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陽普醫療股票發行價多少
陽普醫療(sz.300030);上市時間:2009年12月25日;發行價格:¥25.00;發行數量:1860.00萬股;首日開盤價:¥35.02;
2. 找穿越醫療文,女主醫術高明的,求介紹
神醫嫡女,看過嗎?(我對這部印象比較深刻)希望採納哦
3. 專家是怎樣提前判斷個股漲跌 有什麼明顯的地方可以看出嗎
一、籌碼分布的基礎知識
「籌碼分布」的准確的學術名稱應該叫「流通股票持倉成本分布」,在指南針證券分析軟體中,它的英文名字叫「CYQ」。
其實,「籌碼分布」是一個很中國化的名字,因為在世界范圍內,可能只有中國人管股票叫籌碼,或許也只有中國人把投資股票叫「炒股」。而股票一加上 「炒」字,就有了更多的人為操作的味道有了更多的博弈的味道。而如果把股票的倉位叫做「籌碼」,那就無異於把股市當成了賭場。這多多少少是對股市的不尊敬,但我們的股市有著濃厚的博弈色彩卻是事實。在股市的這場博弈中,人們要做的是用自己的資金換取別人的籌碼,再用自己的籌碼換取別人的資金,於是乎就賺了別人的錢。所以對任何一個炒股的人,理解和運用籌碼及籌碼分布是極其重要的。
或許「籌碼分布」和「CYQ」的稱謂,應該有一個更貼切的名字,但這個說法大家已經用了幾年,成了一種習慣,想改也比較麻煩,所以就約定俗成,暫且如此稱謂吧。
「籌碼分布」的市場含義可以這樣理解:它反映的是在不同價位上投資者的持倉數量。
二、籌碼的轉換過程研究與分析
股票價格的漲跌變化從表面上看彷彿只是股價的變化,但是其內在的本質卻是市場中持股者手中籌碼的轉換變化。一輪行情的上漲與下跌均是由於市場中個股籌碼在不同價位進行不斷轉換造成的。要對市場中個股漲跌變化的本質進入深入了解就必須要對籌碼轉換的過程進行綜合分析。
所謂「籌碼的轉換過程」指的就是市場中持倉籌碼由一個價位向另一個價位轉換搬運的過程,籌碼轉換不僅僅描述的是籌碼在價格上的變化過程而且籌碼數量的轉換。
在市場中能夠造成個股籌碼不斷轉換主要的力量是來自市場中個股背後主家的行為。市場主力的行為將直接影響到股票籌碼在不同的價格區域內的轉換過程。如果將籌碼轉換的過程簡單的比喻為「籌碼搬家」,那麼市場主力就是「搬運工」,它們最本質的目的就是在籌碼由低到高的搬運過程中顯現利潤。
主力完成一輪行情的炒作由以下四個階段構成:吸籌階段、洗盤階段、拉升階段、派發階段。
吸籌階段:此時股票籌碼的價格處於相對低位,主力的主要任務是在該區間進行大量的收集廉價籌碼。市場主力在該區域所完成建倉量的多少將直接影響到其將來拉升股票高度能力的大小。收集的籌碼越多,控盤度越高,市場中的籌碼就越少,拉升時的拋壓就越輕,最後實現的利潤也就越大。反之,收集的籌碼越少,控盤度越輕,市場中的籌碼就越多,拉升時的拋壓就越重,最後實現的利潤也就越小。這也就造成了市場主力控盤度的大小與日後股票拉升時的累計漲幅成正比,這就造成了市場中跟庄的散戶投資者為什麼總是利用各種方法在挖掘具備「低位高控盤庄股」條件的個股。
洗盤階段:吸籌完畢後市場主力為了將盤面中的中線套牢或著短線跟風的浮動籌碼給洗出來必須進行必要的洗盤階段。洗盤的目的就是為了減少日後拉升過程中的獲利拋壓及自己顯現拉升後的利潤最大化。
其實,主力在吸籌階段及洗盤階段的整個過程就屬於一個籌碼轉換的過程,這個過程中主要是以市場主力買入,散戶賣出為籌碼轉換的主要轉移方向。當主力將這兩個過程完成之後在市場條件成熟之後將發動拉升行情,此後籌碼轉移的方向將相反。
通常主力在吸籌及洗盤階段時股票的價格總是很疲軟使得投資者心態焦躁而拋出,而當主力進入拉升及派發階段時股價往往呈現價增量漲以吸引市場投資者跟風派發的目的。
拉升階段:籌碼不斷滾動,但是只要是以前累積收集的低位籌碼沒有向高位移動,那就可以判斷主力並沒有出貨!如果大家發現低位的籌碼不斷減少,而高位不斷出現籌碼的累積現象,那就是主力在偷偷排發出貨了!這時大家就需要警惕、小心了!
