用權重乘以個股的收益
(4)這個我不知道你的標準是什麼了,感覺這兩個投資組合的風險收益比都是一樣,如果忽略風險,當然選abc啦收益高,但是這樣問是不是腦殘了呢,呵呵呵
⑼ 資本市場導論的目錄
1緒論:市場環境
1.1 金融中介和風險
1.2 歐洲市場
1.3 當代投行業務
1.4 關於本書
2貨幣市場
2.1本章概覽
2.2國內貨幣市場
2.3美國國內貨幣市場
2.4歐洲貨幣市場
2.5英國貨幣市場
2.6日本銀行
2.7短期國庫券
2.8貼現短期國庫券
2.9美國商業票據
2.10美國商業票據的信用風險
2.11銀行承兌匯票
2.12歐洲貨幣市場
2.13歐洲貨幣貸款和存款
2.14歐洲貨幣利率行情
2.15歐洲貨幣存托憑證
2.16歐洲貨幣存托憑證的到期收益率
2.17歐洲商業票據
2.18回購與反向回購
2.19回購:案例分析
2.20回購的其他特點
2.21本章小結
3外匯市場
3.1本章概覽
3.2市場結構
3.3外匯交易員和經紀人
3.4即期外匯交易
3.5英鎊和歐元行情
3.6即期匯率的影響因素
3.7即期外匯交易
3.8持有即期頭寸
3.9外匯風險控制
3.10套算匯率
3.11純遠期外匯交易
3.12遠期外匯保值:案例分析
3.13遠期外匯公式
3.14外匯或遠期互換
3.15外匯互換行情
3.16理解遠期點數
3.17本章小結
4債券市場
4.1本章概覽
4.2政府債券市場
4.3政治風險
4.4美國政府債券
4.5美國國庫券行情
4.6美國國債離拆單售本息票(strips)
4.7債券的定價
4.8帶息債券的定價:具體例子
4.9更加詳細的債券定價:美國國債
4.10債券收益率
4.11再投資假設
4.12一年付息和半年付息債券的收益率
4.13英國政府債券
4.14公司債券
4.15信用衍生工具
4.16信用等級
4.17公司債券的其他特性
4.18證券化
4.19歐洲債券
4.20歐洲債券的發行定價
4.21本章小結
附錄:其他主要政府債券市場
5債券價格的敏感性
5.1本章概覽
5.2債券市場的定律
5.3其他影響價格敏感性的因素
5.4麥考雷平均期限
5.5計算麥考雷平均期限
5.6零息債券的平均期限
5.7計算修正平均期限
5.8一個基點的價格值
5.9凸度
5.10凸度的計量
5.11凸度的表現
5.12投資組合平均期限
5.13貢獻式戰略
5.14免疫戰略
5.15 平均期限基礎上的套期保值
5.16凸度對於平均期限套期保值的影響
5.17本章小結
6收益率曲線
6.1本章概覽
6.2實際利率與名義利率
6.3復利期間
6.4收益率曲線
6.5關於收益率曲線的理論
6.6收益率曲線和信用風險
6.7零息或即期利率
6.8迭代法
6.9與票面利率的關系
6.10運用即期利率的債券定價
6.11遠期利率
6.12貼現系數
6.13本章小結
7股票市場
7.1 本章概覽
7.2 債務和股權
7.3 股權的其他特徵
7.4 混合型證券
7.5 機構投資者
7.6 股權投資類型
7.7 有效市場
7.8 對沖基金
7.9 初級市場
7.10 增發
7.11 配股:一個例子
7.12 其它新股發行
7.13 倫敦股票交易所
7.14 股票交易所交易系統
7.15 紐約股票交易所
7.16 存托憑證
7.17 股票借貸
7.18 投資組合交易
7.19 本章小結
附錄:股票市場統計
8 股票分析和估價
8.1 本章概覽
8.2 估價原則
8.3 主要的財務報表
8.4 資產負債表恆等式
8.5 利潤表
8.6 英國食品零售業:案例研究
8.7 資產負債表
8.8 負債
8.9 所有者權益
8.10 利潤表
8.11 每股收益
8.12 每股股利
8.13 會計比率
8.14 流動性比率
8.15 盈利能力比率
8.16 資產報酬率的構成
8.17 杠桿比率
8.18 投資者比率和估價
8.19 Tesco和Sainsbury的投資者比率
