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價格知識 » 提高股票發行價格案例
擴展閱讀
中國人可以境外股票 2025-07-22 00:00:52

提高股票發行價格案例

發布時間: 2021-12-10 12:31:01

❶ 股票發行價格如果過低

一般企業都願意在高點買賣出股份,這樣呢可以賣出更高的價格,比如說像螞蟻,它為什麼在今年要發行股份呢就是相對高點,這樣每一股能融到更多的錢。

❷ 股票發行和上市案例分析(案例隨便)

97年7月,A國有企業(以下稱「A企業」)經國家有關部門同意,擬改組為股份有限公司並發行股票與上市。其擬定的有關方案部分要點為:
A企業擬作為主要發起人,聯合其他3家國有企業共同以發起設立方式於1999年9月前設立B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稱「B公司」)。各發起人投入B公司的資產總額擬定為人民幣16500萬元。其中:負債為人民幣12200萬元,凈資產為人民幣4300萬元。B公司成立時的股本總額擬定為2750萬元股(每股面值為人民幣1元,下同)。B公司成立1年後,即2000年底之前,擬申請發行6000萬社會公眾股,新股發行後,B公司股本總額為8750萬股。

如果上述方案未獲批准,A企業將以協議收購方式收購C上市公司(以下稱「C公司」)具體做法為:A企業與C公司的發起人股東D國有企業(以下稱「D企業」)訂立協議,受讓D企業持有的C公司51%股份。在收購協議訂立之前,C公司必須召開股東大會通過此事項。在收購協議訂立之後,D企業必須在3日內將該收購協議報國務院證券監督管理機構以及證券交易所審核批准。收購協議在未獲得上述機構批准前不得履行。在收購行為完成之後,A企業應當在30日內將收購情況報告國務院證券監督管理機構和證券交易所,並予以公告。為了減少A企業控制C公司的成本,A企業在收購行為完成3個月後,將所持C公司的股份部分轉讓給E公司。

①A企業擬定由4家發起人以發起設立方式設立B公司不符合法*律規定*。根據有關法*律規定,設立股份有限公司的,發起人應當在5人以上,國*有*企*業改建為股*份有限公司的,發起人可以少於5人,但應當以募集方式設立,而不能以發起方式設立。
②B公司的資產負債率不符合有關規定。根據有關規定,股份有限公司在股票發行前一年末的凈資產在總資產中所佔比例不得低於30%,而各發起人投入B公司的凈資產在總資產中所佔比例僅達26.06%。
③各發起人投入B公司凈資產的折股比率不符有關規定。根據有關規定,該折股比率不得低於65%,而各發起人投入B公司的凈資產為人民幣4300萬元,折成2750萬股,該折股比率僅為63.95%。
④各發起人在B公司的持股數額不符合有關規定。根據有關規定,在上市公司的股份總額中,發起人認購的股份數額不得少於人民幣3000萬元(每股面值為人民幣1元),而各發起人認購的股份僅為2750萬股。
⑤按B公司申請發行社會公眾*股的額度,發起人認購的股份比例不符合有關規定。根據有關規定,發起人認購擬上*市公司的股份數不得少於公司擬發行的股本總額的35%,如果B公司申請發行6000萬社會公眾股,那麼,發起人認購的股份數則僅達公司擬發行的股本總額的31.43%。
(2)A企業收購C公司的做法存在以下不當之處:
①安排C公司召開股*東大會通過A企業收購C公司股權事宜有不當之處。因為,A企業收購C公司是受讓C公司股東的股權,股*份有限公司股東的股權轉讓無須經過股東大會批准。
②由D企業履行報告義務和將收購協議報國*務*院證*券*監*督*管*理機構以及證券交易所審核批准不符合法律規定。根據有關規定,收購協議簽訂之後,應由收購人,即A企業履行報告義務,而非D企業。此外,收購協議無須經國*務*院*證*券監*督*管理機*構以及證*券*交*易所批准,僅向其作出書面報告即可。
③收購協議在未獲批准之前不得履行的表述不當。根據有關規定,收購協議在未作出公告前不得履行。
④收*購行為完成後,A企業應當在15日內將收購情況報告國*務*院*證*券*監*督管*理機構和證*券交*易*所,並予公告,而非30日。
⑤A企業擬在收購行為完成3個月後轉讓所持C公司股份不符合法*律之規定。根據有關法*律規定,收購人在收購行為完成後6個月內不得轉讓所持上*市*公司的股*份。