派發階段:低位籌碼向高位移動!
三、超級移動籌碼分布
1、紅色的籌碼為獲利盤,藍色為套牢盤;
2、中間白顏色的線為目前市場所有持倉者的平均成本線,表明整個成本分布的重心。如股價在其之下,說明大部分人是虧損的。
3、獲利比例:就是目前價位的市場獲利盤的比例。獲利比例越高說明越來越多的人處於獲利狀態。
4、獲利盤:任意價位情況下的獲利盤的數量。
5、90%的區間:表明市場90%的籌碼分布在什麼價格之間
6、集中度:說明籌碼的密集程度。數值越高,表明越分散;反之越集中
7、籌碼穿透力:就是籌碼穿透力的含義是以今日股價穿透的籌碼數量除以今日換手率,穿越的籌碼數量和籌碼穿透力成正比,被穿越籌碼數量越多籌碼穿透力越大。
8、浮籌比例:當前價格周圍聚集的最容易參與交易的籌碼數量。定位為浮動籌碼。
四、 超級移動籌碼分布理論形成
1、市場主力是何時進場的?主力怎樣收集籌碼的?其成本是多少?何時拉升?怎樣完成出貨的?如果獲悉主力運作的動向,這些問題就迎刃而解了。要充分了解這些,我們就要知道市場成本的流動情況。這樣就引發了一個長期存在的市場事實,就是市場的持倉成本。可以這樣理解,如果聚齊全體流通盤的股東進行交易,然後大家按照其買入成本把手中的股票放在K線相應的價位上,這樣股票就會堆積起來,某價位的股票多一些,就堆的高一些,反之,就矮一些。如果有人買掉手中的股票,就將從原來的價位位置拿掉,而重新堆積買方新建倉的價位上。這樣我們就可以形象的看到市場交易中所發生的成本流動情況。我們把移動成本分布用一條條柱線來組成圖案,每一條線加起來正好是100%的流通盤。超級移動籌碼分布就是用來監測主力運作的動向的新工具。它形象地反映了市場交易中所發生的成本流動情況。而且還充分考慮了主力對到以及大宗轉讓交易制度下成交量和交易成本的真實分布情況,力求為讓投資者提供更准確的決策依據!
2、超級籌碼分布形態表示
超級移動成本分布顯著的特點就是形象性和直觀性。它通過橫向柱狀線與股價K線的疊加形象直觀地標明各價位的成本分布量。在日K線圖上,隨著游標的移動,系統在K線圖的右側顯示若干根水平柱狀線。線條的高度表示股價,長度代表持倉成本數量在該價位的比例。事實上一個上市公司流通盤最少也在千萬以上,這樣在形態上形成象一個群峰組成的圖案,這些山峰實際上是由一條條自左向右的線堆積而成,越長表明該價位堆積的股票數量越多,也反映了在此位置的成本狀況和持倉量,這些長短不一的線堆在一起就形成了高矮不齊的山峰狀態,也就形成了籌碼分布的形態。隨著交易的不斷進行,這些籌碼(如果把一隻只股票看成是一個個籌碼的話)在不同的價位進行流動,使得形態分布發生變化,因而形成不同形態特徵。
4. 600763通策醫療股票今年能漲多少通策醫療今日收盤價格通策醫療股票去年價格
口腔健康非常的重要,也是身體健康的一項指標,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制定《健康口腔行動方案(2019-2025年)》,該文件指出,到2025年,全人群口腔健康素養水平和健康行為形成率的提升幅度很大。下面就給大家分享腔行醫療服務行業的龍頭企業——通策醫療。
在開始分析通策醫療前,我已經幫朋友們整理了一份口腔醫療服務行業龍頭股名單,大家可以先了解一下,點擊獲取:寶藏資料!口腔醫療服務行業龍頭股一覽表
一、公司角度
公司介紹:通策醫療在國內口腔醫療服務企業中占據領導地位,傾盡力量打造有使命感、將醫學精神和科學精神完美結合,集臨床、科研、教學三位一體的大型口腔醫療集團。放眼市場上已經營業的口腔醫療機構,其中有50多家都隸屬於通策醫療,是國內口腔醫療服務業的模範。
打開了解完公司基礎概況後,下面具體分析公司有哪些獨特的投資價值。
亮點一:競爭力的基石--"區域總院+分院"模式
通策醫療的擴張路勁採用的是"區域總院+分院"的模式,在某區域板塊設置一個總院,把每個區域總院建造為在當地規模和水平均領先的醫院,藉此形成品牌影響力,之後就是多多設立分院,將品牌影響力迅速在社會中擴散開來,醫療資源、客戶就診,可以得到實現優化和便捷,並在較短時間內實現了客戶資源的積累和市場份額的獲取。在該模式的背景下,通策醫療存在有患者流量穩定、業績確定性高的獨特優勢,穩定強化了關於人才及營運這些方面的競爭壁壘。

