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賣股票時價格怎麼確定啊
兩種辦法:一是以比第一買盤報價稍低的價賣,一般可以賣出;二是以選擇市價自動成交,可以保證賣出,但這種賣出風險相對大一點,有時實際賣出價與你看到的報價有出入。
Ⅱ 股票買賣價格如何確定
您好,針對您的問題,我們給予如下解答:
股票的價格是根據買賣雙方的委託來撮合的,委託會根據價格優先,同等價格時間優先的順序進行排序,只有當買賣價格達成一致才會成交,就像B想以10元賣1000股,c想以9元賣500股,D想以9買2000股,這時只會成交500股以9元成交。最新的成交價就是當前股價。
最後說的C以2元賣出,暫不說漲跌停製度,如果確實股票跌到這個位置並以這個價錢成交,這個會成為成交價,當然目前的漲跌停板制度下當日股票的漲跌幅不可能那麼大。
如仍有疑問,歡迎向國泰君安證券上海分公司企業知道平台提問。
Ⅲ 股票每天的開盤價是怎麼確定的,是由誰確定的
股票開盤價是由集合競價確定的。
集合競價是指在每個交易日上午9:15—9:25,所有人輸入買賣委託申報,在9點25分時,交易所電腦交易主機系統根據集合競價規則對全部有效委託進行一次集中撮合處理,並以同一價格成交,也就是開盤價。
集合競價階段撤單規定,滬深兩市每個交易日9:25至9:30的開盤集合競價階段,兩個交易所交易主機都不接受撤單申報。
在接受交易申報的其它時間內,兩個交易所規定有所不同。滬市未成交申報在其接受交易申報的時間內可以撤銷,具體為每個交易日9:15至 9:25、9:30至11:30 、13:00至15:00。深交所規定14:57至15:00,深交所交易主機也不接受參與競價交易的撤銷申報,在它接受申報的其它時間里,未成交申報可以撤銷。
(3)股票每天賣出價格如何確定擴展閱讀
集合競價原則:
1、成交量最大;
2、高於基準價格的買入申報及低於基準價格的賣出申報全部成交;
3、在基準價格相同的買賣雙方中有一方申報全部成交。
能滿足以上三原則,則是當日的開盤價。
Ⅳ 股票一天的價格如何確定
1.靠實際買賣雙方成交的價格作為實時價格.該價格的浮動范圍在昨日收盤價的±10%范圍內。
2.收盤價在滬市是以最後一筆交易前一分鍾所有交易的成交量加權平均價為准,深市以最後三分鍾的集合競價決定.
Ⅳ 買賣股票時,買入和賣出價格怎麼確定
1、委託買賣股票時,委託的價格要在現價的基礎上有所變動。如果是買入股票的話,則委託的價格要比現價要高,才能使成交率提高,如果低了,很可能成交不了。同理,如果是賣出股票,委託賣出的價格要比現價低,這樣才能更容易成交。
2、委託買賣股票又稱為代理買賣股票,是專營經紀人或兼營自營與經紀的證券商接受股票投資者(委託人)買進或賣出股票的委託,依據買賣雙方各自提出的條件,代其買賣股票的交易活動。
Ⅵ 如何確定股票賣出時價格
將自已買入時的成本價+股票交易手續費+印花稅+過戶費等,即可確定你的股票到達某一點不虧損的價位.以我平時的經驗,一般來說,將股票的買入價乘上1.011%,已將來回手續費等費用以去除.這樣即可初步確定保本價了,在此價位以上任何點位拋售均可.
Ⅶ 股票賣出價格如何確定
您好,賣出的價格,是你自己意願的,看你想設定多少價格,就按照這個價格委託就好。
點擊頭像查看萬1傭金開戶!
