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價格知識 » 持股一年股票還是原來的價格
擴展閱讀
美思德股票代碼 2025-07-25 22:02:54
德龍鋼鐵股票代碼 2025-07-25 21:19:48
哈弗股票代碼 2025-07-25 20:27:53

持股一年股票還是原來的價格

發布時間: 2021-12-06 06:19:41

『壹』 買一隻股票持有一年,會怎樣

新手的運氣一般都很好. 虛擬交易買到就賺,用真錢當然也是一樣的賺.
一支股票一年後和現在比,價格會跌還是漲,那麼久的事,恐怕沒人會知道, 長期投資要選擇業績成長性較好的公司股票,去年以來漲幅又不大,這種股票你持有一年或許有收獲. 但這種股票很難找到了.
中國股市目前還不太適宜長期投資. 聽說過中國石油601857這只股票的故事嗎?2007年上市發行價16.8,上市到過48.現在才多少,你看一下.

『貳』 股票的持有時間有沒有規定

沒有相應的規定。一隻股票可以持有到公司退市,如果買入的股票一跌下跌的話,比如說10元的股票,它可能跌到0.9元,如果跌到0.9元以下持續20天,也就是說低於面值1元的時間長達20天的話,股票就退市。

中國現行的交易制度是T+1,也就是當天買入的股票漲和跌都不可以當天賣出,而當天賣出的可以當天買入,買了股票只要自己不賣出,沒有人會干涉,也不需要另外出錢。

『叄』 為什麼持股時間的長短不會影響股票的價格評估結果

因為股票的價格 是根據分配除權制度所擬定
雖然這種制度我們認為很不合理
但股市分配除權制度是一種國際慣例制度,目前世界各國股市都在引用這種分配除權制度。
但至少我認為對散戶不合理
首先,我要向這種制度的衛道士們問幾個問題,第一個問題是「採用這種分配除權制度,上市公司到底把紅利分配給誰了?」;第二個問題是「在該年度投資該股票的股民為什麼無權獲得該上市公司在該年度分配給投資該股票股民的紅利?」
衛道士們根本不可能回答出這兩個問題,因為這正是該制度不合理所在。本人現在來回答這兩個問題。
第一個問題,到底誰能真正獲得上市公司分配給股民的紅利?很難回答,因為根本沒有一個股民能夠獲得該紅利,該紅利實際上已經被分配除權制度除掉了。
這時衛道士們會說,假若該公司業績成長性良好,該股票仍會漲到除權前的價位。這樣股民就得到了回報。聽起來很有道理,也正因為如此迷惑了所有人。事實真的如此嗎?
我們做股票的人都知道,一個股票,它的業績再好,成長性再好,但如果沒有莊家,它是很難上漲的。以現在滬市的600022濟南鋼鐵為例,一季度凈利潤為0.39元,市盈率僅為3倍多,你能說它業績不好嗎?該公司還在4月22日發布公告,2005年上半年利潤將有90%以上的增長,你能說它成長性差嗎?但由於莊家無法獲得足夠的籌碼,所以該股票即使除權,也根本填不了權。
反而是那些莊家大量控籌的股票,不管它們業績好壞,成長性如何,都可以將它們的股價炒到天上去。以在美國上市的網易股票為例,2002年2月5日的價格只有0.65美元,到2003年7月29日,股價已漲至50.76美元,在一年半的時間股價漲了78倍。
我們或可以按衛道士們的話這樣說,只有莊家可以享受到上市公司的紅利,且他們可以在半年甚至一個月的時間將上市公司10年分給股民的紅利全部填滿權。可憐的普通股民可能投資一隻股票10年,也不能享受到上市公司分配的紅利,因為他們投資的股票年年被除權,最後什麼也沒得到,反倒要給國家上繳紅利稅,大家認為這合理嗎?
現在我再來說說第二個問題「在該年度投資該股票的股民為什麼無權獲得該上市公司在該年度分配給投資該股票股民的紅利?」。要回答這個問題,要從股市分配除權制度的起源說起。
股票分實物股票和無紙化股票兩種,我國現在實行的是無紙化交易方式,無紙化交易方式只有在電腦撮合交易方式下才能進行。實物股票的交易是通過櫃台撮合成交的,而以前的股票都是實物股票。
股票在誰手上,誰就有權利獲得股份公司所派發的紅利或紅股(以下統稱紅利),可是,大家認為由股票持有者無償地全部獲得紅利也是不公平的,因為該股票的前任持有者什麼也得不到,以後買該股的投資者也什麼都得不到。為顯示公平,發明了現在的除權制度。結果,誰也沒有真正得到股份公司發放的紅利。