亮點二:推出"蒲公英計劃",助力體量擴張,持續做大做強
在2018年6月蒲公英計劃由通策醫療推出,通過「蒲公英計劃」進一步滲透下沉到主要縣(市、區),將各地知名度高有威望的口腔醫生結合在一起,實施了100家口腔醫院的布局規劃,在省內,公司也因此在這塊區域的業務得到了進一步的宿舍,范圍越來越廣泛。以合夥模式為核心是該計劃的閃光點,塑造醫生利益共同體,有利於激勵口腔醫生積極工作,提升運營效率;與此同時,核心醫生可以選擇持股,在發展的初期就降低公司的支出,以股權來換取醫生的工資待遇,並且醫生的患者資源也是能夠獲取到的,同時也能實現更快速的發展。可以看到,「蒲公英計劃」是已經成功的「區域總院+分院」模式的升級版,總院--分院--醫生,進一步助力公司做大做強。
由於篇幅存在很多的限制,對通策醫療的更多深度報告和風險提示感興趣的話,我已經整理在這篇研報裡面了,趕緊點擊查看吧:【深度研報】通策醫療點評,建議收藏!
二、行業角度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居民對醫療服務的需求量直線上升,對口腔健康的關注也變得越來越重,中國口腔醫療服務市場得以迅速發展。根據MedTrend預測,未來中國口腔行業規模將以15%-20%的增長率高速發展,同時中國口腔市場正處於快速增長的階段,增速全球領先,
同時,種植修復能夠顯著改善患者口腔功能、正畸能夠顯著改善患者面型外觀,種植與正畸專科業務都可以大大改善患者的生活,提升他們生活質量、具有的消費屬性比較大,消費升級邏輯將有可能成為兩項業務持續增長的驅動力。
總的來說,通策醫療可以說是國內口腔醫療服務企業的龍頭,未來將瞄準行業發展帶來的機會,覺得通策醫療未來表現會更上層樓。但是文章的時效性很難得到保證,如果想更進一步地了解通策醫療未來行情,直接從鏈接里點進去,有專業的投顧給你解讀,看下通策醫療估值有沒有存在低估的情況:【免費】測一測通策醫療現在是高估還是低估?
應答時間:2021-10-30,最新業務變化以文中鏈接內展示的數據為准,請點擊查看
5. 低估值高估值是股價基於什麼判斷的有沒有系統的學習資料啊
[如何由10萬變成1億(讀後感)]如何由10萬變成1億(讀後感)作者:快樂生活如何由10萬變成1億(讀後感)【前言】3次機會與1000倍的收益對於一名投資者而言,15年賺1000倍應該是非常罕見的吧,1萬元起步就是1000萬元,10萬元起步就是1億元,聽起來更像是天方夜譚,如何由10萬變成1億(讀後感)。但是如果我們把這個目標進行分解,如果是每5年賺10倍呢?這就並非遙不可及了。(俺也有一個五年十倍,50W變成500W,實現財務自由的夢!再往後,我意淫著一半買門面,不在為五斗米折腰,然後拿另一半做一個走遍萬水千山的自由投資人,第二個五年規劃"五年五倍"便OK了!)經濟有周期,股市亦然,從中國和全球股市的歷史來看,每5年往往是一個較大的牛熊周期,而這期間往往醞釀著10倍的機會。且不說2003年到2007年間,多少個股股價漲幅有幾十倍,即使在2009年這樣的小規模反彈中,也有中恆集團、四創電子、古井貢B等股價漲幅在10倍以上的公司,問題是很多人碰到了魚身,卻無法從魚頭吃到魚尾。(嚴重同意輪回說!歷史經驗告訴我們:市場參與者是一群烏合之眾,群體人性的瘋狂造就了物極必反的輪回!事實雖然如此,但問題的關鍵是你如何能把控好牛熊轉換的節奏,更為重要的是你如何練就伯樂那雙慧眼!或許中長期投資手冊可以幫我把握一下牛熊的轉換,但想要擁有伯樂那雙慧眼,我還需努力,努力,在努力!先從財務報表學起吧。)查理芒格說,對於一個高明的投資者而言,一生中即使只有20次投資機會,一樣可以富可敵國。15年賺1000倍,也許我們只用3次足矣,問題是如何去尋找、識別並把握這樣的機會。擁有這樣的辦法,恐怕比什麼都強。(你是一個適合投資的人嗎?