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什麼是存量股和增量股
增量就是新增發的股份,存量就是大股東手裡持有限售股。
2. 股票價格是根據什麼漲跌的,與買賣股票的數量有沒有關系
你好,海量的財經信息、實時波動的股價讓初入市場的投資者感到迷茫,搞不懂股市運行的基本原理,股票價格的決定性因素。股票價格由什麼決定,總結起來就是兩點。
一是股票所代表企業的實際價值——內在價值。因為股票本身是沒有價值的,僅僅作為一種憑證存在,是購買或出售一種領取企業股利收入的憑證。通過資產負債表,利潤率表,現金流量表三張表,額外附加對整個行業的未來展望和發展趨勢,這些因素來得出一個企業的內在價值,這也是決定股票價格的基礎。
二是股票市場當前的購買傾向——消費傾向。股票價格的波動本質是買方和賣方的市場博弈,反應的是市場情緒和消費傾向。價格圍繞價值波動,供求關系決定價格,所有的參與市場的投資者都會對股票價格造成一定影響,也包括准備進場和即將離場的人。不管是做多還是做空的參與者,會因為平掉倉位對價格產生影響。上漲的原因就是市場參與者願意花更高的價格去買入,下跌的原因是參與者願意以更低的價格去賣出。
股票的內在價值為預測股票市場價格的變動趨勢提供了重要的依據,是決定股票市場價格的一個基礎性因素。這兩點屬於相輔相成的關系,缺一不可。
風險揭示:本信息部分根據網路整理,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投資者不應以該等信息取代其獨立判斷或僅根據該等信息作出決策,不構成任何買賣操作,不保證任何收益。如自行操作,請注意倉位控制和風險控制。
3. 現在新股發行都是存量發行還是增量發行
還是以增量發行為主。
否則國家也不會一次次的強調,要從增量發行過度稱為更成熟的存量發行。
4. 請幫忙解釋一下「存量」和「增量」這兩個指標的含義與區別
存量、流量、增量與股市相對規模
在《人民網》於4月7日發表我在強國論壇上做客時關於虛擬經濟的談話的同時,也刊登了一些網友的不同意見,其中包括米阿侖先生的質疑意見。本來我無意對這類屬於經濟學常識的問題作出回答,但最近有幾位朋友都問起這一問題,並認為我如不作出回答會使廣大網友誤認為米先生的意見有道理。因此我只好再一次佔用《人民網》的寶貴篇幅對這一質疑予以澄清。
以下是《人民網》上刊登的米先生的質疑原文:
「國民生產總值能用金融交易總量來衡量嗎?能用股票市值交易總量衡量嗎?在紐約股票市場,每天交易總量高達幾億、甚至上十億美元。這還僅是一個地方的股票市場;如果全算上,一年下來,年總量會高達千百億美元。但那是金融交易數額,不是國民生產總值。國民經濟生產總值有若干種統計方法,卻有個共同點:統計的是最終產品和服務,而不是交易總量。
有個經濟學里常用的例子,也許更能說明這個基本道理。一雙鞋使廠商開支2.50美元,零售商開支4.50美元,消費者開支6.00美元,交易總量是13美元。在國民生產總值統計中,只包括最終產品的6.00美元,而不是交易總量的13美元,否則,就是虛假的產值統計,就是做假帳了。」
這一質疑是針對我在《虛擬經濟探微》文中的一段話而來的,現將這段話錄出如下,以供讀者對照。
「目前虛擬經濟的規模大大超過了實體經濟。八十年代以來,世界平均年經濟增長率為3%左右,國際貿易年增長率在5%左右,國際資本流動的年增長率在25%左右,全球股票總價增加了2.5倍。筆者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的數據計算,1997年年底全世界虛擬經濟總量是140萬億美元,到2000年底是160萬億美元(其中金融衍生品年末余額約95萬億,股票市值36萬億,債券市值29萬億),大體相當於全世界GNP的總和(約30萬億美元)的5倍。全世界虛擬資本每天流動量是2萬億左右,大約為世界日平均貿易額的50倍。可以預計,隨著電子商務和電子貨幣的發展,虛擬經濟的規模還會繼續膨脹。」