那麼,當時為什麼大家都心甘情願地接受這個方案呢?這要從當時的歷史背景分析,那時,股份公司比較少,且發行上市的公司一般業績都比較好,成長性也比較出色,所以受供求關系的影響,除權的股票大都能填滿權,有的甚至還創出新高,所以大家一直認為這種除權制度是合理的。
現在股份公司已大大增加,股票供大於求的局面也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除非是牛市時,股票填權已有很大的難度。沒有莊家的股票不但填不了權,甚至還會貼權,許多股票經過連續幾年除權,股價卻也變成了原來的四分之一、五分之一甚至十分之一,這大大傷害長期投資的股民,因為他們投資的股票不是沒有利潤,而是根本得不到這些本應分給他們的利潤。
那麼,上市公司分配給股民的紅利到底應該怎麼分配才合理呢?首先我們由電腦計算出該股在上年度所有的交易日數N,再計算出各股民持有該股的交易日數A和持股數B(這里要提醒大家的是:這在發明這種分配除權制度時是做不到,因為那時還沒有發明電腦)。如果該年度上市公司分配給股民的紅利是每股M元,那麼我們可以很方便地計算出每位股民應分得的紅利數Q=A×B/N×M元。如果該股民在上年度不同時期,分別持有不同數量的該股,我們仍可以非常方便地計算出該股民應分得的紅利數Q=(A1×B1+A2×B2+…AN×BN)/N×M元。送股數也可以用上面公式計算。
有人擔心,即使分配製度不除權,市場也會進行除權的,分配後的第二天可能就會出現跌停板。以剛剛進行國有股減持試點的600031三一重工為例,其剛剛進行10送3派0.8元,雖沒有按分配除權制度進行除權處理,但其當天的跌幅已然遠遠超過除權後的價位。
其實這種擔心是多餘的,因為按原來的分配除權制度,得到紅利的是登記日這天持有該股的股民,該股民可能已持有一年,也可能只持股一天,所以他們獲得同樣的紅利,這本身就不公平。如不進行除權,僅持有一天的股民就會認為自己一天就撿一個大紅包,不低價賣出才怪。
三一重工就是因為不分持股先後,將紅股和紅利以一個標准發給了持有它的股民,這本身就是不公平的。如果說送股是對持有三一重工流通股東的補償,我想問,管理層實施這種補償方案,它到底是想補償以前持有該股的股民、還是以後持有該股的股民、還是某一天(6月15日)持有該股的股民呢?從方案來看,一定是想補償6月15日持有該股的股民。我不知道這一天持有該股的股民有什麼特殊性,正是因為大家對此補償方案不滿意,所以第二天才跌得這么慘,不是嗎?
如果按持有該股的時間長短來分配紅利,就顯得很公平,不會再有人認為自己撿了大便宜,也就不會爭著在跌停板出貨了。
我們現在知道了分配除權的不合理性,那麼,它到底會給股市帶來什麼惡劣影響呢?
由於股民應得的紅利要由莊家炒作來獲得,而莊家何時炒作是未知的,所以最後股票的價值變成了由莊家說了算,而不是由上市公司的業績說了算。也就是說一個股票的價值標準是由莊家決定的。
一隻股票的業績再差,莊家也會說,它有這樣、那樣的題材,它以後的成長性會很好(反正以後的事情誰也說不清),然後把它高價賣給散戶。問題出在股民上過幾次當後再也不肯去接莊家的籌碼,但股民自已持有的股票由於沒有莊家的拉升,即使業績不借,由於有除權制度的存在,這些股民最後也無法獲利。
於是股民最後陷入一種迷茫中,因為不管他們如何操作,他們都是錯的,在股民否定莊家的價值標准後,股市也就失去了價值標准,大家會發現整個股市沒有什麼股票真正有價值,沒有什麼股票是可以不跌的,這也是熊市產生的根本原因。如果沒有政府的救市制度,整個股市就會崩盤。
我們大家知道,股市有很多分析工具,我想問:「除市盈率外,還有哪一個指標是反映股票業績或成長性的?」 這些指標實際上都是教大家如何一夜致富的,根本不具有投資價值,所以我們完全可以這樣說,掌握這些指標,實際上是掌握一種投機技巧或賭博技巧。不客氣地說,進行分配除權的股市實際上是一個賭場。我們中小散戶在這個賭場只有送錢的份,要想賺錢,比登天還難。
所以要真正保護廣大中小投資者的利益,必須取締分配除權制度,讓股市恢復投資本色。