我曾無數次這樣問自己,是的,我是!我是一名合格的投資人!我會堅定的按照自己的目標走下去!哪怕途中有艱辛、困苦、凄涼、冷眼、嘲笑,我照樣一無返顧,人是需要點精神的,為了實現自己心中的夢,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必須要提前進行一個聽起來有點沮喪的插話:對於95%以上的個人投資者而言,不可能擁有執行5年10倍計劃的技術和藝術。有資產實力的客戶,可以尋找擁有這種理念和能力的資產管理者;而普通投資者不妨去尋找擁有10年10倍機會的基金(歷史上大把10年10倍的封基,開基中也有華安宏利、嘉實增長、興業社會這樣的品種),20年100倍,也足以憑借投資而富裕。(話雖沮喪,但是事實。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只要曾經努力夠,將來也不會後悔!但我有一個不同觀點,我不會把實現夢想機會任由別人擺布。)但是如果您是一個在25歲擁有10萬可支配資產的有志青年,希望在40歲實現財務自由而退休的話,並擁有強大的自信的話,那就來吧!(小弟今年30,擁有50W可支配資產,也算是有志青年吧,我相信自己,我來了!)【邏輯】10倍從何而來?我們來繼續做算術題:如果把10倍做進一步的拆解,可以拆解為4乘以2.5。這代表著什麼呢?我們舉個簡單的例子,一家公司的股價是10元,市盈率為10倍,業績為1元;如果在5年後,這家的公司的市盈率變為25倍,業績變為4元,股價就變為100元。(我從小對數字敏感,從初一到高三當了六年數學科代表,但仍驚訝於該博主化腐朽為神奇的10倍拆解法!相比而言,自己的拆分顯然有點形式主義了,中看不實用。我將五年十倍,拆分成年均增長58.5%,顯然處在一個輪回市場中,這樣的業績是不可持續的,有點形式主義了,如果硬是要用這個來衡量年度業績,顯然是庸人自擾。余主席那天也在開導我:不要計一年得失,三年不漲,一漲吃五年!看來,姜還是老的辣,年輕人仍需勵煉!)也就是說,如果在一個五年周期里,我們找到一家公司凈利潤增長3倍,估值增長1.5倍,就能夠實現5年10倍的計劃。所以,第一是要找到利潤高速增長的公司,第二要在估值較低的時候買入。(我找到了嗎?996算嗎?我不確定!996當前的優勢在於:所處的行業發展空間足夠寬廣,而且行業處於成長初期,有重組整合做大做強的預期;當前的劣勢在於:公司面臨著一個過度競爭的市場,毛利大幅下滑,公司競爭壁壘不高、可復制性強,公司市場份額在萎縮,公司的重組整合存在不確定性!優勢與劣勢都有待進一步跟蹤,我還要去繼續找尋,找尋傳說中的千里馬)5年增長3倍,只要求公司凈利潤保持年復合增長在33%,A股中還是有不少公司可以達到這個標准,難度在於估值的把握。看A股的歷史,整體的動態市盈率可以高至超過100倍,而低至不到20倍,所以買入點很重要。(一輪牛熊轉換,自己有著深刻的記憶。從6124至1664,自己一直活躍在戰斗中,雖然小有展獲,但卻形成了熊市思維。1664到2100再到1800,一個震盪,早就逃之妖妖,且沾沾自喜,認為又一次短抄成功,這便是熊市思維。執行中期交易系統,可以讓我克服熊市思維,把握相對不錯的買點;但在震盪市中,則會讓自己左右煽耳光,還好這耳光不太重,不至於傷到自己。)而凈利潤的增長率和估值又是相輔相成的,當一家企業在股本未擴張的情況下,凈利潤持續高增長,往往所享受的估值水平也會上升,出現股價連續飆升的"戴維斯雙擊"。作為價值投資者,我們就是要尋找並牢牢把握住"戴維斯雙擊",而非相反。【關鍵】如何找到偉大企業5年10倍投資計劃的核心在於,要求企業業績連續高增長。首先從連續這點來看,在強周期行業中找這樣的機會是事倍功半的,在消費股中尋找是王道(張裕、雲南白葯、古井貢、上海家化都是好的例子)。(在市場中戰鬥了2年多,現在回頭再看看大師們的思想,不得不佩服大道至簡!人有時候就是怪,非要有切膚之痛才會知道鍋原來是鐵打的。