8.20 應用估價比率
8.21 其它估價比率
8.22 本章小結
9 股票估價的現金流模型
9.1 本章概覽
9.2 基本的股利折現模型
9.3 固定股利增長模型
9.4 股票內含報酬率
9.5 要求的報酬率和股利收益率
9.6 市盈率
9.7 分階段股利折現模型
9.8 兩階段模型:一個例子
9.9 資本資產定價模型
9.10 BETA(貝塔系數)
9.11 市場報酬率和風險溢價
9.12 股票風險溢價的爭論
9.13 資本資產定價模型(CAPM)和投資組合理論
9.14 自由現金流量估價
9.15 加權平均資本成本
9.16 剩餘價值
9.17 加權平均資本成本(WACC)和杠桿
9.18 恆定的資產報酬率:案例研究
9.19 資產的β系數
9.20 公司價值和杠桿
9.21 本章小結
10利率遠期與期貨
10.1 本章概覽
10.2 遠期利率協議
10.3 遠期利率協議的應用:案例研究
10.4 總計借款成本
10.5 遠期利率協議支付子交易
10.6 遠期利率協議市場行情
10.7 遠期利率
10.8 公平遠期利率
10.9 金融期貨
10.10 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ME)的歐洲美元期貨
10.11 歐洲美元期貨行情
10.12 交易歐洲美元期貨:案例研究
10.13 期貨保證金
10.14 保證金的例子:歐洲銀行同業拆借利率期貨
10.15 利率期貨套期保值:案例研究
10.16 期貨剝息
10.17 遠期利率協議和期貨的比較
10.18 本章小結
附錄:衍生產品市場的統計數據
11債券期貨
11.1 本章概覽
11.2 定義
11.3 芝加哥商品交易所美國長期國債期貨
11.4 發票額
11.5 轉換因子
11.6 長期金邊債券與歐洲德國政府債券期貨
11.7 遠期債券價格
11.8 持有成本
11.9 隱含回購利率
11.10 最便宜交割債券
11.11 最便宜交割債券計算:舉例
11.12 賣方期權
11.13 最便宜交割債券性質
11.14 債券期貨套期保值
11.15 基差風險
11.16 非最便宜交割債券套期保值
11.17 債券期貨的其他用途
11.18 本章小結
12利率互換
12.1 本章概覽
12.2 互換定義
12.3 基本的利率互換
12.4 互換:現貨加遠期交易
12.5 典型的互換應用
12.6 利率互換:具體案例研究
12.7 標准互換條款
12.8 比較優勢
12.9 計算全部利得
12.10 互換行情
12.11 信貸價差
12.12 互換價差的決定因素
12.13 用國債對互換保值
12.14 交叉貨幣互換
12.15 本章小結
附錄:互換變數
13利率互換估價
13.1 本章概覽
13.2 合約開始時的互換估價
13.3 互換要素估價
13.4 互換重新估價
13.5 支付日之間的重新估價
13.6 遠期利率方法
13.7 使用遠期利率對互換重新估價
13.8 遠期利率方法中的變數
13.9 互換利率與LIBOR利率
13.10 近似的互換重估價方法
13.11 遠期利率協議,期貨和互換利率
13.12 從期貨定價互換:案例研究
13.13 互換保值
13.14 本章小結
14股權指數期貨與互換
14.1 本章概覽
14.2 指數期貨
14.3 初始和變動保證金
14.4 交割結算價格
14.5 保證金與經紀人費用安排
14.6 利用指數期貨保值:案例研究
14.7 保值效率
14.8 指數期貨的其他用途
14.9 股權遠期合約定價
14.10 指數期貨公平價值
14.11 基差
14.12 指數套利交易
14.13 套利桌管理
14.14 指數期貨的特點
14.15 單一股票期貨
14.16 股票互換
14.17 股權指數互換:案例研究
14.18 控制股票互換的風險
14.19 在現貨市場上對互換保值