『肆』 為什麼20年後股票還是原來的價格

如果沒有送配分紅之類的除權,20年後還有的股票還是以前的價格,那這個公司的確不咋地。不過的確有這樣的公司。。。。。
還不少。

好的股票都是送配後填權再送配再填權。。雖然股價彷彿沒有變化,但是實際的復權價格已經非常高了。

『伍』 判斷 持有期限超過一年的股票投資就是長期股權投資嗎

(1)長期股權投資與金融資產的區別主要在於:

①持有的期限不同,長期股權投資著眼於長期;

②目的不同,長期股權投資著眼於控制或重大影響,金融資產著眼於出售獲利;

③長期股權投資除存在活躍市場價格外還包括沒有活躍市場價格的權益投資,金融資產均為存在活躍市場價格或相對固定報價。

(2)長期股權投資與可供出售金融資產、交易性金融資產的轉換可能。

根據交易性金融資產的定義,交易性金融資產是指企業為了近期內出售而持有的金融資產,通常情況下,以賺取差價為目的從二級市場購入的股票、債券和基金等,應分類為交易性金融資產,故長期股權投資不會被分類轉入交易性金融資產及其直接指定為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產進行核算。並且一旦確認為交易性金融資產及其直接指定為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產後,不得轉為其他類別的金融資產進行核算。

長期股權投資只能轉為可供出售金融資產,但可供出售金融資產與交易性金融資產可以轉為長期股權投資。
交易性金融資產主要是指企業為了近期內出售而持有的金融資產.

交易性金融資產就相當於以前的短期投資,以後不再有短期投資科目,取而代之的是交易性金融資產
長短期限:交易性金融資產少於一年,其他2個都是長期投資大於一年。雲掌財經團隊為您解答(123.com.cn)

『陸』 持股超過一年,是指從分紅那天開始算,還是從最開始購入該股票的時候算啊~

股市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買入股票,無論時間長短並不是,分紅的必要條件,關鍵是股權登記日這天收拾的時候,你是否還持有這支股票?如果這時候有,哪怕就是當天買入的,也有分紅的權利,有的股票你可能持有了一年兩年,但是在股權登記日的時候你賣掉了,就沒有分紅的權利了,還有就是很多股票,並不是年年都分紅,有的股票買了好幾年,就是不分紅,因此,關於分紅一定,因此,關於分紅,一定要注意是否是股權登記日當天,收盤的時候持有股票才可以
個人看法,僅供參考

『柒』 股票分紅所謂持股時間一年,也就是一年之內不能做買賣交易對嗎

持股時間不同分紅時納稅的待遇也不同。持有股票一年以上只需繳納現金分紅5%的稅費、一個月以上繳納稅費10%、一個月以內繳納稅費20%。

據公開資料顯示,上市公司分紅送股一般分為兩種:

一種為公積金分紅,即攤薄現有股份的轉增股,一般大家看到的某上市公司10轉增10股,即為公積金分紅,這種公積金轉增股本一般不需要交稅;

另一種就是上市公司盈利分紅,通常投資者看到的某上市公司實施了10送X股派X元即為盈利分紅,這部分預期年化收益需個人繳納稅費。

股票所得紅利扣稅額度跟持有股票的時間長短有直接關系。經國務院批准,2013年1月1日起對個人從公開發行和轉讓市場取得的上市公司股票。

股息紅利所得按持股時間長短實行差別化個人所得稅政策。持股超過1年:稅負5%;持股1個月至1年:稅負10%;持股1個月以內:稅負20%。

(7)持股一年股票還是原來的價格擴展閱讀:

計算公式

除權與除息報價的具體計算公式有以下幾種:

除息報價。除息報價=股息登記日收盤價-每股現金股利(股息)

除權報價。

a送股除權報價=股權登記日收盤價/(1+送股率)

b配股除權報價=(股權登記日收盤價+配股價*配股率)/(1+配股率)

c送股與配股同時進行時的除權報價=(股權登記日收盤價+配股價*配股率)/(1+送股率)

除權除息報價=(股權登記的收盤價-每股現金股利+配股價*配股率)/(1+送股率+配股率)