巴老一直告訴我們最佳的投資標的是有護城河的日常消費品,而我卻於獐子島、伊利失之交臂,盡管我曾在歷史低位買過他們;林老一直告訴我們,選擇小盤、小盤、小盤,獨一味、魚躍醫療,我卻同樣沒能拿到最後。其實什麼樣的股具有"長牛"特質,大師已經說的太清楚了!)以上企業有以下共同的特點:第一、企業所在行業處在一個快速成長期(例如10年前的地產業,5年前的家電連鎖和如今的醫葯行業);(期貨行業正處於一個快速成長期,因為成熟的期貨市場,金融期貨/商品期貨=4/1,而我們的期貨行業金融期貨才剛剛啟步。)第二、銷售收入穩步擴大。擁有競爭優勢,企業在行業中擁有定價權,所佔的份額是連續擴大而非縮小(例如萬科、蘇寧等);(可惜996核心競爭優勢不明顯,昔日的光環已不能轉化為定價權,只能跟隨行業的過度競爭而降低產品毛利,市場份額目前也在萎縮中。)第三、隨著銷售額的增加,公司毛利率可以保持並得以提升;凈資產收益率穩步增長。我們允許企業圈錢,但是圈錢後的資產收益率不能下滑,否則對老股東就是一種傷害。(996目前尚還看不到其核心的競爭力,因此毛利提高也無從談起,一切都有待進一步追蹤)第四、企業管理者有企業家精神,並對股東權益敏感(實施了股權激勵等措施)。一個簡單的辦法是,多看看公司在年報中的經營目標並看看之後的實踐。一個偉大的企業家應該有足夠的前瞻力和執行力,而不是朝三暮四。(姜系給我的感覺是,雖有前瞻力,但執行力差遠了,做事考慮不縝密,多次傷害小股東感情)第五、公司的盈利模式應該穩定且易於理解。就如巴菲特先生的"鑽石搭檔"查理芒格所言,一家不易理解的公司不值得持有它。另外,易於被理解的公司更容易被後來的投資者追捧,而快速實現股價的上揚。(2009年以來,新能源、新技術企業走勢很火爆,但是真正理解這些技術恐怕不是件容易的事)(996的贏利模式到是易於理解,而且未來增長也是可期的,但關鍵是增多少的問題?月亮很美,但始終離我們太遠了!)第六、公司要便宜。看估值也要看市值。銀行股的估值是很便宜,但是一個10倍PE,3000億市值的企業股價漲10倍;顯然比一個20倍PE,30億市值的企業股價漲10倍的幾率小得多。(996的PE很高,其中包含了重組預期,但從市值來看,具有優勢,試想一個市值200-300億的期貨龍頭股怎麼也不為過,瞧,人家中信市值早已上千億!)盡管這樣去選擇公司很難,但是相對於預測貨幣政策、資金動向、機構行為而言,也許是更容易的事。平時多和一些價值型的投資者朋友交流,也是一種互相啟迪的模式。對於個人投資者而言,我們可以向高手問股,但是不妨多問問或者自己研究下,所問到的公司是否符合以上6條法則呢?(能穿越牛熊周期的好股,少!太少了!用上述6條標准衡量996,顯然996目前還不是集萬千寵愛於一身的好股!消費+小盤往往是出長牛的發源地,自己仍要努力去尋找下一個消費股)【考驗】人性的障礙選股是技術,買賣卻是藝術。前者固然不易,卻可以憑時間來錘煉;後者卻看性格和天賦。(我的理解恰恰相反:選股是藝術,買賣卻是技術!技術可以學習,然後基於概率編制技術標准手冊,實施標准化操作,用來克服人性的弱點。而選股卻是一種模糊的藝術,他存在不確定性,他代表著你的視野與前瞻性)人性的弱點,讓我們在執行5年10倍的過程中會遇到三大考驗:第一,如果買入後,公司股價不漲反跌,該怎麼辦?第二,如果又有一家"珍珠公司"出現該怎麼辦?第三,股價已經漲了3倍了,是不是該見好就收,或者做個波段?(復雜的事情簡單做,簡單的事情格式化,按《交易手冊》執行操作,幫助自己克服人性的弱點,逐步提高知行合一指數,目前自己的知行合一很低很低!)這三大考驗之所以會讓我們對投資產生疑慮和動搖,其實都可以歸結於一個主因:我們對自己所投資的公司及其成長模式和方向並非真正的理解,所以輕微的風吹草動或者說誘惑,都可能動搖我們的初衷。所以,對於"5年10倍"計劃而言,必須只能投資自己熟悉並經過深度研究的行業和公司,同時研究的深度應該達到並超越市場平均水平才能獲得超額收益。(是啊!曾經的一個個情人早已一飛升天,怪只怪自己是個"葉公",讀後感《如何由10萬變成1億(讀後感)》。真正的理解所持有的公司,沒有捷徑,只有靠自己花時間對公司的基本面進行研究與分析,這塊也是未來1-2年內,自己提高的一個方向!)