❸ 股票發行價格怎麼算

股票發行價是指股份有限公司發行股票時所確定的股票發售價格。此價格多由承銷銀團和發行人根據市場情況協商定出。

❹ 舉例說明影響股票發行價格的因素有哪些

太多了
宏觀:當時的市場經濟形勢如何,市場利率和收益率水平,貨幣供求關系等
行業:行業前景,競爭對手等
微觀:企業利潤情況,增長情況等等

❺ 上市公司為什麼會提高股票發行價格

這個簡單的說就是為了多圈錢,因為中國的股票市場就是圈錢的市場,上完市了,就放任自流了。

❻ 為什麼很多股票發行價都很高,但是後面都暴跌

新股估值低,發行價低。上市後籌碼鎖定好,被爆炒是必然的。所以會連續N個漲停板。
然後覺得獲利多的,就可以出貨了,最後就是價值回歸的階段。
這都形成套路了。

❼ 影響股票發行價格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1.股票發行定價的基本原理

(l)股票的價值

股票的價值就是它的資本價值,也就是股票的含金量,或者說,是股票的資本含量。但是,這只是股票的靜態價值,由於股票是一種生息資本所有權的代表,因而它還有動態價值。這個動態價值就是股票的資本化價值和收益化價值。

所謂資本化價值,就是股票的資本所獲得的利潤再轉化為資本價值;而收益化價值,就是股票能給投資者帶來的收益流量。這兩者可能只存在於一種,也可能兩種形式並存。

然而,確定股票動態價值是一個操作難題。從理論上看,其動態化價值具有無窮大,因為股票的生命存續期在理論上是永恆的;但在實踐中,卻又是不可行的。因為任何企業,都有其衰亡的過程。

因此,確定股票價值的基本原則,是以某一段未來時期為限,也就是說,以股票的價值的完全再生為原則。

(2)供求關系的影響

供求關系如何影響股票呢?這實際上取決於金融市場各金融品種的收益與風險的比較。從整個市場來看,一方面,市場利率較高,需求較小,因而相應價格較低;另一方面,股票供給本身也影響價格,如在一定時期內股票供給過多,價格就會下降,供給量少,價格就會上升。

2.影響股票發行價格的主要因素

(1)本體因素

本體因素就是發行人內部經營管理對發行價格制定的影響因素。

一般而言,發行價格隨發行人的實質經營狀況而定。這些因素包括公司現在的盈利水平及未來的盈利前景、財務狀況、生產技術水平、成本控制、員工素質、管理水平等,其中最為關鍵的是利潤水平。在正常狀況下,發行價格是盈利水平的線性函數,承銷商在確定發行價格時,應以利潤為核心,並從主營業務入手對利潤進行分析和預測。主營業務的利潤及其增長率,是反映企業的實際盈利狀況及其對投資者提供報酬水平的基礎,利潤水平與投資意願有著正相關的關系,而發行價格則與投資意願有著負相關的關系。在其他條件既定時,利潤水平越高,發行價格越高,而此時投資者也有較強的投資購買慾望。當然,未來的利潤增長預期也具有至關重要的影響,因為買股票就是買未來。因此,為了制定合理的價格,必須對未來的盈利能力做出合理預期。在制定發行價格時,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對利潤進行理性估測。

①發行人主營業務發展前景。

這是能否給投資者提供長期穩定報酬的基礎,也是未來利潤增長的直接決定因素。

②產品價格有無上升的潛在空間。

這決定了發行人未來的利潤水平,因為利潤水平與價格直接相關。在成本條件不變時,價格的上升空間將直接決定利潤的增長速度。

③管理費用與經濟規模性。

這是利潤的內含性增長因素。對此要有切實客觀的分析。

④投資項目的投產預期和盈利預期。

投資項目是新的利潤增長點。在很多情況下,未來利潤的大幅度增加取決於投資項目的盈利能力。

除了利潤這一至關重要的決定因素外,發行人本身的知名度,產品的品牌,是次股票的發行規模也是決定股票發行價格的重要因素。發行人的知名度高,品牌具有良好的公眾基礎,就會對投資者產生較大的響應度,產生較大的市場購買需求,因而發行價格可以適度提升;反之,則相反。股票發行規模較大,則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股票的銷售,增加發行風險,因而可以適度調低價格。當然,若規模較小,在其他條件較優時,則價格也可以適度提升。