需注意的是,股票市場的股價受市場供求本身影響較大,因而除權(息)報價僅作為除權(息)日市場開盤的參考價。上海深圳證券交易所現行做法是在除權(息)基準日。

以除權(息)報價代替該日的前收盤價,作為該日集合競價和漲跌限制的參考,當日開盤價仍由集合競價產生,之後的價格由連續競價產生。

填權與貼權

在除權(息)後的一段時間內,如果多數投資者對該股看好,使得該股股價上漲,其價格高於除權(息)報價,即股價比除(息)前有所上漲,這種行情稱為填權。

如果股價上漲到除權(息)前的價格水平,稱為填滿權。相反,如果多數投資者不看好該股,使得該股價下跌,其價格低於除權(息)報價,即股價比除權(息)前有所下降,則為貼權。

領取辦法

送股與派息的領取辦法

上海證券交易所股票紅股及股息的領取。根據上海證券交易規則,對投資者享受的紅股和股息實行自動劃撥到賬。股權(息)登記日為R日,除權(息)基準日為R+1日。

投資者的紅股在R+1日自動到賬,並可進行交易,股息在R+2日自動到帳,投資者可及時查詢確定,如有問題應與證券營業部工作人員進行查詢。

深圳證券交易所股票紅股及股息的領取。根據深圳證券交易所交易規則,投資者的紅股在R+3日自動到賬,並可進行交易,股息在R+5日自動到賬,投資者可及時查詢確定。

也就是說,無論是上交所,還是深交所,投資者的紅股和股息均自動到賬,無需投資者辦理任何手續,只是到賬的時間有所區別,投資者應注意查詢確定。

『捌』 關於股票分紅,持股一年跟持股一天分紅是一樣多嗎

國內券商A股實行的是差別化征稅,持有期超過一年的免徵紅利稅,持有期在一月和一年之間的征10%的紅利稅,持有期在一月之內的征20%的紅利稅。分紅的時候不扣稅,賣出的時候需要補交紅利稅,時間差計算按照先買的先賣出原則計算。舉例如下:

甲投資者2017年6月1日買入了100萬股興業銀行,那麼他在2017年6月14日會收到61萬元的分紅,這個分紅是不會扣稅的。如果他在7月1日之前賣出的話,需要補交12.2萬元的紅利稅;如果他在2018年5月31日之前賣出的話,需要補交6.1萬元的紅利稅;如果他在2018年6月1日之後賣出的話,他不需要補交紅利稅。

『玖』 除權後持有人股票價格還是原來買入的價值么

送股後的除權價和未送價其成本是一樣的

『拾』 交易的費用與股票持時間是否有關系例如我持有一天就賣出與持有一年賣出,有什麼區別

交易費用只跟股數有關,與持股時間無關。
股票交易是指股票投資者之間按照市場價格對已發行上市的股票所進行的買賣,包括場內交易和場外交易。股票公開轉讓的場所首先是證券交易所。中國大陸僅有兩家交易所,即上海證券交易所和深圳證券交易所。
1.印花稅:成交金額的1‰ 。2008年9月19日至今由向雙邊徵收改為向出讓方單邊徵收。受讓者不再繳納印花稅。投資者在買賣成交後支付給財稅部門的稅收。上海股票及深圳股票均按實際成交金額的千分之一支付,此稅收由券商代扣後由交易所統一代繳。債券與基金交易均免交此項稅收。
2.證管費:約為成交金額的0.002%收取
3.證券交易經手費:A股,按成交金額的0.00696%收取;B股,按成交額雙邊收取0.0001%;基金,按成交額雙邊收取0.00975%;權證,按成交額雙邊收取0.0045%。
A股2、3項收費合計稱為交易規費,合計收取成交金額的0.00896%,包含在券商交易傭金中。
4.過戶費(僅上海股票收取):這是指股票成交後,更換戶名所需支付的費用。由於我國兩家交易所不同的運作方式,上海股票採取的是」中央登記、統一託管「,所以此費用只在投資者進行上海股票、基金交易中才支付此費用,深股交易時無此費用。此費用按成交金額的0.002%收取
5.券商交易傭金:最高不超過成交金額的3‰,最低5元起,單筆交易傭金不滿5元按5元收取。
一般情況下,券商對大資金量、交易量的客戶會給予降低傭金率的優惠,因此,資金量大、交易頻繁的客戶可自己去和證券部申請。另外,券商還會依客戶是採取電話交易、網上交易等提供不同的傭金率,一般來說,網上交易收取的傭金較低。
另外,部分地方還收委託費。這筆費用主要用於支付通訊等方面的開支,一般按筆計算(由證券公司營業部決定收不收,證券公司多的地方,相互競爭,大多取消這項,比如大城市,證券公司少的地方,營業部可能收你成交一筆收一元或五元,比如小城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