如果對所投資的企業的方向看得很清楚的話,我們再面臨考驗的時候就會從容很多:第一,如果當時買入的理由沒有變化,股價下跌我們應該高興,因為我們可以以更便宜的價格買入;記住我們的操作周期是5年,而不是5天。第二,如果中途出現可供替代者,我們同樣要考慮其成長性、安全邊際是否更為優異,如果答案為否,我們沒有必要去增加自己的研究負擔,因為我們要做的只是找到一顆珍珠,而非去尋找全部的珍珠。(實踐證明,作為一名個人投資者,跟蹤企業的能力的5到10家,否則是另外一種攤薄)(持有996的日子裡,讓我意識到一顆珍珠往往有賭博成分,3-5顆珍珠是比較理想的一個組合。假設這其中有一顆假貨、也並不影響自己的達成目標。)第三:當股價如期大幅上漲之後,突然遭遇了大幅下跌,該怎麼辦?當經濟出現周期,市場出現系統性風險,我們是否需要迴避風險?要戰勝這個考驗,我們必須要相信,好的公司是可以戰勝周期的,優秀的管理層會利用經濟的波動加速發展而非相反。例如沃爾瑪在股價實現數千倍上漲的過程中,中間同樣遇到過大幅下挫的情況,如果我們將時間拉長,這些波動其實都可以淡化。(我不否認這是一種大師級的謀略,但現階段我對此不感興趣。對於中期趨勢的變化,我會根據手冊對倉位進行標准化操作,當然這是以周線為級別的,往往是以月為周期的。因為我認為中期趨勢是可以被利用並發揮效用的。記住巴菲特所說:股價的漲跌並不是我們做出投資決策的理由。當然,如果我們的確通過實戰擁有了波段操作能力,並在實踐中證明可以戰勝市場的話,我們也不排除波段操作。但這種波段,應該起碼是以月為周期來計算。【行動】找到你的聖杯王陽明說,知行合一,知易行難。找到適合自己的聖杯(交易法則和紀律),並不斷完善,是踐行5年10倍計劃的關鍵所在。路註定是布滿荊棘的,我們希望做的是少走彎路。(我已初步建立了自己的交易手冊,並在不斷完善,目前存在兩個改進方向:一是當資金面處於中位時,執行手冊往往會面臨自己左右煽耳光的尷尬,還好對自己傷害不太大,但如何去減少煽耳光概率是日後改進手冊的一個方向;二是如何提高知行合一指數,目前自己這方面顯然是差勁的,說到底還是人性在做怪,持續改進吧)投資實踐顯示,充分理解"安全邊際"、"觸發時機"、"長期跟蹤"這些概念並靈活運用是必要的。安全邊際和健全心態芒格說過,如果你不敢滿倉的股票,那就一股就不要買,如果不敢持有一年,那就一天就不要拿!且不談論是否能賺錢,要讓一個人把全副身家壓在一項投資上,相信他最基本的要求是"不虧"。但能做到不虧的只有"現金",股票這類風險資產,我們只能追求相對安全。從經驗中來看,人們說到安全邊際,是指估值的安全。但我要說的,安全邊際第一步是要資產的健康。很多人總是喜歡說,"今天虧了一部車"、"昨天賺了一個洗手間",這種觀念和導向是非常錯誤的,要是巴菲特或者蓋茨天天這么想,早就抽風了。一位成熟的投資者,必須做到把投資和生活有效隔離,這樣才能不會被市值的波動影響了心情進而影響了投資決策。(我常常在想,我們很多人買房子,也為的是投資,但卻從沒見一天到晚盯著房價波動的人,而是買了之後都是閑庭信步,等著慢慢升值。那麼,為什麼抄股我們不能有這種心態呢?)舉一個例子,一個家庭資產200萬元,每年工資扣除支出結餘20萬元的投資人,拿出60萬元投資,設立35%的止損線。如果嚴格執行止損,那最大的損失就是一年的收入,即使連續遭遇3個跌停板,也不會對生活造成什麼沖擊,完全可以泰然處之。反之,一個家庭資產60萬元,年收入結餘6萬元的人,借款60萬元炒股,一個跌停板可能就傷筋動骨了。對於5年10倍計劃來說,10萬元的本金就可以再15年後創造億元的財富,我們不必要鋌而走險。李嘉誠說,"散戶不要炒孖展",也是金玉之言。(相比而言,我算是比較激進的了,我沒信心15年1000倍,因為"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我給自己的目標是五年十倍,實現財務自由,所以我出拳要重點,當然前提是不借錢抄股,即便虧了本,不能影響到自己的生活質量。)