14.20 結構化股票互換
14.21 股票互換對投資者的利益
14.22 本章小結
15期權基礎
15.1 本章概覽
15.2 定義
15.3 期權類型
15.4 基本期權交易策略
15.5 購買看漲期權:到期收益曲線
15.6 與現貨頭寸的比較
15.7 出售看漲期權:到期收益曲線
15.8 購買看跌期權:到期收益曲線
15.9 與做空股票的對比
15.10 出售看跌期權:到期收益曲線
15.11 小結:內在價值與時間價值
15.12 生活中的股票期權
15.13 芝加哥期權交易所(CBOE)股票期權
15.14 FT-SE 100指數期權
15.15 提前執行
15.16 標准普爾指數期權
15.17 本章小結
附錄:奇異的期權
16期權估價模型
16.1 本章概覽
16.2 基礎原則
16.3 歐式期權
16.4 提前執行
16.5 期權平價原則
16.6 合成遠期和期貨頭寸
16.7 期權平價公式與美式期權
16.8 二元樹
16.9 對二元樹的擴展
16.10 布萊克-斯科爾斯期權定價模型
16.11 有股利的布萊克-斯科爾斯期權定價模型
16.12 布萊克-斯科爾斯期權定價模型假設
16.13 本章小結
附錄:測量歷史波動性
17期權估價與風險
17.1 本章概覽
17.2 內在價值與時間價值
17.3 即期價格與期權價值
17.4 時間價值性質
17.5 波動性
17.6 德爾塔(Δ或δ)
17.7 德爾塔性質
17.8 作為保值比率的德爾塔
17.9 伽瑪(Γ或者γ)
17.10 重新調整德爾塔保值
17.11 德爾塔和伽瑪性質
17.12 西爾塔(θ)
17.13 維加(Vega)
17.14 ρ比率
17.15 本章小結
附錄:德爾塔與伽瑪保值
18期權策略
18.1 本章概覽
18.2 運用看跌期權保值
18.3 來自保護性賣權的盈利
18.4 有準備的看漲期權發行
18.5 雙限期權
18.6 零成本的雙限期權
18.7 牛市差價
18.8 熊市差價
18.9 比率分散看跌期權
18.10 日期分散或時間分散
18.11 再談波動性
18.12 波動性交易:案例分析
18.13 當前的盈利線
18.14 從做空跨式期權中獲取的利潤
18.15 其他波動性交易
18.16 本章小結
19 貨幣與利率期權
19.1 本章概覽
19.2 貨幣期權
19.3 外匯(FX)的套期保值:案例學習
19.4 貨幣期權定價
19.5 利率期權
19.6 交易所交易的利率期權
19.7 歐洲美元期權
19.8 倫敦國際金融期貨期權交易所的歐洲銀行同業拆借利率期權
19.9 上限期權,下限期權和雙限期權
19.10 利率上限期權:案例學習
19.11 上限期權和下限期權的定價
19.12 個別上限期權的估價:例子
19.13 下限期權的估價
19.14 互換期權
19.15 互換期權的估價
19.16 利率策略
19.17 本章小結
致謝
金融術語表
⑽ 有價證券包括股票,債券,國庫券。 交易性金融資產包括股票,債券,基金。 兩者有什麼關系嗎
依有價證券轉移的方式不同,可將其劃分為:(1)記名有價證券,是在證券上記載證券權利人的姓名或名稱的有價證券,如記名的票據和股票等。記名有價證券可按債權讓與方式轉讓證券上的權利。(2)無記名有價證券,是證券上不記載權利人的姓名或名稱的有價證券,如國庫券和無記名股票等。無記名有價證券上的權利,由持有人享有,可以自由轉讓,證券義務人只對證券持有人負履行義務。(3)指示有價證券,是指在證券上指明第一個權利人的姓名或名稱的有價證券,如指示支票等。指示有價證券的權利人是證券上指明的人,證券義務人只對證券上記載的持券人負履行義務。指示證券的轉讓,須由權利人背書及指定下一個權利人,由證券債務人向指定的權利人履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