學過經濟學的人們都會知道,在經濟學中有三種類型不同的數量,即存量、流量與增量。存量是指系統在某一時點時的所保有的數量;流量是指在某一段時間內流入及(或)流出系統的數量(其中流入量或流出量稱為單邊流量,而流入量加流出量稱為雙邊流量);增量則是指在某一段時間內系統中保有數量的變化)。這三者之間的關系可用以下兩個公式表示:
增量=流入量-流出量
本期期末存量=上期期末存量+本期內增量
米先生的質疑中出現了兩個重大錯誤,第一個錯誤是把我文章中說的存量(年末余額)說成了流量(交易總量),因此他與此有關的幾句話就不值一駁了。
第二個錯誤是把我文章中所說的對虛擬經濟相對規模的一種衡量方法誤認為是對國民生產總值的衡量方法。按照一般人的理解,不同類型的數量之間是不可比的。但是經濟學家為了能比較各國之間某一數量的相對規模,往往要將某一數量和GNP或GDP相比,因為GNP或GDP已經成為表達各國經濟實力的通用指標。
例如對各國外貿相對規模的表達,國際通用的辦法是採用進口額與出口額之和(雙邊流量)與GDP之比。這時如果用外貿額的增量與GDP相比,是沒有任何實際意義的。例如某國某年的GDP為10000億美元,同年內進口額(外匯流出量)為2900億美元,出口額(外匯流入量)為3100億美元,故增量為200億美元,這時若用增量與GDP相比,其結果為2%,這怎能說明該國外貿的相對規模呢?如果這一增量是負數(即進口額大於出口額),那就更加荒唐了。
更有甚者,如另有一個國家同年的GDP為1000億美元,進口額為100億美元,而出口額為120億美元,增量為20億美元,這時其外貿額的增量與GDP之比也是2%,我們能說這兩個國家外貿的相對規模相同嗎?
關於股市的相對規模,用股市的增量與GDP相比也是荒謬絕倫的。試想如果某國某年的GDP為10000億美元,當年12月31日時其股市市值為5000億美元(存量),而去年12月31日時為4500億美元,增量為500億美元,為GDP的5%,這顯然不能代表該國股市的相對規模,如果這一增量為負數則更荒唐。再者,若有另一國家同年的GDP為1000億美元,本年年末與上年年末的股市市值分別為450億美元與500億美元,增量為50億美元,為GDP的5%,我們能說這兩國股市的相對規模相同嗎?因此股市的相對規模通常是用年末股市的市值與當年GDP之比來表達,在世界銀行每年出版的世界發展指標(World Development Indicator)一書中就是採用的這一方法。在我的文章中所說的全世界虛擬經濟的規模大體上相當於各國GNP總和的五倍,也是採用這一方法來表達虛擬經濟的相對規模。
我感謝米先生對我在網上與網友們平等討論問題這一做法的肯定,但我也希望米先生在質疑別人的論點之前先認真學習並思考,以免無的放矢甚至錯誤百出,徒然貽笑大方。
5. 什麼是存量什麼是增量
存量(stock)是指某一指定的時點上,過去生產與積累起來的產品、貨物、儲備、資產負債的結存數量。應用於經濟學領域。存量和流量是現代西方宏觀經濟學常用的兩個概念。兩者都是變數,即在一定時間內其大小可以計算的數值。它們的區別在於存量沒有時間維度,而流量有時間維度。例如,人口總數是一個存量,表示在某一時點上(某年某月某日某一時刻) 的人口數; 而人口出生數表示在一定時期內 (如1年) 新出生的人口數,有時間維度,因此是一個流量。以此類推,國民財富、貨幣數量、投資總額等是一個存量,而國民收入、國民生產總值、貨幣支出、投資等是一個流量。
舉例說明