第二層意義上的安全,就是估值上的安全。物美,也要價廉。但是怎麼樣才算便宜,這就見仁見智了。不能說破凈的鋼鐵股比100倍PE的網路便宜。對於成長股來說,多用PE和PEG,市銷比等指標,參考歷史估值、行業估值、海外比較等等。價廉多出現在熊市的中後期,例如麗珠B這樣主營連續20%以上增長的醫葯股,也出現過跌破凈資產的情況,這就是明顯的低估了。而產業資本的回購,也是低估的一種表徵。(個股估值上的安全太難把握了,到是大盤估值上的安全相對好把握點,在熊市的中後期克服熊市思維,買點打折商品才是最實在的行動!)買入時機和節奏遇到了一家心儀又便宜的公司,在動手買入之前,應該先回答這么幾個問題?1、為什麼好公司會有這么便宜的價格?是熊市導致的盲目,還是自己的判斷可能會有誤差?公司是否存在未知的重量級利空?2、買入之後可以忍耐多久的不應期?買入後可以忍受多大幅度的虧損?3、計劃用多大倉位買入,一次性買入還是分批買入?存在即合理。便宜一定有便宜的原因,對於公司的判斷市場上總是有分歧存在,分歧從產生到消失,影響著股價的變化。投資不能盲從,也不能太自負,找到便宜的原因,和對公司價值的判斷進行比較,如果相信自己的判斷沒有問題,那就放心去做。股價的走勢受估值影響大,但估值最終決定於業績,對於一家正處在業績釋放期的公司,我們更要擔心的是錯失爆發機會而不是被小幅套牢。反之,如果買入半年之後,公司股價持續不漲,而業績也沒有如期兌現,那就必須做自我檢討了。我們可以用3個月來忍耐股價的下滑,但是不能用3天來忍耐沒達到你預期的管理層。我們不必苛責買在最低的位置,這是技術派的目標,但我們要避免一買就被嚴重套牢,對於明顯下跌趨勢的個股,採用分批買入的方式比一次性買入更為合適;而在底部盤桓很久,開始走出上升通道的,則相反。當然,實踐上的經驗會讓我們更容易聽到"扳機"的聲音,減少等待的時機。例如,古井貢B,從2008年底2.4啟動,2年漲了近15倍,一個關鍵的觸發點就是換了股東,隨後業績爆發,股價也做火箭。在解答第一個問題的時候,如果我們找到了低估的原因,而這一原因開始改變的時候,要抓家時間上車了。再舉一個例子,即使處在東部華僑城的舊廠房未重估,康佳B依然破凈,市銷比是同行的1/5,這是明顯的不合理,但是從PE上看,又是合理的。這就是分歧所在,問題在於管理層沒有釋放業績的動力,如果動力源出現了,糾偏就會開始。這樣的情況,適合小倉位買入,保持持續的跟蹤,等待機會。在橄欖樹下徘徊,期待遇見你,在你最美的那一刻。■倉位管理和集中持倉經常會聽到有人興高采烈地說,今天我有3個股票漲停了!敢問這位神仙,您一共買了幾只股票?漲停股票倉位佔比多少?整體盈利率多少?好股不求多,一隻足以!買了10隻股票,3隻漲停的收益也許還比不讓滿倉一隻漲幅5%的股票。市場上有兩種極端,因為研究不深入或者不自信,通過分散持倉來規避風險,要麼不甚知之但孤注一擲。但大部分個人投資者的誤區是前者,為什麼不敢重倉甚至滿倉一隻個股呢,因為有心理障礙:害怕判斷有誤凈值快速蒸發,或者擔心錯失了其他機會。要意識到,分散持倉不能分散系統性風險(例如530),同時分散持倉在分散個股風險的同時,也在拉低收益率。對於重倉某隻個股,可能失去的其他投資機會,正如前文所說,我們要找的的是最美的那顆珍珠,而不是找珍珠項鏈!如果喜歡分散投資的話,那就去買基金吧!(關於買賣時機及倉位管理,我會按照《手冊》去標准化操作,不用太過糾結!)開始可以用操作紀律來解決這種心理障礙:一隻有潛力的"珍珠"但"扳機"還沒有響,上1成倉位;低估原因被解決,扳機叩響,加到3-4成;業績陸續釋放,上升通道形成,安全墊夠厚加到5-7成。(我的看法不同:當不確定性變成確定性,剩下的也只有魚尾了,而我需要的是魚身)5年10倍計劃,是要找自己熟悉並經過深度研究的行業和公司,研究深度要達到並超越市場平均水平。真正好的公司,可以滿倉買,甚至借錢買!這個機會只給眼光和膽量俱全的人。(真正好的公司,可以滿倉買,甚至借錢買!這是一個偽命題,反對借錢買股票,會死人的!)持續跟蹤和賣出時機不少人碰到過5年10倍的公司,但是沒有走完全程,50%就下了車。