(2)環境因素

①股票流通市場的狀況及變化趨勢。

股票流通市場直接關繫到一級市場的發行價格。

在結合發行市場來考慮發行價格時,主要應考慮:第一,制定的發行價格要使股票上市後價格有一定的上升空間。第二,在股市處於通常所說的牛市階段時,發行價格可以適當偏高,因為在這種情況下,投資者一般有資本利得,價格若低的話,就會降低發行人和承銷機構的收益。第三,若股市處於通常所說的熊市時,價格宜偏低,因為此時價格較高,會拒投資者於門外,而相對增加發行困難和承銷機構的風險,甚至有可能導致整個發行人籌資計劃的失敗。

②發行人所處行業的發展狀況、經濟區位狀況。

發行人所處的行業和經濟區位條件對發行人的盈利能力和水平有直接的影響。

以上兩個因素之所以對股票發行價格有著直接影響,其原因在於發行人所處的行業和經濟區位條件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發行人的未來發展,影響到發行人的未來盈利能力,進而影響到股票發行價格的高低。

就行業因素而言,不但應考慮本行業所處的發展階段,如是成長期還是衰退期等,還應進行行業間的橫向比較和考慮不同行業的技術經濟特點。在行業內也要進行橫向比較分析,如把發行人與同行業的其他公司相比,找出優勢,特別是和同行業的其他上市公司相比,得出總體的價格參考水平。同時,行業的技術經濟特點也不容忽視,如有的行業具有壟斷性,有的行業市場穩定,有的行業投資周期長、見效慢等等,都必須加以詳細分析,以確定其對發行價格的影響程度。就經濟區位而言,必須考慮經濟區位的成長條件和空間,以及所處經濟區位的經濟發展水平,考慮是在經濟區位內還是受經濟區位輻射等等。因為這些條件和因素,同樣對發行人的未來能力有巨大的影響,因而在發行價格的確定時不能不加以考慮。

③政策因素。

政策因素涉及面較廣。一般而言,不同的經濟政策對發行人的影響是不同的。

政策因素最主要的是兩大經濟政策因素:稅負水平和利息率。

稅負水平直接影響發行人的盈利水平,因而是直接決定發行價格的因素。一般而言,享有較低稅負水平的發行人,。其股票的發行價格可以相對較高;反之,則可以相對較低。

利潤水平一般同股票價格水平成正比,當利率水平降低時,每股的利潤水平提高,從而股票的發行價格就可以相應提高;反之,則相反。在這里,有一個基本的原則,就是由發行價格決定的預期收益率水平不能低於同期的利息率水平。

除了以上兩個因素外,國家有關的扶持與抑制政策對發行價格也是一個重要的影響因素。在現代市場經濟發展過程中,國家一般都對經濟活動進行干預。特別在經濟政策方面,國家往往採取對某些行業與企業進行扶持,對某些行業與企業的發展進行抑制等通常所說的產業政策。這樣,在制定股票發行價格時,對這些政策因素也應加以考慮。

3.發行價格制定方法

目前常用的方法有兩種:市盈率法和競價法。在這兩種方法之中,尤以前者的應用為廣。

(1)市盈率法

市盈率是一個通行於股票市場的概念,其本質意義在於測算投資的回收期,所以也稱之為本益比。其計算公式如下:

市盈率=股票價格除以每股凈利潤

每股凈利潤就是用稅後利潤總額除以總股本的結果。

從上面公式可以看出,市盈率與股票價格成正比,與每股凈利潤成反比。

制定發行價格時,市盈率水平一般有某種規定或行業習慣。如中國規定製定發行價格時市盈率不能低於15倍,不能高於18倍,也可以根據交易市場的平均市盈率而定,但一般應略低於平均水平。