Ⅷ 每日股票交易價格如何確定
9:30看盤後的變動是由買盤、外盤推動的,就像賣白菜一樣。
但開盤價則是由囤積白菜的業主(或菜販子)決定的。
上交所、深交所定在上午9:15到9:25,大量買或賣某種股票的信息都輸入到電腦內,但此時電腦只接受信息,不撮合信息。在正式開市前的一瞬間(9:30)電腦開始工作,十幾秒後,電腦撮合定價,按成交量最大的首先確定的價格產生了這種股票當日的開盤價,並及時反映到屏幕上,這種方式就叫集合競價(下午開市沒有集合競價)。
集合竟價的基本過程
設股票G在開盤前分別有5筆買入委託和6筆賣出委託,根據價格優先的原則,按買入價格由高至低和賣出價格由低至高的順序將其分別排列如下:
序號 委託買入價 數量(手) 序號 委託賣出價 數量(手)
1 3.80 2 1 3.52 5
2 3.76 6 2 3.57 1
3 3.65 4 3 3.60 2
4 3.60 7 4 3.65 6
5 3.54 6 5 3.70 6
6 3.75 3
按不高於申買價和不低於申賣價的原則,首先可成交第一筆,即3.80元買入委託和3.52元的賣出委託,若要同時符合申買者和申賣者的意願,其成交價格必須是在3.52元與3.80元之間,但具體價格要視以後的成交情況而定。這對委託成交後其它的委託排序如下:
序號 委託買入價 數量(手) 序號 委託賣出價 數量(手)
1 1 3.52 3
2 3.76 6 2 3.57 1
3 3.65 4 3 3.60 2
4 3.60 7 4 3.65 6
5 3.54 6 5 3.70 6
6 3.75 3
在第一次成交中,由於賣出委託的數量多於買入委託,按交易規則,序號1的買入委託2手全部成交,序號1的賣出委託還賸餘3手。
第二筆成交情況:序號2的買入委託價格為不高於3.76元,數量為6手。在賣出委託中,序號1—3的委託的數量正好為6手,其價格意願也符合要求,正好成交,其成交價格在3.60元—3.76元的范圍內,成交數量為6手。應注意的是,第二筆成交價格的范圍是在第一筆成交價格的范圍之內,且區間要小一些。第二筆成交後剩下的委託情況為:
序號 委託買入價 數量(手) 序號 委託賣出價 數量(手)
3 3.65 4
4 3.60 7 4 3.65 6
5 3.54 6 5 3.70 6
6 3.75 3
第三筆成交情況:序號3的買入委託其價格要求不超過3.65元,而賣出委託序號4的委託價格符合要求,這樣序號3的買入委託與序號4的賣出委託就正好配對成交,其價格為3.65元,因賣出委託數量大於買入委託,故序號4的賣出委託僅只成交了4手。第三筆成交後的委託情況如下:
序號 委託買入價 數量(手) 序號 委託賣出價 數量(手)
4 3.60 7 4 3.65 2
5 3.54 6 5 3.70 6
6 3.75 3
完成以上三筆委託後,因最高買入價為3.60元,而最低賣出價為3.65,買入價與賣出價之間再沒有相交部分,所以這一次的集合競價就已完成,最後一筆的成交價就為集合竟價的平均價格。剩下的其他委託將自動進入開盤後的連續竟價。
在以上過程中,通過一次次配對,成交的價格範圍逐漸縮小,而成交的數量逐漸增大,直到最後確定一個具體的成交價格,並使成交量達到最大。在最後一筆配對中,如果買入價和賣出價不相等,其成交價就取兩者的平均。
在這次的集合竟價中,三筆委託共成交了12手,成交價格為3.65元,按照規定,所有這次成交的委託無論是買入還是賣出,其成交價都定為3.65元,交易所發布的股票G的開盤價就為3.65元,成交量12手。
當股票的申買價低而申賣價高而導致沒有股票成交時,上海股市就將其開盤價空缺,將連續競價後產生的第一筆價格作為開盤價。而深圳股市對此卻另有規定:
若最高申買價高於前一交易日的收盤價,就選取該價格為開盤價;若最低申賣價低於前一交易日的收盤價,就選取該價格為開盤價;若最低申買價不高於前一交易日的收盤價、最高申賣價不低於前一交易日的收盤價,則選取前一交易日的收盤價為今日的開盤價。