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缺乏持續跟蹤的能力,對於公司的成長和興衰,心裡沒譜。要麼割肉就跑了,要麼大漲之後守不住之後再也沒買回來。如果公司董事長是自己的叔父或者鐵哥們,長期跟蹤是很便利的,但這有內幕交易的風險,也不適合絕大多數人。巴菲特和芒格都不喜歡調研,但他們依然對於公司的變化洞若觀火。如果是一個勤奮而又不笨的草根投資者,陽光下的利潤,已經足夠賺了。有以下方法可供借鑒:1、定期瀏覽公司主頁,關注領導講話和媒體報道透漏的經營目標。我們來看個例子,2010年9月9日,深圳特區報報道,《深圳市zf與中國醫葯集團簽署戰略合作協議》中提到,"昨晚,深圳市zf與中國醫葯集團總公司在五洲賓館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在醫葯研發、醫葯流通、醫葯生產、醫葯綜合服務四個領域加強合作。深圳市長許勤、副市長袁寶成,中國醫葯集團董事長宋志平、總經理佘魯林等出席簽約儀式。"(紅色字表示這是黨報的通稿,要經過審查或發表的,不是信口開河的股評)"據悉,中國醫葯集團和深圳保持著良好的合作關系。雙方首個大型合作項目--深圳一致葯業股份有限公司,自2004年完成股權交割以來,經營實力和經營業績得到了長足發展,年銷售收入從當初的15.7億元,到2009年突破100億元,增長6倍多,今年計劃將突破130億元,並力爭"十二五"末銷售規模達到1000億元。目前,該集團在深多個項目也即將開工建設或啟動規劃。"(5年後銷售額翻8倍,這是遠景規劃,是個5年10倍的參考標的)2、有機會盡量參加股東大會,目的不是為了聽董事長說什麼,而是結識一些長期持有並關注該公司的股友,通過交流加強對公司的理解。3、多泡下55168相關個股的帖子,拋磚引玉。和而不同,求同存異。一般人有選擇性吸收信息的特點,聽不進不同意見,善意的批評會幫助我們避免"看上去很美"的陷阱。4、找到對"珍珠公司"長期跟蹤的行業研究員,除了看新財富排名,還要看他過往分析的前瞻性和同公司交流的頻度,多找找他的報告來看。(例如,在中投研究所的周銳,對同在深圳的一致就保持著長期關注)5、盡量尋找關系了解公司的運營:銷售人員、上游、下游,側面了解。6、有渠道的人,去了解機構投資者在公司進出的節奏和原因。7、有能力的人,去做一名有擔當的股東,利用機會為公司的成長獻計獻策,這是頂級的投資之道。巴菲特和江作良做到了,距離很遠,我們有目標要努力。(都是些很好的方法,值得學習。慶幸996里有一幫子戰友,會定期發布公司基本面信息,在此向戰友的辛勤勞動致敬!)如果公司的業績成長符合預期並超過預期(30%),而估值和市值也在合理范圍之內,那堅定持有是唯一的選擇。系統性原因導致的下跌,帶來的是買入機會,因為好公司終究會起來,而且會走的更遠。例子太多,無須舉證。5年10倍的買入持有計劃,絕不意味著"鴕鳥戰術",而是通過專注和勤奮,跟蹤公司的成長,進而獲取超額的收益。而這種專注,也意味著必要的放棄:放棄部分娛樂和休閑,放棄其他投資機會,有勇氣、有耐心去應對路途上的波折,迎接財富巨大增值的喜悅。(不能用"鴕鳥戰術",而是通過專注和勤奮,跟蹤公司的成長!我有錯,我要改!)同路的人,讓我們相攜而行!(不知道這文章出自那位大俠之手,要知道的話,立馬發信息:"為了一個共同的革命目標,老大,我來了!")MSN() 〔如何由10萬變成1億(讀後感)〕隨文贈言:【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農夫不會剝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長成種粒;單身漢不會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會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