確定市盈率比較科學的方法,應計算整個國民經濟平均投資回收期,因為這是實際反映國民經濟投資回收時間長短的比較實在的決定因素,但在實踐中,很少有這樣做的。每股稅後利潤關鍵是稅後利潤的測算和預期,這在上面作過分析,不再贅述,在實際操作中,每股稅後利潤通常接兩種方法測算:一是全面攤薄法,即用稅後利潤總額除以總股本,直接得出每股稅後利潤。二是加權平均法,就是按募集資金的實際到位時間計算每股稅後利潤。一般而言,用加權平均法計算每股稅後利潤,一般用發行後的每股月利潤乘以12得出,用此法計算的每股稅後利潤高於用全面攤薄法計算的每股稅後利潤。

❽ 如何才能提高股票的初始發行價格

這個要上市公司和為其保薦的證券公司私下協商,別說提高發行價了,現在很多不符合上市的中小企業都和保薦證券公司搞些內幕操作,亂改過往業績報表,來完成達到上市的要求,只要通過證監會的核准就可以上市了,現在這種黑暗的內幕行為太多太多了,完全的坑害中小投資者,嚴重鄙視!!!

❾ 商業銀行增加資本的具體案例,比如哪年什麼銀行通過發行新股等增加了多少資本

商業銀行如何增加資本金;本案例目的在於說明資產增長模型的應用,研究我國銀;外源資本是商業銀行資本金的重要渠道,對於提高銀行;但是隨著銀行資產規模的擴張,資本充足率會不斷降低;一、案情;某銀行年末加權風險資產30440億元,資本凈額2;1.提高股本收益率;為保持銀行股票價格的穩定,銀行在報告年度不發行;新股,資本增長全部靠內源資本解決,如果上年30%;計算過程商業銀行如何增加資本金

本案例目的在於說明資產增長模型的應用,研究我國銀行資本金來源渠道,強調銀行增加內源資本對提高資本充足率、增強銀行競爭能力的重要性。

外源資本是商業銀行資本金的重要渠道,對於提高銀行資本充足率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隨著銀行資產規模的擴張,資本充足率會不斷降低。隨著國有商業銀行資產規模的不斷擴張,資本充足率的降低將是不可避免的。外源資本是銀行補充資本的最優來源嗎?從下面的案例可以看出,銀行資本來源渠道很多,其中內源資本尤為重要,不可忽視。

一、案情

某銀行年末加權風險資產30 440億元,資本凈額 2 283億元,資本充足率為7.5%,管理當局要求在報告期未必須將資本充足率提高到8%,否則將暫停該行銀行業務市場准人。銀行資產負債管理委員會研究後提出以下幾個方案:

1.提高股本收益率。

為保持銀行股票價格的穩定,銀行在報告年度不發行

新股,資本增長全部靠內源資本解決,如果上年30%的紅利分配比率不變,銀行應當賺取多大的資本收益率,才能支持資本增長的要求。

計算過程如下:

報告年度資本增長11.415億元(即2 283*0.5%=11.415),根據資產增長模型:

資本增長額=期初資本額*資本收益率*留存收益比率

內源資本增長率=資本收益率*留存收益率 =資本收益率*(1—紅利分配比率)

5%=X*(1—30%)

X=5%÷70%=0.071428 結果表明,報告年度股本收益率要增長7.1428%,該銀行資本充足率才能達到監管當局的要求。

2.縮減加權風險資產規模。

如果報告年度股本收益率不能達到預測的增長率,銀行還可以通過縮減資產規模的途徑提高資本充足率。很顯然,加權風險資產應控制為:

8%=2 286/X

X=2 286÷8%=28 575(億元)

也就是說,加權資產減少1 865(30440-28575)億元,才能達到法律要求的資本充足率指標。顯然此方案不可取,因為風險資產的減少往往會導致銀行資產收益率的降低,銀行正常的財務指標將難以實現。

3.提高資產收益率。

在紅利分配保持上年度增長水平的條件下,如果不減少加權風險資產規模,必須提高資產收益率,保證內源資本的增長需要。若本年度資產收益率達到多少才能滿足資本充足率要求。根據資產增長模型:

ROA=(E1/A1)* G l /{(1+G)*(1-D)}

因加權資產規模不變,無法知道資產增長率,根據資產增長模型的假設,用資本增長率來計算Gl。

Gl=(8%*加權風險資產-7.5%*加權風險資產)/7.5%*加權風險資產=6.67%

ROA=(E1/A1)* G l /{(1+G)*(1-D)}

=8%*6.67%/(1+6.67%)*(1-30%) =0.715%

其中Gl為持續增長率,ROA為資產收益率,E1/A1

為資本充足率,D為紅利分配比率。

4.降低紅利分配比率。

如果銀行資產收益率只能達到0.70%,必須降低紅利分配比率到多少才能滿足資本充足率要求。

根據資產增長模型:D=1—[Gl*E1/A1]/ROA*(1+ Gl)=28.5379474%=28.53%

在資產收益率為0.70%的情況下,紅利分配比率減低到 28.53%,才能滿足資本充足率的要求。

二、思考題 1.銀行董事會預測報告年度資產增長率為11.73%,資產收益率為0.99%,紅利支付比率為30%,並認為降低紅利分配比率會引起銀行股票價格下跌,銀行能否達到8%的資本充足率?請提出你的設計方案。

2.你認為上述方案中哪一種方案對銀行最優? 3.對已上市銀行來說,在股票市場發行新股增加資本金還需要內源資本嗎?為什麼?

三、案例分析

1.銀行董事會預測報告年度資產增長率為11.73%、資產收益率為0.99%、紅利支付比率為30%,並認為降低紅利分配比率會引起銀行股票價格下跌,銀行要達到8%的資本充足率,方案只有一個,就是增加外源資本。可以發行普通股、優先股和可轉換債券,也可以通過銀行固定資產售後回租,減少固定資產增加資本金。

2.外源資本並非增加資本金的惟一途徑。銀行資本金的增加,主要來源應當是內源資本。其優點在於,可以降低資本成本,原有股東的股權又不會被稀釋,可以保持股票價格的相對穩定,有利於銀行經營。 3.我國從2004年起,銀監會規定對上市銀行資本充足率實行按季考核,上市銀行的資本充足率必須在所有時點上滿足8%的最低要求,一經發現達不到監管要求,將暫停該行機構業務市場准人。銀行為滿足資本充足率的要求,往往更多採取在資本市場籌集外源資本這種簡便易行的方案,但是其副作用不容忽視。如2003年1月,浦東發展銀行增發3億A股,募集資金25.35億元;2月,民生銀行發行40億元可轉債;8月,華夏銀行首發新股融資56億元;10月,招商銀行在巨額融資僅一年後,其發行不超過100億元可轉債議案又獲股東大會審議通過。11月,浦東發展銀行發行期限為5年的60億元可轉債,結

果證交所銀行股票價格大幅度下跌。銀行之所以大量發行可轉債,主要是迫於資產規模的擴張超過了資本金的增長導致資本充足率降低的困境。對於國有商業銀行而言,同樣要特別重視內源資本的作用,在國內外銀行激烈競爭的經營環境中,商業銀行必須深人研究資產增長的.限制條件,正確處理資產增長、收益增長、紅利分配與資本金增長的關系,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做到穩健經營、降低風險。

❿ 股票發行價格10多塊,漲到了四五十塊對公司是什麼情況

索芙特,該公司價位低,目前只有8塊錢,該公司是國海證券第一大股東,而且國海證券已經借殼ST集琦,該公司所持的股權增殖潛力巨大,漲到十塊以上沒有任何問題,而且該公司處於歷史最低部

寧夏恆力,小盤,低價,股價好幾年前被暴炒過,長期無人問津,主力一直默默建倉,公司題材眾多,參股蘭州市商業銀行6000萬股,增殖潛力巨大,公司身處寧夏,俗話說,「邊疆有強庄」公司還正在開發地熱發電項目。目標價20元以上,連續9個季度主力增倉,股東帳戶連續9個季度減少。

ST邁亞,武漢著名化妝品公司麗花絲寶已經借殼,改名是早晚的事情,公司法人股以每股接近9元的價格成交,該股是兩市唯一一家股東為數連續12季度減少的,該公司為買殼花了6。27億元,目標價20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