所謂連續競價,即是指對申報的每一筆買賣委託,由電腦交易系統按照以下兩種情況產生成交價:
上海證券交易所在正常交易時間即每周1~5上午9時30分 ~11時30分,下午1-3時,深圳的9:30-11:30,下午13:00-14.57採取連續競價方式,接受申報進行撮合。
1. 最高買進申報與最低賣出申報相同,則該價格即為成交價格;
2. 買入申報高於賣出申報時,或賣出申報低於買入申報時,申報在先的價格即為成交價格。
集合競價結束、交易時間開始時(上午9:30-11:30;下午13:00-15:00),即進入連續競價,直至收市。連續競價期間每一筆買賣委託進入電腦自動撮合系統後,當即判斷並進行不同的處理,能成交者予以成交,不能成交者等待機會成交,部分成交者則讓剩餘部分繼續等待。按照我國目前的有關規定,在無撤單的情況下,委託當日有效。若遇到股票停牌,停牌期間的委託無效。
1、時間優先原則 申買價高於即時揭示最低賣價,以最低申賣價成交;申賣價低於最高申買價,以最高申買價成交。兩個委託如果不能全部成交,剩餘的繼續留在單上,等待下次成交。
2、價格優先和時間優先兩個原則 打個比方現在掛在上面的最高買價是9.96 最低賣價是9.98,在這個時候同時出現了一個願意出10元買的,和一個願意出9.90元賣的兩個新下單者,根據價格優先原則就會優先讓他們撮合成交,成交價就是9.90加10元再除2,也就是平均價9.95了。
Ⅸ 股票買入賣出價格怎麼確定
牢記「只有趨勢是最好的朋友」這句話,可以使我們受益匪淺。無論是道氏理論,還是波浪理論所揭示的都是市場周而復始的周期性波動,以及價格的趨勢性運動。股票投資最關鍵的一點,莫過於對趨勢的識別和把握。「只顧埋頭拉車,不管抬頭看路」的投資者整天在市場上殺進殺出,卻全然不知或不理會市場處於怎樣的趨勢之中,其處境自然就很危險了。
在一輪牛市或熊市中,長時間的大趨勢運行,可能使投資者的看多或看空思維不斷強化,進而形成思維定式。當大勢發生逆轉後,原先形成的思維模式無法得到或不能及時得到調整或轉化。做慣了牛市的人,不適應熊市的操作,往往會抱著牛市的思維去做熊市;反之亦然。結果,當然是把賺的錢悉數吐出去,甚至更慘。所以,有人不無誇張地說,沒有經歷過完整的牛市循環和熊市循環的人,還不算真正地開始炒股。
股價從方向上來講有兩種趨勢,即上升趨勢與下跌趨勢,從時間上來講,分為長期趨勢、中期趨勢和短期趨勢。想在股市中致富,只有設法買到走上升趨勢的個股;如果買入那些走下跌趨勢的個股,只能讓你的財產不斷縮水。
那麼,怎樣判斷哪些個股趨勢向上,哪些個股趨勢向下呢?
我們先看看典型的例子。深科技(即現在的長城開發,000021)從1996年年初至1997年5月,屬於上升趨勢,股價從4、5元反復盤升至70元;其後三年屬於下跌趨勢,股價從70元回落至8元多。而三九醫葯(000999)則一上市便走下跌趨勢,從27元下跌至不足8元。
觀察那些走上升趨勢的個股,發現其起步價多在10元以下,即屬於低價股;而當其處在下跌階段時,幾乎全是高價股(20元以上)。也就是說,假如我們買入低價的個股,便有可能買在個股的上升趨勢中,資產「水漲船高」。
只要觀察大部分個股的漲跌循環,幾乎都是從低價股「長」成高價股,再由高價股「縮」成低價股的過程。某些個股開盤定位過高,因而一上市便觸頂,在沒有完成向「低價股」轉變的情況之下,很難出現像樣的行情。
現階段的中國股市,高價股幾乎都逃脫不了向低價股回歸的命運,如過去高價股的代表四川長虹( 600839)、深科技(000021)數年來反復回落,現已接近低價股的行列。本世紀初最為風光的科技股、網路股,股價高達40、50元以上的個股,到2007年,幾乎都走出了向低價股靠攏的回歸行情。當然,在此我們並不排斥這些高價股向低價股靠攏的回歸行情結束後,其中的一些個股在適當時機,又會因其經營業績或題材上的變化,被市場主力重新看中,開始它新一輪由低價股向高價股的循環。