"存量房"即為"庫存待售"的房產
如某年某月某日銀行的金庫中存有500美元,則銀行的存量為500美元。某年某月某日某一時刻全球的人口數有60億,則此時全球人口的存量為60億等。存量與流量有區別。流量是指一段時間(period)內發生的某種經濟變數變動的數值,它是在一定的時期內測度的,其大小有時間維度;而存量則是在某一時點上測度的,其大小沒有時間維度。
增量
從數學意義上講,增量是指數的變化值,即數值的變化方式和程度。增量本身也是一個數。數的變化有增加和減少兩種情況。當數增加時,增量為正;當數減少時,增量為負。增加或減少的越多,增量的絕對值就越大。如3增大到5,則3的增量為+2;3減少到1,則3的增量為-2。換句話說,增量就是變化後的數值與原數值的差。
既然數的變化有增加和減少,那麼為什麼數的變化值要叫作"增量",而不叫作"減量"呢?因為,在人類的思維之中,增加代表增多,有積極向上的意義;而減少多帶有消極退步的感情色彩。故人們傾向於從增加和減少二者中,選擇以"增加"為原型衍生出"增量"的概念。資料庫中也常常出現增量概念。
6. 國有股存量發行和增量發行分別是什麼意思
增量發行就是在公司原有股份的基礎上,通過擴大股本的發行。存量發行是指首次公開發行中,老股東對外公開出售一部分股份,或者上市後老股東按一定的方式減持全部或部分股份。
7. 存量和增量的區別
你好,朋友存量和增量肯定是有區別的存量,不管是在什麼情況下都是有足夠的能量我儲存下來的增量是因為在不一定有足夠的能量外和增加能量,他們是兩個不相同的概念。
8. 新股發行,怎麼看是增量還是存量發行愛問知識人
根據2013年12月13日發布的《新股網上申購實施辦法》規定,2014年之後都是存量發行。
9. 目前A股是存量博弈,還是增量博弈
盤面觀察
周二市場弱勢調整,滬指下跌回補5月底跳空高開缺口後逐步企穩。兩市成交額合計11202.79億。盤面觀察,房地產、化工、公共事業、非銀金融等行業漲幅居前,醫葯生物、電氣設備、鋼鐵、紡織服裝等行業跌幅居前。兩市漲停71家,跌停11家,北向資金凈出6016萬。滬指跌0.11%,報3530.26點,深成指跌0.35%,報14667.65點,創指跌1.79%,報3291.99點。
後市展望
從短期來看,有人認為市場存量博弈特徵較為明顯。成交額一直維持在一萬億左右水平。強勢行業並沒有出現連續快速拉升。強勢股票更多是以碎步上揚的形式不斷創出階段新高,並沒有出現之前那種快速上漲的狀態。
但是我們從更長的維度去看的話,我們卻發現目前A股是增量博弈。如果我們從2019年開始,看兩市低迷期的日均成交額,我們會發現從2019年1月的3000多億、2019年7月的4000多億、2020年4月的5000多億、2020年10月的7000多,再到今年5月的8000多億,整體市場是增量博弈。我們一直強調這是A股生態改變的結果。隨著A股機構化、國際化、退市常態化的推進,我們認為A股未來大概率還是會維持目前增量博弈的趨勢。
目前中國十年期國債收益率為3.0754%,美國十年期國債收益率為1.44%,都是近期最低水平。說明經濟下行壓力仍然存在。目前由於通脹沒有超過政府工作報告設定的3%水平,加上經濟下行預期仍在,貨幣政策大概率仍然會維持相對寬松,這在一定程度上封殺指數大幅下殺可能。
操作策略
總的來看,我們認為今日滬指V型反彈,說明下方有支撐,指數穩步向上格局不改,繼續建議「輕指數、重結構」,建議關注中報業績「超預期」個股的機會。其中有色金屬、半導體、新能源汽車和光伏行業值得深挖。
【廣發 證券高級投資顧問 黎衍軍,執業證書編號:S0260612110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